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优秀

时间:2024-09-14 07:19:14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优秀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优秀,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优秀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优秀1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一个新偏旁,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和帮助盲人。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关心、帮助他人。

  教具准备:投影片、词卡、小黑板。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在今天的社会,人们都非常关心残疾人,帮助他们解决难处。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讲的是一位小朋友关心一位失明老人的事。

  二、板课题,解题。

  1、学生字“盲”,学生书空。

  2、齐读课题。

  3、解释“盲婆婆”,“蝈蝈”的意思。

  三、初读指导。

  1、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读一读。

  2、出示小黑板:读生字词。(指明读、齐读、开火车读)

  3、自读课文,分小节。

  4、指名读、分组比赛读、齐读。

  5、看下面四小节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出示小黑板)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给盲婆婆送蝈蝈。

  向盲婆婆说明送蝈蝈的目的。

  6、指名到黑板上填写。

  7、小结。

  四、指导写生字。

  1、分析字形。“野”里字旁。“替”上下结构。教师范写。“喜”教师边示范边讲述。

  2、同样方法学习其它的字。

  五、描红练习。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

  二、学习课文。

  1、指导看图。

  出示投影片:(1)图上画了哪些人?

  (2)系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的表情怎么样?他拿什么?

  (3)小结图意。

  2、分小节学习。

  第一小节:(1)指名读。(板书:送蝈蝈)

  (2)这一节说了什么?他为什么这样高兴?他为什么要关心盲婆婆?

  (3)小结。

  (4)齐读第一小节。

  第二小节:(1)指名读。(板书:让它、替我、唱歌)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学生答)

  (3)第二句说了什么?对盲婆婆称“您”而不是“你”表达了什么意思?“红领巾”爱“蝈蝈”,但他更爱谁?

  (4)小结。

  (5)齐读第二小节。

  第三小节:(1)指名读。(板书:领、看到、想起、欢乐)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这句中的“歌声”指什么?“歌声会领你走进田野”是什么意思?明明知道盲婆婆看不见,为什么要说她会看到小溪的清波呢?

  (3)第二句说了什么?句中的“往日”指的是什么时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4)出示投影片:《盲婆婆在田野里》。盲婆婆艘手里拿着什么?她的神情怎么样?她为什么这样开心?她在什么地方?有哪些景象?

  (5)小结。

  (6)齐读第三小节。

  第四小节:(1)指名读。

  (2)按以上学习方法学习这小节。

  (3)学生自学。

  (4)检查自学效果。指名说这节写了什么?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节。

  (6)小结。

  三、总结。

  四、指导朗读。

  五、指导背诵。

  六、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忘()

  你()

  邻()

  古()

  盲()

  您()

  郊()

  居()

  2、扩词。

  野——()()()()

  喜——()()()()

  童——()()()()

  居——()()()()

  忘——()()()()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优秀2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认识生字。

  2、初读课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理解词语。

  教学准备:投影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提出课题,解题。

  三、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喜滋滋邻居送给田野

  欢乐童年往日替

  2、检查自学效果。

  3、齐读生字词。

  4、各自试读课文。

  5、指名读课文。

  6、分小节,理清脉落。

  练习。

  看下面四个小节的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给盲婆婆送蝈蝈。

  ()向盲婆婆说明送蝈蝈的目的'。

  7、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课文。

  2、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和帮助残疾人。

  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精读训练。

  1、看图。

  出示投影片。

  (1)图上画了那两个人?

  (2)戴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3)盲婆婆神情怎样?

  2、分小节学习。

  第一小节

  (1)指名读。

  (2)这一小节只有一句话,告诉我们这位红领巾提回蝈蝈时神情怎样?他为什么这样高兴?他为什么要关心盲婆婆?

  (3)小结。

  第二小节

  (!)指名读(板书:让它替我唱歌)

  (2)这一小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蝈蝈真的会唱歌吗?

  (3)小结。

  第三小节

  (1)指名读,(板书:领看到清波想起欢乐)

  (2)这一小节有几句话?这句当中的歌声是什么意思?

  (3)出示投影片,图上盲婆婆手里拿着什么?她的神情怎么样?

  第四小节

  (1)这一小结有几句话?为什么让蝈蝈来替他做事呢?

  (2)红领巾说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3)指名朗读,小结。

  二、总结。

  这首儿童诗说的是红领巾送蝈蝈给盲婆婆,让盲婆婆得到欢乐,表现了少先队员对残疾人的爱心。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指导朗读,背诵,写字。

  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指导背诵。

  教学准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朗读指导。

  1、把握朗读感情的基调。

  2、教师范读。

  3、学生练读。

  4、指名读。

  二、背诵。

  1、放录音欣赏。

  2、指着板书引导背诵。

  3、各人轻声试背。

  4、指名背诵,评议指导。

  5、同座二人交替换背,听给一次。

  6、全班齐背。

  三、写字指导。

  1、须按笔顺描红的生字。

  2、其它要描红的生字。

  四、作业练习。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优秀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会认读、书写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激起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他人、尊老帮残的美好意愿。

  教学重点: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书写本课9个生字。

  课时划分:两课时

  课前准备:课件回家闭上眼睛去做一些事情

  第一课时

  基础性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会认读、书写本课五个生字“婆、邻、领、您、绿”,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读“盲、滋”

  提高性目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从题入手

  1、板书:婆婆,读正音。“婆”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一个生字,两个字在一块时,后面一个要读轻声,跟老师一起读。婆婆是女的,这样的字还有很多。比如:妈妈的妈、姐姐的姐、妹妹的妹妹、姑娘等

  2、再写“盲”。“盲”这个字,你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是什么意思吗?“盲”是个上下结构的字。下面的目表示眼睛,眼睛“亡”,也就是说眼睛看不见了。我们把这样的人就称为“盲人”。

  3、说体会。

  昨天,老师让小朋友们试着回去闭上眼睛做一些事的时候,你都遇到哪些困难?那时你心里又有什么感受呢?(着急、难受、紧张、害怕……)

  小朋友才闭上了眼睛一会儿,就遇到了这么多的困难,那要是一个人她的眼睛看不到光明,永远生活在黑暗中,那她会怎样呢?(孤单、寂寞、难受……)成天面对着黑暗,会觉得孤单、寂寞、难受……

  出示盲婆婆图。看看盲婆婆今天心情怎样?(开心,露出了笑容。)一直孤单寂寞的盲婆婆为什么这么开心呢?让我们从这篇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借助拼音练读课文,字音读准,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轻轻打开书,开始读吧。

  2.交流,检查。生字词。

  邻居绿色替您领童年难忘喜滋滋

  (1)老师要来检查你们的阅读情况了,敢挑战吗?哪位小朋友先来读,其他人可要认真听哦。

  (2)有哪些读音需要提醒大家吗?

  (3)重点区分“邻和领”

  这两个字字形很相似,但读音却有区别“邻”是前鼻音,而“领”是后鼻音。声母都是小棒“l”,跟老师读两遍。

  (4)下面,小朋友就把读得不熟练的多读几遍,看谁记得牢,读得准。

  老师可以以多种方式指导读正确。如:开火车读、小组读、同桌互读、小老师领读、齐读等。

  (5)读了这么多遍,应该知道每个词的意思了吧,再读词语。(重点读好“喜滋滋”。加上表情读这个词,一定会更棒。跟我读。)老师现在来考考你:“替”能不能换个别的词?(代)出示句子:在我上学的时候,就让它(替)我给您唱歌。增加一张幻灯。

  3.读通课文。

  (1)这么难的生字都读会了,(生字词都会读了)那课文也应该难不倒你们吧,(到四人小组里去读读吧,请小组长为组员打上星)老师请四个小朋友来试一试,一人读一个小节。(老师请一个小组来读一读)其他小朋友可要注意认真倾听哦!(一边听一边思考这个问题。)出示排序题。

  4、反馈学情。及时评价。

  5、现在你有没有找到答案了,盲婆婆为什么这么开心呢?

  三、学习生字:

  ((2)指名四人分段读,其他人注意倾听。

  (3)读诗,不光要读正确,还要读出诗的节奏来。一起来跟老师读读,注意把准诗的'节奏。

  指导写字:

  婆:上下结构,两部分略扁,横画要长

  绿:左窄右宽,又半部分不能写成“水”

  领、邻:左半部分“令”的捺变成点)

  作业设计:

  a:会在田字格中书写,会默写这5个生字。

  b: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基础性目标: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激起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他人、尊老帮残的美好意愿。

  3、能根据课文,用“歌声会,看到。歌声会,听到。”的句式想象说话。

  提高性目标:

  能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能根据课文,用“歌声会,看到。歌声会,听到。”的句式想象写话

  过渡:上节课,小朋友们已经认识了生字,读通了课文。老师问几个问题,检查小朋友学得怎么样。

  (1)是谁送盲婆婆蝈蝈呢?(出示小男孩图片)

  (2)又是怎么送的呢?(出示喜滋滋)

  (3)为什么要送给盲婆婆蝈蝈呢?蝈蝈真的能给盲婆婆带来快乐吗?

  相信读完诗歌后小朋友就会明白了。

  完成目标一、二

  (一)学习第一小节,感受送蝈蝈的快乐:

  1.ppt出示完整的图一

  师述:看图,说说小男孩送出蝈蝈时,他的心情怎么呢?

  2.看书上是怎样用诗的语言来描述这幅场景的呢?自由地去读读这一自段。

  3.指读。

  交流:小男孩带来的是一只什么样的蝈蝈呢?(绿色、会唱歌、可爱……)

  (ppt出示蝈蝈图片,点击蝈蝈叫)

  蝈蝈披着一身翠绿的外衣,非常可爱,还会唱歌呢,多有趣呀!

  4.这么可爱的蝈蝈你们舍得送人吗?说说你的理由。

  5.可课文中的小男孩却把它送给了邻居家的盲婆婆,他愿意吗?从哪儿读出来。ppt出示第一小节。

  (ppt点:“乐呵呵”“喜滋滋”)来,带着笑容读一读,像这样的表示开心的词还有吗?

  就让我们一起来快乐地读读这些词语吧。

  (ppt出示:笑眯眯笑哈哈笑嘻嘻喜洋洋乐呵呵)

  6.送出蝈蝈时,小男孩看到婆婆满脸的笑容,自己也快乐起来了。让我们一起来快乐地读读第一小节,读出他们的快乐。

  (二)学习第2-4小节,潜心会文

  小朋友高兴地把会唱歌的蝈蝈送给了盲婆婆,还有满肚子的话要对婆婆说呢,瞧他都说了什么了?自由地去读一读2、3、4小节。

  请位小朋友来读一读。

  1.让我们读一读书上的话。(自由读、指名读)

  2.这一个“您”,表示非常尊敬。谁再来试试?

  3.听了他们的朗读,知道小朋友为什么要送蝈蝈给盲婆婆吗?平时,小朋友不上学时,他都会为盲婆婆做些什么?

  4.他会做许多事来解除盲婆婆心中的寂寞。在上学的时候,他也时刻惦记着盲婆婆。他知道蝈蝈能帮婆婆消除寂寞,我们一起来读一下。

  第3小节

  1.蝈蝈唱着歌,盲婆婆听着听着,她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教师读。2.如果你就是蝈蝈,你最想把盲婆婆带到哪里去?

  3.盲婆婆也想起了许多美好的事情。她小时候都会有哪些欢乐呢?

  总结:盲婆婆提着红领巾送来的蝈蝈,听到那“咯咯,咯咯”的叫声,她开心极了,就仿佛来到了广阔的田野,看到了清清的溪水在流淌……

  4.听着蝈蝈动听的歌声,婆婆还会来到哪些地方呢?想一想,能试着填填吗?

  (ppt出示:歌声会_________,看到__________。歌声会,听到。)

  6.婆婆心中不再寂寞,孤独。因为蝈蝈的歌带她走进了五彩缤纷的世界。让我们读一读。

  第4小节。

  1.我们多么希望盲婆婆享受欢乐的生活。可是她的眼睛是看不到光明的,让我们也来做一只蝈蝈,给她带去欢乐。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2.这里有六个点,(ppt点:省略号变黄)老师不明白,谁知道?

  3.这“咯咯”是什么呢?盛满的是我对婆婆的关心。

  4.师范读。

  全文小结: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是呀,只要我们奉献出一点爱,快乐的人将会更多,世界将更加美好。

  指导写字:

  童:观察,什么笔画最多?书写时有什么注意点呢?哪横长,哪横短。

  难:右边四横之间的距离要均等

  作业设计:

  a.完成补充习题第四项

  b.用“歌声会。歌声会,听到。”的句式想象写话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优秀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通过反复诵读,培养语感,感悟诗歌语言的优美。

  3、通过对诗歌的诵读、领悟,体会盲婆婆的快乐,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通过对诗歌的诵读、领悟,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传统美德。

  教学难点体会盲婆婆的快乐。

  教学准备小黑板三块插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简要介绍)

  1、从课题入手,给少年起名

  2、读准读流利诗歌,初步感知全文。

  3、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教学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教师:这首诗讲的是一位快乐的小朋友,今天老师也要带大家走进一位小朋友,他叫(小明----这是上节课我和学生们取的名字)。让我们一起书写课题,齐读课题。你从课题知道些什么?

  学生1:小明送给盲婆婆蝈蝈。

  教师: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学生2:小明为什么送给盲婆婆蝈蝈?

  学生3:这是一只怎样的蝈蝈,它会干什么?

  教师:那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首儿歌,你就会找到答案。

  【亲切而简单的导语让学生进入本课的情境中。通过提问培养学生“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提问更能激发起学生走进文本的主动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走进文本,感悟诗歌

  (一)学习第一节

  过渡:这首儿歌一共几节?(4节)那第一节请第一组读,要求其余三组做到默读。

  1、指第一组读。

  2、寻找词语:乐呵呵喜滋滋

  教师:这一节有几句话?多指名几位回答。这句话中哪两个词能够表达心情?请自己读一遍。

  指名回答后要求学生用直尺划下,同时教师板书:乐呵呵喜滋滋。

  3、比较叠词,培养语感

  教师用手盖住呵呵,提问:乐是什么意思?(高兴、快乐、愉快、开心)加了呵呵就是非常快乐。在什么时候你会乐呵呵的?

  (引导学生说)

  仿照上述方法比较喜---喜滋滋的不同。

  4、指导朗读

  教师引说小明心情很高兴,请用你的声音把这些快乐表达出来吧!同桌练读。指名读,学生点评。教师适时评价。

  【词语理解运用应该从低段学生抓起。在语文的新课程标准中就对低段的词语教学作出了目标定位: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我们语文老师就要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和学生一起“在汉语中出生入死”。】

  (二)学习第二节

  过渡:小明把蝈蝈送给婆婆说什么了?

  1、指第二组齐读。

  2、学习第一句。

  教师:这一节几句话?(两句话)

  (1)理解句意。

  第一句谁愿读?指名读。从他的读声中你知道什么?多次指名回答。面向全体学生问:这是一只怎样的蝈蝈?(会唱歌)同时板书:唱歌

  (2)体会语言美。

  (3)练习语言美。

  教师:其实大家也可以像小明那样说出这样美的语言。

  出示黑板①:一只会飞的蝴蝶。

  一只会()的蝴蝶。

  一片叶子在空中飘。

  一片叶子在空中()。

  (4)表达语言美。

  同学们真是善于想象的孩子,现在就带着美的感受来读读这一句:婆婆,婆婆……(引读)

  过渡:小明为什么要送蝈蝈给婆婆?

  3、学习第二句

  (1)指名读,你从这句话知道小明为什么要送蝈蝈给婆婆了吗?原来是让蝈蝈代替小明给婆婆唱歌。

  (2)理解“您”

  教师:这一节有一个字表示对别人的尊敬是哪个字?猜猜。领读:您。让我们带着对婆婆的尊敬读读这一节吧。

  【语言美是既要理解更要学生内化,安排这样的练习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学生头脑中词汇的积累,为以后的灵活运用,语言表达流畅,提高阅读能力打基础。】

  (三)学习第三节

  过渡:会唱歌的`蝈蝈给盲婆婆带来什么?

  1、指第三组读。

  2、想象歌声

  (1)“歌声”是谁的?婆婆真能看见小溪流淌的清波吗?(板书看到)不能,这是婆婆在脑中想象的。让我们也想象一下:请大家闭上眼,师唱:小鸡唱歌叽叽叽叽叽叽指名汇报自己想到什么。

  (2)出示插图,看图回答婆婆表情是怎样的?因为婆婆(板书想到)童年的欢乐。是呀!蝈蝈的歌声使她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中,享受着阳光雨露,感受着鸟语花香。她听着想着,心中充满了欢乐,你能把欢乐的感觉读出来吗?

  (3)指一名学生朗读第三节,其余学生评议。

  (4)采取师生接读,同桌练读,同桌展示。教师适时评价。

  3、我做小诗人

  教师:同学们读得很好!让我们一起祈祷,衷心祝愿盲婆婆早日获得光明,永远幸福快乐,好吗?快,带着你的祝愿,小组合作创作一首属于你们自己的诗歌。最后可以引导出:

  出示黑板②:歌声会(),()。

  歌声会(),()。

  4、带着愉快的心情齐读本节。

  【通过启发,引导学生模仿课文的诗句说,言有物,言有序,言有依傍,教师在学生表述时适当点拨,做到放开不放任,拓展能收拢。这样学生通过语言实践,丰富了自己的内部语言。】

  (四)学习第四节

  过渡:这是一只多么会唱歌的蝈蝈呀!

  1、指第四组读。

  2、指名读第二节,提问:你发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出示黑板③:婆婆,婆婆,这是一只会唱歌的蝈蝈。

  教师:在第四节这句应该怎样读?应该更有感情,因为蝈蝈给婆婆带来了无比欢乐。

  3、男女生赛读。

  4、板书:......这是省略号,省略什么呢?

  引导学生说:省略了蝈蝈的歌声,表示蝈蝈歌声不断,婆婆欢乐不断!

  【任何的语言都建立在人的独特感受上,这只蝈蝈不是在田野中的蝈蝈,它是小明的化身,它是只给盲婆婆带来快乐的蝈蝈。让学生通过朗读将蝈蝈人性化,唤起学生心中的那份纯真感情。】

  四、深情吟诵

  这么美的诗!就让我们美美地背下来。

  1、指着板书引导背诵。

  2、表演背。

  3、指多名同学上台表演背诵。

  【低年级学生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是有限的,只通过读还是单一的,若采用直观表演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迅速记忆诗歌,而且学生年龄特征决定了学生集中思维不能持久,如果适时地让他们动动手脚演一演,或者看老师演示,无疑会增加更多的乐趣,激起学习的更多兴趣。】

  五、深情总结

  师生共同总结:这是写一个孩子送蝈蝈给盲婆婆,让婆婆得到许多欢乐,小明是一个充满爱心(画心形图)的人,让我们把这美丽心灵永记心中!

  【学习一篇课文,就要在学生头脑中留下些有意义的东西,给他们的精神世界开辟一番新天地,引导学生成为真正有爱的人。教师精妙的勾画,点亮学生的生命之光。】

  附板书: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教学反思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有的方法,在甲地是鲜花,在乙地可能是毒草。也就是说,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万能的,都有其适应性和局限性,只有在适应的条件下,才能显示其效果和威力。我是按照上述思路教学的,但是一定要以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教学吗?我想也不一定。例如把诗编成故事讲给大家听,最后也可进行质疑问难。这样操作也同样能体现自主性、培养质疑问难意识的。如此看来,教学理念从书本从教师的头脑走到课堂,关键在于教学方法的选择,而这必须基于实际情况:包括学生情况、教学内容、教师情况;理念在课堂上的体现方式不是唯一的,不在形式,更在实质。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优秀】相关文章: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反思范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06-07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03-07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反思09-07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13篇03-14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反思03-18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实录03-12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04-08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实录片段03-13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课文内容04-19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反思15篇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