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的教学反思
古诗词蕴藏着中国悠久灿烂文化历史,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的文字,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来抒发思想情感。在教学20古诗两首的时候,记下自己的点滴思考。
一、解诗题,识作者
古诗词是对生活的凝练,它源于生活,所以要先了解古诗词的写作背景,知道诗人当时的时代背景、处境和心态,然后再去理解诗意、体会感情就容易多了。《小儿垂钓》是唐朝诗人胡令能仅存的四首诗之一。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乡村儿童在河边学钓鱼的情景,流露出浓郁的生活气息。读诗题,解诗题。诗题即是诗眼,读好了的诗题,学生的学诗的情感也就调动起来了。在第二次读诗题时,学生读出了美,读出了小儿垂钓时的乐。这为学习此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教学的时候,简介作者和诗的写作背景,对学生理解古诗有很大的帮助。
二、读诗句,悟诗情
小学语文《课标》中对中年段的学生提出了学习诗文的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作诗炼句之苦由此可见一斑,古代诗人对字的用法是非常讲究的。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诗意是古诗词教学中的重点。“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由此亦可想见小儿不拘形迹专注于钓鱼的情景。“草映身”,不仅是在为小儿画像,在结构上,也为下句的“路人借问”埋下伏笔。因为路人之向他打问,就因为看得见他。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他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由于语言的简洁平实,所以学生理解诗意不难,背诵诗歌也不费力。
古诗教学,诵读诗句是非常重要的。这节课中各种形式、各种程度的诗句诵读,充盈着40分钟的课堂。自己读诗句,结合字词的意思理解诗句,并先与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做到了面向全体,并适时进行个别指导,顾及个体。
二、启发想象,丰满小儿形象。
苏教版古诗《小儿垂钓》,这是唐代诗人胡令能写的一首描写农村儿童生活情趣的诗作。想像读诗句,感受小儿形象。“读读诗句,展开想像,在你的脑海中出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孩?”在讨论“蓬头稚子”时,孩子们都知道“稚子”就是小孩子。
在学习《小儿垂钓》一诗时,我从一个不引人注目的小动作“遥招手”出发,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用“遥招手”而不用“遥摇手”?从“招手”中你能想到什么?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纷纷举手发言。“因为害怕惊动快要上钩的鱼儿,所以没有马上回答路人的问话。”“嘘,别出声。不然我就钓不到鱼了。”“请你再靠近一点,我会轻声告诉你的。”……从他们精彩的发言中不难看出,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感悟具体的语言文字,知道诗人抓住了孩童瞬间的变化,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了孩童的神情意志,令大家不得不爱上这个可爱的孩子。从细微之处塑造学生健康向上的美好心灵。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习语言文字,也在学习做人。
三.在对比中感受儿童的天真可爱
在教学时,可以先让孩子们从整体的感知一下这两首古诗。分别说一说他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然后根据学生的答案,引导学生去阅读古诗。必要时,可以逐字逐句的进行咀嚼。应该说,这两首古诗,都不难懂。这也是这两位作者一贯的风格。语言通俗,深入浅出,平实自然,毫无雕琢修饰的痕迹,在写作的手法上都具有“词浅情深”的特点。
第一首诗中最能表现孩子可爱的是什么地方?“不解藏踪迹”才是最能表现孩子天真、可爱。偷完莲蓬竟然不知道藏起自己偷的踪迹,只有孩子能做出来,是孩子偷完莲蓬后的原生态表现。孩子的可爱,孩子的天真,从此句中尽出。
《小儿垂钓》中,最能表现孩子可爱的又在什么地方?在“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还是让我们想想成人钓鱼时的样子吧。这两首诗旨在告诉阅读的学生,诗从两个角度写了儿童,写了儿童的天真可爱。学生读完之后,可以学习诗歌写人的方法与技巧。前者“不解藏踪迹”,由虚击实,写出了儿童傻乎乎的样子;后者用白描的手法,虽只写出孩子的动作,但孩子特有的天真,充分留白的孩子神态,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余地,韵味十足。
【《古诗两首》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古诗两首《望天门山》教学设计及反思12-16
二年级下《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2-16
语文古诗教学反思10-28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反思02-28
诗经两首教学反思介绍05-26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通用5篇)12-03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精选15篇)12-08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通用15篇12-03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集合15篇12-08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汇编15篇)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