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时间:2024-08-03 03:41:17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精选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精选15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会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二、教学过程:

  1、创设学习情境,提出相应的.问题。

  2、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3、组织学生对所提问题小组讨论。

  4、交流结果,小组一:12+12+......+12=288(24个12相加)

  小组二:12x4x6=288

  小组三:12x3x8=288

  小组四:12x20+12x4=288

  小组五:用竖式计算

  5、方法归类: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连加,第二类连成,第三类是把其中的一个乘数拆成两数的和或差。

  6、总结出方法

  7、研究笔算方法

  8、巩固法则

  9、总结所学内容,看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知识点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千米和米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学会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

  3.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千米和米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学会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熟练地进行千米和米两个长度单位间地换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思,沟通旧知.

  出示:

  指名摘花瓣,复习学过的长度单位和进率.

  教师依次点击鼠标出示: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

  做合格的小小列车员.(开火车回答出每节车厢上的题目,其余学生判断,正确就发出火车鸣叫的声音“呜——”)

  8米=分米→50分米=米→9分米=厘米→60厘米=分米

  3厘米=毫米←2米=厘米←100厘米=米←1千米=米

  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1

  (1)出示:3千米=米6千米=米(任选1题试做)

  (2)自主探索,汇报交流.

  提问:括号里应填什么?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先独立探索,再小组讨论、汇报.

  说明:如3千米=米,因为1千米=1000米,3千米里面有3个1千米,就是3个1000米,1000×3=3000(米),所以3千米=(3000)米.

  想6千米=米,方法同上.

  (3)归纳总结、概括算法.

  提问:通过刚才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再算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明确:因为1千米是1000米,那么有几千米就是几个1000米就是“几千”米

  板书:3千米=3000米

  6千米=6000米

  方法:

  (4)初步练习.

  仿照例题,学生互相出题考一考.并说明思考过程.

  2.学习例2.

  (1)出示:5000米=千米4000米=米(任选1题试做)

  师问:括号里应填什么?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先独立探索,再小组讨论、交流.

  (2)学生汇报.

  说明:5000米=千米,因为1000米=1千米,5000米里面有5个1000米,就是5个1千米,5000÷1000=5(千米),所以5000米=(5)千米.

  4000米=米,与此同理.

  (3)总结算法.

  问:通过例2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收获?

  明确:因为1000米是1千米,那么有几个1000米就是几千米就是几“千米”.

  板书:5000米=5千米

  4000米=4千米

  方法:

  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填空.

  2.看谁填的又对有快!

  2千米=米3000米=千米

  4千米=米6000米=千米

  3.出示下图:表示两条铁路的长度.

  看图计算:

  北京→南京→上海千米

  北京→武昌→广州千米

  4.园林工人要在一条路旁植树,每5米划分一段,算一算,1千米的路要划分多少段?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的是什么?同学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板书课题)

  五、课堂作业.

  1.口算下面各题.

  40×960×37×4+3 840÷4

  6×8+7 350+80 12×4 230×3

  22×48×9+4 500×7720÷9

  2.4吨=千克20xx千克=吨

  3千克=克8000克=千克

  3.小组讨论.

  园林工人要一条长1千米的小路两旁植树,每5米种一棵,算一算,路两边一共种多少棵树?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在游公园的情境中,探究出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口算。

  2、经历操作、讨论、交流,养成自主探究的能力和迁移推理的能力,优化算法。

  3、激发学习兴趣,感到想学、乐学、会学。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8加几、7加几、6加几,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养成迁移推理的能力。

  教学准备:

  每人一个十只装的针剂药盒、小棒学具、答题卡、练习纸,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转盘各3个。

  教学设计说明:

  本小节的教学分两部分,一部分是8、7、6加几的.口算,这部分教学的关键是掌握口算方法,能灵活口算。在设计时,通过教学环节逐层深入,让学生感受到“多中求异,同中求优”。如,玩“转转盘”游戏中体会到“凑十法”的便捷,紧接着“动动脑”中感受到依据题目的不同选择灵活的方法优化口算方法。口算教学比较枯燥,在设计时通过生动活泼的练习形式,激发口算的兴趣,同时熟练口算。

  第二部分是“用数学”,这部分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①充分运用情境图让学生学数学用数学;②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意,体验相同的问题,观察的角度不同,列式也会不同;③在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搜集信息资料的手段。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小红出了一题考考你们:9+5=

  重点突出“凑十法”想的过程。为什么把5分成1和4?

  今天的天气真好,小红和朋友一起去儿童公园玩,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动态出示课本第103页买票的情境图,)。

  你能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估计学生能提出一共有多少人买票?由此引出式子8+5=?)

  二、探究新知

  (一)、例讲8、7、6加几(初步感知计算方法)

  1、教学8+5。

  (1)小组内讨论:怎样能够最快地知道得数。互相说一说,再把思路写在答题卡上。有困难的可借助针剂药盒。(教师参加小组讨论。)

  (2)学生汇报,口算方法可以多样,重点突出“凑十法”,指名回答。

  8+5=13为什么把5分成2和3?

  10 2 3

  (3)小结:

  刚才同学们想出了又快又好的方法算出了8+5=13,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同学们真了不起!

  2、小比赛:转转盘(教学例2——突出凑十法的优越性)

  1、教学7加几和6加几,初感凑十法的好处

  (1)你们看一片绿油油的大草地,花儿在向我们点头,鸟儿在向我们微笑,坐下来休息一下吧!你能从这幅图里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怎样解决?

  天空上有7只小鸟,又飞来了5只,天空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草地上一边有6朵花,另一边有5朵,草地上一共有多少朵花?

  板书列式:7+5 6+5

  (2)现在请你用最快的方法计算出7+5和6+5。

  (3)请同学介绍口算方法。

  7+5=12为什么把5分成3和2?

  10 3 2

  6+5=11为什么把5分成4和1?

  10 4 1

  (4)小结:看来凑十法不仅能算9加几,还能算8、7、6加几。

  (二)、教学8、7、6加几

  1、小组合作玩转转盘。(8分钟)

  (2)写得又多又快的小组进行汇报得数(只要求说8+4和8+8、7+6和7+8、6+6和6+8的计算方法),

  (3)说说用什么方法口算又快又准。

  3、动动脑(教学例3)

  (1)计算8+9可以用凑十法,你还能想出更快的方法吗?由学生们自由回答。

  ① 8+2=10 10+7=17

  ② 9+1=10 10+7=17

  ③ 9+8=17 8+9=17

  重点介绍计算方法③,当两个加数一样时,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7+9、6+9你能用最快的方法算吗?

  三、巩固练习

  1、圈一圈,算一算

  课本第104页,第1题

  2、说一说,算一算

  课本第104页,第2题

  3、坐火车

  每人手中有一张车票(口算卡片),要先算对了车票上的三个算式才能上车。然后根据你车票上的得数对号上车(分别有15、14、13和12四列火车)。教师在8、7、6加几中各抽一题说说怎样想。

  四、拓展延伸

  小白兔可以吃哪两根胡萝卜,小灰兔呢?

  学生游戏,设“智慧星”,教师巡视指导。

  五、 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8加几、7加几和6加几”,计算时用了什么办法?

  (凑十法;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4

  第一单元《时、分、秒》

  第一课时: 《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教学分析:

  时间单位“秒”学生们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有接触。1分=60秒,学生也有模糊的概念印象,但是,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因此知道并理解1分=60秒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不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亦是难点。教学中,注重联系生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给足学生观察、发现、探究、体验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多媒体课件的有效运用,以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1、秒的认识

  教学重点:

  1、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教学难点:

  1、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出示主题图:

  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

  十、

  九、

  八、

  七、

  六、

  五、

  四、

  三、

  二、一!

  2.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③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最细最长走得最快)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2)认识1秒和几秒。

  ①揭示: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②秒针走2小格的时间是几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针走1圈的时间呢?为什么?

  (3)理解1分=60秒。

  ①课件演示秒针走动1圈,学生边观察边说出时间: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②课件演示,学生仔细观察钟面,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③学生汇报,教师引导:秒针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走了几小格?也就是几分钟?你发现了什么?(1分=60秒)

  ④你发现时、分、秒这三个单位间有什么关系?(1时=60分,1分=60秒)(3)认识秒表和秒的计时方法。 ①课件出示。

  这是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②介绍秒表的计时方法。 ③课件出示。

  有的电子表可以显示到秒。你知道这个电子表显示的时刻吗?(6时55分57秒)④读出电子表上的时刻

  ⑤你还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4)体验1分钟、1秒和几秒①1分钟有多长?

  课件播放《时间像小马车》,猜猜播放多长时间?课件验证。

  ②学生闭眼感受1分钟。 ③1分钟能做哪些事?④1秒究竟有多长呢?

  出示钟表滴答声,学生闭眼感受。 ⑤1秒钟能做哪些事?学生畅谈,课件出示。

  一秒钟,猎豹在草原上可飞奔28米;一秒钟,蜂鸟振翅55次;

  1秒钟,地球绕太阳转动29.8千米,从太阳接收486亿千瓦的能量,太阳系在银河系内运行220千米,宇宙空间里有79个星体发生爆炸结束其“生命”。 ⑥感受几秒

  师吟诵《明日歌》。猜一猜,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想的?计时验证。

  师吟诵《长歌行》。估一估,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估的?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1.课本第6页第2题。

  2.课本第6页第1题。

  3.课本第6页第3题。

  4.课本第7页第7题。

  四、全课总结,升华新认识1.课件播放《长歌行》,说说你从中知道什么。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时、分和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知识性目标相对简单,但单位时间比较抽象,不象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那样可以借助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1秒、几秒及1分的时间观念。在教学设计中,我注意抓住如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使学生直观认识生活中“秒”的存在,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通过让学生参与倒计时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1秒”的'长短,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由于学生已经认识了“时、分”,因而在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来解决“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及“分与秒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借助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首先通过让学生拍手、数数、写字、画画等活动让学生体验1秒钟、1分钟的长短,在体验1分钟时还让学生体验同样是1分钟做不同事情时的不同感受。由此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意识。

  4、注意让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事情所需时间,在头脑中建立表象,在估测其他事情时可借鉴作比较。当然,除了在学习秒的认识是可以这样做,建立其他数学概念也可运用这样一些做法。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一位数乘二、三位数连续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通过加大做题的难度,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及时验算的好习惯,以及认真书写的好习惯,来提高学生的一次正确率.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准确地进行连续进位的一位数乘法计算.

  教学难点

  某一位上的乘积加上进上来的数又要进位的情况是一位数乘法计算中的一个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2.笔算.请三位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动笔练习.

  二、教师谈话: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位数乘二、三位数的乘法,这节课我们要在此基础上学习难度更大一些的笔算乘法.

  三、指导探索、学习新知:

  1.出示例5

  2.学生看图编题:

  有4盒奶粉,每盒545克,求这些奶粉共多少克?

  3.由学生来列式,老师板书:

  4.师:这道题同学们自已动笔试着做一做,在做题的过程中体会一下与前一节课讲的有什么不同,你在做题时遇到什么困难了,一会可以互相交流.

  学生试做,教师巡视.

  5.汇报自学情况:

  学生1:我发现今天做的竖式题是连续进位的,每乘一位都需要向前进位.而昨天的题不是连续进位.

  师:你说的真对,你找到了今天的题与昨天的题的不同点,这个不同点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地方.

  老师板书课题:连续进位乘法.

  学生2:我在做题中遇到的困难是:每乘一位都向前进位,每乘一位都要加上进上来的数,一共用了3次乘法和2次加法,等于做了5道口算题,特别复杂.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别看一道小小的一位数乘法,这里面包含的步骤可多啦,更需要你们用耐心和细心去算.

  老师板书竖式:

  师:进位数字一定要写,还要写清楚(用红笔描一描)

  6.师:那同学们说一说与昨天学的例题有什么相同?(学生讨论)

  交流汇报:

  生1:我觉得不论数字多大,数字多高,计算法则是一样的.

  生2补充:都是从个位乘起,并且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进几.

  7.巩固练习,反馈调节:

  老师在订正时要强调竖式书写时要把字写清楚,进位数字一定要写对位置,向十位进几要写在十位上,向百位进几,要写在百位上.

  四、多层次练习

  1.对比练习

  (1) (2)

  教师提出要求(1)(2)(3)组做第(1)组题,(2)(4)(6)组同学做第(2)组题.

  学生做完后讨论两组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2组题都是连续进位的.

  不同点:两组题中第1小题是一般的连续进位乘法,而第二小题则是乘得的积加上进来的数又要进位的乘法.)

  2.改错练习.

  3.在○内填上“>”、“<”或“=”.

  ○402 ○1325

  ○600 ○1122

  五、课堂

  师: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生1:今天我学会了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

  生2:乘的方法与前面学的一样,每乘一步都要进位,每乘一位都要加进来的数,比较复杂.

  生3:今天虽然做的是笔算,可我觉得每一步都用到了口算,今后我要加强练习口算,提高计算能力.

  板书设计

  连续进位乘法

  例5 题目

  教案点评:

  教学中采用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讨论、试做,教师在此基础上精讲点拨,最后方法,再配以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6

  教学目标:

  1、能够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具有一定的空间观念。

  2、复习巩固长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办法,能够准确进行测量并求周长。

  3、利用周长的相关知识,能够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

  4、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进一步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经验。

  5、在交流的过程中回忆求周长的计算方法,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如何观察立体图形,通过我们自己亲自动手搭积木,我们学会了什么?

  2、除了学习观察立体图形,我们还学习了求什么图形的周长?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有关图形方面的知识。

  二、巩固探究

  1、复习观察立体图形

  每出示一个,让学生用自己的正方形积木照样子搭一搭。搭出图形之后,认真观察,说一说从正面、侧面、上面可以观察到什么样的形状?

  交流,订正。

  2、复习周长的计算方法。

  什么叫周长?怎样求长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又该怎么求呢?

  自由完成第12题,汇报订正。

  3、完成第13题。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20厘米长的铁丝,用它围成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是多少?

  还是用这根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通过刚才的操作,你发现了什么?

  4、刚才我们又是动手操作,又是测量计算,累了吧?我们一起到足球场去轻松一下吧!看!这就是我们将要去的足球场。出示第14题。

  自己看图、读题,想一想,在这道题中都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

  这道题一共让你求出几个问题?会不会解答?

  做完这道题,你有什么想法吗?

  三、拓展实践

  我们再独立解决几个实际问题:

  1、足球场是个长方形,长120米,宽95米。李林绕着足球场跑了3圈,跑了多少米?

  2、学校北面有一块长方形的实验园,长是30米,宽是20米,如果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如果有正好一面靠墙,篱笆长多少米?

  3、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

  四、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板书设计:

  总复习

  立体图形 求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

  正方形的周长

  总复习(四)

  教学目标:

  1、继续复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能够正确地观察日历,回答问题。

  2、复习可能性的相关知识,进一步感受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3、复习有关搭配的知识,能够按照题意进行正确搭配。

  4、能够根据已知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通过复习加强巩固,进一步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在以前的复习中,我们都复习了哪些知识?

  本学期我们学的内容除了刚才说到的.,你认为还有哪些知识我们应该再复习整理?

  我们一起来整理回顾这些内容,看谁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最棒!最棒的同学我们可是有奖励的!

  我们一起来比一比、赛一赛好吗?

  二、巩固探究

  1、回顾整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同学们,你还记得有关年、月、日的哪些知识?

  出示第16题:一年365天,合几个星期零几天?

  请同学们自己试着做一做。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92页第18题的图片及文字。

  请同学们认真看图,谁能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告诉了我们什么?

  你是怎样设计住房方案的?

  3、复习“搭配中的学问”

  出示第20题:我们刚才解决了住宿问题。现在我们在一起来解决穿衣的问题好不好?

  这是我们学过的搭配中的学问。你能不能自己试着解决呢?

  如果解决得好、搭配得棒,我们将评选它为“出色设计师”。

  自己解决,评选“出色设计师”。

  4、回顾整理“可能性”

  出示第19题,指名读题,自己解答,指名回答。

  5、整体回顾:

  在这一学期中,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问题?

  三、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

  四、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7

  教学内容:

  教材第8页例4、例5,“练一练”和练习二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初步认识“倍”的过程,联系实际问题初步理解“倍”的含义,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几个几”和“倍”的联系。

  2、在认识“倍”的教学活动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准备:

  圆片数个,例5花图、线段图等。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导入新课

  1、根据老师的要求摆圆片。

  (1)第一行摆3个圆片,第二行比第一行多摆4个,第二行摆几个圆片?

  (2)第一行摆3个圆片,第二行要摆2个3,第二行摆几个圆片?

  (3)第一行摆3个圆片,第二行摆的圆片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第二行摆几个圆片?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老师演示:第一行圆片摆了3个,第二行摆跟它同样多的3个,这时第二行的个数就是第一行圆片的1倍。请你也来摆一摆:第二行的个数是第一行的1倍。

  2、学生动手操作,老师巡视指导,要求学生边摆边想:1倍该怎么摆?

  3、题目要求我们第二行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请你想一想接下去该怎么摆?(学生动手操作后)谁来说一说第二行圆片摆了()个()。

  4、完整地说一说:第一行圆片有3个,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第二行摆了2个3。

  5、如果老师要求你们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4倍,又该怎样摆呢?如果是6倍呢?1倍呢?(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摆圆片,并完整地复述:第一行圆片有3个,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倍,第二行摆了()个()。

  6、巩固练习:

  (1)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4倍,

  第二行摆()个(),第二行一共有()个圆片。

  (学生先独立摆一摆,再说一说。)

  (2)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

  第二行摆()个(),第二行一共有()个圆片。

  (学生独立操作,并能完整地说一说。)

  (3)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倍。

  第二行摆了()个()。

  (4)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倍。

  第二行摆了()个()。

  三、教学例4、例5

  1、教学例5

  (1)直接出示例5。

  (2)谁来说一说:菊花的朵数是月季花的()倍。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完整地说一说:月季花有2朵,菊花有3个2朵,菊花的朵数是月季花的3倍,菊花一共有6朵。

  (3)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第1、2、3题。

  2、教学例4

  (1)出示例4。

  (2)花带子的长是灰带子的几倍,你是怎样想的?

  (3)谈话:如果我们把灰带子的长看作1份,花带子的长就是这样的4份,(老师边讲边将花带子与灰带子进行比较)花带子的长是灰带子的4倍。

  (4)在花带子的后面再添上一段,现在花带子的长有这样的几份,那么花带子的长是灰带子的几倍呢?再添上2段呢?

  (5)在灰带子的后面加上一段。

  我们把现在灰带子的'长看作1份,那么花带子的长就有这样的几份?现在花带子的长是灰带子的几倍?你是怎样想的?

  (6)我们把现在灰带子的长看作是1份,那么花带子的长就有这样的几份?花带子的长是灰带子的几倍?你又是怎样想的?

  四、应用拓展

  1、白皮球

  花皮球

  花皮球的个数是白皮球的()倍。

  2、学生独立思考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谈话:老师要求花皮球的个数是白皮球的2倍,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拿去花皮球的2段,也可以给白皮球加上一段)

  4、请你也来设计一道类似的题目,同桌一个人出题,另一人根据同桌的意思画一画,摆一摆,再说一说。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学到了什么新的本领?跟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8

  《秒的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此前,学生已经对时分有一定感性体验,能正确认读几时几分。本课教材从材料选择到呈现方式,都注意学生生活经验,力求在实际情境中,知道秒的意义,探索分与秒的进率关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让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练习,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珍惜分分秒秒。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认识了钟表,知道了1时=60分,但是对于秒学生可能知道的不全面,因此教学时,让学生体验1秒、几秒,知道1分=60秒

  教学重点:

  1、感知1分=60秒

  2、体验1秒有多长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钟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奥运开幕的场景,配音展示倒计时101。

  教师提问:谁知道刚才晚会中的倒计时101是表示什么?

  师指明确记算很短的时间,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秒,提示课题:秒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生活中的秒。

  学生例举(配合图片,刘翔夺冠12秒91,红绿灯)

  (1)回忆我们都知道了钟面上的哪些知识(12大格,1大格有5小格,时针走大格,分针走小格,时针长,分针短。)

  (2)你们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秒针走1小格是1秒,1分=60秒,秒针走1大格是5秒等)

  (3)课件出示钟面模型验证

  钟面是如何告诉你时间过去了几秒?(认识秒针及秒针走1小格是1秒)

  演示并讲解:秒针走1小格经过的时间是1秒。

  演示并提问:“秒什从12走到1走过几格?表示过了几秒?”

  “秒针从12走到3走,走过几大格”表示过了几秒?”

  “秒针从12走到6呢?又回到12呢?”

  再次演示秒针走一圈,提示学生观察分针有什么变化,提问:

  “秒针从12出发又回到12,走了1圈,分针走多少?”

  “秒针走了1圈是多少秒?”(60秒)。

  “1分是多少秒?”

  教师板书:1分=60秒。

  2、听一听感受1秒钟的长短。

  (1)课件演示秒针走时的“嘀嗒、嘀嗒”声,学生边听边数:1秒、2秒。

  (2)估10秒,15秒。

  课件再次演示秒针走时的“嘀嗒、嘀嗒”声(声音渐渐减弱到无),学生闭上眼睛用自己的方法估计,觉得到了老师规定的时间了就睁开眼,对照课件上的钟,看自己感受得准不准。

  3、感受1分钟的.长短。

  a、闭眼感受1分(大屏演示秒针走一圈轨迹,并配音,声音渐渐减弱到无)

  b、1分钟读短文(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教育)

  c、1分钟做数学题

  d、自由体验1分钟做什么事

  4、钟表的历史(介绍“日圭”“刻漏”等古代计时工具)

  分析:借助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首先通过让学生拍手、数数、写字、画画等活动让学生体验1秒钟、1分钟的长短,在体验1分钟时还让学生体验同样是1分钟做不同事情时的不同感受。由此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意识。

  四、全课小结:

  师:今天你学习了什么知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9

  教学内容:课本第28-29页的例5和例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是0”。

  2.能熟练掌握一位数笔算除法法则的基础上,学会正确、熟练计算“商中间有零的除法”。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商中间有0的两种情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我们来看一幅画,楼老师给大家来讲一个故事。

  孙悟空找来4个西瓜,说每人分一个。猪八戒非常积极说:“我来分。”贪吃的猪八戒看到西瓜嘴都馋了,他想反正有4个我吃掉一个吧,就这样他一个又1一个把4个西瓜全吃完了,这下他怎么分给孙悟空、沙和尚和唐僧啊?

  二.新课

  1、西瓜一个都没有了,其他3人可以分到多少?谁会算?

  0÷3=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启发学生想:根据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要求0除以3得几,就得想几和3相乘得0。

  再让学生想一想:0÷2=?,0÷4=? 0÷5=?……

  由此概括出: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

  2、出示例题6

  309÷3=

  (1)要求学生按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列竖式进行计算。

  (2)当学生计算到十位时,教师重点指导:由于被除数是0,0除以3得0,所以十位要商0。0和除数3相乘得0,0减0得0。

  (3)计算完毕后,向学生说明中间用3除0的.那一步,可以省略。并要求学生用虚线圈起来。

  (4)问:竖式中用3除0的这一步可以省略,那么,商十位上的“0”可不可以省略呢?为什么?(不可以省略,因为0起的是占位的作用)

  (5)现在,我们把这题用简便写法完整的做一遍。(找一同学板演)

  (6)巩固算理:

  ①404÷4=11。讨论:这题的结果正确吗?商中的两个“1”应在什么数位上?为什么?商的十位上为什么要写0?应该怎样改正?

  ②做一做:

  402÷2 609÷3

  汇报、交流

  3、420÷3=

  先由学生独立试做。

  汇报、交流

  明确:在除的过程中哪位不够商1就在那一位上商0占位。

  4、试一试

  750÷5 980÷7

  对比例两题,今天学习的除法有什么共同点?(板书课题:商中间有0的除法)。在计算中应注意什么?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研究的是“商中间有零的除法”。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10

  学习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46页。

  学习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二月的天数。

  2、会给月份分类,能运用左拳和歌诀识记各月的天数。

  3、能运用多种方法算出一年的天数。

  自主预习

  自学教材第46页

  1、多媒体展示新成立图片,你知道新是哪一年成立的?

  (1949年10月1日)

  2、多媒体展示第29届北京奥运会图片,说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是什么时候?( 8年8月8日 )

  3、多媒体展示植树节与儿童节图片,说说各是哪一天?

  4、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

  交流合作

  1、小组内交流年历卡,交流你知道的年月日的知识。

  (1)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有多少天?

  (2)每个月的天数一样吗?有几种情况?把它统计下来。

  2、综合:

  (1)你能根据每月天数的不同,对十二个月进行分类吗?

  31天:有()()()()()()()月

  30天:有()()()()月

  28天:有()月

  29天:有()月

  (2)我们把有31天的月份叫做()月,有30天的月份叫做()月。

  (3)数一数,一年中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

  3、识记大小月

  (1)这么多大小月,有什么办法能很快记住哪几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你有什么好方法吗?说说自己的识记方法。

  (2)(课件出示)用左拳记忆法,你能用左拳给我们试一试吗?

  (3)(课件出示)歌诀法:

  一、三、五、七、八、十、腊(指十二月),三十一天永不差。

  小游戏:小组长随便报一个月份,要是大月两手五指张开,要是小月两手握拳。

  4、认识二月

  (1)二月是大月还是小月?

  (2)二月在平年是多少天?在闰年是多少天?

  5、找节日。

  (1)找出教师节、六一儿童节,并说出是星期几?

  (2)找己和父母的生日,并做标记。

  6、算一算:0年一共有多少天?

  展示提升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认真倾听,适时补充纠正。教师及时点拨。)

  反馈测评

  1.填空:

  ①常用的时间单位,除了时、分、秒以外,还有()

  ②一年有()个月,每月有31天的叫()月,有()个月;每月只有30天的叫()月,有()个月。

  2.猜一猜:小明说:我在外婆家连续住了62天,正好是连续的2个月,你知道我是哪两个月去的吗?

  拓展延伸

  1、时间是宝贵的,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说些什么?

  2、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年、月、日的有关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11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2、通过观察、比较、寻找各种规律,体会到日历中包含着丰富的数学问题。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有规律的。每天我们到一定的时间就会做一定的事情。在这样的作息时间里就存在这很多数学问题,你们有兴趣研究吗?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飞飞的父亲是一名火车司机,每工作3天后休息1天。飞飞的母亲是一名飞机乘务员,每工作1天后休息1天。从9月1日开始算起,请用▲标出父亲的休息日,用●标出母亲的休息日。(课本第75页的例题)

  2、围绕下列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交流:哪几天飞飞的父母同时在家休息?哪一天飞飞能和父亲同时休息?

  3、指导学生将日历中的带标记的日期填到相对应的图中。

  4、学生根据表示“父亲休息日”“母亲休息日”“飞飞休息日”的三张图填出表示“父子共同的休息日”“父母共同的休息日”“母子共同的休息日”“全家共同的休息日”的韦恩图,并交流填的方法。

  三、拓展应用:

  观察日历找规律:

  观察日历中的加框的4个数字,你发现了什么?

  12比11多1,……18比11多7,……

  嘿!我发现了:11+19=30,……换另一组再试一试。

  教学反思:

  5、时间与数学

  教学目标:

  1、根据居民身份证号码,知道一个人的出生年、月、日,并推算出他的岁数。

  2、学习用统筹的思想去思考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联系具体实例,让学生经历合作探究的过程。

  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创设“看身份证”的情境,提出问题:你知道这个人的`出生年、月、日吗?她今年几岁了?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请学生观察、交流从身份证上获得的信息。

  2、全班交流根据居民身份证号码,知道一个人的出生年、月、日、并推算出他的岁数的方法。

  三、实践练习,拓展延伸

  1、独立完成第78页的2、3两题,然后分别交流自己的结果是怎样想出来的。

  2、(回家)做水的小实验,并进行相关的计算,然后交流实验后的想法。

  四、课堂总结:在这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12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在东、南、西、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3、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

  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教学过程

  一、儿歌铺垫,引出新课

  同学们,你们会背有关东、南、西、北方向的儿歌吗?

  读了这首儿歌,你们能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二.在生活情境中,探索、体验新知

  1、以4人小组为单位,根据儿歌让学生在学校操场上辨认东、南、西、北方向。

  2、生观察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什么建筑物?

  3、到教室,请各小组的记录纸贴在黑板上,汇报交流各种不同的方法,上方定为什么方向,为什么这样定?

  4、学生讨论各种不同方法后,教师讲解地图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引导学生按地图的.记录方式,重新整理自己的记录,完成校园示意图。再结合示意图用“东、南、西、北”说一说各种景物所在的位置。

  操场

  教学楼

  北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说一说教室里东、南、西、北各有什么?

  2、用东、南、西、北这些词语说一说你座位周围同学所在的方向。

  3、你说我做

  4、合作完成教科书练习一的第2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3、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

  会在图上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能简单的用四个方向描述行走路线。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13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

  本单元的口算乘法主要包括两项内容,第一项内容是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第二项内容是估算,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它是在学生学过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和掌握了乘法的基本口算方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估算的基础。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扩大学生的口算范围的同时,为学生学习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做好必要的准备。并且,在估算和笔算教学活动中,又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这样,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本单元的笔算乘法的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接着,编排进位的,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笔算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

  本单元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首先,把计算内容都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如送报纸(送信)、估座位、购书等。让学生在现实问题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探讨计算方法。然后,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有意义的、联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体会计算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是十分有利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

  第三课时

  综合练习

  教学内容:

  教材第61~62页练习十四第6、9、10、11、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估算方法,提高口算速度。

  2、通过估算步骤的推导,初步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能正确进行口算,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促进思维条理化。

  3、结合形式多样的练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淀数学意识;人人参与口算,使学生佯称积极动脑、认真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1、练习十四第6题。

  比一比,那组摘得多?

  2、练习十四第9题:夺红旗小游戏。

  以小组为单位,按箭头号所指的方向开始计时。请优胜组代表说一说你怎样估算的。

  3、练习十四第12题。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二、估算练习

  1、练习十四第7题。

  (1)出示统计表,提出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

  (3)全班交流。

  2、练习十四第8题。

  (1)理解题意。

  (2)小组合作,收集估算所需要的数据,估算结果。

  (3)全班交流。

  3、练习十四第11题。

  (1)指导看图,弄清题意。

  (2)独立完成。

  (3)组织交流。

  三、课堂小结

  通过练习,你有哪些收获?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14

  一、学情分析

  经过两年的小学生活,孩子们基本懂得了学习的习惯和常规。但孩子们由于存在着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达到该册的目标要求。但仍有少数同学学习态度的问题,有待于今后积极引导,让他们达到学段目标。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四个领域,八个单元。

  1、数与代数:a主要学习一位数乘(除)多位数的口算、笔算。结合具体情境,感受乘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一位数乘(除)多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会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两步运算。b学习质量单位千克、克、吨。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吨;了解千克、克、吨的实际大小。掌握千克、克和吨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吨有关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c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平年、闰年,能判断平年和闰年。体会引入24时记时法的必要性,认识24时记时法。感受时间中的数学问题,培养时间观念。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空间与图形:a学习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并学习从多方位观察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b学习周长的概念,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认识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统计与概率:学习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X k b 1 . c o m

  4、实践活动:本册教材在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中,配有题材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呈现形式多样化的应用问题和实践活动。除此之外,还安排了搭配中的学问交通与数学时间与数学(一)时间与数学(二)四个专题活动,让学生综合运用这一阶段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三、主要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后进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四、教学进度表

周次日 期教 学 内 容课时备注
18.149.5乘除法4
29.69.12乘除法4教师节
39.139.19观察物体4
49.209.26观察物体千克、克、吨3中秋节
59.2710.3千克、克、吨2国庆节
610.410.10千克、克、吨3国庆节
710.1110.17搭配中的学问、乘法4
810.1810.24乘法4
910.2510.31乘法4
1011.111.7周长4
1111.811.14周长、期中测评4
1211.1511.21交通与数学、除法4
1311.2211.28除法4
1411.2912.5除法4
1512.612.12除法、年、月、日4
1612.1312.19时间与数学4
1712.20xx.26整理与复习4
1812.27元.2可能性3元旦
19元.3元.9生活中的推理、总复习4
20元.10元.16期末检测

  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学习的有心人,点点滴滴地学习,可以把学习变成非常有趣味的事情。谢谢大家阅读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15

  一、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一位树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2、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二、教材分析这是学生在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的口算方的基

  础上,继续学习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教材创设“植树”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与过去教材相比,新教材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在活动中探索新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准许学生用喜欢或容易接受的方法进行计算,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三、学生状况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非常喜爱新教材的情景式教学形式,喜欢体验各种活动,不仅可以动手操作也可以和全体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创意,使学生很有成就感,乐于探索,积极求知。能够用喜欢的方法学习和计算。

  四、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同学们,你们哪位同学植过树?谁知道植树需要哪几个步骤?笑笑他们班正在植树,我们到现场去看看,检验一下你们说的对不对。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引起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

  2、出示主题图

  观察图后和同桌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明确全班一共有多少人?一组有几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每组三人,可以分多少组?”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自己观察,从情境中找出有效的信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探索新知

  1、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并解答,小组交流。

  学生列出算式36÷3,并尝试计算。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列出算式的含义,把各自的算法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一位数除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小组交流讨论,体验不同的算法,感受合作的快乐。)

  2、全班交流小组选代表发言,得出36÷3=12中的36表示一共有36人,3表示每组有三人,12表示可以分12组。学生得出计算方法:

  1、因为12×3=36,所以36÷3=12。

  2、30÷3=10,6÷3=2,10+2=12。

  3、因为12+12+12=36,所以36÷3=12……

  对于学生的计算方法,只要正确,教师都要进行表扬和鼓励,准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设计意图:全班交流体会算法的多样化,使学生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法计算,感受集体的智慧。)

  4、拓展练习1:

  60÷340÷280÷4

  66÷346÷284÷4

  69÷348÷288÷4

  学生独立计算,反馈计算结果。

  师:这些算式有哪些规律,说说你有哪些发现。

  只要学生说的合理都要给予肯定。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学生代表,学生列出算式48÷4=12并说说计算过程。

  五、教学反思

  在具体情境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探索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学生通过独立观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体验算法多样化,经历与他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在交流过程中让学生感受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懂得欣赏别人,能够取长补短。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11-27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06-27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03-10

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优秀11-23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03-07

小学数学教案06-12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8-10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8-14

小学数学教案05-30

小学数学教案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