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桥》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桥》教案1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示出来的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2、积累课文特色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
3、认知6个生字,学会本课新词、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
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和学习老支书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课时布置
2课时
A案
课前准备
搜集各地遭受洪灾的文字、图片或音像资料,了解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巨大伤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了解梗概
1、描述导入,孕伏情感:有一个村庄,曾经有过一座窄窄的木桥(板书课题:桥),它和村子里的一百多号人一起经历了一场可怕的灾难。究竟发生了什么?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放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选择容易读错的几个字词板书。如“揪”(jiū),“瞪”(dèng)。
3、检查
(1)请同学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字音。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根据同学回答,教师相机板书:洪灾老汉)
4、根据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给课文分段。
(突遇山洪1~4;疏导撤离5~13;桥塌殉职14~23;祭奠英灵24~27。
二、感受情势危急
1、通过初读,同学们大致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让俺们穿越时空,走进那个特殊的黎明,和村民们一起感受灾害突然降临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幕。
2、找出文中描写自然环境(大雨和洪水)的句子,读一读,比一比,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3、汇报交流谈体会。
(1)生读找到的自然环境描写的句子,师用课件或小黑板集中出示。
(2)谈感受。
①几句话都不同程度地写出洪水凶猛,正威胁着人们的生命。
②从前后几句描写的情况看,水位在不时上升,灾情在不时加剧,形势越来越紧张、严峻。(相机指导朗读这几句话,读出形势的紧张突变。)
③这些句子多采用拟人或比喻的修辞手法,如“像受惊的野马”“在路面上跳舞”“洪水狞笑”“放肆”等词句让俺们非常真切形象地感受到洪水的肆无忌惮,洪水就是魔鬼猛兽,突出了情况危急,渲染了紧张气氛。(师相机板书:情势危急)
④这些句子,语言都非常简洁,精练,如,“像泼。像倒。”
(3)观察想象体验
师播放洪灾的录像资料(或指导同学观察课文第一幅插图):洪水如猛兽般正以强大的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整个村庄,淹没了农田,冲毁了房舍,死亡正向人们一步步地迫近。可劳动一天的人们还在熟睡中。一声惊呼,大家突然一脚踩进水里,假如你是其中一员,你是什么感受?你能想象出男女老少命在旦夕时惊慌失措的样子吗?(引导同学想像体验情势危急)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大段,读出自身的感受。(危急、恐怖、恐惧、担心)
三、体会英雄言行
1、是的,求生是人的天性。当一百多号人跌跌撞撞地向那唯一可以逃生的木桥拥去时,有一位老汉早已站在了木桥前。让俺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位老汉在生死攸关之际作出的人生抉择。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大段,想想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板书:老汉)
2、同学自学课文,品味关键词句,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汇报。
(1)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老汉冷静冷静,嘴上不说话,心里正考虑着应对突然来临的灾害的方法。“像一座山”,说明他临危不惧,形象地表示了老汉是村民的主心骨,对稳定村民情绪所起的作用。
(2)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说话简短有力,以严格的先人后己的党纪控制了局面,组织大家有序地撤离。
(让同学写出评价老汉是怎样的人的词语,可能是:临危不惧、临危不乱、坚定果断、先人后己……)
4、指导有表情朗读老汉说的两句话。(要读得干脆、有力,节奏快,采用个别读、分角色读、评读等方式)
5、齐读第二大段。
四、启发联想,加深体验,注重积累
1、当俺们的脑海中树立起这位清瘦的巍然屹立如山一般的老汉形象时,你联想到了什么词句?什么文章?什么人什么事?
(如,词──忠于职守……
句──不是亲情,胜似亲情……
人、事──《丰碑》中的军需处长
《一个降落伞包》中的周恩来
“非典”时期的钟南山、姜素椿、叶欣……)
2、作业:
(1)誊写生字词,朗读课文。
(2)写一段话,用上环境描写的手法。
第二课时
一、复习听写,回顾前文
1、听写词语:咆哮、惊醒、狞笑、拥戴、乱哄哄、沙哑。
2、用上以上词语复述课文第一、二大段内容,并说说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二、思辩“矛盾”之举
1、是的,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老支书有着高尚的人格魅力(板书:高尚的人格魅力),他让俺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洪水无情,但人间有爱。当情况越来越危急,洪水已漫到人们的腰际时,又发生了什么?请同学们用心默读第三大段。
2、生自学,说一说段的主要内容。
3、出示学习提纲,小组合作学习。
4、读议结合,交流汇报,提升认知。
(1)谈体会。要求边谈体会,边用朗读把自身的感受表达出来。例如:
生:从“冲、揪、骂”这几个动词可以看出老汉对小伙子很凶。
师:你能不能把老汉很凶的态度读出来?
生表情朗读第15自然段,同学展开评议,并在议读、感情朗读中理解、感悟。
(2)同学发现矛盾与疑惑:
①老汉从刚开始恶狠狠的“揪”到最后危难关头又“吼”又“推”,这是矛盾一,为什么?
②急于求生的小伙子到最后危难关头又“推”老汉先走,这是矛盾二,为什么?
冲、揪、骂、凶
(师相机板书:老汉、小伙子)
吼、用力推
5、学习第四大段,解开难解之迷。
(1)老汉和小伙子的言谈举止是多么充溢矛盾,令人费解!请同学们读最后4个自然段,老师相信你在顷刻间会明白许多许多。
(2)生默读,谈感想。师相机点拨。
(文章在最后才交代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这个结局太出其不意了,太让人震惊了。老汉太伟大了……)
6、反复咏叹,感受亲情
(1)当你明白老汉和小伙子原来是父子关系时,再回过头来看看父子在木桥前的情景,你们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2)引诵第三大段。
同学们,让俺们把“儿子”这个充溢血缘、充溢亲情的字眼带到文章中去,再一起来深情地朗诵第三段,俺们就更能理解这位平凡而伟大的父亲了。(教师引读:“老汉是村支书,他一心想挽救群众的性命,他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自身的儿子,骂道──”后边为同学接读,把几个“小伙子”都换读成“儿子”。)
(3)想象:老汉似乎要对儿子喊什么?(板书:喊)
(4)此时的老汉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认为,他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回答,并有选择地请生上台板书关键词,如“父爱如山”等)
师小结:是的,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忠于职守,他是无愧的;做为一个父亲,他和天下家长一样舐犊情深。在生死关头,老汉做出的重大抉择,表示出的大爱让俺们为之动容。他的身上充溢着高尚的人格魅力,闪耀着绚烂的人性光辉。
三、练习写话,颂人间真情
1、英雄远离了俺们,他们的亲人更是肝肠寸断、长跪不起。同学们,洪水无情人有情。面对此情此景,你最想说的是什么?请拿起手中的笔,用饱含深情的笔触,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记录下你对英雄的哀思,对英雄家人的宽慰吧!
2、生写话,师巡视,选择有代表性的进行交流。
四、总结全文,探究“桥”的含义
课文中留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老汉的形象,为什么却用“桥”为题?
五、拓展阅读,注重积累
1、提供补充资料。
①[法]雨果《“诺曼底”号遇难记》
②《伦敦地铁大火灾》
2、同学自由阅读,小组合作交流。
《桥》教案2
教学目的:
学会“妙、米、仿、入、国、车”7个生字,会认“造、纲、玻、璃、宽、吨、盐、省”8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桥的奇妙,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桥的奇妙,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难点: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学习本课生字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课前准备:学生画自己见过的桥。
同学们,你们见过什么样的桥?(学生拿着画介绍,并贴在黑板一角。)
同学们介绍的有木头造的桥,有用石头造的桥,还有用水泥、钢铁造的桥。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桥和你们介绍的都不一样。
玻璃、纸、盐各有什么特点?(玻璃脆,易碎;纸薄,易破;盐易化。)而这些东西却可用造桥呢?此时,你想说什么?
板书课题:奇妙的桥。
二、过桥识字游戏。
背景:黑板上画一座桥,生字摆在右边。
学生自由认读生字。
同座互读,正音。
指名上来读会认的'字,读对了就请生字“过桥”。
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在右边。
学生读词语,把生字和它的朋友送回家。
三、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把生字词送回课文,把课文多读几遍,读通句子。
同座互读课文,听一听课文中的句子读通顺了吗?
分自然段读课文,互相评一评。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学生自己识记生字“妙”。
指名生分析“妙”字的字形结构。
仔细观察“妙”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一说在书写时应注意哪些地方?
师作示范指导,学生自己练写生字,再与范字作比较。
师选出写得较好的字全班展示。
五、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桥的奇妙,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桥的奇妙,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二、指导朗读,感悟课文。
1、你喜欢哪种桥?(指名说)
2、请喜欢桥的同学读一读。
3、四人小组讨论思考:玻璃桥有什么特点?
4、你觉得桥最奇妙的地方在哪里?相机用“作比较”的方法帮助学生对文中的数字有感性认识。
5、看插图回答,为什么说走在玻璃桥上,似乎进入了童话世界?(引导想象,体会玻璃桥的奇妙之处。)
三、拓展延伸,说说画画。
i.
课前同学们画了用木头、石头、水泥和钢铁造的桥,这节课又认识了三种奇妙的桥——玻璃桥、纸桥、盐桥。你们想一想,你
还想造什么样奇妙的桥呢?
ii.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iii.
学生用多种形式展现他心中奇妙的桥,可以说一说,可以画一画,还可以上网查一查,动手做一做。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正确掌握本课生字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
二、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学生自学生字。(先说它是什么结构,是什么和什么组成的(独体字除外),它的笔顺是什么,共有几笔,组词是什么。
3、指名说记字的方法。
4、指导写字,看清每一笔和田字格里的位置,再写排头字。
三、复习巩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第二题、第三题。
板书设计:
23、奇妙的桥
玻璃能造桥吗?
纸能造桥吗?
这些桥真是太奇妙了!
盐能造桥吗?
《桥》教案3
教学要求:
1、了解认识我设计的桥的新的功能。
2、提高学生对我设计的桥的审美能力。
3、增强学生的我设计的桥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4、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教学重点:我设计的桥的新造型。
教学难点:造型新颖,有自己独特的艺术特点。
教学课时:一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上堂课同学们画了自己喜欢的桥,画的真不错。但是,如果同学们再加入自己创造性的思想,那就更好了。
2、现代桥梁的.作用不仅仅用于便利人的过河,对于河两边的地区繁荣市场、发展经济也起着很大的作用。而且,桥梁设计得也越来越新颖,越来越讲究美观。桥梁设计专家也就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工夫。
比如: 南京长江大桥 (986建成通车为双层、双线、公路、铁路两用桥。) 我设计的桥(图略)
南京长江二桥 现在的二桥比大桥要漂亮的多。
江阴长江大桥 (位于江苏省江阴市与靖江市之间。我设计的桥大桥主跨1385米,为中国第一、世界第四大跨径悬索桥梁。)
上海黄浦大桥、九曲桥等。
3、现在在张家港长江边,正在修建一座新的大桥——通苏大桥。这做大桥修建好以后,将会给南通和我们张家港,乃至苏州的经济带来蓬勃的发展。
今天,我们大家就来做做桥梁设计专家,如果要你来设计这座大桥,你会怎样设计?
二、新授
1、首先请同学们来欣赏一下各种桥的优美姿态。
欣赏图片中各种各样的桥。(苏格兰钢架铁路桥、英国伦敦塔桥、日本现代夸海桥、立交桥……)
2、分析教材范画,范作。
① 可用多种铅画纸、硬板纸、细木条、黏土等制作。
② 可用多种用色工具,合作绘画。
③ 让学生说说教材作品好在哪里?作者设计的新奇地方在哪里我设计的桥?
3、学习绘画、制作方法。
㈠、学自行设计
① 构思自己设计的桥有何新的功能。
② 学生画简略草图。
③ 可用多种工具材料进行描绘。
㈡、同学之间相互协商,合作完成制作。
① 进行制作的同学分成各小组,小组同学进行讨论、交流,构思所设计的桥。
② 考虑怎样制作,合理分工,合作完成。
三、布置作业
进行绘画或者手工制作。可以画自己幻想中的新桥,造型功能有新意,也可以帮还没造好的通苏大桥设计,加入自己的想象,我设计的桥大胆创造;可以用你们的巧手,利用各种材料进行制作。
四、学生练习
放音乐,老师巡视指导。
五、展示作品
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学生观察以后互评,老师小评。
六、小结
今天,同学们都成为桥梁设计专家了,而且做的都很不错。希望大家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
板书:我设计的桥
绘制方法①构思
②草稿或制作我设计的桥
③涂色
《桥》教案4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学习序数的兴趣。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判断方向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学习10以内序数,理解序数的方向性,正确使用序数词表述物体的排列次序。
活动准备
1、课件:[2-43]10以内的数
2、图片:10个不同的小动物,10层10个房间的楼房。10只企鹅,10条小鱼。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小动物要来幼儿园找小朋友了,你们看!他们排着整齐的队来了。
二、展开
1.小动物们多神气,排着整齐的横队向我们走来。
请小朋友看一看从左向右排,每只小动物排第几?
请小朋友看一看从右向左排,每只小动物排第几?
提问:
(1)从左向右排第5个小动物是谁?
(2)从右向左排第3个小动物是谁?
2、看小动物们变成纵队向我们走来。
请小朋友说说从上向下排每个小动物排第几?
请小朋友说说从下向上排每个小动物排第几?
提问:
(1)从上向下排小猪排第几?
(2)从下向上排第5的小动物是谁?
3、小动物们都累了,我们一起把它们送回家吧!(教师出示楼房图片)
(1)我们先数数这栋楼房共有几层?再数数每层有几个房间?
(2)教师提出要求,请小朋友将小动物送回家。
小猫住在第4层,从左边数第5间房子;
小兔住在第10层,从右边数第9间房子;
小猪住在第6层,从左边数第10间房子;
4、刚才小动物们的队排得太好了。
有一种小动物,它们生活在冰天雪地的南极,走路总是摇摇摆摆排成一队,你们猜它们是谁?
瞧!它们来了,由于小企鹅走得太急,有的排错了队,有的掉了队
(1)我们一起看看第几号企鹅派错了队?
(2)第几号小企鹅掉了队?
找一找,它在哪儿?
5、小企鹅饿了,它们要下海捉鱼吃。
看!吓得小鱼争先逃命,冲散了队。
看一看,第几条鱼没编号?它应该排第几?
三、延伸
数学乐趣卡:[2-43]10以内的数
在正确是地方用圈进行标识。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5以内的相邻数
活动目标:
1、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2、理解并能说出相1或少1的关系。
活动准备:
1、森林背景图,6张蘑菇房子图片。
2、1-6的大点卡和数卡一套。
3、小猴、小兔头饰各一个和老虎的图片一张
4、幼儿数学操作板1个/人,1-6的点卡一套/人。
5、标有1—6的数字卡片,每个小朋友一张
6、故事《住宾馆》。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初步理解“邻居”关系。
1、拍手游戏:“嘿嘿,xxx(小朋友名),我问你,你的朋友在哪里?”“嘿嘿嘿,在这里!”(被问的小朋友举起旁边小朋友的手。)
2、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午休的小床,请你说一说自己的邻居都有谁,让幼儿理解什么是邻居。
二、基本部分:
(一)教师讲述并表演故事(配班教师配合故事表演)
1、讲述并表演故事后提问:
(1)熊猫说2号有两个邻居,它们都是谁呢?小猴子的家应该是几号呢?
(2)小兔说它的家是5号的邻居,5号的邻居是谁呢?
(3)小兔的家不是6号,那应该是几号呢?
2、在回忆故事的过程中,在蘑菇房子上贴数字卡片,实现从具体的物到抽象的数的转换,告诉幼儿相邻数的定义。
(1)2的邻居是谁呀?(1和3是2的邻居,也叫做2的相邻数。)
得出结论:2有两个相邻数是1和3;5有两个相邻数,是4和6。
(2)提问:a、那么3有没有相邻数,它们是谁?
4有没有相邻数,它们是谁?
得出结论:每一个数都有两个相邻数。
3、幼儿自主探索3、4、5的相邻数(部分幼儿上前操作,集体验证),进一步推理说出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二)复习数字1-6。
1、请你说得比我多1(少1)。“小朋友,我问你,比2多1就是几?”
2、接着往下数,一直说到数字6。
(三)总结评价幼儿操作的'结果,理解并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1、“你帮2找到了哪两个相邻数?为什么1是2的相邻数,3是2的相邻数呢?”引导幼儿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2、发放幼儿数学操作板及操作点卡,帮助幼儿理解相邻数间多1少1的关系。“你找出比2多1的点卡,请你找出比2少1的点卡。”依次找出比3、4、5多1或者少1的数,引导幼儿依次说一说3、4、5的相邻数及其之间的关系。
三、结束部分:游戏中巩固对相邻数的认识。
游戏:
1、给黑板上的数字找相邻数。
2、发给每个小朋友一张1-6其中一张数字卡片,“嘿嘿,小朋友,我问你,x的相邻数就是x和x?”……活动结束。
《桥》教案5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知道水乡的桥多、桥美。
2、理解“飘逸潇洒、刚劲雄健”等词语的意思,积累描写字体的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领悟“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1、我们上海在江南,在我们周围,有许多极富有特色的水乡小镇,老师先带你们去看一看。
出示:江南水乡的画面
2、有一位作家,离开家乡已经几十年了,总也忘不了家乡的山山水水,尤其是家乡的桥。
出示:我的故乡在江南。故乡的小河像一条条血脉,网布在大地母亲的身上。
小河长,小桥多。桥连着一个村庄与另一个村庄,连接着一户人家与另一户人家。如果提个篮子赶集去,不经过八座十座小桥才怪哩!
自己轻声读。
老师引读:我的故乡在江南。江南的小河很多很多——小河长——桥随处可见——桥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的一部分——
据说在一座水乡小镇上,竟有287座各式各样的小桥,那么多的桥,让作者难以忘记,他说出示:
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
读
3、他为什么这样说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家乡的桥》。
板书课题
二、初识家乡的桥:
1、自己轻声读课文,看一看,你对家乡的桥了解了些什么?呆会儿请你用课文中的语句说一说。
2、交流的过程中随机板书:
造型
千姿百态
桥名
充满情趣
孩子们的乐园
家乡的桥造型——而且桥名——更是——,作者就是从这三个方面来介绍桥的。
3、再次引读描写桥多的句子。
三、欣赏家乡的桥:
1、家乡的桥很多很多,那么多的桥,造型却各不相同,千姿百态。瞧,这是过户桥,这是元宝桥,这是单拱桥,这也是单拱桥……
出示各种桥的图片
出示:最简单的是过户桥,一块长石板搁两端,把两户人家连起来;最漂亮、最有气派的数单拱桥,桥洞和它的倒影像个很大很大的圆饼,两边几十级石阶缀上去,形成个大“八”字,一对对石狮子雄赳赳地屹立在石柱上。夜里,你撑条小船穿梭其间,那光景,会使你怀疑是不是进了月亮婆婆的家呢!
引读
自己轻声读一读,把这种姿态各异的感觉读出来,等会儿我们来进行一个朗读比赛。
指名读
“进了月亮婆婆的家”,怎么会有这么神奇的感觉呀?请你读读上文想一想。(“很大很大的圆饼”和“夜里”泛红)
引读:天上一个圆圆的月亮,水里一个——再加上圆圆的——,难怪,当小船穿梭其间,会让人怀疑——
再指名读
配上音乐读。
多美的桥啊,怎不让人长相忆!
2、每一座桥都有自己的名字,那么多的桥就有那么多各不相同的名字来,默读第四小节,你从哪些描写中感受到桥名充满了情趣,用浪线划下来。
在交流的'过程中进行引读,并重点理解对字体的描写句子:
出示:有趣的是,在青石板上凿就的桥名字体也各不相同,或篆或隶或楷或草,有的飘逸潇洒,有的刚劲雄健,跟桥名相衬相映,又平添了几分情趣。
指名读通顺。
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这些各不相同的桥名字体吧!
出示:各种字体写的桥名
师:这是草书写的——这是隶书写的——这是篆书写的——这是楷书写的—
出示:草隶篆楷
所以文中说“或篆或隶或楷或草”,这里的或就是“有的”意思。
问:我们来欣赏一下这些字体,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它呢?
(在交流中理解“飘逸潇洒、刚劲雄健”,并积累词语
板书:龙飞凤舞
行云流水
秀丽端庄
苍劲有力)
问:你觉得这样的字体配这样的桥名吗?
随机出示:相称相映
平添情趣
再读句子,感受桥名字体带给我们的情趣。
这些各不相同又充满情趣的桥名字体也让我们感受到江南悠远深厚的文化底蕴。
3、最让作者难忘的是桥给他的童年带来的无穷乐趣。
出示:整个炎热的夏天,我们在桥头下棋猜谜讲故事;我们把桥当作跳水台,比跳水本领,练胆量;我们在桥边钓鱼摸螺蛳,碰的巧,还能从桥洞里捉到一对毛蟹呢!
引读:整个炎热的夏天,我们在桥头——我们把桥——我们在桥边——碰得巧——
课文中用了一个感叹号表示兴奋的心情,其实,我们还可以用省略号来体现乐趣无穷。
出示:……
想象一下,我们在桥这个乐园里还可以玩什么?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出示:家乡的桥是我们的乐园。我们_____________,我们_____________,我们_____________。
交流
瞧,玩得多开心啊!再来读读这段话,读出快乐的感觉。
四、感悟乡情:
1、是啊!家乡的桥是那么千姿百态,富有情趣,它给孩子带来快乐。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桥,童年的回忆就是对桥的回忆。难怪作者说:
2、出示: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
那么,说起家乡的桥,他会想起什么呢?
出示:
一说起家乡的桥
我
就想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想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想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己先轻声地说一说,说一个也可以,说两个更好,能说三个的真了不起。
看,你们都成小诗人了,老师也把这篇课文改写成了一首诗。
3、出示配乐诗:《家乡的桥》
4、时间可以让人淡忘许多东西,但对家乡的感情,对童年的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深,这就是
板书:乡情
因此行文至最后,作者所有的情感,千言万语汇成一句
出示: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
《桥》教案6
教学目标:
1.感受古镇周庄的奇丽,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品味语言。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重点:感受古镇周庄的奇丽,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难点:作者描写美景、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
主教案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及感情基调。
1.生齐读课题。
2.师:从课题来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师:从这个“那”字中体会到了什么呢?
请同学们用极度喜爱、赞美的语气再次读课题。
感情强烈点,再读一次!
二、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初游周庄。
2.交流汇报:日暮时分,作者来到周庄,见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指导有感情地齐读这一段。
三、学习课文第2到4自然段。
1.开书自由读课文,再游周庄,想象画面,感受周庄的.美景。
2.指导交流、说话:你刚才游览了周庄的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你觉得什么东西最可爱,最想跟别人说一说?
3.找出文章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地方,读一读,体会其含义。
如:
(1)桥啊桥,你是多么沉稳,任风起云涌,天翻地覆;你是多么坚韧,任流年似水,沧海桑田。桥,你是周庄的代表,是周庄的灵魂。
“沉稳”、“坚韧”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桥是周庄的代表,是周庄的灵魂?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如果说桥成就了周庄的美,那么,河升华了这种美。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四、学习课文第5到8自然段。
1.学习过渡句:“如果说周庄的白天是属于游人的,那么夜呢,便属于这桥,这水,这屋子。”
这个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师:夜色中的周庄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说夜便属于这桥,这水,这屋子?
2.学生自学课文。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哪些句子写出了夜色中周庄的美?用“﹏”划出来,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2)哪个句子最能体现作者对周庄的喜爱?
3.交流汇报,结合汇报体会作者表达上的特点。
(1)①当太阳从黑黑的屋顶上沉下去,天变得昏暗时,在河上滑行了一天的船就像归巢的鸟儿一样,密密地挤在一起,或在桥洞下,或在小树边,互相依偎着,躺在静静的河上入睡了。
②河水不再是墨绿色,而是漆黑的了,就像一块极平滑的大理石,给人以冰凉的感觉。
③于是,你的面前出现了两个一模一样的世界,一个在水边,一个在水里。
④桥,不再是静静的、兽脊样的了。它在河水的倒映下,在灯光的合作下“动”了起来。桥上的每一块石砖,每一条缝隙,每一级石阶,都呈现出不同的韵律。
(2)人散尽了,灯笼却还亮着,像慈祥的老母那样,用柔和的光。抚摸着那桥,当那河,那船……
4.自由地,有感情地读自己认为写得美的句子。
五、全文。
1.说一说,学这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桥》教案7
一、设计意图:
前几天我们去春游的时候,汽车开过高架,孩子们都很兴奋的说上桥了上桥了,于是我问这是什么桥?孩子们有的就说是高架桥。路上我们还遇到了很多别的桥,特别是太户大桥和公园里的小木桥等等,一路上我引导孩子们观察这些桥。作为水城的苏州,桥是我们这座城市最富有特色的一种建筑物,于是我建议孩子们回去搜集各种各样的桥,去找找看有些什么桥?针对这些情况决定将孩子们对与桥的兴趣引入到我们的课堂之中,并指定了以下的活动目标:
1、知道各种各样的桥以及与人们的关系。
2、了解桥的不同外形使用的不同的建造材料和桥的各种功用。
3、对各种各样的桥有兴趣,能够积极的参加讨论和探索。
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是了解桥的不同外形特征、使用的不同建筑材料和桥的各种功用。
活动的准备是为了活动目标更好的得到实现,因此所有的活动准备都是围绕活动的目标而选择的:活动之前利用建构游戏和幼儿一起搭建一些桥梁并将他们拜访成列在活动场地上
关于各种各样的桥的CD音像制品幼儿搜集的关于桥的图片和模型等等以及去春游时拍摄的关于桥的照片
二、教法和学法
对于这个活动幼儿有着一定的生活经验,而作为孩子学习中的支持者、和作者和引导者,我主要采用的是情境法,给与孩子一个情境,然后在整个活动中贯穿以交流讨论法、观察法和启发联想法让孩子在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形成对桥梁的初步印象。在解决活动的重难点的时候我是先让孩子观察桥梁的各种形状,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从桥梁的形状引申到桥的建筑材料和使用功能,在这个过程中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让孩子通过感知、回忆联想等方法经过提炼形成新的经验,让幼儿在湖动和开放的活动中发展观察力和感知力和概括力。
三、教学程序
本次活动我主要设计了三个环节,参观模型展览引起幼儿对桥兴趣——引导幼儿欣赏各种各样的桥,并知道桥的建造材料——知道桥的各种功用并引发幼儿对于桥的观察兴趣和思考
1、参观桥的模型展览。
小朋友排好队,象春游一样,教师发出嘟嘟嘟的声音表示开着小汽车对小朋友说我们做上汽车一起去玩好吗?以一种游戏的情景导入,能够引起幼儿对于活动的关注。一边开,一边引导幼儿看模型,问这是什么桥啊?模型中有太湖大桥和高架桥以及九曲桥等,这些模型是幼儿带来和与教师共同制作的,所以他们知道这是什么桥,完全能够说出来也就能够激发幼儿说的积极性。
2、引导幼儿欣赏各种各样的桥
幼儿坐在桥的旁边,说说看到的那些桥是什么样子的?是用什么做的?在春游的时候,孩子们对于太湖大桥等有着很好的'比喻,现在请他们再讲一遍,他们会很积极。对延伸到下面的问题起着很好的引子作用:那你还见过什么桥?是什么样的?是用什么做的?请幼儿来说说。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出示图片或者是在电脑上展示。孩子们对桥进行过搜集和观察活动,因此他们对于桥有着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有话说。同时,在述说桥是什么材料做的时候,对于能力比较强的孩子要求他将教师的问题一起回答,但是对于个别能力比较差的孩子,他还不能将这些问题一起说出来,那么就相应的提醒一下,比如那他是什么做的呢?在让幼儿说桥象什么而是后有的桥比较特别,比如黄浦大桥,有的孩子或许会说象琴,有的会说象扇子,等等,对于幼儿的大胆想象要给与表扬和肯定。
3、了解桥的主要功用,印发幼儿对于桥的观察兴趣和思考
我们的桥有各种不同形状,有的象什么有的象什么,有的又象什么,运用复式句来总结,有的是木头做的,有的是用水泥浇注的,有的是用竹子做的,有的又是用钢丝切所做的,那这些桥有什么用?引起幼儿对于桥功能的思考。孩子们在说桥的功能的时候大多数说的都可能是桥上可以开汽车,可以走人,有的桥可以通过火车,孩子们的回答是很笼统的,没有准确的分类,于是我会问是不是所有的桥都可以让汽车和人一起走呢?因幼儿对于桥的分类,因为孩子们已经有了高架上只可以走汽车,人行桥上只可以走人的经验,所以一提问,孩子们马上就会说出不是的,当孩子知道有的桥只能走人,有的桥只能通过汽车后,问为什么有的只能通过汽车,有的只能让人走呢?通过让孩子思考讨论,知道将桥的功能具体化后可以改善我们现在的交通拥挤的状况。最后,活动结束的时候,教师小结:我们的桥帮助我们改善了交通状况,让我们不同地方的人联系更方便,而且那么漂亮的桥也美化了我们的环境,你想不想来设计一座漂亮的桥呢?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想设计什么样的桥?
四、延伸活动
在让孩子对桥有了一个想象的空间后,就带领幼儿去把自己设计的桥画下下来,这个环节可以放在自主活动的手工区,可以专门开辟一个桥梁设计院的游戏,同时还可以配合建构区的积木,让孩子们去构建自己的桥。使孩子们对桥的兴趣得以延续,并进一步拓展孩子的想象空间将科学活动和美术活动等进行有机的整合。以上只是我的设想,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他实施并改进。
《桥》教案8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桥梁图片的观察和探究,了解桥的设计原理。
2、经历一次按要求制作桥的过程。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桥的观察及实践操作,了解桥的设计原理。
三、教学准备:
桥的`图片
30CM
长以上小竹棒 细绳若干、
四、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导入
1、出示拱桥图片,猜猜它们有什么异同?
小组研究: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观察图片
学生分组讨论:这样设计的优点。
二、研究拱桥设计原理
1、拱桥的分类。
2、为什么要设计成“拱形”?
3、教师演示:做一个对拱足没有向外推力拱,简单分析原理。
4、得出原理。
学生讨论、交流、尝试汇报。
观察演示后同桌动手操作。
三、研究拉索桥设计原理
1、出示拉索桥图片。
2、观察:这些桥的结构。
3、讨论:拉索桥的优点。
4、实践操作:模拟做一个拉索桥。
5、小结。
观察图片
学生讨论
小组合作、模拟。
四、拓展
教师要求学生观察所收集的桥的图片,同桌讨论桥的结构分类及优点。
学生观察、讨论。
《桥》教案9
设计意图:
锦溪是个历史悠久的古镇,具有“三十六座桥,七十二只窑”的传说,随处可见各种不同的桥型。本次活动我利用锦溪最有特点的桥,来让幼儿当一名小小的工程师,为锦溪再添五彩的新桥。让幼儿在活动中提高动手能力,更能感受家乡锦溪的美。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桥的构造,并用卷筒纸的'芯进行桥洞的印画。
2。对印画活动感兴趣。
3。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5。进一步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活动准备:
物质:
1。卷筒纸芯人手一个
2。颜料盒、抹布每桌一份
3。画有小河的操作纸人手一张
经验:初步了解十眼桥。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师:孩子们,你们的家住在哪里呀?(锦溪)
2。师:我们锦溪呀,有很多很多的桥,我们来一起看一看吧。
二、介绍锦溪的桥,引导幼儿感知桥洞的特征。
1。出示图片,引导观察。
师:看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桥么,?(十眼桥)它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十眼桥)因为呀,它有十个桥洞。
2。介绍桥的基本特征。
师:什么是桥洞呢?桥上可以走人的地方,叫做桥面;下面有空的地方,叫做桥洞,是用来支撑住桥的。
3。引导幼儿观察桥洞的形状。
师:看看,十眼桥的桥洞和它水中的倒影组成了形状?(组成了长方形)有几个这样的长方形桥洞,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4。出师天水桥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不同形状的桥洞。
师:这座桥呀,叫做天水桥,它的桥洞是什么形状的呢?(半圆形的)那它和水中的倒影组成了什么形状?(圆形的)
三、示范讲解,幼儿观察。
1。引出印画桥。
师:锦溪有什么多的桥,今天呀,老师也想请小朋友们来做小小工程师,一起多建几座桥。
2。出示操作材料图片。
师:看看,我们要用到什么呢?(卷筒纸芯、颜料、操作纸)。
3。示范操作。
师:我们先拿住卷筒纸芯的上半部分,然后在颜料盒里按一按,在旁边靠一靠,然后在水面上,按下去。连着多按几个。然后手脏了,用旁边的毛巾擦一擦。
4。引导幼儿集体徒手学一学操作方法。
四、幼儿操作,巡回指导。
1。发放操作材料。
2。幼儿操作,巡回指导。
五、展示作品,结束活动。
师:我们每一个小朋友都造了这么多好看的桥,我们的家乡更美丽了。造了桥很累的,我们一起回教室休息去吧。
活动反思:
《纲要》中也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以后,我们将继续合理开发利用各种家庭资源,同时也注重家庭教育的指导,以促进家园的互动,使每个孩子富有个性的发展。
《桥》教案10
教学目标:
1、了解袁宏道、袁中道的有关文学知识。
2、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3、学习作者运用比喻写景、借景抒情的方法。学习借鉴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景物特点的方法。
4、学习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培养科学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2、学习作者运用比喻写景、借景抒情的方法。学习借鉴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景物特点的方法。
教学方法:以启发为主导,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在北京西郊,有一座高梁桥,明清时这儿是一处胜景,长河似玉带,白桥跨碧水,绿荫藏酒肆。文人雅士,常聚于此,吟诗论技。明代诗人朱茂瑞吟诵:“高梁河水碧湾还,半入春城半绕山。”乾隆帝赋诗:“凤城北转石桥边,秋水澄泓可放船。”在他们的笔下,高梁桥景美怡人。明代文学家袁宏道曾游览此地作文《游高梁桥记》,他笔下的高梁桥如何呢?又有怎样的感受呢、让我们学习本文,探寻答案吧!(板书:《游高梁桥记》)
二、范读课文,理清字音节奏。
美文佳作宜读宜诵,老师范读课文,同学们听读时请注意:
1、对重点字词的读音做好标记。
2、对句子的朗读节奏做好标记。
三、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老师体会到的是浓情、美景,同学们做好标记了吗?
1、请同学们以自己最喜爱的方式把课文朗读一遍,做课前热身第三题。
2、通过自由朗读,大家掌握了字音和节奏,让我们一齐朗读课文。
四、互助探究,理解文句。
同学们朗读的.很流利,很整齐,但感觉还没把握好情感。要更好的把握情感,就要正确理解课文内容。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注释理解文句,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句,可与其他同学讨论。
1、质疑探究,自主合作,理解文句。
2、教师结合实际情况,可回顾所学文言文,温故知新。适时引导点拨点拨,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要学会积累文言词汇,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几席”“窃”“属”等文言词着重强调,“而”“以”“之”用法要让学生了解;名词作状语、动词作名词、方位名词作动词的现象要有所了解。
3、做自主学习中的重点句子翻译。
五、研读课文,探究美点、体悟品味。
同学们通过理解文句,我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加深了一层。
(一)、用课文原句回答下列问题
(1)、袁宏道对高粱桥景色评价的句子是:
(2)、他对这里美景描绘的句子是:
(3)、运用侧面描写水清的句子是:
(4)、作者的情趣通过哪些方面体现:
(二)、袁宏道的《游高粱桥记》与柳宗元的《小石潭记》都写了水清,但写法合效果是否相同呢?
(三)、概括文章的主旨以及文章的写作手法
《桥》教案11
◆ 教材分析
《皮巧根桥》是语文S版第七册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写了皮巧根在爷爷的帮助下,砍倒一棵大柳树,在一条小河上架起一座木桥,为过河的人们提供了便利,受到人们的爱戴和敬仰的事情。
◆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过程与方法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自读自悟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认识到用爱心做些有益于人们的事。
◆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图片。
◆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请同 学们欣赏桥梁图片。
同学们见到过许多桥,有木制的小桥,有坚固的石桥、混凝土桥,今天我们学习一课叫《皮巧根桥》。为什么叫皮巧根桥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 感知。
1、画出要求认识的字,借助注音认识生字,记住本 课要求会认的字。
陡 踩 刺 搭 磨 斧 坡 渐
皮巧根 陡峭 踩着 刺骨 搭桥 磨快 斧子 高坡 栏杆
2、理解文中的 词语。
不约而同: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
混凝土:一种建筑材料,用水泥、沙、石子和水 按比例拌和成的,具有耐压、耐火、可塑性性能。
陡峭:本课指河岸坡度很大,直上直下。
3、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记叙了皮巧根在爷爷的 帮助下,砍倒一棵大柳树,在一条小河上造起一座木桥的事,表现了一个孩子虽然力量有限,却用爱心为人们架设起一座安全方便的桥,受到人们的爱戴和敬 仰。
4、尝试梳理文章的`段落。
架桥的原因:小河两岸陡峭(dǒu qiào),水流湍(tuān)急,要跳过去很不容易。
架桥的经过:磨 斧--砍树--把大树架在河--砍光柳枝。
三、课文理解。
1、可是,皮巧根没有谈论这些。他是个不声不响的孩子。
“不声不响”指不出声响,表明皮巧根是个不愿意显示自己的孩子。
2、人们不约而同地管这座桥叫“皮巧根桥”。……可这座桥还叫“皮巧根桥”……可人们还是喜欢叫它的老名字--“皮巧根桥”……
表明皮巧根用爱心为人们架设起一座安全方便的桥,受到人们的爱戴和敬仰。
四、段落理解。
第六、七、八自然段:
说明抄近路跳过急水河去上学确实危险,所以大人们都不允许孩子们抄近路上学了。这里多么需要一座过河的桥呀,为下面皮巧根造桥 埋下了伏笔。
五、 课文总结
文章结构简单,语言朴实,字里行间蕴含着真诚的“爱心”。皮巧根对人们的爱心和人们对皮巧根的爱心交织在一起,相互辉映,真实亲切,感人至深。
六、思考探究
1、人们为什么把后来修建的桥仍称做皮巧根桥?
2、学了这篇课文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3、你有何感受?在你的周围有没有像皮巧根这样的人?
七、课后作业
1、认读要求认识的字, 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几个生字的。
2、挑选 自己喜欢的词语,写在课后的空花篮中。
3、反复朗读仔细体会并让学生尝试评价,学生夸讲,与评价的语言。
《桥》教案1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
2.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3.感受语言的美,体会文中展示的奥秘,展开想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的成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导入新课。
1、上一节课,我们学会了课文《回声》里的生字新词,老师想检查一下你们掌握的情况如何,谁想来挑战一下?(课件出示,找同学读,读后全班齐读。)
2、同学们表现得真棒,老师特意制作了《回声》的动画,你们想不想看啊?在看的过程中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听,学习一下如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且要思考:你对故事中的什么现象最感兴趣?(生谈最感兴趣的现象是回声)
二、研读感悟。
1、(课件展示“桥景图”)故事发生在哪呀?(桥洞底下)。这的景色美不美?让我们用赞美的语气读一读第一段。(全班齐读)这段话中有句比喻句,你能找出来吗?(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好像一个大月亮。)谁能说说这句话把xxxx比作了xxxx?生回答:把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比作大月亮。指导学生把语句说完整。
2、练习:你能“好像”写一句话吗?(锻炼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
3、过渡:就在这个美丽的地方小青蛙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找一找。(在桥洞底下发现的有一只小青蛙在学它说话。)
4.那只小青蛙学它说了什么话,请你用横线画下来读一读。请注意标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小青蛙两次说话的语气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第一次话是赞美的语气,第二次话是疑问的语气。)谁能给大家演一演呢?谁当小青蛙?谁当学话的小青蛙?大家仔细听他们是怎样读的。(教师指导朗读语气)
5.怎么学的一模一样啊?奇怪吗?书上用了一个什么词?(奇怪极了)谁能说说奇怪极了是什么意思?(特别奇怪的意思)对,极了表示程度很深,非常的意思,谁能试着用“极了”组个词呢?学生说完后师小结:你们说的真是棒xxxx极了!
6.过渡:一名同学读第三自然段。我们也跟着青蛙妈妈一起去看一看吧。
三、实验感知、认识回声
1.投影第四自然段,想想:青蛙妈妈是怎样做的?青蛙妈妈把石子扔进小河里,水面发生了什么变化?(板画:河水激起波纹)在什么情况下荡回来?(碰到河岸)(板画:又一圈圈荡回来)
2.同学们以前水波现象吗?今天我们来做个实验好吗?大家要认真观察啊。谁能说说,你看了什么?(板书:水波河岸荡)
3、青蛙妈妈为什么让小青蛙观察水波纹呢?谁能从书中找到答案?读第五自然段,想想青蛙妈妈的话是什么意思?
4.引导理解:第一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呢?(叫声像水的波纹)(师学着青蛙妈妈的样子一边指图一边范读)第二、三句:青蛙妈妈为什么说他们像呢?(板书:声波石壁返)师引导比较:水波一起一伏地在动,因此是——(生答:“荡”回来);而声波是直接——(生答:“返”回来。)下面我们加上动作说说这句话。(师示范,生配动作读)第四句:小青蛙又一次听到的声音我们叫它什么?(回声)
5.青蛙妈妈可真会讲道理,我们把它的话再完整地读一遍。妈妈和自己的孩子说话应该是什么样的语气啊?(亲切)读的时候注意要慢,要亲切。师领读。
6.投影:你能解释一下回声现象吗?请同学到黑板前结合板书解释。
7.同学们看来都明白这个道理了,我们回到课文里看,小青蛙明白了吗?从哪看出来的?你说他现在心情怎么样?这句该怎样读呢?
四、感悟体会
1.课件播放桥底青蛙欢快的叫声,学生体会当时青蛙的心情。小青蛙开心吗?他欢快的说:多好玩啊!学生试读。
2.小结:小青蛙明白了道理,学到了知识感到由衷的高兴。
五、总结拓展。
1.同学们,你们在哪听到过回声呢?
2.小结:课件出示小青蛙的话:大自然还有很多像回声一样的知识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探索呢!衷心祝愿小朋友们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到更多知识。
教学反思
本课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31课《回声》,本课我的设计理念是结合教学目标,渗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体现在以下几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在课上我设计了对话读、分角色朗读、点名读和教师领读几种方法,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感受再读,读出感情。
2、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为此我特意设计了“水波小实验”,突破难点。
3、注重培养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课上设计了用“好像”写话,用“极了”写词等环节。
4、感受语言的美,体会文中展示的奥秘,展开想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教师课堂驾驭能力有待加强,针对低年级学生要能更有吸引力。没有设计到全文感知,应在最后加上一个全文回读效果会更好。
《桥》教案13
一、教材分析
《桥》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以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情节,简练生动、极富韵味的语言,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文章在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都很成功,所以,这篇文章既是一篇对学生进行优秀品质培养和情感熏陶的经典题材,又是一篇学习表达方法的精彩范文。
二、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3 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4 引导学生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
幻灯片一组、动画一组。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如果老师要你以《桥》为题目写一篇作文,你会写些什么呢?(让学生说)作者谈歌的《桥》又会写些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桥》。板书: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大声的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什么?
自学生字,新词。
(三)朗读想象,感受洪水的凶猛与村民的恐慌
1 读1---6自然段,找出描写雨水和洪水的句子,你能体会到什么?
指名读,指导学生朗读。
2让我们来看一看录像,想一想这是一个怎样的画面?
师:洪水来得突然,无情地吞没着整个村庄,在这个危急时刻,假如你是村民中的一员,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逃生)
3课文中是怎样写村民们逃生的?他们当时的心情怎样?
师:南面是一米高的洪水,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这意味着这座木桥是——(惟一可以求生的桥)
过渡: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人们在慌乱的逃生,只有一个人是个例外,他就是——党支部书记 (板书:老支书)我们来看看他又有什么样的表现?
(四) 品味语言,激情诵读,感受老支书的光辉形象
1 请你继续往下读课文,画出描写老汉动作、外貌、语言、神态的句子,想想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2 全班交流,指导朗读。重点指导朗读以下四个句子:
⑴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一个“盯”字,你能懂老汉当时的心吗?“他像一座山。”你能体会到什么?
⑵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这句话我们应该怎样去读?
⑶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从这几个动词,你能体会到老汉内心的感受吗?
⑷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这一“吼”一“推”应该怎样读?
师:这是一个怎样的老汉? 学生说,教师相机板书。
4(出示课件 )让我们一起借助课文的叙述来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想一想,这座让村民平安逃生的桥到底是什么桥?
看完后:你能用一个带有“桥”字的'词语说说吗?学生说,教师相机板书。
过渡:是啊,一个受人拥戴的老支书,一个前途无量的小伙子,都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从此,这世上就多了一个孤独的老人。
(五)多元朗读,升华情感,表达情感
1 默读课文最后的4个自然段,想象一下,老太太可能会面对怎样的生活? 说说你心中的滋味。(预设:他们或为老汉和儿子的牺牲而悲痛,或为老太太的孤苦伶仃而伤心同情,或体验到这位共产党员牺牲的悲壮。)
2 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⑴课文最后才交待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⑵文中有多处关于大雨和洪水的描写,这些描写有什么特点?
师:祭奠的这一天,整个山村都在哭泣,老支书的墓前齐刷刷地脆下了一大片。他们有太多的话要说。
3 小练笔 出示幻灯片
(假如你是村民中幸存者中的一员,此时此刻,站在这位党支书与儿子的墓前,你一定有许多话要说:要对这位党支部书记说,要对他的儿子说,想对这位老太太说。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人把你想说的话用笔写下来。)
请把你写的话有感情地朗诵给大家听。
教师深情总结:在可怕的山洪面前,在生死关头,这位老人,他舍己为人,用自己的身躯、自己的生命、自己的精神为全村人架起了一座生命之桥。
板书设计:
桥
老支书 生命桥
镇定 无私 舍己为人 党群桥
《桥》教案14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正确读写下面词语:“湍急、高山峻岭、增援、妄想、诡计、击溃、心惊胆寒、红褐色、震耳欲聋、疯狂、政委、千钧一发、号召、奋不顾身、浩浩荡荡、狼狈、奔赴”等。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文章的结构。
3、从中受到英雄主义的教育。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文章的结构。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学过《丰碑》、《草地夜行》,它们讲述的都是红军长征时发生的感人故事,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述的也是红军长征时发生的动人故事。
二、学习生字
1、读准字音,生字组词。
2、说说生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3、说说对文中词语的理解。
三、初读课文,订正读音。
1、仍(réng)旧、倾(qīng)泻、号召(zhào)、奔赴(fù)、击溃(kùi)
2、引导分段,初始自学提示学生默读:
默读课文,想想红军为什么要夺取泸定桥,围绕“飞”和“夺”,讲了哪些内容?在书上批注。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的英雄业绩,体会红军战士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飞夺泸定桥》一文记叙了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的经过。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是按怎样的顺序叙述的?哪部分与“飞”有关?哪部分与“夺”有关。
二、新授
(一)可以说这是一场红军与敌人斗智斗勇的战斗。那么,红军的“智”、“勇”表现在哪些地方?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边默读边画在书上。
(二)自学后交流。(通过谈体会,有感情的朗读,评读的形式进行交流,在交流时可利用自己查阅的相关资料)
教师点拨:尤其把课文中描写时间紧迫、路途艰险和泸定桥令人胆寒的部分找出来读一读,体会思想感情。
1、智:
识破诡计,智定策略
为了阻拦红军北上,敌人“早就派了两个团防守泸定桥”,还“调了两个旅赶去增援”。面对路远(离泸定桥还有240里)、时短(只剩下20多个小时了)、敌强(已有两个团,又派两个旅)的不利形势,红四团果断作出决策:抢在援敌之前赶到泸定桥。
排除艰难,智斗援敌
红四团的前进并不顺利,他们一边翻山越岭,一边还要打击阻击的敌人,在“离泸定桥还有110里”时,“天又下起雨来”,但“战胜敌人的决心”使战士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他们冒着雨,踩着泥泞继续前进”。发现了河对岸的敌人,红军战士索性“点起火把”与敌人赛跑;听到敌人问话时,红军战士高声答话,声称是碰上红军撤下来的,消除了敌人的疑心。就这样,红四团“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了泸定桥,把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抛在后面了”,为成功地夺下泸定桥打下坚实的基础。
2、勇:
“险”中见勇
“泸定桥离水面有好几丈高”,“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桥下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三米多高的浪花”。这险境让人心惊胆战,但它却挡不住英勇的红军战士。
“难”中见勇
“守城的两个团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守敌凭着有利的地势,扼守桥头,气焰极其嚣张。我们的红军呢?他们“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过桥之“难”反衬了红军战士的英勇气概。
“激”中见勇
“突击队刚刚冲到对岸,敌人就放起火来,桥头立刻被大火包围了。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各位,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听到党的号召,战士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仅用了两个小时,敌人就被红军打得落花流水。从战斗的“激烈”中我们再次看到了红军的英勇无畏。
“泸定桥离水面有好几丈高”,“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桥下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三米多高的浪花”。这险境让人心惊胆战,但它却挡不住英勇的红军战士。(播放课件,自读第六自然段)
(教师激情导入):湍急的大渡河发源于边远的西北青海省,奔流干起伏的山峦之中,这些山和喜马拉雅山相连。青海是一片只有高山、沙漠和森林的荒原.大渡河水流湍急,几乎是从正北流向正南,然后东折,泻入成都南边长江的一大支流岷江。大渡河两岸峭壁耸立。对—支军队来说,又是出奇的艰险——渡江艰险,登攀陡峭山崖上的小路也很艰险。河并不宽,但其流速和多变的流向以及水中的游涡和礁石令人望而生畏,这是个危险的去处。战士们浑身淌着汗水,伏在铁索上一节一节地向桥那边爬去,谁也不去看下面翻滚着的激流。一节又一节,一尺又一尺,艰难地向前移动着。三连的战士拿着新木板跟在突击队员后面,一边往前爬,一边把木板往桥上铺。前面,国民党士兵把煤油浇在没有撤去的木板上,燃起熊熊大火。但是没有任何东西能阻挡突击队员,他们继续向前。到了桥的那一端,他们爬上敌人来不及抽走的桥板,在浓烟和烈火中发起强攻。他们一边跑,一边端着枪猛射。当被烟熏黑、衣服也着了火的红军战士冲上对岸时,国民党守军逃跑了。在这场拼死的攻击中,二十二人中有十八人活下来了,而且没有受伤。这次勇敢的行动保证了艰难的长征将以胜利告终。自由读6-8自然段,然后指名读—评读。
(三)小结
飞夺泸定桥的英雄们受到了奖赏。他们每人得到了一套列宁服、一个日记本、一支钢笔、一个搪瓷碗、一个搪瓷盘和一双筷子。这是红军战士所能得到的最高奖赏——比金质奖章要好得多。
三、总结回应课题,再有感情读一读感受深的段落。
1、提问:我们已经深入理解了课文,谁能说说你对课题中“飞”“夺”的理解。
(“飞”一是意味着快。时间紧迫,路途艰险,而红四团竟能抢在敌人之前到达泸定桥,兵贵神速,行军如飞;二是意味着突破、跨越了难以逾越的天险。一个“飞”字高度概括和赞扬了红军夺取泸定桥的神速与惊险。“夺”,是争夺、夺取。文中指的是要把敌人手中控制的泸定城攻占下来。“夺”既包括跟敌人争夺时间,抢在敌人援军之前到达泸定桥;又包含着在泸定桥展开激战,从敌人手中拿下泸定桥。)
2、有感情地读一读你感受深的段落。
四、摘抄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桥》教案15
活动目标:
1、能够体验帮助他人解决困难的快乐。
2、能掌握穿过的搭建技能搭出不同层次的立交桥,并运用斜坡和转向进行合理连接。
3、能根据不同层次的桥选择合适的桥墩进行搭建。
活动准备:
前期经验的准备:幼儿能从不同侧面观察立交桥,并能了解立交桥的基本造型;在活动《能转弯的桥》中,幼儿能运用材料进行直角转向和半圆转向;在《我们来计划》活动中,幼儿能通过拼拼摆摆,选择适宜的材料做不同层次的桥墩。
材料的准备:足量的积木、易拉罐、薯片桶,立交桥图片。
活动过程:
一、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幼儿帮助大卫搭建立交桥的愿望。
师:瞧!今天大卫又迟到了,为什么呢?
幼:路上堵车了。
师:对,大卫所在的城市,随着城市的发展人越来越多,车也越来越多,交通也越来越堵塞了。那小朋友能帮大卫解决路上经常堵车这个问题吗?
幼:帮大卫所在的城市设计一座立交桥。(开车单双号出行,鼓励人们乘坐公交车等)
师:为什么要设计立交桥呢?瞧!我们的城市设计师为我们的交通做了哪些努力呢?
幼:立交桥可以让很多车可以同时通行。
小结:立交桥是用来舒缓交通堵塞的,立交桥的层数越多,越能让好多的车一起通过,谁也不妨碍谁,能解决交通堵塞的各种问题。你愿意帮助大卫的城市设计一座立交桥吗?
师:有时候帮助别人光有爱心是不够的,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本领,做好充足的准备。我们再来仔细观察一下这些立交桥。
二、细致观察图片,学习穿过的`搭建技能,并了解每层是通过斜坡和转弯进行合理连接的。
师:立交桥不同的层面是怎样交叉起来的?(个别孩子进行操作,教师可指导示范)
小结:矮的层面在高的层面下穿过,用穿过的方法使不同的层面交叉起来。
师:有的立交桥几个不同层面之间是可以通行的,我们来看一下?(转向的图片)
小结:运用斜坡和转向可以使桥的不同层面之间连接起来。
师:为了人们能在立交桥上安全的行驶,每组负责道路维修的小朋友,在搭建快要完成的时候可以取一辆汽车进行检测。
三、幼儿游戏
(一)引导幼儿选择不同材料搭桥柱,设计桥面的穿过。
(二)引导幼儿进行合理连接。
(三)在恰当的时间提醒孩子取汽车进行检修。
四、作品分享
(一)参观作品
师:孩子们,我们一起先来参观一下你们搭建的立交桥(注意爱护他人的作品)。你们帮大卫所在的城市设计了立交桥,我们来看一下大卫对小朋友的设计满意吗?
大卫:小朋友们,谢谢您们的帮助,有了你们设计的立交桥,我上学再也不会迟到了。
(二)分享经验,解决问题
师:孩子们你们成功的搭建了立交桥,你们每组都是怎么合作的?有什么经验或问题想和大家一起分享吗?你们是怎样解决问题的?
师:你们真的越来越棒了,不但能自己发现问题,还能一起解决问题。现在让我也来说一说我发现的问题好吗?在每次搭建中我们都能一起学习新的本领,解决新的问题,还能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其他人,分享也是一种快乐,待会我们把我们的工作收拾完,我们把我们的本领分享给教室里的小朋友吧。
【《桥》教案】相关文章:
桥教案模板有关桥教案04-07
桥之美教案美丽的桥美术教案12-01
桥小学教案01-09
桥教案模板05-10
桥教案范文01-26
关于桥教案01-01
小学桥的教案03-12
桥教案范文11-25
《象鼻桥》教案03-29
实用的桥教案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