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三上数学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

时间:2024-08-06 12:59:54 金磊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人教三上数学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精选11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三上数学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三上数学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精选11篇)

  人教三上数学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 1

  一、教学内容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及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估算的运用练习。(教材第16~18页练习三第1,5,7,13题)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几百几十数加、减几百几十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难点: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合适估算方法。

  教学过程

  四、基础练习

  教材第16页练习三第1题。(点名学生上台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

  师:注意笔算时,先从个位算起,加法进位时不要忘记进位的数字,减法退位时,借出的数位一定要先减掉,然后计算。

  五、指导练习

  1.教学教材第17页练习三第5题。

  师:(1)中是找接近整百数的数,(2)中是找接近几百几十的.数,我们求近似数都是根据“四舍五入”来取得的,那么,要找接近这些数的数,我们应该分别近似到哪一位呢?(点名学生回答)

  师:回答正确,找接近整百数的数,就需要我们把数字四舍五入到百位,找接近几百几十的数,就要四舍五入到十位,明白了这点,大家就可以把上面的数字分别填入对应的椭圆中了。(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教学教材第17页练习三第7题。

  师:问题中有“大约”两字,因此,提示我们只需要估算,那么估算“坐动车比坐飞机大约便宜多少钱”,应该如何列式呢?(点名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师:估算700-218的值,其中700是整百数,因此我们只需要将218看成近似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你准备把218近似成哪个数呢?(点名学生继续回答)

  师:因此,你的估算结果是多少呢?(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师:估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时,通常我们把三位数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计算,这样估算值与准确值更接近。

  3.教学教材第18页练习三第13题。

  师:说说图片中给出了哪些信息?问题是什么?(点名学生回答)

  师:要求今天大约卖出多少根雪糕,我们需要用到哪些数据?(学生回答)

  师:如何列式计算呢?需要计算准确值吗?(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师:说说你是如何估算的。(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师:根据图片中给出的数据,你还能掌握这个冷饮店的哪些信息呢?(点名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六、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16~17页练习三第3,4,6,8题。(学生独立完成3,4题,集体订正,点名学生上台板演6,8题)

  第3题:850 690 970 520

  第4题:150

  第6题:比500大:720-112 106+438 864-243 349+226

  比400小:525-239 119+201

  第8题:245>240 187>180 240+180=420 420>400 答:买这两件商品不够。

  七、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大家对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掌握了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估算方法还有疑问吗?

  板书设计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及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估算的运用练习

  1.列式:700-218

  把218看成200,700-200=500(元)

  答:坐动车比坐飞机大约便宜500元。

  2.列式:392+219

  把392看成390,把219看成220,390+220=610(根)

  还剩大约多少瓶矿泉水?

  3.列式:528-184

  把528看成530,184看成180,530-180=350(瓶)

  答:今天大约剩下350瓶矿泉水。

  八、教学反思

  1.重视对估算的认识及应用。

  教学中,应让学生明白题目中“大约”表示不要求得到准确值,只要估算出大致结果就可以了。另外对于有关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比较大小问题,也可以考虑用估算解决。

  2.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各种估算方法。

  估算的方法很多,既可以看成整百数,也可以看成几百几十数;有时看成较大数估计,而有时看成较小数估计。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有一定难度,应引导学生理解前者影响估算值与真实值的差值,后者影响估算值与真实值的大小方向,就不难掌握。

  人教三上数学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 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

  3、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独立思考,乐于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口算。

  【教学难点】

  需要退位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口算。

  17+41= 18+31= 54+18=

  73+12= 65+11= 75+21=

  48+42= 47+17= 48+37=

  45-20= 35-2= 36-8=

  2、谈谈你是怎样算的?

  35-20= 35-2= 36-8=

  二、探究新知

  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去世博会的事情吗?大家把问题解决得真棒!今天,老师还想请大家再来帮帮忙。

  1、课件出示第11页情景图:

  组织学生观察图画,问:

  a、你知道了那些信息?

  b、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答。

  2、指名学生说出自己提出的问题,教师选择例2中的两个问题板书出来或投影显示;

  (1)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钱?

  (2)世博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钱?

  3、要解答这两个问题,各需要用到哪些信息?引导学生寻找信息,并列式。

  (1)65-54=

  (2)65-48=

  4、怎样口算?说说你的想法。

  指名几个学生说自己的算法,教师选择主要的一种或两种方法板书出来。

  5、对比这两个算式,你觉得应该注意什么?

  (退位后十位的计算)

  6、巩固练习:教材第11页做一做。

  提醒学生看清运算符号,细心计算。学生独立练习后,指名反馈,集体订正,并选择两道算式说算法。

  三、巩固应用

  1、完成第11页“做一做”。

  请学生自己口算,并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2、小游戏(练习二第5题)。

  由两个同学拿着写数字的卡片,用一个方框把两个数字卡排在一起,然后往左右两边拉,抽拉的过程中请全班同学把方框内的两个数相加或相减。

  3、接力赛(练习二第6题)。

  老师给每一组的第一个同学一个数字,后面的同学每人给一个运算符号和一个数字。第一个同学把数字告诉第二个同学,第二个同学根据第一个同学的得数计算并告诉下一个同学结果。以此类推,完成接力赛。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在探究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时,让学生充分思考,并把自己的想法在全组进行交流,让大家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了学生爱动脑筋的好习惯。在口算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能理解的口算方法,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口算速度方面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人教三上数学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 3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100以内数的巩固与提高。一方面通过口算和笔算,复习了数和计算的有关知识;另一方面也是为进一步学习万以内数与计算起来铺垫的作用。本单元让学生在生动、丰富的背景中学习数学,使学生感受计算与生活之间的练习,体会数学算法的多样化。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方面

  能正确口算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能够结合具体情境加、减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2.数学思考方面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解决问题方面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4.情感与态度方面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重点

  能正确口算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能够结合具体情境加、减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四、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五、教学安排

  两位数加两位数…………………………………1课时

  两位数减两位数…………………………………1课时

  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1课时

  加、减法的估算…………………………………2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

  第1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1.正确地进行两位数加法的口算。

  2.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法,讨论交流法,讲练法

  课前三分钟:口算练习

  课前作业预设与处理:观察教材第9页的主题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消息?想好了明天与大伙分享。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用两位数加、减整十或一位数。课前三分钟

  26+3048+2049-2056+328-9

  24+935-2046-798-9078+9

  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23283563

  203()()()()()()

  72317529

  ()()()()()()()()

  二、探究新知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口算方法。

  (1)观察教材第9页的主题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消息?

  学生汇报。(一至五年级参加“世博会”的各班人数)

  (2)出示问题: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3)提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求一共多少张车票就是求一年级一共有多少人,一年级一班35人,二班34人,用加法计算,列式:35+34。

  (4)这个算是如何计算?互相交流算法。

  师:我们学习过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通过观察我们知道35+34中的两个加数没有一个是整十数或一位数,但是我们是否可以把它们转化成我们学习过的加法然后进行计算呢?如果可以怎么计算?

  生:可以把其中的一个加数拆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比如34可以看成30+4,先算35+30=65,再算65+4=69。

  师:除了这种方法以外,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1:还可以拆分另一个加数35,把35看成30+5,先算30+34=64,再算64+5=69.

  生2:除此之外,同时把这两个加数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然后进行计算也很简便,34看成30+4,35看成30+5,先算30+30=60,4+5=9,再算60+9=69。

  2.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口算方法。

  (1)出示问题: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2)列式计算:39+44

  (3)学生尝试计算39+44,并说说算法。

  经学生自由讨论,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

  A、39+40=7979+4=83

  B、30+44=7474+9=83

  C、30+40=709+4=1370+13=83

  3.比较算式,发现规律。

  师:对比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

  不同点:前者个位数相加不进位,后者个位数相加进位。

  三、巩固练习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4+21=15+55=61+39=35+66=

  23+28=32+46=53+36=37+54=

  15+65=18+26=41+56=13+29=

  2.春节小明用压岁钱买一个玩具汽车39元,买一个天线宝宝75元,问他一共用去多少钱?

  组织学生分组练习,并在小组内互检。

  四、课堂小结

  1.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它们的计算方法,我们要利用这个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你还有哪些疑问的地方?

  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二第1、2题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

  35+34=69

  (1)35+30=6565+4=69

  (2)30+30=605+4=960+9=69

  (3)30+34=6464+5=69

  课后反思

  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是在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正确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所用的口算思路可以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也可以是两位数加整十数再加一位数。由于学生脑海中对笔算的思路比较熟悉,所以本课首先要帮助学生跳出单一的笔算思路,激活学生潜意识中两位数加整十数口算的那根弦,打开口算的思路便成为上好本课的关键之一。

  第2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

  2.经历探索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增强学生讲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及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法,讨论交流法,讲练法

  课前三分钟:口算练习

  课前作业预设与处理:观察教材第11页例2,题中的问题是什么?解决这个需要利用哪些信息?想好了明天与大伙分享。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1、口算。

  26+41=19+41=56+28=83+12=

  75+11=75+21=67+21=72+15=

  45+24=58+42=57+17=48+37=

  2、谈一谈你是怎样算的。

  35-20=35-2=36-8=

  二、探究新知

  1.获取信息,理解题意。

  谈话: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1页的例2内容,说一说从图文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专线大巴票价:48元,普通快客票价:65元,动车票价:54元)

  提问: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1)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元?

  (2)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

  2.尝试解决,探究算法。

  (1)两位数的不退位减。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该怎么列式呢?

  生:用减法计算,列式65-34.

  师:我们学习过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这道题中的'减数既不是整十数,又不是一位数,应该怎么计算呢?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汇报。

  生1:先算65-50=15,再算15-4=11。

  生2:也可以先算65-4=61,再算61-50=11。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两种方法都是把减数54分成50和4两部分,然后从被减数65中先后去掉50和4,在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可以把它们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

  (2)两位数的退位减。

  师:怎么解决第二个问题呢?

  生:列式65-48.

  师:请根据刚刚的口算经验,尝试算一算65-48是多少,并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然后尝试填写下列():

  先算65-()=()再算()○()=()

  生:把48拆分成40和8两部分,从65里分别去掉40和8。可以先算65-40=25,然后再算25-8=17,也可以先算65-8=57,然后再算57-40=17。学生根据讨论填空。

  (3)比较算式。

  师:观察上边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减去两位数。

  不同点:前者不退位,计算时直接个位数减个位数,十位数减十位数;后者退位,计算时不能直接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第6题。

  以开火车的方式完成计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2.完成“练习二”第7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思考后填空。

  (2)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3.接力赛。

  老师给每一组的第一个同学一个数字,后面的同学每人给一个运算符号和一个数字,第一个同学把数字告诉第二个同学,第二个同学根据第一个同学的数进行计算,然后告诉下一个同学结果,以此类推完成接力赛。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讲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一般把减数看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从被减数里依次减去整十数和一位数。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

  不退位减法退位减法

  课后反思

  本堂课是让学生在能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基础上,掌握一种新的口算方法,即把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看做“两位数减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两种情况的组合,并且在口算过程中(尤其是退位减法中)体会其优越性,能很好地掌握并使用这一方法。整节课我都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探究出多种算法。通过这节课,我深深感受到,虽然整节课体现了每个学生都参与探讨算法的过程,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感觉教的很轻松,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急需改进:

  由于把课堂完全交给了学生,在探索多种口算方法的过程中花费了很多时间,练习量不够。我应多让学生完成一些练习,也便于巩固加深。

  第3课时:口算

  教学目标:

  1.学习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能正确进行计算,掌握笔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迁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1.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及计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法,讨论交流法,讲练法

  课前三分钟:口算练习

  课前作业预设与处理:观察教材例3图文,题中的问题是什么?解决这个需要利用哪些信息?想好了明天与大伙分享。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1.口算。(课前三分钟)

  53+6=85-5=67+9=72-6=

  20+40+3000=900-700+80=300+20+60=

  80-60+200=100+400+50=900-300-200=

  2.口答。

  (1)6个百和7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67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

  (2)540是由几个百和几个十组成的?540是由多少个十组成的?

  3.拆数游戏。

  (1)把下列各数拆成整百和整十数。

  360480520790210

  (2)把下列各数拆成整百和一百几十的数。

  720270450840910

  二、探究新知

  1.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1)出示教材例3的第(1)问题。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2)列式计算:380+550

  (3)探究算法。(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算法1:因为38+55=93,所以380+550=930。

  算法2:300+500=80080+50=130800+100+30=930

  算法3:因为38个十加55个十等于93个十,所以380+550=930。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计算方法,很厉害,实际上除了用口算的方法计算之外,还有一种笔算的方法,可以更加简便地计算出结果,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板书笔算竖式:

  百十个

  380

  +5150

  930

  在竖式计算加法时各数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满十向前一位进一。

  提问:

  A、竖式中的十位为什么写3呢?

  B、为什么百位上不是8?(百位上3+5=8,还要加上从十位进上来的1,所以是9)

  注意:为了不遗漏加上满十进上来的一,通常情况下会在相应的数位上标上一个小一点的“1”,如十位相加为13,十位上写3,向百位进一,在百位上写一个小一点的1,百位相加为8,再加上进上来的1,百位写9。

  2.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1)出示教材例3的第(2)问题,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2)列式:550-380

  (3)探究算法。(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算法1:55-38=17,所以550=380=170。

  算法2:55个十减38个十等于17个十。

  师:同样的,这样的问题除了口算外还可以列竖式进行计算。

  师板书笔算竖式:

  百十个

  5.50

  -380

  170

  师介绍:竖式计算减法,从个位减起,遇到不够减的从上一位退一当十继续减。如550-380,个位相减为0,十位不够减,从百位上借1,则十位上多了10个十,加上原来的5个十,是15个十,减去8个十,十位上为7,同时百位上退1后剩下4,减3,为1。

  追问:为什么百位上是1?

  注意:为了不遗漏从某数位上推掉的1,通常会在此数位上写上一个退位点。

  3.总结算法。

  小结:用竖式计算加法时,需要注意相同数位必须对齐,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算到这位时,不要忘了加上进上来的“1”。竖式计算减法时,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不够减,就向上一位借一当十,合起来再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三”第1题。

  请学生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三”第2题。

  (1)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2)教师指名回答,说说怎么想的。

  3.完成“练习三”第3题。

  小组内以开火车的方式说答案,看谁说的又快又准。

  4.完成“练习三”第4题。

  先说说解题思路,然后指名回答。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哪些知识?在笔算加减法时需要注意什么?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1)因为38+55=93,所以380+550=930。55-38=17,所以550=380=170。

  (2)百十个百十个

  3805.50

  +5150-380

  930170

  课后反思

  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尽量让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新知,但是在上课时就管不住自己,说的太多,有些等不及。原本准备让学生发现算理,总结方法,但实际没有那么理想。

  第4课时:估算

  教学目标:

  1.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估算的意识及能力,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合作、交往的意识,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加、减法估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法,讨论交流法,讲练法

  课前三分钟:找近似数

  课前作业预设与处理:观察教材第15页图文,题中的问题是什么?解决这个需要利用哪些信息?想好了明天与大伙分享。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1.填空(课前三分钟)。

  (1)实验小学今年有学生1021人,约是()人。

  (2)小明家到学生有492米,约是()米。

  (3)一台电视机售价是1095元,约是()元。

  (4)学校图书馆又买来新书702本,约是()本。

  小结:这种猜测大约数量的过程叫估计。

  2.结合生活实际,了解估算。

  (1)小红想买一支5元的钢笔,一个4元的笔记本,你能快速说一说小红大约要带多少钱吗?

  (2)一盆花25朵,一盆花33朵,一共大约几十朵花?(多媒体出示图片)

  总结:刚才的过程不仅估计了价钱和数量还进行了计算,就是一种估算。(板书:估算)

  二、探究新知

  1.阅读与理解。

  提问:观察教材第15页图文,题中的问题是什么?解决这个需要利用哪些信息?组织学生读题,并思考。

  (1)六个年级的学生共约多少人?

  (2)怎么才能使电影院里坐得下六个年级的学生?

  2.分析与解答。

  师:怎么解决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的问题呢?

  生:先求出六个年级的总数,然后将总人数与电影院的座位数进行比较,小于座位数时能坐得下。

  师:六个年级的总人数是221+239,这是我们没有学过的运算,它等于多少呢?

  师明确要向知道总人数是否小于座位数,除了计算出221+239的准确值外,还可以进行估算,然后比较大小。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估算的方法,然后交流。

  生1:221大于200,239也大于200,221+239一定大于400,但还是不确定是否大于441。

  生2:这样的估算差距有点的,可以把221看成220,239看成230,221大于220,239大于230,220+230=450,221+239一定大于450,450比441,坐不下。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估算时,采取的策略不同,估算的结果也不同。这两种方法都是估算,但是第二种方法更加合理,如果电影院的座位数时390个,那么刚刚提到的估算哪个更好呢?(学生1的方法)所以,我们在进行估算时,要多观察,然后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

  3、回顾与反思。

  (1)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你的估算合理吗?

  (2)如果两个旅行团分别有196名和226名团员,这两个旅行团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三”第6题。

  先让学生估算出写在鱼身上的得数,再填一填将鱼分别写在相应的框里,然后在小组中交流。

  2.完成“练习三”第8题。

  要求学生观察题目,弄清楚题目要求,再按要求进行估算,把结果写在教材上,然后相互交流。、

  3.完成“练习三”第13题。

  根据条件想一想能够提出哪些问题。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布置作业完成“练习三”第5题

  板书设计

  加、减法的估算

  221+239≈400(人)221+239≈450(人)450﹥441

  220230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以“估算”为线索,展开教学,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

  1.学生对估算的意义不够理解。我在教221加239的和时,先让学生估算一下结果,许多学生都是算出准确数。我就引导学生说221和239接近哪一个整十数或整百数,有一部分学生都不能很快地说出来。因此,我觉得学生对估算的意义不够理解。

  2.学生估算的方法掌握不够好。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重视估算意识的培养,探索估算策略的多样化”。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自主地探索估算的方法,但大部分学生没有一点的估算意识,我只好把估算的方法教给学生,没有体现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第5课时:估算联系练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估算的意识及能力,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合作、交往的意识,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加、减法估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复习旧知

  1.课前三分钟

  学生主持,找出一些数的近似数。

  2.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估算方法:把每个三位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或(),再进行计算,取()数还是()数,要视情况而定。

  二、基础训练

  1.一台电扇145元,一口电饭锅287元,妈妈有400元钱,买这两样商品够吗?

  2.幼儿园有男生286人,女生193人。一共有500个苹果,如果每个人吃一个苹果,这些苹果够吃吗?

  三、拓展提高

  妈妈用500元买了几件物品,猜一猜她买的可能是下面的哪几件?

  故事丛书裙子电扇电饭锅

  118元孙134元230元248元

  反思总结: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三第七、6、7、8题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通过练习,学生充分自主地探索估算的方法,但个别学生没有一点的估算意识,这有待于以后多练习、多强调。

  第6课时: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梳理知识点一级具体的题目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

  2.通过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估算的方法和意义,能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策略。

  3.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教学难点:能够进行合理的估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法,讨论交流法,讲练法

  课前三分钟:口算练习

  课前作业预设与处理:举例说明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口算(课前三分钟)指名学生主持。

  2.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课前作业处理)

  (1)提问:怎么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小结:两位数加两位数,可以把其中一个加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然后与另一个加数依次相加,这样口算更加快捷。

  (2)提问:怎么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小结:两位数减两位数,可以把减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然后从被减数中依次减去,这样口算比较便捷。

  2.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

  提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需要注意什么?

  小结:列竖式时,数位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从个位加(减)起,哪一位上满十向前进一(哪一位上不够减向前一位退一当十),主要不要漏加进来的一(不要漏减走的一)。

  3.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1)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可以用两位数的加减法进行口算。如650+340其实就是65个十减34个十,等于31个十。

  (2)方式虽然不同,一个口算,一个笔算,但是运算的算理一样,都是满十进一,退一当十。……(给学生自由发言,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

  二、基本练习

  1.口算。

  52+35=86-34=47+33=36+20=

  23+69=62-18=70-26=65-15=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说说口算思路。

  提问:口算时要注意什么?哪些地方容易出错?

  2.计算。

  650+340=370+480=390+250=520+300=

  840-560=750-540=440-150=600-240=

  分组活动,看哪一组最快最准做完?然后各组委派一人汇报结果。可以选择口算的方法,也可以选择列竖式的方法。

  3.估算。

  (1)出示教材第19页第2题课件,组织学生读题,从中获取信息。思考:如何列式计算?

  (2)学生交流后板书:632-441.

  (3)提问:这个和我们例4中的估算有什么不一样?如何进行估算呢?

  (4)学生讨论估算的方法,然后交流算法。

  算法一:632大约是600,441大约是400,600-400=200,大约多200个座位。

  算法二:把632看成620,441看成440,620-440=180,大约多180个座位。

  估算的方法不局限于一种,只要学生回答的合情合理,均给予肯定。并比较这些估算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哪种更合理。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四”的第1题。

  两人一组,轮流出题计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快又准,互相之间评一评。

  2.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比较每一题的大小。此题不能直接进行比较,需先进行加、减法的计算,得出结果后才能把左右两边进行比较。

  3.完成“练习四”的第3题。

  仔细观察图文,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地进行估算。并想一想,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梳理了哪些知识?本单元的知识中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解疑答惑。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课后反思

  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

  第7课时:练习册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

  2.通过练习册的具体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估算的方法和意义,能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策略。

  3.进一步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教学难点:能够进行合理的估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填练习册

  人教三上数学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 4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15、16页内容及练习四。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三、教学重点:

  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四、教学难点: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导出新知。

  1、口算。

  9+6+

  5+5=

  6+8=

  8+6+1=

  8+2+1=

  6+5+1=

  2、师:笔算不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呢?(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3、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两位数连续进位加)

  (二)探索新知。

  1、介绍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书15页内容)

  2、教学例1。

  (1)中国特有动物的种数。

  鸟类98、爬行类25。

  (2)列出算式。

  ①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

  ②这道题的'竖式怎么写?学生独立书写竖式。

  ③独立完成计算。(两个学生板演,其余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

  ④讲评:个位相加满十时向十位进一,小1写在十位的右下角。十位相加时不要忘记加上小1。

  ⑤同桌相互检查。(口述算法)

  (2)试一试。

  5+5+1=

  8+5=

  6+7=

  9+9=

  6+4+4=

  提问学生说算法。

  (三)巩固练习。

  1、直接在书上计算第16页的做一做,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讲评。

  2、引导完成练习四第1、2、3题。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

  人教三上数学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 5

  一、教学内容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教材第14页例3)

  二、教学目标

  1.学习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能正确计算并掌握笔算方法。

  2.培养在众多方法中择优的意识。

  三、重点难点

  重点:1.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及计算的能力。

  难点: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1.口算。

  20+10= 50-30= 13+32=

  65+27=45-24=71-53=

  2.口答。

  (1)6个百和7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67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

  (2)540是由几个百和几个十组成的?540是由多少个十组成的?

  师:通过上面的练习,可以看到同学们对已学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知识都掌握得很不错。今天,我们就在以上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板书课题: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学习新课

  教学教材第14页例3。

  (1)创设学习情境。

  师:同学们参观世博园,来到一个纪念品商店,老板告诉同学们一个好消息,只要能正确回答以下两个问题,就能以优惠的价格购买“海宝”。你准备好了吗?来听听这两个问题,商店上午能卖出380个“海宝”,下午能卖出550个“海宝”,那么上午和下午一共卖出多少个“海宝”?下午比上午多卖出多少个“海宝”?(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例3)

  (2)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同学们,你能给出上面两个问题的算式吗?(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

  师:求上午和下午一共卖出多少个“海宝”,也就是求380和550的和,因此列式为380+550,求下午比上午多卖出多少个“海宝”,就是求550和380的差,列式为550-380。

  师:我们前面学过两位数和两位数的加减法,那么,两个式子能不能转化成两位数和两位数的加减运算呢?说说你是如何计算的.?(小组讨论,小组代表汇报,老师板书)

  学生给出转化思路一:380看作38个十,550看作55个十,38+55=93,一共有93个十,所以380+550=930;55-38=17,一共有17个十,所以550-380=170。

  学生给出转化思路二:把两个加数0前面的部分相加,38+55=93,再在得数的后面添上一个0,是930;把被减数和减数0前面的部分相减,55-38=17,再在得数的后面添上一个0,是170。

  师:我们在学两位数和两位数的减法时,回顾了列竖式计算,大家还记得怎么做的吗?你会用列竖式求这两个数的和吗?(点名学生上台板演)

  (3)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笔算方法。

  ①加法竖式中,为什么百位上的数字不是8?(点名学生回答)

  ②减法竖式中,为什么百位上是4减3?(点名学生回答)

  ③列竖式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时,从个位算起好还是从百位算起好?(点名学生回答)

  ④列竖式计算时,有什么注意事项?(小组讨论汇报,老师点评总结)

  3、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14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相互检查)

  660490710600120920

  190650

  4、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哪些知识?在笔算加减法时需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例3:

  (1)38+55=93 (2)55-38=17

  380+550=930(个)550-380=170(个)

  教学反思

  1.教学中重视引导,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同时,在计算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2.能掌握知识和方法的迁移运用,不能只会简单照搬。

  学生能够正确计算像380+550这类题目,但将题目改为100+550,就会出现100+550=560的错误情况。将新知识转换成旧知识来学习是好的,需要让学生注意的是两个加数要统一,如果前面加数有两个0不看,那么后面加数也得有两个0不看,若其中一个加数只有一个0,那么我们只能少看一个0,减法也是一样的。

  3.重视对笔算算理和法则的讲解。

  学生虽然能较容易地将两位数减两位数笔算的方法迁移过来,但是在算理上有些糊涂。有的学生会把“从百位上退1,是100”说成了“退1当十”,教师应该对学生讲清楚笔算法则。

  人教三上数学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 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及根据情况选择恰当方法的意识;

  3.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点体会减法的意义,感受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整十数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之上,来进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学习的。由于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对于把一个两位数分解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并要将这两个数都记在头脑中,再来分步计算已经基本掌握。但上节课加法的学习对本课的口算减法可能会让学生产生方法上的混淆。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还是要让学生通过尝试、讨论、交流、汇报、比较、反思与小结等各个环节,让学生充分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同口算方法与口算思路,引导学生择优选用、再次感受口算方法背后隐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并且通过综合练习与最后的总结与归纳,理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联系与区别,为后面的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减法式题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100以内减法式题口算方法熟练应用

  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复习旧知:课件呈现口算复习题。

  4+53=

  47+25=

  24+21=

  32+29=

  437=

  325=

  5330=

  6520=

  指名汇报口算结果,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样的。

  (二)引入新课

  1.师:对学生的表现加以肯定:看来啊,同学们不仅对上节课所学的两位数加法掌握得很牢固了,对以前学习的减法也是记忆深刻啊。

  2.师:今天啊,我们就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前面所学知识,既让学生复习到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又唤醒学生对以前学习的减法知识的回顾,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和迁移的准备。同时开门见山地点明本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直接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

  二、探究新知

  (一)情境创设,导入新知

  师:上节课我们利用所学知识,帮助某学校同学解决了购买车票的问题,全校师生都顺利地坐上开往上海世博会的大巴了,我们来看看大家在车上都谈论些什么?

  1.课件动态呈现情境图: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2.学生汇报发现的数学信息。

  3.那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个用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

  (1)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加以引导,提醒学生注意叙述的完整性。同时教师利用课件显示出学生提出的不同数学问题。

  (2)同学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数学问题,那我们就先来解决其中的一个问题吧?

  (二)动手操作,形成表象

  1.呈现问题:教科书P11例2的.第(1)题: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元?

  (1)分析解答:我们已知什么?要求什么?怎么列式?

  (2)独立计算:学生尝试独立口算,教师巡视,注意个别指导。

  (3)交流汇报:先让学生在小组内内交流每个人的算法,而后教师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完整表述出算法,可能有:

  方法一,先算6550=15,再算154=11;

  方法二,先算654=61,再算6150=11;

  方法三:先算6560=5,再算6054=6,最后算5+6=11;

  方法四:先算54=1,再算6050=10,最后算10+1=11。

  学生在汇报方法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简单加以概括或提炼。如:方法一,先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方法二,先减一位数,再减整十数;方法三,找一个整十数做中间数;方法四,相同数位相减,既列竖式计算。可能有些同学还会说出其他的算法,只要是合理、正确的,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2.比较反思:

  (1)同学们真厉害,想出来这么多的口算方法。那么,这么多口算方法之中,每种方法都各有特点,你觉得哪种方法更适合你自己呢?

  (2)如果再让你口算一题,你会采用什么方法来口算?

  3.重点呈现:

  (1)我们来看看书上向我们介绍了哪种方法?是第一种方法。

  (2)教师引领板演前第一种口算方法计算过程的思路图,再利用课件展示第二种计算方法计算过程的思路图。

  (3)谁来说一说:为什么要把减数54分成50和4两个数来分别减呢?因为这也是降低口算难度,同时利用转化和迁移的数学思想,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独立的去解决问题,在学生经历了独立思考、主动探究、汇报交流的基础之上,再引领学生比较反思,最后教师重点介绍一种主要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表象,再次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三)再度探究,建构方法

  1.课件呈现问题(2):世博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

  (1)自主探究:学生独立分析解答,并用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计算出结果,教师巡视,注意个别指导。

  (2)交流汇报:指名学生说出自己的口算方法。

  (3)学生汇报方法的同时,教师选择先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的方法板书,并画出计算过程的思路图。

  2.观察比较:

  (1)本题与上一题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发现:

  ①本题是有退位的减法,上一题不用退位。

  ②第一题中前三种方法都能适用于第二题,但如果要用第四种方法因为5减8不够减,就得到十位去借1当十再减。所以就得用:158=7,5040=10,7+10=17。

  (2)比较相同点:都是利用转化与迁移的数学思想方法,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3.反思小结:

  (1)同桌议一议:经过这两次尝试,你最喜欢哪种口算方法呢?你觉得哪种方法更适合你自己?哪种方法更合理?

  (2)全班交流。

  4.反馈练习:

  (1)课件再次呈现前面学生提出的其他数学问题,师:你能从刚才我们提出这些问题中。选择一个来解决吗?

  (2)学生独立完成。

  (3)反馈:请一学生汇报结果与算法,其他学生汇报自己的对错情况。对于出错的学生,师生共同帮助其分析原因。

  (四)巩固练习:我是保龄球高手!

  课件呈现:P11的做一做,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而后集体核对,注意让学生说出口算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再度探究中,通过自主选择口算方法,比较方法、反思小结以及反馈巩固等各个环节,逐步形成自己的口算方法,从而完善对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方法的建构。】

  三、巩固提高

  (一)基本练习

  1.接力赛:课件呈现:P13的练习二第6题:请四位学生来进行游戏。一组完成后,再换一组题目,换一组学生来比赛。

  2.我会变:P13的第5题,教师可以制作类似的数条,也可以用课件进行动态演示。 让学生快速说出两个数的和与差。

  3.今天我当家:课件呈现情境图,让学生直接把结果填在书上。完成后,集体核对正误,教师要注意学生反馈的信息。

  (二)综合应用

  1.我是小小计分员:P413的第7题。

  (1)课件呈现第7题的左边的情境图,让学生独立解决。完成后集体核对正误。

  (2)再呈现右边的情境图。

  ①分析问题: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②如何列式?口算结果。

  ③检查正误: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基础练习为主,通过两位数的加、减法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通过多样的练习形式,促使学生自觉形成又对又快的方法,同时,由于最后一题学生容易在审题时出现问题,所以,采取教师引导的方式,以避免学生因审题不仔细造成误。】

  四、总结归纳

  (一)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二)归纳

  1.引导学生整理,最后课件呈现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两种主要方法:

  ①两位数加(或减)整十数再加(或减)一位数;

  ①两位数加(或减)一位数再加(或减)整十数。

  2.小组讨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根据学生汇报,师生共同归纳:

  (1)两者都运用了:转化、迁移、凑整等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

  (2)加法是将其中的一个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连续加,而减是将减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连续减。

  4.师:当然,除了这两种方法之外,我们还有一些别的方法,但不论我们用什么方法,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要注意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方法,不能生搬硬套。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与归纳,为学生创造更多的锻炼口头表达能力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整理归纳的能力和灵活选择策略与方法的能力,从而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为下节课的学习在知识与方法的迁移上做足准备。】

  人教三上数学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 7

  教学内容:

  教科书P27 28页的例1,例2和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学会对加减法进行验算。

  2、经历探索验算方法的过程,培养检验的意识和习惯。

  3、通过加减法的验算,渗透加法交换律和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重、难点:

  学会对加法进行验算

  课前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语引入,从生活中引出数学问题情境。

  二、探究体验:

  1、在合作学习中,讨论加法的.验算方法,从已有的认识出发,去探索加法的验算方法。

  2、体现算法的多样化。

  3、掌握两种验算方法:

  (1)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看它们的和是不是相同。

  (2)用和减一个加数,看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

  三、实践应用:

  完成书上相关练习。

  人教三上数学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 8

  单元导学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进位)的加法、三位数减三位数(不退位、退位)的减法和解决问题。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是数与代数领域“数的运算”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学习整数加、减法的最后一个阶段。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初步理解了笔算加、减法的基本方法,掌握了万以内数的意义、读写法和比较大小,掌握了几百几十数加、减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学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及根据实际问题灵活选择计算策略解决问题,一方面使学生基本掌握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熟练地进行计算,并能通过知识迁移解决多位数的加、减法;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多位数乘、除法打下基础。

  备内容

  加法(2课时)

  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三位数加三位数(一次进位);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验算

  减法(3课时)

  三位数减三位数(不退位);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被减数中间有0);减法的验算

  备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能结合实际情境选择计算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2、让学生经历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在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优化自己的算法。

  备重难点

  重点

  1、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进位加法。

  2、三位数减三位数的退位减法。

  3、掌握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难点

  1、理解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

  2、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

  3、灵活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三上数学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 9

  设计说明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数与代数内容的安排,小学阶段笔算加、减法的最高要求就是三位数加、减法的笔算,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估算能力和选择合适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复习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注重复习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先让学生通过计算回顾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再结合教材提供的资源,进一步加强计算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进一步理解算理的同时,提高计算能力。

  2.重视从实际生活情境中提炼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把计算融入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去,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取信息,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充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计算的实用价值,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整理复习

  1.课件出示:计算下面各题。

  175+62=  985-423=  259+148=

  806-714= 325+464= 310-207=

  2.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

  3.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当10,加上本位上的数再减)

  4.组内讨论:计算万以内的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计算加法时要注意哪一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每一位相加时不要忘记加上进位的1。计算减法时要注意哪一位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被减数中间有0的减法,要连续退位,0被退位以后要当作9来计算)

  设计意图:复习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时,重点突出加、减法中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点,使学生在计算万以内的加、减法时,注意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从而有效地提高正确率,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巩固运用

  1.课件出示教材109页1题中的表格及问题:一架飞机先从北京飞到广州,再飞行690千米到三亚,一共飞行了多少千米?比从北京直接飞到三亚多飞多少千米?

  人教三上数学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 10

  教学导航

  一、教学内容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教材第11页例2)

  二、教学目标

  1、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能正确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

  2、经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3、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及创新意识。

  三、重点难点

  重点: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难点:能正确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口算,并说出算法。(老师提问,学生齐答)

  27-6=32-9=

  35-20=50-30=

  师:真棒!大家对已学的减法计算掌握得都很到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二、学习新课

  教学教材第11页例2。

  (1)创设学习情境。

  师:如果去参观“世博会”,你会选择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呢?选择之前,先来看看三类交通工具的票价:普通快客的票价是65元,动车的票价是54元,世博专线大巴的票价是48元,然后一起来做做下面两道口算题。(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情境图)

  ①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元?

  ②世博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

  (2)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问题①和②应该如何列式?(点名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学生给出问题①算式:65-54,问题②算式:65-48。

  师:我们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时,把两位数拆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进行计算,相减时可以这样算吗,如果可以,应该怎样计算呢?(学生继续回答,老师板书)

  学生给出问题①计算过程:先算65-50=15,再算15-4=11。(板书)

  学生给出问题②计算过程:先算65-40=25,再算25-8=17。(板书)

  师:除了用口算,我们还学过笔算,哪位同学能演示下笔算过程吗?(点名学生上台板演)

  师:不错,我们还可以通过列竖式进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对于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当我们口算能力还不足够时,可以用列竖式计算来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3)组织学生交流。(学生交流讨论,老师总结)

  Ⅰ根据情境图中的已知条件,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吗?

  Ⅱ问题①和②中的两位数减两位数有什么区别?

  Ⅲ两位数减两位数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法有什么共同之处?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11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88 32 83 9 45 49

  四、课堂小结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和不退位减法大家都掌握了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具象化教学,引导学生认识退位减法。

  对于不退位的减法学生都会做,而退位减法有小部分学生容易出错,当被减数个位不够减时,往前一位借位,相当于给这位数加上10,再进行计算。对于那些始终不明白计算方法的学生,可采用小棒图帮助他们理解。

  2、注意巩固已学知识和方法,为未来教学做铺垫。

  在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教学中,引导学生回顾列竖式笔算的相关内容,虽然教材讲解中主要涉及口算,但后面章节的教学中列竖式笔算会继续使用。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有效巩固已学知识和方法,还能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3、我的补充。

  人教三上数学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 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及根据情况选择恰当方法的意识,感受口算方法背后隐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3、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点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加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熟练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

  (一)情境创设:

  1、课件呈现:赏“上海世博会”的有关图片让学生欣赏。教师介绍:这是在我国上海举行的第53届世博会中的一些照片。

  2、师:有一所学校的学生也正要乘汽车去世博会参观,大家请看大屏幕(呈现主题图)。

  3、请大家仔细观察,并说一说你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自由汇报,教师给予引导或肯定。

  (二)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从这个画面中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看来,数学在生活中真的是无处不在啊。

  2、师:今天啊,我们就来研究这个学校的同学在参观世博会中遇到的数学问题之一──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二、引导发现,自主探究

  (一)引导发现:

  1、提出问题:课件演示:大客车慢慢开来了,小朋友们马上就要出发了,但需要持票上车,请问: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2、引导分析:让学生说说“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是什么意思?引是导学生得来。

  (2)展示过程:将学生列出的分步算式与过程的思路图结合在一起展示。

  (3)完整呈现,观察比较:

  三、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一)完成教材P10的“做一做”。

  课件分步呈现第(1)(2)两上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汇报时,着重让学生说出口算的过程。

  (二)口算比赛。

  1、看谁能算全对:练习二的第1题。

  2、看哪一小组全做对:练习二的第2题。

  3、错例分析:教师选取几道有代表性的错题板书进行展示(不要说出出错孩子的名字)。让学生说一说,他们分别都是在哪些地方出错了。

  4、我是小小营业员:课件演示练习二的第3题:

  5、我是劳动小能手:课件呈现练习二的第3题的主题图。

  四、全课小结,促进内化

  (一)学生谈体会:让学生说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二)师生共同回顾:

  板书设计:简单计算

  方法一:35+30=65、65+4=69

  方法二:30+30=60、5+4=9、60+9=69

  方法三:30+34=64、64+5=69

【人教三上数学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相关文章: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04-18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05-15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09-14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02-08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通用20篇)08-26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通用7篇)10-14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11-15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计划02-12

数学教案: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