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时间:2024-08-20 20:12:56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工整地书写11个生字,理解“晶莹、恩赐、节制、枯竭、滥用、威胁、指望、破碎、和蔼可亲”等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说出课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课文中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联系实际思考,“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句话的含义,认识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是迫在眉睫的事。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说明方法,体会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联系实际,让学生从心灵深处认识“只有一个地球”,从而树立起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意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读懂课文介绍了地球哪些方面内容,学习文中说明方法、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1.宇航员拍摄的地球图片

  学生仔细观察图片,然后结合自己对地球的了解,同桌间相互交流。

  2.引入新课,板书课题,(板书:只有一个地球)齐读课题。

  3.释题,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只有一个地球”?是一个怎样的地球?

  4.明确本课时的学习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些方面内容?有哪些让你感触最深?是什么感触?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触?

  (2)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初读课文、读后交流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就自己感触深的词语、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课文写了地球哪些方面的内容?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与修辞手法?

  3.全班交流(围绕课文写地球哪些方面内容,交流感受、说明方法、修辞手法),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重点内容。板书: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渺小资源有限,生态灾难无处可去,精心保护

  4.小结:通过学习,我们看出这篇文章是关于环保主题的,文章先讲了地球的美丽与可爱,接下来又讲了地球上资源有限,人类的一些行为会造成生态灾难。如果地球被破坏,人类将别无去处。最后提醒人们要保护地球。

  三、再读课文,把握内容

  1.根据板书的内容,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学生概括内容后,老师引导学生说出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四、朗读课文,互相评价

  1.想一想,应该怎样来读这篇课文?

  2.读给同桌听,然后相互评价。

  3.指名一位同学读给大家听,师生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书写生字词语。

  2.抓重点词句,深入研读课文。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诗歌,导入新课

  1.学生齐读诗歌《地球累了》(节选),读后谈自己的感受。

  2.教师总结,导入新课:那是一种心理的纠结,那是对人类愚昧无知的感叹,那是一种对环境的忧虑。宇航员遨游太空,也发出感叹。读出宇航员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二、围绕感叹,研读课文

  1.地球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1)学生齐读宇航员遨游太空所见的地球。

  学生齐读:“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2)联系实际,认识“地球太容易破碎了”这一观点。

  补充资料: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的破坏,以及带来的后果。(臭氧层对太阳光中的紫外线有极强的吸收作用,能吸收高强度紫外线的99%,从而挡住了太阳紫外线对地球上人类和生物的伤害。一旦臭氧层遭到破坏,紫外线便会增强,则全球气候会变暖,人类生命健康堪忧。)

  2.地球的“渺小”

  (1)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就像一叶扁舟。

  (“宇宙”与“扁舟”对比,想象出地球的渺小。)

  (2)结合地球的一些实际数据,认识“地球太容易破碎了”这一观点。

  半径:约六千四百千米

  表面积:大约5.1亿平方公里

  世界人口:截止到20xx年1月4日,全世界有70.57亿人

  陆地面积:1.49亿平方千米

  可供人类居住:约0.8亿平方公里

  3.地球“自然资源有限”

  (1)矿物资源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无私地、慷慨地向我们提供矿产资源。体会地球太可爱了。

  (2)联系实际,人类不加节制地开采矿产,必将加速矿产资源的枯竭。那时人们将没有煤、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人类需要的工业原料就没有了,进而认识地球太容易破碎了。

  4.地球的“生态灾难”

  (1)人类生活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服务的。何为“本来”?去掉“本来”,读出地球的可爱;加上“本来”,读出这句话的言外之意。

  (2)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主要有哪些?联系实际展开会议与想象,体会地球“太容易破碎了”。

  污水排放,乱砍滥伐,捕杀野生动物,废气排放,滥用化学品等。并由此展开联想,想到不堪的后果。

  三、层层深入,得出结论

  1.科学家证明什么?是何意?科学家设想什么?是何意?

  (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四十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说明人类要保护地球;科学家设想在火星或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这是为了让读者想象,假如有移民基地,人们都去居住也是不可能的事情,进一步突出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2.展开想象,说说人类别无去处的结果?

  3.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列出保护地球切实可行的办法。

  四、书写字词,拓展练习

  1.正确工整地抄写课后11个生字,15个词语。

  晶莹、遥望、恩赐、慷慨、毁坏、目睹、交错、贡献、节制、枯竭、滥用、威胁、指望、破碎、和蔼可亲

  2.谈谈对“如何去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的想法。

  板书内容

  只有一个地球

  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渺小

  资源有限,生态灾难

  无处可去,精心保护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

  教学要求:

  1、通过对采访录音和作文提示的学习,了解什么是采访,怎样进行采访。

  2、根据采访录音写作,要选择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并且对这些材料展开想象,写具体。

  3、用学到的方法,按采访要求采访本班老师和同学中出现的好人好事,然后写下来。

  教学重点:

  选择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

  教学难点:

  展开想象,将习作写具体。

  教学过程:

  一、讨论导人,激发兴趣

  1、引导学生讨论昨晚大家看“新闻联播”节目中,记者们是怎样进行采访活动的。指名模仿其中你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一位记者的采访活动,将其表演出来。

  2、教师小结:采访是广大新闻工作者每天必做的工作,生活中的好人好事、坏人坏事也正是通过新闻工作者的大量采访而公布于众的。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作为明天社会的主人,我们了解并学会采访活动也是很有必要的。

  二、初读例文,认识采访活动

  1、指名朗读采访例文,思考:

  (1)采访录音中被采访的人是谁?采访什么事?

  (2)采访材料中说的是戚老师哪个方面的事?其中有几件?哪一件最主要?“风雨无阻”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表现出戚老师的什么优秀品质?

  2、小结:蔡强同学的采访录音介绍的是戚老师为学生补课的事,其中最感人的一件事是星期三晚上的补课。戚老师为朱志成同学补课不是一次。因此,我们习作要选择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写。显然,“雪夜补课”应作为重点,具体地写下来。

  3、指读“一个星期三的晚上”段,思考:

  (1)这段话哪些地方可以具体地写?请同学们展开想象,进行补充。(同桌互说)

  (2)将“雪夜补课”段完整地写下来。

  ①先写什么?②再写什么?③最后写什么?

  (3)请同学完整地说一说。

  4、再读全文,思考:

  (1)写戚老师补课的事,除“雪夜补课”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感人的事例?

  (2)对这部分内容我们在习作里怎样处理呢?

  三、再读例文,讨论写法

  1、学生轻轻地、快速地通读采访例文,讨论:根据这个采访录音,怎样以“风雨无阻”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1)作文的开头你认为可以怎样写?

  (2)对戚老师“雪夜补课”和“电话补课”两个事例,怎样接着开头部分写出来?

  (3)作文怎样结尾最能表达朱志成和你对戚老师的感激和敬佩之情?

  (4)结合讨论,以“风雨无阻”为题,写一篇完整的记叙文。

  2、学生读文,教师指导修改。

  3、教师小结:

  填空:根据采访录音写文章,在了解录音内容之后,先从确立________,再选择________,然后将重点材料写________,最后按记叙文的要求将________。

  四、揭示要求,循序练习

  1、同桌交流学校老师和同学中出现的好人好事,按采访要求进行采访,然后写作文。

  2、指名口述,教师指导集体评议。

  3、练习写稿。

  板书设计:

  习作2

  确立中心

  选择材料

  展开想象,写具体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葡萄的生长习性,丰富知识。

  2、通过讨论简单了解本文严谨别致、详略有致的结构特点。

  3、通过朗读品味本文淳朴自然、闲适自在的语言。

  4、通过想象和联想体会作者文人的灵性和雅致的情趣,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通过对文本的研习,认识状物的常见表现方法,明白根据表达的需要对这些表现方法进行选择和运用的道理。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非常别致的状物散文。教学重点应该是状物,学习时要看文章按照月份写了葡萄种植和收获的各种知识,同时,由文及人,整体感受汪曾祺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情怀。

  教学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生活中并不总是惊涛骇浪,也不是处处都需要正襟危坐。很多时候,我们大多数人都处于一种平常甚至平淡的生活状态中。有人告诉我,只有认真地去感受和体味平常生活中那些快乐、悲苦、平淡以及诗意,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滋味。想着这句话,我想到了汪曾祺。今天,我们要随着汪曾祺走进那个美丽的葡萄园,在四季变迁中认识葡萄,认识人,认识人生。

  二、由状物散文的特点进入对文本的初步解读。

  状物是文学作品特别是散文作品常见的写作类型与表达方法,它将物作为主要的表达对象,根据需要,对事物的部分或全体,或者对某一类事物进行描写,使人对描写对象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同时,在描写中适当穿插记叙、议论、抒情等内容,使人感受到作者对事物的态度,与事物的关系,事物在起生活中的意义,以及作者寄托在描写中的感情。但是,对事物的描写始终是这类文章写作的中心,接下来,我们看作者是如何完成状物任务的。

  1.通读全文,看文章围绕葡萄一共写了哪些方面?重点是哪些?

  写了出窖、上架、浇水、喷药、打梢、掐须、打条、追肥、结果、下架、入窖。重点写了三、四、五、八这四个月的上架、吸水、抽条、长叶、开花、结果来写。

  2.为什么这样安排?

  因为这是葡萄生长过程中最有情味的内容,是整个葡萄园生命涌动的时刻,是充满活力、蓬勃生长的季节,也是最能让人为所见到的自然生命而感动的时刻。

  其实,略写的部分也不是草草了事的,比如第一月,虽然只有短短的三行字,却写出了果园的宁静和美丽,大雪,无声,葡萄“睡“着,多么祥和安静啊,而到结尾处,葡萄又入窖了,“热热闹闹的果园,现在什么颜色也没有了”,与开头呼应起来,虽然简略,但意韵深远。

  3.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有(1)描绘景物的色彩、形状、声音,让景物具有立体感。(2)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种感觉描摹景物,突出其可感性。这也就是欧阳修所讲的“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六一诗话》)当然这些离不开仔细的观察,请同学们通读全文看文章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

  形态:有的稍头已经绽开了芽苞,吐出指甲大的苍白的小叶。

  颜色:不大一会,小叶就变了颜色,叶边发红;——又不大一会,绿了。

  长势:葡萄抽条,丝毫不知节制,它简直是瞎长!几天功夫,就抽出好长的一节的新条。

  果实: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一串一串,饱满、磁棒、挺括,璀璨琳琅。

  月令,农历某个月的气候和物候。

  4.当然只靠观察是不行的,观察必须与知识相融合,其中关于时令、农学、博物学、和古代文学方面的知识俯拾皆是。

  5.状物散文有别于一般说明文,但还是要运用一些说明方法的,同学们找一找,看运用了那些说明方法,有引用(。《图经》云:“根苗中空相通。圃人将货之,欲得厚利,暮溉其根,而晨朝水浸子中矣,故俗呼其苗为木通。”)、列数字(在葡萄根的后面,距主干一尺,挖一道半月形的沟,把大粪倒在里面)、作比较(葡萄的卷须,在它还是野生的`时候是有用的,好攀附在别的什么树木上。现在,已经有人给它好好地固定在架上了,就一点用也没有了)、打比方(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

  6.状物散文有别与一般说明文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它常带有情感、理趣,并不从科学的角度排斥主观因素,而且使用手法也常常是文学的,如比喻、夸张、拟人、比拟等等。请同学们找一找,有哪些例子?

  比喻: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

  葡萄粒长了一点了,一颗一颗,像绿玻璃料做的纽子。硬的。

  夸张:你就把《说文解字》里的玉字

  偏旁的字都搬了来吧,那也不够用呀!

  拟人:葡萄藤露出来了,乌黑的。有的稍头已经绽开了芽苞,吐出指甲大的苍白的小叶。它已经等不及了。

  三、“这篇散文果然很‘散’,初次读来感觉象流水账。作者通过自己的细致观察,详细介绍了葡萄十二个月的生长情况。语言平实自然,很口语化,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难道仅仅是想写出葡萄一生的生长状况吗?”

  当然不是,以时间为序,作者不但写了葡萄在每个月的生长状况,对根、藤、蔓须、叶、果实在不同时节的状态都有描写,同时,更写出了人的劳动,人对葡萄的感情,也抒发了作者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这也是他散文的一个重要特点:记人事、写风景、说文化、述掌故,兼及饮食瓜果、草木虫鱼,无不集于笔下,闲淡中有滋味,闲适中有意味,给读者以文学艺术的审美享受及文化修养的提高。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中心思想,初步学会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2、本课的4个生字,理解10个词语的意思;了解多义词"生、开"在句子中的意思。

  3、能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根据段落大意,并能借助课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懂得农村经济发展快,农民生活富裕,靠党的经济政策好。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昨天,我们已学习了《数鸡》的第一段,现在请一位同学说说这一段主要讲什(板书:午饭丰盛竞是蛋的天下)

  (二)学习第二段

  引:外婆家哪来这么多的鸡蛋呢?今天我们继续往下学习,你就会明白。

  1、请打开课文25页,默读课文第二段,想一想:"我"在外婆家几次数鸡?每次怎么样?结果怎样?并填表。

  2、交流填表内容,归纳板书:第一次横数竖数数不清

  几次数鸡中间几次大--小数不清

  最后一次放一只数一只数不清

  3、看板书,说说"我"是怎样数鸡的?(要求语言简洁、流畅)("我"一只一只数,从大数到小,从小数到大,放一只数一只,鸡多得这样数那样数都数不清。)

  4、"我"几次数鸡的方法各不相同,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多?<第三次>

  5、齐读第8节。

  6、那为什么结果都数不清呢?(鸡实在太多。)

  7、找一找,文章中还有哪些句子、词语明的暗的写鸡多?

  1)啊,满满一箩筐蛋:白的,粉红的。<暗寓鸡多>

  2)院子里,公鸡、母鸡、白鸡……使我眼花潦乱a、这里的省略号表示什么?b、"眼花潦乱"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3)见这熟悉的声音一窝蜂似地拥来("一窝蜂"什么意思?这是什么句?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

  4)并排十几个鸡筐里都有鸡在生蛋

  8、读投影上的几句话

  9、外婆家哪来这么多的鸡?这和外婆家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外婆家能办起养鸡场靠的是什么?(养鸡致富靠党的政策,靠勤劳。)

  10、小作者这样反反复复写外婆家鸡多,怎么也数不清,有一层没有明说的意思,你认为是什么(外婆家养了那么多鸡,靠鸡致富,生活有了改善,是党的政策引导农民发展生产,发家致富。)

  11、对!小作者就是怀着这样一份欣喜、好奇地要弄清楚外婆家到底养了多少鸡,并把数鸡当作一份乐趣,所以这一段的朗读应读出怎样的感情来呢带着喜悦的心情轻声自由朗读、齐读。)

  (三)学习的三段。引:那么这份心情在第三段中又是怎么体现的呢?

  1、指名朗读,其他学生思考:外婆的话说明了什么?

  2、出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的1)我的心理乐滋滋的仅仅是因为带回了三只小鸡和一篮鸡蛋吗?2)句中的省略号表示什么?3)"我为什么而心理乐滋滋的?"用因果句式把乐的原因说清楚。

  3、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说说段意。

  四)学习"学习提示"。1、默读提示,这一体示告诉我们什么?阅读文章的要求什么是中心思想《数鸡》一文的`中心思想)

  2、阅读文章的要求是什么

  3、有关的词、句、段刚才已分析,请一位同学运用借助课题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说说本文主要讲什么?

  4、还要领会中心思想,那么什么是中心思想呢?《数鸡》一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5、学习提示的表述和我们课堂上说的意思一致的。现在请同学们在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读懂作者的写作意图?熟悉、理解内容,即分析字、词、句,理解内容→抓住重点段,联系课后习题,想想为什么反反复复地写鸡多,它表达出一种什么感情。)

  6、老师小结:今后,我们要运用这样的方法去理解、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午饭丰盛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

  【设计说明】本着“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一理念,本课设计力求发挥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积累词汇,拓展思维空间,体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其中,前两项为知识与能力目标,第3项为情感目标,而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则应渗透在整个学习过程之中,从而在自主学习中实现目标三个维度的整合。

  二、教学流程

  本篇课文建议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学习7个生字,了解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地球的?作者怎样抓住重点词句来介绍的?第二课时:精读课文,了解地球的“可爱”和“容易破碎”之处,从而领悟“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环保意识,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㈠创设情境,导题激趣。

  1、出示多幅宇航员在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谈话导题:同学们,这就是蕴育多彩生命的摇篮,人类共同的母亲——地球,她是多么美丽啊!欣赏了照片,读了这课题,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教师引导归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地球的?为什么以“只有一个地球”为题?……)

  2、让学生带着以上问题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进行整体感知。

  【设计说明】兴趣能激发学习动机,通过情境导入和质疑导读,唤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和欲,使他们进入自主读书与探究的氛围中。

  ㈡自主探究,认识地球。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地球的?作者怎样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来介绍?

  2、学生读后,小组讨论交流。

  3、学生汇报,师生共同评议。

  汇报中,教师相机出示课件——宇宙中的太阳系,让学生进一步直观感受地球的渺小。并适时让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或生活经验,举例说说人类对地球资源的破坏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以加深体验,获取新知。同时对重点词句进行品读体会。

  【设计说明】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以引导为主,把大量时间留给学生去读、思、议、评,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从而让学生对文本有所感悟。

  ㈢自读自悟,深入了解。

  1、再读课文,思考:遨游太空的宇航员为什么会发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叹?

  2、学生读后,同桌讨论交流。

  3、学生汇报,并找出相应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以体会地球的“可爱”和“容易破碎”。

  【设计说明】这一环节的问题是对前文学习的回应,使学生更易于自读自悟,培养阅读能力,获得思想启迪,感受成功的喜悦。

  ㈣课件展示,畅谈感受。

  1、课件播放地球“美丽可爱”和“生态灾难”的录像。

  2、看了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画面,你是否明白为什么以“只有一个地球”为课题?你现在最想说些什么?

  【设计说明】在入情入境中畅谈感受,这是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和理解,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㈤再读全文,学后质疑。

  【设计说明】读要贯穿教学始终,学生应参与阅读教学的全程,学后质疑,才能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改进教法,以便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拓展延伸

  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地球在宇宙中样子的图片,以及地球资源被随意破坏而导致生态灾难的资料,还可以收集有关地球知识的其它方面的资料。

  2、课后要求选做以下内容:(可以完成一题或多题)

  ①动笔写一条环保宣传语或画一幅环保宣传画。

  ②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读后感。

  ③围绕“保护地球”这一主题办手抄报。

  ④开展社会调查。调查家乡环境遭破坏的情况,写一份简单的调查报告。

  【设计说明】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将课堂教学引向社会生活,富有选择性和个性特征,以期待在语文综合实践中实现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均衡的发展。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

  教学目标:通过写研究报告,培养学生反思总结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运用资料的能力。表达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掌握研究报告的写作方法。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引发话题。 同学们,这一单元的课文引导我们感受花的风姿,体会花的风情,品味花的风情花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享受,也激发了我们观察,研究花的兴趣。今天我们来谈谈你们是怎么研究这个主题的`。

  二、分组交流,谈谈自己的感受。 以小组为单位,先小组内交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想研究这个问题?小组是怎样研究的?有什么研究结果?要求学生说清楚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三、全班交流,相互借鉴。 引导学生关注,是否说清楚了研究的过程与方法,研究的结论是否合情合理。

  四、复习研究报告写的方法

  1、帮助学生明确写研究报告的意义。 写研究报告可以提高自己分析生活现象的能力。记录自己参与实践的过程和体验。

  2、出示范文,复习研究报告的结构。

  五、鼓励学生动笔成文。

  第三课时

  一、学生动笔成文

  二、整体评文,总结闪光之处

  三、展评习作,赏读优秀作品

  1、选取几篇优秀习作,师生共评议: 哪些同学的研究过程写得表楚,结论科学合理,结构完整等。

  2、选取更多的学生的精彩部分组织点评,进一步瓴悟如何突出研究报告的主体。

  四、精心修改 学生通过自评自改,互读互评互改。

  五、抄写。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

  [课文说明]

  这是一篇哲理散文,通过两个故事表达自己对于诚信品质的深切体会。

  课文重点写了自己经历的两个故事。一个讲,小时候,一位家境贫寒的男生为了给患低血糖的母亲买葡萄糖而向她借两块钱,并保证五天内归还。为了实现自己的诺言,男生天天夜里帮菜贩推车,第五天拂晓终于攒足了两元钱,由于乏极了,竟然在桥洞酣睡了一天,醒来后他就开始狂奔,终于如期归还所借的钱。另一个故事讲去年秋天的一个傍晚,一场倾盆大雨中,我去接曾约定风雨无阻的朋友却失望而归。于是,作者发出了一番感慨。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5个。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的重要句段并背诵下来。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

  [教学建议]

  1.课前准备

  秦文君的作品在儿童群体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因此,在学习课文之前,如果有条件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诸如《男生贾里新传》《女生贾梅新传》之类的畅销书,了解作者与作品,为学好课文做铺垫。

  2.课文引入

  本课的教学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创设情境。可以由课题入手,让学生在强烈反差中激起阅读兴趣,引发学习的欲望;也可以与学生一起聊一聊作者的作品,由平时大量的课外阅读引向课文的学习;还可以讲一讲“一诺千金”的故事,通过简短的讨论提高学生的认识,从而把学习语文与品德教育结合起来。

  3.课文品读

  这篇课文并不难理解,两个故事学生也容易把握。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弄清作者所讲述的故事,既训练了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又为理解作者的议论做好准备。对于作者在两个故事中间所抒发的感受,教学时要让学生熟读。在此基础上抓住关键词语来指导,并把理解与生活体验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大量的讨论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意图,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4.识字与写字

  本课有一些字难认难写,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已有的独立识字能力的基础上,通过找形近字、与同学合作等方式进行学习。不理解的词语,应引导学生查阅字典、词典或其他工具书,也可以通过仔细读读相关语句,联系上下文来琢磨理解,还可以和同学、老师讨论交流。这样的学习,会进一步地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教学中还要注意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学习方式、学习成果的机会。

  5.拓展延伸

  在教学后可推荐学生阅读秦文君的其他优秀作品,也可以推荐阅读有关诚信的故事。课后建议学生搜集、阅读与诚信有关的'成语、文章等,并进行交流。还可以写下自己对课文的感受,写一篇读后感。

  [参考资料]

  1.秦文君,1954年出生,上海人,当代儿童文学作家,其作品往往从儿童视角出发,展现儿童的的生活,语言风趣幽默,且富有感染力。她从1982年开始文学创作,代表作有《男生贾里新传》《女生贾梅新传》《小鬼鲁智胜》《小妖林晓梅》。作者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儿童文学》主编。

  2.“一诺千金”的故事

  原文: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

  释义:“诺”,许诺,诺言。一句许诺就价值千金。比喻说话算数,讲信用。

  出处:《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

  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部下,曾几次献策,使刘邦的军队吃了败仗。刘邦当了皇帝后,想起这事,就气愤不已,下令通缉季布。

  这时敬慕季布为人的人,都在暗中帮助他。不久,季布经过化装,到山东一家姓朱的人家当佣工。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后来,朱家又到洛阳去找刘邦的老朋友汝阴侯夏侯婴说情。刘邦在夏侯婴的劝说下撤销了对季布的通缉令,还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东太守。

  有一个季布的同乡人曹丘生,专爱结交有权势的官员,借以炫耀和抬高自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他听说季布又做了大官,就马上去见季布。

  季布听说曹丘生要来,就虎着脸,准备数落几句,让他下不了台。谁知曹丘生一进厅堂,不管季布的脸色多么阴沉,话语多么难听,立即对着季布又是打躬,又是作揖,要与季布拉家常叙旧,并吹捧说:“我听到楚地到处流传着‘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这样的话,您怎么能够有这样的好名声呢?我们既是同乡,我又到处宣扬您的好名声,您为什么不愿见到我呢?”季布听了曹丘生的这番话,心里顿时高兴起来,留下他住几个月,作为贵客招待。临走,还送给他一笔厚礼。

  后来,曹丘生又继续替季布到处宣扬,季布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大了。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

  教学要求:

  1、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

  2、感受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5节。

  教学重点:

  体会阿炳创作的艰辛和这首名曲丰富内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激趣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有这样一首乐曲,一首中国民间二胡曲,世界指挥家听完后感动得热泪盈眶,他说:“这种音乐只应跪下来听!”法国总统密特朗一生独爱此曲。1985年,此曲在美国被灌成唱片,并在流行全美的十一首中国乐曲中名列榜首,你们知道是哪首音乐曲吗?(《二泉映月》)而它的创作者竟是一位盲人音乐家,他的名字叫(阿炳,师板书)。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13课《二泉映月》,一起走进阿炳的生活,去感受《二泉映月》的苍伤与伟大,一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阿炳是一位盲人,他为什么能创作出全世界伟人都为之感动的音乐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去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这篇课文有许多生字词(出示词语),指名读。

  月光如银双目失明委婉连绵

  月光似水卖艺度日升腾跃宕

  静影沉璧经历坎坷步步高昂

  月光照水热爱音乐舒缓起伏

  水波映月向往光明恬静激荡

  3、通过读,我们发现了什么?

  生:第一列写出了月色美,第二列写出了阿炳坎坷的经历,第三列写出了乐曲的旋律,这让我知道了《二泉映月》的背景和阿炳的艰辛创作。

  三、自主读文,披文入境

  师:阿炳是盲人,是孤儿。他的生活该是多么艰辛,他来到泉边,他听到什么?

  1、生自由读第4节。

  2、听到:叹息哭泣倾诉呐喊

  3、一齐读最后一句话。

  师:在阿炳小的时候,师傅曾带他到泉边赏月听泉,那时候阿炳听到什么?从课文中找出带有“听”的句子。

  四、自读自语,明理悟情

  1、默读第2节,划出带“听”的句子,读一读。

  2、读得好,在和师傅赏月时,师傅问阿炳:“你听到了什么声音?”一起读。

  小阿炳听到什么声音没有?(一起回答:没有)

  3、过渡:小阿炳什么也没听到,师傅说:“你年纪还小,等你长大了,就会从二泉的流水中听到许多奇妙的声音。”(板书:奇妙)什么意思?后来,阿炳长大了,他听到了奇妙的声音吗?

  (没有),那他听到什么?(齐读第4节最后一句)

  “听到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

  总结:阿炳并没有听到美妙的声音,听到的只是叹息、哭泣、倾诉、呐喊,难道是师傅说错了,(在第3节中找关键句:双目失明),你是怎么理解的。

  4、双目失明,阿炳看不到一切,所以听着听着,渐渐的.……

  生:读第4节最后一句。

  师:你见过阿炳街头卖艺的情景吗?

  (播放有关资料,走近阿炳)

  5、你看到什么?

  师:阿炳坐在街头卖艺,他没有听到奇妙的音乐,他听到的只是“渐渐……“(最后一句)

  师:老天为什么这么不公平呀,他双目失明

  他只能听到“渐渐……” (最后一句)

  师:他饱受着饥饿、病痛的折磨,他只能听到“渐渐……”(最后一句)

  6、老天对阿炳是不公平的,但阿炳被困难吓倒了吗?

  你从哪看出来的?

  (读: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

  五、拓展延伸,深化情感

  1、师:他多么希望他能过上幸福的生活,阿炳不仅听到了叹息、哭泣、倾诉和呐喊,大家拿起书“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诉给这茫茫月夜”,他为什么要通过琴声来倾诉呢?

  2、配乐读第5节。

  3、起初,琴声委婉连绵,你仿佛听到什么?看到什么?随着乐曲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你仿佛听到什么?看到什么?

  4、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在二泉池边回荡,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首动人的乐曲(播放音乐《二泉映月》)。

  5、多么动人的音乐,多么伟大的音乐,一个双目失明的艺人,一个充满苦难的民间艺人,一个对未来充满渴望的民间艺人,他靠什么创造出了伟大的作品?

  6、当阿炳沉浸在夜色中,忘我地拉起二胡时,他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7、是音乐安慰他孤寂的心,你想对他说什么?

  六、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这首不朽的曲子深受我国人们喜爱,在国际乐坛也享有盛誉,齐读最后一段。

  2、总结:苦难带给人们的是什么?悲痛、哭泣……,但是,对于勇敢的人、坚强的人和敢于同命运抗争的人来说,苦难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让我们勇敢面对苦难吧!

  板书设计:

  二泉映月

  听:叹息、哭泣、倾诉、呐喊

  阿炳倾诉:委婉连绵、升腾跌宕、步步高昂

  (同命运抗争,追求美好理想)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

  [课文说明]

  这是一首叙述童年纯真生活的抒情诗。诗歌分为五个小节,文辞简洁、韵律和谐,适合学生诵读。

  围绕“校园门口的那片树林”,诗人描绘了童年校园生活中一个个动人的情景。这些情景有些是抽象的,如“我们倾听翠绿的叶子轻柔地呼吸”、“我们听幼笋无声地爆出地心”,这些是经过想象浸染的情景,能引起人无限的遐想。而其中有些场面是具体的,是童年生活的真实再现,如“写作诗歌”、“构思散文”、“采蘑菇”、“捕蝴蝶”等,能激发学生联想起自己纯真、充满理想的校园生活,产生情感共鸣。

  [教学目标]

  1.认识掌握本课1个生字,正确书写8个汉字,借助字典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自主积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理解诗歌内容,感悟诗歌意境,体会童年校园生活的纯真与快乐。

  4.指导学生体会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文辞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教学建议]

  1.朗读指导

  这篇课文内容简单,学生易于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应以朗读指导为重点。指导学生在读中“悟”,再以“悟”带读。引导学生用“听”“看”“想”“读”等不同方法去感悟文本,与文本对话。朗读指导中,要注重教师的示范作用。先让学生听课文录音,初步感受诗歌;然后让学生自由读,小组互读,并交流自己是怎样读的;之后,让学生听老师范读,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接着抓紧时机,引导学生理解,启发学生感悟,并让学生谈谈感受。最后播放音乐,让学生在优美的乐声中轻读课文,感受诗歌意境的美。“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感是伴随读、写、听、说、思而产生、形成的。在教学中要通过多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到文章语言文字所传递的信息,进而体会到语言文字中的情感因素,在感情上产生共鸣。

  2.拓展创作

  学校生活是孩子童年生活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他们不仅在学校获得知识,同样在学校也会得到种种体验,会感受成功的快乐,也会遭遇失败的困惑。在校园里,他们有笑、有哭、有泪、有苦。对于校园生活,孩子们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因此学生在读懂了课文,感悟诗歌的意境之后,教师要指导学生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在感悟的基础上挖掘生活素材,引导学生联想,展开诗歌续编活动。同时要指导学生进行作品欣赏,让学生感受创作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促进学生在更高的层次上感悟诗歌,理解诗歌。

  3.识字与写字

  本课共识字1个,会写8个。“蕴”字笔画较多,注意下部左右写得紧凑些,笔画间隔匀称;“饲”与“词”、“伺”的读音与字形都要注意指导学生区分。在识字与写字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借助已有的方法展开自学,培养学生使用字典等工具理解字词意思的好习惯,要注重发展孩子自学能力。

  4.语言积累

  课文中诗句优美。对树林中神秘的声音描绘细致、含蓄,对校园中学生活动的描写精练、有趣。在学生感悟文本的基础上,要注意把话题打开,向生活延伸。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校园生活,谈一谈在校园里发生的印象最深刻的事,展开诗歌续编活动。

  [参考资料]

  王宜振,1947年生,山东省东平县人。《少年月刊》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创作儿童诗歌,也写童话和儿童故事等。出版有儿歌集《摇篮里的歌》,儿童诗集《秋风娃娃》《献给中学生的一束诗》《献给少男少女的诗》等。

  【教学设计举例】

  [教学目标]

  1.认识掌握本课1个生字,正确书写8个汉字,借助字典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自主积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理解诗歌内容,感悟诗歌意境,体会童年校园生活的纯真与快乐。

  4.指导学生体会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文辞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教学重点]

  1.正确读写生字,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2.感悟童年校园生活的纯真、快乐。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对诗歌进行个性化理解,达到情感共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学校是我们的另一个,我们在那里感受成长的快乐。在校园里,我们有时会享受成功,有时会遭遇失败。在我们渐渐长大的过程中,我们会哭、会笑。哭笑之间,理想和信念在我们心中悄悄萌芽。校园是我们童年记忆的摇篮。今天我们就走近《校园门口的那片树林》,跟着课文一起回顾我们校园生活的点点滴滴。

  板书:校园门口的那片树林

  指导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

  要求:听清楚诗句中生字、多音字的读音,再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诗歌的整体感受。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学习生字。

  要求:把诗句读通,读准。

  3.检查与反馈

  (1)出示生字,指名读生字。

  (2)出示词卡指导,并用重点词语扩句。

  4.指名读诗。

  读自己喜欢的诗句,说说读出了什么感受?想怎么朗读?

  (1)我们喜欢在林子里静静地倾听,倾听那神秘而又有趣的声音

  指导:这两行诗揭示了儿童对大自然充满好奇,渴望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心理。要指导学生读出好奇、神秘的感受。

  (2)我们听翠绿的叶子轻柔地呼吸,我们听幼笋无声地爆出地心

  指导:这两行诗表现了儿童充满诗意的幻想,赋予了翠绿的叶子和幼笋以人的特征,而这一切都在悄然无声中发生。朗读时要指导学生读得轻,读得优美。

  (3)我们听云雀的歌儿从叶片滑落,我们听蚂蚁的号子清脆又迷人

  指导:在这两行诗中,云雀的歌儿变得有形,歌儿从叶片上滑落是一件多么奇妙的事情。而蚂蚁像人们一样在劳动中吹起了号子,在集体中快乐地生活。这些充满纯真的想象,要指导学生读得优美,读出儿童探索大自然的欣喜与快乐。

  (4)我喜欢在林子里写作诗歌,你喜欢在林子里构思散文;你佩服我诗歌里和谐的节奏,我佩服你散文里蕴涵的神韵。

  我们常常在林子里采一篮篮蘑菇,为生物组饲养的小兔送去美味的山珍;我们常常在林子里捕捉一只只彩蝶,为我们的实验室献上美丽的标本。

  指导:这两节诗描绘了校园活动精彩的画面,指导学生读出活动中的快乐。

  (5)校园门口的树林是童年的摇篮,每一棵树每一株草都充满温馨,那里有我们稚气的笑语和真诚的眼泪,即使明天长成大人,也不会失去那份纯真。

  指导:这一节诗要读出孩子心中真切的感受,读出童年校园生活中的温馨、快乐与纯真。

  三、指导写字

  1.指导学生观察汉字:

  你发现了什么?你准备怎样记住这些汉字?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掌握一定方法来记忆。

  2.观察汉字的结构。

  3.示范:

  蕴:“蕴”字笔画较多,注意下部左右写得稍紧凑些,笔画间隔匀称。

  饲:“饲”与“词”、“伺”的读音与字形都要区别开。

  4.请个别学生示范。

  5.指导练习。

  四、作业

  1.抄字组词,抄写词语。

  2.搜集有关校园生活的诗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词语复习

  光临倾听滑落神秘标本和谐佩服轻柔摇篮温馨

  2.回顾:校园门口的那片树林里有什么?我们在那儿做什么?

  板书:神秘的声音童年的足迹

  二、感悟诗歌意境,指导朗读

  1.浏览课文,哪些小节描绘了树林中神秘的声音?哪些小节描写了我们在树林的活动。

  2.合作学习:读自己喜欢的小节,四人一小组交流感受,再把自己的感悟大胆地读给小组的其他同学听。

  3.反馈与交流:

  (1)指导感悟、朗读课文1、2小节。

  A.哪些同学研读了课文1、2小节,指名读文。

  B.树林里有什么声音?那些声音是怎样的'?“叶子轻柔地呼吸”、“幼笋爆出地心”、“云雀的歌”、“蚂蚁的号子”中,哪些是真实存在的声音?哪些是想象出来的声音?给你留下什么的感受?

  小结:“叶子轻柔地呼吸”让人感受到叶子成为了有思想的生命体,令人充满好奇;幼笋向往着光明,克服了重重困难,迸发出生命的活力而“爆出地心”,令人充满敬畏;“云雀的歌”美而清脆,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蚂蚁们整齐的“号子”,表现了在集体生活中成长的快乐。这些声音伴随着孩子们成长。

  C.听到这些声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什么?

  D.感悟品读相关诗句。

  E.指导朗读1、2小节。

  (2)指导感悟、朗读课文3、4小节。

  A.指名读3、4小节。

  B.思考:“我们”在校园门口那片树林里展开了什么活动?

  C.在这些活动中会感受到什么?

  小结:“我们”在林中“写作诗歌”、“构思散文”,相互激励,共同成长,享受着成功的快乐“我们”“采蘑菇”、“捉彩蝶”会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我们在活动中感受了校园生活的美好、纯真与愉快。

  D.用快乐、满足的语气,有感情朗读第3、4小节。

  4.升华情感,指导创作

  (1)在校园生活中,还会发生些什么?

  (2)观看学生校园生活录像。

  (3)指导创作:

  在校园的________,

  我们________,

  我们________,

  我们________,

  我们________。

  三、升华情感,总结全文

  1.校园生活给你留下什么样的感受?

  2.出示第5小节,有感情地朗读第5小节,说说你读明白了什么?

  3.这节诗歌能表达你对学校生活的全部感受吗?你还想说什么?

  继续创作:

  校园是童年的摇篮,

  校园是。

  4.小结:校园门口的那片树林是童年的摇篮,它孕育了孩子们最纯真的梦想。校园是我们的另外一个家,远大的理想就在这里萌芽。让我们记住这美好的时光,让我们就从这里开始展翅飞翔。

  四、作业

  1.背诵诗歌。

  2.继续完成诗歌续写。

  板书:

  校园门口的那片树林

  神秘的声音 有趣的活动

  童年的摇篮

  备课拓展资料 作者简介

  王宜振,1947年生,山东省东平县人。《少年月刊》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创作儿童诗歌,也写童话和儿童故事等。出版有儿歌集《摇篮里的歌》,儿童诗集《秋风娃娃》《献给中学生的一束诗》《献给少男少女的诗》等。

  捅马蜂窝 冯骥才

  爷爷的后院虽小,它除去堆放杂物,很少人去,里边的花木从不修剪,快长疯了;枝叶纠缠,阴影深浓,却是鸟儿、蝶儿、虫儿们生存和嬉戏的一片乐土,也是我儿时的乐园。我喜欢从那爬满青苔的湿漉漉的大树干上,取下又轻又薄的蝉衣,从土里挖出筷子粗肥大的蚯蚓,把团团飞舞的小蜢虫驱赶到蜘蛛网上去。那沉甸甸压弯枝条的海棠果,个个都比市场买来的大。这里,最壮观的要属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好像倒垂的一只大莲蓬,无数金黄色的马蜂爬进爬出,飞来飞去,不知忙些什么,大概总有百十只之多,以致爷爷不敢开窗子,怕它们中间哪个冒失鬼一头闯进屋来。

  “真该死,屋子连透透气儿也不能,哪天请人来把这马蜂窝捅下来!”奶奶总为这个马蜂窝生气。

  “不行,要蜇死人的!”爷爷说。

  “怎么不行?头上蒙块布,拿竹竿一捅就下来。”奶奶反驳道。

  “捅不得,捅不得。”爷爷连连摇手。

  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那多有趣!当我给这个淘气的欲望鼓动得难以抑制时,就找来妹妹,趁着爷爷午睡的当儿,悄悄溜到从走廊通往后院的小门口。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扣上衣扣儿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作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我和妹妹约定好,她躲在门里,把住关口,待我捅下马蜂窝,赶紧开门放我进来,然后把门关住。

  妹妹躲在门缝后边,眼瞧着这非凡而冒险的行动。我开始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好像听到爷爷在屋内呼叫,但我已经顾不得别的,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摇撼两下,只听“嗵”,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到妹妹害怕,把门在里边插上,她跑了,将我关在门外。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这复仇者不顾一切而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我抬手想挡住脸,只觉眉心像被针扎似的剧烈地一疼,挨蜇了!我捂着脸大叫。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进屋。

  当夜,我发了高烧。眉心处肿起一个枣大的疙瘩,自己都能用眼瞧见。家里人轮番用醋、酒、黄酱、万金油和凉手巾把儿,也没能使我那肿疱迅速消下去。转天请来医生,打针吃药,七八天后才渐渐复愈。这一下好不轻呢!我生病也没有过这么长时间,以致消肿后的几天里不敢到那通向后院的小走廊上去,生怕那些马蜂还守在小门口等着我。

  过了些天,惊恐稍定,我去爷爷的屋子,他不在,隔窗看见他站在当院里,摆手召唤我去,我大着胆子去了。爷爷手指窗根处叫我看,原来是我捅掉的那个蜂窝,却一只蜂也不见了,好像一只丢弃的干枯的大莲蓬头。爷爷又指了指我的脚下,一只马蜂!我惊吓得差点叫起来,慌忙跳开。

  “怕什么,它早死了!”爷爷说。

  仔细瞧,噢,原来是死的。仰面朝天躺在地上,几只黑蚂蚁在它身上爬来爬去。

  爷爷说:“这就是蜇你的那只马蜂。马蜂就是这样,你不惹它,它不蜇你。它要是蜇了你,自己也就死了。”

  “那它干嘛还要蜇我呢,它不就完了吗?”

  “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不肯饶你。它要拼命的!”爷爷说。

  我听了心里暗暗吃惊。一只小虫竟有这样的激情和勇气。低头再瞧瞧这只马蜂,微风吹着它,轻轻颤动,好似活了一般。我不禁想起那天它朝我猛扑过来时那副视死如归的架式;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出一死,真像一个英雄……我面对这壮烈牺牲的小飞虫的尸体,似乎有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心上。

  那一窝马蜂呢,无家可归的一群呢,它们还会不会回来重建家园?我甚至想用胶水把这只空空的蜂窝粘上去。

  这一年,我经常站在爷爷的后院里,始终没有等来一只马蜂。

  转年开春,有两只马蜂飞到爷爷的窗檐下,落到被晒暖了的木窗框上,然后还在去年的旧窝的残迹上爬了一阵子,跟着飞去而不再来。空空又是一年。

  第三年,风和日丽之时,爷爷忽叫我抬头看,隔着窗玻璃看见窗檐下几只赤黄色的马蜂忙来忙去。在这中间,我忽然看到,一个小巧的、银灰色的、第一间蜂窝已经筑成了。

  于是,我和爷爷面对面开颜而笑,笑得十分舒心。我不由得暗暗告诉自己:再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

  教学目标:

  1、感受中华民族丰富的语言的魅力,理解对联的意思,体会对联的巧妙之处,积累对联。

  2、进一步品味反问句和设问句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懂得同一个意思因为表达的句式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3、领悟文化的精深,增强民族责任感,树立远大抱负。

  4、了解成语的来历,理解成语的意思,积累成语,从成语中悟出做人的道理。

  5、通过诵读感悟对联的建筑美、对称美、语言美、节奏美的特点。

  6、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意识,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7、训练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初步学习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多种手法的结合运用。培养学生独立构思和认真修改自己习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品味反问句和设问句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懂得同一个意思因为表达的句式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2、领悟文化的精深,增强民族责任感,树立远大抱负。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意识,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4、写清引发愿望的原因,和如何实现这个愿望。不说空话,写出真情实感,注意合乎逻辑、合理布局。

  教学准备:搜集有趣的对联、搜集表现报效祖国或者民族气节的名句、收集你喜欢的对联。

  教学时间: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师:我们过春节,家家户户门口贴了什么?(对联、春联)谁能向大家说说你喜欢的对联?

  2、指名学生回答。

  3、师:大家的记性可真好呀!今天我们又要认识两副对联,请翻开书语文乐园二,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二、学习“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1、指名学生读每副对联,想想能发现什么?

  2、小组讨论。

  3、交流与提示:

  ①第一副里有好多相同的.字,它们的意思一样吗?第二副里的字虽然不一样,但是字音却有很多相同的,它们是什么意思?(结论:这两副对联非常巧妙地运用了相同的字或者同音字来表达不同的意思。)

  ②对联是讲求对仗的,仔细看看它们是不是对仗的?(结论:的语言文字具有独特的魅力,也只有才有对对子的语言交流活动,古代文人精湛的文字功底值得我们自豪。)

  4、多种形式朗读背诵。

  5、拓展:你还能搜集到哪些有趣的对联?

  6、学生交流搜集到的对联。

  三、学习“读一读,体会下列句子的语气和表达的感情”。

  1、多种形式读这三句话,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引导体会句子的语气和表达的感情。

  ①出示用第一句话改编的陈述句“在人类古老的长河中,没有哪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一样拥有这么丰富的书法瑰宝。”并将两句话进行对比,看看哪一句表达的感情更强烈更肯定。(结论:看来,反问句更能表达强烈的情感。)

  ②以此方法,要学生自己体会后面两句,看看它们是什么句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论:同一个意思因为表达的句式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我们在过程中也可

  以用这样的句式来表情达意。)

  3、进一步朗读,体会。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读一读,记一记”。

  1、请同学们读读本题的两个句子,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结合注释或字典,说说对句子的理解。

  :“名垂竹帛,功标青史”即一个人如果能给国家做出贡献,就能将自己的名字和功绩永远记在史册上,这是非常光荣的事情。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思就是国家的兴衰成败,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只有每一个人都积极努力地保卫祖国、建设祖国,国家才会兴旺发达。

  3、可联系课前搜集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4、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背得快。

  5、小组交流搜集表现报效祖国或者民族气节的名句。

  二、学习“成语故事”。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个故事,看看这个故事写了什么?

  2、指名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3、谁能结合故事内容说说“奉公守法”的意思?

  4、小组讨论:赵奢的做法对不对、好不好?你觉得赵奢是个怎样的人?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5、指名回答。

  6、讲故事比赛:《奉公守法》

  要求:讲故事的时候,运用文中特别能表达赵奢品质的词句,如“依法惩治”“毫不畏惧”“奉公守法”等。

  7、学生评。

  第三课时(探究与实践:了解对联)

  一、引“联”导入,营造活动氛围。

  (出示几副对联)同学们,这些对联写得多好呀!对联是汉语园地中的一朵奇葩。你一定想更多的了解对联。请你和同学们一起探究把!

  二、明确探究的内容。

  1、你在那些地方看到过对联?

  2、对联有哪些特点?

  3、从哪些途径可以了解到有关对联的知识?

  三、自主合作,完成探究。

  1、自由组合形成探究小组,选出组长。

  2、分配探究任务:整个小组研究一个主题,或者小组成员各自研究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主题,一起交流。

  3、讨论探究途径。

  师指导:《四库全书》,通过络搜索,百度、谷歌,键入你的主题。

  4、展开探究活动,各小组成员注重合作,小组间保持联系,互通信息。

  师适时指导。

  四、交流探究成果。

  1、小组内部交流,准备好在全班交流的发言稿。

  2、小组间相互交流,彼此借鉴。

  3、全班集体交流,师从内容、方法上进行。

  五、拓展延伸。

  开展“接对联比赛”“互赠对联增友谊”活动,让这朵奇葩开在学生心里,深入人心。

  第四课时(习作:心愿)

  一、引生入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老师在你们这么大的时候就有了一个美好的心愿,那就是当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桃李满天下。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美好的心愿呢?那是因为我遇到了一位充满了爱心的好老师,使很多顽皮的孩子有了进步,所以我也想像我的老师那样,于是我就认真学习,终于成为了一名小学教师,现在我还在为自己”当优秀教师“这个心愿而努力呢!同学们,你们有怎样的心愿?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又怎样为它而努力着呢?

  二、自由交谈,开阔思路。

  1、结合“想一想“的环节,思考里面提出的问题。

  2、小组内相互交流自己的感受。

  3、指名交流,要求:心愿的由来要合乎逻辑,纠正牵强附会引导学生要言之有理;实现愿望的过程要说得真实,具体,可行,要切合实际做到言之有物;“心愿“的价值取向应该是达到某种美好、有意义的目的。

  引导学生区别“心愿”和“梦想”,二者都有“希望将来达到某种目的的想法”这层意思,但梦想的程度深,梦想是对更高更远目标的期待,一个人会有一个或两个梦想,而“心愿”可能只是对一个小小的目的的期待,你可以拥有许许多多的心愿。注重引导学生对“心愿”和“梦想”的区别目的是启发学生从小处着手,从生活中的小事,小现象,遗憾中去思考材料,避免学生一味选取大、假、空的素材。

  4、教师根据学生发言适时,结合学生生成相机启发,拓展学生思维。

  三、明确要求,片断引路。

  1、学生就三个问题写片断。

  A、你有怎样的心愿?

  B、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

  C、怎样为它努力?

  2、学生写片断,教师巡视。留意写得好的,备于讲评有针对性和示范性。

  3、赏析片断。

  第五课时(习作赏析)

  一、写法指导,整合成。

  1、做到言之有序,可开门见山表达自己的心愿,再谈心愿的由来;可先叙述引发心愿的事情再表达自己的心愿。

  2、应把引发心愿的事情作为重点写详细、具体,注意写好自己的内心活动,流露真情。

  3、在叙述中适当穿插议论、抒情的语句。

  二、自评自改,完善习作。

  修改要求:

  1、是否按照一定的顺序,详略得当,语言表达是否清楚具体。

  2、是否具有真情实感。

  三、指导品赏,成就激励。

  1、小组评析。同学们,习作稿已初步形成,愿不愿意和伙伴交流交流,倾听一下好的建议?请自由组成四人小组,一人读,三人评,看看是否达到本次习作要求。

  2、抽样导评。展示学生的习作(好、中、差各一份),引导全班同学评议,欣赏成功之处,提出建议,修改不足之处,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3、修改完善。同学们,一习作的成功还有待于反复地修改。课后,你可以找信得过的伙伴评一评,也可以让爸爸妈妈给你提提意见,然后自己认真地修改,直到满意为止。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

  一、教学要求

  1、认识、会写“啃、聊、唠、滤、聆、皿”等生字,理解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前三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可以想象与可以听见的声音,善于倾听,感受美好的心灵之声。

  4、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倾听,体会并掌握设问开头引领段的方法。

  二、重点难点

  1、感受生活中可以想象得到的声音和可以听见的声音。

  2、学会倾听,感受美好的心灵之声。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声音和图片)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出示词语:倾听

  2、说说“倾听”的意思。

  3、板书课题,导入新课学习:学会倾听

  (二)初读课文,感受内容

  1、轻读课文,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词并认读

  顷刻啃骨头聊天奔驰唠叨过滤聆听器皿嘈朵

  辨析:

  柳-聊皿-血嘈-遭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几类声音。请用笔划下来。

  2、课文中多处用了一种方法引领开头,你认为这是一种什么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设问。给人以亲切交流的感觉,让人从心底感到自然、和谐)

  3、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读出感受来。

  4、“聪明的人”和“没有感觉的人”是怎样对待“听”的,画出相关的句子。

  5、你从声音的游戏中明白了什么?交流各自的感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理解课文,想象声音之美。

  1、读课文1-3自然段,谈谈你最喜欢哪种声音,为什么?(引导学生感受,运用拟人的手法来形容大自然的声音,让学生体会声音的美,并张开想象的翅膀,展现画面的美。)

  2、带着自己的想象,有感情地读自已认为最美的部分。

  3、用换词法理解“顷刻”。

  4、体会雪花满足而温柔的感觉是什么。面对这种境界你想说些什么?你认为美吗?

  (品读:善良的雪花吻了吻孤灯的面颊,怜爱的泪水夺眶而出……)

  5、想象这三种声音会是什么样的声音。(沙沙嚓嚓嚓咻咻)

  (二)思考、概括、感受生活中可以听得见的声音。

  1、默读4-9自然段。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听得见的声音?画出课文中的动词。

  (吹掀啃拨唱吵啄打落扫摇冲开关……)

  2、你从声音里感受到喜、怒、哀、乐了吗?

  3、将这些声音进行分类。再读一读,融入自己的感情。

  4、小结:是啊,我们什么都听得见。我们在声音的世界里,渐渐成长。)

  (三)重点理解如何过滤声音,学会选择和思考。

  1、自由读,学习10-13自然段。

  2、说说“聪明人”和“没有感觉的人”各是怎样对待“听”的?理解什么是“过滤”,什么是“声音的过滤”。

  3、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践,谈谈你在生活中是如何“过滤”声音的?

  4、小结:在声音的世界里,你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用心看、用心听、也用心想,就能感受到这个神奇的`世界了。

  (四)感受声音,学会聆听。

  1、多媒体展示,倾听各种声音的美妙,比较各种声音,让学生学会听辨,并写出相应的拟声词。

  2、听一首曲子,把它编成一个小故事。

  3、听一段话,感受心灵之声。

  (五)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升华:声音无处不在,只要你用眼、用耳、用心,各种美妙的声音便在你耳边

  萦绕,在你心间流淌。学会倾听,来自大自然的声音很美,来自心灵的声音更美。同学们,你听得见吗?

  2、拓展:看到汶川大地震,你听到了什么?看到北京奥运赛场上运动员额头的汗水,你听到了什么?看到神舟七号上天,你听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想象的声音美

  学会倾听现实的声音趣世界在欢笑

  过渡的声音妙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

  教学目标:

  1、在感悟课文的基础上,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讨论,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

  3、凭借语言材料,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

  教学准备:

  投影、录音

  教学过程:

  一引读导入,激起情感。

  在强强的想象里,爷爷的小闸屋是个好玩的地方碧蓝碧蓝的海水踩在脚下,白天有海鸟相随,夜晚有星星相伴,强强是日盼夜盼的想到小闸屋来(板书:强强向往)。他多么想念爷爷那婉转悠扬的笛音啊,听,那就是爷爷的芦笛。(板书:笛音婉转)

  二情景交融,投入感情。

  1、过渡:真美!多么有趣的地方啊!强强是多么希望能到爷爷的小闸屋啊。转眼到了苇叶葱茏的五月,强强终于如愿了……

  2、齐读3~6自然段,看看强强在小闸屋的一天是怎么过的。

  3、你觉得强强那天开心吗?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板书:清脆欣喜)

  4、指导看投影,师生合作叙述第一部分,再次激情:爷爷的小闸屋是个多美的地方啊!大海辽阔,让人心胸为之舒畅。海水是碧蓝碧蓝的,就在小屋边汹涌起伏,或许我们还能听到海水拍击礁石的声音,可以闻到海滩上的苇叶的清香,可以触摸到温润的海水、奇妙的贝壳。多诱人的海上景色呀!在强强的眼里,还有比这更有趣的事,就是爷爷那奇异的折芦笛、吹芦笛的本领,在空旷的海边吹起这样的芦笛,是一种多美妙的感觉啊!

  三品读感悟,亲身经历。

  1、过渡:在小闸屋的这一天强强开心极了,可是夜晚很快就到了。

  2、师范读,爷爷说:“你先睡,今晚有潮汛,我得去查看查看。你一个人留在屋里怕不怕?”

  ①强强是怎么回答的,指名读。

  ②加上动作读。

  ③此时的强强表现得十分(勇敢、胆大……)

  3、学习描写人物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句子,移情感受:

  ①过渡:可是强强真象他表现的那样勇敢吗?

  ②用“”划出8~10自然段中,描写强强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句子,同桌合作交流自己划的词句以及读课文的感受,并试着读好。

  ③指名读句子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④出示:

  “强强裹紧被子,蜷缩成一团。他大声呼喊:‘爷爷!爷爷!’可是听不到任何回答。”(我们一个人睡觉时碰到暴风雨的夜晚。强强的处境比我们更危险,试着读好。)

  “强强吓得钻进被窝,连大气也不敢透。”(五月天气较热,他浑身是汗,可是刚一探出头,想透口气,又吓得把头缩进去了。)

  “强强焦急起来,他想:‘爷爷呢?爷爷在哪儿?’应该去把爷爷找回来。他哆嗦着下了床,刚要开门,一阵强风把门吹开了,强风裹挟进来的水滴把他身上淋得湿漉漉的。门外伸手不见五指,强强缩回脚,又钻进了被窝。”(再走出去一步,就走进了茫茫大海之中。)

  ⑤齐读,读好这些句子。

  4、学习环境描写的句子,感受氛围:

  ①过渡:是什么让强强如此的害怕呢?

  ②再读8~10自然段,用画出找出让强强这么害怕的原因,和同桌交流你的感受,并把这些句子读好。

  ③出示: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变得狂怒起来,四溅的浪花和水珠喷洒到窗户上。狂吼的海风摇撼着小屋。这小屋好似一只在波峰浪谷中颠簸的小船,随时都有被海水吞没的危险。

  ④此时的`大海和白天的柔和平静还一样吗?用怎样的词来形容此时的大海呢?(汹涌澎湃,惊涛骇浪……)

  ⑤听一听录音,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对同学们说说你脑中浮现的情景。

  ⑥齐读,读好这段话,大海张开了他的大口,好象要把一些都吞进它的口中,小屋和屋内的一切都在摇撼,随时都有坍塌和被海水冲走的危险。

  ⑦出示:“又是一个大浪摔打在窗户上,几乎把玻璃打碎。”(砰砰,窗户好象都要碎裂了)

  “哗——哗——”海水一浪接着一浪,永不疲倦。

  “‘呼’的一声,一阵强风把门吹开了,强风裹挟进来的水滴把他身上淋得湿漉漉的。”指名读。

  5、正因为大海是如此的狂暴,才使强强这样的害怕。让我们在音乐的伴奏下齐读8~10自然段,男同学读描写大海的话,女同学读一读强强的表现。

  四文中悟理,升华情感。

  1、过渡:强强从未经过这样的漫漫长夜,紧张、害怕、孤独陪伴着他。不知过了多久,在朦胧中,他仿佛听到了一种奇特的声音。那是什声音?对,是爷爷的芦笛!强强情不自禁地大喊起来……

  2、强强此时非常(惊喜、兴奋……),为什么这么开心这么兴奋呢?

  3、爷爷就在身边,他安全了,他有好多好多的话要对爷爷说,再来感受一下强强的心情。读“爷爷!爷爷!”

  4、强强的兴奋是因为听到了芦笛声,爷爷的芦笛声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声音呢?联系上下文思考,同桌讨论。

  出示:以前爷爷的芦笛声是一种的声音,一种的声音,此时此刻爷爷的是一种的声音,一种的声音。(板书奇特勇敢吹出带给)

  5、悠扬的笛声将强强的恐惧驱赶得一干二净。爷爷回来了,他对强强说:“昨晚你一个人留在屋里,怕不怕?”

  爷爷:“如果晚上再让你一个人留在屋里,敢不敢?”

  爷爷:“强强,你长大了!”

  6、这时强强想起了爷爷常说的一句话: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

  ①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的?

  ②联系生活中事例说一说,你经历过那些事才获得提高和成长的。

  五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1、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希望同学们都能形成坚强的品格。

  2、作业超市:

  ①以《强强又一次在小闸屋过夜》为题写一篇作文。

  ②搜集一些鼓励人们形成坚强的品格的名言、谚语等。

  ③搜集一些有关优秀人物经历大风大浪而成长的故事。

  板书设计:

  吹出笛音:婉转清脆奇特

  爷爷的芦笛带给强强:向往欣喜勇敢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

  教学目标:

  1、了解倾听的重要性;

  2、让学生从小养成倾听的习惯,学会倾听,懂得倾听;

  3、对学生进行倾听训练,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重点:

  从实践中锻炼倾听能力。

  教学难点:

  锻炼倾听能力,提高倾听素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请大家听故事,听完后说说你的感受?

  教师出示故事,学生倾听并发言。

  师:故事里的小朋友不但自己不能学到知识,还影响了老师和同学,是对老师、同学的不尊重,是没有素养的表现,长久下去会形成不好的行为习惯,不利于自己的成长。所以我们要学会倾听,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

  板书课题:学会倾听

  二、合作交流:懂得怎样倾听

  1、师:认真地“听”别人说话,似乎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但并非每个人都能做得到,那么怎样才能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呢?请小朋友们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交流,看哪组想得最周全,随时作好笔记。

  2、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小组代表发言。

  3、教师归纳为倾听的方法,即“四心”

  诚心:抱着谦虚态度听;

  专心:仔细地听,不要三心二意,上课时听到重要的地方可作笔记;

  耐心:不要轻易打断别人的话;

  应心:给予适当的回应,鼓励对方说下去。

  师:通过刚才的讨论,我想大家一定都掌握了倾听的技巧,接下来老师要来考考大家。

  三、活动:践行倾听之道

  1、活动一:玲玲在倾听时犯了哪些错误?

  教师出示材料:

  时间:早上地点:上学的路上人物:玲玲和妈妈

  “玲玲,小孩子要讲礼貌,不能骂人,要尊敬老师,团结小朋友……”

  “妈,我知道了!还用你来讲!”玲玲打断了妈妈的话。

  “你上课要认真听老师讲课……”

  “妈,我知道了!知道了!你还要讲!

  ”玲玲极不耐烦地说道。

  “玲玲,你怎么能这样跟妈妈说话呀?”

  “我不说了!”于是,一溜烟地跑了,只剩下妈妈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那。

  学生讨论、交流玲玲在倾听时犯了哪些错误,并发言。

  师:和长辈交谈要有礼貌,要虚心接受长辈的意见和建议,自己才能更快的成长。

  2、活动二:播放各种声音,测测学生倾听能力。

  师: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放松心情,听老师播放一些声音,看看谁的倾听能力,听的.时候可适当作好记录。学生认真倾听,发言。

  师:同学们的倾听能力可真强,说出了这么多,可见同学生们都在用心地倾听。

  四、自我剖析环节

  师:请大家回想一下,近段时间,面对父母的唠叨,你倾听了吗?面对老师的教诲,你倾听了吗?面对同学的苦恼,你倾听了吗?把你做得好的地方及不足之处写下来。生活动,交流。

  五、总结提高

  师:的确,倾听自然,倾听生活,倾听他人,你将会有一种美好的享受,一份意外的收获。倾听父母的唠叨,爱意满满;倾听老师的教诲,知识多多;倾听同学的苦恼,友情浓浓……同学们,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吧!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4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及学唱《保卫黄河》这首歌曲,了解作品的来历及相关历史背景,感受抗日战争时期中华儿女奋超杀敌、誓死保卫祖国的民族意识,感受作品磅礴的气势及其所蕴含的爱国情感,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通过欣赏歌曲《保卫黄河》,感受不同的演唱形式所带来的不同的音乐形象。

  3、学唱本歌曲,特别是学习本歌曲演唱形式的学习,达到学生能跟随老师指挥正确的演唱本歌曲。

  4、了解协奏曲与合唱曲的不同。

  教学教具:

  多媒体设施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

  上课,同学们好---,欢迎同学们来到音乐课堂,先做一个自我介绍,我是来自滨城区三河湖一中的贺建华,能和清怡中学八年级--班的同学们一起来上今天的音乐课,我感到很荣幸,希望大家在今天的课堂上积极发言、踊跃参与、认真学习,配合老师完成今天的教学任务,同学们有信心吗?-----谢谢同学们,真心的希望我们从此成为好朋友。(1.00)

  二、新授

  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视频,然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播放视频(2.00)

  1、同学对这段视频中的歌曲熟悉吗?它的名字叫什么?出自哪儿?

  2、你们看了这段视频并听了这首歌曲,你的感受是什么?或者说是你听了这首歌曲后,你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激动、激昂、充满革命先烈的敬仰)

  3、既然同学们都知道《保卫黄河》这首歌曲选自《黄河大合唱》,那么同学们了解《黄河大合唱》吗?(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是在抗日战争中产生的最成功的大型声乐作品。这部作品以我们伟大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展示了黄河两岸发生过的事情,表现了抗日战争年代里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拼搏,体现了我国人民在反帝斗争中必胜的坚定信念,抒写了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启迪人们起来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什么叫大合唱?(大合唱多乐章的声乐套曲,包括领唱、独唱、重唱、对唱、齐唱、合唱等,有时穿插朗诵,常用来表现重大的历史或现实题材,内容富于史诗性和戏剧性,多用乐队伴奏。)知道它的创作背景是怎样的?《黄河大合唱》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发出了战斗的呼号、吹响了战斗的号角,表达了全国人民抗战的决心,激励着无数的革命志士勇往直前。)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七乐章的这的首歌曲《保卫黄河》------------------(板书)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50页-------首先请同学们把课上这首《保卫黄河》认真欣赏一遍,然后再回答老师的问题,认真听噢~~~~~~~~(播放范唱)(1.30)问题一: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怎样的?齐唱与轮唱

  4、齐唱与轮唱在力度上有什么变化?

  5、齐唱与轮唱各自代表了什么样的音乐形象(或者说是你听了音乐之后,你想像到了哪些画面?)

  听一遍一次回答三个问题,好像很难,那我们再听一遍------(播放范唱)(1.30)

  那谁来回答第一个问题:齐唱与二部轮唱,二部轮唱时,男声先进的还是女声先进的?

  那谁来回答第二个问题:齐唱雄壮有力,轮唱轻快活泼。

  那谁来回答第三个问题:雄壮有力的齐唱,表现了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齐心协力,共同抗日必胜的信心。轻快活泼的轮唱,表现我们的游击队员灵活的打击敌人,此起彼伏的歌声让我们感受到此起彼伏的抗日浪潮,我们也受到了在那艰苦的战争时期,革命先烈们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而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永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那同学们听了这首歌曲的`感觉是什么?(昂扬、激动、热血沸腾,真想怎么样?拿起武器打击敌人)

  那我们就把这首歌曲学会好不好?-------那看课本-------问题:这首歌曲是什么调的?什么拍子?什么意思?二拍子的强弱规律是什么?指挥图是怎样的?学唱前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先分好声部,我们已经知道这是一首齐唱与二部轮唱唱曲。那男同学志女同学分开,各自作为一个声部。正好符合歌曲演唱的要求。那我们先来解决一下个别旋律的问题,请认真欣赏歌曲,把自己认为困难的旋律作个标记,我们一起来解决。

  [如果没有学生没有问题,教师强调一下几个地方:前附点八分与后十六分音符的唱法,力度的变化(齐唱与轮唱时的变化),歌曲最后部分的空拍。]教师指挥,跟范唱练习(挑一个到两个指挥好的学生上台一起指挥)---------教师指挥,跟伴奏练-------期间可选出两位或两组同学进行表演练习轮唱。

  简单的相互交流,练习最后一遍,进行表扬。(至此用32分钟)

  三、拓展

  《保卫黄河》这部合唱曲是《黄河大合唱》中流传最广、最深入人心、最为人们所熟悉的乐章,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首由《保卫黄河》改编的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同学们听完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乐曲中出现了哪些熟悉的旋律?(我会请几个同学你唱一下的,认真听噢)

  2、通过欣赏这首钢琴协奏曲,你的脑海中浮现了哪些画面?

  请你谈一下(硝烟弥漫、战马奔腾的战场,游击健儿英勇杀敌。革命队伍千军万马、不可阻挡的气势,以及战士们与敌人浴血奋战的英雄形象。)播放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7.00)那同学们现在来想一下,我们的合唱歌曲《保卫黄河》与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有什么不一样?合唱曲特点:声乐曲(由人来演唱)、有歌词、通俗易懂,可以根据歌词提示发挥想像。协奏曲特点:器乐曲(由乐器来演奏)、无歌词、较难理解,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那你更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合唱曲,能更准确的表达思想感情,但有想像的局限性。 (协奏曲,表达感情具有相对的不确定性,但能给人无限的想像空间)

  四、小节

  同学们,《黄河大合唱》这部音乐作品激活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记忆。我们是永远不会忘记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同时也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心声,凝聚了中华儿女抗日必胜的决心。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他养育了我们中国13亿人民。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

  教学目标:

  1、读准并积累本课词语:奇异、玲珑多姿、凝结、细腻、呈现;理解词语“玲珑多姿”。

  2、知道课文写了五彩池的几方面。

  3、能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正确理解语句,感受文章前后联系的紧密性。

  4、能借助板书,概括池水的奇异,积累有关语句。感受五彩池的奇异。

  重点难点:

  1、能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正确理解语句,感受文章前后联系的紧密性。

  2、通过圈词划句,感受五彩池的奇异。能借助板书,概括池水的奇异,积累有关语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一)欣赏图片,感受五彩池景色的奇异。

  1、欣赏图片,初步感受五彩池的神奇。

  (媒体音乐,出示:欣赏图片)

  (二)揭示课题。

  有一位在游览之后,将这番美景化作文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板书:17五彩池)齐读课题

  二、反馈预习,梳理文章的脉络。

  (一)反馈预习,了解1、4节的总起、总结作用。

  1、反馈预习,交流写出五彩池特点的词语。

  (出示预习要求)读了文章后,五彩池留给你什么印象呢?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梳理文章结构,学习1、4节。

  交流:(板书:奇异)对呀,这是五彩池留给我们的总体印象。在开头总起介绍了五彩池的特点,最后又再次总结了它的特点。就让我们拿起书来读读1、4节。

  (二)了解从哪些方面介绍五彩池。

  1、交流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五彩池。

  中间两个小节,又为我们介绍了五彩池的哪两个方面?

  2、交流并板书。(板书:池子、池水)

  3、小结并明确本课的学习目的。

  文章就是抓住(点课题“池”)池子及其中(点课题“五彩”)五彩的`池水这两方面来介绍五彩池的奇异的。我们读这类写景物的文章一定要先了解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这个景物的。现在就让我们来深入学习,看看是怎样把五彩池奇异的特点写具体的。

  三、学习第2小节,了解五彩池大小、形状上的奇异,积累有关语段。

  (一)了解本节是围绕那句话写的。

  1、指名读第2节,正音。

  我们先来看看文中对池子的描写。指名读第2节。(媒体:“玲珑、恰似、一亩、盛开”的拼音)正音。

  2、默读第2节,思考本节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那这一节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直线划出句子。

  3、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辨析本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交流:(板书:大大小小、玲珑多姿)

  引读体会:这里满山坡的五彩池却多得数不清。这些五彩池——大的——小的呢——池子的边沿是金黄色的,像一圈圈金色的带子把池子围成各种好看的形状——

  (二)引导抓住句中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的情。

  1、自读第2节,初步感受是怎样描写五彩池的。

  (出示:满山池子的图片)如果你是游客,此时你会做什么呀?如果不能用相机,要让你用文字来描写美景,该怎么写呢?让我们来看看是如何用文字来吸引我们的。(出示:“这些五彩池大大小小??莲花”)自己再读读这段话,体会一下。

  2、出示句子,引导感受的描写中流露出的惊讶之情。

  (1)媒体:音乐;师范读,学生想象。在文中说——(出示:大的面积不足一亩,水深不到三米。)这大的池子在眼中是不是很大很大的呢?

  (2)交流。

  点评:

  “一亩”相当于我们14个教室那么大!可能我们感觉很大。但同样是池子,.的天池有7亩多大。而五彩池,大的——并不大呀。一个“不足、不到”把的感受表达出来了。

  (3)小的呢——男女生分读两句话,你们发现了什么?(池子大小差异很大)

  3、小结:就是用了强烈的对比来让我们感受到池子的奇异的。(板书:对比)

  (三)感受池子形状各异,有感情朗读有关语句

  1、知道用比喻的方法来介绍池子的形状。

  又是用什么方法来介绍池子的形状的呢?(板书:比喻)引读有关的语句。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玲珑多姿”。

  读了句子,你理解什么是“玲珑多姿”了吗?(小巧精致,形状各异)

  3、刚才我们读了句子,理解了词语的意思,也感受到了五彩池的美。让我们再把第2节读好。

  四、学习第3节,了解五彩池池水的奇异,简要概括“池水颜色奇异”。

  (一)了解第三节的结构特点,概括每层要点。

  1、默读第3节,分层。

  我们跟随去领略了池子的奇异,让我们再去看看那鲜艳多彩的池水吧!(板书:鲜艳多彩)默读第3节,想想从哪两个方面来介绍池水的?做好分层记号。

  2、巡视,(媒体出示答案)

  3、理解这样分层的原因。交流:(板书:现象、成因)

  (二)了解五彩池池水的奇异之处,根据板书提示简要概括。

  1、读懂并简要介绍池水奇异在哪里。

  (1)这节课,我们先跟随来了解池水奇异的现象,并把关键的内容提炼出来简要地说给别人听。引读:站在山上,向下望去——自己往下读,把这段话读正确。(媒体出示原第二层)

  (2)指名读。

  (3)(媒体:隐去后半部分)这池水实在太使人惊奇了——(男生读)

  (4)在交流中引导学生用抓关键词的方法来概括池水的奇异。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12-08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19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3-07

小学六年级语文的上册教案02-06

苏教版小学语文上册教案03-08

教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1-23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林海教案04-25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人教版03-07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二》优秀教案04-21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工整地书写11个生字,理解“晶莹、恩赐、节制、枯竭、滥用、威胁、指望、破碎、和蔼可亲”等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说出课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课文中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联系实际思考,“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句话的含义,认识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是迫在眉睫的事。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说明方法,体会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联系实际,让学生从心灵深处认识“只有一个地球”,从而树立起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意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读懂课文介绍了地球哪些方面内容,学习文中说明方法、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1.宇航员拍摄的地球图片

  学生仔细观察图片,然后结合自己对地球的了解,同桌间相互交流。

  2.引入新课,板书课题,(板书:只有一个地球)齐读课题。

  3.释题,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只有一个地球”?是一个怎样的地球?

  4.明确本课时的学习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些方面内容?有哪些让你感触最深?是什么感触?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触?

  (2)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初读课文、读后交流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就自己感触深的词语、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课文写了地球哪些方面的内容?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与修辞手法?

  3.全班交流(围绕课文写地球哪些方面内容,交流感受、说明方法、修辞手法),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重点内容。板书: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渺小资源有限,生态灾难无处可去,精心保护

  4.小结:通过学习,我们看出这篇文章是关于环保主题的,文章先讲了地球的美丽与可爱,接下来又讲了地球上资源有限,人类的一些行为会造成生态灾难。如果地球被破坏,人类将别无去处。最后提醒人们要保护地球。

  三、再读课文,把握内容

  1.根据板书的内容,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学生概括内容后,老师引导学生说出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四、朗读课文,互相评价

  1.想一想,应该怎样来读这篇课文?

  2.读给同桌听,然后相互评价。

  3.指名一位同学读给大家听,师生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书写生字词语。

  2.抓重点词句,深入研读课文。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诗歌,导入新课

  1.学生齐读诗歌《地球累了》(节选),读后谈自己的感受。

  2.教师总结,导入新课:那是一种心理的纠结,那是对人类愚昧无知的感叹,那是一种对环境的忧虑。宇航员遨游太空,也发出感叹。读出宇航员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二、围绕感叹,研读课文

  1.地球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1)学生齐读宇航员遨游太空所见的地球。

  学生齐读:“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2)联系实际,认识“地球太容易破碎了”这一观点。

  补充资料: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的破坏,以及带来的后果。(臭氧层对太阳光中的紫外线有极强的吸收作用,能吸收高强度紫外线的99%,从而挡住了太阳紫外线对地球上人类和生物的伤害。一旦臭氧层遭到破坏,紫外线便会增强,则全球气候会变暖,人类生命健康堪忧。)

  2.地球的“渺小”

  (1)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就像一叶扁舟。

  (“宇宙”与“扁舟”对比,想象出地球的渺小。)

  (2)结合地球的一些实际数据,认识“地球太容易破碎了”这一观点。

  半径:约六千四百千米

  表面积:大约5.1亿平方公里

  世界人口:截止到20xx年1月4日,全世界有70.57亿人

  陆地面积:1.49亿平方千米

  可供人类居住:约0.8亿平方公里

  3.地球“自然资源有限”

  (1)矿物资源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无私地、慷慨地向我们提供矿产资源。体会地球太可爱了。

  (2)联系实际,人类不加节制地开采矿产,必将加速矿产资源的枯竭。那时人们将没有煤、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人类需要的工业原料就没有了,进而认识地球太容易破碎了。

  4.地球的“生态灾难”

  (1)人类生活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服务的。何为“本来”?去掉“本来”,读出地球的可爱;加上“本来”,读出这句话的言外之意。

  (2)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主要有哪些?联系实际展开会议与想象,体会地球“太容易破碎了”。

  污水排放,乱砍滥伐,捕杀野生动物,废气排放,滥用化学品等。并由此展开联想,想到不堪的后果。

  三、层层深入,得出结论

  1.科学家证明什么?是何意?科学家设想什么?是何意?

  (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四十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说明人类要保护地球;科学家设想在火星或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这是为了让读者想象,假如有移民基地,人们都去居住也是不可能的事情,进一步突出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2.展开想象,说说人类别无去处的结果?

  3.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列出保护地球切实可行的办法。

  四、书写字词,拓展练习

  1.正确工整地抄写课后11个生字,15个词语。

  晶莹、遥望、恩赐、慷慨、毁坏、目睹、交错、贡献、节制、枯竭、滥用、威胁、指望、破碎、和蔼可亲

  2.谈谈对“如何去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的想法。

  板书内容

  只有一个地球

  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渺小

  资源有限,生态灾难

  无处可去,精心保护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

  教学要求:

  1、通过对采访录音和作文提示的学习,了解什么是采访,怎样进行采访。

  2、根据采访录音写作,要选择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并且对这些材料展开想象,写具体。

  3、用学到的方法,按采访要求采访本班老师和同学中出现的好人好事,然后写下来。

  教学重点:

  选择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

  教学难点:

  展开想象,将习作写具体。

  教学过程:

  一、讨论导人,激发兴趣

  1、引导学生讨论昨晚大家看“新闻联播”节目中,记者们是怎样进行采访活动的。指名模仿其中你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一位记者的采访活动,将其表演出来。

  2、教师小结:采访是广大新闻工作者每天必做的工作,生活中的好人好事、坏人坏事也正是通过新闻工作者的大量采访而公布于众的。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作为明天社会的主人,我们了解并学会采访活动也是很有必要的。

  二、初读例文,认识采访活动

  1、指名朗读采访例文,思考:

  (1)采访录音中被采访的人是谁?采访什么事?

  (2)采访材料中说的是戚老师哪个方面的事?其中有几件?哪一件最主要?“风雨无阻”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表现出戚老师的什么优秀品质?

  2、小结:蔡强同学的采访录音介绍的是戚老师为学生补课的事,其中最感人的一件事是星期三晚上的补课。戚老师为朱志成同学补课不是一次。因此,我们习作要选择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写。显然,“雪夜补课”应作为重点,具体地写下来。

  3、指读“一个星期三的晚上”段,思考:

  (1)这段话哪些地方可以具体地写?请同学们展开想象,进行补充。(同桌互说)

  (2)将“雪夜补课”段完整地写下来。

  ①先写什么?②再写什么?③最后写什么?

  (3)请同学完整地说一说。

  4、再读全文,思考:

  (1)写戚老师补课的事,除“雪夜补课”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感人的事例?

  (2)对这部分内容我们在习作里怎样处理呢?

  三、再读例文,讨论写法

  1、学生轻轻地、快速地通读采访例文,讨论:根据这个采访录音,怎样以“风雨无阻”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1)作文的开头你认为可以怎样写?

  (2)对戚老师“雪夜补课”和“电话补课”两个事例,怎样接着开头部分写出来?

  (3)作文怎样结尾最能表达朱志成和你对戚老师的感激和敬佩之情?

  (4)结合讨论,以“风雨无阻”为题,写一篇完整的记叙文。

  2、学生读文,教师指导修改。

  3、教师小结:

  填空:根据采访录音写文章,在了解录音内容之后,先从确立________,再选择________,然后将重点材料写________,最后按记叙文的要求将________。

  四、揭示要求,循序练习

  1、同桌交流学校老师和同学中出现的好人好事,按采访要求进行采访,然后写作文。

  2、指名口述,教师指导集体评议。

  3、练习写稿。

  板书设计:

  习作2

  确立中心

  选择材料

  展开想象,写具体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葡萄的生长习性,丰富知识。

  2、通过讨论简单了解本文严谨别致、详略有致的结构特点。

  3、通过朗读品味本文淳朴自然、闲适自在的语言。

  4、通过想象和联想体会作者文人的灵性和雅致的情趣,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通过对文本的研习,认识状物的常见表现方法,明白根据表达的需要对这些表现方法进行选择和运用的道理。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非常别致的状物散文。教学重点应该是状物,学习时要看文章按照月份写了葡萄种植和收获的各种知识,同时,由文及人,整体感受汪曾祺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情怀。

  教学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生活中并不总是惊涛骇浪,也不是处处都需要正襟危坐。很多时候,我们大多数人都处于一种平常甚至平淡的生活状态中。有人告诉我,只有认真地去感受和体味平常生活中那些快乐、悲苦、平淡以及诗意,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滋味。想着这句话,我想到了汪曾祺。今天,我们要随着汪曾祺走进那个美丽的葡萄园,在四季变迁中认识葡萄,认识人,认识人生。

  二、由状物散文的特点进入对文本的初步解读。

  状物是文学作品特别是散文作品常见的写作类型与表达方法,它将物作为主要的表达对象,根据需要,对事物的部分或全体,或者对某一类事物进行描写,使人对描写对象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同时,在描写中适当穿插记叙、议论、抒情等内容,使人感受到作者对事物的态度,与事物的关系,事物在起生活中的意义,以及作者寄托在描写中的感情。但是,对事物的描写始终是这类文章写作的中心,接下来,我们看作者是如何完成状物任务的。

  1.通读全文,看文章围绕葡萄一共写了哪些方面?重点是哪些?

  写了出窖、上架、浇水、喷药、打梢、掐须、打条、追肥、结果、下架、入窖。重点写了三、四、五、八这四个月的上架、吸水、抽条、长叶、开花、结果来写。

  2.为什么这样安排?

  因为这是葡萄生长过程中最有情味的内容,是整个葡萄园生命涌动的时刻,是充满活力、蓬勃生长的季节,也是最能让人为所见到的自然生命而感动的时刻。

  其实,略写的部分也不是草草了事的,比如第一月,虽然只有短短的三行字,却写出了果园的宁静和美丽,大雪,无声,葡萄“睡“着,多么祥和安静啊,而到结尾处,葡萄又入窖了,“热热闹闹的果园,现在什么颜色也没有了”,与开头呼应起来,虽然简略,但意韵深远。

  3.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有(1)描绘景物的色彩、形状、声音,让景物具有立体感。(2)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种感觉描摹景物,突出其可感性。这也就是欧阳修所讲的“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六一诗话》)当然这些离不开仔细的观察,请同学们通读全文看文章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

  形态:有的稍头已经绽开了芽苞,吐出指甲大的苍白的小叶。

  颜色:不大一会,小叶就变了颜色,叶边发红;——又不大一会,绿了。

  长势:葡萄抽条,丝毫不知节制,它简直是瞎长!几天功夫,就抽出好长的一节的新条。

  果实: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一串一串,饱满、磁棒、挺括,璀璨琳琅。

  月令,农历某个月的气候和物候。

  4.当然只靠观察是不行的,观察必须与知识相融合,其中关于时令、农学、博物学、和古代文学方面的知识俯拾皆是。

  5.状物散文有别于一般说明文,但还是要运用一些说明方法的,同学们找一找,看运用了那些说明方法,有引用(。《图经》云:“根苗中空相通。圃人将货之,欲得厚利,暮溉其根,而晨朝水浸子中矣,故俗呼其苗为木通。”)、列数字(在葡萄根的后面,距主干一尺,挖一道半月形的沟,把大粪倒在里面)、作比较(葡萄的卷须,在它还是野生的`时候是有用的,好攀附在别的什么树木上。现在,已经有人给它好好地固定在架上了,就一点用也没有了)、打比方(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

  6.状物散文有别与一般说明文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它常带有情感、理趣,并不从科学的角度排斥主观因素,而且使用手法也常常是文学的,如比喻、夸张、拟人、比拟等等。请同学们找一找,有哪些例子?

  比喻: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

  葡萄粒长了一点了,一颗一颗,像绿玻璃料做的纽子。硬的。

  夸张:你就把《说文解字》里的玉字

  偏旁的字都搬了来吧,那也不够用呀!

  拟人:葡萄藤露出来了,乌黑的。有的稍头已经绽开了芽苞,吐出指甲大的苍白的小叶。它已经等不及了。

  三、“这篇散文果然很‘散’,初次读来感觉象流水账。作者通过自己的细致观察,详细介绍了葡萄十二个月的生长情况。语言平实自然,很口语化,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难道仅仅是想写出葡萄一生的生长状况吗?”

  当然不是,以时间为序,作者不但写了葡萄在每个月的生长状况,对根、藤、蔓须、叶、果实在不同时节的状态都有描写,同时,更写出了人的劳动,人对葡萄的感情,也抒发了作者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这也是他散文的一个重要特点:记人事、写风景、说文化、述掌故,兼及饮食瓜果、草木虫鱼,无不集于笔下,闲淡中有滋味,闲适中有意味,给读者以文学艺术的审美享受及文化修养的提高。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中心思想,初步学会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2、本课的4个生字,理解10个词语的意思;了解多义词"生、开"在句子中的意思。

  3、能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根据段落大意,并能借助课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懂得农村经济发展快,农民生活富裕,靠党的经济政策好。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昨天,我们已学习了《数鸡》的第一段,现在请一位同学说说这一段主要讲什(板书:午饭丰盛竞是蛋的天下)

  (二)学习第二段

  引:外婆家哪来这么多的鸡蛋呢?今天我们继续往下学习,你就会明白。

  1、请打开课文25页,默读课文第二段,想一想:"我"在外婆家几次数鸡?每次怎么样?结果怎样?并填表。

  2、交流填表内容,归纳板书:第一次横数竖数数不清

  几次数鸡中间几次大--小数不清

  最后一次放一只数一只数不清

  3、看板书,说说"我"是怎样数鸡的?(要求语言简洁、流畅)("我"一只一只数,从大数到小,从小数到大,放一只数一只,鸡多得这样数那样数都数不清。)

  4、"我"几次数鸡的方法各不相同,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多?<第三次>

  5、齐读第8节。

  6、那为什么结果都数不清呢?(鸡实在太多。)

  7、找一找,文章中还有哪些句子、词语明的暗的写鸡多?

  1)啊,满满一箩筐蛋:白的,粉红的。<暗寓鸡多>

  2)院子里,公鸡、母鸡、白鸡……使我眼花潦乱a、这里的省略号表示什么?b、"眼花潦乱"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3)见这熟悉的声音一窝蜂似地拥来("一窝蜂"什么意思?这是什么句?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

  4)并排十几个鸡筐里都有鸡在生蛋

  8、读投影上的几句话

  9、外婆家哪来这么多的鸡?这和外婆家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外婆家能办起养鸡场靠的是什么?(养鸡致富靠党的政策,靠勤劳。)

  10、小作者这样反反复复写外婆家鸡多,怎么也数不清,有一层没有明说的意思,你认为是什么(外婆家养了那么多鸡,靠鸡致富,生活有了改善,是党的政策引导农民发展生产,发家致富。)

  11、对!小作者就是怀着这样一份欣喜、好奇地要弄清楚外婆家到底养了多少鸡,并把数鸡当作一份乐趣,所以这一段的朗读应读出怎样的感情来呢带着喜悦的心情轻声自由朗读、齐读。)

  (三)学习的三段。引:那么这份心情在第三段中又是怎么体现的呢?

  1、指名朗读,其他学生思考:外婆的话说明了什么?

  2、出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的1)我的心理乐滋滋的仅仅是因为带回了三只小鸡和一篮鸡蛋吗?2)句中的省略号表示什么?3)"我为什么而心理乐滋滋的?"用因果句式把乐的原因说清楚。

  3、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说说段意。

  四)学习"学习提示"。1、默读提示,这一体示告诉我们什么?阅读文章的要求什么是中心思想《数鸡》一文的`中心思想)

  2、阅读文章的要求是什么

  3、有关的词、句、段刚才已分析,请一位同学运用借助课题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说说本文主要讲什么?

  4、还要领会中心思想,那么什么是中心思想呢?《数鸡》一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5、学习提示的表述和我们课堂上说的意思一致的。现在请同学们在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读懂作者的写作意图?熟悉、理解内容,即分析字、词、句,理解内容→抓住重点段,联系课后习题,想想为什么反反复复地写鸡多,它表达出一种什么感情。)

  6、老师小结:今后,我们要运用这样的方法去理解、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午饭丰盛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

  【设计说明】本着“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一理念,本课设计力求发挥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积累词汇,拓展思维空间,体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其中,前两项为知识与能力目标,第3项为情感目标,而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则应渗透在整个学习过程之中,从而在自主学习中实现目标三个维度的整合。

  二、教学流程

  本篇课文建议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学习7个生字,了解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地球的?作者怎样抓住重点词句来介绍的?第二课时:精读课文,了解地球的“可爱”和“容易破碎”之处,从而领悟“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环保意识,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㈠创设情境,导题激趣。

  1、出示多幅宇航员在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谈话导题:同学们,这就是蕴育多彩生命的摇篮,人类共同的母亲——地球,她是多么美丽啊!欣赏了照片,读了这课题,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教师引导归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地球的?为什么以“只有一个地球”为题?……)

  2、让学生带着以上问题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进行整体感知。

  【设计说明】兴趣能激发学习动机,通过情境导入和质疑导读,唤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和欲,使他们进入自主读书与探究的氛围中。

  ㈡自主探究,认识地球。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地球的?作者怎样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来介绍?

  2、学生读后,小组讨论交流。

  3、学生汇报,师生共同评议。

  汇报中,教师相机出示课件——宇宙中的太阳系,让学生进一步直观感受地球的渺小。并适时让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或生活经验,举例说说人类对地球资源的破坏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以加深体验,获取新知。同时对重点词句进行品读体会。

  【设计说明】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以引导为主,把大量时间留给学生去读、思、议、评,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从而让学生对文本有所感悟。

  ㈢自读自悟,深入了解。

  1、再读课文,思考:遨游太空的宇航员为什么会发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叹?

  2、学生读后,同桌讨论交流。

  3、学生汇报,并找出相应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以体会地球的“可爱”和“容易破碎”。

  【设计说明】这一环节的问题是对前文学习的回应,使学生更易于自读自悟,培养阅读能力,获得思想启迪,感受成功的喜悦。

  ㈣课件展示,畅谈感受。

  1、课件播放地球“美丽可爱”和“生态灾难”的录像。

  2、看了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画面,你是否明白为什么以“只有一个地球”为课题?你现在最想说些什么?

  【设计说明】在入情入境中畅谈感受,这是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和理解,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㈤再读全文,学后质疑。

  【设计说明】读要贯穿教学始终,学生应参与阅读教学的全程,学后质疑,才能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改进教法,以便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拓展延伸

  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地球在宇宙中样子的图片,以及地球资源被随意破坏而导致生态灾难的资料,还可以收集有关地球知识的其它方面的资料。

  2、课后要求选做以下内容:(可以完成一题或多题)

  ①动笔写一条环保宣传语或画一幅环保宣传画。

  ②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读后感。

  ③围绕“保护地球”这一主题办手抄报。

  ④开展社会调查。调查家乡环境遭破坏的情况,写一份简单的调查报告。

  【设计说明】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将课堂教学引向社会生活,富有选择性和个性特征,以期待在语文综合实践中实现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均衡的发展。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

  教学目标:通过写研究报告,培养学生反思总结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运用资料的能力。表达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掌握研究报告的写作方法。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引发话题。 同学们,这一单元的课文引导我们感受花的风姿,体会花的风情,品味花的风情花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享受,也激发了我们观察,研究花的兴趣。今天我们来谈谈你们是怎么研究这个主题的`。

  二、分组交流,谈谈自己的感受。 以小组为单位,先小组内交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想研究这个问题?小组是怎样研究的?有什么研究结果?要求学生说清楚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三、全班交流,相互借鉴。 引导学生关注,是否说清楚了研究的过程与方法,研究的结论是否合情合理。

  四、复习研究报告写的方法

  1、帮助学生明确写研究报告的意义。 写研究报告可以提高自己分析生活现象的能力。记录自己参与实践的过程和体验。

  2、出示范文,复习研究报告的结构。

  五、鼓励学生动笔成文。

  第三课时

  一、学生动笔成文

  二、整体评文,总结闪光之处

  三、展评习作,赏读优秀作品

  1、选取几篇优秀习作,师生共评议: 哪些同学的研究过程写得表楚,结论科学合理,结构完整等。

  2、选取更多的学生的精彩部分组织点评,进一步瓴悟如何突出研究报告的主体。

  四、精心修改 学生通过自评自改,互读互评互改。

  五、抄写。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

  [课文说明]

  这是一篇哲理散文,通过两个故事表达自己对于诚信品质的深切体会。

  课文重点写了自己经历的两个故事。一个讲,小时候,一位家境贫寒的男生为了给患低血糖的母亲买葡萄糖而向她借两块钱,并保证五天内归还。为了实现自己的诺言,男生天天夜里帮菜贩推车,第五天拂晓终于攒足了两元钱,由于乏极了,竟然在桥洞酣睡了一天,醒来后他就开始狂奔,终于如期归还所借的钱。另一个故事讲去年秋天的一个傍晚,一场倾盆大雨中,我去接曾约定风雨无阻的朋友却失望而归。于是,作者发出了一番感慨。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5个。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的重要句段并背诵下来。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

  [教学建议]

  1.课前准备

  秦文君的作品在儿童群体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因此,在学习课文之前,如果有条件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诸如《男生贾里新传》《女生贾梅新传》之类的畅销书,了解作者与作品,为学好课文做铺垫。

  2.课文引入

  本课的教学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创设情境。可以由课题入手,让学生在强烈反差中激起阅读兴趣,引发学习的欲望;也可以与学生一起聊一聊作者的作品,由平时大量的课外阅读引向课文的学习;还可以讲一讲“一诺千金”的故事,通过简短的讨论提高学生的认识,从而把学习语文与品德教育结合起来。

  3.课文品读

  这篇课文并不难理解,两个故事学生也容易把握。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弄清作者所讲述的故事,既训练了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又为理解作者的议论做好准备。对于作者在两个故事中间所抒发的感受,教学时要让学生熟读。在此基础上抓住关键词语来指导,并把理解与生活体验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大量的讨论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意图,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4.识字与写字

  本课有一些字难认难写,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已有的独立识字能力的基础上,通过找形近字、与同学合作等方式进行学习。不理解的词语,应引导学生查阅字典、词典或其他工具书,也可以通过仔细读读相关语句,联系上下文来琢磨理解,还可以和同学、老师讨论交流。这样的学习,会进一步地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教学中还要注意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学习方式、学习成果的机会。

  5.拓展延伸

  在教学后可推荐学生阅读秦文君的其他优秀作品,也可以推荐阅读有关诚信的故事。课后建议学生搜集、阅读与诚信有关的'成语、文章等,并进行交流。还可以写下自己对课文的感受,写一篇读后感。

  [参考资料]

  1.秦文君,1954年出生,上海人,当代儿童文学作家,其作品往往从儿童视角出发,展现儿童的的生活,语言风趣幽默,且富有感染力。她从1982年开始文学创作,代表作有《男生贾里新传》《女生贾梅新传》《小鬼鲁智胜》《小妖林晓梅》。作者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儿童文学》主编。

  2.“一诺千金”的故事

  原文: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

  释义:“诺”,许诺,诺言。一句许诺就价值千金。比喻说话算数,讲信用。

  出处:《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

  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部下,曾几次献策,使刘邦的军队吃了败仗。刘邦当了皇帝后,想起这事,就气愤不已,下令通缉季布。

  这时敬慕季布为人的人,都在暗中帮助他。不久,季布经过化装,到山东一家姓朱的人家当佣工。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后来,朱家又到洛阳去找刘邦的老朋友汝阴侯夏侯婴说情。刘邦在夏侯婴的劝说下撤销了对季布的通缉令,还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东太守。

  有一个季布的同乡人曹丘生,专爱结交有权势的官员,借以炫耀和抬高自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他听说季布又做了大官,就马上去见季布。

  季布听说曹丘生要来,就虎着脸,准备数落几句,让他下不了台。谁知曹丘生一进厅堂,不管季布的脸色多么阴沉,话语多么难听,立即对着季布又是打躬,又是作揖,要与季布拉家常叙旧,并吹捧说:“我听到楚地到处流传着‘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这样的话,您怎么能够有这样的好名声呢?我们既是同乡,我又到处宣扬您的好名声,您为什么不愿见到我呢?”季布听了曹丘生的这番话,心里顿时高兴起来,留下他住几个月,作为贵客招待。临走,还送给他一笔厚礼。

  后来,曹丘生又继续替季布到处宣扬,季布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大了。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

  教学要求:

  1、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

  2、感受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5节。

  教学重点:

  体会阿炳创作的艰辛和这首名曲丰富内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激趣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有这样一首乐曲,一首中国民间二胡曲,世界指挥家听完后感动得热泪盈眶,他说:“这种音乐只应跪下来听!”法国总统密特朗一生独爱此曲。1985年,此曲在美国被灌成唱片,并在流行全美的十一首中国乐曲中名列榜首,你们知道是哪首音乐曲吗?(《二泉映月》)而它的创作者竟是一位盲人音乐家,他的名字叫(阿炳,师板书)。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13课《二泉映月》,一起走进阿炳的生活,去感受《二泉映月》的苍伤与伟大,一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阿炳是一位盲人,他为什么能创作出全世界伟人都为之感动的音乐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去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这篇课文有许多生字词(出示词语),指名读。

  月光如银双目失明委婉连绵

  月光似水卖艺度日升腾跃宕

  静影沉璧经历坎坷步步高昂

  月光照水热爱音乐舒缓起伏

  水波映月向往光明恬静激荡

  3、通过读,我们发现了什么?

  生:第一列写出了月色美,第二列写出了阿炳坎坷的经历,第三列写出了乐曲的旋律,这让我知道了《二泉映月》的背景和阿炳的艰辛创作。

  三、自主读文,披文入境

  师:阿炳是盲人,是孤儿。他的生活该是多么艰辛,他来到泉边,他听到什么?

  1、生自由读第4节。

  2、听到:叹息哭泣倾诉呐喊

  3、一齐读最后一句话。

  师:在阿炳小的时候,师傅曾带他到泉边赏月听泉,那时候阿炳听到什么?从课文中找出带有“听”的句子。

  四、自读自语,明理悟情

  1、默读第2节,划出带“听”的句子,读一读。

  2、读得好,在和师傅赏月时,师傅问阿炳:“你听到了什么声音?”一起读。

  小阿炳听到什么声音没有?(一起回答:没有)

  3、过渡:小阿炳什么也没听到,师傅说:“你年纪还小,等你长大了,就会从二泉的流水中听到许多奇妙的声音。”(板书:奇妙)什么意思?后来,阿炳长大了,他听到了奇妙的声音吗?

  (没有),那他听到什么?(齐读第4节最后一句)

  “听到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

  总结:阿炳并没有听到美妙的声音,听到的只是叹息、哭泣、倾诉、呐喊,难道是师傅说错了,(在第3节中找关键句:双目失明),你是怎么理解的。

  4、双目失明,阿炳看不到一切,所以听着听着,渐渐的.……

  生:读第4节最后一句。

  师:你见过阿炳街头卖艺的情景吗?

  (播放有关资料,走近阿炳)

  5、你看到什么?

  师:阿炳坐在街头卖艺,他没有听到奇妙的音乐,他听到的只是“渐渐……“(最后一句)

  师:老天为什么这么不公平呀,他双目失明

  他只能听到“渐渐……” (最后一句)

  师:他饱受着饥饿、病痛的折磨,他只能听到“渐渐……”(最后一句)

  6、老天对阿炳是不公平的,但阿炳被困难吓倒了吗?

  你从哪看出来的?

  (读: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

  五、拓展延伸,深化情感

  1、师:他多么希望他能过上幸福的生活,阿炳不仅听到了叹息、哭泣、倾诉和呐喊,大家拿起书“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诉给这茫茫月夜”,他为什么要通过琴声来倾诉呢?

  2、配乐读第5节。

  3、起初,琴声委婉连绵,你仿佛听到什么?看到什么?随着乐曲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你仿佛听到什么?看到什么?

  4、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在二泉池边回荡,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首动人的乐曲(播放音乐《二泉映月》)。

  5、多么动人的音乐,多么伟大的音乐,一个双目失明的艺人,一个充满苦难的民间艺人,一个对未来充满渴望的民间艺人,他靠什么创造出了伟大的作品?

  6、当阿炳沉浸在夜色中,忘我地拉起二胡时,他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7、是音乐安慰他孤寂的心,你想对他说什么?

  六、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这首不朽的曲子深受我国人们喜爱,在国际乐坛也享有盛誉,齐读最后一段。

  2、总结:苦难带给人们的是什么?悲痛、哭泣……,但是,对于勇敢的人、坚强的人和敢于同命运抗争的人来说,苦难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让我们勇敢面对苦难吧!

  板书设计:

  二泉映月

  听:叹息、哭泣、倾诉、呐喊

  阿炳倾诉:委婉连绵、升腾跌宕、步步高昂

  (同命运抗争,追求美好理想)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

  [课文说明]

  这是一首叙述童年纯真生活的抒情诗。诗歌分为五个小节,文辞简洁、韵律和谐,适合学生诵读。

  围绕“校园门口的那片树林”,诗人描绘了童年校园生活中一个个动人的情景。这些情景有些是抽象的,如“我们倾听翠绿的叶子轻柔地呼吸”、“我们听幼笋无声地爆出地心”,这些是经过想象浸染的情景,能引起人无限的遐想。而其中有些场面是具体的,是童年生活的真实再现,如“写作诗歌”、“构思散文”、“采蘑菇”、“捕蝴蝶”等,能激发学生联想起自己纯真、充满理想的校园生活,产生情感共鸣。

  [教学目标]

  1.认识掌握本课1个生字,正确书写8个汉字,借助字典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自主积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理解诗歌内容,感悟诗歌意境,体会童年校园生活的纯真与快乐。

  4.指导学生体会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文辞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教学建议]

  1.朗读指导

  这篇课文内容简单,学生易于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应以朗读指导为重点。指导学生在读中“悟”,再以“悟”带读。引导学生用“听”“看”“想”“读”等不同方法去感悟文本,与文本对话。朗读指导中,要注重教师的示范作用。先让学生听课文录音,初步感受诗歌;然后让学生自由读,小组互读,并交流自己是怎样读的;之后,让学生听老师范读,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接着抓紧时机,引导学生理解,启发学生感悟,并让学生谈谈感受。最后播放音乐,让学生在优美的乐声中轻读课文,感受诗歌意境的美。“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感是伴随读、写、听、说、思而产生、形成的。在教学中要通过多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到文章语言文字所传递的信息,进而体会到语言文字中的情感因素,在感情上产生共鸣。

  2.拓展创作

  学校生活是孩子童年生活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他们不仅在学校获得知识,同样在学校也会得到种种体验,会感受成功的快乐,也会遭遇失败的困惑。在校园里,他们有笑、有哭、有泪、有苦。对于校园生活,孩子们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因此学生在读懂了课文,感悟诗歌的意境之后,教师要指导学生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在感悟的基础上挖掘生活素材,引导学生联想,展开诗歌续编活动。同时要指导学生进行作品欣赏,让学生感受创作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促进学生在更高的层次上感悟诗歌,理解诗歌。

  3.识字与写字

  本课共识字1个,会写8个。“蕴”字笔画较多,注意下部左右写得紧凑些,笔画间隔匀称;“饲”与“词”、“伺”的读音与字形都要注意指导学生区分。在识字与写字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借助已有的方法展开自学,培养学生使用字典等工具理解字词意思的好习惯,要注重发展孩子自学能力。

  4.语言积累

  课文中诗句优美。对树林中神秘的声音描绘细致、含蓄,对校园中学生活动的描写精练、有趣。在学生感悟文本的基础上,要注意把话题打开,向生活延伸。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校园生活,谈一谈在校园里发生的印象最深刻的事,展开诗歌续编活动。

  [参考资料]

  王宜振,1947年生,山东省东平县人。《少年月刊》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创作儿童诗歌,也写童话和儿童故事等。出版有儿歌集《摇篮里的歌》,儿童诗集《秋风娃娃》《献给中学生的一束诗》《献给少男少女的诗》等。

  【教学设计举例】

  [教学目标]

  1.认识掌握本课1个生字,正确书写8个汉字,借助字典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自主积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理解诗歌内容,感悟诗歌意境,体会童年校园生活的纯真与快乐。

  4.指导学生体会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文辞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教学重点]

  1.正确读写生字,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2.感悟童年校园生活的纯真、快乐。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对诗歌进行个性化理解,达到情感共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学校是我们的另一个,我们在那里感受成长的快乐。在校园里,我们有时会享受成功,有时会遭遇失败。在我们渐渐长大的过程中,我们会哭、会笑。哭笑之间,理想和信念在我们心中悄悄萌芽。校园是我们童年记忆的摇篮。今天我们就走近《校园门口的那片树林》,跟着课文一起回顾我们校园生活的点点滴滴。

  板书:校园门口的那片树林

  指导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

  要求:听清楚诗句中生字、多音字的读音,再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诗歌的整体感受。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学习生字。

  要求:把诗句读通,读准。

  3.检查与反馈

  (1)出示生字,指名读生字。

  (2)出示词卡指导,并用重点词语扩句。

  4.指名读诗。

  读自己喜欢的诗句,说说读出了什么感受?想怎么朗读?

  (1)我们喜欢在林子里静静地倾听,倾听那神秘而又有趣的声音

  指导:这两行诗揭示了儿童对大自然充满好奇,渴望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心理。要指导学生读出好奇、神秘的感受。

  (2)我们听翠绿的叶子轻柔地呼吸,我们听幼笋无声地爆出地心

  指导:这两行诗表现了儿童充满诗意的幻想,赋予了翠绿的叶子和幼笋以人的特征,而这一切都在悄然无声中发生。朗读时要指导学生读得轻,读得优美。

  (3)我们听云雀的歌儿从叶片滑落,我们听蚂蚁的号子清脆又迷人

  指导:在这两行诗中,云雀的歌儿变得有形,歌儿从叶片上滑落是一件多么奇妙的事情。而蚂蚁像人们一样在劳动中吹起了号子,在集体中快乐地生活。这些充满纯真的想象,要指导学生读得优美,读出儿童探索大自然的欣喜与快乐。

  (4)我喜欢在林子里写作诗歌,你喜欢在林子里构思散文;你佩服我诗歌里和谐的节奏,我佩服你散文里蕴涵的神韵。

  我们常常在林子里采一篮篮蘑菇,为生物组饲养的小兔送去美味的山珍;我们常常在林子里捕捉一只只彩蝶,为我们的实验室献上美丽的标本。

  指导:这两节诗描绘了校园活动精彩的画面,指导学生读出活动中的快乐。

  (5)校园门口的树林是童年的摇篮,每一棵树每一株草都充满温馨,那里有我们稚气的笑语和真诚的眼泪,即使明天长成大人,也不会失去那份纯真。

  指导:这一节诗要读出孩子心中真切的感受,读出童年校园生活中的温馨、快乐与纯真。

  三、指导写字

  1.指导学生观察汉字:

  你发现了什么?你准备怎样记住这些汉字?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掌握一定方法来记忆。

  2.观察汉字的结构。

  3.示范:

  蕴:“蕴”字笔画较多,注意下部左右写得稍紧凑些,笔画间隔匀称。

  饲:“饲”与“词”、“伺”的读音与字形都要区别开。

  4.请个别学生示范。

  5.指导练习。

  四、作业

  1.抄字组词,抄写词语。

  2.搜集有关校园生活的诗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词语复习

  光临倾听滑落神秘标本和谐佩服轻柔摇篮温馨

  2.回顾:校园门口的那片树林里有什么?我们在那儿做什么?

  板书:神秘的声音童年的足迹

  二、感悟诗歌意境,指导朗读

  1.浏览课文,哪些小节描绘了树林中神秘的声音?哪些小节描写了我们在树林的活动。

  2.合作学习:读自己喜欢的小节,四人一小组交流感受,再把自己的感悟大胆地读给小组的其他同学听。

  3.反馈与交流:

  (1)指导感悟、朗读课文1、2小节。

  A.哪些同学研读了课文1、2小节,指名读文。

  B.树林里有什么声音?那些声音是怎样的'?“叶子轻柔地呼吸”、“幼笋爆出地心”、“云雀的歌”、“蚂蚁的号子”中,哪些是真实存在的声音?哪些是想象出来的声音?给你留下什么的感受?

  小结:“叶子轻柔地呼吸”让人感受到叶子成为了有思想的生命体,令人充满好奇;幼笋向往着光明,克服了重重困难,迸发出生命的活力而“爆出地心”,令人充满敬畏;“云雀的歌”美而清脆,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蚂蚁们整齐的“号子”,表现了在集体生活中成长的快乐。这些声音伴随着孩子们成长。

  C.听到这些声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什么?

  D.感悟品读相关诗句。

  E.指导朗读1、2小节。

  (2)指导感悟、朗读课文3、4小节。

  A.指名读3、4小节。

  B.思考:“我们”在校园门口那片树林里展开了什么活动?

  C.在这些活动中会感受到什么?

  小结:“我们”在林中“写作诗歌”、“构思散文”,相互激励,共同成长,享受着成功的快乐“我们”“采蘑菇”、“捉彩蝶”会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我们在活动中感受了校园生活的美好、纯真与愉快。

  D.用快乐、满足的语气,有感情朗读第3、4小节。

  4.升华情感,指导创作

  (1)在校园生活中,还会发生些什么?

  (2)观看学生校园生活录像。

  (3)指导创作:

  在校园的________,

  我们________,

  我们________,

  我们________,

  我们________。

  三、升华情感,总结全文

  1.校园生活给你留下什么样的感受?

  2.出示第5小节,有感情地朗读第5小节,说说你读明白了什么?

  3.这节诗歌能表达你对学校生活的全部感受吗?你还想说什么?

  继续创作:

  校园是童年的摇篮,

  校园是。

  4.小结:校园门口的那片树林是童年的摇篮,它孕育了孩子们最纯真的梦想。校园是我们的另外一个家,远大的理想就在这里萌芽。让我们记住这美好的时光,让我们就从这里开始展翅飞翔。

  四、作业

  1.背诵诗歌。

  2.继续完成诗歌续写。

  板书:

  校园门口的那片树林

  神秘的声音 有趣的活动

  童年的摇篮

  备课拓展资料 作者简介

  王宜振,1947年生,山东省东平县人。《少年月刊》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创作儿童诗歌,也写童话和儿童故事等。出版有儿歌集《摇篮里的歌》,儿童诗集《秋风娃娃》《献给中学生的一束诗》《献给少男少女的诗》等。

  捅马蜂窝 冯骥才

  爷爷的后院虽小,它除去堆放杂物,很少人去,里边的花木从不修剪,快长疯了;枝叶纠缠,阴影深浓,却是鸟儿、蝶儿、虫儿们生存和嬉戏的一片乐土,也是我儿时的乐园。我喜欢从那爬满青苔的湿漉漉的大树干上,取下又轻又薄的蝉衣,从土里挖出筷子粗肥大的蚯蚓,把团团飞舞的小蜢虫驱赶到蜘蛛网上去。那沉甸甸压弯枝条的海棠果,个个都比市场买来的大。这里,最壮观的要属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好像倒垂的一只大莲蓬,无数金黄色的马蜂爬进爬出,飞来飞去,不知忙些什么,大概总有百十只之多,以致爷爷不敢开窗子,怕它们中间哪个冒失鬼一头闯进屋来。

  “真该死,屋子连透透气儿也不能,哪天请人来把这马蜂窝捅下来!”奶奶总为这个马蜂窝生气。

  “不行,要蜇死人的!”爷爷说。

  “怎么不行?头上蒙块布,拿竹竿一捅就下来。”奶奶反驳道。

  “捅不得,捅不得。”爷爷连连摇手。

  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那多有趣!当我给这个淘气的欲望鼓动得难以抑制时,就找来妹妹,趁着爷爷午睡的当儿,悄悄溜到从走廊通往后院的小门口。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扣上衣扣儿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作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我和妹妹约定好,她躲在门里,把住关口,待我捅下马蜂窝,赶紧开门放我进来,然后把门关住。

  妹妹躲在门缝后边,眼瞧着这非凡而冒险的行动。我开始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好像听到爷爷在屋内呼叫,但我已经顾不得别的,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摇撼两下,只听“嗵”,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到妹妹害怕,把门在里边插上,她跑了,将我关在门外。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这复仇者不顾一切而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我抬手想挡住脸,只觉眉心像被针扎似的剧烈地一疼,挨蜇了!我捂着脸大叫。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进屋。

  当夜,我发了高烧。眉心处肿起一个枣大的疙瘩,自己都能用眼瞧见。家里人轮番用醋、酒、黄酱、万金油和凉手巾把儿,也没能使我那肿疱迅速消下去。转天请来医生,打针吃药,七八天后才渐渐复愈。这一下好不轻呢!我生病也没有过这么长时间,以致消肿后的几天里不敢到那通向后院的小走廊上去,生怕那些马蜂还守在小门口等着我。

  过了些天,惊恐稍定,我去爷爷的屋子,他不在,隔窗看见他站在当院里,摆手召唤我去,我大着胆子去了。爷爷手指窗根处叫我看,原来是我捅掉的那个蜂窝,却一只蜂也不见了,好像一只丢弃的干枯的大莲蓬头。爷爷又指了指我的脚下,一只马蜂!我惊吓得差点叫起来,慌忙跳开。

  “怕什么,它早死了!”爷爷说。

  仔细瞧,噢,原来是死的。仰面朝天躺在地上,几只黑蚂蚁在它身上爬来爬去。

  爷爷说:“这就是蜇你的那只马蜂。马蜂就是这样,你不惹它,它不蜇你。它要是蜇了你,自己也就死了。”

  “那它干嘛还要蜇我呢,它不就完了吗?”

  “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不肯饶你。它要拼命的!”爷爷说。

  我听了心里暗暗吃惊。一只小虫竟有这样的激情和勇气。低头再瞧瞧这只马蜂,微风吹着它,轻轻颤动,好似活了一般。我不禁想起那天它朝我猛扑过来时那副视死如归的架式;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出一死,真像一个英雄……我面对这壮烈牺牲的小飞虫的尸体,似乎有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心上。

  那一窝马蜂呢,无家可归的一群呢,它们还会不会回来重建家园?我甚至想用胶水把这只空空的蜂窝粘上去。

  这一年,我经常站在爷爷的后院里,始终没有等来一只马蜂。

  转年开春,有两只马蜂飞到爷爷的窗檐下,落到被晒暖了的木窗框上,然后还在去年的旧窝的残迹上爬了一阵子,跟着飞去而不再来。空空又是一年。

  第三年,风和日丽之时,爷爷忽叫我抬头看,隔着窗玻璃看见窗檐下几只赤黄色的马蜂忙来忙去。在这中间,我忽然看到,一个小巧的、银灰色的、第一间蜂窝已经筑成了。

  于是,我和爷爷面对面开颜而笑,笑得十分舒心。我不由得暗暗告诉自己:再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

  教学目标:

  1、感受中华民族丰富的语言的魅力,理解对联的意思,体会对联的巧妙之处,积累对联。

  2、进一步品味反问句和设问句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懂得同一个意思因为表达的句式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3、领悟文化的精深,增强民族责任感,树立远大抱负。

  4、了解成语的来历,理解成语的意思,积累成语,从成语中悟出做人的道理。

  5、通过诵读感悟对联的建筑美、对称美、语言美、节奏美的特点。

  6、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意识,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7、训练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初步学习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多种手法的结合运用。培养学生独立构思和认真修改自己习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品味反问句和设问句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懂得同一个意思因为表达的句式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2、领悟文化的精深,增强民族责任感,树立远大抱负。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意识,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4、写清引发愿望的原因,和如何实现这个愿望。不说空话,写出真情实感,注意合乎逻辑、合理布局。

  教学准备:搜集有趣的对联、搜集表现报效祖国或者民族气节的名句、收集你喜欢的对联。

  教学时间: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师:我们过春节,家家户户门口贴了什么?(对联、春联)谁能向大家说说你喜欢的对联?

  2、指名学生回答。

  3、师:大家的记性可真好呀!今天我们又要认识两副对联,请翻开书语文乐园二,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二、学习“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1、指名学生读每副对联,想想能发现什么?

  2、小组讨论。

  3、交流与提示:

  ①第一副里有好多相同的.字,它们的意思一样吗?第二副里的字虽然不一样,但是字音却有很多相同的,它们是什么意思?(结论:这两副对联非常巧妙地运用了相同的字或者同音字来表达不同的意思。)

  ②对联是讲求对仗的,仔细看看它们是不是对仗的?(结论:的语言文字具有独特的魅力,也只有才有对对子的语言交流活动,古代文人精湛的文字功底值得我们自豪。)

  4、多种形式朗读背诵。

  5、拓展:你还能搜集到哪些有趣的对联?

  6、学生交流搜集到的对联。

  三、学习“读一读,体会下列句子的语气和表达的感情”。

  1、多种形式读这三句话,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引导体会句子的语气和表达的感情。

  ①出示用第一句话改编的陈述句“在人类古老的长河中,没有哪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一样拥有这么丰富的书法瑰宝。”并将两句话进行对比,看看哪一句表达的感情更强烈更肯定。(结论:看来,反问句更能表达强烈的情感。)

  ②以此方法,要学生自己体会后面两句,看看它们是什么句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论:同一个意思因为表达的句式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我们在过程中也可

  以用这样的句式来表情达意。)

  3、进一步朗读,体会。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读一读,记一记”。

  1、请同学们读读本题的两个句子,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结合注释或字典,说说对句子的理解。

  :“名垂竹帛,功标青史”即一个人如果能给国家做出贡献,就能将自己的名字和功绩永远记在史册上,这是非常光荣的事情。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思就是国家的兴衰成败,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只有每一个人都积极努力地保卫祖国、建设祖国,国家才会兴旺发达。

  3、可联系课前搜集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4、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背得快。

  5、小组交流搜集表现报效祖国或者民族气节的名句。

  二、学习“成语故事”。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个故事,看看这个故事写了什么?

  2、指名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3、谁能结合故事内容说说“奉公守法”的意思?

  4、小组讨论:赵奢的做法对不对、好不好?你觉得赵奢是个怎样的人?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5、指名回答。

  6、讲故事比赛:《奉公守法》

  要求:讲故事的时候,运用文中特别能表达赵奢品质的词句,如“依法惩治”“毫不畏惧”“奉公守法”等。

  7、学生评。

  第三课时(探究与实践:了解对联)

  一、引“联”导入,营造活动氛围。

  (出示几副对联)同学们,这些对联写得多好呀!对联是汉语园地中的一朵奇葩。你一定想更多的了解对联。请你和同学们一起探究把!

  二、明确探究的内容。

  1、你在那些地方看到过对联?

  2、对联有哪些特点?

  3、从哪些途径可以了解到有关对联的知识?

  三、自主合作,完成探究。

  1、自由组合形成探究小组,选出组长。

  2、分配探究任务:整个小组研究一个主题,或者小组成员各自研究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主题,一起交流。

  3、讨论探究途径。

  师指导:《四库全书》,通过络搜索,百度、谷歌,键入你的主题。

  4、展开探究活动,各小组成员注重合作,小组间保持联系,互通信息。

  师适时指导。

  四、交流探究成果。

  1、小组内部交流,准备好在全班交流的发言稿。

  2、小组间相互交流,彼此借鉴。

  3、全班集体交流,师从内容、方法上进行。

  五、拓展延伸。

  开展“接对联比赛”“互赠对联增友谊”活动,让这朵奇葩开在学生心里,深入人心。

  第四课时(习作:心愿)

  一、引生入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老师在你们这么大的时候就有了一个美好的心愿,那就是当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桃李满天下。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美好的心愿呢?那是因为我遇到了一位充满了爱心的好老师,使很多顽皮的孩子有了进步,所以我也想像我的老师那样,于是我就认真学习,终于成为了一名小学教师,现在我还在为自己”当优秀教师“这个心愿而努力呢!同学们,你们有怎样的心愿?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又怎样为它而努力着呢?

  二、自由交谈,开阔思路。

  1、结合“想一想“的环节,思考里面提出的问题。

  2、小组内相互交流自己的感受。

  3、指名交流,要求:心愿的由来要合乎逻辑,纠正牵强附会引导学生要言之有理;实现愿望的过程要说得真实,具体,可行,要切合实际做到言之有物;“心愿“的价值取向应该是达到某种美好、有意义的目的。

  引导学生区别“心愿”和“梦想”,二者都有“希望将来达到某种目的的想法”这层意思,但梦想的程度深,梦想是对更高更远目标的期待,一个人会有一个或两个梦想,而“心愿”可能只是对一个小小的目的的期待,你可以拥有许许多多的心愿。注重引导学生对“心愿”和“梦想”的区别目的是启发学生从小处着手,从生活中的小事,小现象,遗憾中去思考材料,避免学生一味选取大、假、空的素材。

  4、教师根据学生发言适时,结合学生生成相机启发,拓展学生思维。

  三、明确要求,片断引路。

  1、学生就三个问题写片断。

  A、你有怎样的心愿?

  B、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

  C、怎样为它努力?

  2、学生写片断,教师巡视。留意写得好的,备于讲评有针对性和示范性。

  3、赏析片断。

  第五课时(习作赏析)

  一、写法指导,整合成。

  1、做到言之有序,可开门见山表达自己的心愿,再谈心愿的由来;可先叙述引发心愿的事情再表达自己的心愿。

  2、应把引发心愿的事情作为重点写详细、具体,注意写好自己的内心活动,流露真情。

  3、在叙述中适当穿插议论、抒情的语句。

  二、自评自改,完善习作。

  修改要求:

  1、是否按照一定的顺序,详略得当,语言表达是否清楚具体。

  2、是否具有真情实感。

  三、指导品赏,成就激励。

  1、小组评析。同学们,习作稿已初步形成,愿不愿意和伙伴交流交流,倾听一下好的建议?请自由组成四人小组,一人读,三人评,看看是否达到本次习作要求。

  2、抽样导评。展示学生的习作(好、中、差各一份),引导全班同学评议,欣赏成功之处,提出建议,修改不足之处,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3、修改完善。同学们,一习作的成功还有待于反复地修改。课后,你可以找信得过的伙伴评一评,也可以让爸爸妈妈给你提提意见,然后自己认真地修改,直到满意为止。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

  一、教学要求

  1、认识、会写“啃、聊、唠、滤、聆、皿”等生字,理解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前三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可以想象与可以听见的声音,善于倾听,感受美好的心灵之声。

  4、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倾听,体会并掌握设问开头引领段的方法。

  二、重点难点

  1、感受生活中可以想象得到的声音和可以听见的声音。

  2、学会倾听,感受美好的心灵之声。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声音和图片)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出示词语:倾听

  2、说说“倾听”的意思。

  3、板书课题,导入新课学习:学会倾听

  (二)初读课文,感受内容

  1、轻读课文,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词并认读

  顷刻啃骨头聊天奔驰唠叨过滤聆听器皿嘈朵

  辨析:

  柳-聊皿-血嘈-遭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几类声音。请用笔划下来。

  2、课文中多处用了一种方法引领开头,你认为这是一种什么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设问。给人以亲切交流的感觉,让人从心底感到自然、和谐)

  3、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读出感受来。

  4、“聪明的人”和“没有感觉的人”是怎样对待“听”的,画出相关的句子。

  5、你从声音的游戏中明白了什么?交流各自的感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理解课文,想象声音之美。

  1、读课文1-3自然段,谈谈你最喜欢哪种声音,为什么?(引导学生感受,运用拟人的手法来形容大自然的声音,让学生体会声音的美,并张开想象的翅膀,展现画面的美。)

  2、带着自己的想象,有感情地读自已认为最美的部分。

  3、用换词法理解“顷刻”。

  4、体会雪花满足而温柔的感觉是什么。面对这种境界你想说些什么?你认为美吗?

  (品读:善良的雪花吻了吻孤灯的面颊,怜爱的泪水夺眶而出……)

  5、想象这三种声音会是什么样的声音。(沙沙嚓嚓嚓咻咻)

  (二)思考、概括、感受生活中可以听得见的声音。

  1、默读4-9自然段。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听得见的声音?画出课文中的动词。

  (吹掀啃拨唱吵啄打落扫摇冲开关……)

  2、你从声音里感受到喜、怒、哀、乐了吗?

  3、将这些声音进行分类。再读一读,融入自己的感情。

  4、小结:是啊,我们什么都听得见。我们在声音的世界里,渐渐成长。)

  (三)重点理解如何过滤声音,学会选择和思考。

  1、自由读,学习10-13自然段。

  2、说说“聪明人”和“没有感觉的人”各是怎样对待“听”的?理解什么是“过滤”,什么是“声音的过滤”。

  3、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践,谈谈你在生活中是如何“过滤”声音的?

  4、小结:在声音的世界里,你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用心看、用心听、也用心想,就能感受到这个神奇的`世界了。

  (四)感受声音,学会聆听。

  1、多媒体展示,倾听各种声音的美妙,比较各种声音,让学生学会听辨,并写出相应的拟声词。

  2、听一首曲子,把它编成一个小故事。

  3、听一段话,感受心灵之声。

  (五)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升华:声音无处不在,只要你用眼、用耳、用心,各种美妙的声音便在你耳边

  萦绕,在你心间流淌。学会倾听,来自大自然的声音很美,来自心灵的声音更美。同学们,你听得见吗?

  2、拓展:看到汶川大地震,你听到了什么?看到北京奥运赛场上运动员额头的汗水,你听到了什么?看到神舟七号上天,你听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想象的声音美

  学会倾听现实的声音趣世界在欢笑

  过渡的声音妙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

  教学目标:

  1、在感悟课文的基础上,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讨论,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

  3、凭借语言材料,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

  教学准备:

  投影、录音

  教学过程:

  一引读导入,激起情感。

  在强强的想象里,爷爷的小闸屋是个好玩的地方碧蓝碧蓝的海水踩在脚下,白天有海鸟相随,夜晚有星星相伴,强强是日盼夜盼的想到小闸屋来(板书:强强向往)。他多么想念爷爷那婉转悠扬的笛音啊,听,那就是爷爷的芦笛。(板书:笛音婉转)

  二情景交融,投入感情。

  1、过渡:真美!多么有趣的地方啊!强强是多么希望能到爷爷的小闸屋啊。转眼到了苇叶葱茏的五月,强强终于如愿了……

  2、齐读3~6自然段,看看强强在小闸屋的一天是怎么过的。

  3、你觉得强强那天开心吗?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板书:清脆欣喜)

  4、指导看投影,师生合作叙述第一部分,再次激情:爷爷的小闸屋是个多美的地方啊!大海辽阔,让人心胸为之舒畅。海水是碧蓝碧蓝的,就在小屋边汹涌起伏,或许我们还能听到海水拍击礁石的声音,可以闻到海滩上的苇叶的清香,可以触摸到温润的海水、奇妙的贝壳。多诱人的海上景色呀!在强强的眼里,还有比这更有趣的事,就是爷爷那奇异的折芦笛、吹芦笛的本领,在空旷的海边吹起这样的芦笛,是一种多美妙的感觉啊!

  三品读感悟,亲身经历。

  1、过渡:在小闸屋的这一天强强开心极了,可是夜晚很快就到了。

  2、师范读,爷爷说:“你先睡,今晚有潮汛,我得去查看查看。你一个人留在屋里怕不怕?”

  ①强强是怎么回答的,指名读。

  ②加上动作读。

  ③此时的强强表现得十分(勇敢、胆大……)

  3、学习描写人物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句子,移情感受:

  ①过渡:可是强强真象他表现的那样勇敢吗?

  ②用“”划出8~10自然段中,描写强强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句子,同桌合作交流自己划的词句以及读课文的感受,并试着读好。

  ③指名读句子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④出示:

  “强强裹紧被子,蜷缩成一团。他大声呼喊:‘爷爷!爷爷!’可是听不到任何回答。”(我们一个人睡觉时碰到暴风雨的夜晚。强强的处境比我们更危险,试着读好。)

  “强强吓得钻进被窝,连大气也不敢透。”(五月天气较热,他浑身是汗,可是刚一探出头,想透口气,又吓得把头缩进去了。)

  “强强焦急起来,他想:‘爷爷呢?爷爷在哪儿?’应该去把爷爷找回来。他哆嗦着下了床,刚要开门,一阵强风把门吹开了,强风裹挟进来的水滴把他身上淋得湿漉漉的。门外伸手不见五指,强强缩回脚,又钻进了被窝。”(再走出去一步,就走进了茫茫大海之中。)

  ⑤齐读,读好这些句子。

  4、学习环境描写的句子,感受氛围:

  ①过渡:是什么让强强如此的害怕呢?

  ②再读8~10自然段,用画出找出让强强这么害怕的原因,和同桌交流你的感受,并把这些句子读好。

  ③出示: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变得狂怒起来,四溅的浪花和水珠喷洒到窗户上。狂吼的海风摇撼着小屋。这小屋好似一只在波峰浪谷中颠簸的小船,随时都有被海水吞没的危险。

  ④此时的`大海和白天的柔和平静还一样吗?用怎样的词来形容此时的大海呢?(汹涌澎湃,惊涛骇浪……)

  ⑤听一听录音,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对同学们说说你脑中浮现的情景。

  ⑥齐读,读好这段话,大海张开了他的大口,好象要把一些都吞进它的口中,小屋和屋内的一切都在摇撼,随时都有坍塌和被海水冲走的危险。

  ⑦出示:“又是一个大浪摔打在窗户上,几乎把玻璃打碎。”(砰砰,窗户好象都要碎裂了)

  “哗——哗——”海水一浪接着一浪,永不疲倦。

  “‘呼’的一声,一阵强风把门吹开了,强风裹挟进来的水滴把他身上淋得湿漉漉的。”指名读。

  5、正因为大海是如此的狂暴,才使强强这样的害怕。让我们在音乐的伴奏下齐读8~10自然段,男同学读描写大海的话,女同学读一读强强的表现。

  四文中悟理,升华情感。

  1、过渡:强强从未经过这样的漫漫长夜,紧张、害怕、孤独陪伴着他。不知过了多久,在朦胧中,他仿佛听到了一种奇特的声音。那是什声音?对,是爷爷的芦笛!强强情不自禁地大喊起来……

  2、强强此时非常(惊喜、兴奋……),为什么这么开心这么兴奋呢?

  3、爷爷就在身边,他安全了,他有好多好多的话要对爷爷说,再来感受一下强强的心情。读“爷爷!爷爷!”

  4、强强的兴奋是因为听到了芦笛声,爷爷的芦笛声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声音呢?联系上下文思考,同桌讨论。

  出示:以前爷爷的芦笛声是一种的声音,一种的声音,此时此刻爷爷的是一种的声音,一种的声音。(板书奇特勇敢吹出带给)

  5、悠扬的笛声将强强的恐惧驱赶得一干二净。爷爷回来了,他对强强说:“昨晚你一个人留在屋里,怕不怕?”

  爷爷:“如果晚上再让你一个人留在屋里,敢不敢?”

  爷爷:“强强,你长大了!”

  6、这时强强想起了爷爷常说的一句话: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

  ①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的?

  ②联系生活中事例说一说,你经历过那些事才获得提高和成长的。

  五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1、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希望同学们都能形成坚强的品格。

  2、作业超市:

  ①以《强强又一次在小闸屋过夜》为题写一篇作文。

  ②搜集一些鼓励人们形成坚强的品格的名言、谚语等。

  ③搜集一些有关优秀人物经历大风大浪而成长的故事。

  板书设计:

  吹出笛音:婉转清脆奇特

  爷爷的芦笛带给强强:向往欣喜勇敢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

  教学目标:

  1、了解倾听的重要性;

  2、让学生从小养成倾听的习惯,学会倾听,懂得倾听;

  3、对学生进行倾听训练,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重点:

  从实践中锻炼倾听能力。

  教学难点:

  锻炼倾听能力,提高倾听素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请大家听故事,听完后说说你的感受?

  教师出示故事,学生倾听并发言。

  师:故事里的小朋友不但自己不能学到知识,还影响了老师和同学,是对老师、同学的不尊重,是没有素养的表现,长久下去会形成不好的行为习惯,不利于自己的成长。所以我们要学会倾听,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

  板书课题:学会倾听

  二、合作交流:懂得怎样倾听

  1、师:认真地“听”别人说话,似乎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但并非每个人都能做得到,那么怎样才能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呢?请小朋友们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交流,看哪组想得最周全,随时作好笔记。

  2、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小组代表发言。

  3、教师归纳为倾听的方法,即“四心”

  诚心:抱着谦虚态度听;

  专心:仔细地听,不要三心二意,上课时听到重要的地方可作笔记;

  耐心:不要轻易打断别人的话;

  应心:给予适当的回应,鼓励对方说下去。

  师:通过刚才的讨论,我想大家一定都掌握了倾听的技巧,接下来老师要来考考大家。

  三、活动:践行倾听之道

  1、活动一:玲玲在倾听时犯了哪些错误?

  教师出示材料:

  时间:早上地点:上学的路上人物:玲玲和妈妈

  “玲玲,小孩子要讲礼貌,不能骂人,要尊敬老师,团结小朋友……”

  “妈,我知道了!还用你来讲!”玲玲打断了妈妈的话。

  “你上课要认真听老师讲课……”

  “妈,我知道了!知道了!你还要讲!

  ”玲玲极不耐烦地说道。

  “玲玲,你怎么能这样跟妈妈说话呀?”

  “我不说了!”于是,一溜烟地跑了,只剩下妈妈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那。

  学生讨论、交流玲玲在倾听时犯了哪些错误,并发言。

  师:和长辈交谈要有礼貌,要虚心接受长辈的意见和建议,自己才能更快的成长。

  2、活动二:播放各种声音,测测学生倾听能力。

  师: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放松心情,听老师播放一些声音,看看谁的倾听能力,听的.时候可适当作好记录。学生认真倾听,发言。

  师:同学们的倾听能力可真强,说出了这么多,可见同学生们都在用心地倾听。

  四、自我剖析环节

  师:请大家回想一下,近段时间,面对父母的唠叨,你倾听了吗?面对老师的教诲,你倾听了吗?面对同学的苦恼,你倾听了吗?把你做得好的地方及不足之处写下来。生活动,交流。

  五、总结提高

  师:的确,倾听自然,倾听生活,倾听他人,你将会有一种美好的享受,一份意外的收获。倾听父母的唠叨,爱意满满;倾听老师的教诲,知识多多;倾听同学的苦恼,友情浓浓……同学们,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吧!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4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及学唱《保卫黄河》这首歌曲,了解作品的来历及相关历史背景,感受抗日战争时期中华儿女奋超杀敌、誓死保卫祖国的民族意识,感受作品磅礴的气势及其所蕴含的爱国情感,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通过欣赏歌曲《保卫黄河》,感受不同的演唱形式所带来的不同的音乐形象。

  3、学唱本歌曲,特别是学习本歌曲演唱形式的学习,达到学生能跟随老师指挥正确的演唱本歌曲。

  4、了解协奏曲与合唱曲的不同。

  教学教具:

  多媒体设施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

  上课,同学们好---,欢迎同学们来到音乐课堂,先做一个自我介绍,我是来自滨城区三河湖一中的贺建华,能和清怡中学八年级--班的同学们一起来上今天的音乐课,我感到很荣幸,希望大家在今天的课堂上积极发言、踊跃参与、认真学习,配合老师完成今天的教学任务,同学们有信心吗?-----谢谢同学们,真心的希望我们从此成为好朋友。(1.00)

  二、新授

  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视频,然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播放视频(2.00)

  1、同学对这段视频中的歌曲熟悉吗?它的名字叫什么?出自哪儿?

  2、你们看了这段视频并听了这首歌曲,你的感受是什么?或者说是你听了这首歌曲后,你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激动、激昂、充满革命先烈的敬仰)

  3、既然同学们都知道《保卫黄河》这首歌曲选自《黄河大合唱》,那么同学们了解《黄河大合唱》吗?(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是在抗日战争中产生的最成功的大型声乐作品。这部作品以我们伟大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展示了黄河两岸发生过的事情,表现了抗日战争年代里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拼搏,体现了我国人民在反帝斗争中必胜的坚定信念,抒写了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启迪人们起来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什么叫大合唱?(大合唱多乐章的声乐套曲,包括领唱、独唱、重唱、对唱、齐唱、合唱等,有时穿插朗诵,常用来表现重大的历史或现实题材,内容富于史诗性和戏剧性,多用乐队伴奏。)知道它的创作背景是怎样的?《黄河大合唱》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发出了战斗的呼号、吹响了战斗的号角,表达了全国人民抗战的决心,激励着无数的革命志士勇往直前。)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七乐章的这的首歌曲《保卫黄河》------------------(板书)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50页-------首先请同学们把课上这首《保卫黄河》认真欣赏一遍,然后再回答老师的问题,认真听噢~~~~~~~~(播放范唱)(1.30)问题一: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怎样的?齐唱与轮唱

  4、齐唱与轮唱在力度上有什么变化?

  5、齐唱与轮唱各自代表了什么样的音乐形象(或者说是你听了音乐之后,你想像到了哪些画面?)

  听一遍一次回答三个问题,好像很难,那我们再听一遍------(播放范唱)(1.30)

  那谁来回答第一个问题:齐唱与二部轮唱,二部轮唱时,男声先进的还是女声先进的?

  那谁来回答第二个问题:齐唱雄壮有力,轮唱轻快活泼。

  那谁来回答第三个问题:雄壮有力的齐唱,表现了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齐心协力,共同抗日必胜的信心。轻快活泼的轮唱,表现我们的游击队员灵活的打击敌人,此起彼伏的歌声让我们感受到此起彼伏的抗日浪潮,我们也受到了在那艰苦的战争时期,革命先烈们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而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永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那同学们听了这首歌曲的`感觉是什么?(昂扬、激动、热血沸腾,真想怎么样?拿起武器打击敌人)

  那我们就把这首歌曲学会好不好?-------那看课本-------问题:这首歌曲是什么调的?什么拍子?什么意思?二拍子的强弱规律是什么?指挥图是怎样的?学唱前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先分好声部,我们已经知道这是一首齐唱与二部轮唱唱曲。那男同学志女同学分开,各自作为一个声部。正好符合歌曲演唱的要求。那我们先来解决一下个别旋律的问题,请认真欣赏歌曲,把自己认为困难的旋律作个标记,我们一起来解决。

  [如果没有学生没有问题,教师强调一下几个地方:前附点八分与后十六分音符的唱法,力度的变化(齐唱与轮唱时的变化),歌曲最后部分的空拍。]教师指挥,跟范唱练习(挑一个到两个指挥好的学生上台一起指挥)---------教师指挥,跟伴奏练-------期间可选出两位或两组同学进行表演练习轮唱。

  简单的相互交流,练习最后一遍,进行表扬。(至此用32分钟)

  三、拓展

  《保卫黄河》这部合唱曲是《黄河大合唱》中流传最广、最深入人心、最为人们所熟悉的乐章,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首由《保卫黄河》改编的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同学们听完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乐曲中出现了哪些熟悉的旋律?(我会请几个同学你唱一下的,认真听噢)

  2、通过欣赏这首钢琴协奏曲,你的脑海中浮现了哪些画面?

  请你谈一下(硝烟弥漫、战马奔腾的战场,游击健儿英勇杀敌。革命队伍千军万马、不可阻挡的气势,以及战士们与敌人浴血奋战的英雄形象。)播放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7.00)那同学们现在来想一下,我们的合唱歌曲《保卫黄河》与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有什么不一样?合唱曲特点:声乐曲(由人来演唱)、有歌词、通俗易懂,可以根据歌词提示发挥想像。协奏曲特点:器乐曲(由乐器来演奏)、无歌词、较难理解,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那你更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合唱曲,能更准确的表达思想感情,但有想像的局限性。 (协奏曲,表达感情具有相对的不确定性,但能给人无限的想像空间)

  四、小节

  同学们,《黄河大合唱》这部音乐作品激活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记忆。我们是永远不会忘记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同时也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心声,凝聚了中华儿女抗日必胜的决心。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他养育了我们中国13亿人民。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

  教学目标:

  1、读准并积累本课词语:奇异、玲珑多姿、凝结、细腻、呈现;理解词语“玲珑多姿”。

  2、知道课文写了五彩池的几方面。

  3、能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正确理解语句,感受文章前后联系的紧密性。

  4、能借助板书,概括池水的奇异,积累有关语句。感受五彩池的奇异。

  重点难点:

  1、能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正确理解语句,感受文章前后联系的紧密性。

  2、通过圈词划句,感受五彩池的奇异。能借助板书,概括池水的奇异,积累有关语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一)欣赏图片,感受五彩池景色的奇异。

  1、欣赏图片,初步感受五彩池的神奇。

  (媒体音乐,出示:欣赏图片)

  (二)揭示课题。

  有一位在游览之后,将这番美景化作文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板书:17五彩池)齐读课题

  二、反馈预习,梳理文章的脉络。

  (一)反馈预习,了解1、4节的总起、总结作用。

  1、反馈预习,交流写出五彩池特点的词语。

  (出示预习要求)读了文章后,五彩池留给你什么印象呢?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梳理文章结构,学习1、4节。

  交流:(板书:奇异)对呀,这是五彩池留给我们的总体印象。在开头总起介绍了五彩池的特点,最后又再次总结了它的特点。就让我们拿起书来读读1、4节。

  (二)了解从哪些方面介绍五彩池。

  1、交流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五彩池。

  中间两个小节,又为我们介绍了五彩池的哪两个方面?

  2、交流并板书。(板书:池子、池水)

  3、小结并明确本课的学习目的。

  文章就是抓住(点课题“池”)池子及其中(点课题“五彩”)五彩的`池水这两方面来介绍五彩池的奇异的。我们读这类写景物的文章一定要先了解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这个景物的。现在就让我们来深入学习,看看是怎样把五彩池奇异的特点写具体的。

  三、学习第2小节,了解五彩池大小、形状上的奇异,积累有关语段。

  (一)了解本节是围绕那句话写的。

  1、指名读第2节,正音。

  我们先来看看文中对池子的描写。指名读第2节。(媒体:“玲珑、恰似、一亩、盛开”的拼音)正音。

  2、默读第2节,思考本节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那这一节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直线划出句子。

  3、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辨析本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交流:(板书:大大小小、玲珑多姿)

  引读体会:这里满山坡的五彩池却多得数不清。这些五彩池——大的——小的呢——池子的边沿是金黄色的,像一圈圈金色的带子把池子围成各种好看的形状——

  (二)引导抓住句中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的情。

  1、自读第2节,初步感受是怎样描写五彩池的。

  (出示:满山池子的图片)如果你是游客,此时你会做什么呀?如果不能用相机,要让你用文字来描写美景,该怎么写呢?让我们来看看是如何用文字来吸引我们的。(出示:“这些五彩池大大小小??莲花”)自己再读读这段话,体会一下。

  2、出示句子,引导感受的描写中流露出的惊讶之情。

  (1)媒体:音乐;师范读,学生想象。在文中说——(出示:大的面积不足一亩,水深不到三米。)这大的池子在眼中是不是很大很大的呢?

  (2)交流。

  点评:

  “一亩”相当于我们14个教室那么大!可能我们感觉很大。但同样是池子,.的天池有7亩多大。而五彩池,大的——并不大呀。一个“不足、不到”把的感受表达出来了。

  (3)小的呢——男女生分读两句话,你们发现了什么?(池子大小差异很大)

  3、小结:就是用了强烈的对比来让我们感受到池子的奇异的。(板书:对比)

  (三)感受池子形状各异,有感情朗读有关语句

  1、知道用比喻的方法来介绍池子的形状。

  又是用什么方法来介绍池子的形状的呢?(板书:比喻)引读有关的语句。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玲珑多姿”。

  读了句子,你理解什么是“玲珑多姿”了吗?(小巧精致,形状各异)

  3、刚才我们读了句子,理解了词语的意思,也感受到了五彩池的美。让我们再把第2节读好。

  四、学习第3节,了解五彩池池水的奇异,简要概括“池水颜色奇异”。

  (一)了解第三节的结构特点,概括每层要点。

  1、默读第3节,分层。

  我们跟随去领略了池子的奇异,让我们再去看看那鲜艳多彩的池水吧!(板书:鲜艳多彩)默读第3节,想想从哪两个方面来介绍池水的?做好分层记号。

  2、巡视,(媒体出示答案)

  3、理解这样分层的原因。交流:(板书:现象、成因)

  (二)了解五彩池池水的奇异之处,根据板书提示简要概括。

  1、读懂并简要介绍池水奇异在哪里。

  (1)这节课,我们先跟随来了解池水奇异的现象,并把关键的内容提炼出来简要地说给别人听。引读:站在山上,向下望去——自己往下读,把这段话读正确。(媒体出示原第二层)

  (2)指名读。

  (3)(媒体:隐去后半部分)这池水实在太使人惊奇了——(男生读)

  (4)在交流中引导学生用抓关键词的方法来概括池水的奇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