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神奇的数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神奇的数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神奇的数教案1
活动目标:
1、认识象形字日、月、山、水、木、果、竹、田、月,了解象形字的特点;
2、大胆表述象形字与实物之间的联系;
活动准备:
ppt、笔、作业单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出示ppt,引导幼儿对中国汉字的兴趣和骄傲
———————“小朋友们,看看我们的大屏幕上是什么?”
对,他们是我们的中国汉字。
“那你知道他们都是从怎么来的吗?”
(看视频1)
孩子们,告诉我,我们的汉字是从来的呢?(象形字)
小结: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为了记录事物而根据事物的外形特征创造了“象形字”。
二、基础部分
1、根据ppt图画认识象形字并了解其特点
今天老师就要和小朋友们一起来学习了解我们中国古老的“象形字”
p1:看,我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幅很有意思的图,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你看到了什么?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就在原图上学习)
q:你看他像什么字?
q:为什么你觉得他是呢?
(教师可提示幼儿通过他的形状等来看)
(附:日、太阳是圆圆的球体,在中间的点表示他会发出光和热;
山、三个突起的三角形表示群峰的山脉;
水、弯弯的曲线表示水波纹;
木、一根直线是树干,下面的线条是树根、上面的是树枝。)
小结:在这幅有趣的图画里有日、有山、有水、有木这么多的象形字;
我们知道了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但对比图画他的.象征性更强。
2、小组探讨完成作业单
那我现在要给小朋友们一个小人物,请你们一小组为单位,共同探讨合作完成我们的作业单《象形字找朋友》,一会我们来分享好吗?
第一组:连线(象形字图片);
第二组:配对(两组卡片);
第三组:摹绘(给象形字画图)
2、鼓励幼儿对象形字感兴趣,尝试大胆的分析象形字特点
谢谢我们的小朋友们帮我完成了不同的作业单,让我们学习认识了更多的象形字,那我这里刚收到了几封神秘的来信,你们能帮我看看他告诉我了什么,好吗?
视频2:人骑着马路过了竹林、田地和树林;
(视频用长条画画出来,帮助幼儿理解。)
小结:哎呀,象形字太有意思了,它包含了这么多的内容,孩子们,不管是象形字还是汉字,他们都是用来记录事物和帮助人与人相互交流的一种方式。
三、结束部分
1、幼儿创意象形字记录
我的朋友送给了我这么有意思的信,那你们想不想给你们的好朋友也用象形字写一封这样的信呢?
好了,孩子们现在就让我们回到教室把你的象形字信件装到信封里送给我们的好朋友吧!
神奇的数教案2
设计想法:
1、利用身边经常看到的事物作为科学活动的内容是《新纲要》科学活动的要求之一,纸是非常普遍的东西,容易收集和准备。
2、活动与环保、动手能力、语言表达有机结合。
3、撇开平常人们对纸的.了解,从纸的另一面出发,让幼儿尝试探索学习,感觉到科学的神奇。
活动目标:
1、在实践和操作过程中,发散幼儿的思维能力,激发探索的欲望。
2、尝试中愿意接受新方法,体验成功的快乐。
3、初步尝试让洞越来越大的方法。
4、喜欢活动,愿意参与。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纸若干、剪刀、垃圾筒、小熊和幼儿人数相同、大的小动物若干、泡沫垫子和幼儿人数相同
活动过程:
一、尝试
1、老师出示一张纸提出任务:今天我们要来和纸做游戏,用剪刀在纸的中间开一扇门,让小熊从你的门中走过去。
2、想想看,你会怎么剪?请幼儿交流自己的想法。
3、幼儿尝试,教师巡回观察了解幼儿操作情况
二、探索
1、其他大个子的小动物也想进门,你动动脑筋试试看让它也能从你开的门里走过。
2、幼儿可以在原来的纸上进行修改,也可以再取一张纸。
3、巡回指导,在指导过程中,把交叉剪的方法和幼儿共同分享,帮助幼儿解决困难。
三、再次探索体验
1、我也想进门,请你们用刚才学会的方法继续开动一休的小脑袋,让门开的更大一点,让我也走过去。
2、和幼儿共同尝试,分享交流,探索让洞变大的方法。
神奇的数教案3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尝试,感知淀粉遇到碘变蓝的现象。
2、能运用这个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操作,感知淀粉遇到碘会变蓝
难点:尝试运用淀粉遇到碘变蓝的原理
活动准备:
碘酒、村长头饰、馒头、胡萝卜、土豆、白菜、饼干、青瓜、梨头、香蕉、奶粉、一次性杯子和盘子
活动过程:
1、认识碘酒
师(慢羊羊)小朋友,你们好!我是慢羊羊村长,最近我发明了一瓶神奇的药水——它叫碘酒
提问:我们来看一下碘酒是什么颜色的?(棕褐色)
师:碘酒有消毒功能,能杀死许许多多的细菌,在打针的时候经常用到我,细菌看见我就跑,哈哈哈
最近,我发现,碘酒除了能消毒之外,还有一个奇妙的现象,我们看看这里有一个馒头,现在加入了碘酒,现在我们看看馒头怎样了?你们想不想试一试,看一看其他食物中有没有这样的现象
2、幼儿操作
1)试一试
将碘酒滴到食物上,观察现象
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哪些食物变蓝了
2)记录
哪些食物发生了变蓝的现象,在对应的栏里打勾,教师验证有异议的食物
3)揭示现象
你知道为什么有些食物会变蓝吗?因为他们中都有一样东西叫淀粉,淀粉遇到碘会变蓝
3、问题解决——运用
1)情景表演
师:灰太狼,为了挣些钱给红太郎和小灰灰买好吃的`,动起了歪脑筋,开了一家奶粉超市
灰太狼“快来买呦,便宜浓稠的奶粉,原来,他在有的奶粉罐中放了许多淀粉,这样买可以比超市便宜,所以许多羊村的村民上当买回了家,上了当,结果宝宝营养不良
卫生局的警察叔叔知道后,来进行检查。警长遇到了难题:请我们聪明的小朋友来帮帮他想想好办法,用什么办法可以检测奶粉的真假呢
2)想一想
你可以用什么办法来检测?
看颜色、尝一尝、用碘酒
3)动一动
请你们用碘酒的方法试一试,哪瓶是合格的哪瓶是不合格的
4、结束游戏
师:找到了不合格的奶粉,灰太狼被警察叔叔带走了,神奇药水把它送进了监狱,羊村又恢复了平静。请小朋友回去做做看那些食物中还含有淀粉。做一份食物淀粉大调查。
神奇的数教案4
活动来源
幼儿在日常交流中,语言表达能力差距较大,有的幼儿语言丰富,表达准确,而有的幼儿不擅长表达,为了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幼儿的词汇更加丰富,我设计了这次活动。
活动目标
1、感受句子的长短,能仿照例句将句子变长或变短(重点)。
2、讲述时能够使用常见的形容词,语言生动(难点)。
3、能够有序连贯清楚地讲述图片。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结合日常生活,引导幼儿学习、理解各种词汇,鼓励幼儿大胆使用各种词汇。
2、物质准备:各种图片(课件)、图片魔方、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1、游戏:漂亮的外衣
看一看:教师出示图片,幼儿观察图片内容。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图,看看图上是什么?
说一说:给这些物品加上用来修饰的.形容词。
师:请你想象一下这是什么样子的星星、太阳。
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如:星星——亮晶晶的星星、闪闪发光的星星、明亮的星星;太阳——火红的太阳、温暖的太阳等。
幼儿分小组进行“词语穿漂亮的外衣”游戏。
教师播放ppt,幼儿为加上用来修饰的形容词。
2、神奇的短句和长句
比一比:下面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①花园里开满了鲜花;②花园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
提问:这两句话的意思一样吗?你更喜欢哪句话?为什么?
小结:你们看看,上面的句子短就是短句,下面的句子长就是长句。、说一说:神奇的句子越来越长。
师:你们能不能再把句子变得长一点呢?
如:漂亮的花园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
小结:这个句子真神奇,变得越来越长了,这都是你们的本领,老师还带来了几幅图,咱们再来变一变好不好啊?
游戏:说句子
比句子:教师出示图片,幼儿两人一组,每组抽取一张图片,互相说句子,比一比谁说的句子长;
让句子变长:出示图片,鱼缸里有鱼、爸爸看书、我去游乐园等;
让句子变短:出示图片(穿着漂亮衣服的小杰一蹦一跳的来到美丽的幼儿园),将原来的句子变短。
讨论:变短后的句子有问题吗?应该怎样不改变意思而缩短成一句最短的话?
如:穿着漂亮衣服来到幼儿园(没有主人公);小杰一蹦一跳(没有干什么);小杰幼儿园(小杰和幼儿园怎么了)。
小结:变短的句子要说清楚“谁在做什么?”
3、游戏:神奇魔方
教师出示骰子,请一位小朋友掷魔方,哪个面朝上就看哪个面上的图片,并说出一个短句“谁干什么”;请另一位小朋友把它变为长句;其余小朋友共同向魔方验证:“魔方魔方对不对?”如果正确神奇魔方就会给小朋友一个惊喜。
备注:我们设计了6个面的魔方,每个面有一幅图,图上是孩子们玩玩户外玩具的照片。可以多准备几个魔方分组游戏,孩子们看到自己的照片,既亲切又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
神奇的数教案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同一个棋子摆在不同的数位上,可以表示不同的数。
2、培养幼儿在操作中多思考和自主探索规律的能力。
【活动准备】
大教具一套,小教具一每人套,记录纸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入:
从前,数学王国里有个小精灵,名字叫“1”,一直以来,他都闷闷不乐,很不开心,认为自己总是很小,让人瞧不起。直到有一天,他遇见了一位魔术师叫“数位板”,“数位板”让小精灵站在自己身上跳了跳,小精灵顿时变大了,他不再伤心了,小朋友,你们想知道“1”是怎么变大的吗?
二、初步探究、感悟,引导幼儿发现规律;
1、出示数位板,引导幼儿观察,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的'家,第二位呢?一个棋子放在个位上表示数字几?他跳到了十位上还表示1吗?表示几呢?(板书:1个棋子101)
2、再拿出1个棋子,都摆在十位上表示几?都摆在个位上表示几?还可以怎么摆?(板书:2个棋子20、11、2)
3、如果3个棋子可以怎么摆呢?指名一幼儿摆,师记录:3个棋子30、21、12、3
小结:1个棋子我们可以摆2个数,2个棋子可以摆3个数,3个棋子可以摆4个数,摆出的数的数量要比棋子的数量多1。
4、孩子们,我们棋子盒里的小棋子感觉这太好玩了,也要跑出来变魔术呢!请出4个棋子,看能摆出哪几个数字,在记录纸上记录下来。
5、指名幼儿汇报:×××小朋友摆得又对又快,我们来请他上前面摆一摆。
6、引导幼儿发现规律:
(1)4个棋子能摆几个数?
(2)他先把棋子全摆在了什么位?然后依次向个位挪一个,这样摆有什么好处?
(3)师小结:这样有顺序地摆放可以不漏摆,而且摆得又快又不会重复。
7、让幼儿尝试用5个棋子按顺序可以摆成哪些数字?(鼓励摆得又对又快的幼儿)
8、尝试不用摆,想一想,6个棋子、7个棋子能摆成哪些数?
三、结束
数位板真是一位了不起的魔术师,用棋子能变出许多不同的数,你们说他神奇吗?
活动延伸:
在活动区的地板上画出数位板,请不同数量的幼儿在数位板上蹦跳摆出不同的数。
神奇的数教案6
自读要求
1、了解有关极光的知识,培养学生关注和了解自然的兴趣。
2、了解科普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自读重点
1、从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筛选重要信息。
2、科普故事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形象性。
自读难点
如何整体把握,筛选信息。
自读准备
学生课前通读课文,预习有关字词。
(解说:应充分考虑自读课文学生“自得”的目的,从文章的学习重点、难易度、自读步骤上先列个纲。这个纲要简明实用,以利于教师的点拨。)
【自读程序】
1、导入新课。
在人类短暂的进程中,自然界有许多现象相伴而生。头顶上是阴晴雷电,脚底下有地震火山,还有潮涨潮落、极光等等。在远古,人们赋予它们各种神话传说。到了今天,科学技术使一个个美丽的传说表现出新的内涵。其中的极光,神奇在哪里?本文会告诉我们一些答案。
2、请同学们按要求自读课文,分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了解课文,划分层次结构)
第二步:精读(进一步分析课文,整体把握)
①课文第一部分引述了哪几种古老的神话传说’引述角度有何不同?
明确:四种古老的神话传说:附宝生皇帝轩辕氏;《山海经》中有关触龙的记载;中国古代对极光的称谓;希腊神话中极光这一术语的来源。
角度是从远古到现代,从中国到外国,依时间的先后予以概括。
②你从“极光一瞥”这部分内容中看见了什么’“一瞥”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极光多姿多彩,变化万千,又在寒夜无人烟的极区出现,令人惊奇。“一瞥”意为难以言尽极光之美妙,只能是窥一斑而见全貌,以点带面。
③人们对极光成因的解释有几个变化阶段?
明确:第一阶段:长期以来众说纷纭,无一定论;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逐渐形成物理描述;第三阶段:现在人们认为极光形成有三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大气、磁场和太阳风。
第三步:品读(找出各部分的关键语句,筛选重要信息)
第一部分中:
第1段:“突然,在大熊星座中。整个原野。”
第2段:“人面蛇身。就是极光。”
第3段:“在古代,我国没有。来源于拉丁文伊欧斯一词。”
明确:古人眼中的极光,只能借助神力来说明。但古人对极光的外形、色彩、速度等观察细致,描写清楚。
第二部分中:
第4段:第一句。
第5段:“极光的形态特征有。 。极光芒。”
第6段:“说到底。已达一百六十余种。”
第7段:第一句。
明确:极光千变万化,多姿多彩,无以言尽,尽显神奇。
第三部分中:
第8段:“直到本世纪60年代。描述。”
第9段:“形成极光必。缺一不可。”
第10段:“在极光发生时。造成的。”
第11段:“极光不仅是。无线电现象。”
明确:存在已久的自然现象,到20世纪中后期才逐渐得以较满意的解释,这与科技发展密切相关。
第12段:“极光不仅是科学。过程。”
明确:直到今天,极光还有许多未解之谜。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方向,让后人来解释。科学研究无止境,要创新才有发展。
(解说:设计三个步骤的阅读程序,既有利于完成从整体把握、筛选信息的单元学习要求,又有利于自读课文的学习。先初步了解文章的大体轮廓和主要内容,再整体上了解具体内容,最后,有选择地欣赏、评析、筛选有用的信息。这样环环相扣,思路清楚,便于达到快速、准确地选择信息的“自读”目的。)
【自读点拨】
1、课文内容
科学性的故事,在欣赏故事的同时,要从中筛选有益的科普知识,积累相关的.信息。教师在内容处理上宜化繁为简,以适合引导;在自读程序上予以简化,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对重点语句能自己加以重视,学会对所学内容的筛选和对信息的掌握。
2、课文形式
本文在结构上的显著特点是用小标题分层次,自成章节。一个章节一个中心内容,并且由浅到深,紧密相连,这对于读者的阅读,对知识的提取很有好处。所以要抓住两点:一是以课文标题带动小标题,以小标题带动各部分的学习,一是三个部分的逻辑顺序不宜打乱,要按其规律性学习。
(解说:自读课文的学习不宜面面俱到,应该从文章的内容和形式的相关特点入手来学习。本文只要围绕“神奇”这一特色,找出三个部分中哪些语句表现出“神奇”,哪些内容可汲取、掌握即可完成任务。)
附板书设计:(略)
【自读思考】
1、概括极光形成的原理。
2、“极光”和“激光”有区别吗?
3、课后完成本文的缩写,字数在300字左右。
神奇的数教案7
教材分析
教材本身来源于幼儿生活,或贴近幼儿生活,是幼儿所熟悉所关注的周围事物。这节活动《神奇的水》来源于教材本身,是幼儿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的东西,它以教材为载体,充分挖掘孩子的生活经验,在此基础上创新玩法,大胆想象。此活动鼓励孩子大胆实践,敢于尝试新办法。在此基础上,注重了语言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等方面的渗透和培养。
学情分析
大班孩子已经能够有意识地关注自己身边的周围事物,而且对身边发生的事物产生了探究欲望,也有了一定的主见。他们善于观察和思考,还能产生一些与别人不一样的想法。因此,在此活动中,让孩子动手操作,仔细观察,鼓励孩子想出与别人不一样的方法,再把自己的想法做法说出来与大家分享。教师力求通过设置一定的情景,为他们提供一些蕴含教育目标的适合他们的材料,让孩子自主参与,积极探索,通过体验过程,交流经验达到教育目标。鼓励孩子从多种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尝试用多种办法解决问题。
教法
本次活动采取了谈话法、游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实验法等方法进行教学。
学法
本次活动引导幼儿采取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进行学习。
设计思路
本次活动的设计注重培养幼儿创新意识和努力探究问题的能力。鼓励孩子大胆想象,勇于探索,用不同办法解决问题
活动设计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水
活动目标:
1、了解水的基本特征是无色,无味、透明的
2、乐于参与科学实验,体验科学实验与合作的`乐趣
3、能通过实验发现水的其它特征。
活动重点:了解水无色、无味、透明的特征(突破策略:使幼儿通过比较、观察的方法来发现水的基本特征)
活动难点:通过实验发现水的其它特征(突破策略:教师提供实验材料,引导幼儿分区玩水,同时教师对幼儿进行指导,在让幼儿自己进行总结)
活动准备:
两半瓶水(盖上粘有颜料)、四大杯水、一杯黑醋、方糖若干、凹槽管、泡沫、石头
活动过程:
激趣导入――魔法变变变
幼儿观察水,师将准备好的有颜料的水瓶拿出来用力摇晃使水变色
询问:1、老师手中是什么?
2、水现在变成了什么颜色?神奇吗?
认识水
老师拿出一杯醋和一杯水供幼儿观察,并询问幼儿其不同之处(请幼儿来闻一闻,尝一尝)
幼儿总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
玩水体验,找出水的其他特征
幼儿分组入实验区进行实验
实验一区:幼儿用槽管进行实验
实验二区:幼儿用方糖进行实验
实验三区:幼儿用泡沫纸和石头进行实验
请幼儿总结玩水中发现的水的其他特征
幼儿一:发现水可以流动
幼儿二:发现水可以溶解糖
幼儿三:发现水有浮力
生活中的水
1、讨论发现生活中水的作用
2、如何在生活中合理用水(出示生活中浪费水和节约用水的图片供幼儿判断)
活动总结
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活动延伸:请幼儿去活动区继续玩水体验玩水的乐趣。
活动反思:在进行实验活动中部分幼儿没有进行动手操作,幼儿之间没有很好的合作意识,而我并没有进行干涉。这致使部分幼儿做些无关于实验的事,而幼儿也没有直接得到结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提升幼儿间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神奇的数教案】相关文章:
数与数的运算教案11-04
神奇的纸教案幼儿神奇的纸教案09-02
相邻数的教案11-08
数高楼教案04-24
《数花生》教案04-07
数的整除教案08-26
数的认识教案08-29
《数蛤蟆》教案06-10
相邻的数教案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