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内除法教案

时间:2024-10-01 18:13:01 教案 我要投稿

表内除法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表内除法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表内除法教案

表内除法教案1

  教学内容:

  信息窗1,第二个红点问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并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

  2.在理解除法各部分名称和意义的基础上,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

  3.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与作用,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愉快的体验。

  重点难点:

  掌握除法竖式的计算方法,会正确书写乘法竖式,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步骤。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同学们在上节课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求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 下。 指名背诵2-5的乘法口诀。

  2. 指名口答 42≒ 63= 84= 155= 124≒ 204= 93= 164≒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同学们采集动植物标本的情景。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解决了两个问题,还有哪个问题没解决? 生回答:平均每人捉了几只蝴蝶?

  2.引导学生把相关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交流,引导明确:学生交流完整问题:3人一共捉了15只蝴蝶,平均每人捉了几只蝴蝶?

  3. 请学生列出算式,教师板书,指名说算式表示的意义。

  交流明确:求平均每人捉了几只蝴蝶,也就是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 列出算式:153=?

  4. 提问:你会用乘法口诀计算这个算式吗?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独立想一想、算一算、集体交流,指名回答:想3和几相乘得15,想乘法口诀三五十五,商是五。

  5. 引导:乘法可以写成竖式,除法可以写成竖式吗? 板书,并讲解,除法竖式的正确写法。 课件按步骤演示讲解: 15 3 =5 5商 3)15被除数 15 0 这就是除法竖式,很 奇怪吧!仔细观察,同桌互相说说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质疑: ①为什么要有3个5? ②0是从哪里来的 ? 师:孩子们,你们的问题提的非常好。 交流明确:竖式要向上面那样写完整。

  6. 试一试:把第一个红红点问题的除法算式写成竖式。

  学生独立写写,集体订正。 教师巡视,选择学生作业展示。

  三、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补充练习: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

  164= 33= 204=

  84= 105= 62=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说一说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表内除法教案2

  教材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景,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教学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分一分、摆一摆等方法,形成表像,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建立等分活动与除法的联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数学思考的能力。

  1、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首先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平均分就是把总数分成同样多的份数或每份同样多。在总数中分走同样多的几部份,也就是几个减数相同,这样用除法计算比较简便。

  2、在实际操作中理解除法的含义。通过摆学具我们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也用除法计算。

  3、通过看一幅图,列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的练习,沟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4、知道了除法的含义,记住了2~6的乘法口诀,那么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就比较容易了。求商时,根据乘法和除法的关系,先想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再想用哪一句乘法口诀。

  5、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与除法含义是紧密相联的,除法的含义有两种,一是把总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二是表示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因此,除法应用题就有两种数量关系。这两种应用题的相同点都是除法含义,用除法计算,都已知要分的总数。不同点是其中的一个条件不同,问题不同,列出的算式不同,单位名称也不同。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难点、关键:通过动手操作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计算应用题。能正确迅速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内容】12页—14页例1、例2做一做练习三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势力和活动情境,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让学生探索平均分的方法,会平均分,提高动手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探索平均分的方法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

  【学具准备】

  每个小组12块糖。每个学生实物卡片。三角形。圆形学具若干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教师:最近我们五小二年级一班要组织一次春游活动,我们帮他们分一分春游需要的物品,好吗?

  请小组长来领要分的物品,(每个小组12块糖)

  请学生试着分一分,要求要分得大家都满意。

  学生先在小组中分,再请学生到前面展示分的结果。

  多请几个小组,说说自己分的结果,预计都是每人分得3块糖。

  教师:这样分大家都满意吗?为什么?

  教师揭示课题:像这样把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地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索:

  (一)分一分

  1、每个小组8张面包的实物卡片,学生用卡片在小组里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2、每个小组4张桔子的实物卡片,学生用卡片在小组里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3、每个同学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二)找一找

  想想生活中什么时候要平均分?是怎样分的?

  先在小组里说说,再指名说。

  (三)连一连、圈一圈

  把10条鱼平均分在2个渔缸里,请学生连一连或圈一圈,

  说说分的结果。

  三、做一做

  1、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说说你怎样分的。

  2、练习三1~3

  第1题:给每个花瓶里插上花,应该怎么插?如果要求每个花瓶里插上同样多的花,又应该怎么插?插几枝?

  四、总结

表内除法教案3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运算。

  数学思考

  1.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

  2.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知道应该尊重客观事实。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37至第46页共3节内容安排3个例题。学生在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已经学习过表内乘法,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二),初步了解除法的含义及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表内除法(二),利用表内除法解决相关问题。

  学情分析学生在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已经学习过表内乘法,在此基础上再学习表内除法(一),学生已经熟背乘法口诀表,初步学习用表内乘法解决除法问题。

  二下第二单元学生已经学习过平均分,除法算式的读写,意义,以及用2-6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学会用除法知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感受平均分的用法,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的乐趣。

  重点理解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

  难点对于乘法口诀的掌握并正确计算

  教学方法演示法

  教具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数学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背诵乘法口诀,抢答口算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二、课前检测

  师布置任务:

  师生自查、互查预习单

  预习存疑,二次探究

  通过预习,我收获了什么?

  我还有哪些疑问?

  针对课前预习的预习单,进行简单的梳理,并全班互相解决预习存在的问题,教师适时引导。

  三、自主探索,合作探究

  师:观察主题图片,理解题意并列出算式。小组合作讨论:一共有多少面小旗?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生1:每行有7面小旗,一共有8行,七八五十六7×8=56(面)

  生2:每列有8面小旗,一共有7列,七八五十六8×7=56(面)

  师总结:不论是先数行还是先数列,结算一共有多少面小旗都用的乘法口诀是七八五十六。

  师:有56面小旗,平均挂8行,每行挂几面?这是求“平均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生:56÷8=7(面)

  师:把56平均分成8份,求每份是多少,这就是平均分,根据七八五十六求出商。

  师:有56面小旗,每行挂7面,能挂几行?

  生:56÷7=8(面)利用乘法口诀七八五十六算出答案。

  小试牛刀:完成课本第38页做一做1、2小题。

  教师巡视,大家完成后请一位同学订正答案。

  总结:用乘法口诀求商都是利用以下公式

  总数÷每行的个数=行数

  总数÷行数=每行的个数

  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请同学们完成课本第39页做一做的第3小题。教师巡视。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七、教学板书

  八、教学反思

表内除法教案4

  教学目标:

  复习有关乘法口诀和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内容,整理用1~9的口诀求商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除法的排列规律。

  教学重点:

  沟通乘、除法的联系,掌握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应用表内乘除的知识和倍的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整理和复习

  1、用乘法口诀求商

  发给学生一张空白的`表格,组织学生根据45句乘法口诀写出45道除法算式。

  小组为单位,最内选适当的题目列出除法算式。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一定的规律合作整理排列除法算式。

  3、指导复习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1)让学生看第2题的图,用自己的话解读题意。

  (2)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步骤,确立先求全班认输,再求可分的组数,然后计算。

  (3)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体会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解题策略。

  二、练习十四

  第1题:先算出每道题的结果,写在对应动物的下面,然后再将所得7个结果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第2题:采用计时方式,进行百以内加、减、乘、除口算的复习。

  第3题:以动物园的鸽子为题材,提出不同的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确实有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

  第4、6题:以乘除混合运算为主的练习,使学生对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理解和记忆得更牢固。

  第5题:通过游戏复习表内乘除和倍的概念,两人一组进行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第7题:是需通过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独立进行解答。

  第8题:是一道开放型问题,以学生游泳为背景,给出多个信息,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从中体会数学就在身边,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第9题:是通过游戏复习倍的概念,体会数的大小和数学学习的趣味,培养学生的数感。

  第10题: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利用混合运算进行逆向推理的练习,先让学生自主探索,自己填上合适的数,然后组织交流,说一说填数的策略。

  三、总结。

  教学反思:

  通过整理与复习,学生对表内除法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并能在熟记口诀的基础上,准确计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表内除法教案5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正确运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在生活中探索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体验迁移类推、归纳概括的思想和方法。

  3、情感与态度:

  通过生活情境和游戏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并正确运用7、8、9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自主探究“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联系生活运用求商的方法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游戏激发,复习旧知

  1、故事:“三七二十一”小故事。

  2、游戏:请你认真听并说出正确答案。(请你快速站起来)

  3、复习:复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二、探究求商方法

  (一)情景引入

  师:我们都有哪些节日呢?你最喜欢哪个节日?有没有属于我们小朋友自己的节日。

  生:“六一”儿童节。

  师:瞧,小朋友为准备这个节日正忙着呢?(课件出示情境图)

  (二)探究体验

  师:请你仔细观察:三个小组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生:他们有的在做彩旗,有的在做五角星,还有的在准备爱心气球。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这几个小组,看他们准备得怎么样了!

  教学例1:课件出示:做彩旗

  1、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课件出示)

  2、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他们一共要做多少面小旗?)

  教学例1:课件出示:彩旗

  3、读题,谁来解决这个问题?(指名独立解答)

  4、引导学生列式并板书:7×8=56

  由乘法和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列出:56÷8=

  56÷7=

  5、探索求商的方法。利用知识的迁移,用乘法口诀求商。56÷8商几(指名独立解答),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商是7)你为什么会想到用七(八)五十六这句口诀求它的商呢?引导得出:要知道56÷8等于几,就要想到几乘8等于56,所以可用七八五十六这句口诀求商。那八是除法算式中的什么数?五十六呢?七呢?算式中缺了7,所以商就是七。

  小结:用正确的乘法口诀求商,观察除法算式中少几,那么商就是几。

  齐说算理。

  56÷7该怎么计算?(指名解答)

  交流:56÷7=8你是怎样想的?(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商是8)

  6、观察这三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它们使用了同一句乘法口诀求商。)

  7、巩固练习用一句乘法口诀解决三个算式。

  (三)尝试练习

  我们再来看看第二、三组小朋友完成的情况。

  1、从第二组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小朋友做了49颗星星,平均分给7个小组)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每个小组分几颗?)

  交流汇报。

  2、从第三组中,你又能知道什么信息?提出什么问题?(第三组小朋友带来了27个气球,每9个摆成一行))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可以摆成几行?)

  交流汇报。

  3、归纳小结求商的方法:在计算除法时,可用什么方法求商?(“用乘法口诀,口诀少几商就是几”)

  三、游戏激发,主动参与

  1、传球游戏。

  (规则:可以将球传给任意一个小朋友,得到球的小朋友按照指令完成求商任务。)

  2、举牌游戏。

  (规则:分组举牌,商是几就举起几的牌子。其他组监督并指出错误。每组选出一个小朋友来读题。)

  要求求出商,并说出用了哪一句乘法口诀,用了几的乘法口诀。

  通过积极参与,自主独立的思考,得出这些算式都是用乘法口诀来求商,用了7、8、9的乘法口诀。

  师:小朋友们,请你们想想,这节课有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让你给这节课的内容取个名字,你取什么?(引导学生自由取名后,老师在揭示课题。)

  帮助小兔子过河采蘑菇,顺利过河的小朋友得到小兔子带来的数字卡片。

  四、课堂总结

  小朋友这节课你们的表现都很棒,你们能跟老师和同学们说说你学会了什么吗?

  学生自由发言。(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倾听;帮助;上课发言积极;声音洪亮。。。。。。)

表内除法教案6

  教学内容:

  课本P13页,例3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准备:

  学具、主题图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小朋友你们喜欢春游吗?喜欢去哪里春游?

  2、出示春游租船问题的情景图。(不显示解决问题的办法)

  师:瞧!图中的小朋友也去春游啦!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图中的小朋友碰到了什么问题?

  3、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春游活动引入,引导学生畅所欲言,交流各自所喜欢去春游的地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愿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探求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1、学习例3。出示例3主题图。

  2、分组探讨解决“租几条船”。

  师:你能应用你信息帮他们解决租船问题吗?你有什么办法?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本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结果。

  3、全班交流反馈,及时。

  4、小节: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求24里面有几个4,24里面有6个4,就需要6条船。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租船问题。具体感知“每4个人一组租一条船,24人分成这样的6组,就要租6条船。让学生在交流中借鉴学习同学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成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方法,感知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在生活中作用。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1、课本第15页的'“做一做”。

  问:图中的小熊在做什么?

  小熊在思考什么问题?

  你能帮小熊分分看。(引导学生帮小熊分筷子,用小棒代替筷子动手分。引导学生思考:有几个小动物就餐?一双筷子是几根?并说说怎么分。)

  2、练习三第4、5题。

  (1)、第4题。出示分萝卜的情景图。

  师: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和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教露分的过程和结果。

  (3)、第5题。

  师:你们知道小猴子爱吃什么?请小朋友帮忙分香蕉,要做到公平。

  把18支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 )个;

  把18支香蕉平均分给9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 )个;

  (4)、学生借助学具动手分一分,并边说分的过程和方法。

  设计意图:设计帮助小动物分食品的故事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渗透爱护动物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收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独立解决问题,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又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四、开放题

  1、学生独立操作。

  (1)、用15个方木块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 )个木块。

  (2)、每个长方体用3个木块,可以摆( )个长方体。

  思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2、学生在生活中找出用平均分的例子,在小组里交流分享。

  设计意图:具有思考性的问题情景,如“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以突出平均分的实质是“每份分得同样多”,加深对“平均分”方法的了解。利用开放题给学生广阔、自由的学习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深入探究,鼓励学生尽量说出与别人不同的例子,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

  五、课堂

表内除法教案7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倍的概念,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通过联系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76=

  217=

  186=

  426=

  46=

  47=

  497=

  55=

  66=

  355=

  2、口述算式并解答

  (1)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

  (2)6里面有几个2?

  3、导入新课

  二、新授

  (一)教学例 2

  1、指导学生摆小棒,一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同学们的小棒是老师的6倍,那么一共是多少根?你是怎么想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6倍 3根的6倍就是6个3根,也就是18根。

  3 倍 ? (5个的3倍就是3个5根,也就是15根。)

  2、学习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观察板书,从右往左看:(1)18和3比,18里面有几个3?18是3的几倍?(2)15和5比,15里面有几个5?15是5的几倍?

  学生独立思考后,点名回答。使他们明白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就是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1)复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提问:3根的6倍是多少,怎样列式计算?让每位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教师板书:36=18

  (2)自主探索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提问:18根是3根的几倍怎样列式计算?也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式计算。反馈时,请学生说明用除法计算的理由,理解求18是3的几倍就是求18里面有几个3,所以用除法计算。

  4、做例2后面的做一做。

  (1)例2后面的做一做供那些对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尚不是很清楚的同学练习用。练习时,教师应组织他们按程序操作。

  (1)摆好两行三角形。

  (2)思考两行三角形个数之间的关系。

  (3)用一句话说出第一行三角形的个数是第二行三角形的4倍,并用符号表示出来。

  (2)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让他们完成下列练习。

  用学具摆一摆:1)12是3的4倍;2)12是4的3倍。

  学生操作时,提醒他们思考:在第一题中,是12和几比?在第二题中,是12和几比?同学之间可以讨论交流。

  三、总结

  板书设计:

  6倍 3根的6倍就是6个3根,也就是18根。

  3 倍 5根的3倍就是3个5根,也就是15根。

  18是3的几倍?183=6

  15是5的几倍?155=3

  教学反思:

  帮助学生通过联系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表内除法教案8

  详细介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和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应用题.

  2.通过分析解答两类不同类型的应用题,初步培养学生们的分析比较能力.

  3.创设适当的情境,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根据分析正确的列式解答.

  教学难点

  在正确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看题回答问题(可以用投影片或用实物投影出示)

  53=15153=5153=5

  提问:看到这几个算式,你都想到了什么?

  【(1)这三个式子中都有3、5、15这三个数;

  (2)这三个算式可以用一句乘法口诀来解答;

  (3)乘法和除法有关系.】

  2.看图回答问题.

  师:谁能先把三个算式中的一个变成问题,然后再编出一道文字叙述题?[(1)3个5相加是多少?(2)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3)15里面有几个5?]

  3.导入新课.

  师:如果我们打一个形象的比方,文字叙述题就好像人的骨架,而具体的事件和事件的情节就好像是人的血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几道应用题,看一看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一些什么新的发现.

  新授

  1.出示例3.

  2.引导学生发现题组与线段图和文字叙述题之间的关系.

  3.教学例3

  (1)问:谁来说说,第一题应该怎样想?

  (2)几个同学为一组,用小圆片代替题目中的小金鱼,用铅笔代替鱼缸分一分,看看第二题和第三题的结果是多少.分完以后,同组的同学再一起说说,你们是怎么分的,每道题该怎么想.

  (3)找两个组的学生汇报分的方法和列式解答的方法.

  (4)思考讨论:

  第二题和第三题与文字叙述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问:第二题和第三题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问:后面两道题跟第一题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5)教师小结:看来,这三道应用题实际上构成了一个题组,只不过是每道题的条件和问题发生了变化,这就需要同学们在做题时做到认真审题.

  (6)如果老师把这道题的数和情节变了,你还能正确地分析解答吗?

  4.教学例4.

  (1)直接出示例4的两道题.

  (2)出示想一想提纲,小组讨论操作,讨论后汇报各组的讨论结果.

  ①例4的两道题与例3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变化?

  ②借助小圆片,按照题目的意思分一分,摆一摆.

  ③摆完后互相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想的.

  (3)问:例4中的两道题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巩固复习.

  1.用8米长的绳子,做4条同样长的跳绳,一条有多长?

  2.用8米长的绳子,做2米长的跳绳,可以做几条?

  归纳提高.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些什么新的.收获和体会?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五、布置作业(略)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画一画数一数

  游戏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2-6的乘法口诀.

  游戏准备

  画有100个圆点的纸.

  游戏过程

  1.教师分纸,并讲解游戏规则:

  在纸上任意画竖、横两条线,把这100个圆点分成四个部分,每一部分的圆点组成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把每一部分内所包含的圆点数加起来,和仍为100.要求:又快又正确地数出每一部分内所包含的圆点数.

  2.此游戏可由两个小朋友一起玩,一个小朋友任意画线,另一个小朋友计算.

  游戏说明

  1.可由横行的圆点数乘以竖行的圆点数得出,如下图所示:

  2.此游戏还可用于熟悉7-9的乘法口诀.

  第3册第四章-表内除法应用题

表内除法教案9

  教学内容:

  课本第57、58页练习十二4~8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

  2、能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一般解方法。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过程并会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学会用转化的方法解决该类问题。

  教学准备:

  图片、表格、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24÷6 56÷8 32÷4 6×7

  2、口答:

  56是7的几倍? 18是6的几倍?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运用口诀的能力和理解“几倍”的求法。

  二、展开学习

  1、用投影出示练习十二第4题

  (1)解答兰圆是红圆数目的几倍?你是怎么想的?

  (2)请你给每一行的圆涂上两种不同的颜色。根据你涂的情况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涂,自己找出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完成表格。

  一种颜色圆片的个数另一种颜色圆片的个数你能提哪些问题

  2、完成练习十二第5题

  独立计算,集体校对,通过加、减、乘、除的.口算练习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3、完成练习第6题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有哪些信息,有哪些问题。

  (2)学生独立解答。

  (3)深化练习如果没有第一个问题你会算第二个问题吗?尝试解答。

  设计意图:利用各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拓展应用

  1、完成练习十二第7题

  (1)自己观察统计图并完成右边的表格。

  (2)解决下面的3个问题

  (3)发挥学生的想象提出多种问题,可以是加、减、乘、除多方面的。

  2、完成练习十二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用“去年小红几岁?妈妈几岁?”进行降难指导。

  设计意图:尽可能让每位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同时积极开发学生的思路。有助于促成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

表内除法教案10

  教学内容:

  课本P63页第2题,练习十四第7~10题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会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转化的数学方法。

  2、 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观察生活中现象,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倍的概念。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教学难点:

  利用混合运算并进行逆向推理的练习,并用多种解决方案。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瞧!这是小明他们班上的体育课的情景图,这个数学问题,同学们会解决吗?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二、 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1、 教学第63页主题图

  师:你看懂了什么?

  生:一个班的学生在上体育课,先玩跳绳,6人一组,可以分成6组;再玩丢手绢,9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

  师:刚才,你们通过同桌互相说,明白了主题图的意思,知道了所要求的问题,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1) 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步骤,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解决步骤。

  (2) 小组合作交流不同的'解题策略。

  生:1、分步解答:6ⅹ6=36(人) 36÷9=4(组)

  生:2、用综合算式解答:6ⅹ6÷9=4(组)

  师:用乘除法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要想好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2、 学生自我搜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出示第66页第8题的主题图)

  (1) 师:夏天到了,同学们可喜欢游泳了,瞧!游泳池里真热闹!你看到了什么?

  要求在小组里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 学生小组合作提问题

  (3) 小组汇报提问题的情况

  (4) 教师把学生提的问题板书出来,并组织学生解决以上问题。解决问题时,让学生说一说其中的数量关系。

  【设计意图】:利用情景图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 知识应用,体验成功

  1、 学生做第64页的第3题

  (1) 先让学生读懂题意,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题意,议一仪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2) 让学生各自独立进行解答。

  (3) 组织学生互相进行交流、评价等活动,再次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让学生掌握此类问题的解法。

  (4) 展示不同的计算方法。

  (5) 看着这一幅情景图,你还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 学生独立完成第65页第7题

  3、 第66页的第9题

  让学生根据题目的要求,同桌的两人进行猜数活动。

  4、做第66页中第10题

  (1)先让学生自主探索,自己填上合适的数。

  (2)组织学生交流,说一说填数的策略。

  (3)师生共同归纳填数的一般思路:与混合运算的顺序正好相反。(如下图)

  【设计意图】:用多种形式进行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生对表内除法计算的理解与熟练。同时引导学生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化,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整理和复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请告诉你的同桌,我们一起来分享!

  教学反思:

表内除法教案11

  教学内容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教材第49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一第1题)

  教学要求

  1.让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2.使学生体会,用乘法口诀求商是帮助人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3.通过主题图解决问题,使学生形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技能.

  教学重点

  会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

  体会求商的计算是解决问题的需要,乘法口诀是解决问题的工具.

  教学用具

  电脑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1.教师出示乘法口算卡片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除法口算卡片,男生读题,女生说得数,再女生读题,男生说得数,轮流交换.

  2.有15块点心,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几块点心?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电脑课件显示教材第48页主题图“欢乐节日”.

  同学们,你们看,“六一”儿童节快要到了,为了庆祝自己的节日,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正在有序地准备着装扮节日的彩旗、五角星和彩球呢!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发现问题,寻找信息数据.

  你们收到了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

  (2)分组讨论,合作学习.

  [学法尝试:从图上看,他们有三个小组,做彩旗的小组说:我们做了56面彩旗,要挂成8行.根据他们提供的信息,可以提问“每行挂几面彩旗”?做五角星的小组说:我们做了49颗五角星,分给7个小组.根据他们提供的信息,可以提问“每个小组分几颗”?做彩球的小组说;我们带来了27个彩球,每9个摆一行.根据他们提供的信息,可以提问“可以摆几行”?]

  (3)小组汇报,相互交流.

  (4)教师小结,揭示课题.

  像刚才同学们提出的一些问题,那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去解决呢?(除法计算)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板书课题: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2.教学例1.

  (1)电脑课件显示例1的画面,引出问题.

  有56面小旗,挂成8行,平均每行几面?

  (2)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你会吗?

  (3)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学法尝试: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很简单,我是这样想的:要把56面小旗挂成8行,求平均每行几面,就用56÷8,56÷8我用8的乘法口诀可以求出商.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56÷8=7(面)]

  (4)小组汇报,相互交流,教师板书:

  56÷8=7 口诀:(七)八五十六

  (5)变换条件,引出除数是7的除法.

  有56面彩旗,要是挂成7行,每行挂几面?

表内除法教案1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正确运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迁移类推、归纳概括的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自主探究“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游戏导入

  口算擂台比赛,教师出示口算题目,学生快速说出答案。

  教师随机提问:你是用哪句口诀计算出来的?通过提问揭示课题《表内除法》。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 引导观察,建立表象

  问题1:观察情境图,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问题2:你能用一道乘法算式计算出小旗的总数吗?你是用哪句口诀计算出来的?

  生:7×8=56 口诀:七八五十六。

  问题3:这56面小旗,每列挂8面,可以挂几列?每行挂7面,可以挂几行?

  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展示两种方法,教师作出评价。

  2. 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问题1:你能列出除法算式么?

  生:56÷8=();56÷7=()。

  问题2:要用哪句口诀求商?

  生:口诀 七八五十六。

  观察发现:仔细看黑板上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生:两道算式用同一句口诀。

  师生共同总结算法:除数是几就想和几有关的口诀,利用乘法口诀求商。

  多媒体出示儿歌:算除法,想乘法,口诀缺几商是几。请学生读一读。

  (三)巩固练习

  多媒体出示做一做中的题目,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如何计算的,集体讲解订正。

  (四)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小结,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给予点评和提升。

  (五)布置作业

  学生搜集身边见到的能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决的一些日常实际问题,以待下节课分享交流。

  板书设计

  表内除法

  7×8=56 口诀:七八五十六

  56÷8=(7) (七)八五十六

  56÷7=(8) 七(八)五十六

表内除法教案13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使学生明确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初步会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数。

  教学重点:

  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7、8、9的乘法口诀。

  2、根据图意,列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

  二、新授

  (一)教学例1

  1、根据主题图,引导学生布置教室,提出问题。

  2、(1)有56面小旗,挂成行,平均每行几面?可以怎样列式?

  板书:568=( )

  讨论:怎样计算?

  板书:七八五十六,商是7。

  (2)如果挂成7行呢?平均每行几面?

  板书:567=( )应该想哪句口诀呢?

  3、根据主题图上小朋友的活动,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你能列式计算吗?四人小组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二)完成做一做

  1、出示74 口诀

  (1)启发学生想一想,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2)分组讨论,想一想商是几,用哪句口诀,怎样想的?

  2、再出示余下的题目,由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一。第1~4题。

  四、总结

  板书设计: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例1、 7 8=56

  568=(7) 口诀:(七)八五十六

  567=(8) 口诀:七(八)五十六

  教学反思:

  学生有了前面的学习作为基础,这部分的内容掌握起来比较容易,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效果不错。

表内除法教案14

  【教学内容

  信息窗3 采集贝壳标本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感知“倍”的含义,逐步体会“倍”与“平均分”之间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在理解“倍”的含义的基础上,会用除法算式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3.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重点难点

  理解“倍”的意义,学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理解背书与乘除法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观赏了青岛小朋友制作的蝴蝶标本和植物标本,今天他们又去干什么了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课件:课本情境图)今天他们在海边采集贝壳标本。(板书课题:采集贝壳标本)你们仔细观察,都是谁在采集贝壳呢?分别采了多少?

  2.自学思考,谁知道“倍”是什么意思?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小组讨论解决自学时遇到的疑难问题。

  师:为了便于观察,用统计表的形式展示他们的劳动成果。(出示情境图中的统计表)。大家仔细观察这张表,从中你能了解到什么?

  学生汇报收集的信息。

  师:大家提取到这么多有价值的信息,我们先来看看王丁和李飞拾贝壳的情况。(课件出示:王丁拾的3个贝壳,李飞拾的6个贝壳)请小朋友们用数学的眼睛观察他们拾贝壳的数量,比较一下,说说你的发现。

  学生可能会有这样几种说法:李飞拾的贝壳多王丁拾的贝壳少、李飞拾的贝

  壳比王丁多3个、王丁拾的贝壳比李飞少3个等。

  师:你还能用其他的方式把他们拾贝壳的数量介绍给大家吗?

  学生可能会有这样几种说法:李飞拾的贝壳比王丁多1个3、李飞拾的贝壳是2个王丁的那么多等。

  师:拿出老师发给你的贝壳图片,你能不能想个办法,让大家很容易地就能看出李飞拾的贝壳只数有2个王丁那么多?

  学生想办法表示。

  学生解释,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呈现贝壳的摆法。

  师:能说一说是怎么想的.吗?你为什么要把3只分为一份啊?

  学生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会说:因为王丁拾了3个贝壳,所以我就把3个做为一份。3个为一份,共分2份,所以李飞拾的贝壳是王丁的2份。

  师:正因为王丁拾了3个贝壳,所以我们就把3个贝壳做为一份,这样呢,3个一份,李飞拾的贝壳数是王丁的2份。(出示课件:动态地展示分的过程)说明6里面有2个3只,也就是说6是3的2倍。

  2.教师引领筛选并确定重点问题

  师:刚才,小朋友们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发现了李飞的贝壳数和王丁的贝壳数之间的关系,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倍”。(板书:倍)看着这个统计表,你还能提出有关“倍”的问题吗?

  学生提出问题,集体订正。

  师:小朋友真棒!提出了这么多有关“倍“的问题。我们先来解决“刘林拾的贝壳数是王晶的几倍?”这个问题吧。这个问题可以怎样解决呢?请小朋友们自己用学具摆一摆、圈一圈,动脑筋想一想。

  学生独立思考,摆小棒,教师巡视。

  师“这么多小朋友想出了办法,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

  学生互相交流,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情况,然后让学生汇报。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学生汇报,集体订正。(课件动态展示分的过程。)

  师:请你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试着来解决情境图中的其它问题,好吗?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集体汇报交流。

  1.动手拍一拍

  师:刚才同学们学习得真棒,下面我们做个游戏轻松一下。

  游戏一:请一个同学来和老师合作,老师拍2下,你拍出老师的3倍。

  师:你们同意吗?想玩吗?那我们一起玩。为了整齐、和谐,要等老师说开始后大家再开始拍,中间要像刚才那位同学一样有停顿,能做到吗?

  游戏二:小朋友真聪明!那我们再玩一个新游戏,还是先请一位同学上来。请同学先拍(教师控制数量要小于4下),然后老师拍,谁能说出我们掌声数量的倍数关系?

  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师:我们互换角色(老师拍,学生拍),找到倍数关系了吗?

  师:看懂了吗?想玩吗?(想)那么请下课后和同学一起玩,或者回家后与爸爸妈妈玩,下次课我们看谁玩得最好,好吗?

  2.动手摆一摆

  ①第一行摆4根小棒,第二行摆的小棒的根数是第一行的2倍。

  学生动手摆,指名汇报,集体交流。

  ②第一行摆小棒的根数由自己决定,第二行摆的根数必须是第一行的3倍。你想怎样摆?动脑想一想。

  学生动手摆,师巡视指导。

  3.用脑猜一猜

  ①教师举起了2支铅笔和一个盖有盖的铅笔盒,说:这盒里的铅笔是这2支铅笔的3倍,猜猜铅笔盒中是几支笔?

  学生猜,集体反馈。

  ②教师举起了6支铅笔和一个盖有盖的铅笔盒,说:这6支铅笔是这盒铅笔数量的2倍,你们猜猜铅笔盒中有几支铅笔?并说明道理。

  指名回答,集体交流。

  四、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自主练习:第1题,圈一圈、填一填。

  让学生先把下面的方块按规律圈出来,再填空,最后列出算式。教师全班批阅,发现集中性错误,及时纠正,个别错误个别指导。

  五、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表内除法教案15

  【教学内容】

  教材第14页例5,及练习三第4~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具准备】

  教材第14页的例题5的图片,学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

  2.分小圆片:教师拿出8个小圆片

  要把这些小圆片分给一些同学,每个同学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同学?接着教师让学生注意观察,老师是怎样分的。使学生知道,教师把小圆片先拿2个分给一个同学(教师分的时候要同时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另一位同学),再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三位同学,最后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四位同学。也就是每2个小圆片分给一位同学,分完后问学生:分给了几个同学?学生观察后答:8个小圆片,每个同学2个小圆片,可以分给4个同学。

  师:想一想,刚才老师是怎样分的?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二、新课探究

  1.出示教材第14页的例题5。

  (1)师引导学生理解“每4个放一盘”,说明是什么意思?(每一份是4个竹笋)

  (2)用自己的学具动手摆一摆,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操作有误的学生给予个别指导。)

  学生分完后,教师请一个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演示分的过程。(教师要强调四个四个地分,每4个放一盘,也就是每4个为一份)

  (3)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和结果,提问:我们刚才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是怎样?

  小结:我们分竹笋的.时候,把4个竹笋放一盘,求能放几盘?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方法也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4)指导算式的写法。

  ①竹笋的数量是20个,这是表示要分的总数量,写在除号的前面。每4个放一盘,就是每份是4,写在除号的后面。分的结果是,可以放5盘,5是分的份数,写在等号的后面。

  板书,20÷4=5

  ②让学生说一说除法20÷4=5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有20个,每4个分一份,分成了5份)

  ③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0÷4=5

  被除数除数商

  (5)小结: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除法,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用除法来计算。并认识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练习;教材第14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

  提问: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每堆几个小圆片?可以分成几堆?(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

  怎样列除法算式?(要摆的小圆片是12个,除号前面写12;每堆6个,除号后面写6;可以分成2堆,等号后面写2。)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2除以6等于3。)再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把12按照每6个一份地分,可以分成2份。)

  3.练习。教材第14页的做一做的第2题。

  说一说每个算式怎么读,以及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你能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出发吗?先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再同桌的互相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5页练习三的第4题。

  灯泡一共有12个,每个灯座装2个灯泡,可以装()个灯座,让学生把没2个灯泡用铅笔圈一圈。

  灯泡一共有12个,那被除数应该写几?(12)每个灯座装2个灯泡,表示每几个一份?除数应该写几?(每2个一份,除数写2)可以装()个灯座,商应该写几?(12÷2=6)

  完成后要学生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

  2.完成教材第15页练习三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3.完成教材第15页练习三的第6题。

  要求学生认真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然后再列式,并说明每个算式中,哪一个是被除数,哪一个是除数,哪一个是商,以及算式中每一个部分所表示的意思,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除法来表示平均分。

【表内除法教案】相关文章:

《表内除法》教案03-05

《表内除法》教案03-10

《表内除法一》教案03-05

表内除法教案(精选25篇)06-10

小学数学《表内除法》教案07-21

表内除法的教学反思03-14

《表内除法》的教学反思03-09

《表内除法》教学反思04-03

《表内除法》教学反思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