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3-10 17:26:47 教案 我要投稿

【热】大班科学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热】大班科学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1

  活动目标

  1、认识四季,掌握四季的基本特征。

  2、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

  3、培养幼儿具有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四季,掌握四季基本特征。

  难点:合作完成“选服装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活动准备

  幻灯片、多媒体、服装卡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热爱大自然吗?最喜欢哪一个季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四季,去认识四季,和它们做好朋友,好吗?

  二、新授

  1、认识春天

  (1)出示春天幻灯图片;

  (2)老师重点引导孩子们观察图中的大树、小草、小河及人们穿着的特点;

  (3)交流春天的`特点;

  (4)说一说以前学过的有关春天的歌曲或儿歌,找生表演。

  2、用以上方法认识夏天、秋天和冬天。

  三、合作完成"选衣服"活动。

  要求:小组合作为图片中不同季节的小朋友选择合适的衣服。

  四、拓展

  回家与父母合作完成一幅自已喜欢的季节的图片。

  五、延伸

  建议幼儿多与父母到大自然当中去体会四季的美。

大班科学教案2

  美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处处弥漫着美的气息,如美丽的风景、图画、音乐等。本次活动选用的材料都来来源于如钱币,有凹凸面的字、画、树叶等物品,对幼儿来说并不陌生,幼儿在园里经常做些美工活动,但利用这些物品来进行美工活动,对幼儿来说却充满了新奇,因为兴趣是幼儿探索问题的根源,我利用幼儿熟知的事物,在探索操作中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这节中班科学课《拓印》,我将本次活动目标定位于:

  1、知识目标:了解拓印的基本方法,探索拓印的奥秘。

  2、技能目标:让幼儿运用多种材料进行拓印。

  3、情感目标:让幼儿对拓印产生兴趣。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

  让幼儿了解拓印的基本方法,通过幼儿自己操作、尝试、再操作,加上教师的指导,对拓印的方法有所了解。

  难点是:

  引导幼儿探索拓印的奥秘,让幼儿观察,发现,引起兴趣。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进行操作,引导幼儿互相交流、发现问题,为什么会印在纸上画,想办法知道。教师作为引导者及支持者,通过多种手段,引导幼儿探索拓印的奥秘。因此我为本次

  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的树叶,硬币,有凹凸面的字画若干。

  2、教师范例画一幅。

  3、胶棒、纸、铅笔人手一份。

  根据《纲要》中对科学所定的目标、内容等要求,结合本次活动的重点及难点,我为本次教学活动设计的流程是:

  激发兴趣——探索讨论——动手操作——互相交流——继续操作——展示作品

  一、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范画,让幼儿欣赏,发现其中的秘密,引出兴趣。“小朋友看看这幅画和你平时画的画有什么不一样吗?”教师引导幼儿观察。

  二、探索讨论

  幼儿发现问题,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讨论,并探索其中的秘密。“小朋友想想这是怎么画上去的,你们可以和小伙伴一起讨论一下再告诉老师”。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大胆发言。

  三、动手操作

  教师可根据幼儿的讨论结果来进行拓印示范,然后请幼儿自己选择材料进行操作。“每个盘里都有许多材料,你喜欢什么,就拿什么来进行拓印,看看你们选择的材料拓印出来的是什么样子的。”在操作的过程,教师要注意幼儿发展水平、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可进行个别指导,为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的体验,多注意幼儿操作过程。

  四、互相交流

  幼儿自选材料后,与其他幼儿交流自己选的材料是否能拓印,拓印不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你的画拓印好了吗?如果印不出来,为什么呢?看看你旁边的小朋友有没有印出来?为什么?”

  五、继续操作幼儿失败后,发现问题,引导幼儿不断尝试、探索来解决问题。只有在失败中吸取经验,才能再创新。掌握了拓印的方法及什么样的物品才能进行拓印。小朋友发现有的物品可以拓印而有的物品没法拓印,为什么呢?原来只有表面产生凹凸不平的才能拓印,较薄的可以拓印,过厚的物品不易拓印,在拓印时还要把上下两张纸固定好。

  六、展示作品

  幼儿拓印完,请每位幼儿将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区,进行展示。一起分享探索拓印画带来的快乐。

  本次教学活动按照新《纲要》的要求,以幼儿为主,创造轻松自由的环境。让幼儿主动参与探索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也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我运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法:

  1.观察法:教师出示范例画,引导幼儿欣赏,观察。幼儿运用各种感官了解事物的`特点及获取一些感性经验。教师要引导幼儿全面、系统、有序的观察,即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事物的整体,又要引导观察其细节。以保证幼儿观察的全面性,同时要为幼儿创设自由的观察空间,以免造成幼儿被动学习。

  2、讨论法:教师通过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幼儿学习在“碰撞”中对不同观点进行相互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教师要给予鼓励和支持,培养幼儿乐于探究和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的态度和品质,接纳、尊重同伴的观点和经验。这种方法能满足幼儿的求知欲,并有效地促进幼儿的思维社会化。

  3、尝试法:陶行知先生说过“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带幼儿选择材料进行拓印时,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不怕失败,在失败中吸取经验,享受探索的过程。教师要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其探索的兴趣,鼓励幼儿进行猜想并对其验证,让幼儿亲历科学知识的获取过程及成功的体验。此法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发展观察、分析和思维能力。

  新《纲要》指出:

  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形式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此外我还运用加入了操作法、审美熏陶法、激励法,使整节课达到了科学性、艺术性、愉悦性和谐统一。同时促进了幼儿身体的、认知的、社会性的发展。

  效果:

  本节活动我们打破了以往教师教授,幼儿学习的旧观念,让幼儿自主参与活动,探索问题,操作解决,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保持幼儿的兴趣和探究欲望,让他们喜欢参与。我预想本节活动的效果应该不错。

  教学反思:

  幼儿在全身心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后,往往很多幼儿仍沉浸在先前的兴奋中,如教师用强制转换的方法使其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个新的探究活动中,很难使幼儿达到良好的状态,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大班科学教案3

  一、情况分析:

  幼儿生活在丰富多彩的自然环境当中,一切东西都会吸引幼儿的心灵,从而焕发起无穷的好奇心,在《纲要》中,科学教育的内容从幼儿身边取材,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风是幼儿在日常触及到的最多的自然现象,本活动通过利用生活中的物体探索风的形成,让幼儿在活动中更为直接地体验风的存在,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引发孩子们对风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

  二、说教材

  (一)、幼儿园《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要从孩子身边取材,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科学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幼儿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和爱好;重视探究能力的培养;教给幼儿主动探索的技能;发挥科学的教育作用。科学活动《风》就很好地落实了这一教育任务。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感知风的存在,快慢、强弱。

  2、能力目标: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情感目标:让幼儿想象风的奥妙,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培养幼儿从小热爱科学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这是一次科学活动,其中穿插了一些科学常识教育。但教学仍以科学教育为主。;本文因此,整个教学活动的重点放在尝试感知风的存在上。感知活动通过小朋友与风对话,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尝试的形式是利用材料来寻找看不见的朋友。因此,幼儿动手操作探索风的形成是这次教学活动的难点。

  (四)活动准备:为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之中,我们作了如下活动准备:

  1、空间准备:操作桌子10张呈直角摆放在侧面和后面,便于操作评价。

  2、物质准备:电风扇、扇子、吹风机、气筒、纸板、吸管、气球、吹气玩具、吹风玩具、书、雨伞、风车、有关龙卷风的碟片等。

  3、经验准备:已经知道空气的存在;活动前在户外感受风。

  三、说教法新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互动。针对这次教学活动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采用了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演示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它是幼儿建构活动的基本方法。所谓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本次活动安排了两次操作活动。第一次是引起兴趣后第一次操作,主要是探索产生风的趣味性、多样性,让幼儿在看一看、用一用、试一试中获得感知风的存在。第二次操作是试一试、比一比感受。

  四、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认识、锻炼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有:

  1、多通道参与法:新《纲要》科学领域中的目标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引导幼儿看一看、比一比、学一学、说一说、做一做、想一想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对活动内容产生兴趣。

  2、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为了让幼儿对风有更深的印象,采用了游戏体验法,在寻找风朋友的过程中引导幼儿体验、感受风存在的,激发幼儿的探究热情,继而去应发幼儿对风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

  期间,还通过幼儿间的互补学习、师幼合作的方法,表达丰富、多样性的认识,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五、说活动过程

  我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寻找风朋友激发兴趣--自由探索感知风的存在--幼儿动手操作尝试,探索风形成--与幼儿交流探索结果--运用生活经验及观看录象带,感知风对人的好处与坏处,交流有关风的经验--评价总结

  (一)激发兴趣(利用找看不见的朋友,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我根据教材实际,创设兴趣情景,来调动幼儿的学习热情。活动开始,利用问孩子:"你们喜欢交朋友吗?"然后让幼儿闭上眼睛"有个看不到的朋友想和我们班的下朋友做游戏"引发幼儿的兴趣,从形式上、内容上都深深吸引着孩子。

  (二)自由探索(幼儿动手操作尝试探索风的形成)创新意识是创新素质培养的前提,根据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在第二环节中安排了孩子自由探索活动,我引导鼓励幼儿利用各种物品扇动感觉风,激发幼儿的探究热情,教师在一旁给予支持、鼓励及指导,这一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

  (三)、交流结果(对幼儿获取风的经验进行整理)在前一过程中,孩子获得经验是零碎的,那怎样进行加工整理呢?在探索活动结束后,幼儿最想的就是把自己所发现的寻找风的方法告诉给其他幼儿和老师,如:她是用什么方法做的?发现各种东西制造出来的风吹到身上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把自己在探索中所得到的经验与老师几同伴讨论交流。为此,在自由探索后我们就通过幼儿介绍,集体讲评的方式,对幼儿获取风的经验进行整理。

  (四)丰富经验(利用生活经验和看录像感知风对人的好处与坏处)引导幼儿回忆自然界的风,运用生活的经验感知风对人的好处和坏处(好处:可以吹干衣服、风力发电、热的时候会觉得凉快等等;坏处:龙卷风会把人吹飞、房子会吹,给人类带来危害等等),为了使幼儿的兴奋点上升,我给幼儿看了有关龙卷风的录像,其动感使孩子感知龙卷风的力量,替代了图片死扳不动的传统方法。在轻松的氛围中体验了学习过程的快乐。教师适时赏识又给每个孩子体验到创造的乐趣。此环节较好地将艺术融入了科学,达到比较完美的统一。

  (五)评价总结(总结幼儿自己探索到的有关风的经验知识)在活动过程中,对幼儿进行了情感、语言、能力、动作、发展等多方面的随机评价和阶段评价,总结丰富幼儿有关风的经验知识。并采用幼儿自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达到师幼、幼幼互动作用,以使教育更好地为幼儿发展服务。

  (六)活动延伸关键是引导幼儿持续不断地对风产生兴趣。我把本次活动的物品投放到活动区,这样更激发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根据这次活动以及幼儿的兴趣、经验和需要,进行生成活动。在活动的组织中我始终坚持以幼儿为主体,以积极的体态语引导幼儿参与活动,用生动的语言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活动中,幼儿思维活跃,始终能围绕活动内容积极思考,从而将本次活动推向了最高潮。最后,让幼儿轻快地走出活动室,到户外寻找风、感受风,结束本次活动。

  教学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我设计的这节科学探究活动,一开始就利用魔术箱变魔术这一孩子感兴趣的现象深深吸引住了孩子的眼球,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幼儿“无心”的好奇转化成了“有意”的求知动力,促使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索欲望。

  活动中,教师首先紧紧围绕活动目标,设计了具有观察性、开放性和层次性的提问,如在活动的对于环节中,把塑料袋变鼓,使幼儿感知到我们的周围有空气,把充满气的气球松口吹到幼儿的头发上,让幼儿通过观察,对比,知道了流动的空气形成了风,不动的空气不是风。活动就这样把幼儿引入到科学的氛围之中诱发了幼儿的积极思维。其次,《纲要》中强调:“教师应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活动中,幼儿通过“做中学”活动的重要环节,选择材料制造人造风,让风车转起来,在动手、交流与表达中获取知识,并在此过程中习得学习的方法。最后,生成新的问题:怎样让羽毛飞起来?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幼儿始终是主体,他们通过观察、动手、探究,梳理出新的知识经验使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当然,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大班科学教案4

  教材简析:

  本活动是大班主题活动“秋天的畅想”中“好吃的种子”生成的子活动。开展本主题活动我带领小朋友走进田野,去认识多彩的秋天。他们看到了红红的野枸杞,飘飞的蒲公英……小朋友们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老师,枸杞为什么会长在这里?”“蒲公英要飞到哪里去呢,是飞到很远的地方去玩吗?”“明年它们会在长出来吗?”……可见幼儿对种子传播产生了探索的兴趣,《纲要》中明确指出科学知识是在幼儿的探究之后,在幼儿交流讨论中形成的。所以教师应通过提供交流的平台,促进有效的互动,鼓励幼儿交流发现。由此我设计了《种子宝宝有办法》这一活动,让幼儿探究种子是如何进行传播的。

  活动预设:

  1、使幼儿了解种子的不同传播方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2、能与同伴共同探究,用适当的方式和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

  3、培养幼儿喜爱大自然的感情,产生继续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了解种子不同的传播方式,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难点:引导幼儿在提问质疑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讨论交流,在合作中探究。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我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搜集关于种子的各种图片和资料,带领幼儿到野外实地观察体验,收集种子,丰富幼儿的前期经验。

  2。实物准备:蒲公英,苍耳,莲蓬、放大镜,脸盆,水,这些实物可以让幼儿形象直观的了解探究的对象3。课件准备:自己提前制作设计理念:

  《纲要》指出:学习科学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要让幼儿运用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幼儿之间的合作,并积极参与幼儿的探索活动。本活动来源于幼儿兴趣发现,根据大班幼儿年龄发展特点,我引导幼儿通过自由观察、积极探索和讨论交流来进行学习的,为幼儿提供乡土生活的活动材料,让幼儿动手摆弄,去操作去寻找种子的各种传播途径。三个平行的小实验也将不断扩展幼儿对种子传播的认识,教师在引导幼儿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采用观察法、操作法和交流讨论法,进一步帮幼儿梳理思路,提升经验。

  设计思路

  儿歌导入,激发兴趣——蒲公英种子的传播方式——苍耳的传播方式——莲子的传播方式——经验升华活动过程: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活动开始

  以《蒲公英》这首歌曲导入,歌词和优美的背景都是很好的切入点,同时声像结合也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始活动。教师引导,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蒲公英吧:“小朋友们,请你轻轻地拿起桌上的蒲公英。”

  二、蒲公英种子的传播方式

  1、外形:仔细观察蒲公英的外形,蒲公英是什么样子的?目的是让幼儿对蒲公英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然后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增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种子特点:取一粒种子观察、讨论:蒲公英的种子有几部分组成?上半部分是什么颜色的?捏一捏,什么感觉?吹一吹这粒种子,想一想为什么它可以随风飘扬?师生一起交流总结出,种子长着白色的羽翼,这是它飞翔的工具。

  3、风力与远近:做实验,请一部分小朋友静静地拿好蒲公英,另一部分小朋友充当风的角色,分两次吹动蒲公英,第吹的时候,用力小一点,第二次吹的时候,用力使劲大一点,让幼儿观察蒲公英两次飘落的位置,在远近上的差别。教师在充分引导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总结:风越小,种子飞的越近。风越大,种子飞的越远。幼儿在实验中,形象的感知了蒲公英的种子是靠风传播的,并且传播的远近与风力有关。

  三、苍耳的传播方式

  1、苍耳的形态: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为幼儿分发一些苍耳种子实物,让幼儿用眼睛看,用手摸去感知苍耳,教师提问,当你摸苍耳时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发现“有好多刺”。

  2、苍耳的刺: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苍耳的刺。放大镜下,苍耳的刺是什么样子?引导幼儿主动交流,对苍耳的刺能做关键性性的描述——有个弯弯的钩。在看清楚小钩钩后,让幼儿快快动手,“把苍耳放到你的衣服上吧,别让它掉下来呀。”接下来问问幼儿“它们为什么能够牢牢得黏在你们的衣服上呀?”从而总结出:苍耳的刺像弯弯的小钩子一样紧紧抓在动物的毛上。

  3、苍耳的传播:以此为基础,思维拓展,种子依靠动物传播需要的条件。

  四、莲子的传播方式

  1、漂浮的莲蓬:教师设疑:你见过莲蓬吗,它生活在什么地方?启发幼儿回忆已有的生活经验。由小朋友动手进行操作和观察,将莲蓬放到水盆里,看看它是怎样的?用你的小手指把它按到水里,当你的手指再次离开的时候,它还在水底吗?在试验中得出结论:莲蓬能漂浮在水中。

  2、莲子的传播:教师与幼儿一同想象莲子在水中漂啊漂,漂到到哪里就在那里安家。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发言,积极与其他小朋友合作交流。最后启发幼儿思考:还有哪些植物生长在水中或水边,种子靠水传播。可以出示课件,也可以根据幼儿经验帮助幼儿提取知识。

  五、经验升华

  《蒲公英的种子》这首儿童诗主题单纯,内容浅显易懂,语言凝练,节奏明快,读来朗朗上口,不仅可以丰富幼儿关于种子传播途径的知识,而且使幼儿的心灵和情感受到良好的熏陶,更重要的是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延伸活动:

  游戏:超级大变身(变蒲公英、苍耳、莲蓬。。。。。。)幼儿扮成种子去旅行,听音乐做相应的动作(如教师出示蒲公英幼儿根据蒲公英的传播方式做飘的动作)让幼儿想象还可以变什么?

大班科学教案5

  设计意图:

  本设计试图借助蛋壳这样一个孩子们熟悉的物品作为媒介,在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操作活动中,让孩子感知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的现象,并对力作用于蛋壳凹面、凸面出现的不同现象产生探索的欲望和兴趣。对于孩子来说,活动结果的获得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在探索过程中,学习探索的方法,并享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对力作用于蛋壳凹面、凸面所出现的不同现象产生探索的欲望和兴趣。

  2。初步感知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的现象,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运用。

  3。简单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勘儿操作材料(人手一套),蛋壳(分成两半)、铅笔、水、吸管、透明胶带纸、纸条(三条,长短相同)、河流模型(可固定纸条)、小积木若干。

  2。教师操作材料:桌面教具一套、记录表、投影仪,有关桥梁、隧道、圆屋顶等的图片。

  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引导幼儿操作感知。

  (1)故事《小鸡出壳》引出问题:小鸡是怎么啄破蛋壳的?

  (2)启发幼儿用铅笔尖代替小鸡的尖嘴巴,来模拟小鸡用尖嘴啄蛋壳的'过程;发现力作用于蛋壳的凹面时,蛋壳很容易被啄破的现象。

  (3)师:试试用笔尖啄蛋壳的另外一面,看看会怎么样?引导幼儿通过操作,验证相同力分别作用于蛋壳凹面、凸面所产生的不同现象。

  2。实验:感知力的分散现象。

  (1)将水分别滴落在蛋壳的凹面和凸面,引导幼儿观察两种不同的现象,初步感知力的分散现象。

  (2)幼儿操作:将水滴落在蛋壳的凸面,再次感受力的分散现象。

  (3)教师出示图l,作简单小结:我们作用于蛋壳上的力就像水珠一样,滴在凹面上,力就像水珠一样凝聚在一起,作用力大;滴在凸面上,力就像水珠一样流到四周,被分散,作用力就变小。

  3。知识迁移,了解薄壳结构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师: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像“︿”的物体?

  (2)运用实物投影仪,向幼儿介绍有关拱桥、圆屋顶、隧道等的图片,了解薄壳结构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

  4。幼儿继续探索,并学习用简单统计魄方法记录探索的结果。

  (1)给幼儿一个河流模型和三张纸条,启发幼儿尝试建造不同弧度的拱桥,用小积木代替拱桥所受的力来进行测量,并记录观察的结果。(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法来记录。)例:(图2)

  (2)帮助幼儿比较分析几种桥的受力程度,让幼儿学习用较连贯的语言介绍自己的观察结果。

  (3)师:你觉得什么样的拱桥才是又好看又好用的呢?帮助幼儿分析实际应用中的利弊,发现新的问题。

  5。延伸扩展:激发幼儿不断探索的欲望。

  (1)启发提问:古人利用蛋壳的这种原理建造了许多的拱桥,有的到今天还在使用,都好几百年了。你能用蛋壳的这种原理来建造什么样的建筑呢?

  (2)请幼儿用笔画出自己设计的作品,并相互交流。(此部分可在区域活动中进行。)

  活动反思:

  大班幼儿已有较强烈的寻求问题答案的意愿,但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原有的经验会受到挑战。要解决这个问题,老师就要寻找合适的媒介物来成为连接幼儿原有水平与潜在能力之间的桥梁。在该活动中,教师巧妙地借助了蛋壳这样一个幼儿熟悉的物品,利用蛋壳凸面受力和拱桥桥面受力原理相同的特点,让幼儿把在蛋壳受力实验中获得的经验自然地迁移到拱桥上去,从而弄清拱桥受力大的原因。

大班科学教案6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动物的翅膀,学习使用观察记录表。

  2、激发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

  3、幼儿能大胆想象,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有关动物翅膀的资料、卡片等,布置“动物翅膀”展。

  2、实物投影仪。

  3、观察记录表若干。胶棒、记号笔人手一支。

  活动过程:

  一、带领幼儿参观翅膀展,初步观察,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1、参观动物翅膀展。(幼儿搜集的资料图片、手工、玩具、图书)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一起去参观动物翅膀展,在参观的时候我们要仔细观察它们的翅膀,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

  2、引导幼儿分析讨论。

  提问:“刚才你看到了哪些动物?”“它的翅膀是什么样子的?” “它会飞吗?”

  幼儿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原来,动物们的翅膀是不同样的,有的有羽毛,有的没有;有的有两对翅膀,有的只有一对;有的会飞,有的`不会飞。现在我们再去仔细地观察一下,然后把你看到的记录下来。

  二、第二次参观,学会使用观察记录表。

  1、出示、介绍观察记录表“首先请小朋友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物,将它们的小图贴在左上角,然后根据你观察的内容分别记录在下面”。

  第一:“它的翅膀上有羽毛吗?如果有,我们可以做一个什么样的标记?没有又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呢?”(幼儿讨论,回答)

  第二:“它有几对翅膀呢?我们可以用什么标记来表示?”(幼儿讨论)

  第三:“它会飞吗?可以做什么标记?”(幼儿讨论)

  2、幼儿自由观察记录,教师在旁给予指导和帮助。

  “现在我们就拿上记录表,选择你感兴趣的动物去观察吧!”

  3、集体讲述自己的观察结果。用实物投影仪放大幼儿的记录表,请幼儿到前面来向大家介绍自己记录的结果。

  三、师生共同总结,得出结论。

  1、“动物有翅膀就一定会飞吗?”(不是)“哪些会飞哪些不会呢?”(鸡、鸭、鹅等不会飞,鸟、蜜蜂、蝴蝶等会飞。)

  2、“哪些动物的翅膀有羽毛?”(鸡、鸭、鸟等有羽毛,蜜蜂、蝴蝶等没有。)

  3、“哪些动物有一对翅膀,哪些有两对呢?”(鸟、鸡等有一对,蝴蝶、蜻蜓等有两对。)

  4、“你还知道有那些动物也有翅膀呢?它们的翅膀又是怎样的?”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回答。

  四、幼儿自由想象“假如我有一双翅膀”。

  “如果我们人也有翅膀那该多好呀!你们想要翅膀吗?如果有一对会飞的翅膀,你想做什么呢?”幼儿畅谈。

  “小朋友们想得真好,我们一起到班上去把我们美好的愿望画出来吧!”

  带幼儿出活动室

大班科学教案7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句子的意思,感受浪花给我带来的快乐,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和会认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句子的意思,感受浪花给我带来的快乐,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

  1.理解重点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想像、感受浪花给我带来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电脑大海图:问:这是哪儿呀?谁去过?海边好玩吗?你能把在海边玩时的高兴的事讲给大家听一听吗?(学生拿着照片给大家讲。)

  3.出示电脑小女孩在沙滩玩时的图:你们看小姑娘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你们想不想和她一起玩儿,那个姑娘想听听你们读书,行吗?

  4.自己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5.指名读,其他同学听听他们的读音是否正确?

  6.小姑娘这有几个词语看谁读得准确。电脑出示词语:

  浪花玩耍笑了跑来唱歌眼泪

  送给贝壳淘气娃娃小脚丫

  放电脑录音:你们读得真准!我答应和你们一起玩。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段:

  1.教师范读第一段:刚才大家读得挺好的,老师也不想落后呀?给我个机会读读书行吗?老师读第一自然段,你们听听哪儿读得好?通过老师的读你体会到了什么?(浪花迈着轻轻的步了走来的轻轻的读得好,体会浪花迈的步子很轻。)板书:轻

  2.浪花怎么轻轻地走来?请同学表演。

  3.浪花迈着轻轻的步子指的是什么?(浪花涌上沙滩的响声很小。)

  读的时候声音要轻一些,自己着读一读。

  4.指名读。

  5.还有哪儿读得好?(悄悄地弄痒了我的'小脚丫)板书:悄

  6.真的有人弄痒了它的脚丫吗?那指的是什么?小女孩的表情什么样?

  (当浪花轻轻的溅到脚上。给人一种庠庠的感觉。)

  7.那这句话应该怎么读呀?

  8.学生练习读。

  9.还有哪读得好?(浪花笑着跑回家。)板书:笑跑

  10.“浪花笑着跑回家”的“笑着”指的是什么?(浪花卷上来发出的声音。)

  11.(指板书说)浪花“轻轻地、悄悄地\笑着”这是把浪花当作人来写,可以看出什么?(小姑娘对浪花的喜爱。)你们喜欢吗?能不能带着对浪花的喜爱之情读一读。学生自己读、同桌读,指名读。

  (二)学习第二段:

  1.让学生自己试着读一读。

  2.同桌同学互读互评。

  3.充分利用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中的浪花什么样?

  4.学生读。其他同学听听哪儿读得好?哪儿读得还不够?应该怎样读?

  5.你们还想让大海给你们带来些什么?点击电脑在图上出示:可爱的小螃蟹、绿绿的海藻、翠绿的海白菜、美丽的珊瑚

  6.电脑出示:“我的小篮子都装不下啦!”教师指导读.如果你的小篮子都装不下啦!这时你是什么心情?你能带着这种心情读读吗?自己练读同桌读指名读。

  (三)学习第三段:

  1.学生齐读第二段。

  2.练习用“像”说话。

  (如:彩虹像一座美丽的拱桥。)

  (四)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配乐朗诵。

  三、指导背诵:

  1.自己试着背一背。

  2.同桌互背。

  3.指名背。

  4.齐背。

  四、让学生谈谈到海边玩时的感受?可以编出小儿歌。

  学生编出小儿歌:

  (l)浪花浪花多美丽,

  像一朵朵白色的云,

  在海中唱着哗哗哗,

  一会儿仰头又低头,

  浪花浪花你多美,

  真像美丽的蓝海豚,

  浪花浪花我真羡慕你!

  (2)蓝蓝的大海,软软的沙滩,

  绿绿的海藻,白白的珊瑚,

  大海真美呀!

  五、板书:

  14浪花

  轻悄笑跑捧

  像

  喜爱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本课12个生字,并且正确、规范地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完成课后练习2.3.4题。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8个生字的字形及字义。

  2.完成课后练习2.3.4题。

  教学难点

  1.正确、规范地书写“笑、都、跑”3个字。教师重点指导。

  2.课后练习3照样子说词语。

  教学过程

  一、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启发学生想象在海边时的情景以及自己的感受。把自己的体会、感受通过读书表达上来。

  二、识字教学

  (一)巩固生字词的音。

  1.自己小声读读本课的生字。

  2.同桌小伙伴互读生字。

  3.抽读生字学法。

  (二)分析字形结构和了解字义:

  1.学生自己分析字形。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字形。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记忆字形的好办法。

  3.请每组的学生代表进行讲解:

  4.电脑出示词语;学生读。

  三、写字教学:

  1.学生自己观察生字的重点笔画在田格中的位置,观察后把8个字的红字描一遍,边描边记住横中线,竖中线上的笔画。

  2.学生在书中第一个田格中把8个生字试着写一遍,写完后与范字进行比较修改!

  3.学生想出认为难写的字,如:笑、都、跑、唱

  4.教师范写:

  “笑”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的竹字头,两边的笔画要写对称。第七笔撇要写在靠近中心点的位置,第八笔横不要写得太长。第九笔撇的起点要在竖中线旁边的横中线上。“撇”不要写得太长,“捺”书写的稍长一点。

  “都”是什么结构的字?(左右结构)。要写完左成左宽右窄。

  左上边的“土”字,要注意第二个横稍长些,第四笔“撇”的起点在第一笔横的旁边写,撇尖与第三笔的横的起笔上下对齐。“日”字,横折的“横”要写在横中虚线上。“耳刀”的起笔在“土”字而横的中间起笔写“横撇”撇尖离横中线不远。“弯钩”不要写得太长。

  “跑”是左窄右宽的字。在写“足字旁”时,注意第五笔的横写在横中线上,第六笔“竖”的起笔从横中线上起笔写。右边“包”字的第一笔高一点,撇尖写在横中线上边一点,第二笔横折钩的“横”比“口”字稍低一点写,“钩”过横中线,“竖弯钩”从竖中线上起笔写,注意钩朝天。

  电脑出示3个部体:“口”“日”“日”让学组“唱”字。

  A.点击鼠标:屏幕上出现:

  B.让学生拖动鼠标把部体放到田格中,如果拖得不对,部体返回原位置。

  正确的拖动应该是:

  5.学生在书中的第二个田格中书写“都、跑、笑、唱”这几个字。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

  6.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书写情况,进行讲评!

  7.同桌同学互评互改这几个字。

  8.学生书写其他四个字,教师个别辅导。

  四、巩固练习:

  1.学生正确地书写生字,每字3遍。

  2.学生抄写词语,每词3遍。

  五、完成课后练习:

  1.照样子说词语:学生填写词语时只要搭配合理就可以。

  2.读句子。让学生多读,体会句子的特点,也可以仿照句子说几个句子。

  六、朗读全文:

  七、教师小结: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浪花》这篇课文,通过与浪花嬉戏,使我们感受到浪花的可爱、大海的可爱。这节课我们又一起学习了生字,同学们学得很认真,写得也非常好!

大班科学教案8

  一、设计意图:

  大班的孩子特别喜欢动手,什么东西都想摸一摸、碰一碰,总有许多的“为什么”从嘴里冒出来,怎样满足幼儿的这些愿望,怎样将《纲要》中的目标落实到我们的科学活动中。因此我设计了这次大班科学活动“动手变一变”,并主要从三个方面来选取活动内容:

  1、选择幼儿身边常见的材料,诱发发现的兴趣。

  例如:吹泡泡、做馒头、充皮球等这些活动在我们身边经常发生。

  2、选择幼儿熟悉、兴趣的内容,激发探索的欲望。

  例如:将两种颜色混合的变色游戏,调配调味品等这些都是幼儿熟悉且喜欢的内容。

  3、丰富相关知识,引发交流的愿望。

  例如:活动前我班开展了与该活动相关的两个活动:一、谈话活动“我的变化”→主要是让幼儿将小时候的照片与现在的自己对比,并通过观看人生长过程的图片,了解人的变化过程;二、家园活动“找一找”→请幼儿回家后通过各种途径找找身边有什么事物发生了变化,然后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二、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实验探索中发现事物的变化。

  2、引发幼儿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激发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三、活动准备:

  1、各色颜料、排笔、透明水杯,记录表。

  2、糖、盐、醋若干、温开水,汤匙、电磁锅、面团、盘子。

  3、洗洁精、各种塑胶、吸管、气球、皮球、毛线、打气筒。

  四、活动过程:

  1、激趣导入。

  (1)引发幼儿说说我们身边有哪些事物发生了变化。

  师:前几天,我请你们找找身边有哪些事物发生了变化,你们找到了吗?现在就把你发现的秘密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吧!

  (通过亲切的谈话,秘密的分享,教师很自然将幼儿的兴趣点引入活动中。)

  (2)以变魔术引题,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初步了解两种溶液混合在一起的神奇变化(如:酚酞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融合会变成玫瑰红)。

  师:我们身边有这么多事物发生了变化,现在我来当个魔术师,来变一变我们身边的事物。瞧!这是两瓶什么颜色的液体?(无色)你们猜猜它们合在一起会发生什么变化?(请个别幼儿说说)好!现在让我来变一变吧!(操作实验)呀!变成玫红色。你们想不想也来变一变呢?今天我们的实验区内就准备了许多的东西,请小朋友也当个小小魔术师,动手去试一试,看看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魔术表演是幼儿特别喜欢观看的节目,因此在活动中教师利用一个小小的魔

  术表演,既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让幼儿明白我们身边的事物都在不

  断的发生变化,同时也为后面的操作活动提出了示范性的要求。)

  2、操作实验,观察记录。

  (1)学习观看实验操作示意图。

  师:实验之前我们来学看操作示意图。(讲解如何看示意图)

  (2)交代实验区的规则:认真实验;在实验中遇到困难可求助老师或同伴;工作完后请收拾好实验材料,并将椅子搬到中间,然后可以去看其它组的`实验,但不要影响同伴进行实验。

  (在这次的实验操作中,我们运用到记录卡和实验操作示意图,让幼儿学习自

  己观看示意图、自己记录结果,这样即能帮助幼儿明确探索的目的,又能帮助

  幼儿梳理探索的方法和思路。)

  3、幼儿自由选择小组进行实验操作,发现物体的变化。

  (1)颜色的实验

  1组:颜色变变变(颜色的调配)

  (2)水的实验

  2组:把糖放在水里(水变甜了);把盐放在水里(水变咸了)

  把醋放在水里(水变酸了)

  3组:用磁化锅烧水、蒸馒头。(水开了,冒泡泡,并且有许多气体,馒头变大了,有香味。)

  4组:把洗洁精放在水里。(可以吹泡泡)

  (3)气体的实验

  5组:吹气球、皮球(投放没有气的气球、皮球,用嘴吹或用打气筒打,气球变大,皮球的气充满了、变硬了。

  (各组通过颜色、水、气体等不同的实验操作都得出了共同的结论:我们周围的许多事物都在发生不同的变化。)

  4、交流分享。

  (1)每组请一位代表来交流、分享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2)小结:我们周围还有许多事物发生了变化,小朋友回去在找找,把它们画下来说给爸爸、妈妈听。

  (通过交流分享,幼儿即能了解到其它实验小组的实验结果,也提高幼儿在同伴中大胆表述的能力。)

  5、分享馒头。

  幼儿与老师共同分享馒头,体验成功的喜悦。

  (通过与同伴共同品尝馒头,体验成功的喜悦,加深“对事物都在变”的理解。)

  五、活动效果分析:

  活动开始时教师以变魔术引题,孩子们兴趣盎然,瞪大眼睛等待教师的魔术表演。这个魔术让幼儿初步感知两种溶液混合在一起的神奇变化,充分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接着我们为孩子提供丰富、有趣且探索性强的材料,让幼儿自由选择实验组进行操作→探索→观察→记录,在玩中发现各种事物的变化,并互相交流讲述各自的发现;最后再引导孩子们观察“蒸馒头”的过程,通过与同伴共同品尝馒头,体验成功的喜悦,加深“对事物都在变”的理解。

  专家点评:

  随着贯彻《纲要》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入,幼儿园科学教育的价值趋向逐渐定位在:幼儿乐学、会学、会用上,这正是《纲要》所赋予我们的教育理念。今天的《动手变一变》活动,教师很好的把握了这一理念,并把它很好的运用与教育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首先,幼儿乐学。所谓乐学就是幼儿对科学活动有一定的兴趣,有强烈的探究欲望。活动从一开始到结束,幼儿都表现了极大的兴趣,都积极的投入到了活动,这种兴趣的来源主要得益与:

  1、活动的选择来源与幼儿的生活。在日常的活动中幼儿很喜欢吹泡泡、调颜色、揉面团、拍球呀这些活动,这一既源于幼儿实际生活又是幼儿所熟悉的教材,使幼儿乐于操作、乐于探索。在探索与操作中不断获得成功。

  2、教具的提供能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又是幼儿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的。象吹泡泡那组,刚开始幼儿运用洗洁精跟水的调配,比例掌握不好,水太多,吹不出泡泡来,后来通过看图示,多次探索都成功了,那份喜悦不语言表……

  3、教师对幼儿的亲和力、蹲下来与幼儿之间的对话,为幼儿的学习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有利于幼儿更加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来。

  其次、幼儿会学。会学指的是幼儿获取知识的能力、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活动中,幼儿的这一会学主要表现在:

  1、幼儿始终在互相合作中学习、探索、交流。今天的《变一变》活动,幼儿一直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这当中培养了幼儿互相合作,不断探索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这种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将有利于幼儿的一身学习。

  2、在活动中教师始终以观察者、引导者、支持者的身份出现,及时观察幼儿在学习中的反应,给予很好的引导和帮助。如发现一个幼儿用气筒给气球打气时,第一下鼓起来了,第二下就瘪了,气球一直不会鼓起来,……教师就引导幼儿:你仔细观察一下为什么气球不会鼓起来呢?经教师的提醒,幼儿马上加快了打气的频率,气球鼓起来,教师又及时引导幼儿:看看是否需要请朋友帮忙呢?幼儿马上请同伴拿毛线,两人一起将气球扎好,好开心,又积极地投入到探索和学习中去了。

  3、记录表和图示卡的运用很好。既能帮助幼儿明确探索的目的,又能帮助幼儿梳理探索的方法和思路,为以后的学习提供了帮助。这样的学习,是教给幼儿方法,为幼儿一生的学习打下很好基础。

  再次、幼儿会用。我们期望幼儿运用已学的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今天我们很高兴的看到陆老师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理念。图示卡,就是利用幼儿能看懂的图与文字来绘制的。这组幼儿的操作,完全是看图示的。还有调料的那组,调完了,教师及时引导幼儿,调料可以做什么用呀?孩子们结合生活经验说了很多,可以凉拌菜或者放到汤里调味……

大班科学教案9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各种复制的现象,感受复制方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2、尝试简单的复制方法,萌发爱科学的情感。

  3、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活动准备:

  1、橡皮泥、模具、泥工板。

  2、恐龙平面图、拷贝纸、铅画纸、复写纸、印章、白纸。

  3、彩纸、剪刀、小筐。

  4、复印机、电脑、视频转换仪。

  活动过程:

  一、认识复制的现象。

  1、出示小鱼图。

  提问:“这是什么?老师还需要一张一样的小鱼图,有什么办法?”

  2、示范使用复印机操作过程。

  师:我就请复印机来帮忙。看,一张一样的小鱼图出来了。

  3、小结:刚才老师操作的过程就叫复制。复制就是做一模一样的东西。”复制的方法有很多种,刚才老师用的是复印机来复制。

  二、尝试简单的复制。

  1、我还带来了一些东西:恐龙图、拷贝纸、复印纸用这些材料能不能来复制小恐龙呢?还有印章、模具,它们能用来复制吗?请你们动手来试一试。

  2、幼儿自由选择,操作。

  鼓励先完成幼儿尝试多种方法复制。

  3、介绍复制情况。

  (1)请个别幼儿来介绍是用什么材料,怎样进行复制的?

  师:请你介绍一下,是用什么材料,怎样复制出这两个东西的?

  (2)请使用相同材料,不同方法幼儿来介绍。

  师:有谁也用了这些材料,但不是用这种方法来复制的?

  (3)请使用不同材料的.幼儿来介绍复制方法。

  师:你是用什么材料来复制的?请你也来介绍一下。

  (4)小结:原来这些东西都是可以用来复制的。

  (请你们把东西都放回筐里。)

  (当幼儿讲到用复印纸等要讲解一下操作的过程和要点。)

  三、感知、探索快速复制的方法。

  1、师:“5月12日,四川发生了大地震,现在那里的小朋友需要许多纯净的水,我们一起来帮助他们,好吗?”

  “你们每一个的筐里有一瓶水,我们要想办法用最快的速度复制出更多的水。还有5分钟,运送水的车子就要开了。小朋友要加油哦!

  2、幼儿尝试用各种方法快速复制。

  提醒:废纸放桶里。

  3、介绍复制方法。

  (1)师:“时间到,请小朋友数数复制了多少瓶水。”

  (2)请复制的最多幼儿来介绍一下是用什么方法进行复制的。

  (3)请用不同方法进行复制的幼儿来介绍,比比哪一种方法好。如果同一种方法,想想为什么有多有少。(剪速度快慢)

  4、小结:你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复制出这么多瓶水,四川的小朋友一定很感激你们。

  四、了解复制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1、提问:“在我们平时的生活里,哪些地方也要用到复制的办法?”

  2、“复制的方法对人们有什么好处?”(方便、速度快)

  延伸:了解电脑复制,结束活动

  1、出示小兔图。“这是谁,小兔一个人觉得怎么样?”“怎样帮助她?”(复制的方法)“老师也来帮助小兔找它的好朋友吧。”

  2、.教师电脑复制小兔。

  “原来电脑也是可以用来复制东西的,家里有电脑的小朋友回家也可以试一试,如果你们平时发现了不同的复制方法,再来告诉小朋友和老师,好吗?”

  活动反思:

  本课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促进其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导入新课时,将画好的蝴蝶进行复制粘贴操作,学生非常感兴趣,甚至有些激动,觉得自己学到了一个很了不起的本领,都想跃跃欲试,然而真的放手让他们动手的时候,很容易忽视选定目标这一步,只顾着要进行复制粘贴,时不时会举手问我:老师,为什么我的复制菜单是灰色的??告诉他们之后,才恍然大悟。另外在课上要求他们复制三到四只蝴蝶,他们会每次都重复复制这一步骤,其实只需要操作复制一次粘贴多次就可以了,因为蝴蝶这个图片一直保存在粘贴板中!课上学了复制粘贴这个本领后,学生很容易骄傲,老师是及时压一下,提出更难的问题:能不能让蝴蝶翻个跟斗呢?这样留个疑问之后,很容易为下一课留下伏笔,同时也留给他们一个回家的

大班科学教案10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水、了解水,知道水的重要性。

  2、让幼儿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

  3、通过活动激发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探索和求知欲。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多媒体、海绵若干、水桶、透明器皿、冰块、桌子、金属(小钥匙)、小花洒、木块

  【活动难点】:

  孩子们对雨水的形成过程的理解,对此教师除了有简明的叙述讲解以外,还会利用道具进行简单的演示,形象地解释雨水形成的循环过程。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教师组织幼儿轻松愉快地入场坐好。(音乐)

  2、(播放雷电声→雨声)利用多媒体等道具营造夏天雷电雨时的氛围,通过声音刺激幼儿的听觉感受。

  3、教师提问:刚刚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会想到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打雷闪电的声音、下雨的声音)

  (二)基础部分

  1、教师提问:你听过的雨声是怎样的呢?(霹雳啪啦、滴答滴答……)你们知道,雨水是怎么来的吗?想知道吗?

  2、水的形成--观察图片(雨水形成循环图)教师用语:请小朋友们一起安静地、认真地观察这幅图,答案就在里面。

  教师提问: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

  (教师给小朋友自主观察与思考的时间,鼓励小朋友动脑筋、积极发言)。

  教师解说:雨水是这样形成的.-太阳热烈的照射,地上的水受热变成了水蒸气,飘到了高空中遇到冷的空气变成了很多小水滴,水滴聚集在一起变成我们看见的云朵,当云朵里的小水滴越积越多,承受不了重量,就从天空中掉落下来,这就是我们看见的雨啦!你们看,就像这样……

  (1)解说:把海绵当做云朵,当云朵里的水分不多时,还很轻(让幼儿感受海绵的重量)太阳照射下的空气中充满水分;

  (2)给海绵注入水分,解说:当云朵中的水分聚集得越来越多的时候,就会太重,于是从天上落下来,这就是雨了。小朋友,明白了吗?

  (3)请个别小朋友体验。

  3、水的形态--冰

  (1)教师用语:小朋友,水除了有液体、气体的形态,还有其它形态,是什么呢?(摇动装有冰块的盒子,引起小朋友的好奇心与思考,引导幼儿说出"冰")

  (2)请小朋友摸一摸冰块,说出感觉。(冷冷的)

  (3)教师用语:水一经冷冻,就变成"冰"的状态了。

  (4)提出问题:冰又怎么变成水的呢?(准备水的三态,让孩子观察与思考)

  4、水的作用教师引导:水这么奇妙,它有什么用呢?(喝、清洁、游戏等等)与幼儿谈话,适当利用语言和图片引导幼儿说出:水可以……可以用水……让幼儿自主思考,作出经验谈,知道水的用处很多,我们都需要水。

  教师提问:小朋友,如果没有了水会怎样呢?

  引导幼儿说出没有水,生物都不能生存了,水非常重要。我们要珍惜水资源,不浪费水,可以怎么做呢?(水龙头关紧、洗菜的水可以用来浇花或者洗完衣服的水可以拖地等等)

  (三)结束部分

  1、水的游戏操作游戏准备:准备三个透明水罐、水、海绵、乒乓球三个游戏玩法:把小朋友平均分成三组,在规定的时间内(音乐控制)让每组幼儿轮流以接力的方式,用海绵吸水灌进透明水罐里,看哪组收集的水最多,乒乓球浮起最高为胜。(教师示范一次)

  2、小结与提问水的用处可真多,水除了可以喝,可以用来清洁,还可以玩游戏呢!接下来老师要考考小朋友,请看清楚--演示:把金属钥匙和木头放进装有水的透明罐中,三种物体形成对比(浮、沉)。

  3、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和探索:为什么乒乓球和木块会浮在水面上,而钥匙却沉下去了呢?还有什么是能浮在水上的呢?请小朋友回家后,自己去寻找一个完整的答案,回来告诉老师。

大班科学教案11

  设计意图:

  为配合“远离禽流感”的宣传,我园设计了“病毒”这一科学活动,指在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以及自我保护的意识。

  目标:

  1、运用各种感官,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2、初步了解(流感)病毒,加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准备:

  显微镜、录像、图片、细菌标本、病毒示意图、健康小卫士粘贴标志(幼儿人数相等)。

  过程:

  一、放录像(儿童医院门诊及有关禽流感的报道)你们看到了什么?“文章。出自。"听到了什么?——幼:小朋友生病了、、、、禽流感为什么会生病?传染的禽流感?——幼:因为感冒、怕冷、缺少锻炼。得禽流感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幼:病毒

  二、播放病毒有关资料

  1、在显微镜下你看到了什么?

  ——幼:细菌?不知道是什么。

  2、你们观察到的是病毒,那什么是病毒呢?我们请医学院的叔叔给我们讲解一下好吗?

  三、医生讲解内容病毒是什么?有什么危害?病毒并不可怕,科学能战胜病毒例子禽流感病毒怕什么?

  小结:科学家本领真大,发现了这么多抵抗病毒的'方法。你有没有想过为了人类的健康,也做一个科学家呢?我们应该怎么做?——幼:不许禽流感病毒进入我们身体内、多锻炼、开窗、不到疫区、大预防针。幼儿制作宣传图片。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怎样来预防禽流感的传播,其他的人还不道,你想用什么办法来告诉他们?(讨论:可以给他们看图片,给他们看预防禽流感的录象,可以直接说给他们听。)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许多的材料,有图片有笔请你们来做宣传广告,告诉大家怎样预防禽流感,好吗?(分组合作宣传图)

  结束:现在让我们来做健康小卫士,每个小朋友贴上标志,让我们去告诉其他班的小朋友吧!幼儿拿着宣传画出活动室。

大班科学教案12

  活动目标:

  1、认识、了解牙齿的名称,正确对待换牙现象。

  2、知道保护牙齿的重要性,学习保护牙齿的方法。

  3、发展幼儿嘴巴动作的灵活性。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牙齿模型 课件

  活动过程:

  一、认识牙齿

  1、小朋友,平时我们是用什么来吃食物的呀?为什么我们是用嘴巴吃食物呀?请你们张开嘴巴,互相看看旁边小朋友的牙齿,说说牙齿是怎样的?(请幼儿先互相观察,自己先说说牙齿是怎样的)

  2、(教师出示牙齿模型)小朋友,看这是什么?(牙齿模型)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牙齿都是什么样的?(牙齿有上下两部分,上下两部分是一样的)

  ①认识门牙:我们来看最前面的这些牙齿,它们是扁扁的,这些叫做门牙。扁扁的门牙可以切断食物。

  ②认识尖牙:旁边的.这些牙齿更尖一些,尖尖的这些牙齿叫做尖牙,尖尖的牙齿可以撕拉食物。

  ③认识磨牙:里面这些方方的牙齿力量最大,可以压碎食物,叫做磨牙。

  二、丁丁的故事

  一)丁丁担心啥

  1、有一个小朋友叫丁丁一天早上他的牙齿摇动了。他的牙齿怎么会摇动了呢?我们来听听故事,听完故事我们就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了!

  2、播放课件前半部分(开头至“、、、、、、就用手轻轻地碰碰牙齿”)

  3、提问:丁丁的牙齿摇动了,他以为牙齿怎么样了?(烂掉了)丁丁为什么以外牙齿烂掉了?丁丁为啥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张大嘴吃饭,还用手捂住嘴巴?

  二)丁丁换牙了

  1、丁丁的牙齿真的烂掉了吗?让我们来继续听故事吧!

  2、播放课件后半部分(从“这时,老师看见了、、、、、、”至结束)

  3、老师为什么让丁丁别害怕?

  4、新的牙齿是怎样长出来的?要让新牙不长得歪歪扭扭,应该怎么办?(请班上一些已经换牙的幼儿出来,引导幼儿正确对待换牙现象 ,记住一些注意事项,使牙齿能长得漂亮)

  三)乳牙与恒牙

  1、教师以乳牙的口吻讲述《老朋友和新朋友》

  2、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牙齿和老师的牙齿:告诉幼儿老师和爸爸、妈妈是大人了,现在的牙齿就是恒牙,恒牙一般有28——32颗。而小朋友还没换牙的都是乳牙,乳牙有20颗。

  3、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恒牙要来替换乳牙?恒牙长出来的时候,乳牙会怎么样?(摇动、脱落)

  3、恒牙会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帮助我们吃东西。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

  小百科:一般而言,牙齿呈白色(正常人略带微黄色),质地坚硬。牙齿的各种形状适用于多种用途,包括撕裂、磨碎食物。

大班科学教案13

  【活动目标】

  1、充分感知,观察不同材料摩擦所产生的静电现象。

  2、通过合作探索,记录下不同材料摩擦产生的静电现象。

  3、愿意参与探索活动,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对静电有浓厚的兴趣,热爱生活乐于探索。

  【活动准备】

  记录表,碎纸屑,塑料小勺,塑料梳子,塑料尺子,塑料剪刀,铅笔,排笔,水彩笔,吸管,玻璃瓶,幼儿事先分为4组(红、黄、蓝、绿)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变魔术,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出示塑料小勺。

  2、教师变魔术,让塑料小勺吸起纸屑。

  师:想让它发挥魔力,还得请坐的最好的朋友配合配合。

  二、幼儿用小勺自由探索,将小纸屑吸起来。

  1、教师提问,引发幼儿思考。

  2、请幼儿尝试操作。

  3、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方法。

  4、教师小结。

  师:其实我们这个神奇的.魔术是因为摩擦产生了静电,所以能把小纸屑吸起来。摩擦的力量大,静电产生的多,塑料小勺吸附的纸屑就越多。

  三、幼儿尝试用多种材料进行实验。

  1、教师出示记录表。

  2、教师交代注意事项。

  师:小魔术师们,我们研究魔术的时候,桌上的材料不要争抢自己先拿一种材料,研究完了,放回盘子里,再换另外一种材料。

  3、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师幼交流实验结果。

  5、教师再次实验。

  小结:生活中有很多物品摩擦后都能产生静电现象。

  四、提问:生活中你们见过哪些静电现象。

  1、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遇到的静电现象。

  2、教师小结:在天气寒冷的时候,很多物品因摩擦而相互吸引,如我们梳头的时候,梳子和头发也会互相吸引产生静电现象。脱衣服时,我们身上的毛衣和衬衣和头发都会产生静电现象。

  五、教师小结,结束活动。

  师:小魔术师们都学会了我的魔术,现在我们就一起到外面去表演给小班的弟弟妹妹看看吧。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非常有意义的课哦!孩子们的兴趣也很高涨,课堂气氛活跃,积极性高,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让便我能够改进!让自己下次会做的更好!

  小百科:静电是一种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在干燥和多风的秋天,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碰到这种现象:晚上脱衣服睡觉时,黑暗中常听到噼啪的声响,而且伴有蓝光;见面握手时,手指刚一接触到对方,会突然感到指尖针刺般刺痛,令人大惊失色;早上起来梳头时,头发会经常“飘”起来,越理越乱;拉门把手、开水龙头时都会“触电”,时常发出“啪、啪、啪”的声响,这就是发生在人体的静电。

大班科学教案14

  活动目标

  1.知道地球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了解人与环境的依存关系。

  2.初步了解地球目前所遭受的人为破坏及其严重后果。

  3.了解垃圾分类的方法。

  4.进行环保宣传的行动。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材料准备

  1.《爱护我们的地球》PPT、《水危机》视频。

  2.环保宣传签名海报。彩笔若干。

  3.供孩子分类的多种"垃圾"。

  4."环保小卫士"的爱心贴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欣赏地球美丽的风景。

  1、欣赏电动地球仪和地球上美丽风景的图片。

  2.看了这些图片你感受到地球上那些地方是很美的?

  3.观看课件,了解地球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二)继续观看课件,了解地球正在遭受的种种危害。

  1.地球怎么了?(土地、森林、海洋的变化)2.生病的地球遇到的灾难。

  3.是什么让地球变成这样的?了解各种污染给地球带来的变化。(光污染、空气污染、土地污染、动物被滥杀、垃圾污染、水污染)4.观看关于水污染的视频。

  5.污染产生产生了地球的"温室效应"。

  (三)介绍日常生活回收垃圾的方法;1.可回收的。

  2.厨余垃圾的。

  3.有毒的。

  4.其他垃圾。

  (四)接龙游戏:为地球治病的方法。

  小结:

  小朋友已经想出了许多治病的办法,需要我们平时在生活中去注意做,才能让地球的病好得快点。我们还要再去找更多的好办法来帮住地球治病,让大家把地球的病一起治好,好吗?我提议我们的环保小卫士在爱护地球的纸上签上自己的名字,让更多的小朋友和大朋友都知道,也让他们一起来做环保的卫士吧!

  2.大班美术活动教案:

地球教案

  活动目标:

  1、表现自己对地球家园的认识和热爱,激发幼儿保护地球环境的情感。

  2、在掌握有关地球表面的知识上,尝试用添画的方式表现地球的面貌。

  3、合理地运用鲜明的对比色彩进行渲染,注意颜色搭配协调、饱满。

  4、理解底色,会注意底色和纹样之间的冷暖对比。

  5、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有关地球表面知识的基础上,尝试用添画的方式表现地球的面貌。

  难点:合理运用鲜明的对比色彩,颜色搭配协调、饱满。

  活动准备:

  教学欣赏VCD《地球是我家》、《幼儿欣赏册》、彩色卡纸、油画棒、黑色水彩笔、教师范画《我们的地球》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教师引导幼儿提问:我们住在那个星球上呀?(地球)

  2、感受地球的形状和不同地域的环境特点。

  播放教学欣赏VCD《地球是我家》引导幼儿欣赏在太空中的和鸟瞰下的地球,地球上的各种各样美丽的生物以及人类现代生活的环境等。(提问:地球上都有些什么?不同地方有什么特点?)

  3、启发幼儿发现地球的颜色与不同地域的关系。

  4、引导幼儿欣赏教学欣赏VCD中的作品《韦雷德里克斯的牧场》感受作品中不规则的分割线和丰富的色彩。(提问:你在画中看到了什么?画面中的线条有怎样的特点?为什么画家要用这些颜色?这些色块代表着什么?丰富的色彩给你怎样的感受?)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出示范画《我们的地球》,引导幼儿欣赏作品,感受其独特的形式语言和表现方式,引导幼儿说说小画家是怎样表现地球的。(提问:画中用了哪些颜色?地球的上下两部分用了什么颜色?这样的颜色代表什么含义?)

  2、引导幼儿运用对比欣赏的方式感受不同幼儿作品的表现内容和方式,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3、教师出示彩色卡纸,启发幼儿思考,你想表现一个怎样的地球,为什么?

  4、引导幼儿在画纸中先画一个大小适当的圆形表现地球,在添画表现地球的面貌。

  5、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围绕地球的外形运用黑色水彩笔添画出相关的事物。

  6、启发幼儿用和谐的颜色表现主体地球和背景。

  三、结束部分

  1、教师小结:展示幼儿作品,请幼儿互相评价,说说同伴画的地球上最美的地方是哪里?

  3.大班主题活动教案:地球生病了教案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了解环境污染,并逐渐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2.能用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的见解。

  3.能积极地参与活动。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地球的头饰一个,挂图两张(干净的地球和被污染的地球),风光图四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挂图直接导入:“小朋友们,前些天我们认识了地球,今天我想请你们看一看这些图,想一想地球上哪些地方是美的?”

  (二)讨论

  “你们去过哪些地方也是很美的?”

  请幼儿讲述自己见到美的东西

  总结:美丽的地球是我们大家唯一的家,可是在这么美的地球上,有些地方却因为被一些人不好的做法而遭到破坏,所以地球爷爷就生病了,周末的时候你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找过地球上哪些地方生病了?能不能告诉我们,你找到了什么?

  (三)了解地球正在遭受的种种危害

  1.请幼儿来说说地球上的哪些地方生病了

  总结:原来汽车排放的废气、破坏绿化等会使地球生病,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听一听地球是怎么说的?

  2.出示头饰,

  讲述“我是一个生病的地球爷爷,最近几年,我身上的病越来越多了,我的空气中有许多的细菌,使空气受到污染,我的海水、湖水都变了颜色,不再是蓝蓝的大海,清洁的河流,我的森林变得光秃秃了,有的树叶也长不出来了,鸟儿没有了自己的家,唉,我真难过呀!”

  (四)寻找为地球爷爷治病的方法(出示生病的地球挂图)

  我们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地球爷爷的病好起来?

  幼儿分两组进行比赛。

  “每个人想一种,最好和前面的小朋友说得不一样,你们每说一种,老师就拿掉一块被污染的地球,看哪一组的小朋友为地球爷爷治好的病多。”

  (五)总结,自然结束

  1.总结

  小朋友已经想出了许多治病的办法,但是地球上还有好多好多的病,也有好多的治病方法是我们不知道的,请你们回去问问爸爸妈妈,让我们大家一起把地球爷爷的病治好,好吗?

  2.自然结束。

  4.大班科学活动地球生病了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人与环境的依存关系,逐渐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2.能用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的见解,愿意与同伴和老师进行积极的交流。

  3.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5.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活动准备

  1.图片若干

  2.录像带(录有美丽大自然的风景)

  3.录音带(地球的自述)

  4.被污染和美丽的地球。

  活动过程

  (一)观赏美丽的家园

  1.师:前些天,我们小朋友已经一起讨论过关于地球和人的关系,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关于地球上美丽风景的电视片。

  2.你们刚才看了电视:感受到地球上那些地方是很美的?

  3.你们去过那些地方,也感受到地球的是很美的?

  师:美丽的地球是我们大家的家,可是在这么美的地球的有些地方,却被我们有些人不适当做法而遭到了破坏,所以,地球和人一样,也会生病,前几天你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找过地球上的哪些地方生病了?能不能介绍给大家听听?

  (二)了解地球正在遭受的种种危害

  1.请个别幼儿说说地球上的哪些地方生病了?

  2.幼儿向客人老师介绍并分散贴图片,自由交流。

  过渡:原来汽车排放废气、破坏绿化等会使地球生病,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听听地球是怎样说的?

  3.听录音:我是一个生病的地球,最近几年,我身上的病越来越多了,我的空气中有许多细菌,使空气受到污染,我的海水、湖水、都变了颜色,不再是蓝蓝的大海,清洁的河流,我的森林变得光秃秃了,有的树叶也长不出来了,鸟儿没有了自己的家,唉,我真难过呀!

  (三)接龙游戏:寻找为地球治病的方法(出示生病的地球)

  师:我们有什么办法让地球的病好起来呢?

  幼儿分两组竞赛,说出一个方法,教师拿掉一块被污染的地球,露出美丽的地球。

  (四)小结:

  小朋友已经想出了许多治病的办法,但是地球还有许多病,还有很多治病的办法大家不知道,请你们回去再看看新闻、报纸或问问爸爸妈妈,让大家把地球的病一治好,好吗?

  活动反思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充分的利用图片,让幼儿去看、去想、去说,他们说到环境污染对我们人类的危害讲了很多我出乎意料的事,比如有一个小朋友说:“我们都住在地球上,不保护好它,我们都会没命的。”……

  在如何保护环境的问题上,很多小朋友都能想出很多的方法,有的甚至超越现实说要发明一些东西来保护地球。

  5.大班科学教案:地球的故事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地球的故事

  活动目的

  1、了解地球的大致概况,知道地球是由陆地和海洋组成,认识七大洲。

  2、知道国旗代表一个国家,知道七大洲各代表国家。

  3、培养幼儿探索问题、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设计思路:

  开学的第一节科学活动是认识中国国旗,由于假期里,孩子们在家观看了雅典奥运会,看到了许多升中国国旗和外国国旗的场面,很显然仅仅了解中国的国旗是不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的,在老师的鼓励下和家长的帮助下,孩子们开始收集各国国旗的图案,有的小朋友家里买了世界地图,有的买了插国旗的玩具,有的在书店找到了《世界国旗地图册》,还有的孩子和爸爸妈妈一起上网下载了许多彩色的国旗,通过收集国旗,孩子渐渐对国家、对七大洲、对地球的概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于是这样一节关于地球的活动产生了,通过这个活动,旨在让幼儿了解:国旗→国家→七大洲→陆地(海洋)→地球这样一种从属关系。

  教学准备:

  (一)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对世界上一些常见的国旗、国家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如中国、美国、加拿大、英国、俄罗斯、巴西、澳大利亚。

  (二)物质材料准备:

  1、环境准备:主题墙面:《世界各国国旗》;幼儿绘画涂色作品《各国国旗》;教室里悬挂各国国旗卡片。

  2、材料准备:立体世界地图; T课件《地球板块变化图》;自制橡皮泥(面粉、油、水)若干;盘子;水;中国、美国、加拿大、英国、俄罗斯、巴西、澳大利亚这些国家的小国旗插件。

  教学过程:

  (一)、运用中国国旗引出话题:

  1、这是什么?你们还见过哪些国旗?在哪里见到的?

  2、为什么这些地方要挂国旗?是什么意思?(国旗代表国家)

  3、你们还知道哪些国家?

  4、在我们的地球上有许许多多的国家,这些国家在什么地方呢?

  (二)、了解地球的概况。

  1、出示立体世界地图,幼儿观察并说出,地球由陆地和海洋组成。

  2、尝试说出这些陆地的名称。(七大洲)

  (三)、认识七大洲,知道七大洲与代表国家的关系(从属关系)。

  1、演示T课件《地球板块变化图》,用讲故事的形式帮幼儿理解七大洲与地球的关系。(七大洲从属于陆地,陆地从属于地球)。

  故事梗概:地球有七个孩子,其中欧洲和亚洲是一对双胞胎兄妹,大家亲密地住在一起,有一天,七个孩子决定分家,欧洲和亚洲首先分开,然后是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澳洲和南极洲。然后这些洲都有了自己的孩子——国家,但是因为南极洲太冷,所以没有国家。

  2、看后提问:地球有几个孩子?他们的名字各是什么?这些洲有没有自己的孩子?尝试说说这些洲有那些孩子?

  (四)、启发幼儿运用自制橡皮泥和水制作地球的七个孩子和海洋,并将小国旗插件放入正确的洲

  延伸活动:了解陆地的概况(高山、湖泊等)和海洋的概况(海岛、火山等),尝试用橡皮泥表示。

  课后反思:

  此次活动教师敢于尝试和创新,活动设计层次强、内容新。但由于时间仓促、幼儿年龄特点等方面的原因造成如下缺陷:

  一:关于国家和七大洲的关系太难,幼儿无法理解和掌握,以至于将这两个概念混淆。

  二:用水、油、盐和面粉制作的橡皮泥太湿、粘手不易操作。

  三:T制作的太死板,不够生动,应进行修改,加上声音效果。

  6.大班科学神奇的地球引力教案反思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发现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各种物体在空中会自由下落。

  2、通过各种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感知不同物体下落速度不同是与物体重力和空气浮力有关。

  3、尝试改变物体下落的速度,发挥幼儿的创造性,培养幼儿动手试验和观察的能力。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教学准备:

  操作材料:

  各种糖纸、羽毛、报纸、雪花片、球、小沙包、手绢、纸杯辅助材料:

  剪刀、透明胶、夹子、双面胶、泥工、彩带。

  教学过程:

  1、引导幼儿感知物体自由下落的现象。

  (1)师:“今天老师准备了许多东西,请你们来玩一玩,把这些玩具往上扔,看看你会发现什么。”

  (2)幼儿自由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3)你刚才扔的是什么东西?你扔这些东西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它落下来的速度是什么样的?

  2、再一次抛接物体,发现物体下落速度有快有慢。

  (1)启发幼儿任意选两样玩具同时抛接,发现物体下落速度不同。

  (2)引导幼儿两两相伴,同时抛接物体,发现物体下落速度有快有慢。

  3、启发幼儿探索改变物体下落速度的方法。

  (1)师出示两张相同的纸,启发幼儿能让我们以不同的速度落下来。

  (2)幼儿尝试探索:如将纸折成飞机就扔得高些,落下来也快些。夹子夹住羽毛使羽毛落得快。

  4、为什么物体都会往下落?

  师:“扔上去的物体为什么会落下来呢?”(是由于地球的引力。)5、小结:今天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知道物体由于地球的引力扔上去以后都会下落。轻而大的物体扔不高,落下来也慢;重而小的物体扔的高,落下来也快,通过改变,也会改变它的速度。

  6、组织幼儿观看人在太空中的录象。

  7、活动总结

  活动反思:

  吸引力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力”,通过游戏的层层引导,首先感知物体的下落现象,其次比较两种物体的下落速度,再次讨论怎样改变同一物体的下落速度,让幼儿积极的参与游戏,并尝试通过感受、探索、发现、引导幼儿完成学习任务。这样使幼儿由被动学习者变为主动学习者、探索者,从而培养幼儿动手试验和观察的能力。使科学活动顺利地延伸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不为“教”而教,只是幼儿的“学”而教,突出幼儿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大班科学教案15

  活动目标:

  1、感知并描述勺子的反射现象,产生探究的欲望。

  2、记录自己的实验结果,体验发现的乐趣。

  3、萌发对镜子的好奇心,体验镜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不锈钢勺子(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幼儿记录用纸、笔;镜子若干;教师记录纸(大张)

  活动过程:

  一、比较镜子和勺子。

  1、引导幼儿观察勺子与镜子。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镜子和勺子,请你仔细的观察一下,你有什么发现?

  2、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

  3、引导幼儿用摸、看的方法发现勺子与镜子成像的不同之处。师:为什么镜子和勺子照出来的人不一样呢?幼儿大胆猜测,讲述。教师可引导:我们一起来摸摸看,再仔细的`看一看勺子是什么样的!镜子呢?幼儿再次交流。

  4、教师小结:镜子的面是平的,而勺子一面是凹进去的(丰富凹面),一面是凸出来的(丰富凸面)那凸出来的那一面叫什么呢?用勺子玩“照镜子”的游戏,感知并描述勺子的反射现象。

  (1)引导幼儿用勺子的凹面、凸面和勺柄来照照自己,有什么发现?记录在纸上。师:现在就用勺子来玩一个照镜子的游戏,看看用凹面照,人是什么样子的,用凸面呢?用勺柄呢?然后把你的发现记录在纸上。(提醒幼儿多照几次)

  (2)幼儿交流观察记录的结果。

  (3)教师小结:用勺子凹面照出来的人,头在下面,身体在上面;用凸面照出来的人,头在上面,身体在下面;用勺柄照出来的人又细又长。

  二、迁移经验:凹面镜与凸面镜在生活中的运用。

  1、引导幼儿联系生活经验,讲讲凹面镜与凸面镜在生活中的运用。师:今天我们发现了勺子里也有个哈哈镜,其实凹面镜与凸面镜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大的用处呢!你在哪里看到过它们?

  2、幼儿交流。

  3、教师补充。

  凸面镜:老花镜、望远镜、显微镜、放大镜、幻灯机、照相机镜头、汽车(摩托车)后视镜、路况反射镜(交叉路口及山路转弯处设的凸面鏡)、商店墙角顶端装设的监视镜。

  凹面镜:近视镜、散热镜、手电筒,探照灯,自行车尾灯,汽车灯、手电筒、车前灯。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玩斜坡_大班科学教案07-07

大班科学教案:认识磁铁_大班科学教案07-05

大班科学教案:好忙的蜘蛛_大班科学教案07-05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力_大班科学教案07-01

大班科学教案:认识日历_大班科学教案07-01

大班科学教案:他们在移动_大班科学教案07-01

大班科学教案:纸桌_大班科学教案07-01

大班科学教案:水珠宝宝_大班科学教案07-11

大班科学教案:种子变变变_大班科学教案06-30

大班科学教案:我们的朋友——水_大班科学教案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