小学美术教案

时间:2022-09-12 10:05:49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小学美术教案模板锦集九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美术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小学美术教案模板锦集九篇

小学美术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大地分析本课是利用各种纸材进行艺术造型的有趣活动。采用的材料是皱纹纸搓、捏成的纸团、纸绳,,并根据材料性能运用合适的工艺手段进行构思、设计和制作。所表现的形象装饰性较强,能够产生浅浮雕的效果。

  学情分析

  本学期操作课较多,学生对于操作课已经有所适应,于是大地对本课设置了两个学习活动,材料及其相关制作技术虽不同,看似有差异,实质上却包含着相似画面构成的一般规律。如将多个点靠近作线状排列会形成线的感觉,点的间距、大小及色彩可产生各种变化;如将点聚集又会形成面的感觉,点的大小与疏密配置可产生多种变化;线如果大量密集地使用,可形成面的感觉,线还有曲直、长短、粗细、闭合变化。

  活动一:学习内容是用纸团、纸绳粘贴出一幅装饰画。类似这样的装饰艺术很多,教材左下角之图例是一种立体装饰艺术品,这是法国第六十七届柠檬节最引人注目和极具创意的展品。本课作业可单独用纸绳或纸团表现或同时使用,参见教材图例。不同的作业方式其要求也就不同:

  采用纸团粘贴,应让学生掌握纸团的制作方法和巧妙组拼成形的方法步骤。纸团贮存达到一定的数量,要把握好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设计制作装饰画时,注意利用“小纸团一点点排成线,一点点连成片”的方法,使画面形式美感增强。

  采用纸绳粘贴,应让学生掌握纸绳的搓捏制作方法和粘贴设计成装饰画的步骤、方法。注意在造型设计时巧妙利用纸绳的松紧使画面的线条出现粗细变化。

  综合采用纸团、纸绳粘贴成画,应同时掌握纸团、纸绳的制作方法,并根据画面中点、线、面的呈现方式,巧妙利用材料进行设计。

  教学目标

  1. 掌握纸团、纸绳粘贴画的方法技能,能制作一幅装饰画。

  2. 养成精心制作的良好习惯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运用卷、折、压、扭等基本方法、技能,制作一件纸条工艺品。

  难点:了解单个物体组拼成图案的形式美法则及浅显的艺术规律。

  教学过程

  1. 欣赏运用纸团、纸绳制作好的作品。 思考: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2.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纸品乐陶陶

  3. 学生尝试将皱纹纸制作成纸绳或纸团。(师生共同探究)

  4. 师生交流解决制作问题:

  (1)怎样使纸团的大小基本一致?

  (2)怎样搓纸绳不易松敢?

  5. 教师规定时间,学生合作准备材科。

  6. 学生为几幅作品提出评价。

  (1)纸团排列松散,形象不突出。

  (2)未注意纸团、纸绳与底纸的色彩搭配。

  7. 教师讲解制作方法步骤

  (1)构思画草图:内容可以是简单的动物、植物、人物等,形象简洁鲜明。

  (2)涂胶(贴双面胶):注意点线面的不同运用。

  (3)粘贴:将纸绳或纸团牯贴在所涂胶的部位,并将其轻压粘牢,示范时结合采用单线贴和团线贴法。

  8. 学生根据出示的草图讨论,什么地方可用纸团,什么地方可用纸绳。

  9.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创作的设想。

  10. 小组合用材科,用纸绳、纸团制作一幅粘贴画。

  11. 学生自评、互评作业。

  12. 拓展延伸:艺术作品欣赏,可选用不同的材料为背景媒介做装饰。

  板书设计

  《纸品乐淘淘》1.构思。2.画图。3.制作。4.粘贴。

小学美术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

  调查与了解:观察认识身边的树,查找了解树与人类的关系。植树

  实践与创作:通过观察、回忆、大胆的想象,运用绘画的形式设计表现绿色家园中的树。植树

  欣赏与评述:讲述课前收集到的树的资料,并能对自己和他人共同合作的树进行欣赏与合理的评述。

  隐性渗透:培养学生观察的自觉性,以及主动调查收集资料的良好习惯。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爱护树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思想,以及树立创建绿色家园的远大理想。

  本课重点:了解认识身边的树,以及树与人类的关系,并尝试运用绘画的形式设计表现绿色家园中的树。

  本课难点:共同合作完成的画面的构图美的处理。

  课前准备:观察认识身边的书 收集树的资料

  课件 剪刀 彩笔 蜡笔

  教学流程与设计

  一、了解——身边的树

  教学设计

  1、 观察认识身边的树,查找了解树与人类的关系

  2、 认识身边的树。(课件展示)

  3、 树的分类知识。(课件展示)

  教学意图

  通过课前的观察、了解认识身边的树,从而培养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观察习惯的培养,以及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认识——树的作用

  教学设计

  1、 通过课前的观察、了解、收集,汇报树对人类都有那些作用。

  2、 思考:如果没有树,人类会怎样?(课件展示)

  教学意图

  树是人类的朋友,使学生认识到树以其特有的功能保护和改善着我们的环境……课堂上,师生通过各种方式的汇报展示,真正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以及视觉形象。

  三、畅想——我们来植树

  教学设计

  1、怎样保护我们的家园?

  2、你想怎样来做?

  教学意图

  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爱护树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思想;启发学生大胆地想象,树立创建绿色家园的远大理想。

  四、设计——绿化校园

  教学设计

  1、 我们共同设计完成绿化我们校园的任务。

  2、运用绘画的方法,每人至少设计一棵树。

  3、树的造型要美,树的排列要体现出秩序美。

  教学意图

  集体合作完成设计绿化校园的任务,感受集体力量的强大;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校园,美化自己身边的环境,以及热爱校园生活的情感。

  五、升华——保护树木

  教学设计

  1、 欣赏绿色的校园。

  2、 共同探讨,合理安排构图美的处理。

  3、 谈谈怎样保护我们身边的树?

  教学意图

  面对全体学生共同设计创作绿色校园,他们是多么的兴奋,同时感受到集体力量的强大!共同调整画面的组合,又培养了学生的构图的组织能力,并树立了保护树木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思想意识。

  板书设计 :

  植树

  让我们共同努力,创建绿色家园

小学美术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感知巨人与小短矮人的视觉形象对比与角色变化的想像力;

  (2)学会用变形夸张与组合的手法去表现童话故事。

  2、过程与方法:

  (1)分别从巨人与小矮人的角度去观察身边事物的形象特征;

  (2)从不同角度观察发现意想不到的事物。

  3、情感与态度:

  (1)积极收集与讲述相关的童话故事;

  (2)共同参与画家与同龄人作品的欣赏点评活动。

  教学重点 扩大想像的窨,增大奇思异想的力度。

  教学难点 如何以周围环境衬托出自己变大或变小。

  教学用具

  1、色彩笔。

  2、有关《巨人和小矮人历险记》的故事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认为最大的人是谁?谁来形容一下到底有多大。

  你认为最小的人又是谁,有我么的小呢?

  二、欣赏感知

  1、欣赏课本中的卡通图《草丛中的世界》,感受草丛中的卡通动物世界,猜猜谁是巨人和小矮人,想想它们中间有怎样的历险童话故事。

  引导学生观察,指名讲故事。

  2、欣赏《我变大了,老虎变小了》,感受凶猛的老虎变成小动物,我变成了大人,感受一种安全感,感受画面对比强烈的色彩。

  3、欣赏《巨人》,感受飞奔的巨人与海滩小朋友的夸张对比。

  4、欣赏《巨人筑城堡不费力气》,体验巨人建筑师的角色,会有什么奇迹出现呢?

  三、小组活动,启发想像

  想一想,我变大或变小后有何奇遇?(如档我们变大或变小后走在深圳的公路上会出现什么情况)

  说一说,把自己变成你所想像中的巨人或小矮人后所发生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四、小组创作

  1、小组内的同学,把自己设计成巨人或小矮人,把本组同学所想像中的场景表现在作品中。

  2、小组合作创作,要集中体现本组同学的主要构想,发挥集体的智慧,合作完成。

  五、作品展评

  自由展示作品,评一评:

  (1)谁的想像力最丰富、最新奇?

  (2)谁画的人物表情、动作既夸张又有趣?

  (3)谁的画面表现得最美?

  课后反思

小学美术教案 篇4

  1、 教学目标

  (一)能用中国画的形式描绘蔬果中的萝卜与荸荠。(了解)

  (二)能较熟练地运用墨色,处理好浓、淡、枯、湿的不同笔法。(练习)

  2、 课时安排

  一课时

  3、 课前准备

  不同构图的萝卜范画。

  4、教学步骤

  (一)可用猜迷的方法引入课题。

  圆圆身子细尾巴,

  半截藏在地底下,

  别看皮辣心里甜,

  你们猜猜这里啥。

  (二)画萝卜

  侧笔淡墨画出萝卜身。

  中锋浓墨画出萝卜根。

  边画边捻笔,尾巴有精神。

  点上小青叶,位置要看准。

  (三)画荸荠

  先蘸紫色,笔尖再蘸点墨。画成椭圆形。

  用笔尖蘸红点在中空白处。

  (四) 蔬果搭配和位讲究巧和美。

  萝卜大,荸荠小,大小一起有变化。

  三颗荸荠画出聚和散,

  有藏有露不呆板。

  (五) 重视示范作画

  中国画经历无数画家艰辛创作劳动,已形成独特而极富有我国民族特色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通过演示,让学生直接看清章法、用笔、用墨、用色的表现手法,从一笔一势开始至全幅一气呵成,让学生看清全过程,提高学生的描绘技能。

  (六) 临摹和写生是学习中国画的基本方法。

  临是对着他人之作,照着写或画。

  摹是以薄纸(透明纸)覆在他人作品上,拓下来。

  通过临摹能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作品的特点,学习其章法、用笔、用墨、用色以及表达意境,表现对象的规律,间接提高认识大自然的能力,为能更充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表现技巧打下基础。动笔前先认真“读画”,切忌心中无数,依样画葫芦,得貌遗神。

  写生是自然形象全面认识的过程,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的手段,是加强记忆及培养想象力的最有效方法。经过前几节课的表现方法的学习,萝卜、荸荠又是最容易取得的自然形象,有条件的学校,要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写生。

  临摹和写生两种方法要结合进行,才会有新的提高。

小学美术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培养想象、创造能力

  2、学会使用多种表现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1、适当地运用夸张手法

  2、画面完整,有意思

  电教、教具、学具预备:范画数幅、录像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录像,观察人的成长变化

  1、人由出生到年老的过程演示,这是每个人必经的阶段。

  二、启发学生思维

  1、说一说儿时的模样

  可参照儿时的照片,以及家人的描述。

  2、画一画现在的自已

  3、想像一下自已未来的模样。

  4、讨论:

  人在成长变化中,身材、相貌会发生哪些变化?

  三、欣赏范作

  1、出示其他小朋友的作品以供欣赏

  2、说一说是如何进行创作的?用了哪些作画工具,用了哪些作画方法?

  (1)适当地进行夸张,大胆想象

  (2)多种材料的运用:

  彩纸、水彩笔、蜡笔……

  (3)彩纸粘贴、撕纸粘贴、纸版画……

  四、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根据照片,以及想象,画出成长过程的系列图画。

  五、作业

  1、作业展示

  2、学生个别讲解自已的作品

小学美术教案 篇6

  课题:第十五课 舞台布景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综合探索

  教学目标:

  1、欣赏各种舞台上的布景,感受舞台布景对于剧情的重要性。

  2、分工合作,制作一个舞台布景,充分发扬团队,体验合作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如何制作舞台布景。

  教具学具:布景所需物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欣赏舞台上的布景,说说这些布景给人怎样的视觉效果,在剧情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牡丹亭》沈皋王聿豹

  该剧舞美设计采用中性布景与传统"守旧"相结合的手法,以装饰性、概括性的特定舞美形象贯穿全剧,使人产生联想。整个设计超脱了对具体场景地点的描绘,其浪漫风格与戏曲表演虚拟手法相结合,体现出汤显祖原作的,也解决了戏曲表演中舞台美术的时空跨越问题。全剧以2块大幕,6块高低不同的硬片作为基本造型元素。大幕中的一块作为全剧固定的背景,上面绘有亭子、假山、垂柳以及大片云纹形象;色彩以灰绿色为基调,但在天幕灯光下可以自由变化。

  元代《戏曲壁画》

  "散乐"是宋代以后广泛流传的一种正规雅乐之外的"俳优歌舞杂奏",演出形式丰富多样,有戏曲、歌舞、杂技等,一般有乐队伴奏。当时的许多贵族官吏家族都有散乐艺人。本图为幞头、穿戏装的艺人(山西洪洞广胜寺明应王殿壁画)。殿内壁画即为著名的元代戏曲壁画。这幅壁画共绘出演员和场面人员十一人。演员的服饰,基本是元代时期的圆领或交领、宽袖或窄袖袍服。幞头也有硬脚幞头及软脚幞头。

  2、小组讨论准备演出什么内容,议一议我们的舞台背景可以借鉴刚才欣赏到的哪些形式。

  3、发展阶段

  (1)小组为单位,画出舞台布景的草图。

  (2)根据收集到的材料,商讨哪些可以用于制作舞台布景。

  (3)小组制作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四、完成布景之后请同学们演一演,乐一乐。

  五、收拾

  六、课后拓展:用绘画的形式记录舞台布景及演出场面。

小学美术教案 篇7

  一、班级及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有一定的色彩基础,对美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还缺乏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二、教学目的

  1、 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

  2、 学习简单立体物的表现方法,学习色彩表现方法,进行和自己生活切近的设计与制作。

  3、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三、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2、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措施:

  1、 认真钻研教材,进一步领会课标精神,制定切实可行的的教学计划。

  2、 课前的各项准备活动。

  3、 拓展教学思路,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教学进度安排

  教学目标

  知识:通过植物线描写生,练习写生的技法。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分

  析植物的形象特征,用线描的形式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 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造型能力。

  情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重点:正确的观察方法和直接以线作画的能力。

  难点:植物的.结构与特征。

  教学手段 演示、讲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公园、植物园里、花坛里、我们的家里,都有各种各样的植物。它们有高有矮、有疏有密、枝叶旺盛、千姿百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丰富的色彩。

  二、新课

  1、提问:你认识这些植物吗?

  它们叫什么名字?

  它们有什么特征,有什么样的姿态?

  你喜欢哪种植物?

  你知道一些植物的寓意吗?

  2、欣赏美术作品:

  中国画《君子兰》介绍作者

  小朋友的线描画 植物写生画

  3、选择几种植物请学生进行分析特征、姿态,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先观察它们的全貌,说出它们的特征。纠正那种上来只看植物细节的错误方法。

  (1)、说一说,所观察的植物的生长特点。

  (2)、不同角度的花和叶各有什么不同?

  (3)、植物的前后关系如何表现?

  五、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作业提示:认真观察植物的特征、姿态,用线描的方法写生一种植物。注意线条的繁简、疏密、长短、曲直、穿插等变化。

  六、小结、展示

  展示优秀作业,并简评。

  板 书 设 计

  植物写生

  巧用对称形

  教学目标

  知识:使学生掌握对称的规律,运用对称的规律。

  能力:提高学生剪、贴的制作能力。

小学美术教案 篇8

  课题:团包手工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设计应用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利用皱纸团包的各种造型的作品,引导学生对立体造型艺术有一些基本的了解。

  2、学生根据想象,创造,将皱纸团包成各种简单的外形,并尝试将制作完成的皱纸团粘接组合成不同造型的小艺术品。

  3.引导学生欣赏艺术家的雕塑作品,提高学生进行立体造型。

  4、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1、熟练的运用“团”“包”的方法,制作一件立体的纸作品。

  2、艺术设计制作的兴趣,培养学生对造型艺术的理解能力。

  教具学具:皱纸,彩色手工纸的边角料,废料,剪刀,胶水,小镊子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通过欣赏艺术家创作的各种立体雕塑的图片或照片,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立体造型艺术,了解立体造型艺术基本的构建原理。

  2、发展阶段

  学生大胆想象,创造,用皱纸团包各种简单的造型,选择几个造型进行粘贴组合,采用“团”,“包”,的方法,每人制作一个纸立体造型或小组集体创作一组纸立体作品。

  (1)组织小组讨论,尝试,将皱纸揉,团,包各种造型的方法。

  游戏:比一比,赛一赛,哪组团包的造型最多。

  (2)利用皱纸团包各种造型时,引导注重抓住各种物体的外形特征,要求学生所选择的造型的外形应以简洁,形象为主。

  (3)利用制作好的各种皱纸团造型组合立体造型时,着重讲解粘贴:各个皱纸团包造型间的大小变化。粘贴接触面的大小,整个立体造型的重心位置以及细部的刻画。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教学拓展

  1、集体采用皱纸团包的方法与彩泥设计组合成一组立体造型的作品,展示在自己的班级或专用教室内。

  2、学生用旧报纸制作的团包的纸立体作品,再根据学生个人的喜好,用水粉色或丙烯颜料,将其涂上不同的颜色。

小学美术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自然界中重叠的现象,学生初步了解重叠形状的特点。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能力,从而提高审美素养。

  3、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学会用一种或二种重叠形状排列的方法,并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

  教学重点:了解重叠形状的特点,并制作。

  教学难点: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重叠方法,创作图案。

  教具准备:水果两个、几何图片若干、重叠形状拼贴画一幅。

  学具准备:彩色纸(两色以上)、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观察导入

  1、重叠的概念:

  师 出示两个水果,做重叠摆放,提问水果产生了什么效果?

  生 答略,师引导学生观察上下、前后的重叠特点

  2、观察自然现象

  师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窗外的树,前后树的重叠,上下、前后树叶的重叠师 小结,自然界有了重叠就变得更加有节奏和美丽。

  3、导入课题:《重叠的形状》

  三、新课教授(发展阶段)

  1、知识窗:

  一样物体在另一样物体的前面,就产生了重叠。

  一样物体在另一样物体的上面,也会产生了重叠。

  2、学生活动:

  活动一:请2组学生(每组5人)上讲台表演重叠。(加强重叠的印象)活动二:请2位学生上讲台用教师准备的几何图片教具拼摆重叠的形状。

  3、欣赏课本范图(加深重叠的印象)

  城市雕塑(世纪之钟)、油画(静物)、学生作品

  4、重叠形状的制作

  a、选择造型:动物、植物或人物

  b、选择重叠的方式:上下或前后

  c、欣赏教师范画,学生讨论画中的重叠形状.更加深学生对重叠的印象

  四、学生实践创作(探索阶段) 1、完成重叠形状的设计和制作 2、鼓励学生大胆创作 五.作品展示 1、分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 2、欣赏他人的作品,并评述 六、收拾整理 整理桌面,收拾工具和材料。七、归纳拓展1、生:谈感受

  2、师:小结

  3、拓展:展播电视风光片,让学生感受重叠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和运用

  教学反思

【小学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美术教案《民间美术》03-25

小学美术《电脑美术》的教案06-14

美术的节奏小学美术教案07-10

小学美术教案:电脑美术09-05

小学美术教案07-08

小学美术的教案04-08

小学美术教案06-18

小学美术教案10-26

小学美术教案07-04

小学美术的教案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