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数学的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有关数学的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有关数学的教案1
教学目标
(1)掌握复数的有关概念,如虚数、纯虚数、复数的实部与虚部、两复数相等、复平面、实轴、虚轴、共轭复数、共轭虚数的概念。
(2)正确对复数进行分类,掌握数集之间的从属关系;
(3)理解复数的几何意义,初步掌握复数集C和复平面内所有的点所成的集合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4)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 思想,训练学生条理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建议
(一)教材分析
1 、知识结构
本节首先介绍了复数的有关概念,然后指出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接着介绍了有关复数的几何表示,最后指出了有关共轭复数的概念.
2 、重点、难点分析
(1)正确复数的实部与虚部
对于复数,实部是,虚部是.注意在说复数时,一定有,否则,不能说实部是,虚部是,复数的实部和虚部都是实数。
说明:对于复数的定义,特别要抓住这一标准形式以及是实数这一概念,这对于解有关复数的问题将有很大的帮助。
(2)正确地对复数进行分类,弄清数集之间的关系
分类要求不重复、不遗漏,同一级分类标准要统一。根据上述原则,复数集的分类如下:
注意分清复数分类中的界限:
①设,则为实数
②为虚数
③且。
④为纯虚数且
(3)不能乱用复数相等的条件解题.用复数相等的条件要注意:
①化为复数的标准形式
②实部、虚部中的字母为实数,即
(4)在讲复数集与复平面内所有点所成的集合一一对应时,要注意:
①任何一个复数都可以由一个有序实数对( )唯一确定.这就是说,复数的实质是有序实数对.一些书上就是把实数对( )叫做复数的.
②复数用复平面内的点Z( )表示.复平面内的点Z的坐标是( ),而不是( ),也就是说,复平面内的纵坐标轴上的单位长度是1,而不是.由于=0+1 ?,所以用复平面内的点(0,1)表示时,这点与原点的距离是1,等于纵轴上的单位长度.这就是说,当我们把纵轴上的点(0,1)标上虚数时,不能以为这一点到原点的距离就是虚数单位,或者就是纵轴的单位长度.
③当时,对任何,是纯虚数,所以纵轴上的点( )( )都是表示纯虚数.但当时,是实数.所以,纵轴去掉原点后称为虚轴.
由此可见,复平面(也叫高斯平面)与一般的坐标平面(也叫笛卡儿平面)的区别就是复平面的虚轴不包括原点,而一般坐标平面的原点是横、纵坐标轴的公共点.
④复数z=a+bi中的z,书写时小写,复平面内点Z(a,b)中的Z,书写时大写.要学生注意.
(5)关于共轭复数的概念
设,则,即与的实部相等,虚部互为相反数(不能认为与或是共轭复数).
教师可以提一下当时的特殊情况,即实轴上的点关于实轴本身对称,例如:5和-5也是互为共轭复数.当时,与互为共轭虚数.可见,共轭虚数是共轭复数的特殊情行.
(6)复数能否比较大小
教材最后指出:“两个复数,如果不全是实数,就不能比较它们的`大小”,要注意:
①根据两个复数相等地定义,可知在两式中,只要有一个不成立,那么.两个复数,如果不全是实数,只有相等与不等关系,而不能比较它们的大小.
②命题中的“不能比较它们的大小”的确切含义是指:“不论怎样定义两个复数间的一个关系‘ < ’,都不能使这关系同时满足实数集中大小关系地四条性质”:
(i)对于任意两个实数a,b来说,a<b,a=b,b<a这三种情形有且仅有一种成立;
(ii)如果a<b,b<c,那么a<c;
(iii)如果a<b,那么a+c<b+c;
(iv)如果a<b,c>0,那么ac<bc.(不必向学生讲解)
(二)教法建议
1.要注意知识的连续性:复数是二维数,其几何意义是一个点,因而注意与平面解析几何的联系.
2.注意数形结合的数形思想:由于复数集与复平面上的点的集合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所以用“形”来解决“数”就成为可能,在本节要注意复数的几何意义的讲解,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 思想.
3.注意分层次的教学:教材中最后对于“两个复数,如果不全是实数就不能本节它们的大小”没有证明,如果有学生提出来了,在课堂上不要给全体学生证明,可以在课下给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解答.
复数的有关概念
教学目标
1.了解复数的实部,虚部;
2.掌握复数相等的意义;
3.了解并掌握共轭复数,及在复平面内表示复数.
教学重点
复数的概念,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
教学难点
用复平面内的点表示复数M.
教学用具:直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复数的定义。
2.虚数单位。
二、讲授新课
1.复数的实部和虚部:
复数中的a与b分别叫做复数的实部和虚部。
2.复数相等
如果两个复数与的实部与虚部分别相等,就说这两个复数相等。
即:的充要条件是且。
例如:的充要条件是且。
例1:已知其中,求 x 与 y .
解:根据复数相等的意义,得方程组:
∴
例2: m 是什么实数时,复数,
(1)是实数,(2)是虚数,(3)是纯虚数.
解:
(1) ∵时, z 是实数,
∴ ,或.
(2) ∵时, z 是虚数,
∴,且
(3) ∵且时,
z 是纯虚数. ∴
3.用复平面(高斯平面)内的点表示复数
复平面的定义
建立了直角坐标系表示复数的平面,叫做复平面.
复数可用点来表示.(如图)其中 x 轴叫实轴, y 轴除去原点的部分叫虚轴,表示实数的点都在实轴上,表示纯虚数的点都在虚轴上。原点只在实轴 x 上,不在虚轴上.
4.复数的几何意义:
复数集 c 和复平面所有的点的集合是一一对应的.
5.共轭复数
(1)当两个复数实部相等,虚部互为相反数时,这两个复数叫做互为共轭复数。(虚部不为零也叫做互为共轭复数)
(2)复数 z 的共轭复数用表示.若,则:;
(3)实数 a 的共轭复数仍是 a 本身,纯虚数的共轭复数是它的相反数.
(4)复平面内表示两个共轭复数的点z与关于实轴对称.
三、练习1,2,3,4.
四、小结:
1.在理解复数的有关概念时应注意:
(1)明确什么是复数的实部与虚部;
(2)弄清实数、虚数、纯虚数分别对实部与虚部的要求;
(3)弄清复平面与复数的几何意义;
(4)两个复数不全是实数就不能比较大小。
2.复数集与复平面上的点注意事项:
(1)复数中的 z ,书写时小写,复平面内点Z( a , b )中的Z,书写时大写。
(2)复平面内的点Z的坐标是( a , b ),而不是( a , bi ),也就是说,复平面内的纵坐标轴上的单位长度是1,而不是 i 。
(3)表示实数的点都在实轴上,表示纯虚数的点都在虚轴上。
(4)复数集C和复平面内所有的点组成的集合一一对应:
五、作业1,2,3,4,
有关数学的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与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的两种含义:表示没有和起点。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规范整洁的书写0。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合作、探究能力和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3、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
0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数字,它具有比较特殊的含义,有关0的加减法也是很有规律可循的,因此将理解0表示没有的含义,知道0在直尺在表示起点;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作为这节课的重点。
教学准备:
1、课前学生预习新知和准备直尺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为学生创设一个个丰富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进行交流,从而亲身体验关于0的计算及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的含义……在已有知识经验的支持下,自主能动的探索,实现教学的再创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1、小朋友,今天的数学课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想知道它是谁吗?(播放课件,出示小猴)
师:看,它来了。是小猴。小猴子聪明又可爱,猴妈妈出了一道题想考考它:孩子,我在盘子里放了你最爱吃的桃子,桃子的个数比1多,比3少。请猜一猜妈妈给小猴留了几个桃子。
(师出示课件)果真是2个又大又红的桃子。接着看,小猴子看见两个又大又红的桃子,会做些什么呢?(课件出示小猴吃桃子图)。
师:我们看盘子里有两个桃子,用数字几来表示?(用2)吃了一个桃子,剩下1个,盘子里的桃子用数字几来表示?(用1)又吃了一个桃子,盘子里一个也没有了,你认为该用什么数字来表示?(用0)
师总结:看来只要是什么都没有就可以用数字0来表示。(板书:0表示什么都没有)
师:0和1,2一样,也是一个数字。一个也没有就用0表示。这节课,我们就先来认识数字王国的新朋友——0。(板书课题:0的认识)
2、发散思维,充分想像
(1)老师竖起2根手指问学生读几
(2)老师握起拳头,一根手指头也没有,这时一个指头出没有伸出来,谁知道可以用几表示?
(3)请说一说有关0的故事。
二、出示直尺,揭示第二种含义
1、出示直尺图
师:表示什么也没有时用0,直尺上也有0,看看0在哪儿?在几的前面。这里的0表示起点(板书“起点”)指直尺上的数,按顺序读出0~5各数。看尺子读出0~5,5~0
2、小结:尺子上从“ 0 ”开始越往后数就越大,数越大,离“ 0 ”就越远。用尺子量东西时,这个“ 0 ”就表示起点,用“ 0 ”对齐物体的一端,看另一端到数几,达到的数越大,东西就越长,以后的.学习我们会进一步认识尺子的使用。
3、说一说你的生活中哪里还有0?
三、学习“ 0 ”的书写
刚才我们认识了0,你能说说0长得什么样子吗?
生:0像个鸡蛋。生:0像鸭蛋。
师:0像老师手中拿的圆片(教具)吗?生:不像。0没有那么圆,有一点长,有一点扁,像个椭圆。师:观察得真仔细。我们给0编首歌吧,就说――数字0,像鸡蛋,上下长,左右扁。想知道0到底怎么写吗?
老师一边范写一边讲解,学生们在桌子上书空。
师:请大家在方格中写两个0,比一比谁写得又快又漂亮。
刚才我们认识了0,还学会了写0,下面我们来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板书课题:和有关0的加减法)
四、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
1、同数相减等于0。
A、课件演示:小鸟飞走动画请认真看,你看到了什么?3只小鸟都飞走了,那现在鸟窝里还有几只小鸟?你会列式吗?板书:3-3=0鸟窝里有3只小鸟,这3只小鸟都飞走了,鸟窝里一只小鸟也没有了,用0来表示。
B、同学们看,3—3=0 2—2=0你还能说出几减几等于0呢?
C、读了以上算式,有什么发现?(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0。)
2、有关0的加法
谁又来了,请你认真看,你都看到了什么?
A、课件出示:荷叶上有4只青蛙,又漂来一片荷叶。
老师来提个问题:两片荷叶上一共有几只青蛙?你会列式吗?学生说算式师板书:4+0=4
B、想一想0 4=?
C、同学们看4 0=4 0 4=4你还能说出几个这样有关0的加法算式吗?
D、读了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一个数加上0,等于这个数自己。 0加上一个数,还等于这个数自己。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3、一个数减去0,还等于这个数本身。
A、请教大家:5-0=?同桌讨论交流,请一个学生说出得数,并说明理由,全班评价。
B、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C、读了这些算式,你又有什么发现?(一个数减去0,还等于这个数。)
五、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我们今天认识了0,还学习了有关0的计算。我们就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课件出示三个鱼缸,说说每个鱼缸有几条金鱼,分别用几来表示鱼缸里金鱼的数量呢?第三个鱼缸有几条金鱼?为什么用0来表示。(什么也没有就用0来表示)
2、完成第30页的做一做(全班集体评价)
3、第31页的第3、4题。(课件出示)
要求:同桌的两个同学先互相说图意,然后再列式计算。 评价要求:先同桌互评,再全班进行集体评价。
六、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
师小结:一个小小的0就可以让我们知道这么多的知识,可见数学知识是多奥妙无穷的。今后我们就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吧!
有关数学的教案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4页例4和“做一做”,练习十三第1~5题
教学目的:
通过解答有关计划数与实际数的应用题,使学生了解生活中这种常见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学习三步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及其与两步应用题的联系,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明确两步应用题可以通过改变条件或问题成为三步应用题,三步应用题也可以通过改变条件和问题变成两步应用题;让学生学习和了解有关计划与实际相比较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学生口答
1.8×50.78-0.330.6÷0.12
6.3+2.90.08×0.77.3-0.7
4.8÷0.62.4+0.521.5×40
二、新课
1.教学例4。
教师出示例4:“学校运来1吨煤,计划烧40天。由于改进炉灶,每天节省5千克。这批煤可以烧多少天?”
教师:谁能说一说这道题是怎么一回事?题中告诉我们计划烧40天,为什么又问可以烧多少天?
教师:这就是说,计划烧的'和实际烧的都是这1吨煤。要想求实际可以烧多少天,必须先知道实际每天烧多少煤。实际每天烧多少煤题中没有直接给出,只告诉我们“每天节省5千克”。谁知道怎样算出实际每天烧多少煤。
小组讨论数量关系,指名回答。
教师:好,数量关系弄清楚后,请同学们自己在练习本上解答这道题。注意算出得数以后,要先检验再写答案。
学生解答,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分析、列式。最后集体订正。
2、改变例4的条件和问题,进一步练习分析解答应用题。
教师:如果我把这道题的第三个已知条件和问题改了,你们还会解答吗?
板书:学校食堂运来1吨煤,计划烧40天。改进炉灶后,这批煤比原计划多烧了10天,实际每天烧多少千克?
先由学生自己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在练习本上解答。然后,请一、两名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或者做在黑板上。最后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书第54页做一做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同时指名板演,然后让他们给大家讲一讲,应该怎样分析和解答这道题。
2、练习十三第4、5题
这是两道与例题有所不同的题目,解答时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其意义,计划与实际之间的关系。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解答有关计划数与实际数的应用题,而且还通过改变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进一步研究了怎样分析和解答应用题。一道题三步应用题还是两步应用题,要在分析了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以后才能确定。以后我们还要做这方面的练习。
五、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三第1、2、3题
六、教后感:
有关数学的教案4
教学内容:练习十三的第6~10题
教学目的:通过解答有关计划数与实际数的应用题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两步应用题与三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做教科书第55页第6题,做完后,集体订正。
二、讲评上节课作业中的问题
教师选出上节课作业中出现问题较多的一、两道题,请一、两名学生做在黑板上,然后给全班同学说一说,应该怎样分析数量关系,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教师应给予必要的强调和补充,并纠正学生作业中所出现的错误。
三、应用题练习
1、做练习十三的第7题
请一名学生读第(1)题:
光明小学校办工厂要制作4500套教具,计划每天做300套。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做75套,完成原生产任务要多少天?
教师:这道题已知什么?求的是什么?要解答这道题,应该怎样分析?
小组讨论,指名回答。
教师:怎样求出实际每天做多少套呢?可以有几种分析方法?
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1)题中告诉我们,原计划每天做300套,还告诉我们,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做75套。这样就可以先算出实际每天做多少套。
(2)也可以从已知条件开始分析。由后两个已知条件,可以先算出实际每天做多少套。再用4500套除以实际每天做的`套数,就得到完成原生产任务要用多少天。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同时请一名学生做在黑板上,最后集体订正。
再请一名学生读第(2)题
教师:把第(1)题的第二个条件改成“计划15天完成”后,解答时所需要的条件有什么变化?
小组讨论
让学生把第(2)题也做在练习本上。同时请一名学生做在黑板上。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比较这两道题。
教师:谁能说一说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
指名请两、三名学生说,教师提示、补充。
2、做练习十三的第8题
让学生独立审题,在练习本上解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重点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请一、两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
3、做练习十三的第9题
请一名学生读题,并解释题意,使学生理解“计划全年生产洗衣机16800台”和“提前2个月完成”是什么意思。这就是说,计划是12个月完成,实际是(12-2)个月完成。弄清计划与实际用的时间后,再让学生弄清“照这样的速度”是哪样的速度。经过分析,学生弄清计划生产与实际生产的数量关系后,可以让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解答。做完后,集体订正。
四、小结
今天我们又进行了解答应用题的练习。其中最重要的是分析数量关系。从今天的练习题来看,分析时可以从问题出发,逆推去找所需要的条件,直到能从已知条件先算出来为止;也可以从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出发,依次考虑可以算出哪些结果直到能与所求的问题联系上为止。有时我们也可以把问题和条件联系起来想。
在遇到与计划数和实际数有关的应用题时,要分清哪个是计划完成的时间和工作效率,哪个是实际完成的时间和工作效率。总之,我们要在弄清题意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数量关系,找出解答方法。
五、作业
练习十三第10题
东风农机厂原来制造一台农业机器用1.43吨钢材,技术革新后,每台节省钢材0.11吨.原来制造300台机器的钢材,现在可以制造多少台?
六、板书设计:
七、教后感:
有关数学的教案5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通过对实际物品的操作,理解8的实际含义。
2、运用目测、动手操作材料,感知数量8、体会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数字卡片‘8’的
2、趣味练习
3、设置小超市—内置书、盒子、牙刷、笔、(物品图片),幼儿练习本。
活动过程
一、复习7以内的任意数。
1、为幼儿介绍超市,他们是来邀请大家去超市参加活动的'。
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出‘超市中任意物品的数量’,把数数结果展示在展板。奖励一个星!
二、分享自己的发现,感知‘8’
1、幼儿相续说说自己的发现—例3把勺子、4见衣服、5个小铃,请幼儿来说说自己是怎么发现数量的。
2、在超市里发现那么多的数量为的’8’物品,请问幼儿有谁认识’8’的?
3、出示数字卡片8,;一起说说8像什么?
4、小结:8除了可表示超市里的那些物品外,请幼儿来说说还可以表示其他物品?
(还可以在自己的身体上找)
三、运用自己的认识,作业"8"
1、感知、了解了8的含义后,请幼儿完成相关作业练习。
2、教师讲评
凡是数数合起来有8样(种)的物品,都可用’8’表示;
3、活动结束后可找找在幼儿园里,有哪些东西是可用8来表示的。
有关数学的教案6
设计思路:
中班幼儿刚刚开始接触数字,对于数字所表示的意义并不清楚,所以我想通过这次数学教学活动,让幼儿初步感知1—5的序数,理解数字的有序性。可以发展幼儿的想象,促进他们拓展性思维的发展。学习序数要求能从不同方向(从左到右,从右到左,从上到下,从下到上)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
活动目标:
1、认识5以内的序数,学习序数词“第几”。
2、能够从不同角度准确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并能用序数词表达出来、
3、发展幼儿思维的逻辑判断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5个动物图片。
2、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方法:
操作法、游戏法。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老师今天给我们小朋友带来一好听的`个故事,小朋友想不想听。听完故事后,告诉老师,谁的了一名,谁的了第二名。
二、森林里小动物要参加跑步比赛,我们看都有谁参加。
1、教师出示图片提问:
(1)有哪些小动物在赛场上比赛?
(2)谁是第一名?谁是第二名?小羊和小鸡分别是第几名?
请幼儿将数卡贴在小动物下面。
2、出示第二幅图片。
(1)让幼儿说说都有谁在爬梯比赛。
(2)谁是第一名?谁是第二名?谁是最后一名?
(3)引导幼儿用“是第几名”的句式表述出来。
三、幼儿操作活动,了解不同的方向找到物体的排列位置。
1、介绍操作游戏的材料及玩法。
(1)请小朋友给小动物涂……最喜欢的颜色。
(2)请个别幼儿回答,从左边数你喜欢的小动物排第几,从右边数你喜欢的小动物排第几。
四、游戏:“排队”感受起点不同,序列的位置也不同。
五、教师小结。
有关数学的教案7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2、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3、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分析推理能力、言语表达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算理算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 孕伏铺垫。
口答
246 355 729
366 217 124 88
49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36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二、 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出示植树画面,我们三年级的同学参加绿化祖国植树活动,观察画面,上面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回答:每组有多少人?
你是怎样列式的?(363)
这个算式该怎样算呢?小组合作,找一找解决的办法
汇报:①借助分小棒的方法来计算(怎么分小棒?);
②想乘算除:因为123=36,所以363=12
③可以把36看成30+6,所以363可以看成303=10 63=2 10+2=12
④也可以把36看成66,所以363可以看成63=2 26=12
你还有什么方法?最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
三、 反馈练习
1、 完成试一试第1题
让学生先独立计算,抽几题说说口算方法,最后引导学生观察每一列算式,说说有什么发现。
2、 完成试一试第2题:用除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列式解答再讲评。
3、 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注意对个别学习困难学生的指导帮助。
4、 完成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再让学生尝试解答第(1)、(2)两个问题(什么叫几倍?)。
引导学生提出其他数学问题。
四、 总结提高
1、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你是怎样学的?你对今天的学习满意吗?有什么建议?
2、 尝试完成练一练第5题。
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解决前两个问题,然后交流反馈。最后鼓励学生多提其他的一些数学问题,要求先在小组内提问题,回答问题,再全班交流。
有关数学的教案8
设计意图:
主题活动“好朋友”开展后,孩子们有了交朋友的意识。他们和朋友分享食物、玩具,到朋友家做客等热乎得很,但是真正怎样做客的一些礼仪还不是很了解。因此,结合小班数活动内容“认识3以内的数”,我预设了本活动,旨在让孩子在做客游戏中自然而然地学习数数,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目标:
1、乐意参与3以内的数数活动,初步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2、体验去朋友家做客的快乐。
准备:
1、布置家的场景:物品按数量1、2、3一组分散放于三个柜中。1——3数字宝宝图片(粘于椅子上)
2、水果一篮
3、歌曲:看朋友、找朋友
过程:
1、带礼物去看朋友
交代:今天去看朋友,但要带什么礼物去呢?
模仿开汽车,边唱歌:看朋友,到数字宝宝家。
敲门,进去,和数字宝宝打招呼。
个别提问:你在和谁打招呼?
2、送礼物
(1)思考:应该怎么送礼物,数字宝宝才高兴?
要求:你送的水果个数要正好是数字宝宝表示的意思。
幼儿选择礼物给数宝宝
讨论:老师送的礼物对吗?互相检查。
(2)参观数字宝宝的家。你觉得数字宝宝的家怎样?(东西摆放)有几个柜子?看看柜里的东西,你发现什么?
交换数字宝宝朋友,把水果放好。
3、回赠礼物
1、2、3数字中你还有哪个数字宝宝没打过招呼,带上数字宝宝去选它送给你的礼物。
个别介绍,互相检查。
4、听音游戏
听到几下声音,就请几宝宝出来。带着数宝宝跳一个快乐的“找朋友”舞。
5、和数字宝宝再见,开汽车回。
设计思路:
《纲要》指出:儿童是活动的主体。
小班幼儿社会交往范围有了很大的拓展,从家庭成员扩大到幼儿园的老师与同伴,他们开始认同,接纳同伴,但并不太在意同伴间的协作,往往只是各玩各的。现在是小班下学期了,他们有的有了与同伴共同玩的意识,并逐步学会与他人分享玩具。因而本月我们小班开展了主题好朋友,内容与要求提出幼儿能喜欢自己的朋友,体验与老师、同伴一起活动、分享快乐。在这个背景下,小朋友有了交朋友的'意识。他们慢慢地也学会怎样和他人分享食物、玩具,怎样和他人相处,慢慢地也交起了朋友,学会关爱他人。课程目标中也提到了这一点体验并认
识人与人相互关爱与协作的重要和快乐。于是在好朋友的主题活动和在他们与朋友分享食物、玩具,对到朋友家做客热衷的情况下,我预设了看朋友这一活动。活动目标是1、乐意参加3以内数数的活动,初步理解数的实际意义。2、体验去朋友家做客的快乐,知道与同伴分享的快乐。3、能比较连贯、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希望我们的孩子能从中体验去朋友家做客的快乐及同伴间分享的快乐。但孩子们对真正怎样做客的一些礼仪还不是很了解,缺乏一定的礼貌意识,因此在活动的第一环节我让幼儿谈谈自己做客的经验,在语言表达上注意让他们能比较连贯地表达,并且他们也将学习一些基本的礼貌,知道看朋友该注意些什么。活动的第二环节是带礼物去看朋友,我们知道在生活中,孩子们经常会与爸爸妈妈等一些长辈去走亲戚、看朋友,会与他们一起去超市买东西,在生活中他们只是跟随着大人,不能独立地活动。孩子不能在生活中独立地做这么一件事,那么我就为他们创设了一个小超市让孩子们能独立地买礼物。在买礼物上我还运用了购物卡这一道具,考虑了幼儿的不同能力,让能力强的幼儿买三样礼物,能力弱的买两样或者一样,既巩固了幼儿的生活经验,幼儿也在这样的情景中很自然地学习数数。在最后环节送礼物、看朋友中,幼儿也要考虑怎么送礼物才使数字宝宝高兴?在这其中就是要求送的礼物与数字宝宝的意思相吻合,理解数的实际意义。最后我还设置了一个回赠礼物的情节,幼儿摇摇礼物,猜猜礼物,自己动手拆拆礼物,把自己的礼物与他人分享,其中又强调了一个动手能力和同伴共同分享的经历,这些礼物又有不同的种类和更大的数量如有些不光是3个的还有是5个的和7个的,因此幼儿也在不经意间也能学习其他更大数量的数数。总之,在整个活动中,我希望孩子能在动动、做做、想想、说说的过程中进行,作为以为新教师,我也希望各位前辈老师能给予我更多的意见与指导。
有关数学的教案9
教学内容:
可爱的校园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体会数的意义。
2.初步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3.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重点难点:
1.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具有表示物体个数的含义和作用。
2.初步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有序化。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教学。
谈话引入: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我们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你们喜欢我们的'学校吗?
活动一:我们的校园
1.在我们的校园里你都看到了什么?
(我们的校园里有操场,我们的学校里有老师,我们的学校里有小朋友)
2.你能用一句带有数字的话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吗?
教师:对了!你们说的真好!我们的校园里还有许多的树、许多的花、许多的教室和老师,我们要在校园里共同生活学习,老师是你们的大朋友,如果你有什么困难就来找我好吗?
活动二:动物王国的校园
教师:动物王国的动物学校也开学了,小动物们都高兴地来到学校,你们想到它们的学校看看吗?(想)
1.出示主题图
2.观察小动物
(1)你们都看到有哪些小动物来上学了?(小熊、小松鼠、小兔子)
(2)你们能数一数这些小动物都有几只吗?(有6只小熊)
(3)我们一起数一数,看看是6只小熊吗?(师生共同数)
(4)有几只小松鼠呢?(有4只小松鼠)
(5)小兔子呢?(有2只小兔子)
(6)它们的老师是谁呀?(大象)
(7)有几位老师呀?(1位)
3.用带有数量的话说一说
在动物王国的学校里你还看到了什么?能用带有数量的话说说吗?
怎么数就能不丢不落?(可以把数过的标上记号,也可以从左到右数)
有关数学的教案10
活动目标:
1、学习根据两张点子图的变化列出加减算式。
2、复习7―8的分合、加减。
3、体验与同伴游戏的快乐,学会用语言描述游戏、讨论的结果。
活动准备:
点图、数卡、作业纸、蚕豆
活动过程:
一、复习7、8的组成
1、玩“碰球”的游戏(碰7球)
老师和小朋友集体碰球、老师和个别幼儿碰球。
2、玩“对数”游戏(和为8)
老师和小朋友集体对数、老师和小组接龙对数。
二、学习看点图列算式
1、游戏“超级变变变”
(1)教师示范玩法: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玩一个新游戏,叫“超级变变变”,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蚕豆)现在我拿出了8粒蚕豆,变变变,看,变成了几粒?(1粒)小朋友猜一猜,老师拿走了几粒?(7粒)小朋友也来变一变,猜一猜,好吗?
(2)请1、3、5组的小朋友拿出8粒蚕豆,和对面的小朋友玩游戏,等会儿交换玩。
(3)幼儿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2、看点图列算式
看图列减法算式
(1)师:蚕豆可以变,圆点也可以变。小朋友看这里有几个圆点?变变变,变成了几个?(图1)8个变成3个(边说边画一),变多了还是变少了?变少了用了什么方法?(减法)8个圆点拿走几个变成了3个?我们可以用8―(5)=3来表示。注意:后面的点卡是等号后面的数,也就是得数。
(2)我们看下面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图3)用什么算式来表示?7个圆点拿走了几个变成了5个,7―(2)=5小朋友有没有不同的方法呢?(可让幼儿来辨别)
看图列加法算式
(1)师:这两幅图什么意思?(图3)1只小鸭变成7只小鸭,是变多了还是变少了?怎么列算式?请同一张桌子的小朋友来商量一下,然后桌长把它列出来。
(2)讲评:我们一起看一下大家的答案,说说列的算式什么意思?
1+(6)=71+7=8
讨论:哪一种算式符合题目的意思?
(3)(图4)这幅图是几个圆点变成几个圆点?怎么列算式呢?
4+()=7
小结、巩固:今天我们学习了看点图列算式的又一种形式,圆点变少了就用减法,变多了就用加法。注意:不能把两边的点数直接相加或者相减,后面卡片上的数就是得数。
现在老师来看看哪些小朋友本领学得最好(出示4张点卡,复习所学内容)
三、幼儿操作练习
(1)师:下面请大家一起来做操作题,要先看清楚图表示的意思,再列算式。比一比,要看谁做得又快又对!
(2)幼儿练习,教师指导。
(3)做好的幼儿送给教师批改,然后出去休息。
大班数学教案 篇4活动目标:学习看图列加法算式,培养幼儿观察力,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活动准备:Flash课件,熊二动物卡片及相关题卡。活动过程:
律动:《我还有一点小糊涂》
T:小朋友我们刚刚做的律动,谁知道是哪部动画片的主题曲?
S:《熊出没》。
T:《熊出没》动画片中都有谁呢?
S:幼儿自行回答。
T:这部动画片中你最喜欢谁呢?
S:幼儿自行回答。
T:今天老师把动画片中的人物也请来了,小朋友想不想看看他是谁啊?
S:想。
T:小朋友们请闭好眼睛,我们一起来看看,谁来了?
S:熊二。
T:熊二看到小朋友们非常高兴,他想请小朋友去丛林参加翠花的生日宴会,但是,他有一些问题想考考小朋友,谁答得好,就带谁去?
S:幼儿开火车读题卡。
课件展示,数的组成练习题。
T:小朋友回答的太棒了,让我们和熊二一起出发去丛林吧。
例题一:3+8=11
我们路过了蹦蹦家,我们听听热情的蹦蹦对我们说什么了?
蹦蹦:小朋友们见到你们很高兴。我给你们准备了礼物是我最爱吃的,请小朋友猜猜是什么?
S:松果。
T:是吗?看看小朋友说得对不对,我们一同去蹦蹦的家中看看吧!
小朋友们答对了,真的是松果,你们太棒了,鼓励自己一下。
蹦蹦的家中有几个松果?
S:3个松果?
T:3个松果用数字几来表示?
S:3个松果用数字3来表示。
T:蹦蹦又运回了一部分松果,这部分松果有几个呢?
S:8个松果
T:8个松果用数字几来表示呢?
S:8个松果用数字8来表示。
T:小朋友请看,两部分松果合在一起有多少个?
我们用点数的方法一起数一下吧。
一共有11个松果。
如果用列算式的方法,把两部分松果和在一起,应该用什么法做?
S:加法
T:谁能列出一道加法算式呢?
S:3+8=11(若干幼儿)
T:谁能列出不同的加法算式呢?
S:8+3=11(若干幼儿)
T:小朋友们回答的非常好,掌声送给自己。
小朋友们我们同熊二一起继续向丛林出发。
例二5+7=12
我们路过了池塘,小朋友们认真观察池塘中有什么?
S:青蛙(林蛙)
T:林蛙也是青蛙的'一种。
池塘中有几只林蛙?
S:5只林蛙
T:5只林蛙用数字几来表示?
S:5只林蛙用数字5来表示。
T:小朋友看大屏幕有什么变化?
S:又出现了7只林蛙。
T:7只林蛙用数字几来表示?
S:7只林蛙用数字7来表示。
T:把两部分林蛙合在一起一共有几只林蛙?用列算式的方法,应该用什么法做?
S:加法。
T:谁能列出一道加发算式?
S:5+7=12(若干幼儿)
T:谁能列出不同的加法算式?
S:7+5=12(若干幼儿)
T:小朋友们真棒!鼓励自己一下。
我们继续向丛林出发吧。
例三7+8=15
我们遇到了萝卜头,看看他要和我们说什么?
萝卜头:我的萝卜丰收了,请大二班的小朋友尝一尝吧。
T:小朋友们仔细看大屏幕,要把两部分萝卜合在一起一共有多少个,用列算式的方法,应该怎么做?
S:7+8=15(若干幼儿)
T:谁能列出不同的加法算式?
S:8+7=15(若干幼儿)
T:小朋友们太棒了,掌声送给自己。
小结:
小朋友们,观察一下黑板上的算式
3+8=11 8+3=11
5+7=12 7+5=12
7+8=15 8+7=15
你发现了什么?
总结:都是看图列出的加法算式。
T: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看图列加法算式。
两部分合在一起,可以用前面的部分加上后面的部分,也可以用后面的部分加上前面的部分,总数不变。
小朋友们学的太棒了,掌声送给自己。
让我们同熊二一起继续向丛林出发。
终于到达了,翠花的生日宴会。
翠花:救命啊!救命啊!小朋友们快来救救我吧!
T:怎么了?
小朋友知道发生什么事了吗?
S:翠花被光头强抓走了。
T:可恶的光头强,我们要怎么办呢?
S:救回翠花。
T:小朋友有没有信心救回翠花呢?
让我们为自己加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口号)
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闯关救翠花
第一关:熊大送给翠花好吃的蛋糕,问熊大一共送给翠花多少块蛋糕?(列出两道加法算式)
4+7=11 7+4=11
闯关成功,有没有信心闯过第二关?谁有信心闯过第二关?(找幼儿闯关)
第二关:熊二送给翠花他最爱吃的蜂蜜,问熊二一共送给翠花多少罐蜂蜜?(列出两道加法算式)
6+8=14 8+6=14
XXX成功闯过第二关,他太棒了,小朋友鼓励鼓励他
谁有信心闯过第三关?(找幼儿闯关)
第三关:猴王吉吉送给翠花好吃的苹果。问:猴王吉吉一共送给翠花多少个苹果?(列出两道加法算式)
21+14=35 14+21=35
XXX闯关成功,他太聪明了 ,掌声送给他。
T:小朋友们,动物们都送翠花生日礼物了,你们想不想送她礼物啊?
S:想。
T: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礼物,但是都是半成品,需要小朋友们的帮助完成礼物的制作,这样才能救回翠花。
每个小朋友的小凳下都有一份礼物,小朋友用笔完成礼物的制作。老师也要找两位表现好的小朋友到黑板前完成礼物的制作,看图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
礼物完成的小朋友,举起你的礼物给你的家长看看。
小朋友们太棒了,礼物制作的非常好。我们成功的救回了翠花。
小朋友我们这节课学习了,看图列加法算式,知道了两部分合在一起,可以先用前面的部分加上后面的部分,也可以先用后面的部分加上前面的部分,总数不变。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的好朋友翠花和我们说了什么?
翠花:小朋友表现的真棒!谢谢小朋友的礼物,让我们一起跳舞吧!
有关数学的教案11
说教材
这一活动主要要求幼儿辨认平面几何图形,中班小朋友他们的思维是直觉形象的,在学习过程中要着重感知事物的明显特征。然而几何图形的认识往往过于单调、抽象。因此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设计此活动,让幼儿能大胆地参与活动,积极地投放实践中去。
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标,其中有探索认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目标是:
1、能正确辨认圆形、叁角形、正方形,并能说出图形的名称。
2、知道叁种图形的特征,并能利用叁种图形组合变化出新形象。
3、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发展创造力及动作表现力。
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互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1、学会了各种图形特征。
2、自制的图形大小、颜色不同若干。
3、圆形、叁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卡片若干。
知识准备:
已认识简单、常见的图形
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坳。因此本活动我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还挖掘此活动的活动价值,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
1、情景表演法:活动导入部分既要让幼儿发现问题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问及探索,又要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方式设置悬念,因而我设计了找朋友这一情节,并通过情景表演的.方法启发幼儿思考。
2、演示法: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教具演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活动的演示是运用几何图形的基础上,学会区分异同。此外,我还运用了观察法,谈话法等,对于这些方法的运用,我变以往教学的传统模式——教师说教,为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以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并以"游戏"贯穿活动始终,让幼儿在玩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真正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3、活动过程中,我渗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将各领域的知识有机整合在一起,如在观察活动中渗透了语言表达教学,在"找朋友"中渗透了情感教育等。
(二)学法:
幼儿是学习的主人,以幼儿主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索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探索能力,更让幼儿获得了学习的技能和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本活动采用的方法有:
1、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纲要》提出教师在提供丰富材料时,要使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本活动的操作是帮助小朋友铺石砖,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放一放,拼一拼来认识图形。
2、交流法:同伴间相互交流探索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既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将自己获得的经验与同伴交流分享,使《纲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动"得到真正体现,因为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创设了游戏的情景,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五、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通过情景表演,引导幼儿观察图形形状。
2、认识几何图形及两种常见的几何图形,并通过眼看(观察),耳听(倾听),脑想(想象),学一学,说一说(尝试)等多种方法巩固几种图形的相同点及区分。
3、找朋友: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置了"找朋友"的游戏我,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巩固所学内容。纳要中提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索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在孩子们操作的过程中如发现个别孩子难点未掌握,我会引导他们想互交流帮助,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反复体验以突破难点。
有关数学的教案12
一、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时间单位时分,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2。知道钟面有12大格,60小格,了解时、分的关系,知道1时=60分。正确读写钟面上的任何时刻。
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4。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会读写几时几分。
2。知道1时=60分。
三、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钟表。
四、教学过程
1.生活质疑,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请大家看屏幕,谁能说说我们班的同学在做什么呢?
生:这是早上我们在站队准备进教室。
师:对,你能说说我们在早上什么时刻到校吗?
生:早上7时30分。
师:这幅图上我们在干什么?是什么时间呢?
生:这是我们上课的时间上午8时。
师:你能用两种方法表示钟面上的时刻吗?
生:能。
师指名板演(7时30分7:30 8时8:00)
师:整时和半时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大家看这幅图,你能说出现在钟面上的时刻吗?
生:10时45分,同学们正在做眼操。
师:你对有关时间的知识了解得真多,老师相信你也一定是一个遵守时间的好孩子。看来除了整时和半时,生活中还有许多时刻也需要我们来认识,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
板书:认识时间——几时几分
2。认识钟面。
师:你们想快速准确地读出钟面上的时刻吗?
生:想。
师:好。那我们首先要了解钟面上都有什么,请你仔细观察:钟面上都有什么?然后再和同桌说一说,看谁说得最有顺序,有条理。
生:时针和分针,12个数,大格,小格)
生: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动态演示:12个数把钟面分成了12个大格。)板书:12个大格
师:每两个大格中间有多少个小格呢?
生:(5小格)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师:从12到1中间有5个小格,从12到2中间一共有几个小格?你是怎么知道的?那么12到3呢?12到每一个数中间各有多少个小格,你能算一算吗?把它填在书p81上。
集体订正。一共是多少个小格?板书:60个小格
师:分针每走一个小格就是1分,你们看他从12走到1,是几分?从12走到2呢?
对口令的游戏:分针指1,是分
分针指2,是XX分
分针指3,是XX分
分针指4,是XX分
分针指5,是XX分
分针指6,是XX分
分针指7,是XX分
分针指8,是XX分
分针指9,是XX分
分针指10,是XX分
分针指11,是XX分
分针指12,是XX分
师:分针走1小格经过的时间是1分;分针走了几个小格,经过的时间就是几分;那分针走一圈,经过的时间就是60分。
3。读写钟面时刻。
师:我们知道了分针指几相对应的分钟数,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xxx同学的作息时间。
黑板贴出三个钟面图:
早上出门午休时间下午大课间结束的时间
学生尝试用两种方法表示,说出自己的方法。
7时5分11时35分2时20分
7:05 11:35 2:20
师:注意5分不足10分时,要在5前面写0占位。
师小结:要读出一个时间,必须根据时针和分针的位置来共同确定。先看时针刚走过数几就是几时多,再看分针从12起走了几个大格,就是几个5分,这时钟面上的时刻就是几时几分。
这是下午大课间结束的时间(2:55)你知道这是几时几分吗?
我们在看时间的时侯,不但要看清楚时针和分针,还要注意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联系,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时和分的关系。
4、时分关系
师:老师拨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快速地记下钟面上的时刻。
出示钟面(12时),学生自己写时间;
分针、时针同时开始转动,当停下来时(12时30分),学生自己写时间;
再次转动分针和时针,停下来时(1时),学生再写时间。
出示(12时和1时两钟面)
师:比较一下,时针和分针各是怎样变化的?
生:时针从12开始转动,转到了1,走了一大格,是一个小时。
分针从12开始转动,又回到了12,转了一圈,是60分。
师:时针和分针同时开始转动,同时停下,你们发现什么了吗?
生:1时=60分
5、拓展练习
(1)师:同学们,你们想了解老师的时间安排吗?那老师就给你们看看我的.作息时间表,你能说说老师什么时间要做什么事吗?(学生说)
你能把这些时刻用两种方法表示出来吗?
集体订正。这是我每天的时间安排,希望同学们在学过认识时间一课后,也能合理安排好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师:其实,在我们的教室里就有一句话,它时刻提醒着我们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这句话在哪里,谁找到了,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拓展延伸:
师:请同学们在你的钟表上拨出8时5分,那么如果再过3分钟你会拨吗?你能读出这个时刻吗?
生:再继续拨到8:08,学生读时刻。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一个重要的时刻吗?
生:奥运会开幕式。
师:对了,就是在2008年的8月8日,晚上8时8分,第29届奥运会就要在北京召开了,让我们一起为中国加油,为北京加油!
6、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你是怎样学到的?
有关数学的教案13
教学目标:
1、掌握向量的加法运算,并理解其几何意义;
2、会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作两个向量的和向量,培养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将向量运算与熟悉的数的运算进行类比,使学生掌握向量加法运算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会用它们进行向量计算,渗透类比的数学方法;
教学重点:会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作两个向量的和向量.教学难点:理解向量加法的定义.
学法:
数能进行运算,向量是否也能进行运算呢?数的加法启发我们,从运算的角度看,位移的合成、力的合成可看作向量的加法.借助于物理中位移的合成、力的合成来理解向量的`加法,让学生顺理成章接受向量的加法定义.结合图形掌握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联系数的运算律理解和掌握向量加法运算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具:多媒体或实物投影仪,尺规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思路:
一、设置情景:
1、复习:向量的定义以及有关概念
强调:向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长度相等、方向相同的向量相等.因此,我们研究的向量是与起点无关的自由向量,即任何向量可以在不改变它的方向和大小的前提下,移到任何位置
2、情景设置:
(1)某人从A到B,再从B按原方向到C,
则两次的位移和:AB?BC?AC
(2)若上题改为从A到B,再从B按反方向到C,
则两次的位移和:AB?BC?AC
(3)某车从A到B,再从B改变方向到C,
则两次的位移和:AB?BC?AC AB
C
(4)船速为AB,水速为BC,则两速度和:AB?BC?AC
二、探索研究:
1、向量的加法: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加法. A B C AB C
有关数学的教案14
一、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平方差公式的几何背景.
2.会用面积法推导平方差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运算.
3.体会符号运算对证明猜想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
1.用符号运算证明猜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等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在拼图游戏中对平方差公式有一个直观的几何解释,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2.体验符号运算对猜想的作用,享受数学符号表示运算规律的简捷美.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平方差公式的几何解释和广泛的应用.
(二)教学难点
准确地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简单运算,培养基本的运算技能.
三、教具准备
一块大正方形纸板,剪刀.
投影片四张
第一张:想一想,记作(1.7.2 A)
第二张:例3,记作(1.7.2 B)
第三张:例4,记作(1.7.2 C)
第四张:补充练习,记作(1.7.2 D)
四、教学过程
Ⅰ.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请把自己准备好的正方形纸板拿出来,设它的.边长为a.
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生]a2.
[师]请你用手中的剪刀从这个正方形纸板上,剪下一个边长为b的小正方形(如图1-23).现在我们就有了一个新的图形(如上图阴影部分),你能表示出阴影部分的面积吗?
[生]剪去一个边长为b的小正方形,余下图形的面积,即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2-b2).
[师]你能用阴影部分的图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吗?同学们可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教师可巡视同学们拼图的情况,了解同学们拼图的想法)
有关数学的教案15
教学分析:
注意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新颖、生动、富有情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学习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对称、平移、旋转等现象。
2.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并能自己设计图案。
3.学生感受图形的美,进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意识。
重点难点:
1.能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
2.感受图形的内在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 和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利用课件显示课本第7页四幅美丽的图案,配音乐,让学生欣赏。
二、学习新课
(一)图案欣赏
1.伴着动听的音乐,我们欣赏了这四幅美丽的图案,你有什么感受?
2.让学生尽情发表自己的感受。
三、巩固练习
(一)反馈练习
1.这个图案我们应该怎样画?
2.仔细观察这几个图案是由哪个图形经过什么变换得到的?
(二)拓展练习
四、全课总结
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广泛地应用于平面、立体的建筑艺术和几何图像上,而且还涉及到其它领域,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都成为杰出的设计师。
五、布置作业
欣赏
尽情发表自己的'感受。
(二)说一说
1.上面每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
2.上面哪幅图是对称的?先观察讨论,再进行交流。
完成第8页3题。
1.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
2.交流并欣赏。说一说好在哪里?
教材第9页第5题。
学生感受图形的美,进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意识。
板书设计:
欣赏和设计
图案1 图案2
图案3 图案4
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有广泛的应用。
【数学的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的教案10-16
《数学广角》数学教案06-23
数学欣赏教案11-18
数学教学教案02-25
小学数学的教案03-29
《数学广角》教案04-06
经典数学教案02-22
数学定理的教案11-18
数学实数教案11-12
数学教案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