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反思1
第一课时是本学期以来在34班上得最轻松最紧凑的一节课。课前播放《七子之歌》,学生的情绪就被调动起来了。上课即简介臧克家,指名上黑板检测字词,订正。
在看视频的过程中,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被深深打动。教师范读之前出示思考题把握全文脉络。读毕,继续独立思考,后自言自语,再指名回答。再分别针对两个部分提问,独立思考后分组讨论,中心发言人组内试说,点组说,其他组补充。
第二课时先回顾上堂所学。然后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寻找文内细节描写,旁批闻一多其人。自言自语后全班讨论。再一次自言自语总结,指名陈述。
第三环节质疑,提出不理解的词句在小组内讨论,组内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
这种自言自语的说法借鉴于魏书生老师。这种做法顾及了全体同学的能力训练,又能够发挥小组学习的团队力量。从课堂知识吸收和能力锻炼的角度来看,效果是不错的。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反思2
闻一多是一个普通而又伟大的名字。最初我对他的认识是很浅显的,我甚至只知道他是一个诗人,后来参加革命了,至于他是怎样做学者,怎样做革命家,怎样做大写的人,直到今天领着同学们学习了这篇文章,才从心底里认识了这个不一般的人物。对于这个人物,对于这篇课文的教学,我想谈谈我的理解。
按照常规教学思路,让学生了解课文写了些什么,讲了人物什么内容,那么这个课堂是一个死气沉沉的课堂,没有学生的思维发展空间,人物不够立体,不够有血肉,不够有感染力,思想深度和文化内涵没有挖掘出来。学生始终是被动的接受课本上的知识,而没有积极的思维和感情上的共鸣。
所以我觉得深入理解文本,挖掘文本内涵,对于阅读教学来说至关重要。教师首要做的是深入理解文本,确立阅读要达到的目标,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在教学设计上要做大胆的创新。过去的那种介绍作者,归纳段落大意,说说思想感情的方式,完全可以用更好的方式,达到更好的效果。比如,在介绍闻一多做学者时,要充分理解他为什么要做学者,他最终的目的是什么,他为了完成这个目的具体是怎样做的,他做学者的态度如何,我们能否做到他那种实实在在做学问的态度,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深入的'感受人物的不平凡之处。既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积极性,也能实现阅读的目标。否则,僵死的接受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特别是分析他做学问的态度,呕心沥血,兀兀穷年,足不下楼,夜不入眠,这种一丝不苟刻苦勤奋的态度,如今的我们何人能及呀!我们真的应该找找差距,紧跟先烈。
对于做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我们则可以联系中国的时代背景,结合他的《最后一次演讲》,切身的去感受他所经历的一切。而不是一味的按照常规学习他做了哪三件事,课本上给予我们的东西实在是太少,而要让我们这些生活在和平时代的学生去了解他那样一个伟大的人。仅仅依靠课本远远不够。课堂应该是一个洋溢着生命激情充盈着幸福体验的课堂。应当有利于学生的感情世界在一种自由和谐的氛围中不断得到陶冶和美化。因此作为教师要汲取广泛的知识,深入挖掘闻一多这个人物本身蕴含的人格魅力,从而让学生和你一起全身心投入,以情动情,达到情感上的共鸣。事实证明学生在缺乏情感感染的环境下,是很难从英雄人物身上,得到启示和激励,更难在情感美的陶冶里,向着更高的方向发展的。
同时对于导入课题时,我建议采用一些伟大人物赞颂闻一多的话导入课题,比如:朱自清曾写诗歌颂闻一多: 你是一团火,照彻了深渊;指示着青年,失望中抓住自我。你是一团火,照明了古代;歌舞和竞赛,有力猛如虎。你是一团火,照亮了魔鬼;烧毁了自己!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冰心:“闻一多的死是一首伟大的诗,他给我们留下了最完美、最伟大的诗篇。”周恩来:“鲁迅和闻一多,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周恩来,邓颖超:“为民主为和平为大众成仁取义,反独裁反内战反特务虽死犹生。”董必武,李维汉:“我辈犹生 变悲哀为力量公等不死 继传统有人民。”
最后教师设计“感动中国”活动场景,让学生为闻一多写一段颂词,从另外一个角度,形成更高更深的理性的认识,也让学生在听、说、读、写、悟、评中充分发挥思维,充分锻炼能力。
总之,一个好的课堂,就是让每一个生命都能迸发出新的活力,让每一个智慧都能闪烁出新的光芒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反思3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文的教学目标是:学习本文严谨的结构安排,理解、感悟本文饱含感情的语言,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和英能无畏的献身精神。考虑到这篇文章时代离学生较远,背景资料对学生来说较生疏。对此,在设计时,把背景资料的查找及对闻一多的了解放在学生预习上,这样既锻炼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也有益学生对主题的理解。从课堂上学生的反应看,预习还是起到较为明显的效果。
在本课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课文。通过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本,抓住课文中的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者都为中华民族说了哪些事做了哪些事情这个核心问题进行讨论,分析,理解文章结构安排,也引出主题:闻一多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对于这样问题的概括对七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难,事实上在课堂学生的反应上来看,确实是这样的,学生大部分能把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做到的三件事概括出来,但在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者方面,学生需要进一步提示才能归纳完整。由此可见,学生很容易对于文章中详写的部分进行归纳,而对文章中一笔带过的的略写的部分却很容易疏忽。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如果当时能示范朗读闻一多先生《最后一次演讲》,或放映“最后一次演讲”的电影片段,必能让学生更深切感受到闻一多先生的大义凛然、无所畏惧,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本课作者臧克家作为一位有名的诗人,其语言的诗歌化,语言的精辟化,在本课中体现的非常明显。且本文多用短句,节奏感强,四字短语尤其丰富。所以在第二节朗读的时候,就特别提示学生应注意文章中那些精辟而诗化的语言,勾画出来细细咀嚼和品味。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通过语言走入文本,再次深层次感受作者的情思和闻先生的思想,用自己的认知触摸文本的情思,用自己的思想去碰撞文本的思想,用自己的心灵倾听闻先生的呐喊。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高涨,显示了较高的思维、探究能力,但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尚待仔细推敲。如在教学实施中,怎样在一堂课中兼顾思想、内容与趣味的统一,品味语言与有限的教学时间矛盾的统一;在教学观念和方法上,教师怎样进一步下放自己的权力,放开胆子信任学生、引导学生,多给学生能动的、合作的、探究的空间。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3.《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人教版七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