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教案:我的母亲

时间:2024-10-07 08:09:00 教案 我要投稿

课文教案:我的母亲(10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课文教案:我的母亲,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文教案:我的母亲(10篇)

课文教案:我的母亲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按照一定顺序选择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2、体会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的特点和作用。

  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朗读,理清本文讲述了母亲的哪些事迹。

  2、体会本文质朴的语言,理解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敬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习母亲勤劳俭朴、艰苦奋斗、认识大体、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

  重点难点:

  重点:

  1、了解母亲形象的特征。

  2、知道人物具有得到优秀品质和作者通过哪些事例来突出人物的优秀品质。

  难点: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手法对突出文章主题的作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大家都知道朱德是我国著名的军事家和革命家,他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和他小时候手的教育有分不开的联系。他的母亲教给了他很多东西,他在《回忆我的母亲》这篇文章中就讲述了这些事迹,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到底是怎样的。

  二、介绍作者:朱德,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本文是作者为纪念母亲去世而写的。

  三、抄写词语,注音和解释:迁徙()溺()死和睦()衙()门妯娌()节衣缩食宽厚仁慈

  四、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了解课文都写了母亲哪些方面的优秀品质并找出表现这些优秀品质的事例的语句。

  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在文中标出,并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掌握文中词语的意义。

  五、学生朗读课文,思考问题。(15分钟)

  六、朗读分析课文:

  教师范读第一段,这段情真意切,表达了对母亲的无限热爱和怀念。要求学生仔细聆听,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情,并感受文章朴素优美的语言魅力,达到以读代讲的目的。

  提问: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指定几名学生朗读2——15段,要求感情充沛,尽量声情并茂。

  提问:这一部分以记叙为主,但其间穿插着评价母亲优秀品质的语句,请把这些句子找出来,思考他们有什么作用。“母亲是个好劳动”“聪明能干”“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更强烈了”“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这些语句都是由哪些具体材料来支撑的?请加以简单的.分析。

  七、布置本节课的作业:阅读课文,进一步熟悉内容,完成练习三。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检查学生对该课词语的掌握情况。

  共同探讨课后练习三,完成表格,了解课文内容,熟悉母亲经历的事情,体会作者在文中对母亲的深厚感情。答案见教师参考用书。提问:课文是怎样将众多的材料有条不紊地组织为一个整体的?(围绕母亲“勤劳一生”这条线索,标明事件的时间并按顺序安排记叙的内容)

  全班有感情地齐读14——15段,思考: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抒写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回答:一是“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二是“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三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

  仔细朗读这两个段落,谈谈你对这两个自然段的理解。

  请学生朗读课文最后两个段落,思考问题:作为全文的结尾,16段表达了哪几层意思?回答:“有三层意思:一是悼念母亲的离去,二是对母亲的高度评价,三是决心尽忠革命事业。”

  小结本文的布局特点:1、以时间为顺序,点面结合,既照顾全局,又突出重点。2、围绕中心选材恰当。3、详略得当。4、前后照应,过度和衔接自然。

  小结本文的语言特色:本文语言朴实,但是更难得是它朴实中的真情实感。(教师应结合文中句子详细讲解句子所包含的深厚感情。)

  布置作业:完成练习二和四,抄写本课词语。

  板书设计:

  情爱母亲交融、升华尽忠于民族和人民

  爱党、爱人民尽忠于中国共产党

课文教案:我的母亲2

  【教材分析】

  本文是著名学者胡适自传——《四十自述》中的一个章节。作者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成长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向我们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母亲”形象。学习这篇课文,在受到人生教育和启迪的同时。能够从中了解和感悟自传的语体特点。这篇文章的语体特点主要是质朴自然,平实中含有真挚的情感,既表现了自传的语体特点,又体现了作者的人格特征。

  【教学目标】

  1、掌握积累 “宽恕、轻薄、仁慈、文绉绉”等重要词语。

  2、感知文章内容,体会母亲的品性及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

  3、概括文中的母亲形象,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4、通过对作者母亲形象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概括、提炼母亲的形象,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中关键语句的含义,品味细腻、真挚、深沉的语言。

  【教学方法】

  诵读法 、讨论法 、点拨教学法 、延伸拓展法

  【物资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课型】 讲读课

  教学设想:

  本文是胡适先生对母亲的回忆,文章展现了一位伟大的母亲形象。本课时主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体会母亲的品性及对作者为人处世的影响,把握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之情,通过质疑解疑解决文中“为什么要写前三段”等难点问题。最后在拓展延伸中让学生学生联想到自己的母亲,激发起他们对母亲的热爱感激之情。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让学生谈一谈母亲对自己管教的一件往事并用一句话概述对母亲或母爱的认识。

  一、导入:

  当我们拥有第一声啼哭时,我们就拥有了世上最伟大、最真挚的情感——母爱。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曾抒写过对母亲的热爱之情,著名学者胡适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他的《我的母亲》一文,去了解一下这位母亲是怎样的一个人和作者对母亲有着怎样的感情。

  二、了解作者

  (课件展示胡适形象及个人主要情况,并给学生推荐《胡适自传》)

  学生自由读,了解胡适相关情况。

  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骍,字适之。笔名有天风、藏晖、铁儿等,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幼年在私塾学习。14岁到上海求学。1910年赴美留学。初学农学,后攻读哲学、文学。1917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7月回国。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校长,国XX政府驻美国大使等职务。他早年积极提倡白话文,对新文化运动、新文学革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1917年1月,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了文学上的“八不主义”。后又发表了《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建设的文学革命论》等,在当时都有较大的积极意义。他还是新诗的倡导者和实践者。1920年出版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1922年创办《努力周刊》和《读书杂志》,提出“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反对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926年游历欧美,在各国讲学。1928年与徐志摩等出版《新月》月刊。晚年致力于《水经注》版本的考证。主要著作还有《胡适文存》《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戴东原的哲学》等。

  三.听故事,了解胡适的母亲

  讲故事:有这样一位母亲,对她来说,幸福是那样短暂,和丈夫只过了六年三个月零21天,刚刚尝到一点生活的甜蜜,便青年丧夫,做了寡妇,当时她只有22岁多两个月零17天,这对一个中国妇女来说,是多大的不幸!而她又“以少年作后母,周旋诸子诸妇之间”,再加上家业中落,经济困窘,受尽了人生的痛苦和折磨。23年的寡居生活,漫长而痛苦,她居然熬过来了!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她呢?就因为她亲生的一点骨血——她惟一的儿子。为了这点骨血的将来,她愿意忍受一切,献出自己的一切,并挣扎着熬过了23年!当她历尽寡居的艰辛,离开人世的时候,虽然只活了46岁,心里应该是感到宽慰和满足的了。因为她的儿子已经学成归国,当了北京大学的教授,而且成了倡导文学革命的知名人物。这位伟大的母亲正是胡适先生的母亲——冯顺弟。

  四、检查预习情况:(课件展示重点字词)

  1、多媒体显示下列字词,学生小组内合作完成后齐读: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文绉绉(zhōu) 绰号(chuò) 庶祖母(shù)

  吹笙(shēng) 摹画(mó) 眼翳(yì)

  舔去(tiǎn) 侮辱(wǔ)

  (2)解释下列词语。

  气量: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

  广漠:广大空旷。

  宽恕:宽容饶恕。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面红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

  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五、探索新知:

  (一)整体感知

  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如放声朗读、默读等)通读课文,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提示:

  ①、从“我”的角度概括:写了“我”对童年生活的追念和惋惜;“我”受到母亲严父般的管教和慈母般的关爱;“我”亲身体验到母亲作为当家的后母当家之难。

  ②、从“母亲”的角度概括:写了母亲和“我”的故事;母亲和家人的故事。

  课中小结:全文脉络清晰,三个层次十分明晰。第二部分主要回忆母亲对“我”的教育以及她对待他人和处理各种事情的能力,这是全文的叙述重点。这一部分围绕着母亲的品质来选取和组织材料。一件件事、一个个人物都记叙得清清楚楚。

  学生回答后明确:文章是作者中年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回顾,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

  (二) 合作交流

  1、说一说母亲:勾画出文中揭示母亲品性的词句,用“母亲是一个 ____的人”的形式组织语言,诵读相关内容,精当评价母亲的形象,把握文中的主要事件。

  如:母亲是一个管教子深细而严格的人。“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母亲是一个温和仁慈的人。“我的母亲气量大,性子好,又因为做了后母后婆,她更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

  母亲是一个刚气十足的女中丈夫。“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但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学生讨论发言后,师生共同明确文中写的主要事件及母亲的品性:

  (1)唤我起床,催我上学——谆谆教诲,严格督促。

  (2)母亲从不在外人面前打我、骂我——保护孩子自尊心,教子有方。

  (3)我说轻薄话,遭到严厉责罚——教之严

  (4)母亲为我舔眼翳——爱之慈

  (5)新年之际,大哥的债主讨债,母亲从不迁怒别人——宽容、温和、仁慈。

  (6)忍受两个嫂子给她的气,不可再忍时,便以痛哭解心中之苦——宽容忍让

  (7)受“辱”后,非常生气,讨回公道——有刚气

  由此可看出母亲是一个教子有方,对子严格,宽容忍让,仁慈温和,有刚气的人。

  2.说一说“我”和母亲:文章末尾说:“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

  (1)、说说“我”受到母亲的影响。

  学生思考后举手回答,师作点拨

  如:母亲是“我”的严父,每天母亲催“我”早起,反省自己的错误,然后上学;“我”因说了一句轻薄的话遭受严厉责罚。从中“我”学到了学习上要勤奋、守时和做人要反省“吾身”。

  母亲是“我”的慈母,她亲自用舌头舔“我”的病眼,为“我”医眼病。

  母亲是“我”的恩师,从她对大哥、大嫂、二嫂、五叔的态度上,“我”学到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学会了“宽恕人,体谅人”,学会了自尊自强。

  (2)、本文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怎样的感情?

  学生回答后明确:作者对母亲怀有敬爱和怀念之情。

  课中小结:作者用童年的视角来回忆童年往事,毫无成人的姿态,亦无学者的深沉,如实道来,真诚倾吐,甚至可以说,作者是掏出“心灵”来写母亲的,全文自然而然地洋溢着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三)、质疑、解疑(生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解疑)

  师根据生提问情况适当补充,课件出示下列主要问题:

  1、母亲的为人处世对作者有哪些影响?

  2、课文前三段看似与写“母亲”无关,为什么还要写?

  3、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的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学生分组讨论后,师生共同明确答案。

  1、我学到了母亲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优秀品质。

  2、文章前三段写作者的性格特征和童年生活,既写了同年生活的单调和失落,也写出了环境与教育一个人性格的养成所起的奠基作用,前三段不仅为写母亲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相呼应。

  3、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是为了体现母亲平时的待人接物以及这些对我的影响。写她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这不仅写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

  六、拓展延伸(课件出示问题)

  1、评母亲

  请你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法,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

  学生可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要求统一答案,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畅所欲言。

  2、谈感受

  同学们,胡适的母亲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的母亲形象,她们把全部的爱和希望倾注在孩子身上,日夜劳碌,为家人做无尽的奉献。如今,我们的母亲不再仅仅是一个家庭妇女,她们也踏上了社会的舞台,她们不仅要照顾孩子,照顾家庭,还要工作,作为儿女,我们应该怎么想、怎么做呢?

  学生思考后,互相交流,举手发言,师点拨引导

  3、赞母爱

  用歌曲或名言歌颂母爱

  学生思考后,互相交流,举手发言,师点拨引导

  七、总结

  同学们,母爱犹如一泓清泉,让我们的心灵永不受污;母爱犹如一缕阳光,让我们的心灵永远温暖。每一天我们都沐浴在母爱的阳光下,每一刻母亲的心都牵挂着我们。孟郊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道出了游子的念母之情。感念母亲的恩德,我们就应以积极奋发的态度去回报母亲的辛劳操持。让我们由衷地道一声:妈妈,您辛苦了!我们永远爱您,孝敬您!让我们用歌曲《懂你》来表达我们的这份心意。(播放歌曲《懂你》)

  学生边听歌边整理有关母爱的诗句和名言俗语

  1、【欣赏“诗中的母爱” 】

  如: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名人谈母爱】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英国)

  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法国)

  八、推荐阅读

  老舍《我的母亲》,邹韬奋《我的母亲》,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九、板书设计

  教子有方 仁慈温和 敬爱

  我的母亲 对子严格 宽容忍让

  胡适 有刚气 怀念

课文教案:我的母亲3

  案例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具有“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意思”的能力。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生活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而当前的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着一种弊端,这就是抄袭范文或者瞎编乱想,写作时东拼西凑、套用模式、人云亦云、空话连篇等现象,我们每每读到这些文绉绉的、缺乏真情实感、毫无新意的文字,便感到肉麻且悲哀奈何。但静思之后,觉得又不能一味地指责学生这个主观因素,应该从客观上去分析问题。作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注意选择真实而新颖的材料进行写作,教育学生只有这样的作品才有真情实感,也只有这样的文章才有生命力。

  案例描述:

  生1:这个材料选得不好,怎么能写妈妈的坏话呢?应该写妈妈和蔼可亲的一面。

  师:哪儿是写妈妈的坏话呢?

  生1:“我的耳朵被妈妈的大手揪住了,把我从凳子上揪起来。啊,疼得我哇哇叫,隔壁哥哥姐姐哈哈大笑。妈妈还不解气,又把我那宝贝小恐龙一脚踩扁,还罚我把课文抄写了两遍。”

  师:你觉得这个材料真实吗?

  生1:我想是真实的,但不能写。

  师:这是你的评价。还有谁来说说?

  生2:我觉得这个片段前后矛盾。前面说妈妈让人尊敬,后面写

  王妈妈揪耳朵、踩恐龙、罚抄课文,凶得不得了,这能让人尊敬吗?

  师:请你给说说怎样修改。

  生2:可以把写妈妈凶的语句改一改,比如“我的耳朵被妈妈的大手揪住了,把我从凳子上揪起来”,改成“妈妈在我的桌上轻轻拍了一下,把我吓了一大跳”。

  师:你们觉着这样改一下怎么样?

  生3:很好!写出了妈妈的可敬。

  生4:可这样写,还真实吗?本来不是这样的。

  生5:写作文可以允许进行艺术加工。

  师:现在,让我们来听听写这个片段的小作者本人的看法。我们关心的第一个问题是,你真的很尊敬妈妈吗?

  生5:很尊敬!

  师:你写的.这个材料是真实的吗?

  生5:是真实的。

  师:可我却觉得你写得还不够真实,或者说,你还有一些真实的感受没有写出来。

  生5:(疑惑的)没有呀!

  师:“想不到,妈妈这么凶啊,我可要小心点儿。”这是你的一点真实想法,但你的真实想法还没有写完,你应该写下去,写清楚这件事情对你以后学习的影响。现在,想听你说一说。

  生5:后来,我在家里做作业时,再也不敢开小差。有时,注意力不集中,眼睛想往抽屉里看时,我的耳朵就会感觉火辣辣的。

  师:说实话,你从心里感激妈妈的这次惩罚吗?

  生5:是的。自从妈妈教育我之后,我的成绩有了明显提高。妈妈揪耳朵、踩恐龙,还有罚抄课文,我终身难忘。

  师:大家听出来了吗?妈妈的“凶”和《妈妈的账单》中妈妈的故事一样,让人终身难忘!

  (学生若有所悟)

  师:这就是你的真实感受,应该在文中真实地写下来希望你修改时朝着真实的方向改下去,妈妈的可敬之处就会更加鲜明,让“凶”慢慢变成了“敬”。同学们,我们的习作要说真话,写真事。有时候,文章中的问题就出在我们写得还不够真实,还不够真切上。送给同学们一句话——写文章,请把真话说到底!

  教学反思:

  语文《新课程标准》一再强调生活与语文学习的关系。作文活动本身是生活内容的一部分,是一种重要的生活基本技能之一。当前的学生并不是没有生活,而且可以说是丰富多彩,但是大部分同学的作文却思想缺乏、毫无个性、语言枯燥、技法雷同,呈现出一种“虚伪的生活”状态。就是由于他们不能捕捉生活中令人感动的瞬间,不会运用具体的描写方法来刻画这感动的瞬间。本课就是要让学生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

  习作评改课后,我为自己当时批改中没有武断地下结论而甚感欣慰。如果当时我的红笔一挥,一“批”而过,就不会有习作评改课上的那段真实而有深度的对话。课堂上,前两个学生的评价其实也是实话实说,站在各自角度思考也不无道理,但作文如做人,习作需求真,不能因为某种功利化的需要,而不顾事实,编造故事。习作评改中,

  需要教会学生表达技巧,更要教会学生敢说真话。把真说到底是一种写作品质,也是一种写作技巧。

课文教案:我的母亲4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重温往事,点燃真情,引发学生的倾吐欲望,培养写作兴趣。

  2.熟练运用“抓住事物的特点”的写法,通过抓住事物的动作、神态来突出特点,体现个性。

  3培养多角度观察的意识, 提高观察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熟练运用“抓住事物的特点”的写法,通过抓住事物的动作、神态来突出特点,体现个性。

  课堂训练点:培养多角度观察的意识, 提高观察的能力。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这个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是谁?

  2、我们身边最亲近的人是谁?

  师:对,是我们的父母。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近自己的父母,说说他们的特点,讲讲你们之间的故事,谈谈来自父母的无畏不致的爱。

  二、打开思路,从生活点滴入手:

  1、展示《游子吟》

  游子吟

  孟郊

  慈 母 手 中 线,游 子 身 上 衣。

  临 行 密 密 缝,意 恐 迟 迟 归。

  谁 言 寸 草 心,报 得 三 春 晖。

  2、生读,并谈谈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3、说说你在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和感受?

  4、那我们的爸爸呢,他疼不疼你,他会怎样表达对你的爱?

  三、介绍父母,建构文源:

  1、说起自己的父母,每个人都有说不完的话,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父母呢?

  2、要求:要抓住爸爸(妈妈)最显著的特点,和最习惯的动作或语言。不管是严厉的、温柔的、活泼的或是搞笑的爸爸妈妈,都会有意无意地说同一句话,做同一个动作。把它说出来,好让我们听了你的介绍,一下子就能从人堆儿中把他们认出来。

  四、讲故事:与爸爸妈妈不得不说的事儿

  1、每天和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一定会有许多事情发生,

  选取一件你印象最深的事,或者高兴的,或者悲伤的,或者委屈的,或者自豪的……给大家讲一讲。

  2、要求:只能说一件事;必须是亲身经历的;一定是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件事。

  五、动笔写作:我和爸爸(妈妈)不得不说的事儿

  1、要求:

  ①、介绍爸爸(妈妈)时要突出特征;

  ②、写出自己和爸爸(妈妈)之间发生的,给你印象最深刻的 一件事;

  ③、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学生动笔写作。

  六、习作展示:学生展示习作。

  七、师生小结:

  1、学生小结。

  2、教师小结: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一起细心地品味了父母给予我们的关爱,让我们将感恩的心情化为实际的行动吧,努力学习,不断进步,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父母。“我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八、作业布置:课后完成习作。

  教学反思:

  通过体验,挖掘学生情感素材。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体验生活、感悟人生对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而且能使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体验人生的苦与甜,体验与父母之间的真挚感情,能触发学生写作的情感,“情动而辞发”这样写下来的作文才能言之有物,有骨有肉,这样的写作是一种情感的宣泄、表达,更加加深学生对生活与人生的体验。这是体验——写作——再体验的过程。体验使写作成为一种良性循环。 1).设置情境,唤起学生的体验。2).引导学生用“心”去体验。

  本课的不足是学生发言并不积极。应该是教师在调动学生时引导不到位所致,是我以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学生习作:

  我和妈妈不得不说的事儿

  一双忽闪忽闪的眼睛,高高的鼻子下挂着一张爱笑的嘴,梳着长长的棕色卷发。可妈妈很爱唠叨,很唠叨,每天上学的时候,总是对我说:东昊,作业带了吗,晚了吗?红领巾带了吗?路上要小心,不能横穿马路??有时候,我也很烦,烦的事妈妈天天说,天天唠叨。有时,也不烦,不烦的是这些唠叨蕴藏着妈妈对我的爱,关怀。

  记得有一次,爸爸带我去饭店,可哥哥学习很累,还不好好玩电脑放松放松?可妈妈已经打电话催了三次了,让我们赶紧去,可哥哥不去。我很着急,可哥哥还是不去,我就在他的背后偷偷的打了他一下,然后向厕所跑去。可哥哥把我抓住了,和我打了起来(其实就是把我揍了),我们打得还很激烈,最后把我打的鬼哭狼嚎,泪落如珠。接着又把我锁在院子不我出来,自己走了还不让我告诉妈妈爸爸

  我想尽了一切办法让自己出来,翻墙???!不行!有点难度,那我踩着凳子???那也不行!

  我正在郁闷中,接着,从门外想起了熟悉的脚步。“是妈妈吧!”我想。不一会,大门开了“是妈妈,真的是妈妈,终于能出去了。”我痛苦的向妈妈诉苦吗,妈妈摸着我的脑袋,安慰着我。“没事。”

  到了晚上,我的妈妈一边批评我哥哥,一边安慰我,让我感到一切都是我哥哥的不对,让我觉得,我没事了。

  从这件事中,我体会到了,妈妈对我的关怀和爱。我想说:“妈妈,我爱你!”

  我们全家最高兴的一件事

  有一次,星期天的`时候,我们全家人都觉得很没趣,就在这时,我提出了一个建

  议,不如来举行一场家庭智力竞赛吧!妈妈说:“这个提议不错,我们就举行一场家庭智力竞赛。”

  我们搬来一张桌子,我们全家人依次坐在沙发上,竞赛规则是:有爸爸来出题,出

  完题之后,我们谁先拍到桌子谁就答题。

  竞赛开始了,爸爸出了第一道题:“今年在上海举行的世博会的口号是什么?”

  是我先拍的桌子,我回答的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答对了!”爸爸说。紧接着,爸爸又出了第二道题:“最早的世博会是在那年举行的?”这次是妹妹先拍的桌子,“是在1851年举行的。”“答对了,”爸爸说。爸爸又出了第三道题:“今年世博会的吉祥物是什么?”这次又是我先拍的桌子,“海宝,”我又答对了。爸爸又出了第四道题,这道是一个脑筋急转弯的题:“小明每次跳水都得游泳冠军,为什么这次他不跳了呢?”妈妈先拍了桌子,“因为游泳池里没有水。”“答对了”爸爸又出了第五道题,“毛毛虫走到了一条小河边,这条毛毛虫要怎样才能到达河的对岸呢?”妈妈又拍了桌子,“毛毛虫要变成蝴蝶飞过去。”“答对了。”爸爸说。

  竞赛结束了,妈妈是第一名,我是第二名,妹妹是第三名,妈妈的奖品是一个化

  妆包,我的奖品是一个笔袋,妹妹的奖品是一个文具盒。 我获得了一个笔袋,今天我很高兴,虽然我不是第一名,但是我非常开心!

  我和爸爸妈妈不得不说的事儿

  自从你们把我生下来之后,就无时无刻地在照顾着我。我是在你们的关怀下、呵护下慢慢成长。我平时的吃穿都是你们用辛勤的劳动和汗水挣回来的。你们为了我的学业奔忙着、操劳着,这些都表现了你们对我的爱。

  从小到大,我花了你们不少钱,你们也花了很多心血在我的身上。我非常感谢你对我的栽培,在我身上花的心血。

  妈咪,记得在前几个星期的一天,我生病了。为了我,就算你快上班了,也到外面买粥给我吃;陪我去看病;你不断地祈求着上天和菩萨,希望我能康复。下班回来了,你一句亲切的问候,让我感到温暖。

  爸爸,虽然我现在长大了,但是到现在,我还记得在小时候你陪我玩的时候。那时候,你一下班回来,我吵着让你陪我玩,你为了让我高兴,我想玩什么,你都依然陪我玩。在我不开心的时候,你想方设法哄我开心。

  我做错事了,你们就算有多生气,还是原谅了我,包容我;无论我有多调皮,你们从不骂我,只是耐心地教育我……

  为了养活我,你们很辛苦。我应该懂得感谢你们,孝敬和回报你们对我的养育之恩。 今天,为了感恩你们,我写了这篇习作来表达我的心声。希望你们能明白和感受到我的心意!

  谢谢你们为我所做的一切,我永远铭记在心中!

课文教案:我的母亲5

  学习目标:

  1. 了解有关胡适的文学常识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 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3. 学会珍惜母爱,学会回报母爱。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文意,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提炼母亲的品性和特点。

  难点: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教学方法:自主思考、概括,合作探究,难处教师引导。

  教具:多媒体

  课型:讲读课。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 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文绉绉(zhoū) 绰号(chuò) 庶祖母(sh)

  吹笙(shēng) 摹画(mó) 眼翳(yì)

  舔去(ti?n) 侮辱(w?)

  2、 给出释义,让学生说出课文中相对应的词语。

  二、导人

母爱如水,母亲是源,无论你奔腾到哪里,身上流淌的,依然有不尽的源头之水。 同学们,你们长这么大每天都和母亲生活在一起,现在请你们回忆母亲给你深刻影响的一个片断。

  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她教给我们的东西可以让我们享用一生,我们应该感激她。我国的大作家,大学者胡适先生的《我的母亲》,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课文,了解他的母亲是一位怎样伟大的母亲,作者对母亲感情怎样。

  作者简介

胡适(1891~1962),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曾提倡文学改革, 是中国白话文的倡导者、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成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 1920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曾荣获三十五项美国博士桂冠。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一)、默读提示及要求:

1.抓住关键句、段。

  2.注意字词,读准字音。

  3.读完后,用一句话概括出母亲在我眼中的形象。

  4.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

  明确:

  文章开头主要忆述了作者九岁之前的若干生活片断。二是作者详略得当地回忆母亲的几件事。三写我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二)、理解、研讨课文

  1、本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

  明确: 课文写了母亲这样几件事情:

  A.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

  B.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C.新年之际,债主来要债,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课文教案:我的母亲6

  【教学设想】

  通过具体分析我的母亲在学业上和做人上对我的帮助和影响来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

  【教学设计】

  一、导入

  人的一生中最应该感谢的人是母亲,因为母亲给了我们生命,而更重要的是母亲往往用朴实的话语和行动教育我们如何做人,如何成人。胡适的母亲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二、作者介绍

  通过作者介绍来激起了解名人的童年教育的兴趣。

  三、给作者极大极极深影响的是他的母亲,母亲在哪些方面影响了他?

  四、为什么母亲会给他极大极深的影响?

  通过具体分析课文中写的有关母亲的事情来分析母亲的为人和品质,从而来理解母亲对我产生的深远的影响。

  五、你的成长经历中有什么人影响过你吗?

  请你回忆一下,说一说。

  六、课外作业

  课外阅读名人谈父母,教师可以有选择地印发,要求学生阅读,并写读后感。

课文教案:我的母亲7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概括事件,体会这些具体事件对表现人物性格和品质的作用。

  2、揣摩语言,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感受母爱的至高无上,体会母爱这种博大的情怀。

  自主预习:

  1、反复朗读课文,将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写下来,借助工具书或在小组内寻求解决。

  2、搜集有关“母爱”的文章、诗句、歌曲以及胡适的文章和有关材料,先在小组内交流,准备展示。

  3、为母亲做一件事,可从以下提议中选一件去做,做后写下感受。(写在日记上即可)

  A、为母亲洗一次脚 B、为母亲梳一次头 C、为母亲做一顿早餐 D、与母亲做一次深情拥抱

  教学过程:

  1、导入:

  2、交流展示(字词、搜集材料、 准备工作)

  3、速读课文,结合已有的印象。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4、合作探究

  【A】探究题目一:读了( ),我看到了一位( )的母亲。(对学内容)

  (方法指导:如何概括事件?例如:用文中原句、找中心句、自己概括等)

  【b】探究题目二:从文中母亲的几件事中,哪些话语或是细节最让你感动?找出来作批注。

  (群学内容 ,组长指导)

  5 小结,预习:

  其实作为颇有名气的学者胡适,在行文时却极注意用词的分寸。按照下面例子,再找出几例试着体会作者在运用词语方面的分寸感。

  如:⑴我在这九年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5、达标检测

  a、用几个形容词来描述一下你眼中真实的母亲。这些形容词里有没有你不欣赏母亲的地方?现在请你们想一想对于母亲身上你不欣赏的地方今后你会怎样对待呢?

  第二课时

  课堂目标:

  1 小组展示

  2 总结探究

  准备展示目标:

  1 概括事件,体会具体事件对表现人物性格和品质的作用

  2 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揣摩语言,体会作者运用语言的分寸感

  教学过程:

  四、设置报道站,小组准备

  五、按照目标,小组展示

  3,教师归纳,问题探究

  a、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其内容似与“母亲”无关,这是为什么?

  b、文章最后一段写什么?

  c、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d、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4、阅读这篇文章,我们不仅为作者母亲美好的性格品质所感动,而且也被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对母亲的爱戴、感激之情所感染。但文中极少有直接抒情的句子,作者的情感是任何体现的?

  5 积累 搜集有关母爱的故事、诗歌、名言。

  拓展延伸

  1、文章结尾写道:“我在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极大极深的影响。”这“极大极深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你在哪方面深受自己母亲的.影响?写一个50字以内的片段。(写在日记本上)

  课内反馈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①找出文中母亲是严师的例子,是慈母的例子,并各用一句话概括。

  ②.文中画线句体现了母亲的什么心理?行罚时“不许我哭出声来”,为什么?

  ③“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在文中结构上有何作用?

  ④.概括上文的中心意思。(用原句回答)

  ⑤.评论作者母亲教子的方式。

  ⑥仿句练习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同题美文欣赏: 我 的 母 亲 邹韬奋

  说起我的母亲,我只知道她是“浙江海宁查氏”,至今不知道她有什么名字!

  我的母亲在我十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

  我现在所能记得的最初对于母亲的印象,大约在两三岁的时候。我记得有一天夜里,我独自一人睡在床上,由梦里醒来,蒙?中睁开眼睛,模糊中看见由垂着的帐门射进来的微微的灯光,在这微微的灯光里瞥见一个青年妇人拉开帐门,微笑着把我抱起来。她嘴里叫我什么,并对我说了什么,现在都记不清了,只记得她把我负在她的背上,跑到一个灯光灿烂人影憧憧的大客厅里,走来走去“巡阅”着。大概是元宵吧。大客厅里除有不少成人在谈笑之外,有二三十个孩童提着各色各样的纸灯,里面燃着蜡烛,三五成群地跑着玩。我此时伏在母亲的背上,半醒半睡似的微张着眼看这个,望那个。我由现在追想当时伏在她的背上睡眼惺忪所见着她的容态,还感觉到她的活泼的、欢悦的、柔和的、青春的美。我现在想来,大概在我睡在房里的时候,母亲看见许多孩子玩灯热闹,便想起了我,也许蹑手蹑脚到我床前看了好几次,见我醒了,便负着我出去一饱眼福。这是我对母爱最初的感觉,虽则在当时的幼稚脑袋里当然不知道什么叫做母爱。

  母亲喜欢看小说。她常常把所看的小说的内容讲给妹仔听。她讲得娓娓动听,妹仔听着忽而笑容满面,忽而愁眉双锁。章回的长篇小说一下讲不完,妹仔就很不耐烦地等着母亲再看下去,看后再讲给她听。往往讲到孤女患难,或义妇含冤的凄惨的情形,她两人便都热泪盈眶,泪珠尽往颊上涌流着。那时的我立在旁边瞧着,莫名其妙,心里不明白她们为什么那样无缘无故地挥泪痛哭一顿。现在想来,才感觉到母亲的情感的丰富,并觉得她讲的故事能那样地感动着妹仔,如果母亲生在现在,有机会把自己造成一个教员,必可成为一个循循善诱的良师。

  我到十岁的时候,读的是“孟子见梁惠王”。到年底,父亲要“清算”我平日的功课。在夜里亲自听我背书,很严厉,桌上放着一根两指阔的竹板。我背向着他立着背书,背不出来的时候,他提一个字,就叫我回转身来把手掌展放在桌上,他拿起这竹板很重地打下来。我吃了这一下苦头,痛是血肉的身体所无法避免的感觉,当然失声地哭了,但是还要忍住哭,回过身去再背。不幸又有一处中断,背不下去;经他再提一字,再打一下。呜呜咽咽地背着那位前世冤家的“见梁惠王”的“孟子”!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我心里知道她见我被打,她也觉得好像刺心的痛苦,对我表着十二分的同情,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如今想起母亲见我被打,陪着我一同哭,那样的母爱,仍然使我感念着我的慈爱的母亲。背完了半本“梁惠王”,右手掌被打得发肿,有半寸高,偷向灯光中一照,通亮,好像满肚子装着已成熟的丝的蚕身一样。母亲含着泪抱我上床,轻轻把被窝盖上,向我额上吻了几吻。

  当我八岁的时候,二弟六岁,还有一个妹妹三岁。三个人的衣服鞋袜,没有一件不是母亲自己做的。她还时常收到一些外面的女红来做,所以很忙。记得有一个夏天的深夜,我忽然从睡梦中醒了起来,因为我的床背就紧接着母亲的床背,所以从帐里望得见母亲独自一人在灯下做鞋底,我心里又想起母亲的劳苦,辗转反侧睡不着,很想起来陪陪母亲。于是想出一个借口来试试看,便叫声母亲,说太热睡不着,要起来坐一会儿。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母亲居然许我起来坐在她的身边。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得嘀嗒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我心里暗自想念着,为着我要穿鞋,累母亲深夜工作不休,心上感到说不出的歉疚,又感到坐着陪陪母亲,似乎可以减轻些心里的不安。当时一肚子里充满着这些心事,却不敢对母亲说出一句。现在我的母亲不在了,她始终不知道她这个小儿子心里有过这样的一种不敢说出的心理状态。

  母亲死的时候才二十九岁,留下了三男三女。

  我的母亲只是一个平凡的母亲,但是我觉得她的可爱的性格,她的努力的精神,她的能干的才具,都埋没在封建社会的一个家族里,都葬送在没有什么意义的事务上,否则她一定可以成为社会上一个更有贡献的分子。

  探究:

  1、概括关于母亲的四个典型片段

  2、感受朱自清《背影》与邹韬奋《我的母亲》两文的异同点

课文教案:我的母亲8

  【教学目标】

  1、学会分析、把握人物的主要特点,掌握理解人物特点的方法;

  2、使学生意识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并树立起乐观的生活观;

  3、引导学生学会感恩,用感恩的态度对待亲人朋友,对待我们的生活;

  4、附加目的,通过本次教学了解学生对老师的看法,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扬长以及改进不足。

  【重点难点】

  1、让学生以一颗积极的心面对生活的不如意;

  2、使学生真正在心里树立起感恩的意识。

  【教学法】

  对话教学法、分组讨论法

  【课时安排】

  本次活动课安排三个课时,第一课时为在学生课前搜集母亲母亲相关事情、理解母亲之后的一次交流课,本次是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进行写作的相关教学,第三课时为作文批改交流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互相分享了妈妈们精彩感人的故事,这让我想起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说过:“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今天在我们上课之前,大家一起来唱《妈妈的吻》好不好?(生)“好”(放歌,师生同唱《妈妈的吻》)

  二、旁敲侧击,写作指导

  (师)同学们唱得非常好听,我感觉到大家歌声中对妈妈的深情。我希望大家回家后能对着妈妈唱一遍,让妈妈也感受到你对她的爱好不好?(生)“好”。

  (师)按照我们的的教学过程今天是写作指导。老师以前参加教师培训,指导老师跟我们说老师应该怎样怎样,比如要始终面带微笑,不能有太多手部动作??后来我想要是按照他们的说法的话那么我上课就应该是这样(做出瞪大双眼、面带微笑,机械地左右移动的样子)。我想每个同学在心里都会有一个理想的语文老师形象,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心目中的语文老师他/她是怎么样的?(老师走下讲台,用轻柔的语气)他应该有着怎样的模样?怎样的性格?会怎样上语文课?平时会带我们做什么?(2分钟左右)

  大家都已经想好了吧?那么现在请在第一张纸上写下“我心目中的语文老师”他应该具有的特点,(引导大家从外貌、性格气质、事迹三个方面思考)大家可以尽量详细,各组同学也可以自由交流讨论。(师在走道上巡查)

  大家都已经写好了,很快嘛,看来每个人早就有一个理想老师在自己心里了呀,呵呵。待会儿我要请大家给我介绍你心目中的理想语文老师,所以现在请大家总结概括出你心目中的语文老师最最突出的特点,然后小组内交流,等会儿和我们大家一块儿分享下“你的完美老师”。

  (学生交流讨论分享,老师适当点评)

  (师)听了大家心目中的理想老师,老师就一直在反思:“我是不是像大家的理想老师那样做得好呢?”古人说“挚诚之言,千金不易”,我也想请大家谈谈你觉得老师我是个怎样的人,我有什么特点?还是按照刚才那样我的特点,大家仍然可以自由交流讨论,然后概括出最能代表我的几个特点。

  今天听了同学们的话我就觉得我离大家的理想语文老师差距还有很大的差距呀。老师决定以后好好加油,努力成为大家的理想老师,大家也帮助我好不好?

  三、由表及里,更进一步

  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理想和现实的关系呢?(引导学生认识到理想总是美好的,而现实往往充满不如意。)大家都说得非常好,有句俗话说:“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这就形象地说明了现实往往不如我们理想得那么美好,比如与你们理想的语文老师来说,我也许就是你们的“不顺”,作为老师我要努力提升自己,让自己成为更好的老师,那么作为学生,你觉得当你遇到这样不是你期望的老师时应该怎么做呢?

  (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这些不顺,用感恩的心态面对生活的人与事)

  很好,很好,同学们,如果我们都用一颗充满感恩的心面对世界,我们会发现世界充满了阳光,那些所谓的不顺、坎坷、阴霾都会成为阳光下的点缀,让我们更加自信乐观地生活。

  而上次很多同学都在他们的故事中说和妈妈的矛盾,那么现在当我们试着用感恩、理解的心去理解妈妈,我们又是怎样的感受呢?别急着说,平静你们的心,细细感受,然后以《我的母亲》为题写篇作文,题材不限。(板书“我的妈妈”)大家可以按照你们分析老师那样分析你的妈妈,抓住妈妈最主要的特点,写完后作为一份礼物送给妈妈,告诉妈妈我们是多么的爱她,好不好?

课文教案:我的母亲9

  ▲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新课标初中语文八年级下第二课,本单元都是名家之作,或追述难忘经历,或展现生活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使学生受到正确的人生态度、情感价值观教育。本着这个目标,我将本节课进行大胆延伸,用资料和声音让学生用心感受、体验、理解、思考感人肺腑的人物形象,并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

  二 学生分析

  初二的学生逆反心理很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行为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而且学生与父母之间有代沟,有很多学生不理解母亲对他们的关爱。所以。教师让学生感受亲情,激起心灵的共鸣,然后引导他们关心家庭,关心父母。从而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他们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感,帮助他们形成尊重别人、关心别人、珍惜生命、珍惜幸福的人生态度。

  三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复习围绕我的母亲的发生的几件事和母亲的品性;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些身边事例的介绍,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利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关心他人,能长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替他人着想;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2 语文思考

  通过放录音,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的能力;丰富对世界的'认识,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经历了由探究、感悟不理解母亲到理解母亲及换位思考的过程, 培养了学生责任感和换位思考的能力; 培养了学生回忆、重新整理思路 、组织语言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捕捉生活中有用信息的能力。

  3 解决问题

  能有家庭责任感和关心他人意识;形成换位思考变换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体验别人的感受,并通过理解感悟学会换位思考;通过学会评价他人和回忆自己的做法的过程,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 情感与态度

  让学生感受亲情,激起心灵的共鸣,然后引导他们关心家庭,关心父母。从而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他们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感,帮助他们形成尊重别人、关心别人、珍惜生命、珍惜幸福的人生态度。

  四 教学重点

  复习围绕我的母亲的发生的几件事和母亲的品性,培养他们家庭责任感。

  五 教学难点

  利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关心他人,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替他人着想。

  六 教学过程

  (一 ) 情境导入

  1 学生朗读查找的关于母亲的诗词、格言、警句

  2 导入

  我们准备得很充分,我们每个人都在母爱光环的照耀下成长 ,在母爱的目光的关注下成长。请听《妈妈的目光》。

  母爱是母亲对怀中婴儿的甜甜的亲吻,是拍着婴儿入睡的悠悠的摇篮曲,是手把手教子写字的苦苦的耐心,是灯下为子女飞针走线的不眠之夜,是期盼儿女成才的忧郁的眼神,是儿女远行时的句句叮咛,是过早爬上眼角的一道道皱纹。母爱是神圣的、伟大的、不求回报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胡适的《我的母亲》

  3复习

  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

  文写了母亲这样5件事情:

  A.学习上的督促,叫我早起, “催”去上学;

  B. 聆听教诲,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C.如何在除夕之夜对付败家子大哥的债主,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D.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E.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性:

  她是一位恩师,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二 探究活动

  请你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法,等方面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要求统一答案,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畅所欲言。

  三 情感延伸

  1 母爱如三月的春风曛得人昏昏欲睡,犹如夏夜的凉茶让人精神倍爽,又是母爱又是絮絮地唠叨让我们不能理解,我们都能理解母爱吗?母亲爱子女的方式不同,多数的母亲都是说教式的爱,一件事说起来三遍四遍,我们嫌母亲烦,不能理解,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或者你有事不能理解母亲的做法,请你说一说。

  2 母爱如水,母亲是源,无论你奔腾到哪里,身上流淌的,依然有不尽的源头之水。 我们每天都和母亲生活在一起,你长这么大,母亲为你做的事有哪些你忘不了?

  3 母爱可以使你在痛苦中得到安慰,在孤独中得到欢乐,在失望中得到希望,在冷落中得到幸福。母爱是无任何条件的, 就连小动物的母亲也会保护自己的宝宝,请听下面的故事。(播放《黄鼠狼妈妈找食物》)(老师打出.课件后,播放了一个深情而又荡气回肠的歌颂母亲的曲子《 烛光里的妈妈》,创设了很好的氛围。然后让学生换位思考。)

课文教案:我的母亲10

  1.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2.了解胡适及其母亲身上代表的文化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2.理解文章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三周星期三)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文绉绉(zhou1) 绰号(chuo4) 庶祖母(shu4)

  吹笙(sheng3) 摹画(mo2) 眼翳(yi4)

  舔去(tian3) 侮辱(wu3)

  2.解释下列词语。

  责罚:处罚。

  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气量: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

  广漠:广大空旷。

  宽恕:宽容饶恕。

  质问:责问。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面红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

  仁慈:仁爱慈善。

  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二、导人

  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作者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读读这些文字,了解这位学者少年成长的历程,也许对你会有许多启迪。

  作者简介:

  胡适(1891~1962),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曾提倡文学改革,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1920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提示及要求:

  1.抓住关键句、段。

  2。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3.读完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

  4.理清文章结构。

  明确:

  文章开头主要忆述了作者九岁之前的若干生活片断。接下来作者采用情随事现的记叙方法,详略得当地回忆母亲对我的教诲目的、方法和态度。再接下来写母亲和家人相处的情况。

  四、学习课文内容

  1.让学生提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或者值得思考的问题,集中起来加以讨论。

  2.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交流。

  提问: 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明确: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提问:为什么说她又是严父?

  明确: 插入胡适家庭背景资料介绍(教师可让学生从收集来的有关胡适生平材料来交流介绍)。

  提问: 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

  明确: 课文写了母亲这样几件事情:

  A.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

  B.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C.新年之际,债主来要债,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D.受了两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E.听了王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性:她是一位恩师,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五、探究活动

  请你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法,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要求统一答案,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畅所欲言。

  六、小结

  这是一首质朴动人的对母亲的赞歌,作者怀着深深的敬意和爱戴,记下了自己的母亲这可亲可敬的美好形象,唱出了一支深情的颂歌,爱的感情贯穿全文。

  七、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八. 课后记录:

  (第三周星期四)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听写词语:管束责罚 气量广漠质问宽恕文绉绉

  二、朗读下面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加点词语的含义。

  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2.在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细细体会品味语句中暗含的语意,以学生的理解为主,教师作必要的点拨,提示。)

  三、体会文章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学生朗读课文,交流心得。

  明确:

  文章在平淡的语言下,多了一份感情。这份宽广、持久的母子之爱,通过淡似白描的勾勒,显示出那样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本文之所以能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当然不是凭借什么宏伟的结构和华丽的文字。而是仗凭它的平实。

  平实的语言,朴素明净,把母亲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

  催我去上早学。在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中国,女性的地位极低。更何况胡适之母是一个封建大家庭的主妇,她身为寡妇又兼后母,除了巴望亲生儿子踏上他老子的脚步外,还企盼什么?所以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对于非己所生的儿子、媳妇,母亲则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她实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门去,母亲忍辱负重的痛苦形象.只通过这平淡的叙述,便跃然纸上,并在读者心中碰出同情的音响。没有华丽词藻的堆砌。对母之爱倒显得深沉而质朴。

  其实,平实的风格来源于作者的真情实感。因此任何虚情假义、矫揉造作都不会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通读全篇,我们能够感到胡适对母亲的深深爱意。胡适作为书香门第的后代,在幼年时期接受的便是论述传统儒家忠孝仁爱的伦理教育,以后又从朱子(小学>中,学会了勤谨合缓,因而对于母亲的不易,便理解得更深,更切,所以说出了家乡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便是我的慈母。当然,对于自己的母亲,也就爱得更深。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爱母之情,敬母之意,透过字里行间,强烈涌现出来。感情之真、之纯,动人心弦。

  四、比较欣赏

  在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中,写我的母亲之作甚多,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欣赏,写成读书随感一篇。

  推荐篇目:老舍<我的母亲>。邹韬奋<我的母亲>。朱德《回忆我的母亲》。赵丽宏<母亲和书>。

  五、欣赏诗中的母爱

  如: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又如:歌曲<妈妈的吻>(付林)、<烛光里的妈妈>等,通过欣赏歌曲,来感染教育学生珍惜母爱,学会孝敬母亲。

  六、小结

  本文是著名学者胡适自传四十自述>中的一个章节。作者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成长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向我们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母亲形象。

  学习这篇课文,在受到人生教育和启迪的同时。能够从中了解和感悟自传的语体特点。这篇文章的语体特点主要是质朴自然,平实中含有真挚的情感,既表现了自传的语体特点,又体现了作者的人格特征。

  七、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三。

  2.选用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四十自述》中的一个章节。作者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成长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向我们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母亲形象。

  学习这篇课文,在受到人生教育和启迪的同时。能够从中了解和感悟自传的语体特点。这篇文章的语体特点主要是质朴自然,平实中含有真挚的情感,既表现了自传的语体特点,又体现了作者的人格特征。

  七、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三。

  2.选用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课文教案:我的母亲】相关文章:

胡适《我的母亲》课文教案优秀05-05

老舍《我的母亲》课文07-22

我的母亲课文原文10-19

《我的母亲》课文原文06-23

《我的母亲》课文教案(通用12篇)05-10

《我的母亲》课文导学案09-30

老舍《我的母亲》课文原文06-30

课文荷叶母亲优秀教案优秀02-01

课文我的信念教案06-29

课文《我的家乡》教案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