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数学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旋转》数学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旋转》数学教学反思1
以前的教学经验告诉我,“旋转”说的时候学生都挺明白的,但真的动手去画的时候可就不是那么容易了,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再次出现,这次我在课前做了大最的课件,力求使旋转的教学直观形象化。但真的到了课堂上,我发现还是有很多学生真的转晕了,唉,真难啊!
《旋转》数学教学反思2
平移和旋转是物体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学习这两部分内容,将有助于学生了解变换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感知它们的作用,并帮助学生建:空间概念。这节课有两个教学内容:平移的概念和平移的距离。这是一节有动感内容的教学。而概念较难辨析。所以比较特殊。根据这些特点,这节课的设计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
(1)生活化教学。
平移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运动现象,随处可见。所以教学平移应尽量与日常生活结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丰富想象。让学生在生活化教学中感知和认识物体的平移。
(2)活动化教学。
平移这个教学内容本身就是活动的,要使学生较好地理解平移的概念。必须动于操作、观察实验、建立模型。所以教学时应创设适合低年级儿童的有趣情景(如蚂蚁搬家)。应设计多些可操作的活动内容,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个人动手操作验证和思考分析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中。感悟平移现象、体验平移含义、获得平移概念。在课堂组织活动活动时。应注意处理好活动目的与活动内容的关系,每—个活动内容的.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同时要注意活动中学生认识问题。达到目的过程设计,不要使每个活动太“急功近利”地达到目的,因为这样会压缩学生认识问题、思考问题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研究问题习惯于单一性、简单化。例如本节一开始为学生认识平移,指引学生作模拟实践,领悟物体运动形式的多样性之后,再设计有意实践,针对“平移”操作后,归纳出平移的特点。学生这样学习平移的知识,深入扎实,又懂得与别的运动形式比较、判断。
(3)讨论式教学。
这节课设计了很多概念认知的矛盾冲突,使学生在讨论、争论、思考中从正、反角度对比地认识平移,这样的认知更自主、更深刻。如日常生活或问题情境中很多现象:工作中的升降机、奔驰中的小火车……这种物体直线移动而方向没变的现象叫们什么好呢(学生既动脑筋思考又动口讨论)?书从桌面掉下地是什么现象?球沿直线向前滚是不是平移?蚂蚁的房子移动,停在屋顶的蝴蝶怎样移动,移了多远?把平移与旋转、滚动,摆动等对比学习。整节课学生在活动、在讨论、争辩中越观察越明了、越对比越分清、越讨论越清晰。这些讨论,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索性,认识问题的多向性,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加强自主教学。
在搞活课堂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的同时,必须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绝不能为了活、热闹而忽视“双基”教学。在双基教中,说话教学尤其重要。二年级的学生年纪还小,语言表达水平还不高,在学习活动和讨论中。要注意加强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和生活化的指引,提高学生的说话水平。
《旋转》数学教学反思3
1、通过让学生观看动态的课件,初步感受平移与旋转的不同,再让学生把八幅图进行分类,明确像火车、升国旗等的移动是平移现象,像风车、时钟等的转动是旋转现象。引导学生观察、模仿它们的运动方式,设计表示平移和旋转的手势。再通过辨析生活中各种物体运动的运动方式,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这两种运动现象的认识,体会平移和旋转这两种运动的不同特征,感受它们的普遍存在。然后说说自己生活中见到过的平移和旋转现象,然后全班交流。最后明确平移与旋转之间的不同之处。
2、平移与旋转教学中,平移多少格总是难点,不易突破。先让学生观察小树、鸭子、房子的平移动态图,看它们移动了多少格,然后由学生汇报结果,汇报过程中出现了不同观点,通过让学生发表观点,引起冲突后,教师指导方法:(1)、先找对应点或边,后数格数。(2)、看一个图形移动多少,只需看这个图形上某一个点移动多少就可以了。并总结了方法。通过练习后,再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得出平移前后的图形的'形状、大小都不会改变,只有位置改变了而已这一平移的特点。
3、利用上面总结的“看一个图形移动多少格,只需数图形上某组对应点移动了多少格” 这个方法和“平移前后的图形的形状、大小都不会改变,只有位置改变”这个特点画出一个图形平移后的位置。
通过上课以后,我也发现了这节课中的不足之处:
1、教学节奏还不够紧凑,在各环节的时间分配上,前2个环节的时间过长,使得在教学第三个环节时过于仓促了,学生没有得到充分地练习。
2、数格子移动图形是难点,尽管总结出了方法,但学生还是有错误出现。
3、准备不够充分,使用课件出现了错误。
4、学生学习不太积极,学习气氛不够浓厚,口头表达能力差,要加强训练。
5、学生答非所问,以后要培养学生认真听的良好习惯,积极开动脑筋。
《旋转》数学教学反思4
本节课的一开始为了让学生认识关于“顺时针”和“逆时针”这两个概念,我借助了时钟,这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对于中面上的指针旋转的方式学生也是有生活经验的,因此关于这两个概念的教学比较顺利。
在教学三角尺旋转90度时,我先让学生在空白的格子图上画,许多学生知道要从“顺时针”和“逆时针”两个方面考虑,但是在实际操作的时候就无从下手,于是,我就出示一块三角尺,让学生在挂图上演示,通过动手操作感受旋转的过程,然后观察每一条边是怎样运动的,从而总结出:旋转一个图形,可以先考虑图形中一些边旋转以后的位置,然后再连成线。话虽简单,但是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限,类似于这样的习题错误很多,在完成“想想做做”第三题时,大部分同学能画出拼成后的长方形,但是只想到了一种,殊不知将另一个图形拼过来也行,所以我花了一些时间让学生剪了这三个图形,然后去动手去拼去感受。我想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一定要建立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之上,然后再逐步过渡到想象。
1、一段题外话:先入为主
家里有个放玩具的箱子。小老鼠总会说:把箱子拿下来,我要玩。慢慢地,他就会说:我有一箱子玩具呢。一箱子,好多呀!
小老鼠和老鼠洞在田野里玩。春天的田野真好呀!可是,天空中总有些小虫子在飞舞着。小老鼠就大叫着:“老鼠洞,一箱子蚊子呀!”
先入为主的一箱子呀,不管大花猫怎么纠正是一大群蚊子,小老鼠还是坚持着一箱子。
2、说说今天的旋转。
昨天晚上作了预习,题目很简单。找找生活中一些旋转的例子,再读读书的文字。
今天我第一个问题就是:通过昨天的预习,你知道了什么?学生马上就说;知道了什么是顺时针旋转,什么是逆时针旋转?然后我就引出了了这两个概念,并让学生看着教室后面的时钟来明确顺时针旋转与逆时针旋转的方向,并让学生试着用图形来表示。这一部分的内容解决得很轻松。也留下了遗憾,让学生观察时钟的时候应该再用语言明确一点:是从12到1、2这样转过去。逆时针是从21、11、10倒着转。
这样可能一些困难学生对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分辨得更加清楚一些。
二是旋转的作图。
预料到有问题,但没有预料到问题会这么严重。探究题是画直角三角形的旋转图,正旋转和逆旋转都行。我先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直角三角形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的图形。就这么画只有少数几个学生能画出来,尽管前面我让他们用直尺操作过,但真正在方格纸上旋转学生就不会了。
这儿让会的学生介绍了经验,又作了示范。接下来是想想做做的第2题,倒是还可以,小旗图大部分学生都弄对了。我想就可以了。一到补充习题上旋转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梯形,又开始发昏了。
好吧,对事物的认识总是有一个反复的过程的,有了昨天自己给自己打的底,今天也不动气了。错就错吧,没有错误哪儿来失败。今天坚持了一个原则,我给时间,你去试,你去想,你去画,画对了就行了。果然,经过书上的直角三角形图,经过了小旗图,长方形和梯形图,学生在错误中累积了经验,也稍稍地摸索到了画一些旋转图的方法,今天的一课一练上画图的错误出现得比较少。
图形的旋转一课教与学要相对难一些,课前布置学生制作一个有时针、分针的钟面,观察家里的'时钟的分针、时针的运动方向。课始学生交流、操作了钟面上时针、分针的运动方向,大多数学生能知道时针、分针的运动方式是绕着钟面的中心点在旋转,还知道旋转的度数。在此教学了顺时针方向与逆时针方向的概念,便让学生运用手势表演了顺时针、逆时针运动。学生经过实际观察、操作、表演对两种运动方向掌握得很好。这对后面的实际操作做了铺垫。学生在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题没有学生出现错误。在把三角尺绕点A旋转90度时,学生因为是用实际的三角尺实际操作的也没有问题,再提问:为什么你认为这样是把三角尺绕A点旋转了90度?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差异就体现出来了。会操作但不会表述操作发放及理由。在实物投影上根据学生的表述特别强调了抓住过点A的两条边旋转后分别与原来的边互相垂直。但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原三角形与旋转后的图形时学生出现错误了。会用语言的描述操作过程方法却又不会实际操作。这种两分离的现象影响了学生数学的学习质量。事实亦是如此,在后面的练习、作业中出现错误的学生在个别辅导时我一一提问,先旋转哪条边?再旋转哪条边?怎么知道是旋转了90度?他们反而能慢慢的做对。细想缘由,学生在例题探究、师生分析交流时并未真正理解分别旋转经过所绕点的几条边的实际意义,没懂旋转度数是怎么来确定的。还有就是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我们班有一学生平时总在几个边缘徘徊,但图形的旋转他基本不会出错。的却学生学习数学也要讲一点自身学习数学的能力的。而我们的教学不仅仅是教给学生数学知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也要注重研究怎样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旋转》数学教学反思5
1、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现象密切联系起来。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本节课的设计一个突出的特色就是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背景,将数学知识与生动形象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使学生在一种很真实、自然的状态下感受、体验、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我在设计这节课时,选择了开风扇、关门、擦黑板、移动粉笔盒、平移小房子、给房间设计一扇门等许多真实的生活事例,让学生从这些活生生的现象中感受平移和旋转,体会到原来数学是这么地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它就在我们的身边。
2、充分发挥学生主题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
设计本课时,我始终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创设情境与活动,给予足够的时间,使他们在自主观察、思考、操作、讨论、交流、分析、推理中探究知识。同时,对学生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探究兴趣和思维火花,都给予了由衷地赞赏和肯定。整节课,学生们都是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下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3、让数学知识“活”起来,让数学学习“动”起来。
这是一节概念教学课,为了让学生清晰、准确地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数学概念,我设计了“用手势或姿体语言表达自己对平移和旋转的理解”、“创造符号表示平移和旋转”、“利用方格纸数平移格数”、“设计一扇门”等操作性强的活动环节,让学生深刻地建立起平移和旋转的数学表象,从而真正使枯燥的数学知识“活”起来,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动”起来。
【《旋转》数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平移与旋转》数学教学反思09-09
数学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06-06
数学图形的旋转的教学反思08-11
数学旋转问题的教学反思08-15
数学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09-06
《旋转》教学反思09-15
《旋转》的教学反思07-07
旋转的教学反思07-27
旋转教学反思07-14
旋转的教学反思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