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教案

时间:2023-03-08 16:25:14 教案 我要投稿

【荐】二年级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年级数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荐】二年级数学教案

二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能力目标: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教学难点:

  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解决策略:

  合作探究前置作业根据主题图说出体育馆、商场、医院和邮局分别位于学校的什么方向。

  教学内容:

  知道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你看到什么,并说出它们的方向。

  让学生将自己置身于学校这个位置,用已经学过的.方向知识,说一说体育馆、商店、医院、邮局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教师先让学生4人一组说一说,再由教师指名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学生口头回答后,教师让学生填在书上,并让学生在图中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标出。

  二、总结

  教师让学生观察剩下的4个建筑物所在的方向与以前所认识的方向有什么特别之处。教师让学生讨论后说一说少年宫、电影院、动物园所在的方向。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样描述方向真是太麻烦了,请大家分别给这4个方向取名字。小组讨论后,将所取名字写在书中的建筑物的旁边。教师让学生多说一说这4个建筑物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最后教师总结。在教学中应该纠正学生北西、北东、南西、南东等错误说法。师生共同制作方向板,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指导,先将8个方向的点找出,并将北的方向给出,再让学生自己写出剩下的7个方向,

  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教师让学生上台展示方向。

  1.试一试(小组活动)

  (1)利用方向板说一说教室里8个方向分别有什么?

  (2)让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教师给出班级面朝的方向,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小组活动后,指名说一说。使用方向板时,教师应让学生注意方向板中的方向应与现实中面朝的方向相符。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二年级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2、认识乘号,会写、会读乘法算式。

  二、智能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正确把相同加数求和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2、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互助的精神。

  2、教育学生思考问题应该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去想办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体会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同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

  教学准备:

  1、课前教学生唱《数字拍手歌》,配动作。

  内容如下:一二拍拍手,三四点点头,五六挪挪腰,七八不说话,九十快坐好!

  2、练习九第1题的挂图。

  3、制作多媒体电脑课件。

  4、制作卡片(内容为练习九第2题和补充的乘法算式。)

  教学过程:

  一、交谈导入,提高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到游乐园玩吗?那么这节课学习认真,积极动

  脑筋的同学,老师就带他到游乐园玩,好吗?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请看图,这五个小朋友在干什么?(课件出示例1的主题图)

  2、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引导学生提出:每个小朋友用了多少根小棒?)

  3、那么请四人小组分工合作,在堂上练习本上列式算一算,看哪个小组算得快,算得准。

  4、请学生汇报,师分类板书:

  14+6=20xx+10+10=30

  4+4+4+1+1=145+5+5+5=20

  3+3+3+3+3+3=18

  5、我们一起看黑板上的这些算式,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左右两边的相同点都是加法算式,不同点是左边的算式中加数不都相同,右边的算式中加数都相同。

  6、我们再次看这边的算式,你能照样子再编几个这样的算式吗?

  请在本子上写一写。注意要求算式中的每个加数都要相同的。

  7、让学生说出自己所学的算式,师质疑:如果再添加上5个、10个......这样的数,那说起来很容易漏说或多说几个,这怎么办?

  学生引导说出:几个几相加。

  8、那么你们能说说右边这3个算式都是几个几相加呢?你们所写的算式是几个几相加呢?请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说。

  9、看来这些算式用几个几相加说真简便,那么写有没有方法能写得简单一点呢?稍让学生思考。

  10、我们可以用另一种运算方式-乘法来表示。(板书乘法)齐读课题。

  11、现在以这一题(3+3+3+3+3+3=18)为例,相同加数是几?

  有几个3?得多少?板书(63=18)

  12、在6和3中间写上这样一个符号,(63=18)读作6乘3等于18。)

  13、那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乘号与我们认识的加号、减号一样,是一种运算符号,那像什么?(提醒学生书写要端正,不要与+混淆。

  14、那么在这个乘法算式中,6和3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15、6个3连加除3这样(63)写外,也可以先写相同加数3,再写6,写作36=18,那这个算式又怎样读?

  16、质疑:请打开书45-46页,看看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17、小结:同学们,求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可以应乘法计算。要注意弄清楚相同加数是几和有几个相同加数。

  三、练习巩固,掌握新知。

  1、现在老师准备了一些算式卡片,你们会读吗?我们开火车读,其他同学要认真听。结束后,全班同学再齐读一次。

  2、读会读了,那同学们还能把另外这两个算式(10+10+10=30、5+5+5+5=20)和你们所写的算式写成乘法算式吗?请在本子上做一做。学生汇报。

  3、打开课本48页,做第3题。学生汇报。

  4、继续做第4题。学生汇报。

  5、同学们这节课表现得很好,老师真想马上带大家到游乐园。请再打开46页,看做一做的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提出: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荡秋千?)请在书上做。学生汇报。

  6、好,现在我们一起唱着《数字拍手歌》到游乐园玩吧!

  7、(课件显示44页游乐园情景图)。我们来到了游乐园,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说图意)

  8、你能根据这些情景提一些数学问题吗?请四人小组的`同学分工:①提问题;②列算式;③判断对错。

  学生汇报。

  9、同学游乐园的另一个角落还有这些小朋友。(出示48页第1题的挂图)。你们看,谁能帮助这只小鸟解答这个问题(共有几个小朋友)?请在本子上分别用上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来解答,学生汇报时,让他们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想①每个跷跷板上坐4个小朋友,有2个跷跷板。②两个跷跷板的每一端坐2个小朋友,有4端)师鼓励学生:同学们思考问题应该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去想办法解决问题。

  四、拓展练习,扩阔思维

  1、同学们真是一个聪明的乐于助人的小朋友,那能不能把4+4+4+4+1+1=14这个算式部分改成用乘法表示呢?(可小组讨论)再汇报。

  2、玩了这么多,有点口渴了。这里有几瓶水(在讲台上摆成000000)列成加法算式是什么?(1+2+3=6)

  那这个算式能不能改成乘法算式?那谁能移动一瓶、两瓶或三瓶水,使它们能够用乘法算式表示?指名出来移,并说出乘法算式。

  (引导学生抓住相同加数去想。从这些方面去移,变成000000或000000或000000)

  五、畅谈收获,归纳总结

  1、游乐园真好玩,是时间回去了,我们又唱着《数字拍手歌》回去吧!

  2、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感觉自己表现得怎么样?

  3、师总结:当出现相同加数连加的时候,可以把加法算式简写成乘法算式。这只是对乘法的一个初步认识,以后我们会学习更多这方面的内容。

  板书设计:

  乘法

  14+6=20xx+10+10=30(103=30)

  4+4+4+1+1=145+5+5+5=20(54=20)43+21=143+3+3+3+3+3=18

  或34+21=1463=18读作:6乘3等于1836=18读作:3乘6等于18

二年级数学教案3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初步理解每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2.借助计数器掌握三位数的数法,并且在数数中加深对“十进关系”的理解。

  3.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4.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会正确地数三位数。

  教学难点

  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计数器、例1中一、十、百、千挂图、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观察下面每组数是怎样数的?

  (1)71、72、73、74、75、76、……。

  (2)49、59、69、79、89、99、……。

  第(1)小题是一个一个地数,第(2)小题是十个十个地数。

  2.99是几位数?再添一个是多少?

  二、揭示课题

  100是几位数?100以后的三位数该怎样数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三位数的数法”。(板书课题:三位数的数法)

  三、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1)教学“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

  ①多媒体显示一个“正方体”,问:这是什么?几个小方块?

  教师贴出1个小方块的实物图,并板书:一

  ②逐个显示小方格,让学生一个一个地数,从1数到10(这时进行多媒体动态演示:10个小方格靠拢成为一条)。提问:多少个一是十?十里面有几个一?

  教师在小方块的实物图左面贴出一个木条实物图,并在下面板书“十”。

  ③刚才我们是几个几个地数?多少个一是十?

  板书: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

  (2)教学“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一百”。

  ①提问:现在屏幕上有一个十,我们能不能一十一十地数呢?

  ②随着屏幕上木条逐个出现,学生一十一十地数,当数到九十时,老师提问:几个十了?再添1个十是几个十?是多少?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贴出“一百”的木块实物图,并板书:一百。

  ③我们是几个几个地数,多少个十是一百?

  板书: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一百;

  (3)教学“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

  ①现在我们能不能一百一百地数呢?(板书:一百一百地数。)

  ②谁能一百一百地往后数?

  学生数数时,屏幕上逐层出示木块图,当数到九百时,提问:再添一个百是几个百?是多少?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

  随后贴出“一千”的`木块实物图,板书:一千。

  ③多媒体快速重现从一百数到一千的动态画面,强调“10个一百是一千”,并进行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

  以上教学过程,贴图形成如下板书:

  (4)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理解“相邻”的含义。

  “百”和“千”是我们新认识的计数单位,它们是互相挨着的邻居,所以我们说它们是相邻的计数单位。(板书:相邻)

  想一想:“百”和哪个计数单位也是相邻的?“十”和哪个计数单位相邻?

  (5)理解“十进关系”。

  十里面有10个一,10个一是十,我们就说十和一是十进关系。(板书:十进关系)

  一百里面有几个十?10个十是多少?百和十是什么关系?

  百和千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是十进关系?

  以上过程,形成如下板书:

  你能用一句话概括每相邻计数单位之间是什么关系吗?

  (6)教师简要小结:一、十、百、千都是计数单位,它们每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都是十进关系。今后可以根据需要,用不同的计数单位数数。

  2.教学例2。

  (1)初步了解计数器。

  仔细观察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百位是右起的第几位?请你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找出千位。

  (2)出示例2第(1)小题。

  教师在计数器上演示,边拨珠边数数,一百零一、一百零二、……,当数到一百零九时,提问:再拨一个珠子该怎么数?

  教师边拨珠边说明,再加一个珠子时,个位上就有10个一,10个一是十,这时要拨去九,进上一。

  当拨到一百一十九时,教师提问:接下去该怎么拨?一百一十九后面的数是多少?

  学生在自己的计数器上再练习一遍,要求边拨珠边数数。

  (3)出示例2第(2)题。

  重点讲清从一百九十九到二百的拨珠过程,引导学生观察这时各个数位出现的变化。

  3.学生看书,质疑问难。

  四、巩固练习

  1.教材第22页例2下面的做一做。

  采取边练边讲的形式进行,注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练习六第1题。

  五、课堂小结

  提问:(1)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2)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六、布置作业

  1.10个一是( ),10个十是( )。

  10个一百是( ),10个一千是( )。

  六百九十九前面一个数是( ),后面一个数是( )。

  和八百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2.从六百七十八数到八百一十。

  七、思考练习

  有30个桃,最少拿出几个后,就正好平均分给7个同学?

二年级数学教案4

  详细介绍:

  课题:不连续进位加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具的直观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学生掌握万以内不连续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掌握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算理.

  教具和学具

  教师准备375个信封的投影片(如书上图),准备计数板、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演示课件不连续进位加】

  1.口算练习

  50+70=30+600=30+300=

  90+20=40+50=0+500=

  2.求38加25的和

  (1)怎样列竖式计算?(相同数位对齐)

  (2)得数十位上为什么是6,而不是5?

  (因为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3个十加2个十是5个十,再加上个位进上来的一个十应是6个十.)

  (3)你觉得计算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十位上不要忘记加进上来的一个十.)

  (4)回忆两位数笔算加法的法则是什么.

  板书:笔算两位数加法

  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设疑

  刚才我们复习了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笔算.如果是求1738加上625的和,你知道应当怎样计算?(板书:1738+625=)能说出你计算的理由吗?好了,学完这节课你就能顺利解答这道题了.

  (二)学习新课

  1.不进位加法.教学例1.

  求下面两个数的和.请看图

  (1)教师继续演示课件不连续进位加,出示图A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有多少个信封?(43个信封)教师接着出示图B,放在图A下面提问:这是多少个信封?(32个信封)

  (2)要求两个数的和如何列式?怎样写竖式?怎样计算(相同数位对齐)如:

  (3)计算后教师追问:相同数位对齐是什么意思?(个位十位分别对齐)

  (4)如果有百位呢?(教师继续演示课件不连续进位加出示下图中第一排的一个百一扎的两扎信封和第二排中一个百一扎的一扎信封)变成如下的图和算式:

  师问:竖式的百位如何写?(让学生填)

  (5)请学生独立计算

  师问:说说你是从哪一位开始加起的?为什么把相同数位的数相加?(四人一组讨论,明确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道理)

  (6)在教师指导下理解算理

  243是2个百4个十和3个一,132是1个百3个十2个一.个位上3个一加上2个一和是5个一.所以和的个位写5;十位上4个十加上3个十和是7个十,所以和的十位写7;百位上2个百加上1个百是3个百,所以和的百位写3.只有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它们的计数单位是统一的,才能相加.

  (7)练一练

  4111+367=

  28+570=

  师:为了对齐数位,注意竖式中第一个加数不要写得太挤,在写第二个加数时,要看好第二个加数的最高位,应该和第一个加数的哪一位对齐.

  2.进位加法.出示例2【继续演示课件不连续进位加】

  270+58=(如下图所示)

  (1)请学生独立列出竖式,并计算.

  (2)师问:十位应该怎样计算?(关键性问题)

  (3)教师演示、操作活动投影片(如图),使学生明确算理、7个长方形和5个长方形合起来可以组成一块正方形计数板(100)和2个长方形.指导学生写出竖式,十位相加满一百,要向百位进1.

  (4)学生独立填写百位结果.

  (5)练一练

  (6)小结:计算时注意:十位上的数相加满十,不要忘记向百位进1,同时百位上不要丢掉进位的1.

  3.进位加法.【继续演示课件不连续进位加】

  例3求809与3764的和.

  (1)请学生自己列横、竖式,并计算.

  (2)重点思考:百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应该怎么办?

  (3)做完后同桌互相说说,你是怎么做的?为什么?

  (4)讨论:三、四位数的加法和两位数加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三、四位数的加法和两位数的加法一样,都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而且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不同点:加数的位数不同)

  (5)总结三、四位数加法的法则.(在原法则板书上改)

  标题的两位数改为三、四位数.

  第③条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改成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三)巩固反馈【继续演示课件不连续进位加】

  1.直接在竖式上计算

  2.列竖式计算

  238+326=1629+527=715+8605=

  3.判断正误并改正.

  4.课后总结

  (1)今天学的是什么知识?(出示课题)计算法则是什么?说说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2)解疑

  我们已学完本节知识,请大家做一做开始的那道题,看谁会做并能做对.

  1738+625=

  板书设计不连续进位加

  不连续进位加

二年级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3.体会数学思想在生活中的用途,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经历简单推理的过程。

  教学难点

  推理依据的叙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新学期开始,班里来了一对双胞胎兄弟,哥哥叫大壮,弟弟叫小壮,(出示课件或图片)你能分出谁是哥哥谁是弟弟么?为什么?(学生可能回答不能,因为他们长的一模一样)

  二、探索新知

  1.做出判断

  师:(课件演示)现在其中的一个说:“我不是哥哥。”现在你能指出谁是哥哥,谁是弟弟吗?

  2.说明理由

  你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判断?

  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班内汇报。

  3. 小结

  师:(小结同学们推理的过程)刚才同学们根据双胞胎兄弟中一人的话,判断出了谁是哥哥,谁是弟弟。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简单推理(板书课题)。

  4.找气球

  师:推理在生活中有非常广泛的用途,生活中有许多事情需要我们根据已知的条件对事件进行推断。为了庆祝元旦,小明、小红、小芳每人从家里带来了一个气球,(课件出示三位小朋友及红、黄、蓝三个气球)小明说我的气球是红色的.,小红说我的气球不是1

  蓝色的。根据他们的对话你能说出小明、小红、小芳各拿来了哪一个气球吗?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三、拓展应用

  1.可以在完成课本101页的第3、4题的基础上完成下列有趣的题目。

  这三组影子分别是哪组积木的投影?请连线,并说明为什么?

  2.红圈中的积木和哪块积木拼合,才能成为一个和左图一样的正方体?

  3.小熊、小狗、小兔的箱子分别装有相同大小的铁块、木块、棉花。你在看过跷跷板之后,能说出每人的箱子里都装有什么吗?为什么?

二年级数学教案6

  教学资源

  教学内容: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分橘子”,课本第3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分橘子的实际操作过程,初步了解余数的含义,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实际操作,经历用竖试表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并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提高学生分析观察,推理和判断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明确“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通过实际操作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的竖试书写格式,理解每一步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课件出示14个橘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如果每盘放4个橘子,14个可以放几盘?(教师板书)

  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2、师生进行互动交流。

  师:从题目中你们可以得到那些信息?

  生:每盘放4个橘子,总共有14个橘子。

  师:题目要求我们要怎么分?

  生:每盘放4个(平均每盘放4个)

  师:那题目要我们求什么?

  生:14个可以放几盘

  师:根据这些信息,谁知道该怎么列式呢?

  生1:从14里减去3个4等于2,所以可以放3盘;(14-4-4-4=2)

  生2:根据乘法口诀:三四十二,得出结论可以放3盘,还剩2个。

  生3:可以用除法运算列算式:14÷4=3(盘)……2(个),说明可以放三盘,还剩2个。

  3、教师与学生合作摆一摆,验证以上结论是否正确。

  4、介绍用竖式解决以上问题

  由具体到抽象,帮助学生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14÷4=3(盘)……2(个)也可以用竖式计算。边写边说明每一步的含义:

  先写“厂”,表示除号,把要分的14个橘子,也就是被除数写在“厂”的里面。把每盘的橘子数4,也就是除数写在“厂”的左边。写好后,按下面的步骤用竖式计算。

  一试商:14除以4,商是几,写在哪?根据乘法口诀求商,商是3,相同数位对齐,即商与被除数14的个位对齐。

  二相乘:商与除数相乘的积写在被除数14的下面,相同数位对齐。三相减:从总数14里减去分走的12,还剩2个,14-12=2,画上横线对着个位写2。

  四检查:看看余下来的数是不是比除数小,并说说竖式上的每个数字代表什么意思。

  三、巩固练习

  课本第3页的“试一试”和第4页的“算一算”,“想一想”先由学生独立解题,再由老师讲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4页的第3题。

二年级数学教案7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8—119页

  复习第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万以内加减法口算的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能熟练地应用这种关系求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x。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复习万以内口算加减法

  1、口算方法复习。

  (1)完成第1题第一组。

  ①口算后比较每组口算在计算方法上的相同之处,不同之处。

  ②小结: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个位上相加要向十位进1,哪位上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做10再减。

  (2)完成第1题第2组。

  口算后比较计算方法的异同之处。

  2、口算第2题

  时间:3分钟。

  三、复习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关系的整理。

  (1)口答。

  根据238+482=720写出两道减法算式。

  根据530–230=300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

  (2)说出相应的关系式,并板书。

  2、完成第3题。

  四、课堂作业

  复习第4题。

二年级数学教案8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分橘子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2、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让学生正确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4、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2、让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昨天,我们帮小熊分了苹果,大家还记得我们是怎么分的吗?今天小熊又要请客了,它家里只有14个橘子,它想每盘放4个,可不知道放几盘,你能帮助它解决这个难题吗?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1、有余数的除法及其竖式的计算方法

  学生试着自己列竖式后,展示不同学生的竖式并让学生说明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同时其他学生可以质疑。因为有除法算式做引导,估计学生不会出现余数大于除数的现象,如果有的话,就直接拿来当作下一环节的样本,解决余数不大于除数。然后教师做小结。

  2、完成“试一试”,体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教师小结: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3、用竖式计算。

  9÷4   21÷5   14÷3   19÷6

  4、钉一件上衣需要5个扣子,现有23个扣子,能钉几件上衣,还剩几个扣子?

  四、总结

  1、说说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你今天最成功的是什么?你打算以后如何做?

  板书设计:

  分橘子

  每盘放4个橘子,14个橘子可以放几盘?

  14÷4=3(盘)……2(个)

  答:14个橘子可以放3盘,还剩2个。

二年级数学教案9

  教学内容:课本第39-40页的例题、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通过交流、比较,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谈话:老师今天要考你们一年级的知识,有没有信心?

  1.口算。8+5+16+7+39+8+26+5+39+7+37+8+6

  2.找出最快最好的办法,口算出每个三角形上数的总和。

  439

  557581

  问: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的研究怎样笔算三个数的连加。(板书:连加)

  二.新授

  1.教学例题。

  出示例题:一、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1)你打算怎样列式?(指名说)教师板书:85+143+126

  2)同桌说一说,你准备怎样算?(同桌说,再独立计算)指名说如何计算。

  3)再想想还有其他方法吗?生小组讨论。

  4)指名说:还可以只列一个竖式:85

  143

  +126

  354

  5)你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四人小组说一说。让学生体会到“只列一个竖式”比较简便。

  2.教学试一试:四、五、六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怎样列式?(指名说)

  178+194+236

  178

  194

  +236

  □□□

  个位上先加哪两个数比较方便?十位上呢?同桌讨论。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学生自己完成计算)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1)独立计算。提示:想做全对吗?那要特别认真、细心地计算哦!

  53279586

  316402117

  +125+311+208

  做完了想知道对不对怎么办?(要验算)一般用再算一次的方法验算。

  2)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3)指名汇报,集体核对。

  3.想想做做第3题

  1)指名说图意。2)三个班一共植树多少棵?怎样列式

  3)学生独立计算。4)汇报核对。

  5.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获得了什么?

  板书设计:

  连加

  一、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85+143+126=354(本)

  85

  143

  +126

  354

  教学后记:

二年级数学教案10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体验数学化的过程。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养成计划和决策的能力,逐步发展创新思维。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学习中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1、师:学校组织小朋友去郊游,游玩前我们应考虑到哪些问题呢?(出示:时间安排、车辆安排、春游收费、游乐项目)

  2、出示课题:小练习

  3、——郊游

  二、计划决策、解决问题1、时间安排。

  (媒体出示时间图)

  (1)看图说一说时间。

  (2)这天我们将在外面度过多长时间?你是怎样想的?

  (3)多媒体演示。

  2、安排车辆。

  (媒体出示:1班31人,2班28人,3班30人,每辆客车能乘坐50人)

  (1)收集数学信息,思考解题思路,可以考虑班级总人数、车辆载重人数。

  (2)渗透估算:从最邻近的整十数进行估算。

  (3)学生独立计算:可以列竖式。

  (4)渗透巧算:观察数的特点,可以先凑整。

  (5)请你安排,3个班级如何坐这2辆车?可以把一个班级进行分拆。

  3、春游收费。

  在学校收的费用1、往返车费:4元1角2、入场费:5元8角3。

  师:学校发下一份通知,你们能看懂吗?

  (1)计算:往返车费与入场费是多少?(4元1角+5元8角=9元9角)

  (2)学校准备一份食品,价钱一共是多少?

  4元+3元5角+5角+8角+1元3角=10元1角

  (3)在学校,一共要收费多少呢?(9元9角+10元1角=20元)

  (4)20元,你打算付给老师()张()元?

  4、游乐项目。

  (媒体出示游乐园图)

  (1)找一找,有哪些游乐项目?(介绍项目及单价)

  (2)如果每一项都能玩,那需要多少钱?(50元)

  (3)根据要求设计方案:给你25元(全部用光,可以重复玩),你可能怎样玩?①最多可以玩几次?(5次)②最少可以玩几次?(2次)③如果想玩3次,你可以怎么玩?④如果想玩4次,你又可以怎么玩?

  三、课堂总结:今天你学到什么新本领?

二年级数学教案1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画锐角和钝角。

  2、过程与方法:通过找角、画角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动手能力、合作意识,激发创造性思维。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通过课堂中创设的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学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魔术导入,复习铺垫

  师:同学们,大家都认识潘老师,你们一定不知道潘老师还会变魔术吧。不信,你们看,老师可以用手中的这张纸变一个大家都认识的老朋友!你认识吗?

  师:关于角,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

  生:我知道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生: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一个角。

  生:像国旗角,桌子角,都是直角。

  二、分类比较,认识锐角和钝角

  师:周末了,同学们都喜欢去游乐园吧,今天潘老师就带大家去看一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你能根据上学期所学的有关角的知识,找一找,图中哪里有角?

  师:同学们太棒了,找到了这么多的角。(课件演示:去掉背景图后所显示大小不同的角。)它们长得一样吗?你们能根据它的特点分分类吗?

  1、给“角”分类。

  师: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的学具卡片,先独立思考,你按什么标准分类?想想可以怎么分,分好后和同桌说一说。

  (1)分成两类:一类是直角,一类不是直角。

  (2)也可以分三类:直角分一类,比直角小为一类,比直角大的可以为一类。

  师:这样分更细致一些,我们发现不是直角的角里,有比直角大的角,也有比直角小的角,大家也是这样认为的吗?

  师:那你们是怎么知道1号角和3号角就比直角大?而4号角和5号角就比直角小呢?

  师:嗯,如果这些角比较接近直角,开口的大小和直角很相近,我们看不出怎么办呢?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

  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比较。(验证方法:用三角板上的直角的顶点和所量的角的顶点对齐,一条直角边和角的一条边重合,这样就可以比较这个角的开口是不是比直角大或小。)

  2、揭示“角”的名称。

  师:在这三类角中,我们已经认识了角家族中的直角,其实其他两类也是叫的兄弟,一个是直角的弟弟,一个是直角的哥哥,大家知道我为什么说4号角和5号角是直角的弟弟吗?(比直角小)像这样,比直角小的角就是锐角,直角的哥哥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钝角,像这样,比直角大的角就是钝角。今天我们就老学习锐角和钝角。(板书课题)

  师:角家族我们认识了锐角、直角和钝角。

  师:那么给这3个兄弟排排队吧,谁是老大,谁是老二,谁是老三?(板书:钝角>直角>锐角)

  现在老师提两个问题,我敢谁第一问题,提出后,所有人的小手都能举起来,而第二个问题提出来后,举起小手的就会寥寥无几了。信不信?

  第1个问题:什么样的角水锐角?什么样的角是钝角?

  第2个问题:用什么办法开判断一个角是不是锐角或钝角?

  师:(得出结论)和直角比,开口比较明显的,我们可以直接看出来,但开口大小比较接近直角的',我们可以利用三角板的指教来验证。

  师:既然大家已经找到好办法了,我们在来用一用,看看我们的高招灵不灵。(课件出示几个不用的角,请同学来判断)

  教师出示两张实物卡片,角的大小比较接近直角的。请同学们到前面来验证。

  师:看来这样的问题难不倒大家,课件出示,请同学们,独立完成这倒题。

  3、找找生活中的“角”。

  师: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不仅藏在游乐园里,其实就藏在我们身边,现在请同学们找一找,在哪里见到了角,是什么角?

  很好,其实数学知识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我们有知道的,也有一些我们不知道,等待大家去发现。

  4画“角”。

  师:既然我们认识了锐角和钝角,想不想画一画,那谁来说一说,你想怎么画一个锐角或钝角呢?(先画`````后画`````)(课件出示画法,请学生来画)

  师:你能试着画一个尽可能小的锐角和一个尽可能大的钝角吗?

  三、教画人物简笔画

  师:角在美术中也有妙处!在美术中有一种画叫人物简笔画,它是非常简单的图形拼摆起来表示人物的一些简单动作,像这样用圆表示头部,用线段表示身体,用角表示四肢(胳膊和腿)。

  师:请同学试着创造,用我们学会的角来表示四肢,看看你能创造出那些姿势。(学生作品展示)

  四、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数学教案1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初步懂得把相同加数求和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2、把加数相同的算式、乘法算式和按群数数的方法联系起来,训练学生用按群方法来理解乘法运算的涵义,为学习乘法口诀奠定基础。

  3、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比较、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

  教具准备:

  教科书第44页游乐场情景课件,以练习九的第2题为基本内容的乘法算式卡片;每个学生准备20~3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准备

  1.出示游乐场情景图。画外音:小朋友们到公园里见到过哪些娱乐活动?我们来看这些小朋友和他们的爸爸、妈妈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画面。

  2.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适当给予启发引导:有小朋友跟爸爸、妈妈坐小火车,这列小火车上坐了多少人呢?

  请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3.解决问题。

  (1)算一算:小火车上坐了多少人?过山车上坐了多少人?5个观缆车吊厢里有多少人?

  (2)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

  二、新课

  1.摆图形游戏。

  谈话:同学们会用小棒摆图形。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小棒,摆出你喜欢的图形。摆小树、小伞、房子、亭子……想摆什么,就摆什么。现在开始摆图形。[

  2.交流。

  (1)摆好后,算一算自己用了多少根小棒。

  (2)小组为单位交流。说一说自己摆的是什么图形,用了多少根小棒。并把算式写在纸上。

  (3)请各组把每个加数都相同的等式写在黑板上。

  3.乘法。

  (1)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各等式,找出它们的共同的特点:每个等式中的加数都相同。

  (2)说明:算几个同数连加,除了用加法外,还可以用另外的方法──乘法。(板书:乘法)

  (3)以3+3+3+3+3+3=18为例,教学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①提问:这个连加算式表示什么?(6个3连加的和是18)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②指出:求6个3相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接着在6和3中间写上“×”,向学生说明“×”叫乘号,并说明乘号的写法:先写“/”,再写“”。告诉学生,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读乘法算式,6×3=18读作“六乘三等于十八”。

  ④告诉学生:用乘法算6个3连加得多少,也可以先写加数3,写作:3×6=18。

  这个算式怎样读?(三乘六等于十八)

  4.尝试。

  (1)请学生试把黑板上其他的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5.小结。学生完成了乘法算式之后,给学生以充分的肯定。然后,小结:求几个相同数连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三、练习

  1.教科书第46页的“做一做”。让学生先说一说图意,明确计算“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荡秋千?”的问题之后,独立填写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自己写的算式和想法。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2.练习九的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加法算式可能出现2+2+2+2和4+4,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说得有理,就给予充分肯定。让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几个相同的数连加,可以用乘法算。同时,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3.练习九的第2题。逐一出示乘法算式卡片,用齐读、分组读不同形式,让学生练习乘法算式的读法。

  4.练习九的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可以直接填书上。完成后同桌交换互相检查评价。

  5.练习九的第4题。让学生先观察图,确定图下面两个“( )”里分别填写数几,再根据图意填写乘法算式和读法。让学生独立思考,填写。之后,同桌互相读一读填写的乘法算式,并互相检查是否全填写正确。

  四、总结

  1.请学生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2.教师总结: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几个相同的数连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要明确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在这两个数中间写上乘号。读乘法算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这节课,每个小朋友都学了不少新知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乘法的知

二年级数学教案13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认识,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

  2、使学生掌握正方形、长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能够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千米、吨

  1、第做109页的第7题。

  教师提问,学生口答:

  (1)1厘米是多少毫米?1分米是多少厘米?

  (2)1千米是多少米?1吨是多少千克?

  随着回答,教师板书:1厘米=10毫米 1千米=1000米

  1分米=10厘米 1吨=1000千克

  2、做第109页的第8题。

  让学生想一想什么东西的高大约1毫米(1分硬币),什么东西的长大约1分米。然后再用手势比划出1毫米、1分米有多长。

  3、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0题。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4千米=( )米,让学生想一想该怎样推想。指名回答后,教师再说一遍推想过程:因为1千米是1000米,4千米是4个1000米,就是4000米,所以4千米=4000米。

  接着,教师再板书出:5000千克=( )吨,仿照上面的方法,使学生明确它的推想过程。

  然后让学生完成第10题,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推想过程。

  4、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1题。

  先让学生把相等的数量用线连起来,然后再指名说一说道理。

  二、复习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1、做第109页的'第9题。

  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然后让学生分别说出是什么图形,根据学生的回答,在每个图形下面板书图形的名称。

  教师:我们已经学过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大家想一想,这几个图形各有什么特点?

  指名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主要的写在黑板上。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按顺序说,如先说边的特点,再说角的特点,或每个图形分别说。最后使学生看到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2、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2题。

  教师只说明题意,让学生在点子图上任意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正方形。教师巡视,看学生画的方法是否正确,学生画完以后,要说出是怎样画的对画得又对又快的学生应给予表扬。

  3、做第109页的第10、11题。

  教师:什么叫一个图形的周长?

  让学生做第10题。要求量的时候,精确到整厘米。每量一边,在边的旁边注上该边的长度。算完以后,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教师注意纠正学生中的错误。

  4、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3题。

  教师可以根据班里的情况,让学生准备两张边长15厘米的正方形纸。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注意学生中出现的问题。集体订正时,可以让学生指出两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后,求长方形的周长是求哪几条边的和,有没有不同的解法?对想出不同解法的学生应给予鼓励。

二年级数学教案14

  详细介绍: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学习克和千克两个重量单位,是后面学习"吨的认识"的前提和基础.虽然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重量问题,但重量单位还是第一次接触,还缺乏认识,而且重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因此使学生初步建立起重量的观念既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

  教材首先通过让学生掂数学教科书和语文教科书,用天平称物体的重量,给学生建立重量的初步观念,使学生知道比较东西的轻重不能靠眼睛观察,必须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称一称.

  接下去教材分别说明称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常用克做单位,并通过着重给学生建立1克的重量观念;称一般物品的重量,常用千克做单位,着重给学生建立1千克的重量观念.

  为了使学生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观念,教材安排了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例子,通过让学生用手掂一掂、称一称等实际活动,使学生感受到1克和1千克大约有多重,从而初步形成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观念.

  教法建议

  认识重量单位克与千克,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知识.虽然在生活中他们接触过重量问题,但对重量单位还缺乏认识,重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所以在让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时,安排了以下三个层次:

  1.在复习准备过程,通过让学生判断语文书和数学书谁重谁轻,学生用手掂出语文书重数学书轻,老师进一步追问:语文书有多重,数学书有多重,语文书比数学书重多少等问题,学生答不出,引出重量单位,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在学习新课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掂一掂2分硬币和2袋精盐,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重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观念.为了使学生比较具体地感知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教师可拿出课前准备好的1克、10克、100克、1000克大米,让学生看一看,掂一掂.

  教科书中没有说明天平的使用方法,教学时可以给予适当的说明.除天平之外,教师还应介绍其他的称量工具,如台秤、电子秤等,并简单说明它们的用法.

  3.在巩固反馈过程中,重视用多种多样的练习,区分克与千克.

  本节课建议采用分组授课,这样便于准备学具,使每个同学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同时可以体现团结合作的精神.

  课题一:克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克,初步建立1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准备

  天平(自制天平)、两个苹果、一个梨(两个苹果一样重,梨比苹果重些.)一个2分币、一些黄豆、15个图钉.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苹果,一个梨和一个2分币.

  教学过程

  1.新课

  教师让学生拿出一个苹果和一个梨(或播放视频"谁重谁轻"下载),掂一掂.再提问:哪个重一些?(学生意见不一.)

  教师:究竟哪个重些,哪个轻些,光靠手掂很难说准确,老师为你们请来了一位裁判来帮忙(出示天平),这位公平的裁判就叫做天平.

  (出示天平图或播放视频"天平的结构"下载)边指点边讲解:天平像一位机器人,它长着一对长长的手臂,两只大手托着两只盘子,可以上下摆动,头上长着一根指针.当两边盘子里物品一样重时,指针指向中间的刻度线;如果左边物品的重量比右边重,指针就向左偏;如果右边物品的重量比较重,指针就向右偏.

  教师演示(或播放视频"天平的使用"下载):先拿出两个苹果,分别放在天平左右两个盘里,让学生观察天平指针的情况,并指出:当指针在标尺中间时,天平两端平衡,表示两个苹果重量相等.

  教师指出:天平还可以用来称东西的重量.拿出一个2分币,提问:

  这个2分币有多重?说明表示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的大小一般用克做单位.

  板书:克.

  1克有多重?

  向学生介绍1克的`砝码.并说明用天平称东西重量时需要用砝码.一般左边盘内放置所称的东西,右边盘内放置砝码.

  教师将一个2分币放在左边盘内,1克砝码放在右边盘内,让学生观察天平上指针的情况(或播放视频"称硬币"下载).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指出,指针指在标尺中间,天平平衡,表示这个2分币与1克砝码同样重.

  那么这个2分币重多少克?

  让学生拿出自己的2分币,用手掂一掂.

  现在我们来称出1克黄豆.

  教师从天平左边的盘子里取出2分币放入黄豆,直至天平上的指针指在标尺的中间,天平平衡.

  提问:这些黄豆重多少?

  请一位学生来数一数1克黄豆有多少粒.

  接着把1克黄豆让学生分组顺次传递,用手掂一掂.

  教师拿出15个图钉:这里有15个图钉,我们来看一看,它们有多重.

  教师在天平左边的盘子里放入图钉,在右边的盘子里放砝码,从1克、2克、5克放到10克,使天平平衡.

  15个图钉有多重?

  接着把10克图钉让学生分组顺次传递,用手掂一掂.

  教师按照称图钉的方法,称1支粉笔、1本数学教科书、1瓶墨水、1把小刀,也可称其他物品如乒乓球、铅笔等.有些物品称完之后,仍让学生掂一掂,如数学教科书.

  2.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重量单位克.了解了用天平称东西的方法,还亲自掂了掂1克东西的实际重量.

  课堂练习

  1.练习十一第2、3题(学生做第3题时,要提示学生:式题中有单位名称的,得数也应写单位名称).

  2.一支铅笔重7克,8支这样的铅笔重多少克?

  3.37克45克36克6

  60克-28克8克4

  课后作业

  练习十一第1题.让学生向家长或售货员了解题中物品的重量后把得数填在练习中

二年级数学教案15

  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 通过“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直观认识角。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动手实践直观认识角。

  教具与学具:

  1 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软体、一个大三角板、一个活动角等。

  2 学具:白纸2张、剪刀、尺子、小圆片、小纸条、三角板、一个活动角等。

  教学过程:

  一 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T:小朋友,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来认识角,探索角的秘密。

  现在我们先一起来观看一段录象。

  (师生一起观看录象)

  小朋友,刚才的录象你们发现了上面都有什么了呢?(角)

  [出示综合图]

  T:小朋友,刚才你们看到了那么多角,那么从这幅图中,你能找到角吗?

  A:找角,与同桌说说。

  B:汇报。

  T:小朋友,你们太厉害了,找到了这么多的角,那么在我们周围是否有角的影子呢?你能找到吗?

  A:在小组内交流你找到了哪些角?

  B:派小组代表汇报,均可补充。

  二 导入探究,学习新知。

  (一) 认识角

  T:小朋友,你们刚才找到了好多的角,有一些老师都还没发现到,你们平

  时的观察很仔细,很细心,给每一个小组往上爬一格。

  现在请每个小朋友从桌面上找出一个角来。

  A:找角

  B:指出你找到的角再哪?汇报。

  T:小朋友,老师终于知道角是怎样的,(教师画一点)原来是这样的。

  A:学生判断

  B:汇报

  (学生判断错了,应该还要两条线)

  哦,原来还要两条线。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一些负面的解题,让学生再次进行判断,逐步形成角的意识。)

  A:再次判断。

  B:汇报:两条线要和那个点相连在一起。

  [出示课件]

  边

  顶点

  边

  T:小朋友,我们把这两条线取个名字,叫——边,这个点叫——顶点。通常为了方便说出这个角,我们就记作: 1。读作:角1。

  (教师演示如何画小弧号:从上一条边往小一条边画一个小弧号,然后在旁边标上1。)

  (二) 第一次尝试练习。

  A:独立思考,与同桌交流哪些是角哪些不是?WHY?

  B:汇报。

  (三) 角大小的`认识

  T:小朋友,现在拿出你们桌上的圆片,有的同学是大圆片,有的同学是小圆片,然后想办法折出一个角。

  A:动手折。

  B:同桌(大、小)两人相互比一比,谁折的角大?谁小?

  T:小朋友,通过刚才折角比角,我们发现了角有大小,对吧,那么,现在老师想和大家一起折角,好,我们把圆片对折,然后再对折,最后对折。

  A:思考:同样折三次,同桌两人折的角,谁大谁小?

  B:再次比一比。

  C:汇报。

  T:一样大,可是好象怎么看都是那个大圆片折出来的角大呀,你们能告诉陈老师角的大小与边有没有关系呢?

  (生汇报)

  哦,与边没关系,那么角的大小跟什么才有关系?拿出桌上的两根小棒。

  A:利用这两根小棒,制做一个角,再小组内讨论,动手实践,角大小跟什么有关系?

  B:汇报,小结。

  角的大小与边没关系,而是与角的两边的张口有关系。

  C:教师利用活动角及课件加以演示。

  三 实践活动。

  T:小朋友,我们发现了角这么多的秘密后,不知道你们现在能作出一个角来吗?

  A:小组为单位,交流:有几种方法?

  B:小组汇报。

  C:全班参与评价。

  四 第二次尝试练习。

  T:小朋友,这堂课我们发现了角什么秘密呢?

  A:汇报

  哇,挖掘了这么多的秘密,智慧爷爷说想考考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Q1:数角。

  Q2:思考。

  对这个图形剪一刀,那么还剩几个角?

  A:猜

  B:动手剪——证实。

【二年级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04-08

二年级苏教版数学教案04-08

二年级数学教案12-27

二年级数学教案09-24

二年级苏教版数学教案08-27

二年级数学教案09-28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08-31

二年级数学教案12-27

二年级数学教案09-24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