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不倒翁教案

时间:2024-11-08 09:20:46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大班科学活动不倒翁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科学活动不倒翁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科学活动不倒翁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不倒翁教案1

  一、设计意图:

  不倒翁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种玩具,但它里面蕴含着力的平衡的科学道理。怎样让孩子发现这些科学现象,并理解加以运用了呢?在这次活动中,我们为孩子准备了许多材料让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体验,发现,探索其中的奥秘,并制作各种各样的不倒翁。

  二、活动目标:

  1、感知不倒翁的秘密,制作不倒翁的玩具。

  2、激发探究,体验物体平衡现象的兴趣。

  3、提高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活动准备:

  1、布置场景-"玩具城"。

  2、幼儿操作材料:纸片,玻璃球,豆粒,沙子。塑料球,橡皮泥。

  四、活动过程:

  1、导入主题。以到"神秘的玩具城"去玩的形式引人主题。

  2、让幼儿自由探索。

  (1)师:你们玩时可要仔细的看一看,比一比,摇一摇,看看发现了什么?-倒和不倒。

  (2)教师让幼儿自由玩。

  (3)提问:你们是怎样玩的'?发现了什么/这些玩具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让幼儿从中发现玩具有的不会倒,有的会倒,而且这些玩具的底部都是半球体的。

  4、尝试制作不倒玩具。幼儿交流、体验不倒翁不倒的秘密:上轻下重,固定底部物体。

  5、演示对比实验。引导幼儿发现:不倒翁里面装有不同轻重的物体,重的东西滚到哪边玩具就倒向重的那一边。把橡皮泥放在玩具的中间,玩具就不倒了,不倒翁就做成了。

  6、幼儿完成制作,自由的玩一玩,体验乐趣和成就感。

  7、教师小结:小朋友们今天真聪明,发现了不倒翁的科学秘密,还自己动手制作的不倒翁。现在我们拿给中,小班的弟弟妹妹看一看,好不好?

大班科学活动不倒翁教案2

  活动目标:

  1、了解、感知不倒翁不倒的秘密,激发探索兴趣。

  2、学习根据自己了解的原理,动手制作不倒翁。

  3、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各种各样不倒翁玩具,纸团、沙子、鸡蛋壳等。

  活动过程

  一、展示各种各样的不倒翁玩具,鼓励幼儿游戏。

  1、老师这里有许多玩具,请你玩一玩,找出它们的共同点。

  2、请个别幼儿上前操作: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了吗?请你用动作学一学。这些不会倒的玩具接触桌面的'部分都是一样的吗?

  二、观察不倒翁玩具,找出它们不倒的原因。

  1、请你再次观察一下不倒翁,找找它为什么能摇摇摆摆却不倒的原因。

  2、老师操作,请幼儿仔细观察,独立寻找不倒翁不倒的原因。

  3、小结:原来不倒翁上面很轻,下面比较重,接触桌面的底部是半圆形的,而且里面的东西是固定的。

  三、鼓励幼儿动手制作不倒翁玩具。

  1、出示沙子、纸团等材料,请幼儿分别用沙子和纸团装入其中,看能否做出不倒翁。

  四、分享自己的制作心得。

  1、你们制作出不倒翁了吗?你是怎样制作的?将纸团放进乒乓球或鸡蛋壳中会怎样?为什么?将沙子放进乒乓球或鸡蛋中又会怎样呢?为什么?

大班科学活动不倒翁教案3

  (一)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的观察与动手探索,发现不倒翁不倒的原因是:一是上重下轻,二是底面大圆滑。

  2、简单了解物体重心,物体底面面积的大小与稳定性之间的简单科学道理。

  3、萌发幼儿对科学的探索欲望。

  (二)活动准备:

  不倒翁数个;木板、锥体等物体若干。

  (三) 活动过程:

  1、 谜语导入:一个老爷爷,别看年纪大,走路左右摆,就是不倒下。

  2、 出示不倒翁,引起幼儿参与的兴趣。

  (1)、教师让不倒翁动起来,并提出问题,不倒翁为什么怎么推它也不倒下?

  (2)、幼儿分组,带着问题去操作、探索和发现不倒翁的不倒的原因。

  (3)、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一个参与者,引导者。

  3、 进入集体活动环节,教师提出以下问题。

  (1)、不倒翁的外型特征:它的底部是什么样子?它的顶部是什么样子?它的上端和下端在操作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2)、不倒翁为什么不倒?

  (3)、教师小结:不倒翁不倒的原因一是它的身体上重下轻,底部有一块较重的铁块;二是底面面积较大并且圆滑,向一边倾斜时,重力的作用使它摇摆起来。

  4、 探索重心、物体底面面积的大小与稳定性之间的简单道理。

  (1)、幼儿分组操作木板,锥体,让操作物体站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引领。

  (2)、过程中,教师和幼儿共同用不同的方法让物体站立,寻找发现物体稳定性与物体的什么特征有关系。锥体为什么锥部在下的时,它站立不起来?

  (3)、操作不倒翁,让它左右大摇大摆,发现重心与重力作用之间的简单的关系。

  5、 教师小结。

  (1)、通过木板的站立的不同方式,发现底面面积越大,物体越稳定。

  (2)、通过操作不倒翁,当不倒翁倒向左边时,重心和重力作用线在接触点的右边,反之相同;不倒翁倾斜的程度越大,重力产生的作用就越大,摆动就越大。

  6、 幼儿边玩不倒翁边念儿歌边动作结束。

  7、 附儿歌:不倒翁,真好玩,样子长的也很独特;

  头儿小来,脚儿大,头儿轻来,脚儿重;

  左推它不倒,右摇它不倒;

  倾斜的越大,摆动的越大;

  往左倒,重心和重力作用线(接触点)在右边;

  往右倒,重心和重力作用线(接触点)在左边;

  摇摇摇,摆摆摆,不倒翁是我的好玩伴。

  (一)艺术活动:制作不倒翁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制作不倒翁,巩固 和运用在科学课中学到的科学知识。

  (2)、通过制作不倒翁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

  (3)、激发幼儿在艺术中享受科学带来的乐趣。

  (一) 活动准备:

  1、 蛋壳、酸奶瓶、玉米粒,大米,小米,豆子等等。

  2、 彩笔,剪刀,胶水,及时贴等等辅助材料。

  3、 范例几个

  (三)活动过程:

  1、 出示范例,边玩边说科学课结束时的儿歌导入课题,引起幼儿参与的兴趣。

  2、 观察范例,请幼儿说说自己观察到的.不倒翁的制作过程。

  (1)、请幼儿摇一摇不倒翁,发现不倒翁的肚子里首先要有东西,使其有重量。

  (2)、发现一下,在不倒翁肚子里的东西如果很少不倒翁能否不倒?

  (3)、不倒翁制作应该先进行那一步,然后呢?为什么?

  (4)、讲讲自己打算制作的不倒翁的样子是怎么样的?

  3、 分组制作不倒翁,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小组进行制作。幼儿制作过程中,教师进行及时、适时的指导,对能力差的幼儿进行示范,及时发现有创意的幼儿进行表扬。

  4、 进行讲评活动。先让幼儿与小伙伴之间互相说说自己的不倒翁的名字,是怎么制作的,不倒翁倒的程度的大小等等。教师进行个别讲评,尤其那些能力差的幼儿,注意发现他的作品的优点,以激发其自信心。

  5、 与不到翁一起跳舞结束课程。(健康歌的曲子进行伴奏,儿歌是:左摇摇,右摇摇,头儿小小,脚儿圆圆,头轻脚重一起来做运动,左推不倒,右推不倒,左右摇晃真呀么真可爱!

大班科学活动不倒翁教案4

  活动目标:

  1、在玩玩做做中,发现“不倒翁不倒的原因,体验探究的乐趣。

  2、主动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发现与想法,认真倾听他人的表述。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准备蛋宝宝两组:一组为“不倒的蛋娃娃,一组为“会倒的蛋娃娃。蛋娃娃的数量同幼儿人数。小石块、小沙包、橡皮泥、胶带等。集体记录表一张。

  活动过程:

  1、创设情景,发现问题。

  ——幼儿观察并描述蛋宝宝的外形特征。

  ——幼儿自由玩蛋宝宝,观察并讨论自己的发现。

  ——教师小结并将幼儿的发现记录下来。

  2、猜测并实验验证。

  ——猜测和交流。

  (1)师:为什么有的蛋宝宝推来推去不倒,有的蛋宝宝推一下就倒呢?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比较,教师将幼儿的发现记录下来。

  ——实验验证。

  ——探究蛋宝宝不倒的.原因。

  (1)师:“为什么有的蛋宝宝身体里放了东西就推不倒,有的蛋宝宝一推就到了呢?

  (2)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成功的作品失败的作品。

  (3)教师小结并将幼儿的发现记录下来。

  3、再次实验验证,解决问题。

  (1)师根据我们的发现再试试能不能做成“不倒的蛋宝宝。

  (2)幼儿自由制作。

  (3)教师小结,出示饮料瓶能不能做“不倒娃娃,给幼儿留下悬念,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作为科学活动,我们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兴趣,探究出一个结果不应成为一节科学活动的重点。不唯上、不唯书,存有一份好奇和质疑应是我们在科学活动中带给孩子的珍贵理念,也是我们作为幼儿教师应该更新的观念。当然,活动中也存在较多的亮点。如教师能通过视频导入的方式激发幼儿的探索与兴趣,在探索发现环节弱化老师的控制,更多的把课堂交给孩子,使孩子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中充分探索,自由大胆表达。

大班科学活动不倒翁教案5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发现不倒翁"不倒"的秘密,积累关于重心、平衡的科学经验。

  2、对科技活动感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重点难点:

  通过探索发现不倒翁"不倒"的秘密,积累关于重心、平衡的科学经验

  活动准备:

  1、不倒翁一个、每人一个塑料套蛋玩具,一盘沙子等。

  2、幼儿用书:《制作不倒翁》。

  活动过程:

  1、玩"不倒翁",激发幼儿制作兴趣。

  教师将不倒翁向左右两边推,请幼儿观察。

  教师:请你们给这个玩具起个名字,你们想要不倒翁吗?》可是这里只有一个,怎么让大家都能玩呢?

  2、出示幼儿用书,引导幼儿制作不倒翁,探索不倒翁"不倒"的秘密。

  幼儿自由选取制作材料,尝试制作不倒翁,教师巡回指导。当幼儿在制作中遇到困难或失败时,教师进行提示,帮助幼儿完成制作。

  请幼儿演示自己制作的不倒翁,交流制作经验。

  请幼儿拆开所有的'不倒翁,互相看看里面的填充物,谈谈自己的发现。

  请幼儿改进自己的不倒翁木制作完成后玩一玩自己自作的不倒翁。

大班科学活动不倒翁教案6

  活动目标:

  1、感知、体验高矮的相对性,对生活中物体的高矮感兴趣。

  2、能运用身边的材料用数格子的方法记录物体的高矮。

  3、能根据物体的高矮进行正逆排序。

  活动重点:

  能根据物体的高矮进行正逆排序。

  活动难点:

  尝试运用身边的材料测量、并记录物体的高度。

  活动准备:

  1、相关课件。

  2、高矮不同的小动物毛绒玩具、积木块、记录卡。

  活动过程:

  一、游戏情境的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今天森林里可热闹了。原来呀,森林里举行一年一度的比高矮大会。想请我们班的小朋友们当评委,大家愿意吗?

  二、游戏活动的准备:

  1、首先,出场的`都有哪些小动物呢?让我们一起把它们请出来。

  2、用眼睛看一看,谁最高?(引导幼儿用目测的方法判断小动物的高矮)

  3、讨论:你觉得怎样才公平?(引导幼儿知道比高矮必须站在同一水平线上)

  4、交流:除了用眼睛目测的方法,还有什么方法?

  5、师幼合作操作:用积木块记录小动物的高矮。

  6、宣布第一组小动物比赛结果:在各位小评委的帮助下,第一组的小动物们顺利比出了高矮,谁来按照从高到矮的顺序宣布一下比赛结果。

  三、游戏活动的过程:

  1、小朋友们,比高矮真有趣。其它几组的小动物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来到了我们身边,要一决高矮。

  2、宣布游戏操作规则:

  两个小朋友一组,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一个小朋友把小动物扶正(脚一定要贴着桌子,腿伸直,耳朵竖起来),另一个小朋友在小动物的旁边搭积木,然后两个小朋友合作数一数,小动物的身高占几个积木,并写在记录卡上。最后请同一个桌子的小朋友将记录卡放在一起比一比,哪只动物最高,把小动物按照从高到矮的顺序排列。

  3、小组汇报,宣布比赛结果。

  四、游戏活动的拓展:

  1、小评委们可真棒,帮助小动物们顺利比出了高矮,你们知道吗?森林里的比高矮颁奖仪式马上就要开始了,现在请坐在一个桌子上的小朋友按照从矮到高的顺序在桌子旁边站好,我们一起去参加。

  2、小朋友,比高矮除了用目测、数格子的方法,还有哪些方法呢?小朋友们可以想一想,和家长说一说,试一试,明天把你的好办法带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大班科学活动不倒翁教案7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的观察与动手探索,发现不倒翁不倒的原因是:一是上重下轻,二是底面大圆滑。

  2、简单了解物体重心,物体底面面积的大小与稳定性之间的简单科学道理。

  3、萌发幼儿对科学的探索欲望。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不倒翁数个;木板、锥体等物体若干。

  活动过程:

  1、 谜语导入:一个老爷爷,别看年纪大,走路左右摆,就是不倒下。

  2、 出示不倒翁,引起幼儿参与的兴趣。

  (1)、教师让不倒翁动起来,并提出问题,不倒翁为什么怎么推它也不倒下?

  (2)、幼儿分组,带着问题去操作、探索和发现不倒翁的不倒的原因。

  (3)、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一个参与者,引导者。

  3、 进入集体活动环节,教师提出以下问题。

  (1)、不倒翁的外型特征:它的底部是什么样子?它的顶部是什么样子?它的上端和下端在操作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2)、不倒翁为什么不倒?

  (3)、教师小结:不倒翁不倒的原因一是它的身体上重下轻,底部有一块较重的铁块;二是底面面积较大并且圆滑,向一边倾斜时,重力的作用使它摇摆起来。

  4、 探索重心、物体底面面积的大小与稳定性之间的简单道理。

  (1)、幼儿分组操作木板,锥体,让操作物体站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引领。

  (2)、过程中,教师和幼儿共同用不同的方法让物体站立,寻找发现物体稳定性与物体的`什么特征有关系。锥体为什么锥部在下的时,它站立不起来?

  (3)、操作不倒翁,让它左右大摇大摆,发现重心与重力作用之间的简单的关系。

  5、 教师小结。

  (1)、通过木板的站立的不同方式,发现底面面积越大,物体越稳定。

  (2)、通过操作不倒翁,当不倒翁倒向左边时,重心和重力作用线在接触点的右边,反之相同;不倒翁倾斜的程度越大,重力产生的作用就越大,摆动就越大。

  6、 幼儿边玩不倒翁边念儿歌边动作结束。

  7、 附儿歌:不倒翁,真好玩,样子长的也很独特;

  头儿小来,脚儿大,头儿轻来,脚儿重;

  左推它不倒,右摇它不倒;

  倾斜的越大,摆动的越大;

  往左倒,重心和重力作用线(接触点)在右边;

  往右倒,重心和重力作用线(接触点)在左边;

  摇摇摇,摆摆摆,不倒翁是我的好玩伴。

  活动反思:

  就这样一堂科学课形成了,在孩子们探索到不倒翁不倒的科学道理后,又产生了动手制作不倒翁的想法,于是一堂科学和艺术整合的课程形成了。 在艺术课制作不倒翁的过程中,幼儿兴趣盎然,积极参与,这时,邹宇轩小朋友大声喊:“老师老师!不好了,不倒翁倒了!我连忙过去,原来鸡蛋装上种子等东西后,并不象想象中的那样摇晃起来,反而是往那推向那倒,我一看马上明白了,原来放入的种子由于没有固定,鸡蛋歪向哪,其内的种子一起就过去了,所以起不来,我故意装做没有办法的样子,着急的说:“那怎么办呀?”孩子们附和着:“对呀!怎么办呢?孩子们哑然了了一会,潘泰说:“让种子不跑不就行了吗?”这一提孩子开了锅一样的七嘴八舌的说开了:“用东西压住!”不行,不行!口小东西进不去!”老师!老师!有了,用双面胶带呀!”老师老师!用胶水粘!”我没有给予他们答案,我说:“孩子们,有这么多的好办法自己去试试吧!”在尝试操作中,孩子们即既要考虑别把蛋壳弄破了,考虑酸奶瓶口的大小,又要想办法把其内的种子固定,孩子热火朝天的做着,操作的结果最后出来,简单有效的方法是把种子装进蛋壳(或者)后,然后倒上适量的胶水,让胶水把种子固定在底部。制作现场一片狼籍,有破碎的蛋壳,有废弃的胶带,有各色的剪纸……

  制作过程中,孩子们在学习中操作,在操作中又学到了和巩固了知识。

大班科学活动不倒翁教案8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不倒翁不倒的秘密,了解不倒翁不倒的秘密。

  2、能看懂图例,按图示掌握制作步骤,制作出不倒翁。

  3、对动手制作感兴趣,乐于不断尝试,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想法。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不倒翁若干,平底会倒的玩具一个。

  2、蛋壳、橡皮泥、石子、纸张、彩色笔等辅助性材料。

  3、幼儿用书第21页。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玩不倒翁,引发其对不倒翁不倒的好奇。

  (1)出示不倒翁。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些玩具,你们玩的时候推一推、摇一摇,看看有什么发现。

  (2)幼儿自由操作。

  (3)师幼交流讨论。

  提问:你们是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

  (4)小结。

  2、初步尝试制作不倒翁,了解不倒的秘密。

  (1)出示制作材料,激发幼儿制作的兴趣。

  (2)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制作不倒翁。

  (3)通过问答引导幼儿观察交流。

  提问:你们在材料里装了什么?这次每个人都成功了吗?为什么在里面装了材料后,有的'小朋友制作的不倒翁还是一推就倒呢?

  3、再次尝试制作不倒翁,感受成功的喜悦。

  (1)幼儿看幼儿用书第21页的不倒翁制作步骤,了解制作步骤。

  (2)幼儿改进自己的作品,再次尝试制作。

  (3)组织幼儿交流成功制作的经验。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目标是让幼儿积极探索不倒翁,发现不倒翁不倒的秘密。活动前我为每位幼儿都准备一份制作材料,为的是让每个幼儿都有动手的机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科学活动都应具有探索性,从探索性方面考虑,我的活动分成了五个环节:

  1、玩不倒翁,激发兴趣。

  2、对比玩法,发现秘密。

  3、初步探索,发现问题。

  4、再次探索,解决问题。

  5、活动延伸。

  第一环节中,小朋友对这个玩具娃娃还是感兴趣的,在玩的过程中充分激发了他们探索欲望。

  第二环节是通过对比比较,让幼儿探索不倒翁不倒之谜,小朋友由观察再到摸一摸,打开看一看,不倒翁不倒的秘密,体现了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第三环节是让幼儿初步尝试,(幼儿对不倒翁不倒的原因的认识基本上是由我牵着,按照我的设计一点一点来认识的,所以幼儿的学习有点茫然。)

  第四环节是让幼儿重新尝试制作不倒翁,在老师的指导下,虽然有点只是不倒,但对于孩子们来说还是充满了成功的喜悦。

  第五环节,活动延伸因为不倒翁不倒的原因有很多种,不仅仅是位置摆放的问题,还有物体摆放多少、轻重等问题,所以最后将活动又延伸到了课后,让孩子再去探索。

  不足:

  1、教具的制作有点问题,在幼儿操作中,幼儿操作比较困难,戴帽子、打开帽子幼儿都需要老师帮忙。

  2、活动操作前,老师的要求讲的不够详细。

  3、每个环节之后,可以说些小结性话。

  4、在探索不倒翁里面的秘密时,对于他们出现的一些问题,可以用图片的形式来展示,帮助他们加深记忆。

  5、操作过程中很混乱。对于幼儿出现的状况,我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

  6、整个活动我讲的比较多,让幼儿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比较少。幼儿的主体性没有表现出来。

  (在幼儿探索发现问题后,可以让幼儿自己总结不倒翁不倒的原因。)

【大班科学活动不倒翁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不倒翁》教案02-15

不倒翁大班科学教案03-29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不倒翁03-29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不倒翁06-21

大班美术活动《不倒翁》教案06-19

大班科学《不倒翁》教案12篇02-15

大班科学《不倒翁》教案(12篇)02-15

不倒翁的科学教案02-18

不倒翁大班教案托班不倒翁教案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