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案

时间:2024-09-21 07:56:54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美术教案范文合集五篇

  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美术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美术教案范文合集五篇

小学美术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36页的套色纸版画。

  教学目的:1、认识领域:学习、掌握套色纸版画的拓印方法,了解版画的艺术特色。

  2、技能领域:了解套色纸版画的制版、拓印的方法,学习拓印的方法。学会的程序,涂色的要领。

  3、情感领域:体会套色纸版画的形式美感,培养有秩序的工作习惯。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和艺术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套色纸版画的拓印方法,体会套色纸版画的形式美感。

  教学难点:拓印的程序,涂色的要领。

  教学准备:教师的示范工具,学生准备颜料、纸、剪子、美工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

  利用叶子或有花纹的实物摹印出纹理,使学生了解最简单的拓印方法。教师出示纸版画,启发学生思考:这些作品是怎样制出来的?引出课题:套色纸版画

  二、启发引导,积极探索。

  A、引导学生欣赏各种版画作品,感受版画的艺术表现能力,并分析这些版画的拓印的方法。

  B、讲解并示范版画的拓印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三、自主交流,勇于创新。

  学生在本子上练习,教师行间指导。

  四、交流,深化提高。

  开展一个展示会进行综合

  A、开展一个展示会。

  B、讲清评分的.方法。

  五、并提出希望。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掌握套色纸版画的一般制作方法,拓展学生对绘画形式多样性的认识。

  2、根据画稿分色的要求制作“副版和主版”并进行套色练习分印,体验套色纸版画所带来的不同的视觉感受。

  3、通过纸版画的教学使学生感受纸版画的特殊美感,并启迪学生的智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细致精巧的劳作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分版套色纸版画的一般制作方法是重点。

  教学难点:如何进行套色拓印是难点。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纸、宣纸、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体会。

  教师出示上一节课学生的优秀作业,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欣赏分版画作品,初步了解这种画的特点。这时教师可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发表欣赏感受:整件作品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跟上一节课学到的制作方法一样吗?你知道怎样完成这样的作品吗?

  二、观察、演示。

  电脑演示套色纸版画的制作过程:构思—制作底版,根据画色的分色要求分别制作印底色的副版和主版——磨印主版。学生观察体会所做的两个底版与主版与上一节课的底色版印刷结果有什么不一样?

  三、实践操作。

  以同桌的形式,根据自己喜欢的形象进行创作。重点先要想好哪一部分做副版和主版?

  四、作业展评:

  采用自评和生互评的方式进行作业展评。

  五、反思、拓展。

  课后可参观。可展示。也可以上查一下纸版画的制作方法过程,和它的艺术特色。

小学美术教案 篇2

  摘要:小学课外美术教育是学校美术教学的一个环节,同样也是对学生实施美育,提升智力发展以及进行发散式教育的核心,也是全面进行党的教育体系的核心。一些小学生对相关的美术活动有很大的兴趣爱好,所以,就怎样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浅谈一下如何有规划、有目的地开展课外美术教育。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外活动;全面开展

  课外美术教育的一些内容,并不是延伸与重复学校美术课堂相关的学习内容。它是依照学生的兴趣特点、年龄段以及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将培养学生的智力、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当做核心内容,合理的安排每一项美术活动。要经过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技巧的训练,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想象力以及艺术赏析能力,用以发展与培养学生的艺术造诣。

  一、小学美术课外活动的作用

  1、小学生有了更多参与实践的机会及创新意识

  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及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为学生构建有利于开拓其创新精神的学习氛围,经过讨论、思考、研究等过程,推动学生在美术创作中,富有创造性地掌握并使用美术语言。引导学生在欣赏作品中,进行研究性学习,发表自己独有的

  见解。因为美术课外活动不仅有相关的理论学习且还融入实践内容,为学生自己动手、自己构思及创新创造了条件,让学生知道,艺术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让学生意识到进行美术学习对未来的作用及影响。

  2、小学生的文化生活得到充实

  从最基本的知识、技巧的基础阶段,提升到美术文化底蕴及创新意识培养的阶段。目前的美术教学里融合学校的一些课题进行研究。可以构建相应的文化情境,提升文化内容,让学生经过学习美术,深入地对文化以及历史底蕴有所认知,深化艺术对社会影响的概念,构建明确的文化价值理念,全面渗透人文精神。这样的美术活动从素质教育的层面上说,充实了学生的文化生活,学生的生活不再局限于课堂,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美术的乐趣。

  二、小学美术课外教学开展的相关内容

  1.根据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

  目前,美术课外教育的中小学学生因为年龄有所差异,所以,各方面的能力层次相差很大。有的学生之前就有一些美术基础,而有的学生是第一次执笔,针对这种水平线参差不齐的情况,教学模式不会像进行课堂教学一样,进行统一的授课,这就要注意全面发挥任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发现学生的亮点。要按照学生的全面素质,去进行教学目标。因此,从教学的内容到教学模式,都要尽可能顺应不同学生的特性,做到因材施教,让美术课外教育将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挥到极致。

  2.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互动

  在美术课外教学环节里,当学生的`绘画知识、造型意识到达一定高度时,绘画水平就会有很大地提升。依照这一特性,在美术课外教学过程中,要推动各个能力层次学生间的学习交流,可以举行绘画技巧交流会,让那些绘画能力稍弱的学生聆听画得好一些的学生的绘画经验,且让画得好一些的学生进行示范或帮助那些能力稍差的学生改画,完善学生之间沟通交流的教学气氛。我们还能够进行同一教学内容,例如:写生练习,在画室里布置几组层次难度不同的静物,让学生们同时进行写生,在练习过程中给学生足够的交流实践,促使其相互学习。让美术课外教育活动完成全方位的互动,尤其要是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对学习美术达到自愿、喜欢、且感兴趣的境界。

  3.进行全面评价,从而提升学习热情

  在美术课外教育活动进行之中,美术老师要持续的进行赏识教育,要发现学生的特性特质,找到学生与众不同的方面以及亮点,对学生进行过程性的评价,让学生得到相应的认可及肯定,因此让学生拥有愉悦、快乐的心态,在全面学习和实践的进行中让学生可以具体、直观地感觉得到存在的意义及价值,经过美术课外教育活动,让学生知道他是独一无二的,是不可替代的。 实现全面评价,提升老师对学生学习经过及学习结果的赏识, 提升学生的信心,增加学生全面的学习热情以及学习的主动性。

  4.进行相应的活动,提升学生对美术的造诣

  依照学生显示情况合理地安排一些作品赏析以及临摹,提升学生对画解读的能力,指引学生怎样读画,告诉学生怎么去解读优秀作品在构图、造型、体积感、意境等全方位的阐述,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做到意在笔先,胸有成竹。让学生走进一些美术展;邀请名家来校进行面对面讲座,提高学生的眼界。

  小学课外美术教育的出发点是培养全面人才,提升全国民科学文化底蕴。课外美术教育是其中的一种方法,望在宏观的教育层面上可以全面发挥中小学课外美术教育的光和热。

小学美术教案 篇3

  课时:三课时

  目标:

  1、火车、地铁、公共汽车、小轿车、牛马车……你乘坐过哪些车?一定有不同的印象。回忆一下将最有趣的印象画出来。

  2、学会用独特的色彩作品表现乘车印象。

  3、通过学习,能应用收集的信息,解决绘画主题的确立,处理好画面效果。

  重点:学会用别具一格的的作品表现乘车印象。

  难点:能应用收集的信息,归一整理,处理画面。

  准备:教师:录音机、磁带、白纸。

  学生:油画棒、水彩笔、彩色铅笔等。

  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1、学生进美术教室时,让其自由组合、自由建组、自由坐位。

  2、并以4—6位同学围坐的形式,进行学习小组的编排。

  二、导入:

  1、继续放音乐,渲染课堂气氛。

  2、随时留心注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总会有些形象和故事成为你有趣的回忆。

  3、乘车的小插曲一定很多,有什么留在了你的心中?

  三、揭题、讨论:

  1、如何表现“乘车印象”?

  (1)(学生回复原位)今天,我们要以“乘车印象”一题来展开并创作一幅画。你会怎样设计这幅画?以小组的形式,大家交换一下看法。

  (2)学生讨论

  (3)每一小组选派1—2名同学,在全班交流讨论内容。

  2、用什么形式表现“乘车印象”?

  (1)同学们的想法很精彩,但你们想过用什么工具来表现“乘车印象”吗?

  3、利用自己所带工具,如何创设独特的画面——“乘车印象”。

  (1)以小组形式再次展开讨论,交流如何利用自己所带工具,搞好画面创作。

  (2)继而大组进行交流,让学生汲取更多的信息。〈以组内共同创作为主〉)

  四、欣赏:

  1、学生作品。

  五、学生作业:

  1、以“乘车印象”命题,创作一幅色彩画。以3—4人为一组进行小组创作。

  2、学生作业期间,以组为单位,可走下位置看其他组

  同学作业,也可组内相互观看。以此拓宽思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六、巡回指导:

  1、全面观察学生作业。

  2、对个别组的学生进行主题引导或对他们进行画面的技法表现及一些特殊效果的处理。

  3、选拔有意义的作品让学生欣赏。点拨一部分学生作业,让其有成功信念。

  4、适当之时给一部分学生绘画资料籍以参考。

  5、鼓励学生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七、展示作业:

  1、展评学生作品。

  2、说明创作意图、评价自己组或他人组的绘画作品。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交流

  1、就学生的半成品,让其解说自己的创意及成品将出现的效果。

  2、鼓励学生用多种形式表现画面。

  三、学生作业

  四、巡回指导

  1、面观察学生作业。

  2、鼓励学生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3、对个别学生进行画面的技巧表现辅导及一些特殊效果的处理。

  五、小结

  1、自己评价作品并介绍。

  2、谈谈一节课后的收获!

  第三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继续完成上节课内容(作业完成稿)

  三、讨论

  1、如何把你的作业装饰得更美?

  2、有什么想法?

  四、欣赏

  6、例举各种画面的装饰手法。(边框法、花边法、衬底法……)

  7、你有比这更好的方法吗?

  五、学生作业

  1、学生装裱。

  2、注意方法运用。

  六、巡回指导

  1、使用小刀、剪刀时注意安全。

  2、和一部分同学商讨,如何把画面装饰得更好、更美……

  七、小结

  1、自己评价作品并介绍。

  2、装饰、布置于教室一角。

小学美术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1、认识三原色

  2、知道红色的画是以红色为主的画面。认识不同的红色,运用不同的红色使画面更有层次。

  应会:能以红色为主画一副画。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培养学生生活的情感,提高对色彩美的感受能力,加强对学生探究式学习及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点:

  认识三原色、感受红色特有的美感及各种红色在画面上的运用。

  教学难点:

  能画出有创意的绘画作品,运用各种红色使画面更有层次、主体突出。

  学习材料:

  水粉用具、水彩笔、蜡笔、色彩纸、剪刀、胶水、红色实物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全班分成四组:红队、蓝队、绿队、黄队。四个队分别以四种颜色树代表。获得奖励的在相应的树上贴上一个果子。

  二、认识三原色(出示课件,展示色卡)

  师:你们猜猜世界上有哪三种颜色是其他颜色无法调配出来的?

  生:红、黄、蓝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这三种颜色我们又把它叫做(三原色)

  (出示课件)

  师:这三种颜色中你最喜欢哪种?喜欢红色的同学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导出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红色,学习用红色作画。(课件出示课题)

  三、新授

  1.体验红色的美感及红色的特点。

  图片上是什么?这些图片上的红色给你什么感觉?

  (课件出示)

  平时你还见到哪些红色的物体?

  2.欣赏书上的作品。

  生活中的红色给你这么多美的感受,下面让我们学习红色在绘画作品中是如何表现的?

  (1)欣赏书上作品(课件出示,感受红色在绘画作品中的美感,学生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涂抹色彩。)

  师:看了这么多红色的画,你最喜欢那一幅,为什么?

  生:(自由说)

  师:这些图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都以红色为主。

  总结:这些作品都以红色为主,分别表现了丰收、欢庆、美丽的场面。

  (2) 欣赏色调不同的两幅图片(解决:学会运用不同的红色使画面层次更丰富。)

  师:这幅画还有其他的小朋友也画了,这两幅画哪幅好,为什么?

  生:······

  师:这副画中有哪些红色?

  生:······

  师:你能调出来这些红色吗?

  学生自由调色、展示(实物投影)

  (3)欣赏其他作品(课件出示、拓展学生思维)

  刚才我们欣赏了这么多美丽的红色的画,认识了这么多红色,看看小朋友们是如何表现的?

  四、学生实践(刚才欣赏了小朋友的画,你们想不想把自己对红色的感受也表现出来?)

  1、 启发思维,引导作画。

  如果让你以红色为主画一副画,你想画什么?用哪些红色?

  2、 学生作画,教师巡视辅导。

  五、评价学生作业。

  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

  六、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小学美术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培养观察和绘画能力。

  2、掌握欣赏的方法和绘画的技巧。

  二、重点:

  了解色块与线条所表现的性格。

  三、难点:

  能通过观察进行绘画表现色彩或线条的性格。

  四、教具:

  图片、范例。

  五、教学活动:

  (一)导入:

  1、把性格转换为色块和点线,其实是最直接的事:

  (1)干脆利落的折线——表示果断;

  (2)轻松柔软的'曲线——联系着温和;

  (3)形如爆发的色块——象征着暴烈。

  2、你在平时的生活中,还能发现一些什么性格?

  (二)板示课题。

  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一起去画廊看看哪儿的画家是怎样表现自己的性格的?

  (三)出示图片。

  你觉得这些图片都有些什么性格?

  如果让你来联想你会怎样来表现?

  谁来说一说,自己的新想法?

  (四)范例。

  你又有新的启迪了吗?

  六、作业选择:

  1、可以先设想出某一种性格,然后努力用色块、点线表现出来。

  2、也可先画出各种点线、色块,然后讨论一下它们各自向什么性格。

  3、教学随笔。

《小学美术教案范文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小学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美术教案美术小学教案大全03-10

小学美术教案电脑美术02-22

小学美术教案10-12

小学美术教案06-30

小学美术教案10-30

小学美术教案素材 美术小学教案大全12-16

关于小学美术教案模板 小学美术优秀教案05-26

小学美术教案教案优秀03-06

小学美术教案:电脑美术集合03-15

小学美术教案:电脑美术集合04-03

小学美术教案范文合集五篇

  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美术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美术教案范文合集五篇

小学美术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36页的套色纸版画。

  教学目的:1、认识领域:学习、掌握套色纸版画的拓印方法,了解版画的艺术特色。

  2、技能领域:了解套色纸版画的制版、拓印的方法,学习拓印的方法。学会的程序,涂色的要领。

  3、情感领域:体会套色纸版画的形式美感,培养有秩序的工作习惯。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和艺术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套色纸版画的拓印方法,体会套色纸版画的形式美感。

  教学难点:拓印的程序,涂色的要领。

  教学准备:教师的示范工具,学生准备颜料、纸、剪子、美工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

  利用叶子或有花纹的实物摹印出纹理,使学生了解最简单的拓印方法。教师出示纸版画,启发学生思考:这些作品是怎样制出来的?引出课题:套色纸版画

  二、启发引导,积极探索。

  A、引导学生欣赏各种版画作品,感受版画的艺术表现能力,并分析这些版画的拓印的方法。

  B、讲解并示范版画的拓印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三、自主交流,勇于创新。

  学生在本子上练习,教师行间指导。

  四、交流,深化提高。

  开展一个展示会进行综合

  A、开展一个展示会。

  B、讲清评分的.方法。

  五、并提出希望。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掌握套色纸版画的一般制作方法,拓展学生对绘画形式多样性的认识。

  2、根据画稿分色的要求制作“副版和主版”并进行套色练习分印,体验套色纸版画所带来的不同的视觉感受。

  3、通过纸版画的教学使学生感受纸版画的特殊美感,并启迪学生的智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细致精巧的劳作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分版套色纸版画的一般制作方法是重点。

  教学难点:如何进行套色拓印是难点。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纸、宣纸、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体会。

  教师出示上一节课学生的优秀作业,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欣赏分版画作品,初步了解这种画的特点。这时教师可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发表欣赏感受:整件作品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跟上一节课学到的制作方法一样吗?你知道怎样完成这样的作品吗?

  二、观察、演示。

  电脑演示套色纸版画的制作过程:构思—制作底版,根据画色的分色要求分别制作印底色的副版和主版——磨印主版。学生观察体会所做的两个底版与主版与上一节课的底色版印刷结果有什么不一样?

  三、实践操作。

  以同桌的形式,根据自己喜欢的形象进行创作。重点先要想好哪一部分做副版和主版?

  四、作业展评:

  采用自评和生互评的方式进行作业展评。

  五、反思、拓展。

  课后可参观。可展示。也可以上查一下纸版画的制作方法过程,和它的艺术特色。

小学美术教案 篇2

  摘要:小学课外美术教育是学校美术教学的一个环节,同样也是对学生实施美育,提升智力发展以及进行发散式教育的核心,也是全面进行党的教育体系的核心。一些小学生对相关的美术活动有很大的兴趣爱好,所以,就怎样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浅谈一下如何有规划、有目的地开展课外美术教育。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外活动;全面开展

  课外美术教育的一些内容,并不是延伸与重复学校美术课堂相关的学习内容。它是依照学生的兴趣特点、年龄段以及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将培养学生的智力、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当做核心内容,合理的安排每一项美术活动。要经过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技巧的训练,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想象力以及艺术赏析能力,用以发展与培养学生的艺术造诣。

  一、小学美术课外活动的作用

  1、小学生有了更多参与实践的机会及创新意识

  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及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为学生构建有利于开拓其创新精神的学习氛围,经过讨论、思考、研究等过程,推动学生在美术创作中,富有创造性地掌握并使用美术语言。引导学生在欣赏作品中,进行研究性学习,发表自己独有的

  见解。因为美术课外活动不仅有相关的理论学习且还融入实践内容,为学生自己动手、自己构思及创新创造了条件,让学生知道,艺术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让学生意识到进行美术学习对未来的作用及影响。

  2、小学生的文化生活得到充实

  从最基本的知识、技巧的基础阶段,提升到美术文化底蕴及创新意识培养的阶段。目前的美术教学里融合学校的一些课题进行研究。可以构建相应的文化情境,提升文化内容,让学生经过学习美术,深入地对文化以及历史底蕴有所认知,深化艺术对社会影响的概念,构建明确的文化价值理念,全面渗透人文精神。这样的美术活动从素质教育的层面上说,充实了学生的文化生活,学生的生活不再局限于课堂,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美术的乐趣。

  二、小学美术课外教学开展的相关内容

  1.根据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

  目前,美术课外教育的中小学学生因为年龄有所差异,所以,各方面的能力层次相差很大。有的学生之前就有一些美术基础,而有的学生是第一次执笔,针对这种水平线参差不齐的情况,教学模式不会像进行课堂教学一样,进行统一的授课,这就要注意全面发挥任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发现学生的亮点。要按照学生的全面素质,去进行教学目标。因此,从教学的内容到教学模式,都要尽可能顺应不同学生的特性,做到因材施教,让美术课外教育将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挥到极致。

  2.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互动

  在美术课外教学环节里,当学生的`绘画知识、造型意识到达一定高度时,绘画水平就会有很大地提升。依照这一特性,在美术课外教学过程中,要推动各个能力层次学生间的学习交流,可以举行绘画技巧交流会,让那些绘画能力稍弱的学生聆听画得好一些的学生的绘画经验,且让画得好一些的学生进行示范或帮助那些能力稍差的学生改画,完善学生之间沟通交流的教学气氛。我们还能够进行同一教学内容,例如:写生练习,在画室里布置几组层次难度不同的静物,让学生们同时进行写生,在练习过程中给学生足够的交流实践,促使其相互学习。让美术课外教育活动完成全方位的互动,尤其要是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对学习美术达到自愿、喜欢、且感兴趣的境界。

  3.进行全面评价,从而提升学习热情

  在美术课外教育活动进行之中,美术老师要持续的进行赏识教育,要发现学生的特性特质,找到学生与众不同的方面以及亮点,对学生进行过程性的评价,让学生得到相应的认可及肯定,因此让学生拥有愉悦、快乐的心态,在全面学习和实践的进行中让学生可以具体、直观地感觉得到存在的意义及价值,经过美术课外教育活动,让学生知道他是独一无二的,是不可替代的。 实现全面评价,提升老师对学生学习经过及学习结果的赏识, 提升学生的信心,增加学生全面的学习热情以及学习的主动性。

  4.进行相应的活动,提升学生对美术的造诣

  依照学生显示情况合理地安排一些作品赏析以及临摹,提升学生对画解读的能力,指引学生怎样读画,告诉学生怎么去解读优秀作品在构图、造型、体积感、意境等全方位的阐述,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做到意在笔先,胸有成竹。让学生走进一些美术展;邀请名家来校进行面对面讲座,提高学生的眼界。

  小学课外美术教育的出发点是培养全面人才,提升全国民科学文化底蕴。课外美术教育是其中的一种方法,望在宏观的教育层面上可以全面发挥中小学课外美术教育的光和热。

小学美术教案 篇3

  课时:三课时

  目标:

  1、火车、地铁、公共汽车、小轿车、牛马车……你乘坐过哪些车?一定有不同的印象。回忆一下将最有趣的印象画出来。

  2、学会用独特的色彩作品表现乘车印象。

  3、通过学习,能应用收集的信息,解决绘画主题的确立,处理好画面效果。

  重点:学会用别具一格的的作品表现乘车印象。

  难点:能应用收集的信息,归一整理,处理画面。

  准备:教师:录音机、磁带、白纸。

  学生:油画棒、水彩笔、彩色铅笔等。

  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1、学生进美术教室时,让其自由组合、自由建组、自由坐位。

  2、并以4—6位同学围坐的形式,进行学习小组的编排。

  二、导入:

  1、继续放音乐,渲染课堂气氛。

  2、随时留心注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总会有些形象和故事成为你有趣的回忆。

  3、乘车的小插曲一定很多,有什么留在了你的心中?

  三、揭题、讨论:

  1、如何表现“乘车印象”?

  (1)(学生回复原位)今天,我们要以“乘车印象”一题来展开并创作一幅画。你会怎样设计这幅画?以小组的形式,大家交换一下看法。

  (2)学生讨论

  (3)每一小组选派1—2名同学,在全班交流讨论内容。

  2、用什么形式表现“乘车印象”?

  (1)同学们的想法很精彩,但你们想过用什么工具来表现“乘车印象”吗?

  3、利用自己所带工具,如何创设独特的画面——“乘车印象”。

  (1)以小组形式再次展开讨论,交流如何利用自己所带工具,搞好画面创作。

  (2)继而大组进行交流,让学生汲取更多的信息。〈以组内共同创作为主〉)

  四、欣赏:

  1、学生作品。

  五、学生作业:

  1、以“乘车印象”命题,创作一幅色彩画。以3—4人为一组进行小组创作。

  2、学生作业期间,以组为单位,可走下位置看其他组

  同学作业,也可组内相互观看。以此拓宽思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六、巡回指导:

  1、全面观察学生作业。

  2、对个别组的学生进行主题引导或对他们进行画面的技法表现及一些特殊效果的处理。

  3、选拔有意义的作品让学生欣赏。点拨一部分学生作业,让其有成功信念。

  4、适当之时给一部分学生绘画资料籍以参考。

  5、鼓励学生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七、展示作业:

  1、展评学生作品。

  2、说明创作意图、评价自己组或他人组的绘画作品。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交流

  1、就学生的半成品,让其解说自己的创意及成品将出现的效果。

  2、鼓励学生用多种形式表现画面。

  三、学生作业

  四、巡回指导

  1、面观察学生作业。

  2、鼓励学生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3、对个别学生进行画面的技巧表现辅导及一些特殊效果的处理。

  五、小结

  1、自己评价作品并介绍。

  2、谈谈一节课后的收获!

  第三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继续完成上节课内容(作业完成稿)

  三、讨论

  1、如何把你的作业装饰得更美?

  2、有什么想法?

  四、欣赏

  6、例举各种画面的装饰手法。(边框法、花边法、衬底法……)

  7、你有比这更好的方法吗?

  五、学生作业

  1、学生装裱。

  2、注意方法运用。

  六、巡回指导

  1、使用小刀、剪刀时注意安全。

  2、和一部分同学商讨,如何把画面装饰得更好、更美……

  七、小结

  1、自己评价作品并介绍。

  2、装饰、布置于教室一角。

小学美术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1、认识三原色

  2、知道红色的画是以红色为主的画面。认识不同的红色,运用不同的红色使画面更有层次。

  应会:能以红色为主画一副画。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培养学生生活的情感,提高对色彩美的感受能力,加强对学生探究式学习及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点:

  认识三原色、感受红色特有的美感及各种红色在画面上的运用。

  教学难点:

  能画出有创意的绘画作品,运用各种红色使画面更有层次、主体突出。

  学习材料:

  水粉用具、水彩笔、蜡笔、色彩纸、剪刀、胶水、红色实物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全班分成四组:红队、蓝队、绿队、黄队。四个队分别以四种颜色树代表。获得奖励的在相应的树上贴上一个果子。

  二、认识三原色(出示课件,展示色卡)

  师:你们猜猜世界上有哪三种颜色是其他颜色无法调配出来的?

  生:红、黄、蓝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这三种颜色我们又把它叫做(三原色)

  (出示课件)

  师:这三种颜色中你最喜欢哪种?喜欢红色的同学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导出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红色,学习用红色作画。(课件出示课题)

  三、新授

  1.体验红色的美感及红色的特点。

  图片上是什么?这些图片上的红色给你什么感觉?

  (课件出示)

  平时你还见到哪些红色的物体?

  2.欣赏书上的作品。

  生活中的红色给你这么多美的感受,下面让我们学习红色在绘画作品中是如何表现的?

  (1)欣赏书上作品(课件出示,感受红色在绘画作品中的美感,学生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涂抹色彩。)

  师:看了这么多红色的画,你最喜欢那一幅,为什么?

  生:(自由说)

  师:这些图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都以红色为主。

  总结:这些作品都以红色为主,分别表现了丰收、欢庆、美丽的场面。

  (2) 欣赏色调不同的两幅图片(解决:学会运用不同的红色使画面层次更丰富。)

  师:这幅画还有其他的小朋友也画了,这两幅画哪幅好,为什么?

  生:······

  师:这副画中有哪些红色?

  生:······

  师:你能调出来这些红色吗?

  学生自由调色、展示(实物投影)

  (3)欣赏其他作品(课件出示、拓展学生思维)

  刚才我们欣赏了这么多美丽的红色的画,认识了这么多红色,看看小朋友们是如何表现的?

  四、学生实践(刚才欣赏了小朋友的画,你们想不想把自己对红色的感受也表现出来?)

  1、 启发思维,引导作画。

  如果让你以红色为主画一副画,你想画什么?用哪些红色?

  2、 学生作画,教师巡视辅导。

  五、评价学生作业。

  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

  六、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小学美术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培养观察和绘画能力。

  2、掌握欣赏的方法和绘画的技巧。

  二、重点:

  了解色块与线条所表现的性格。

  三、难点:

  能通过观察进行绘画表现色彩或线条的性格。

  四、教具:

  图片、范例。

  五、教学活动:

  (一)导入:

  1、把性格转换为色块和点线,其实是最直接的事:

  (1)干脆利落的折线——表示果断;

  (2)轻松柔软的'曲线——联系着温和;

  (3)形如爆发的色块——象征着暴烈。

  2、你在平时的生活中,还能发现一些什么性格?

  (二)板示课题。

  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一起去画廊看看哪儿的画家是怎样表现自己的性格的?

  (三)出示图片。

  你觉得这些图片都有些什么性格?

  如果让你来联想你会怎样来表现?

  谁来说一说,自己的新想法?

  (四)范例。

  你又有新的启迪了吗?

  六、作业选择:

  1、可以先设想出某一种性格,然后努力用色块、点线表现出来。

  2、也可先画出各种点线、色块,然后讨论一下它们各自向什么性格。

  3、教学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