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掌握一类生字9个,二类生字12个,并在准确书写的基础上逐渐达到写好、写快、写规范的目的。
2.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些词语或成语的意义。联系生活,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3.通过阅读,感受马所体现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阅读,感受马所体现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生字卡
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初读课文。
教学过程:
激趣欣赏,导入新课。
出示关于马的幻灯片,并由此提出问题。欣赏了这些关于马的精彩图片,结合平日你对马的了解,能说一说你眼中的马吗?可以用一个词语或成语概括一下你心目中马的形象或特点吗?那么,课文又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的马的世界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马》吧!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一)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分别画出9个一类字和12个二类字。
(二)检查一、二类生字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指读、齐读。
2.学生领读课后词语。
(三)学习一类字。
1.学习生字。
畜先查田字旁再查5画 上下结构
ch 字义:禽兽,有时专指家养的兽类。
组词:六畜(文中)、畜牲、家畜、幼畜、畜力
x 字义:饲养组词:畜产、畜牧业
素s 先查绞丝旁再查4画 上下结构
字义:本色,白色;本来的;蔬菜类的食品(对荤菜说);平素,向来;古代指洁白的生绢。
文中突出了马的朴实、朴素。
组词:素丝、色素、毒素、因素、素菜、素来、素质、平素、素食、素日、素不相识、尺素
扎先查扌旁再查1画左右结构
zhā 字义:刺;驻扎;钻;基础牢固。
组词:扎针、扎花、扎营、扎猛子、扎实、扎根、扎扎实实
zh 字义:勉强支持组词:挣扎
zā 字义:捆,缠束;把儿,捆儿。
组词:扎辫子、扎腿、一扎线
纵 zng 先查纟旁再查4画左右结构
字义:放;放任,不加拘束;身体猛然向前或向上;连词,即使;竖,直,南北的方向,跟横相反;〈方〉起皱纹。
组词:纵虎归山、纵目四望、纵情歌唱、纵马、纵横驰骋、纵横交错、纵队、纵线
演 yǎn 先查氵旁再查11画
字义:把技艺当众表现出来;根据一件事理推广、发挥;演习,依照一定程式练习;不断变化。
组词:演剧、演说、演义、演绎、演变、演进、眼花、演武、表演、演员、演出、演奏、演唱
堂 tng 先查小字头再查8画 上下结构
字义:正房,高大的屋子;专供某种用途的房屋;过去官吏审案办事的地方;表示同祖父的亲属关系。组词:堂屋、礼堂、令堂、殿堂、课堂、堂堂正正、大堂、过堂、堂兄弟、堂姐妹、堂皇、冠冕堂皇、富丽堂皇、相貌堂堂
创 先查刂旁再查4画左右结构
chung 字义:开始,开始做。
组词:创办、创造、首创、创举、原创、创业
chuāng字义:伤。组词:创伤、刀创、予以重创
忠 zhōng 先查心字底再查4画上下结构
字义:赤诚无私,诚心尽力。
组词:忠诚、忠厚、忠贞不渝、忠实
弦 xin 先查弓字旁再查5画左右结构
字义:弓箭上发箭的绳状物;月亮半圆;数学名词;乐器上发声的线;钟表等的发条。
组词:上弦、下弦、三弦、离弦、弦乐、弦切角
2.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畜、素、演(注意不要少写演字中由上的一横)、创(注意人下的横折勾、竖弯钩的写法)的`字形。
作业:
1.熟读课文。
2.查找关于马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熟读文章,感悟文章内容。
教学过程:
导入课文: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马》,让我们跟着作者,深入到文中去读、去感、去想,看看他眼中的马又是怎样的呢?
理解课文:
(一)整体感知。
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些什么?
按部分讲读。
1.第一部分(1、2自然段)
(1)指名读,指导读,齐读,讲读。
(2)生活中,你还从哪些方面感受到了人与马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2.第二部分(3自然段)
小组学习,交流课前准备的资料,向全班汇报,内容以马的诗、马的歌、马的传说为主。
3.第三部分(4自然段)
以读为主,注意读出歌颂、赞扬的语气。
作业:
1.书写生字。
2.预习下一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巩固,拓展练习。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
1、读一读。
2、写一写。
3、写一写六畜。
4、填词语游戏。
5、联系生活。
6、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课外拓展。
阅读课外有关动物的文章。
例:冯骥才《珍珠鸟》;老舍《猫》、《麻雀》等。
三、板书设计:
省略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会自主阅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维也纳的音乐之美。
3、体会作者对音乐的热爱,对音乐圣殿的向往。
4、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5、感受维也纳的美,激发对音乐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学会自主阅读。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或教学挂图。
学生:搜集一些有关维也纳的资料、图片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音乐,感受维也纳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音乐,看你是否能说出这些名曲的名字或创作者。
(出示:《命运交响曲》、《月光曲》……)
二、自读提示,自主阅读
1、出示“自读提示”:
(1)画出生字多读两遍,遇到长句子、难读的词再多读两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试着读出韵味,读出感情。
(3)不理解的地方,运用学过的符号画出来。尝试边读边批注,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
(4)勾画下你认为文中最美的句子。
(5)思考《音乐之乡》一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自由读文。
3、小组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自己喜欢的语句。
4、全班交流,评价朗读。
三、学习词语,积累好词
1、出示本课的词语,指名学生朗读。
恬静而神秘 动人的旋律 悠扬的乐声
郁郁葱葱的森林 蜿蜒 多姿的多瑙河
2、勾画出你自己找到的.好词佳句,小组交流。
3、将收集到的好词佳句摘录到“采蜜集”中。
四、提出问题,自主学习
1、讨论:维也纳为什么被称为“音乐之乡”?
(1)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边读边体会情趣。
(2)小组讨论,自主解决。
(3)小组反馈:读读认为能回答这个问题的句子或段落,并说说为什么。同学互相评价、补充。
(4)齐读找到的段落或句子。
(5)比赛读。
2、小组交流:你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3、小组交流反馈,同学互相补充、解决。
五、记忆背诵,感悟积累
1、再读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与同桌、好友交流学习。
2、背背喜欢的段落或句子。
3、指名背诵。
六、拓展迁移,热情献艺
1、学生在小组内自由介绍自己的音乐特长,并推荐一人上台表演。
2、想对“音乐之乡”说点什么?
七、总结
师:真是太棒了!相信你们经过不懈的努力,一定能在这音乐的圣殿中去演奏出你们的精彩!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
教学内容
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口语交际──"未来的…。"
⑵习作──想象作文。
⑶学习"我的发现"。
⑷积累名言。
⑸了解科技新知识。
2、过程与方法:
⑴在交际写作中训练想象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⑵在积累、了解中扩大语言能力,了解有关科技方面的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
口语交际与完成习作。
教学准备
课件(有关科幻)、范文、幻灯片等。
课时安排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内容
口语交际。
目标
通过交际训练学生想象与口头表达能力。
准备
课件(有关科幻)。
过程
一、播放科幻课件
1、仔细看,讲讲哪些产品十分先进。
2、师:这就是未来的产品,今天我们就来进行一次想象训练:口语交际──"未来的…"。
二、交流
大家畅所欲言:讲讲自己对未来的什么最感兴趣?
1、学生自由讲:
A生说:我想设计一套衣服,人们穿在身上感觉到冬暖夏凉。
B生说:在21世纪我想研制一种药品使病人吃后起死回生。
C生说:我想设计一种无人架驶汽车在遇到危险时能自动避开。
2、教师针对学生发言给予归纳:
同学们的想象非常神奇,很好!下面还有很多奇思妙想有待于我们大家去探究、去讨论,教案《《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
三、分组进行交流,补充
四、各小组选派一人上台进行口语交际
1、台上表达:
可以边画边讲,也可以边讲边演示。
2、台下提问:
以交通为例:
汽车:
⑴如何能让汽车在水里行走?
⑵如何肥让汽车自动避开危险?
⑶如何变小?
…
3、台上回答:
台下可以补充说明。
五、讨论
六、评一评谁最讲的最好
七、作业
请你设计未来的食品拥有什么特点?
第二课时
内容
习作。
目标
培养学生的思维与写作能力。
过程
一、导入
1、师:上一节课我们进行了口语交际,展开了想象,讲述了未来的先进衣服、药品、汽车、食品…
2、师:今天我们就来写一篇科幻习作,未来的…
二、回忆口语交际内容
目标锁定一种产品进行具体指导:
1、未来的衣服有什么特点?
⑴四季服特点:
四季皆穿,冬暖夏凉。
⑵环保服特点:
具有自洁能。
⑶治疗服特点:
拥有按摩功能,防治疾病。
2、未来服有什么结构?
3、未来服给人们带来什么便利?
三、根据内容各自命题
抽1~4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作文题目,并指出作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准备按什么顺序进行习作?
四、分小组进行交流
互相启发。
五、学生分头写作,教师相机指导
第三课时
内容
修改作文。
目标
培养学生能按习作的.要求进行修改作文。
准备
范文。
过程
一、复习导入
你们的作文写完了吗?谁能说一说自己习作的题目及习作的内容?
二、出示范文
学生对照范文自评自改。
三、分小组交流,每组推选一个最佳作品在台上交流产
1、把全班学生分成三大组。
2、每组推选一名在台上念。
3、评比:
抽学生说一说所念的文章中,你认为好的地方与不足地方,对不足的地方应该怎样修改。
4、对照佳品习作再一次自我修改。
四、作业
抄写作文
第四课时
内容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和宽带网。
目标
1、学习纠正错别字。
2、积累名言,了解科学知识。
教具
幻灯片。
过程
一、导入
学习"我的发现":
1、出示幻灯片:
百衣百顺、默默无蚊、有杯无患、骑乐无穷。
2、想一想以上是什么广告?
服装蚊香磁化杯摩托车。
3、找一找这些成语中的错别字(故意用错):
衣──依蚊──闻杯──备骑──其
4、再从生活中找几例进行练习。
二、积累名言
1、出示名言:
指导朗读。
2、说一说你读懂了哪一句?说给大家听。
3、讲一讲这些名言都应用在什么方面?
三、了解科学知识
1、自由读一读"宽带网"。
2、说一说读完后你知道了什么?
3、互相交流:
讲一讲面对科技腾飞的日子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四、作业
记背名言。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认识珍珠形成的相关知识,懂得贝的可敬在于用血肉磨制成了美丽的珍珠。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贝的可怜与可敬。
3、认读相关词语,正确书写四会字。
4、加强领悟能力。
5、发展联想思维的逻辑性。
重点难点:
1、感情朗读,体会贝的可怜和可敬。
2、理解贝为什么可怜又可敬。
教学媒体:
多媒体网络课室
第一课时
一、示物激趣,导入新课。
1、教师展示贝壳和珍珠实物,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们知道这贝壳与珍珠有什么关系吗?你们想知道很久很久以前发生的“一只贝”的故事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3、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学习课文中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
(2)自由拼读词语。指名读、小组读。
(3)四人小组交流是怎样识记这些生字的,并说说生词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再次朗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2、你读懂了什么?
3、默读课文,结合课后“学习链接”读懂课文,几下不理解的问题,然后提出来。
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故事,想想作者借助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什么?
四、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情景渲染,导入新课。
出示视频:(海潮汹涌,贝壳涌上沙滩)
画外音:这节课黄老师要带大家来到大海边,欣赏美丽的海景,倾听悦耳的潮声。让我们在欣赏这些色彩斑斓的贝壳的同时,也来认识一只独特的贝。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进入自读课文系统,同桌互助合作地自学课文。提问:这颗珍珠是怎样形成的呢?
2、认读难字及相关词语。
3、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欣赏,体会贝的可怜与可敬。
1、(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片段,用()标出,想一想,为什么会令你感动?。作者在课文中写道“它只好受着内在的折磨”“它只能默默地忍受……”“这是……用血和肉磨制成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同桌交流。
2、集体分享精彩之处,相机讨论理解
(1)“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你怎样体会这句话?
(2)你认为这只贝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坚强、可敬、乐于奉献——)
四、拓展延伸
这是一只坚强、可敬而又乐于奉献的贝,从这只贝身上,你会想到一些什么样的`人?接龙说,小组说,指名说。
五、学后心得交流
1、小结,过渡:同学们刚才所提到的这些人物,不管他们离我们远还是近,也不管他们生活在古代还是生活在我们身边,他们都拥有非常美好的品质,就像这只贝一样。我深深地感觉到:磨难或许会让人变得丑陋,但只要坚忍不拔,磨难过后就会拥有丰收的果实!
2、学完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可以用三言两语来表达,也可以自创名言或借用名人名言来概括。
3、指名说、接龙说。
六、总结全课。
小朋友们刚才都说得非常精彩,我相信,假如将来你们遭受了磨难,只要想起这只坚强、有毅力的贝,你也会变得坚强起来,历经风雨而见彩虹;你也一定会像这只贝一样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学反思:
字词学习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感觉孩子们预习效果很好。在课文理解中围绕“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展开,借助文中的词句感受贝在孕育珍珠的过程中忍受的痛苦,感受贝的可敬。不足:孩子在谈自己的感受时角度单一,平时还是应该鼓励孩子多进行课外阅读。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石城是指哪座城市吗?为什么南京又被称作石城?
师:石城的石一针见血的点出了南京以石而闻名。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课题是泉城(板书泉城),你们说这座城市以什么闻名天下?大声读课题!
师: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解决初级疑问。
师: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有些问题很快就能明白了。遇到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
师:你们的问题在文中找到答案了吗?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引入研究课题,生成高层次阅读期待。
师:有些问题同学们明白了,有些问题同学还未彻底的了解。济南素有泉城、泉都之称。元代地理学家于钦亦称赞说:济南山水甲齐鲁,泉甲天下。这甲天下的济南的泉,到底有什么绝妙之处,能博得天下第一的美誉?
师:这个问题不忙解决。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把书多读几遍,不光老师的问题能解决,你们心中的小问号也能解开。
3.多种形式练读。
出示自读要求:
(1)自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大声慢速朗读课文,读通句子。
(2)小组检查:
由每组的2号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拿出铅笔,在二号同学读错的词句后做上记号。课文读完后,指出他的错误读音,并帮助他纠正。
4.检查自读情况。
出示生词和词组:
晶莹剔透秋雨潇潇虎啸狮吼趵突泉拎到悬崖洞穴水声喧腾昼夜不息水藻清清楚楚
济南大约一亩见方忽()忽()组成占()比吊桶还粗三堆白雪
师:咱们的2号看看上面有没有你刚才读错的生词。现在,请你领着同学再读一读你刚才读错的那个词。
(重点指导读准:剔趵拎穴昼藻济)
师:现在,让我们大声的读读这些生词一遍。
5.联系生词,品析济南泉水。
师:联系课文,你能不能从上面某个词中发现济南泉水的'一些特点?也许从这里我们能找到济南泉水甲天下的原因。大声读课文,边读边想。不理解的词,。
指名回答。
6.齐读课文,试着把这些特点读出来。
7.同学们,我们读几遍了,背一背!背不出?不要紧,看书,记得几句背几句。
第二课时
一.小组学习,讨论研究课题。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师:济南有泉城的美誉。众多清冽甘美的泉水,从城市地下涌出,汇为河流、湖泊。比如,大明湖就是由众多泉水会聚而成。盛水时节,在泉涌密集区,呈现出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清泉石上流的绮丽风光。早在宋代,文学家曾巩就评价道:齐多甘泉,冠于天下。那么,济南的泉到底有何绝妙之处,让他博得天下第一的美誉。
2.学习策略提示
(1)古人说:开卷有益。解决问题的最好的方法没过于读书了。请你边读边画下你认为重要的语句。
(2)再读读你画下的语句,想想从中可以发现济南泉水的那些绝妙之处。
(3)想到了?不会说?没关系,按老师的提示慢慢说:济南泉水的绝妙之处在于:第一第二
(4)想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的吗?到小组中去,听听别人的观点,也说说自己的想法。
3.全班交流
想一想,再你们刚才讨论的过程中,那一条最能突显济南泉水的绝妙之处。
二.浅处掘深,提升阅读水平
1.关于七十二泉,要告诉学生,(怎么下达?)(或者在学生汇报时渗透下去)
2.师:同学们刚才都谈了自己的想法,老师也来谈谈自己的观点。当然我们的观点实在没有谁好谁坏。
师:我认为,济南泉水最绝妙的地方可以归结为八个字:数量众多、各具特色。因为济南有七十二泉,济南泉水实际数远不只这些,历代济南七十二泉,和七十二行,七十二变一样,是泛指数量多的意思。事实上,据说济南的泉至少超过一百一十个,济南泉水多如繁星,然而却各具风采。珍珠泉,平地涌泉,形如珠串,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古人曾以百尺珠帘水面铺的诗句赞美珍珠泉。趵突泉,泉水清澈,三股比吊桶还粗的清泉,水花四溅,喷射数尺,壮如白雪三堆。真是平地喷出三尺雪。最能反映这个特点的还得看第一小节。
(1)精讲第一自然节,体会的特点
指名读。找找那一句能反映济南的泉各具特色。
出示:这些泉有的秋雨潇潇
指导朗读,练习用有的有的说话。
三.总结。
四.名篇指径,课内向课外延伸。
出示老舍名作:《济南的秋天》《济南的冬天》。
每小组发一份材料,由组长读,其他同学仔细听。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
【教学目标】
1.认识“戎、诸”等3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字。
2.能把文言文读正确,读出节奏,读懂意思,并能背诵。
3.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4.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少走歪路。
【教学重点】
1.能把文言文读正确,读出节奏,读懂意思,并能背诵。
2.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少走歪路。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重点)
2.能把文言文读正确,读出节奏,读懂意思,并能背诵。(重点)
【教具准备】
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故事导入。
教师口述:同学们都喜欢看历史精典故事吗?说说你看过哪些历史精典故事?
师:本单元,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非常好看的历史精典故事。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过渡语: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本单元第一个历史故事《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课文,看看从中能受到什么启示吧!(板书:《王戎不取道旁李》)
【设计意图:“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充满兴趣地学习。这里由故事导入,目的是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资料介绍
〔王戎〕字浚冲,晋初任荆州刺史。因平吴有功,封为安丰侯。王戎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竹林七贤”之一。“竹林七贤”包括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魏氏春秋》说,此七人“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他们常在竹林之中肆意酣畅,大都崇尚老庄之学,不拘礼法,生性放达。透过“七贤”的文章创作,可窥到他们各自的志向意趣。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戎马一生诸子百家竞赛唯一
(重点指导生字:
戎:“戎”和“戍”是形近字,不要读成“shù”;
诸:不要只读一半音,不要读成“zhě”;
竞:“竞”和“竟”是形近字,都读“jìng”。)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注意声母易读错:诸(zhū)竞(jìng)。
注意韵母易读错:戎(róng)。
(2)学习多音字:折(zhéshézhē)
练①读句子,找发现。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②读一读:
这两批货物都打折(zhé)出售,严重折(shé)本,他再也经不起这样折(zhē)腾了。
(3)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尝的确如此。
竞走曾经。
唯争着跑过去。
信然只有。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本文讲了王戎和小朋友在路边看到树上有很多李子,其他孩子争相摘李子,王戎认为必是苦李。)
(2)梳理课文思路
练填空:课文先写(起因);再写(经过);最后写(结果)。
四、学习“会写字”
戎、尝、诸、竞、唯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诸、唯”属于“左窄右宽”;“衔”属于左中右结构;“尝、竞”是上下结构的字,“尝”上宽下窄;“竞”上小下大;“戎”是右上包围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注意笔顺。)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微、缓”和上下结构的字“茂”,学生练写。
戎:戈字左边没有撇、斜钩要长,下边一横稍往上拉、中间是一撇不是一竖。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词语含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另外,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初步感受王戎的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重点句子“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意思。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少走歪路。(重点)
2.学习作者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来表现人物特点。(难点)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读了《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文言文,你还记得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吗?
师:王戎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这节课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王戎不取道旁李》神话故事,仔细读课文,读懂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环节,既温习了词语的朗读,又让学生凭借词语回忆了课文内容,还进行了语言概括能力的训练。】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读课文,思考:王戎与其他孩子表现有哪些不同?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其他孩子“竞走取之”,只有王戎“巍然不动”)
三、精读古文,深入理解。
过渡:古文大家已经读得背得很不错啦,那它的意思你们理解了吗?
1.让我们先来看第一句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谁来读一读?(生读,注意节奏)
这句话中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小儿)(诸)(尝)
这个词语提的真好,谁愿意来帮助他解决?
(“诸”说明当时一起游玩的小孩很多,不是一两个,练习下文就知道当时其他孩子求取摘李子了,从侧面表现出王戎的善于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思考:其他孩子的表现与司马光的举动有什么关系?
(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王戎观察的细致入微和推理判断的正确。)
有一点想要提醒小朋友,尝可不是常常的常,这儿有三种意思,你觉得是哪一种?为什么?
(1)品尝(2)曾经(3)尝试
(曾经)
现在你能连起来说一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了吗?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与小朋友们一起玩耍。)
过渡:是呀,王戎那天和诸小儿玩了什么呢?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尝试着用小古文说一说!
同桌说,指名说。
捉迷藏、爬山、打陀螺、玩老鹰捉小鸡、捉蝴蝶、跳绳、抓蛐蛐儿、爬树……
让我们一起读好第一句吧!
2.过渡:正当小朋友们玩得欢天喜地的时候,他们又看到了什么?请男生一起来读一读。
师:接下来的故事情节,请小朋友小组合作来说一说。
师:第一幅
(小朋友们来到了路边,他们发现路边长着一棵茂密的李树。)(板书:起因:路边李树多子)
师:这棵李树长在哪里?
(路边。)
你怎么知道的?道边李树。
师:这就是李树,你看到了一棵怎样的李树?
(高大)
(李树上长着许多沉甸甸的李子,就快把树枝都压弯了。一个个李子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把树枝都压弯了,这就叫“多子折枝”。)
大家能读好这句话了吗?
出示小古文。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师:谁来说说第二幅?
(小朋友们都爬到树上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这么做。)
小古文是: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老师这也有一个李子,你瞧瞧。
它什么样?你觉得它的味道怎么样呢?
(诸小儿看着满树的李子,馋得直流口水。)
师:诸小儿怎么做的?
(竞走)
师:竞走这个词语,我们在识字中已经学过,什么是竞走?(板书:经过:诸儿:竞走取之王戎:唯戎不动)
在小古文里也出现过竞走这个词,在哪一课?龟兔竞走就是龟兔赛跑。所以竞走“争先恐后的跑过去拿”的意思。是大家都比赛着跑过去,谁也不让谁,老师送大家一个词,就是争先恐后(齐读)。
(“唯”就是只有。)
你能读出诸小儿的争先恐后,王戎的镇定吗?
谁来说第三幅?
(看到路边的李树结满了果子,诸小儿口水直流,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冲向李树,像猴子一样一下爬到树上摘果子,只有王戎站在原地不动。)
诸小儿会会怎么问呢?
(你怎么不摘李?你傻啦,为什么不去?你怎么站在这儿不动?)
人问之,“之”是谁?
(“之”就是王戎。)
谁来问一问?指名读。齐读。借助注释理解课文。
方法指导:
借助注释学习文言文
注释,好比拐杖,它可以帮助我们逐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门径。阅读文言文时,要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出处、写作背景、文化常识、与课文有关的作者经历,读懂字句,疏通文意,进而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文化内涵和表达的情感。然而,拐杖不是腿。用好注释,最重要的还是要学会分析,独立思考。
运用:如“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多子折枝”的注释是:李子很多,树枝快压断了。需要根据注释补充意思为:(他们)看见路边李树上结了很多果实,压得树枝都弯下去。
王戎什么反应呢,谁来说第四幅。
小古文是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王戎告诉小朋友如果李树长在路边而且长满树的话,那肯定是很苦的李子。)
王戎怎么知道的?他去尝了吗?
那他是随便猜猜的吗?他怎么想的?
(李子如果是甜的,早就被采光了。)
师:李子究竟苦不苦?一开始诸小儿相信王戎的`话了吗?
(没有,摘了吃了,才相信的。)(板书:结果:果为苦李)
那就是“取之,信然”。你明白了吗?(板书:仔细观察善于动脑推理判断)
(李子果然是苦的,大家相信王戎说的话了,这就是信然。)
这句话只有4个字,我们一起读一读。
王戎事先就知道李子是苦的。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首先要善于观察,对事物有强力好奇心,且有丰富想象力;其次观察事物时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我们应该学习王戎的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理智的推理判断。文章最后讲“取之信然”说明他的推理是正确的,他是一个聪明、机智、善于动脑的孩子。
3.写作方法
作者不是直接写王戎的聪明,而是先写别的小孩“竞走取之”,再过写“唯戎不动”,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作手法?这手法对表现王戎的聪明才智起到了什么作用??
(对比)???(反衬了王戎的聪明过人)?
联系实际讲对比:对比的手法看起来好像很深奥,其实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用。而且经常用。?
生活中这样的对比还很多,以后注意在作文中也多运用。
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从聪明过人的王戎身上,你能学到什么?遇到事情多观察,多思考,多分析推理,不盲目行动。(如果做到这样,你也可以像王戎那样聪明)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授方法,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水到渠成。既锻炼学生写作,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合作朗读
1.小古文理解了,相信你们肯定能读得更好了。请小朋友小组合作读读看。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师:用各种方式读,还能读出趣味来呢!
2.看来现在你们都是朗读高手了
五、课堂小结
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少走弯路。
六、当堂检测(选做)
1.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教材课后题第2题。)
2.课后寻找其他的人物故事,交流一下你了解到的更多的知识。
板书设计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起因:路边李子多仔细观察
经过:诸儿:竞走取之王戎:唯戎不动善于动脑
结果:果为苦李推理判断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这是一篇文言文,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而且,为纯粹的古文,因此在教学时,教学生朗诵古文的技巧方法也是十分有必要的,也为今后的古文教学培养良好的语感。在做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时,我从培养文言文的朗读方法开始着手,做到让学生读准节奏,才能正确理解意思。第一节课以读为主,理解大意,再做到熟读成诵。第二节课是以精读理解字意,实词和虚词的理解用法,再到句意及全文的理解,明白期中蕴含的哲理。教学环节上安排,把全文按照五个画面分开,让学生通过这五个画面,理解每字每句话的意思。图文结合,理解起来就容易得多了。
不足之处:
在学生朗读时,虽然我用了许多的方法,比如范读,课件作用,但是学生的朗读还是不够到位,留下了许多遗憾。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学习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意境,感受太阳对自然、对人类博大、无私的爱。
3。背诵和积累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感悟太阳给予我们的.无私的馈赠。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他在孩子身上,可以寄托人类的希望。”(结合课后题2)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预习,要求学生将课文读准读通,并给生字注音。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问:你喜欢太阳吗?为什么?你想对太阳说什么?
2。板题、读题。(指导读出对太阳的问候之意。)
二、初读感知。
1。教师出示文中的生字词,学生自主学习,检查读音。
山巅铺满棕色寄托
2。练习写“铺”字。
教师重点指导写好右半部分,注意不能丢掉点。
3。听课文朗读录音,注意字词的读音。
4。指名读文,相机纠正字音。
5。同桌相互检查读文。
6。齐读课文。
7。说一说文中的语句有什么特点?
8。说一说你懂了什么?
三、练习写字。
1。练习写字。
(教师提醒注意“善”字的写法。)
2。学生自评、互评。
四、作业:
1。熟读课文,请父母评一评。
2。找一找、读一读与太阳有关的文章。
第二课时:
一、诵读课文。
1。听教师范读全文,边听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
2。交流汇报。
3。默读课文,想一想:自己最喜欢哪一段?为什么?
4。交流,针对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朗读感悟。
如学习第2—6自然段。
①学生先交流读这几段的感受。
②自读第2—6自然段,你发现了什么?
③练读,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表达出来。
④指名读,读前大家提出朗读小建议。
⑤引读,体会拟人手法的妙处。
⑥男女生轮读这几段。
5。质疑解疑。
(结合课后题2)
二、拓展延伸。
1。想一想:太阳还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
你能用拟人手法描绘出来吗?
2。拓展阅读(教师推介说明文《太阳》和艾青的诗歌《太阳的话》),对比它们在写法上的异同。
三、积累背诵。
1。读背自己喜欢的句段。
2。摘抄好词好句。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
一、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抓住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并懂得“爱好出勤奋,勤奋出人才”的道理。
2、引导学生自学生字。
二、教学重点、难点:
从球王贝利的成长经历中,受到启迪。
三、教学时间:
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出示贝利的资料
贝利出生于1940年10月12日。他从小最爱踢足球。十三岁开始在国内足坛崭露头角,十七岁入选国家队,并为巴西足球队夺得第六、七、九届世界杯冠军立下汗马功劳。贝利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获得三届世界杯足球赛冠军的球员,被人们誉为“球王”。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
2以小组为单位每人轮流读一个自然段,检查读音是否正确。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课文写了贝利的什么事?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内容的梳理
(送足球→参加训练→捧回金杯)
(四)默读课文,思考
1教练为什么送给小贝利一个足球?后来又为什么让小贝利到他的训练场去?
2在文章中划出相关的句子,说明理由。
(五)结合思考题进行集体交流
1教练送给小贝利一个足球的原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结合课文的内容说):
(1)教练看出贝利对足球有浓厚的兴趣;
(2)教练发现他有踢球的天赋;
(3)教练爱护这样的人才。
2教练为什么让贝利到他的训练场上来?(用“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结合课文内容回答)
(1)因为教练满足了自己对足球的热爱,贝利送给教练特殊礼物的感恩行为打动了教练。
(2)教练认为他是好苗子,喜欢他的为人,教练被这种真诚感动了。
(此环节的目的是训练学生运用因果句式回答问题。)
(六)总结全文
你从“一代球王”贝利的成长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结合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谈看法)
(1)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勤奋苦练,才能取得成功。
(2)爱好+天赋+勤奋=成功
(3)成功需要“伯乐”的发现与帮助,但自己首先应该是“千里马”。
(4)我们应该对帮助过自己的人有一颗感恩的心。
(七)作业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查找贝利或其他名人的成长故事,从中受到更多的启迪。
板书设计:
球王贝利
喜欢踢球 买不起 教练送 球感好又刻苦
参加训练 报答知遇之恩
真诚感动教练 热爱足球
捧回金杯 誉为“球王”
爱好出勤奋 勤奋出人才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让学生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作者灵活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
教学重点:
在形式多样的朗读中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作者灵活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水乡》。
谁愿意说一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水乡哪些特有的景色?(学生汇报)
水乡有这么多我们生活在内陆的孩子所不知道的奇特景物,要是你到了水乡游玩,眼睛一定会看不过来的,所以作者说——“这江南水乡的景色,真叫人目不暇接!”(学生齐读)
二、感悟课文
这么多的景色,你最想看的是哪一处呢?请同学们把书轻轻地翻到四十一页,自己轻声地读一读课文,找一找自己最喜欢的水乡景色,画下来,并说说为什么喜欢,用笔在书上做好批注。
(学生读——找——画)
你们一定很想把自己心仪的水乡景色和同学分享吧?老师给你这个机会,现在就在小组里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画的句子,并说一说为什么喜欢。
(学生小组讨论)
学生汇报,重点指导以下句子:
1、细雨像蚕丝那么柔和,飘在脸上凉沁沁的,给人一种清新、舒适的感觉。(指名读三人)
导语:“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江南的细雨给了我们如此美好的感觉,真是更加期待她的风景。
2、窗口开得很别致,形状像一把张开的折扇;外面的景致嵌在窗框里,就像一幅天然的水墨画扇面。船在前进,画面在移动,有趣的是烟雨迷蒙,使不断变化的景色若隐若现,似真似幻。(指名读——自由练读——指名读——男女生对读)
导语:这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水乡的窗口是别致的,风景一定愈加别致。
3、绿色的堤岸:垂柳、水杉、刺槐、白杨、桑园、竹林;彩色的田野:金黄的菜花,翠绿的麦苗,彩霞般地紫云英,奔跑的拖拉机。(指名读一人——指导想象读——指名读两人——想读的一起读)
导语:“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这绿色的堤岸,彩色的.田野分明在向我们诉说着江南人民的勤劳与质朴。
4、一座石拱桥,半圆的桥洞倒映在水中,合成一轮圆月。一条罱泥船从圆月里穿出来。一个戴斗笠穿蓑衣的老牛倌儿,正牵着两条水牛在桥上经过。(指名读一人——教师范读——自由练读——男女生比赛读——配乐读)
导语:“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一座石拱桥,一轮明月留下了多少“小桥流水”的佳话。
5、那拖轮拖着一条、两条、三条……一共十八条驳船,在烟雨迷蒙中,像一条穿云破雾的长龙。
三、总结品评
这么多美丽的景色争先恐后的跃入作者的眼帘,作者怎能不情不自禁的发出赞叹——“这江南水乡的景色,真叫人目不暇接!”
只有在水乡才能见到的别致风景伴着细雨点点落落到了作者的胸怀,作者不由得发出赞美——“这江南水乡的景色,真叫人目不暇接!”
作者乘船一路顺流而下,陶醉在沿途的江南风景里,作者怎能不如痴如醉的赞誉——“这江南水乡的景色,真叫人目不暇接!”
那么学习了这篇课文,此时此刻的你想说些什么呢?
(相机补充完板书)
板书设计:
水乡
细雨柔和润江南
窗口别致嵌画卷
田野村落情悠然
拱桥如月渡风情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文章中的生字新词。
3.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象,理解诗中拟人手法的运用。
4.初步感受现代诗的意象美和韵律美。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感受新诗的美。
一、导入新课
1.激趣:同学们,一年四季,季节更替,转眼,又到了秋天。秋天是硕果累累、流光溢彩的季节,让我们跟着诗人王宜振的脚步,一起到田野里去感受明丽的秋天吧!
2.(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展示秋景)教师范读全诗。[学生边听边思考:文中描绘了什么?]
3.学生自由谈:看了秋景,听了写秋的诗,你对秋天有了怎样的印象呢?
二、初读诗歌,理清诗歌的脉络。[此处为重难点:引导学生在初步读懂课文基础上说说课文写什么?]
1.学生自读全诗,边读边标出诗歌的小节来。
2.指名读全诗,相机正音。[蝉、韧、柔、梳是翘舌音。
3.出示生词卡片,认读:明丽酿造烦恼羊肠小道照耀珍藏柔韧井井有条
4.再读全诗,将自己喜欢的地方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
三、作业:
1.描红课后生字,小组给出评价。[指导写字,注意把字写端正。]
2.熟读诗歌。
第二课时(9月19日总14课时)
一、复习:
上一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秋天的美,用读来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好吗?小组轮读课文。
二、进入新课
1.精读感悟,体会秋天各样的美[秋天与其它季节有什么不同?]
(过渡:跟着诗人我们走进了秋天,看到了秋天,你喜欢秋天的什么风景呢?读读课文,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读完课文后学生自由谈,教师相机板书:秋风、秋阳、秋色、秋实、秋香(可以打乱顺序)
重点品读:[此处为重难点:通过图文结合反复朗读,理解重点句。]
A、秋风:
(1)你为什么喜欢秋风?指名学生答。(秋风像个淘气的娃娃,又像一把柔韧的梳子……)
(2)“把夏天的脚印儿轻轻涂掉……是什么意思?你觉得这个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好像是风在一点一点擦拭脚印,掩盖夏的痕迹。)[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能把你的喜欢用读表达出来吗?(感情朗读这一小结,师生共同评价。)
B、秋实:
(1)秋天里,有哪些果实成熟了?都是什么样子的?(稻穗、向日葵、苹果、葡萄……)
(2)自读第三到五小节,感受丰收的喜悦。
(3)汇报朗读,教师指导。
(4)全班赛读,看谁先背下来。
(5)在看到累累秋实的时候,我们还看到了迷人的秋色,都有些什么颜色呢?(红、黄、紫……学生可以想象补充课文中没有的颜色。)
2.回归整体,感受诗的韵律美
(1)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呢?(写得美,读起来上口……)
(2)你觉得这首诗还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自由谈,只要有道理就给予肯定。(重点指导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
(3)教师小结:这首小诗运用拟人的手法,用流畅明快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秋天的美。
3.再读全诗,试着背诵全诗。[朗读全诗,体会作者对秋天的浓厚的感情。
三、拓展延伸,描绘自己心中的秋天
1.同学们,金秋是美丽的,在每一个人心中,它又美得各不相同,下面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礼赞自己心中的秋吧!
2.自由组合,分组活动:
(1)彩笔绘秋色,画出心中的秋。
(2)深情颂秋天,读出心中的秋。(小组合作编排诗朗诵《秋天》)
(3)妙笔描秋景,写出心中的秋。(即课后练习4,将诗句改成一段话
3.全班汇报交流,教师总结。
四、作业:
1.背诵全诗。
2.课后收集写秋天的诗,古诗,现代诗都可以。
反思
《秋天》是一篇自读课文。当代诗人何其芳在诗中描绘了一个个生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风景图。诗的意境优美,语言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学习此文既可得到文学艺术的滋养,又可得到审美的陶冶,更能激发学生热爱美好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秋天》一课的教学,我通过多样化的朗读带学生走进课文的优美意境中。朗读对语文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各项语文活动都要由阅读文体开始,对于诗歌则尤为重要,只有反复朗读才能走进诗歌走进作者的心里。所谓多样化首先是指程序上的循序渐进,由识记生字到读顺诗歌到读出韵律以至读出感情,步步走来,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其次是指多种方式朗读,可以自读、同桌读、齐读、师生共读,形式多样化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课后看来,总觉读出韵律一节处理的不妥当。我本意是想通过四步读教给学生实实在在的方法,但由于诗歌节奏的划分本无定法,它和语感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在教给学生划分节奏时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学生作一个范例,并不能真正教给学生一些规律性的方法,这不能不说是这一环节上的遗憾。
在品秋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从三幅画面中选择一幅自己最喜欢的画面展开想象,将诗中画面用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实际上是一个学生整体感知诗歌内容的过程,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这个问题的设置应该说有一定的难度,考虑到这一点,我同时在设计课时,准备了第二套方案来降低难度,也就是在学生回答有困难的时候,出示多媒体课件,根据极简单的景物,描述出一幅动人的画面,在这个过程中重在教给学生描写的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种降低难度的方法确实为学生打开了思路,也迸发了许多灵动的火花,出现了许多精彩的片断。但就总体而言,似乎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我想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年龄尚小,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可能更易于接受图片这种直观的形式,而对于诗歌凝炼的语言,似乎还嫌抽象。此外,提到的渔家、原野的秋天,这些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学生直接经验不足,间接经验又不够,理解起来自然困难。
在品析美词这一环节中,我着重请学生谈自己的看法,教师只做必要的指导。应该说,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品析的相对到位。但场面显得平静,过于有条不紊,没有适时激起学生之间的问题矛盾,没有形成激烈探讨的场面,这也限制了学生多角度的思考问题。
每一堂课我都认为应该给学生一个质疑问难的机会,因为“学贵有疑”,正所谓“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真正对课堂提出问题的学生才是真正走进文本,有着独立思考意识的。但由于时间的限制,很遗憾,我在这一节课上却缺少了这一环节。
总之,由于各种原因,总觉得这课的教学没达到预期的效果,课堂没有真正活起来。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
学习目标:
1、正确书写“肺”;理解积累“撕心裂肺”
2、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联系已有经验,针对重点词句提问。
3、能独立简要概括华佗行医过程中的两件事;通过研读描写华佗心理活动的内容感受他时时处处为病人的疾苦着想,感受他高尚的医德。
4、了解文章选材、详略安排与所要表达的主旨之间的关系;初步感受文章段落衔接的上的特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预习:
1、针对课题进行提问,带着问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读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说说你对华佗有了哪些了解。
教学过程:
一、揭题,检查预习,疏通课文大意,初步了解文章人物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检查预习
(1)出示预习要求1生根据对课题所提的问题,说说读文后了解到的内容。
师结合板书:华佗正音华
(2)出示预习题2生交流师板书:神医医术高超指导朗读课文第一节、最后一节二、学习课文所写两件事例,品读人物心理活动,感受人物精神,体会作者选材用意。
1、联系旧知,质疑师:《起死回生》这篇课文是通过一件什么事情来使我们感受到扁鹊的医术高明?这篇课文一开头也告诉我们华佗医术高明,被人们称为“神医”,可下文呢?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质疑,教师归结为:作者为什么选取这个材料?
2、学习课文重点段落,练习根据表格简述主要内容,感受人物精神。
(1)默读课文2—7节,对照表格,概括两件事主要内容。
(2)交流,师指导书写“肺”,理解“撕心裂肺”
(3)指导学生将心理活动的句子改为间接叙述
(4)学习写心理活动的句子,感受人物精神板书:医德高尚想着病人的疾苦
3、引读2—7节,加深认识
4、体会文章选材用意,释疑。
(表面上看文章所选的材料与“神医”没有什么关系,其实,从更深层次上来说他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神医”。因为他医德高尚,时时刻刻想着病人的疾苦,所以才会不断钻研,使自己的医术越来越高超,他的名字才会刻在老百姓的.心中,老百姓才会敬佩地称他为——“神医”。)
三、学习课文第8小节,体会“处处、时时”等词语作用,进一步感受人物精神
1、引读课文第八节,引导质疑引导归结为:课文为什么详写发明麻醉剂的原因,却把事情的经过部分一笔带过?
2、出示华佗麻沸散药方,感受发明麻醉剂艰辛
3、讨论、释疑师小结: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写人的文章重在表现人物的特点。人物形象已经树立,在篇幅有限的情况下,作者就把经过部分略写了。
四、总结全文、了解文章上下文连接上的特点
1、师总结全文
2、出示“然而”,引导学生关注文章节与节之间连接上的特点师小结: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可以使文章的结构更紧凑,上下文的连接更顺畅、更自然。
板书设计:
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
华佗“神医”医术高超医德高尚时时处处想着病人的疾苦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
教学目标
1、学会十二个生字,正确理解“呼风唤雨”“洞察”“依赖”“奥秘”“改观”“探索”“联系”“哲学”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及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解题
1、同学们,听过“呼风唤雨”这个成语吗?你从这个成语最先想到谁?
(神仙)
2、呼风唤雨原是指神仙利用法力能使天刮风下雨,现在引申为“能够支配自然的一种巨大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课文。
出示课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
读题。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注意把生字的音读准,把语句读正确,读流利。在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次。
2、读完的同学请快速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简单归纳2~5自然段意)?
3、学生交流。
(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明和发现,和古代人类生活对比,举例说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引用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的名言来说明科学技术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
三、细读理解
1、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⑴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⑵是谁在呼风唤雨呢?怎样呼风唤雨的呢?请自读第二自然段。找出句子体会一下。
⑶板书:
发明、发现
理解“发明”和“发现”。
发现:原本就存在但没有被人们了解的事物或规律。
发明:原本不存在的事物,是人们创造出来的新事物或新方法。
⑷用“发现,发明”练习说话。
2、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那没有现代科学技术以前人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读第三自然段。
⑵学生回答。
⑶说说“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今天指什么?说明了什么?谈谈自己的感受。
课件出示望远镜、程控电话,手机、录音机、高速火车、飞机、载人航天飞船的图片。
⑷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了自身的生活,变化速度之快,范围之大,内容之多书上用了哪句话来形容?
(出示诗句)
⑸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指导朗读这句话。并把这句诗背下来,体会语言,积累语言。
3、学习第四自然段:
⑴科学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除了刚才的发明,你还知道哪些现代科技新成就?请默读第四自然段,思考。
⑵出示收集的相关现代科技新成就的图片
⑶人类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使我们的生活怎样呢?读句子: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⑷与同桌说说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有哪些变化?
⑸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齐读第5段,师总结板书:
科学创造神话科学创造奇迹
第二课时
一、联系实际讨论感受
1、现代科学技术无处不在,人们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有了极大改善,联系实际想想自己家里都有哪些科技产品?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舒适和方便?与小组同学讨论。
2、交流。
二、畅谈收获
1、齐读全文,感受“呼风唤雨的世纪”。
2、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3、现在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假如你是一名小小设计师,请你展开想象,描绘一下美好的未来是怎样的。
三、学习生字,积累词句
1、自学生字,点拨读准“赖、耕、潜、舶、哲”的字音。
2、写字注意“赖、耕、幻、核”的笔画。
3、积累一些好词好句。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
学习目标:
培养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1、理解古诗优美的语言,了解唐诗是我国文学的瑰宝,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理解“铺、瑟瑟、可怜、似”等词语在诗中的意思,理解每句诗的意思,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正确回答课后问题。
3、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加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情感、意境、潜词造句的体验,有感情的背诵古诗,默写《暮江吟》。
4、引导学生由书本走向生活,通过广阔的生活空间、网络空间去获取资料。培养学生多角度的理解诗词。
学习重点:
学习古诗体会诗中的名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语言或者图画描绘诗句概括的景物,体会其中的诗味。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正确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指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展开合理想象,引导学生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转化成画面,读中感悟,体会作者看到奇丽景色的愉快心情。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1、搜集描写夕阳的诗词;
2、准备水彩笔
教师准备:
1、描写夕阳的一些诗词、文;
2、欣赏的《暮江吟》教学课件;
3、自谱的乐曲一首《暮江吟》(歌曲附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古代有一位诗人,他写的诗通俗易懂,每次写完诗后,他总要读给隔壁的老奶奶听,一遍遍地读,一遍遍地改,直到老奶奶听懂为止,哪位同学知道这个诗人是谁。(白居易)
2.大家学过白居易写的诗吗?哪位同学能起来给大家背诵一下。
3.背诵古诗。
二、新授
(一)走进《暮江吟》
1.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首白居易写的古诗——《暮江吟》。
2.你从诗题中知道了什么?
时间:傍晚;地点:江边。吟:吟诵。
3.白居易在傍晚的江边看到了什么样的美景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暮江吟》。
4.指导朗读。
(二)欣赏《暮江吟》
5.读完这首诗,你能否用古诗中的一个词来概括一下诗人所看到的景物的.特点?
6.它的“可爱”表现在那里?
生:一道夕阳照在水中,一半变成红色,一半变成绿色,草地上的露珠晶莹美丽,月亮就像一张弓一样。
生:我补充,一道残阳并不是一道,照在河水中有很多的。
师:瞧,这两位同学多能干啊!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太阳都是照射的,这里为什么用“铺”呢?
师引导大家做“照”、“洒”、“铺”的手势。从这个手势中你感受到什么?
生:很柔美。
师:你能读出来吗?
(生读)
师:那刚才讨论中认为最美的是什么?
生:半江瑟瑟半江红,最美。因为这种景色像湖面吗?我认为不像。
师:看一看(出示图片)用上“仿佛”、“好像”说一说这是怎样的红?怎样的绿啊?
生:像小孩子脸一样的红,像绿宝石一样的绿。
生:一半是红玛瑙铺成的,一半是碧玉铺成的。
师:还有哪儿很美?
生:我觉得露珠是很美的,就像珍珠一样,珍珠是价值连城的,很美的。
师:当白居易沉浸在这夕照图中,不觉天色渐渐暗下来,低头一看,他看到了什么?
生:露珠。
师: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白居易,你的心情会怎么样?
生:能看到这样的美景真幸福啊!
生:看到这些,我的疲劳都不见了。
生:我心情舒畅。
生:很想去。
师:课文中有一个词就表示这个意思,是什么?对,“可怜”就是“可爱”的意思。能把刚才理解到的读出来吗?
(生读诗)
师:教师从你们的语言和动作中感受到了现在你们就是白居易,谁来吟吟这首诗(指名吟诗)你觉得他吟得怎么样?
生:好,我给大家示范一下。(生读)(学生争着,比着读)
师:看着同学们吟得这样好,老师也想吟一吟,好吗?
师吟诗(同学们鼓掌)
师:我们现在一齐来吟一吟。你们现在就站在江边(生吟诗,音乐起)读了这首诗,你们都有所感悟,那你最喜欢哪些词?
生:我最喜欢“铺”字。因为它表现出美,显得亲切,安闲。
生:我喜欢“瑟瑟”这两句好,因为它刚中带。
生:我觉得“真珠”这个比喻用得好,把露珠写得闪闪发光,很美。
生:“半江瑟瑟半江红”这个句子写得很美,像五彩池。
7.下面让我们再来听朗读录音,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情感。(放配乐诗朗诵)你能不能通过朗读把诗人的感情表达出来?(生自由读,指名读),大家用赞美的语气一起来朗读一下这首《暮江吟》。看到这么美的景色,诗人已吟出优美的诗句,如果是你,此情此景最想做什么?
三.画中悟诗情
1、如果你看到这么美的景色?想做些什么?
2.你觉得这首诗可以画几幅呢?说说你的理由。——选择一幅画一画(音乐情境)。
(建议:画傍晚的选用黄色的纸,画晚上的选用蓝色的纸,这样的效果会更好一些。)
3.展示交流:
①.第一幅:
a.介绍一下你的画。——生述。
b.谁来评一评?
重点:“铺”字有没有表现出来?什么东西可以铺?
c.你能把你的画吟出来吗?——为什么这么吟?
点拨:
a.请同学们用比较法把“铺”换成“射”“照”“映”读一读,体会一下,感觉怎样?
b.你会做“铺”的手势吗?边做边吟,试试看。从这个手势中你还能感受到什么?
c.对呀,夕阳的余晖从地平线上一道道地射过来,几乎与江面平行,就像一床巨大的红地毯,非常壮观,而诗人用一个“铺”字就把这意境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我们一起边做边吟。
d.这是怎样的红,怎样的绿啊,你能用上“仿佛”、“好像”说一说吗?
e.在夕阳的魔力下,整条江好像成了一大块美丽的玉石了!把你的感受吟出来。
d.还可以画些什么?
e.傍晚还有这么多的美景,诗人为什么不写呢?
②.第二幅:
a.介绍一下你的画。——生述。
b.谁来评一评?
c.还可以画些什么?
d.能把刚才的理解、刚才的感受吟出来吗?可以边做边吟。——自由读、指读。
(朗读引导:诗人也用一个词表示了你刚才的这种心情和感受,是什么?——“可怜”就是……?——再读。)
4.诗人描绘的第二句诗的时间是晚上,而第一句却是傍晚,为什么上下两句时间相差这么远,你能发挥想象把它补上去,编成一个故事吗?——交流。
6.现在你明白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吗?——出示小资料。
小结:是啊,咱们的江南、咱们的家乡风景如画!也正因为大诗人白居易深深地热爱着咱们江南这一带,所以咱们的江南在他的心里永远都是最美的!
三、课堂小结
1.小结:你能想象的出作者流连江边,浅唱低吟时的感情吗?
诗人用美妙的诗句描绘着傍晚至深夜江边的景色,赞美了暮江的美丽,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我们也应该象诗人一样留心身边的一山一水,从中发现美,去讴歌美。
2、动笔写写此时的感受
四、布置作业
这么好的诗应该背下来。大家试着读读背背。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边读边体会“处处、昏昏、时时、慢慢”等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3、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神医华佗在行医中,总结经验,反复试验,终于发明了麻沸散这一中药麻醉剂,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从而激发学生为祖国有如此悠久和先进的科学技术而自豪的思想感情。
4、想像华佗和抬汉子的人会有一番怎样的对话,再写下来。
教学重点:
华佗发明麻醉剂的原因及过程。
教学难点:
抓住关键词语理解感悟句子的含义。
学生准备:
课前收集关于华佗的资料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
1、同学们,在我们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无数伟大的人,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其中一位有名的医学家——华佗的故事。(板书:华佗读准多音字:华huà)
2、简介华佗: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师随机出示课文第一节。
3、出示课题:第一个发现麻醉剂的人
(1)齐读课题
(2)质疑:课题中的“发明”能否改为“发现”?
(3)讨论:发明与发现的不同用法。(发现是已经存在了,而发明是从无到有的过程,是创造新事物的活动。)
那么华佗发现了什么,从而发明了麻醉剂?
二、感知课文,了解华佗。
1、学生带着上述问题默读课文。
2、回答问题:华佗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1)华佗发现病人动手术时很疼痛。
(2)华佗发现喝酒之后人会昏睡,手术就不会有痛苦了。
3、从这些发现中你觉得华佗是个怎样的人?(关注病人、善于观察)
三、研读课文,深入理解。
1、课文写了华佗从医生涯中的两件印象深刻的事情,在这两件事情中,他分别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又想到什么呢?
出示表格:
手术看到听到想到
给小孩动手术活蹦乱跳
给喝醉酒的汉子动手术
2、默读课文,完成练习。
(1)交流随机解决:“活蹦乱跳撕心裂肺惨叫呻吟任人摆布沉思”这些词在文中的意思。
(2)根据表格,老师穿插指导朗读,尤其是两个问句。
①有什么办法能使动手术的病人不感到疼痛呢?
②如果有一种药,让病人吃下去,也像醉了一样,动手术不就没有痛苦了吗?
(通过改变句式和反复朗读,体会华佗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的高尚医德)
(3)练习说话:第二次手术做完后,病人竟没有一点儿痛苦,人们十分惊讶。华佗也觉得很奇怪,就问抬汉子的人:“?”抬汉子的人回答道:“ 。”
3、两件事虽小,可是给了华佗启发,使他思考,更促使他去研究。(板书:思考研究)
4、齐读课文第2—7节。
5、引读第8节,然后完成填空:
从此华佗(),()进行试验,终于合成了(),成了世界上()。
6、比较句子:
①从此,华佗时时留心,处处搜集单方进行试验,终于合成了一种中药麻醉剂——麻沸散。动手术的病人喝了这种药,便会昏昏入睡,手术结束后才慢慢苏醒。
②从此,华佗留心搜集单方进行试验,终于合成了一种中药麻醉剂——麻沸散。动手术的病人喝了这种药,便会入睡,手术结束后才苏醒。
(1)分组读句①②。
(2)体会“时时、处处、昏昏、慢慢”等叠词的'作用:更表现出华佗对医学的执著,对病人的关心。
(3)齐读句①。
7、学到这儿,请你用一句话说说华佗是怎样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的?
8、(出示最后一节),用赞美的语气齐读。
四、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师总结:课文记叙了一千七百多年前,我国的大夫华佗为了减轻手术病人的痛苦,研制出麻沸散,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这个发明比外国早了一千多年,说明了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处于世界地位。作为一名炎黄子孙,我们要为中国古代灿烂的科学文化而自豪。
2、作业:(1)完成课后说写双轨道的练习。
(2)收集的古今中外发明家的故事。
板书设计:
病孩:痛苦挣扎——深感不安
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时时留心,处处搜集
华佗醉汉:任人摆布——陷入沉思合成麻沸散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
一、指导思想:
《观潮》是一篇描写祖国壮丽河山的文章。本课的设计旨在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媒体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观看录像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感受祖国河山的壮丽,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注意积累材料的习惯。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
三、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有关“潮来时”的描写。
四、教学准备:
远程教学软件、电视电脑、录像带。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课堂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13课《观潮》。(齐读课题)教师提问课文写的`是什么潮呢?(板书:钱塘江潮)
教师介绍:钱塘江是浙江省最长的一条河流,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板书:天下奇观)(解释“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有什么不同)。
(二)师生互动交流
1.请同学们谈一谈通过预习对这“天下奇观”有何初步的了解?
2.请同学们打开书,看看课本,说说预习时你是怎样给课文分段的?能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分吗?(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
(三)放课件(潮来时一段)。初步感知“天下奇观”的壮丽与雄伟。
1.过渡:钱塘江大潮气势非凡,那奔腾咆哮的壮丽情景让人惊心动魄。难怪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日,在海宁县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汇集了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外游客,他们争先恐后地早早赶到,盼望一度钱塘江大潮的风采。同学们,你们见过那种景象吗?想不想亲眼看一看?老师这里有一段录像,请同学们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来初步感受一下这“天下奇观”。
2.学生谈看录像后的感受。
(四)理解课文内容
过渡:刚才我们在录像上看到的景象书上也有,同学们看看是哪一段?(学生通过看书找出是3、4自然段)
1.学生自读3、4自然段。划出能写出潮来时气势的语句,把不明白的问题用问号标出,对特别喜欢的句子就努力读精彩些。
2.师生互动质疑。(根据学生的提问随即板书关键词语)
(1)教师通过视听教学帮助学生解疑。
课件出示:①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a.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b.怎么会出现“一条白线”?看到白线人们怎样沸腾的,学学看,就这种场面可以用文中的哪个词来形容?
c.齐读这句话,读出那种沸腾的场面。
②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a.怎么会形成“白色城墙”呢?因为大潮由远而近,远看像白线的白浪越变越大,越涨越高,看上去就像一道白色城墙。)
3.交流学生喜欢的句子。(根据学生的交流随即通过大屏幕展示写潮水的句子,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语句,想象录像上的景象。)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上册教案03-05
语文上册教案06-20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教案12-29
语文四年级上册的教案12-04
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11-16
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04-28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30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5-24
四年级语文上册《猫》教案12-01
四年级语文上册《白鹅》教案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