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时间:2022-07-01 14:26:50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青岛版第三单元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通用12篇)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反思自己,必须要让自己抽身出来看事件或者场景,看一段历程当中的自己。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青岛版第三单元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青岛版第三单元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通用12篇)

  第三单元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篇1

  “7的乘法口诀”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乘法口诀是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对今后的计算具有重要的作用,务必熟练掌握。“7的乘法口诀”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学生在学习7的乘法口诀之前,已经学习了1-6的口诀,对口诀的结构及意义都有所了解,但7的乘法口句数较多,记忆不太容易。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本人对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了重新的定位。让学生自主参与编制乘法口诀的活动,理解乘法口诀的来源,掌握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利用相邻乘法口诀间的联系来理解并记忆乘法口诀,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学习用数学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推理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增长见闻,在快乐的课堂气氛中学有所成。

  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1、主动探究,自编口诀。

  学生已经学过了1到6的口诀,已经了解口诀的一些特点,如每句口诀的第一个字是按顺序排列的,第二个字都是一样的,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关系,还有积的一些变化规律。所以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先画图,再写算式,最后自编口诀。通过向全班展示,达到合作交流的目的。在检验学生的口诀时渗透两个乘法算式等一些基本知识,同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口诀,找一找口诀的规律。

  2、利用规律速记口诀。

  7的口诀相对较难记忆。引导学生利用上下两句口诀的规律和生活常识来记忆。学生发现、总结出规律后,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和练习,帮助学生记忆口诀,大部分学生会根据规律来记忆。

  3、多种形式的练习设计。

  对口诀的记忆如果单纯的依靠读、背,肯定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学生学得也比较累。所以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如:师生、生生对口令、看谁算得快、算一算《山行》这首古诗有几个字、算电子琴的白键个数等,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厚。

  4、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情景。

  教学中我充分的利用了教学情景,为学生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景,让学生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来学习新知,并结合已经有的经验自己总结7的乘法口诀。同学们经过自己的努力,自编并熟悉乘法口诀而感到很高兴,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并对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课外延伸都进行了很好的关注。

  5、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的过程中,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性、自主性。课堂上,我充分的让学生观察、交流、合作、尝试,整个教学过程都激活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始终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活动、思考和交流中体验学习的过程,注意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数学教材中的问题多是经过简单化或数学化的问题,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的思考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数学问题。在进行7的乘法口诀的练习时,我找到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如计算“古诗”的字数、出现“电子琴”计算白键的个数、7与女性成长的关系、植树问题等等,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现象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学生倍感亲切。这些练习都紧扣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给单调的乘法口诀溶入了浓厚的生活气息,给枯燥的数学内容赋予鲜活的生命,让数学课更贴近孩子的日常生活。通过这些练习,学生的思维已经摆脱了7的乘法口诀的局限性,达到了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多维目标的整合与统一,可谓别具匠心。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积极的学习情感。

  低年级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好知识,更重要的是行为习惯的培养。本教学环节中,充分强调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全方位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通过多种感官的协调参与,从而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与思考问题的习惯。每一道精心设计的练习牢牢抓住了每位学生的心,使他们心甘情愿的投入到学习中来,真正感受到数学的趣味与魅力,从而产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

  总之,教学情境的创设,生活素材的挖掘,教学活动的体验,都是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样的教学理念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也是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遵循的原则。

  第三单元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篇2

  这节课我主要发挥学生已有的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知识进行迁移,引导学生自我完成对7的乘法口诀的探究、编制,在初步经历"观察、尝试、操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形成相关的活动经验,体验数学收获的幸福。在课堂上,我力求创建一种开放的、浸润的、积极互动的课堂文化,在培养学习习惯,发展学习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扎实有效。

  一、注重学生自主探索,激发学生主动获取新知。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获得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在课堂中,我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7的乘法口诀的方法。主动、自主的获取新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了主导、主体作用。根据读图,利用学生1--6编口诀的经验同桌编口诀。学生因为有了前面口诀的学习经验,以及生活中的生活经验,可以很容易利用旧知迁移进行新知的学习,学生颇感困难的是口诀的得数,我在第一环节读7个图案填表为学生搭建了脚手架,接着我就放手让学生进行口诀的编制,并且进行小组交流,利用集体的智慧,写出所编写的口诀,从后面口诀的汇报可以看出我这一环节的编排是非常的成功的,学生完全可以独立编写出7的乘法口诀。

  二、采取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记忆口诀

  口诀最终是帮助学生进行计算的工具,既然是如此,那么,让学生准确的记忆口诀是十分必要的。当然不能让学生机械的记忆口诀,怎样让学生快速、准确的记忆口诀呢?我可是费了一番脑子的,先是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学习经验方法记忆口诀,接着让学生谈谈哪些口诀比较难记?哪些口诀记忆比较容易?教师再利用一些生动的素材(西游记动画片断)来帮助学生记忆,并且理清口诀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沟通口诀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明白即使自己忘记了哪一句口诀,也是可以凭借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根据前一句口诀找出结果。

  三、精心设计课堂练习,体现趣味性和层次性。

  我设计的每组练习主要是对7的乘法口诀进行巩固,然后设计了"根据生活中的条件编题"和"继续编儿歌"的游戏,对7的乘法口诀和算式进行综合练习,使练习有坡度,难度适宜,体现了让不同的学生在教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人人主动参与学习,有效地培养了学习习惯,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上完这节课,由于在背口诀上时间用的多了,结果后面的几道习题没完成,只完成了基本练习。但由于时间到了和我处理课堂随机变化的能力还不够,在这个问题的的处理上不尽如人意。

  第三单元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篇3

  一、在讨论、练习中突破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记忆口诀和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7的口诀中“四七二十八、”“六七四十二”较难记,容易与其他口诀混淆。本节课采用对话、讨论、练习的策略突破难点。

  1.引导学生讨论怎样记口诀。如:在记四七二十八时通过启发思考,学生能很容易想出在21上加7或在35中减7……

  2.通过新颖题型、身边事例强化记忆.如:练习中安排了学生熟悉的古诗,通过算字数,通过算七星瓢虫的小黑点共有多少个等活动强化记忆来强化记忆口诀。

  二、课堂因“做”而精彩。

  小学生的学习活动应该是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开始我设计了通过认识孙悟空抓住学生的心,使学生迅速回归课堂,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气氛,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接着了前置性小研究,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思考,体验感悟7的乘法口诀的规律,既愉悦了身心,又构建了知识。接着讨论分小组汇报,其他组补充完善对7的乘法口诀的认识。孩子参与热情高涨,让他们“做”了才有切身感受,让他们“做”了才有知识的真情流露,让他们亲自实践了,才能真正品味知识的醇香。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

  三、课堂因“赏”而神韵。

  有人说,教学是教者以心呼唤心,以自己的火去点燃学生的火从而激发学生体验幸福,体验成功。本节课以“赏”数学绘本故事继续编儿歌结束贯穿,从游戏大比拼成功到“让我们自豪地齐读自己编出的口诀”,到“请你续编儿歌”等步步都在用“赏”的眼光评价学生,使学生沉醉在成功中,陶醉在学海里。“赏”得自然,“赏”得贴切,赏”得学生昂起了头,“赏”得学生挺起了胸膛。

  第三单元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篇4

  由于学生已经具有学习2至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对于口诀的意义以及编写,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7的乘法口句数较多,记忆不太容易。本节课我从小兔的几封来信,引出各个环节,通过上课情况来看,学生对本节课还是挺喜欢的。

  1、主动探究,编制口诀学生已经学过了1到6的口诀,已经知道了口诀的一些特点,如小数在前面,大数在后面,还有积的一些变化规律。还有的学生已经抢先背了起来。所以我放手让学生自己编口诀。然后指名反馈。在检验学生的口诀时渗透两个乘法算式、用加法计算等一些基本知识。再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口诀,找一找口诀的规律。

  2、利用故事、游戏记忆口诀。

  通过西游记中孙悟空“孙悟空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中七七四十九天,炼成了火眼金睛。在取经路上和猪八戒、沙僧一起保护师傅,遇到妖魔鬼怪,不管三七二十一,举起金箍棒就打的故事让学生记住“七七四十九、三七二十一”两句口诀。又通过大转盘和对口令两个游戏让学生愉快的记忆乘法口诀。

  3、多种形式练习

  4、对口诀的记忆如果单纯的依靠读、背,肯定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学生学得也比较累。所以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如写一写、说一说,读一读等环节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致。通过本次讲课,我有一些进步,也有一些反思。进步的地方是教学环节设置新颖有趣、环环相扣,值得反思的地方是:没有充分把握学生的掌握情况,比如没有给学生自己记忆的时间;没有及时发现课堂上的一些小细节,比如没有及时制止有学生嘲笑回答问题出现错误的学生,没有规范板书;对学生的评价语太少。

  教学就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进步的事情,而我貌似对这些有点忽略。从这学期开始我才对这方面重视,真的很懊悔,耽误了这么多的闲暇时光。不要和别人比,要和昨天的自己去比,让自己一天天的进步吧!

  第三单元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篇5

  在这样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不仅吸纳了知识,形成了良好的思维品质,还真正达到师生互动生成新知识,教师已经将学生数学思维的的触角引向生活,引向社会大课堂!本节课努力遵照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新理念,力求充分体现教材编写意图,体现教学的开放性,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教学内容的开放:

  教学中让学生在操作、讨论、对话、游戏中思考,把七句抽象的口诀为具体化的生活场景图,把枯燥的口诀记忆为有趣的认知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生活中处处都隐藏着乘法口诀。我充分挖掘了生活资源,把有限的数学知识源于无限的生活情景中,对于过程性目标和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

  2、组织形式的开放:

  就二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的学习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景,是直观形象思维占优势的。这些多样化的练习,借助于开放的形式,除了教师对学生的信息传递,还有学生之间的交流反馈,学生与老师的对话互动等等,在学习过程中,有教师指导下的口诀记忆,也有学生独立的抢答问题,有集体解决,也有小组讨论商量,强调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自主实践、交流探讨,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营造了人人主动参与学习的喜人局面,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索、自主创新的学习精神。

  3、师生关系的开放:

  整个练习过程中,真正做到了师生互动、知情交融。

  第三单元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篇6

  在学习了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编制7的乘法口诀并非难事,学生基本上知道了如何归纳总结乘法口诀的方法。较短的教学时间,较大的思维空间,充裕的展示机会,多向的交流互动,轻松的学习氛围,高涨的学习热情,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自己提出。

  在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兴趣。我让学生通过拼摆七巧板。去发现七巧板中的数学问题,并提出数学问题,造成认知冲突,用我们以前学的乘法口诀无法直接得出得数,这就造成了学习7的乘法口诀的需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自己提出,提高学生探究的欲望。

  2、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的迁移思维。

  为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的迁移思维,我放手让学生结合图画去探索“7的乘法口诀”的秘密,去积极尝试自编口诀,有了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经验,学生基本知道如何去归纳总结7的乘法口诀,只不过是速度快慢的问题,方法优劣的问题。

  3、让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

  在介绍每一句口诀是怎么得来和怎样记忆口诀时,请学生说说你是怎样算出得数的?学生可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说是根据乘法的意义一个一个相加得来的,还有的同学是运用上一句口诀的得数再加上1个7而得出下一句口诀的得数,还有的同学说可以用2个7加3个7得出5个7的得数,也有的说可以用7个7减去1个7得到6个7的得数。通过交流,学生明白了怎样提高编制的速度。为了提高自己学习的效率,他们也会应用别的同学的经验,使自己变得和他们一样快。

  4、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学习的素材,并用数学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不足的是在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而开设的课前拼摆七巧板的活动,使他们都异常兴奋,以至于不能自抑,好长时间都不能将心收回,还一心扑在那神奇的七巧板上。另外,在学生独立编制口诀的过程中,由于时间的关系,有些没有编完的同学还不忍放手,别人介绍时,总是只顾自己写而忽视了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加强课堂上的倾听与回应,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三单元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篇7

  这节课我主要发挥学生已有的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知识进行迁移,引导学生自我完成对7的乘法口诀的探究、编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验数学收获的幸福。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堂上,我力求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在发展学习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扎实有效。

  一、注重学生自主探索,激发学生主动获取新知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获得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在课堂中,我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7的乘法口诀的方法。主动、自主的获取新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了主导、主体作用。根据读图,利用学生1--6编口诀的经验小组合作编口诀。学生因为有了前面口诀的学习经验,以及生活中的生活经验,可以很容易利用旧知迁移进行新知的学习,因为2根毫毛能变出几个小猴的问题解决时,我就启发学生2×7表示2个7相加,所以学生在计算以后几个得数时都采用这种方法,为学生创编口诀搭建了脚手架,接着我就放手让学生进行口诀的编制,进行小组交流,利用集体的智慧,写出所编写的口诀,从后面口诀的汇报可以看出我这一环节的编排是非常的成功的,学生完全可以独立编写出7的乘法口诀。

  二、精心设计课堂练习,体现趣味性和层次性 我设计的“智闯三关”的每组练习主要是对7的乘法口诀进行巩固,然后设计了“小小邮递员”的游戏,对7的乘法口诀和算式进行综合练习,使练习有坡度,难度适宜,体现了让不同的学生在教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人人主动参与学习,有效地培养了学习习惯,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上完这节课,我感触很深,虽然对学生的情况做了充分的分析,精心的.设计教学程序,可几个问题的处理上还是不尽如人意。今后在课件的设计上还要下功夫,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还要深入研究,力争更好的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学生真正快乐的学习和收获。

  第三单元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篇8

  “7的乘法口诀”是学习1——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乘法口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对今后的计算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我把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设计为:

  1、经历7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运用乘法的意义理解7的乘法口诀,学会并熟记这几句乘法口诀。

  2、多种形式记忆7的乘法口诀,利用7的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解决实际的问题。

  本节课我分以下几个层次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

  充分利用课本上的图案,根据表格完成。

  二、利用学生原有的经验

  要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原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教7的乘法口诀时,考虑到学生已有1——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所以让学生自主编7的乘法口诀,找出它的特点,并用多种形式进行记忆,让学生联系以往的学习经验,去学习新的乘法口诀。

  三、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设计了一些不同形式的练习来巩固知识,练习的趣味性较强,形式也比较丰富,希望能借此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以及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三单元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篇9

  7的乘法口诀“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经历推导 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7的乘法口诀和用相应的口诀计算乘法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学习7的乘法口诀之前,已经学习了1-6的口诀,对口诀的结构及意义都有所了解,很多学生已经会背诵7的乘法口诀。就教材而言,简单地处理成找规律,编口诀,背口诀的机械记忆的模式显得很枯燥,因此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认知规律,我于是对本课的教学目标进行了重新的定位。本节课我为学生提供了很多自主探索的机会,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很多很多的生活中的与7有关的话题,让他们经历编写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1、采用口诀对对碰的游戏来复习1—6的乘法口诀,然后从儿童喜闻乐见的七巧板拼图引入,来探讨7的乘法口诀。

  2、7的口诀相对较难记忆,我利用孩子喜欢的孙悟空形象来记忆口诀。如孙悟空在炼丹炉中呆了七七四十九天,炼就了火眼金睛,所以见到妖怪不管三七二十一举起金箍棒旧打,学生很快就记住了这两句口诀。

  3、采用多种形式练习,对口诀的记忆如果单纯的依靠读、背,()肯定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学生学得也比较累。所以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如:欣赏《回乡偶书》这首七言诗,用口诀算出这首七言诗的字数,数七星瓢虫的背上共有多少个黑点,从儿童喜闻乐见的七个小矮人引入,让学生结合小矮人的生活情景,解答问题等,特别是最后的这一环节,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并且能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使数学问题生活化,同时又将生活问题数学化,学生的兴趣很浓。

  第三单元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篇10

  今天在我们学校(苏宁)听了3节百花奖课,内容为《7的乘法口诀》,作为一名2学年的青年教师学到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

  第一,钻研教材要研究透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如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的关系,前面已经讲了1~6的口诀,按照教材呈现的方式教学后发现虽然学生已经熟记了口诀,但在计算的时候还是不够熟练或者出错,可见学生对于口诀是为了方便计算的作用还没有清楚的认识,但是我们老师要一步步引导学生由生到熟逐步发现口诀的妙处,以此为动力和兴趣来自主探究和学习口诀。

  第二,处理好教学内容与教材的关系,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今天做课的一位老师很巧妙的整合了身边的各种资源引导学生发现口诀的作用,将摆七巧板、填统计表、列式、编口诀设计在一起以引导学生利用原有的学习经验自己经历口诀的形成的完整过程,再利用口诀解决问题。层次清晰,重点突出,浑然一体,可见教材研究之透彻,不得不让我敬佩。

  第三,对教材的灵活运用要联系学情。如在老师第一次问书上表格中的2个图案用几块七巧板的时候,我们班的孩子就已经列出2乘7、7乘2,表示2个7相加等于14了,就说明他们能一次完成根据乘法含义列式的过程,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不用把填表和列式当做2个教学环节来设计反复的说,显得有些重复了。

  听课学习对于我来说是有提高的,它使我更注重教学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着寻找教学主线,明确目标,而不是拼凑教案的简单重组过程,感谢这次活动和这些老师给我带来的思考,相信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以次来训练自己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第三单元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篇11

  “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整个地球”,这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慷慨陈词。在今天看来,早已不能算做是狂言了,虽然我们的每一节课是那么细小,甚至那么微不足道但其中却透露出无数的奥秘,不深入其中,你永远也不会发现他的妙处。

  一、课前三分钟的巧妙引入。

  这节课,课前三分钟的设计紧靠课堂,我设计了两道解决问题,都是除法解决,只不过是两种含义的除法,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必须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再列式计算。针对同学们出现的问题课前三分钟后我指出,要让学生先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再说出算式,再有就是要把所求的问题说成几,而不直接说出得数。这样的训练无疑是为了让孩子们能够真正地理解算理,更深入更透彻地理解算法的由来,只有如此,才能深入地感悟除法的含义,这分明是针对学生困惑之处而进行的强化。

  二、小组交流时的明确要求。

  接下来的小组交流环节,我便随机指出了两个应该注意的问题:

  1、先说想法再说算式。

  2、把得数说成几。因为有了明确的指向性,所以孩子们交流起来得心应手。在巡视中我发现同学们的问题不再集中于知识本身,而更多地集中在了交流时的方式和方法,因为有了上次一个组长组织不善的情况,所以每一个同学们认真地进行交流,为展示做准备。老师的巡视就是对于学生最有力地支持,随机地解决同学们出现的相关问题和疑问,无疑让学生的交流更顺畅,准备更充分。

  三、展示环节的更具主动性。

  每一个孩子的可塑性都很强,学生们的展示交流不再停留在表面,而更多地发挥出了他们自己的优势,他们的语言逐渐缺少了生硬之感,更多的孩子们知道如何做,如何说,在孩子们的展示中,学生的成长学生的发展分明已经让我感受到了一种成功之感,孩子们不再让老师过多地引着走,他们能用自己的脚步谱写美丽的篇章,台下的孩子们也更多地投入了孩子们的思考与学习之中,补充、质疑、交流都很像那么一回事,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了知识本身而不是其它,再有小组展示完毕的评价环节,我让同学们先找出优点,然后再找缺点,同学们无疑都感受到了一种被重视,谁都愿意在一种正面的鼓励中受到重视,只有鼓励才能更加激励孩子们。

  一节课结束了,而我与孩子们仍然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生本课堂中,老师与同学们一起学习的感受更让我心情无比愉悦,沿着生本之路坚持不懈地走下去,走出自己的风格和特色,正是我们与孩子一起的必行之路。

  第三单元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篇12

  朝阳中心小学谢易君学生在学习7的乘法口诀之前,已经学习了1-6的口诀,对口诀的结构及意义都有所了解,但7的乘法口句数较多,记忆不太容易。因此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认知规律,我于是对本课的教学目标进行了重新的定位。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成功之处有:

  1、本节课的开始,以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教学过成中让学生自主参与编制乘法口诀的活动,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掌握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

  3、童话故事穿插在整堂课中,增加了趣味性,也使整节课更加生动。

  不足之处:

  1、没有注意强化乘法的意义。如在解决问题的练习中,在学生列式后可追问“你是怎样想的?”从而引导学生说出求两个星期多说天,也就是求2个7是多少,所以算式是:2×7=14(天)。

  2、没有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应要引导学生叙述整个问题的完整性。本节课中未做到。

【第三单元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青岛版第三单元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01-18

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06-11

《7的乘法口诀》的教学反思06-14

《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12-25

《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01-21

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01-21

第三单元乘法的教学反思08-02

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范例06-11

《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素材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