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分米和毫米的认识》的数学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分米和毫米的认识》的数学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分米和毫米的认识》的数学教学反思1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这一课是学生在学习了米和厘米,这一内容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这一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 1毫米 的表象,并能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来估计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品的长度。
在这堂课中,教学“分米”这个概念时,我让学生测量自己的文具盒的长,(大约 20厘米 )然后就直接让学生来观察自己的直尺上的刻度,告诉学生:由于人们经常要以“10厘米”作标准去估计、度量一些物体的长度,所以把“10厘米”换成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从而来引入其中 10厘米 就是1分米,让学生体会到了分米产生的过程和必要性,再来让学生说说刚才测量的`文具盒的长和宽各是几分米,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手来比划一下1分米是多长,建立1分米的表象。
在教学“毫米”时,我收集了电话卡、一分硬币、钥匙等等。通过估一估、量一量,让学生建立起毫米的表象。接着我就介绍了毫米,然后让学生用毫米来测量两枝铅笔分别有多长,再来比一比到底是谁长谁短。让学生感到毫米这一长度单位的引入显得十分需要,同时激起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内在动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地需求。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基本都能比划出1分米、 1毫米 大约有多长,并能很快地说出1分米= 10厘米 、 1米 =10分米、 1厘米 = 10毫米。学生在头脑中对四个长度单位都有所感知,也建立起了分米、毫米及米和厘米的长度表象,但多数学生仅仅停留在表面,遇到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物体的长度中就缺乏了解决的策略。在完成书上的第5题时,题目中数字比较小,而且都是2,填上一个合适的单位名称,问题还不大。但是在补充习题还有其它的练习中,由于数据变大,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各有不同,所以练习中问题就比较多了,发现有一小部分学生在填写单位名称时错误百出。例如:铁钉长 2毫米 ,课桌高65分米,文具盒长 23毫米 等。学生头脑中已有了长度单位的表象,可有时和实物却对不上号,闹出了一些笑话。
看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主动思考,正确地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所学的知识。
三年级《分米和毫米的认识》的数学教学反思2
在《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这堂课中,我创设了填合适长度单位,吸管长1,用直观简易的教具,让学生先看、再猜,引起争议,使学生发现原有的长度单位不能解决现在的问题,引起认知上的冲突,最后得出需要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从而引出今天这节课要学的新长度单位,接着让学生动手量一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10厘米变成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入了分米,而且让学生体会到了分米产生的过程和必要性。再让学生找一找直尺上的1分米,再次感受10厘米就是1分米。
在引进“毫米”这个概念时,我让学生先测量自己的数学书,发现不到1厘米,于是试图找到一个更小的长度单位,使毫米概念的引入显得迫在眉睫,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毫米的意义;同时激起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内在动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地渴求,教学内容更适合学生,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这节课我安排了多次观察、测量身边物体的.实践活动,给学生留下了充分的参与学习、展示自我、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基础上积极参与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合作交流中,学生不仅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参与意识,也可以了解别人的想法,调整自己的认识,这样有利于学生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探索和思考问题,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学生在丰富有趣的实践活动中丰富了自己对1分米、1毫米长度的感性认识,为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积累实践经验。但在后面的练习中,学生对这些进率混淆了,看来要多练习了,毕竟学生刚学习了这些进率。
三年级《分米和毫米的认识》的数学教学反思3
1、本节课中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一些量物体长度的经验,在前面的学习中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通过复习旧知引新,唤醒学生已有的对长度单位的体验,激活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厘米和米”的`概念,引导学生饶有兴趣地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
2、在探索新知的第一环节的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撕纸条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大胆估测,并把估测与实际测量相结合。通过在直尺上数一数、徒手比画和估计彩纸条上1分米的长度,从借助测量工具到直接估测长度,逐渐加大了难度,有利于学生一步步加深对分米的认识,培养初步的估计能力和意识。
3、在探索新知的第二环节的教学中,我向学生提供生活中的—些实物,如利用五分的硬币使学生初步感知1毫米的实际长度,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埋下伏笔,为了使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认识,在数时不仅要数0到刻度1之间这一段,也要数数其他相邻的整厘米刻度间的`小格数。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充分感受到1厘米=10毫米。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又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
不足:
1、按米、厘米、分米、毫米的顺序进行教学,教学效果一般,有部分学生根本就不懂,对这几个单位的关系理不清。
2、单位换算这一难点突破得不够彻底,尖子生有喂不饱的现象。
3、学生实际测量的机会不够多。
4、板书没能充分地体现重点和难点。
三年级《分米和毫米的认识》的数学教学反思4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分米和毫米不仅是认识长度单位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学生逐步掌握测量方法和技能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本节课的重点是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分米、毫米做单位测量或描述物体的长度。
课的开始,我通过简单的复习,让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明确他们之间的`关系,并且用手比划出他们的长度。这样可以为后面1分米和1毫米长度的建立打下基础。
在教学分米时,我通过例题里文具盒的宽大约是10厘米,直接告诉学生10厘米也就是1分米,这样是引入了1分米,但是我感觉没有让学生产生学习分米的需要。接下来我通过认一认、比一比、画一画、找一找等一系列有层次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的概念。在认一认时,我通过让孩子在直尺上找出其它的1分米以完善学生对1分米的认识。新课改强调对单位实际意义的理解,所以在让学生比划1分米时,我通过让学生在直尺上比划,试估等过程让学生反复操作以加深对1分米长度的概念。课前我没有准备什么长度是1分米的物品,但是孩子还是找出了不少,比如:手机的长度、两只眼睛眼角之间的距离、粉笔、卡片、铅笔的长度、手掌的宽度等等。关于米与分米的关系,我是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的,学生通过自己的推理说的非常好,然后再让学生在米尺上验证。
在教学毫米时,我是通过让孩子估测数学书的厚度,然后直接告诉孩子因为用厘米已经不能直接准确地量出数学书的厚度,这就需要比厘米更小的单位毫米。但是,这些都是我告诉孩子的,他们没有亲身体会毫米的小、短、薄,没有产生学习毫米的需要。在引入毫米时,我可以让孩子测量带的卡的厚度,通过描述自己的感受,然后引入毫米这一长度单位,这样孩子理解会更深刻。然后我通过一些操作让学生感受1毫米有多长:量1分硬币的厚度,比划1毫米的长度,捏10张的厚度,但是我没有让孩子说出他们的感受,而是我自己在感慨1毫米的短。
这节课基本算是成功的,孩子都是经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知识。但是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更细致地考虑孩子的情感目标,不是我在教,而是他要学,变被动为主动。
【三年级《分米和毫米的认识》的数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反思07-19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反思08-18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反思03-08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反思09-22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反思10-17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反思(15篇)06-15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反思15篇08-02
分米和毫米教学反思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