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教案

时间:2024-08-28 12:42:13 教案 我要投稿

三年级语文教案1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语文教案15篇

三年级语文教案1

  《卖木雕的少年》

  一、教材简说

  课文讲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从中可以看到少年的美好心灵。景色壮观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晚风吹拂的夜晚,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也衬托了卖木雕的少年美丽的心灵。本课叙述详略得当,作者对美丽的大瀑布风光一带而过,而是围绕课文重点,将笔墨放在选木雕、放弃买木雕、送木雕等内容上。课文还准确而得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组,要注意让学生积累并学会使用。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一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三是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这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学情分析

  到三年级的学生学情有如下特点:

  1、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教过的字能认会写,但不注重识字方法的习得;还有一部分学生书写习惯不好,主要表现在字迹欠工整,坐姿不规范。

  2、大部分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由于粤方言的干扰导致一部分学生发音欠准确,尤其是平翘舌音和前后鼻云母的字音分辨不清;

  3、能用朗读和默读理解简单的文段内容,本文是一篇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并让孩子们领会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这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和认知水平还是有一定的距离;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要想真正地从人物动作和语言中品味出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是有难度。

  教学中教师应做到以下两点:

  1.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技巧,可以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和学习本课中较难的生字让积累四字词语。

  2.由于感受国际友谊这样的话题,这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和认知水平还是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在教学时,老师应该充分做好课前的准备,搜集资料、图片制作课件,有条件的话也可以让学生上网查资料,从而更好地为上课服务,使学生感受到国际友情。课上,还要训练学生的有感情的朗读,从读中感悟。

  三、总体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能够正确读“游览、名不虚传、标准”等词语。

  2.积累并运用词语,欣赏文章语言。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难点】:读懂课文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四、重难点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美好心灵。

  教学难点:通过人物的言行揣摩人物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五、设计思路

  《卖木雕的少年》是一篇叙事文章,这篇课文是学生进行朗读、积累、发展语言的很好教材,在设计这篇课文时我以课标精神为准绳,把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对词句的积累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点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课程开始我出示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图片让学生欣赏,渲染气氛,揭开课题,把学生的情感自然地带入到课文的学习情境中,设想在学生处于跃跃欲试的状态时,我让学生读课文思考主要内容,充分调动气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2.抓重点促表达。积累一些四字词语并学会恰当的运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教学琳琅满目、栩栩如生等词语时,我把它们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并且结合图片让学生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填空练习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如栩栩如生这个词我先让学生看木雕图片,让后找出句子中的位置,说出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最后在结合具体语言让学生读、体会、理解,并运用到说话中。

  3.读中悟情,合作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让学生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乐趣,所以在学习课文时我通过“这么美的木雕作者没有买成我和少年的心情是怎样的`?”这一问题带学生进入课文学习,让他们产生求知欲,激起主动读书的愿望。在教学我抓住面对这一份遗憾,少年是怎么做的呢?让学生自读划出写少年言行的句子,然后我让学生选择自读、感情读、齐读等多种读的方式,让学生读懂,并在读中感悟,通过一读再读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体会非洲少年的美好心灵以及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4.抓扩展促写话。三年级作文是作文的起步阶段,语文教学中写话训练尤为重要,我创设了让学生写话活动,当学生情感达到__时,在他们抑制不住想表达时我抛出话题:“朋友作为朋友,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呢或做点什么呢?”请写在童心留言板上,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宣泄,思维潜能和创造精神得到充分释放和发挥。

  总之,以读为本,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感悟到中非人民的友好之情的同时,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特点和积累运用语言是我设计这篇课文的初衷。

  六、课时安排以及每课时的教学目标

  本课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能够正确读“游览、名不虚传、标准”等词语。

  2.积累一些四字成语并运用词语,欣赏文章语言,学习1-6段。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遗憾、一模一样”等词语。

  2.细读描写少年言行的词句,感悟文理,并用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3.通过人物的言行揣摩人物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三年级语文教案2

  一、 教案背景

  面向学生:小学 学科:语文

  课时:两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熟读这两首诗,能背诵更好。

  2、通过读注释,能大体了解诗意。

  3、教师准备春景电子图片。

  二、教学课题

  这两首诗描绘的都是春天的美景,有“诗画交融”的特点,要引导学生在脑中想象出诗中描绘的景色。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

  2、背诵两首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三、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收录《咏柳》《春日》两首描写赞美春光的古诗,《咏柳》作者贺知章,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二月初春的嫩柳,充分利用了比喻修辞。《春日》作者朱熹,这是一首春游诗,描绘了一幅万紫千红的春景图。

  教学重点:

  1、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2、理解并能运用比喻修辞,体会比喻修辞的生动。

  教学难点:以诗句中绚丽的色彩为媒介,在脑中想象出每句诗描绘的画面,感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情画意。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讲授法相结合,以诵读法为主。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春天是美丽的,许多诗人都在赞美春天,你们知道哪些描绘春天的诗?找学生回答,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背诵中追问:春天是什么颜色?春天是五彩缤纷、万紫千红的,红的花、绿的叶、蓝的天、白的云,浅黄、嫩绿,鹅黄??

  今天我们再来学两首描写春天的新诗,大家已经预习了,已经背下来的学生来背诵。感知诗人贺知章、朱熹笔下的`春天呈现出的色彩。

  (二)、初读感知

  1、背诵的同学注意停顿,纠正字音。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多找学生反复读,读至抑扬顿挫。在诵读中识字,自己画出生字,在诵读中识字。

  就不认识的字和读不准的字音,或查字典,或向老师、同学请教。讲解:分析字形重点识记:“咏”,用口吟诵,与口有关,故口字旁,,意思是用诗词的形式描述。在本课是歌颂、赞美的意思。

  “泗”、“滨”,与河水有关,左边是三点水旁;

  “绦”,与丝织有关,左边是绞丝旁。

  “裁”,与衣服有关,里面是衣字,比较“载”、“栽”;

  “剪”,用刀来剪,下面是刀字;

  “妆”,梳妆,女人爱梳妆,右边是女字旁。

  指导写字时,注意让学生先读准字音,看清字形结构,再动笔写。教师重点提醒:“裁”是半包围结构,里面“衣”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滨”字第七笔是一笔撇,不是两笔;“紫”字的下面“糸”不要丢掉一点。

  (三)、精读分析《咏柳》

  1、自由读,指名一个一个读,将诗的韵律读到位。

  2、请你再看看注释,边读边想象。

  “碧玉妆成一树高”:“碧玉”,绿色的玉,这里把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妆”,打扮。“一树”,满树,“一”字这里不表示数量,表示满、全、整个的意思。全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饰扮的一样。这里运用了比喻修辞,想象碧玉一般的树叶。参照百度图片:“万条垂下绿丝绦”:“万条”,泛指柳树枝条多。“绦”,一种丝织的带子。全句的意思是:从树上垂下来无数好像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来。 在头脑中想象千万条垂柳的情景。 百度搜索图片地址:

  “不知细叶谁裁出”:“细叶”,柳树新萌发滋生的又细又嫩的叶子。“裁”,裁剪。“裁剪”原本指向衣服,诗中指的是:裁剪细叶。全句的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剪裁出来的?

  “二月春风似剪刀”:似,好像。全句的意思是: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把春风比作善于裁剪的剪刀,更加生动。

  学生读,心里想象着每一幅图画,有感情的自读、同桌互读、点名读。至能有感情有节奏的背诵。

  (四)、精读分析《春日》

  我们学习的《咏柳》颜色是是春天柳树的碧绿,下面我们再读一下另一手描绘春天的诗。

  1、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即晴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寻芳”,游览、赏玩美好的风景。“泗水”,水名,在山东省中部,源于山东省泗水县东蒙山南麓,因四源并发而得名。它是淮河的支流,流经曲阜,也是孔子讲学的地方和死后安葬处的近旁。“滨”,水边。

  全句的意思是:在风和日丽的一天,诗人到孔子曾经呆过的地方

  泗水流域去观赏风景。

  “无边光景一时新”:“光景”,风光景色。“一时”,一个时辰,这里形容时间很短,一时之间。全句的意思是:那里风光无限,一时之间许多新鲜奇丽的景色映入眼帘。

  (2)、让学生把自己当作诗人,在风清日朗的日子里,到河边去看春景,想一想,“无边光景一时新”都会有哪些景物?

  根据学生回答点评,如说花草,可问什么样的花草,让学生想诸如“姹紫嫣红”之类的形容词。再齐读诗,心中想象着你看到的春天。

  参考百度搜索图片:

  (3)、“等闲识得东风面”:“等闲”,平常、随便。识得,认识到。“东风面”,春风的面貌,因我国春夏季多为东南风,故称春风为东风。全句的意思是:平常(人们)都知道有春风。

  “万紫千红总是春”:“万紫千红”,形容百花争奇斗艳的景色。“总是”,都是。全句的意思是:百花盛开、姹紫嫣红的景象都是由春风点染而成的。

  意思是: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也就是说,春风徐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有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诗人看到的姹紫嫣红都有什么呢?

  (4)、《咏柳》中我们知道是谁把柳树裁剪成碧玉一般?(生回答:春风)那《春日》这首诗中又是谁带来了万紫千红的春天?(答:东风,即春风)

  (五)、同样是春风送来的春天,讨论一下这两首诗描绘的春天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之处呢?

  小组讨论,教师总结。

  不同之处:景物不同,颜色不同??

  相同之处:都是春景,都很清新,都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都像一幅画??

  (六)、小结:春天是五彩缤纷的,你们也拿起你们手中的笔,学着诗人,描绘一下你们眼中的春天吧!

三年级语文教案3

  《北京》教学设计(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课文如何按方位顺序介绍天安门广场及其四周、中央的主要建筑物。

  2、学习课文写法,练习按方位顺序说话。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第二自然段,能按方位顺序介绍天安门广场及其周围的建筑物。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游戏):有意识的用游戏的方式同学生一起复习有关方位词语,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我们三(1)的小朋友特别聪明,反应很快,对吗?那好,我们先来做个游戏。板书:东南西北

  这些表示方位的词语叫做“方位词”(板书)

  一、谈话揭题

  1、板书:北京看老师写字,一起读一读。

  看到这个词,你想说什么?

  2、问:小朋友,你们去过北京吗?你从哪里看到过北京?

  3、谁说说北京怎么样?(课题后划)

三年级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默写课文。能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4、理解课文中三句话的意思。能联系学习的实际,说说从课文中明白了什么。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2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通过看注释,查字典,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前我们学过的古文,大家还记得吗?给大家背一背。说一说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

  2、指名读,纠正字音。尤其是“为”、“好”、“乐”、“知”的读音。

  3、小组互相检查,做到正确、流利。

  (二)理解词、句的意思。

  1、通过看注释,查字典的方法,了解每句话的意思。(小组合作,在书中做好批注。)

  2、提出不懂的问题,全班交流,共同解决。

  3、汇报,交流。

  4、教师指导。

  5、和小组的同学再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注意把语言组织完整。

  三、课堂小结:

  大家上课时的学习态度非常的认真,能够完成理解词句的学习,继续努力。

  四、作业:

  抄写本课的生字,以及“知、好、乐、凡、理、疑、悟”重点词语的意思。

三年级语文教案5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2、学习抓住重点,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的读书方法,并学会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3、从文中感悟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知道吗?我国的青藏高原被称为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是“世界屋脊”。在这块高原上还有两个世界之最: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足迹去领略一下那里的神奇风光。

  自由朗读,凭借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并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

  二、自学反馈,质疑问难

  1、指名分节朗读,结合对生字读音的正音。(如:“移、脉、卉、罕”等)

  2、说说作者从哪几方面向读者介绍大峡谷的,找出能概括段意的句子:

  a……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b.……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

  c……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

  3、质疑问难,师生共同帮助解决。

  三、抓住要点,简要复述

  1、默读课文,抓住每一段的要点,思考具体内容。

  2、指名概括课文的内容。

  深入研究,品味语言

  要求按下列问题读书思考:

  a、作者用什么来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

  b.课文中一连几处用了“从……到……”的句式,读了这些句子,你感受到什么了?

  c.为什么把九个垂直自然带比做“凌空展开的一幅神奇美丽的画卷”?

  在各自研读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然后全班讨论,教师从以下几方面点拨:

  1、作者用非常具体、准确的数据来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的大峡谷。结合理解“不容置疑”。

  2、作者反复用“从……到……”的句式,使读者形象地感到大峡谷雪山冰川和原始森林范围广大,形态多样,让人感觉到大自然的神奇。

  3、这些景观都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坡上,于是就有凌空的感觉;而且每一个自然带的景色都不相同,说它是神奇美丽的画卷是非常确切的。结合理解“人迹罕至”。

  四、熟读课文,积累词语

  1、选择最精彩的语段多读几遍。

  2、摘抄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课外延伸,拓展视野

  要求学生查阅有关青藏高原神奇景观的资料,在班级交流。

  六、布置作业

  1、《黄冈》第2课

  2、查阅有关青藏高原的资料

  3、同步课外阅读

三年级语文教案6

  教学目标:

  1.练习一字组多词和造词填空,学会运用字词。

  2.学会积累关于友情的名言,警句和谚语。

  3.阅读《李杜之交》,扩展知识面。

  4.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新闻,关注国家大事,把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在生活中学语文。

  教学重难点:

  1.学词积累与运用。

  2.名言、警句和谚语的积累。

  3.新闻收集与交流。

  教学准备:

  1.收集一些关于友情的名言,谚语以及关于国家大事的'新闻。

  2.准备好几篇唐、宋代诗人友情方面的知识短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练:

  1.学生尝试。

  2.发现规律

  3.适当扩展

  二、日积月累

  1.让血色怀念感读熟这些句子

  2.小组内讲讲这些句子的意思。

  3.拓展

  4.鼓励背记名人名言。

  第二课时

  三、知识窗

  1、《李杜之交》一文介绍了两位伟大诗人之间的友谊。

  2、读字生读,然后交流。

  四、窗外事

  1、让学生课前看电视。

  2、收集资料。

  3、办手抄报。

三年级语文教案7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课前准备:

  录音机、舒缓的音乐磁带、字词卡片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激趣引入:

  1、配着舒缓的音乐进入新一课的学习?板书课题。配乐朗诵诗歌。

  2、听完诗歌,师问学生配着这么美妙的'音乐你们想读吗?

  评:上课伊始是学生充分感受到诗歌的意境美,音乐的美,配乐的美,是学生产生读文的欲望。

  初读课文: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地读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卡片。

  4、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5、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

  评: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

  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帮助学生认字,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理解课文:

  1、请同学们再仔细地读一遍课文,看看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2、把你自己的想法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3、派代表说一说。(教师及时引导、点拨)

  教师适时点拨下面几点:

  1、摇篮在文中指什么?(祖先生活成长的地方)

  2、“我”想到了什么?提炼出表示动作的词语。“摘、掏、跑、看、逗、采、捉、逮。”让学生模仿祖先的样子做这些动作,体会祖先生活的快乐。感受文中“我”的美好追想。

  3、带着你对课文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再次细读课文,发散学生的思维,从多角度去理解课文。

  评:小组内交流想法,会让学生更加充分的理解课文,并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在小组交流和班内汇报中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尽量肯定他们有价值的意见,给予表扬。

  把朗读作为孩子们抒发自己心中感悟与品味语言的方式。

  拓展延伸:

  1、让我们也展开想象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中会干些什么?画一画吧!

  如果我们站在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面前,你会有哪些问题?

  评:想象,和发问使学生产生探索人类祖先奥秘的兴趣。

  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评:交流记字方法,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并及时提醒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

三年级语文教案8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会写的字5个,会认的字2个。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平等,民主的思想感情和消除种族歧视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在世界上除我们黄种人,你还了解到了什么人种?(指名回答)

  2、过渡语: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在我们这个广阔的地球上生活着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人们,尽管肤色不同,可我们象兄弟姐妹一样生活在地球这个大家庭中。同学们,请看————(出示课件2)问:你看到什么?【有一位美国诗人把我们共同的愿望写出了一首诗——《最美的花束》(板书)】

  3、齐读课题(美读)、质疑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出示课件3)

  音(指名读、齐读)、形(学生提示)、义(质疑)

  2、指名5位学生读课文(应注意评价是否正确流利)

  3、分组读课文(一二节男同学,三四节女同学,第五节齐读)

  4、现在谁来说说“最美的花束“指什么?

  三、理解诗文,体会感情

  1、请大家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内容先有感情地朗读,再说一说你从中知道或读懂了什么?并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2、生自由读,小组交流,师巡视参与指导。

  3、指名汇报,师生评价,师相机点拨归纳。

  (应注意朗读的指导、评价,“花、花冠、花束、花园“等的含义)

  4。课文中的你、我、他指谁呢?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出示课件4)

  5、提供句式,指名根据课文意思说话,体会主题思想。(出示课件5)(师相机评价、鼓励)

  (1)蓝眼睛和黑眼睛一样。

  2)_______和______一样___________________。

  6、小结:同学们,你们的发言,让我深深地感动,的确,不管肤色如何,不管是贫穷或富有,我们都是一样的,我们都是平等的,我们要像兄弟姐妹一样互相尊重、和睦相处。(板书:平等)

  四、拓展延伸

  学生谈今后同学间、朋友间、邻居间应如何相处。

  五、质疑问难

  六、推荐作业

三年级语文教案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能给词语的多音字选择正确地读音,读写并理解19个新词。

  2.会用“为了”写句子。

  3.了解课文开头和结尾的段落在文中的作用,能分几个方面说出八路军战士是怎样照料这群母鸡的。

  4.知道八路军照料母鸡的原因,体会八路军爱人民,自觉遵守纪律的好作风。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大意,读通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根据多音字在词语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鸡”是我们熟悉的一种家禽,但本课向我们述说的是一个和鸡有关的动人故事。听课文录音。

  二.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要求如下:

  读准生字,划出新词。不理解的请向字典请教。

  这篇课文有几段,标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3.本课中也有一些多音字,请大家查一下下面词语中带点的字,然后想一想这些字该怎样读。

  格外背包担水困难

  4.请8位小朋友来读课文,其余的同学注意听他们有没有读错。

  5.这篇课文主要是讲什么?写八路军战士一件什么事呢?

  6.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或疑问?

  三.齐读课文。

  四.作业

  抄写生字新词。完成课堂作业本第1、2题。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1——4段,体会八路军战士爱人民的思想作风。

  2.联系上下文理解“凄凉”、“幸存”的意思。

  3.说说战士们是怎样照料这群母鸡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词语:日寇照料喂鸡侵犯纪律

  2.根据意思写词语:a特别,超过平常;b先先后后,时断时续

  3.认读多音字

  二.导入新课,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的'是八路军战士在自己生活困难的情况下却照顾老乡的一群鸡并且不动一只鸡下的蛋,事情虽小,却让我们看到了一只爱人民的军队是怎样对待人民的财产的。

  三.学习第1段。

  齐读课文,想想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该怎么读比较恰当。

  1.理解“凄凉”。

  从文中那些地方看出凄凉?

  想象:凄凉的景象。

  思考:凄凉的原因。

  2.用“凄凉”的感觉自己读一读课文,指名读课文。

  四.学习第2段

  齐读课文,想一想,这一段该怎样读?

  想象:八路军战士进了镇还会干什么?

  五.学习第三段。

  理解“幸存”,为什么说这群鸡是“幸存地

  网

  活下来”?进一步理解上文“凄凉”。联系下文“惊慌”,这群鸡经过日寇的“侵犯”,也已十分惊慌。

  指导朗读。

  六.学习第4段。

  1.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思考:这段话主要写战士们怎么样?

  2.选择题:

  a.战士们争着照料这群鸡。

  b.战士们宁愿吃个半饱也要把饭喂鸡。

  c.战士们进进出出要数一下鸡。

  d.战士们在天黑时总要关好鸡笼门。

  3.“照料”是什么意思?从课文中找一找战士们照料鸡的句子。

  4.分3个小组读3个句子。

  5.这3个句子时按什么顺序写的?圈出表示时间的词。

  6.领读这一段

  7.说一说战士们是怎样照料鸡的。

  七.作业。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八路军照料鸡,收藏鸡的原因。体会军队爱人民、守纪律的好作风。

  2.读懂开头和结尾,知道在文中的作用。

  3.联系上下文理解“盼头”的含义。

  教学过程:

  1.复习:战士们是怎样照料这群母鸡的?

  2.导入:战士们是怎样照料这群母鸡的,有是怎样对待老百姓的鸡蛋的?再文中找出有关段(5——7段)。

  齐读5——7段。

  3.默读5——7段,想想每段说什么。

  (1)连起来说一说,战士们是怎样对待鸡下的蛋的?

  (2)当时战士们的生活很困难。想一想,会有什么困难?课文那一句话写出了困难的情况?

  (3)出示句子:

  开饭时,每人能分到指甲大的一块咸菜,就算不错了。

  读一读,你读后有什么体会?

  (4)战士们如此困难,为什么没有动老百姓的鸡和蛋?

  4.这篇文章结尾有一个新词:“盼头”,想想这个词的意思。人民为什么说“有了八路军,我们就有盼头啦”?

  5.开头一段与这篇课文写的事关系不大,拿掉它,直接从第二段开始可以么?讨论为什么,进一步加深理解“盼头”。

  6.学了本课,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你懂得了什么?

  7.作业

三年级语文教案10

  一、字词教学,重点突出。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生字教学不再是教学的重点。杨老师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检查学生字词的认读情况时,先让学生自读,然后让学生说说哪个词语比较难读,然后对该词语进行领读,以达到以点盖面的作用。特别是针对多音字“爪”的正音,课文中有一个词语是“前爪”(qiánzhǎo),而这个“爪”比较难读,学生很容易读错。于是,杨老师特地指出来,让学生一起来读一读,这样做不仅可以加深印象,还有助于学生一开始就存有正确的概念。另外,杨老师还告知学生,“张牙舞爪”也读“zhǎo”,从课内到课外,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二、教师语言具有导向性。

  在语文课堂上,对教师的语言要求极高,因为教师语言的导向性直接影响学生的答题方向和准确性。杨老师的语言有了很大的进步,面对学生的回答也是从容不迫、游刃有余。比如在第一段的教学中,学生从读中知道了赵州桥已有一千三百多年了,杨老师马上说“你知道了它的历史”。当学生说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的,杨老师就说“你知道了它的设计者和建造的时间”。特别是当学生绘声绘色地读完第一段时,杨老师便说:“听了你们的朗读,我已经迫不及待想去看看这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了。你们想不想呢?”这样的回答不仅肯定了学生的朗读水平,又很自然地过渡到了下一个环节的教学,有种浑然天成的感觉。

  还有在第二段的学习中,杨老师依然用她具有导向性的语言回应着学生的回答。如在感受赵州桥的雄伟时——

  生:从桥长五十多米,宽有九米多,我感受到赵州前的雄伟。

  师:你从数字上看出了它的雄伟。

  生读: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

  师:用三个数字写出了赵州桥的雄伟。

  这一系列的数字的确说明了赵州桥的雄伟,而杨老师毫不累赘的话语简洁又明了地暗示了学生的善于解读课文,为杨老师这样的教学机智而喝彩。

  三、借助多媒体突破难点,重视语言文字训练。

  李春在设计整座桥时,为什么在大桥洞的顶上还有四个小桥洞呢?这样的设计到底好在哪呢?这是本节课要突破的难点。杨老师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出示了两张河水上涨时水如何从大桥洞和四个小桥洞流出的图片,让学生进行观察,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样设计的巧妙之处。由于直观的效果,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这样设计的原因。

  生1:这样的设计很巧妙,发大水的时候水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出,桥就不会被冲坏了。

  生2:这样设计既减轻了河水对桥的冲击力,又减轻了桥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生3:这样设计,水冲过来时可以从小桥洞里流出,对桥的影响就小了。

三年级语文教案11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隋朝”、“石匠”、“世界闻名”、“设计”、“创举”、“雄伟”、“雕刻”、“遗产”等词语。

  (二)能力训练点

  查字典理解词语;运用“参加”“而且”造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了解句与句的联系,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进行朗读训练。

  (三)德育渗透点

  从闻名世界的赵州桥设计与建造及其在造桥史上的意义,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二、重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及设计上的特点。

  (二)解决办法

  通过深刻理解语言文字、观察投影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掌握赵州桥的特点。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自学课文片断,小组讨论交流,小组发言,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五、教具准备

  赵州桥彩色投影片,赵州桥栏板的录像带,文字投影片,生字词卡片。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向大家介绍的是一座古老的桥梁。大家一定想知道这是怎样的一座桥呢?下边就让我们先来看看这座桥(出示赵州桥的投影片),这就是课文中所描绘的那座桥,它的名字叫赵州桥(板书:3赵州桥)

  (二)看图议桥。

  这座桥,长50多米,宽9米多,是一座石拱桥。请同学仔细观察,想一想与你们平时见到的桥有什么不同?(下面没有桥墩;桥下面有一个大桥洞,大桥洞顶上两边分别有两个小桥洞。)

  小结:投影片显示出的赵州桥,大家一看就觉得它的确是一座与众不同的大桥。50多米长的大桥横跨在宽阔的江面上,中间虽然没有一个桥墩。大桥洞顶上两边还各有两个小桥洞。这独特的设计也是前所未有的。这种设计出于何人之手?大桥建造于哪个年代?这样的桥有什么优点?学完课文大家就会清楚。

  (三)初读课文,掌握生字的读音。

  1.出示生字词卡片,要求读准字音。

  2.理解生词。

  赵县:在河北省,古代叫赵州。

  隋朝: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离现在1300年。

  石匠:本文石匠是指隋朝的李春,是设计赵州桥的建筑师。

  设计:在建桥之前的周密思考,精心绘制图样,就叫设计。

  冲毁:冲破。

  3.自由读课文,把带有生字词的句子读两遍。

  4.抽查自学效果,出示不带音节的生字词卡让学生读。

  5.指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连贯。最后一个自然段可全班齐读。

  为什么说“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带着这个问题认真地学习每一个自然段。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学第一自然段,这段介绍了有关赵州桥的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

  3.小组代表发言,各组代表相互补充。(介绍了赵州桥的地点,设计者,建造的年代,还告诉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板书:世界闻名)。

  4.理解“世界闻名”先用查字典方法来理解。然后引导学生结合全文内容深入研究,为什么赵州桥这样一座石拱桥却闻名于世界?留在课文全部内容学完之后再回答。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1)这个自然段共有6句话,先读前2句,这两句告诉我们什么?(第①句概括地写赵州桥非常雄伟。第②句具体写大桥的雄伟,是用具体数字写了桥的长度,宽度,用既能走车,又能走人,进一步说明桥宽。两句都是写桥非常雄伟。)

  [板书:雄伟桥长桥宽]

  (2)读③④两句边读边想:赵州桥在设计上有哪些特点(第一特点,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大桥洞,第二个特点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各有两个小桥洞。)

  [板书:没有桥墩,一个大桥洞,4个小桥洞]

  (3)这样的桥有什么优点?读⑤⑥两句话,(既减轻流水对桥身的冲击,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板书,既……又……]

  (4)对照板书有顺序地说一说第二自然段介绍了有关赵州桥的什么?(先讲赵州桥非常雄伟;再讲赵州桥在设计上的两个特点;最后讲了桥的优点。)

  导语:学习第二自然段知道了作者是按照这样的顺序介绍有关赵州桥的情况,使我们对桥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作者的介绍,还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2.深刻理解语言。

  (1)出示投影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理解“这种设计”指怎样的设计?(第二自然段的③④句)

  (2)理解“创举”。字典中的解释:开始做。

  (3)理解“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这句话的意思。(赵州桥这样的石拱桥是隋朝的李春第一个设计出来的,这是李春的首创。是没有先例的。)

  (4)投影片中的第二个句子除了告诉我们赵州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实际上也就告诉了我们桥怎样:(桥很坚固)

  (5)远在1300年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创造性地设计建造了这样雄伟、坚固的赵州桥,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古代劳动人民是聪明的,是有才干的………)

  导语:显然文章在介绍桥,赞美桥的同时也在赞美谁?(赞美建桥人,赞美劳动人民)因此在朗读时要读出赞美之情。

  3.朗读训练。

  4.对照板书练习背诵。

  (六)总结、扩展。

  1.总结:学习1、2自然段我们知道赵州桥至今已有1300多年了,是隋朝石匠李春设计并参加建造的。历经千年的风风雨雨,它仍然那么雄伟,那么坚固,真不愧为是一座世界闻名的古老的桥梁。

  2.扩展。

  出示投影片:

  (1)赵州桥在________省________县。赵州桥也叫________桥,它是________朝石匠________设计和参加建造的,到现在有________多年了。

  (2)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________,既________又________。

  (3)赵州桥为什么会世界闻名?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预习第3自然段。

  (1)这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2)描写了龙的几种姿态?

  (3)“所有的龙”指的是哪些龙?

  第二课时

  (一)导语。

  上节课我们学了1、2自然段,回顾这个自然段的内容,说一说赵州桥是怎样的一座桥?(赵州桥非常雄伟、也很坚固)

  导语:赵州桥除了雄伟、坚固以外还有什么特点?接着学习第3自然段。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第3自然段,这段的第1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说桥“坚固”是哪一段?(第二自然段说桥坚固)这一段说桥怎样:(桥美观)

  小结:这句话由两个小分句组成,前一个小分句与上边一个自然段紧密相连;后一个小分句又与本自然段紧密相连。一句话把两个自然段连接在一起,在文章的结构上起了连接作用。这句话在第3自然段又起了什么作用。

  2.自由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第一句话与后边内容的关系。(第1句的第2个小分句概括地写桥美观,其它内容是具体地写桥的美观。)

  3.具体描写部分作者详细描写了桥上的什么?(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雕刻着精美的图案,作者具体描写了栏板上雕刻的图案。)

  4.理解“雕刻”。(一种工艺,本文指在栏板上刻凿图案。)

  栏板上的雕刻也属于石雕,在石头上雕刻想象有多大的难度。(一般的石匠是难以胜任的。只有手艺高超的精工巧匠才能完成。赵州桥已有1300多年了,但雕刻的图案并未因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说明雕刻很有深度,很有功夫。)

  5.欣赏栏板上雕刻的精美图案。出示投影或录像。(电教手段可以超越时空,把学生带到赵州桥上,使其身临其境,亲眼目睹那一幅幅精美的图案。学生在欣赏美,感觉美的同时自然也就会感到这一历史遗产的.珍贵。)6.让学生讲述栏板上雕刻的精美图案。(在学生观看了投影或录像之后,也就是在“欣赏美”,“感受美”之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美。”)

  7.研究书中怎样描写这些精美图案。(有的……有的……有的……所有的……)

  (1)这段里写了几幅雕刻图案(3幅)

  (2)这3幅图案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相同之处①画的都是龙②画的都是两条龙。不同之处:姿态不同。)

  (3)栏板上只有这3幅图案吗?为什么选择这3幅图案?(栏板上有许多幅图案。这3幅图案是最精美。)

  (4)作者只描写了3幅最精美的图案,其它图案雕刻怎么样?出示文字投影片:“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所有的”指桥上栏板上雕刻的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是作者的想象。因为雕刻的太逼真了,活灵活现,给人一种游动的感觉。“真像活的一样”是因为雕刻的太精美了,精美绝伦,栩栩如生。这句话不仅是对这层内容的总结,也是对桥上所有图案的高度评价。)

  8.朗读训练,赵州桥上的图案是精美的,作者的语言描绘是优美的,所以我们读这段时,声音表情都应是甜美的。

  9.作者是怎样写桥的美观的(对照板书:先概括写桥很美观,然后具体写栏板上图案很精美,又写了3幅最精美的图案,最后写所有的龙真像活了一样。)

  10.按这个顺序练习背诵。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齐读第4自然段

  2.出示文字投影片:“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理解这句话,引导学生理解关键性的词语:智慧,才干,历史遗产。

  智慧:聪明。

  才干:才能、本领。

  历史遗产:祖先,历史上留下来的宝贵财富。

  再引导学生面对全文思考这个问题。(①赵州桥设计的很有特色。②赵州桥雄伟、坚固,已有1300多年了还完好无损。③赵州桥美观。都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赵州桥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是后人引以为自豪的。)

  3.造句练习:参加,而且。

  (四)总结、扩展。

  教师小结:赵州桥以它独特的建筑风格闻名中外,世界上许多桥梁专家都到赵州桥参观学习,如今赵州桥旁,竖立着李春的塑像,以纪念这位伟大的古代建筑师。可见赵州桥的影响多么深远。

  (1)朗读全文。

  (2)背诵2、3自然段。

  (3)为什么说赵州桥是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4)学习生字的字形。

  七、布置作业

  预习第4课《帐篷》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查字典理解生字词。

三年级语文教案12

  【学习目标】

  1、认识“浆、耀”等14个生字,会写“隙、暇”等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应接不暇、不可计数”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描写最美的或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激发热爱自然的情趣。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鸟、树的词语。

  2、制作大榕树,百鸟飞翔和画眉的课件。

  3、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出示“天堂”,提问:这个词常常用来比喻什么?(比喻羌好的生活环境,没有烦恼,只有快乐的地方,那地方如仙境一般)

  2、那“鸟的天堂”指什么?

  二、出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初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交流:你喜欢读哪一节?

  教师相机出示学生感到陌生或困难的词语:

  缝隙、颤动、应接不暇、静寂。

  三、精读大榕树部分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图文对照:欣赏图画(课件——大榕树),把能表示榕树特点的词写到黑板上,可以从课文找,也可以用自己的词来概括。

  3、我们来看同学们所写的词,有不合适的吗?井把它划去。

  4、大榕树的这些特点,都交叉地写在课文第七、八自然段,现在老师只要求你们通过自古的朗读,把这些特点表现出来,你先自己试试。

  5、指名读。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3c5L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a.你为什么这样读?

  b、 “垂”写出榕树最与众不同的特点,独木成林,盘根错节。

  c、“枝上生根、不可计数”写出榕树很奇特、很壮观的景象。

  d.就让我们把奇特、壮观、美丽的榕树朗读出来。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

  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a、读了这句话,你最喜欢哪里?为什么?

  b.看着这一切,作者被榕树的勃勃生机震撼了,产生了联想,请你再读这一段话,想一想哪些是作者看到的?哪些是作者联想到的?

  C、这么美的大树,这么美的语言,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

  d.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感受到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朗读大榕树这一部分。

  e、把你最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三年级语文教案13

  一、 复习(说句练习)

  1、 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就在我说的一句话里,请你认真听,听清楚,还要讲清楚。说得好,我们就去这个地方游玩,好吗?

  老师说句子: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说两遍)

  2、 你们知道这个天堂是哪里吗?(杭州)

  过渡: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数杭州,杭州也因西湖而闻名天下,赢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西湖的秀丽,不仅表现在她的一泓碧水,而且表现在环抱她的群山,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远眺、近详,西湖总是那样的秀丽,令人流连忘返。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看西湖的山、湖(板书:山湖)

  二、 学习第二自然段

  1、 电脑出示西湖青山绿水的画面伴随朗读

  思考:你站在西湖边看到的山是什么样?湖是什么的'?

  2、 交流刚才的问题:

  3、 同时板书:层层叠叠,绿青浓淡

  静如银镜,一闪一闪

  4、 这么美的画面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出来吗?

  学生自由练读。

  请个别学生读。

  集体配音朗读。

  5、 (课前教学生一些句子。或读让一两个来赞美西湖。学生不会也可以由老师来说)

  过渡:是呀,正因为如此,西湖又有了一个比作美女西施的美名--西子湖。西湖之美,美在外有山,湖中有湖,园中有园,四季景色都能使人赏心悦目。尤其以西湖为中心的“西湖十景”更是闻名遐迩。下面就请同学们随我而来。

  三、 学习第三自然段

  1、 教师指着画面讲述第三自然段。(电脑出示画面)

  2、 学生可自由说说自己通过查找资料介绍有送景点的介绍。

  学生需准备:孤山 白堤 苏堤(可以是图片)小瀛洲 湖心亭 阮公墩

  听了同学的介绍,我觉得西湖真美。不过,课文也写得也很美,有几词用得特别好,你能读一读把它找出来吗?

  3、 我们一起把这部分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好吗?待会儿,我要你们来做小导游介绍西湖。

  4、 谁愿意当个小导游来介绍西湖的几个景点。

  学生自由准备

  请个别学生来介绍

  过渡:刚才听了小导游的介绍,觉得西湖特别美,真让我看到了人间天堂。西湖的美景使古往今来的中外宾客目不暇接,游兴难尽。置身其间,眼里的一切,有山,有水,有景。都如诗、如画,如梦。每当清秋气爽,湖面平静如镜,皓洁的秋月当空,月光与湖水交相辉映,颇有“一色湖光万顷秋”之感,下一节课我就带同学们去观赏西湖秋色。

  四、 学习第四自然段

  1、 听配音朗读。(电脑出示画面)

  2、 看着这样一个画面,听着优雅的声音,你是否也想来做一次配音演员呢?

  3、 学生自由朗读。

  五、 总结:

  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

  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让我们以苏东坡的诗句来结束今天的游览吧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六、 背诵你喜欢的一段、

  板书:

  青山 层层叠叠 绿青浓淡

  西湖 湖水 静如银镜 一闪一闪

  景点 孤山 小瀛洲 湖心亭 阮公墩

  月光 明月东升 华灯倒映

三年级语文教案1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确良1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确良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火烧云、喂猪、笑盈盈、高寿、百合色、茄子紫、跪着、模糊、”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4、学习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事物,运用丰富想象描绘景物变化的方法。

  教学准备:

  鼓励学生观察朝霞、晚霞或云彩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并根据云彩的形状给它们起个好听的名字。自读课文,每人画一副火烧云的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课前谈观察感受,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1、第一遍读,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1)通过多种形式检查学生是否能把生字的字音读准确。

  (2)引导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生字,并把自己的记字方法和同学们交流。

  (3)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学生自己读生字,观察每个字的字形结构提出自己认为比较难写的生字。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难写的字做重点指导。练写生字。

  2、第二遍读,要求边读边画出自己不懂的词语和句子,想办法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解决。

  3、第三遍读,要求边读边思考:课文哪些地方写霞光?哪些地方写火烧云?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火烧云的?

  三、学习写“霞光”的部分(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对不明白的或认为写得特别美的`地方多读几遍,然后和同学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或自己认为哪些句子写得特别美,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2、师生读议解疑,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或多媒体的展示明确霞光和火烧云的关系。

  3、指导朗读。

  4、指导学生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背诵第一自然段

  二、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学习课文第二至第六自然段

  1、自读课文,找出第二至第六自然段中自己认为写得美的句子再读一读。

  2、和小组同学交流这些句子美有哪里。

  3、全班交流:自己认为哪些句子写得美为什么?小组同学或其他同学可以互相补充。

  (1)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引导他们有读中想象火烧云的形状多样、变化极快的影象,体会句子的意思。如:“这些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这一句,主要引导学生抓住“极多”、“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等词语,体会火烧云颜色多、变化快的特点。“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那狗十分凶猛,在向前跑,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跑着跑着,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不见了。”这一句引导学生想象火烧云变成小狗的样子,体会火烧云变化的有趣和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2)抓住学生认为写得美的句子或段落指导朗读,让学生边想边读,把火烧云颜色多、变化快而又十分有趣的样子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学生拿出自己课前画的火烧云的画,仿照课文第三至第六自然段中画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先自己练习说,再找同学或朋友互相交流。

  (4)拓展练习。学生结合自己课前观察到的云彩变化和颜色的变化,想象火烧云还会变成什么颜色和形状?然后根据“出现—样子—变化—消失”这样的顺序,展开丰富的想象,用其他的动物、植物或建筑物等来形容火烧云的形状。要求先和同桌或好朋友交流讨论,再在全班交流。

  三、学习最后一自段

  重点体会火烧云来得快、去得也快的特点。

  四、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1、练习背诵课文。老师可以适当指导一些背诵方法,但不要强求学生一定要用这样的方法,应鼓励学生采用更适合自己的背诵方法。

  2、摘抄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读一读,也可以和同学交流。

  3、互相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描写云霞的好词佳句。

三年级语文教案15

  知识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等22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热爱燕子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想想你了解的春天是什么样的;搜集有关春天的图片(特别是有关燕子的资料),诵读歌颂春天的诗歌和文章。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我知道的春天”,导入课题

  燕子同学们都很熟悉吧。春天来了,燕子也就从南方飞回来了。请看——出示挂图。引导学生从远到近的顺序说说图画的内容。

  2、师小结导入:从同学们介绍的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我们感受到春天已经来临了,特别是小燕子,更是给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气,把春光点缀得更加美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篇课文《燕子》。(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文章脉络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

  (1)读准字音:开火车读,个个过关。

  (2)讨论识记难记的生字、不懂的词语。

  (3)出示生字词集体点拨:“俏”读“qiào”,要和“悄”区别读音和字形。“拂”的读音是“fú”,不要错读成“fó”。“掠”是撮口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燕子的?

  4、集体交流。(按由近及远的观察顺序来描写)

  三、了解燕子外形特点。

  1、学生说说燕子的样子。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来谈。

  1、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段话写什么?(燕子的外形特点)

  2、你想怎么读这段话?为什么?试着读读。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机灵的小燕子。“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凑成小燕子”是小燕子外形的勾勒,“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突出活泼机灵的燕子的特点。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小燕子的活泼可爱。

  3、词语训练:“凑成”换成“组成”好吗?为什么?(反复读体会文章表达的活泼的基调)

  4、采用指名读、小组读等多种方式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四、学习2—4自然段,了解燕子的活泼可爱

  1、轻声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段话讲什么?(春天来了,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

  2、这段话描写了春天的哪些景色,仔细地读一读相关的句子,边读边想象。(可同桌互相交流讨论)

  第二自然段描写的花、草、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呢?把你脑中的画面描述一下。(花儿争相开放)

  在这美好的春天里,燕子的到来给它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3、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定准轻松欢快的基调,语速根据内容的变化时缓时急。“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语调要舒缓、轻柔,体现柳丝的柔美多姿。“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语速加快,要有赶集、聚拢之意。“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要读出欣喜之情,读“光彩夺目”时,语速要放慢,语调加重,感情要饱满。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和勃勃生机。

  4、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写了什么?(燕子飞行的各种姿势)

  5、再读,说说这段话写了小燕子的哪些特点?从哪些句子感受到?(活泼、可爱、机灵)

  从“斜着身子”感受到燕子的飞行姿势,飞行时的轻快灵活、自由自在。通过“掠过”,体会燕子飞行之快速;通过“唧唧叫着”感受燕子飞行时的欢快心情:通过“有的……有的……”了解众多燕子在早春的春光中、迎着拂面的微风飞行的情景。

  6、集体有感情地朗读。

  师:这些自由飞翔的燕子,使这早春美景更加生机勃勃、令人神往。作者还写了什么呢?

  7、读第四自然段8、指名说说第四自然段写什么。(写燕子停歇花电线上形成的美丽图景。)

  9、这段话里有几个比喻,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要用“五线谱“打比方呢?(结合插图理解,想象)

  10、“演奏的春天赞歌”你说,这首歌在赞美春天怎么样呢?

  五、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

  二、巩固字、词,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本课生词:燕子、赶集、聚拢、增添、掠过、稻田、尾尖、偶尔、一圈、荡漾、音符、演奏、赞歌、生机勃勃、沾了一下水面、飞倦了

  2、出示生字“燕、聚、增、掠、稻、尖、偶、沾、圈、漾、倦、符、演、赞”认读、组词(1、2两点颠倒过来)

  3、自己观察识记,集体点拨:

  “燕”的上部分是“廿”,不要错写成“艹”;注意“聚”的下面不要写成“水”;“尖”,上小下大,“稻“右下部第一笔是撇,中间横没有连着。

  “演”字里面有一横,写时不要丢掉;“倦”字的右下部分不要写成“巳;“漾”的下部分是“永”,而不是“水”。

  4、师根据需要范写,学生书写练习。

  三、完成课堂练习3

  1、出示例句“有的横掠过湖面,……“掠”字好在什么地方?(明确什么样的词称作好词)

  2、自己再寻找一些用得好的词语。想一想为什么用得好?(提示学生可从学过的课文中寻找)

  3、四人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四、指导背诵课文

  1、默读课文,再回顾课文的脉络,点拨作者的观察写作方法。(由近到远,按照燕子的外形──美好春光里的小燕子──燕子的飞行到停歇的顺序)

  2、指点背诵方法。背诵本课,可以按照课文的脉络来背诵,记住每段话中描写的先后顺序,如,第一自然段由羽毛到翅膀到尾巴及活泼可爱的燕子的顺序。第二自然段由春天的细雨、微风、柳丝、草、花到燕子的顺序背诵。

  3、自由背诵。

  五、积累语言练习

  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布置作业

  1、鼓励学生在课外再摘抄一些描写春光的句予。

  2、背熟课文。

【三年级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三年级语文语文园地四教案01-02

语文三年级教案04-15

三年级语文的教案02-28

三年级语文《荷花》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荷花》教案11-29

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4-17

小学语文三年级语文《秋天的雨》教案06-09

三年级语文授课教案01-29

三年级语文教案11-19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1-12

三年级语文阅读教案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