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先走》的公开课教学反思

时间:2021-01-26 09:05:53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谁先走》的公开课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谁先走》的公开课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谁先走》的公开课教学反思

  《谁先走》的公开课教学反思1

  10月12日我非常兴奋也很紧张。兴奋的是第一次上课能有这么多前辈过来指导,并且能听到他们珍贵的反馈;紧张的是怕自己的课不好,浪费听课老师的时间。这节课孩子们的表现非常好!首先,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很强;其次孩子们身在其中,享受着课堂;第三,孩子们的思维火花不断地进行碰撞,高潮迭起。我为孩子们感到骄傲。

  课后,工作室的老师和我们学校的老给我了一些非常有用的建议:

  1、在磨课中不断进步;

  2、课堂的拓展很好,值得学习;

  3、“石头、剪刀、布”这个游戏可以分为几步:列举——统计——提炼——总结;

  4、当学生提出“两个数相加是奇数还是偶数”时,要当堂解决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非常好,很多学生以为: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咋一看不公平,其实不然。因为偶(奇)数+奇(偶)数=奇数(2种结果),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同样2种结果,所以这个规则是公平的;

  5、更深层次的是课堂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可能性和随机性的问题;

  6、数学追求严谨,应该明确表示0就是偶数。

  在融合了各位前辈和老师的建议之后,我发现自己还可以把课上得更好的几个努力的方面:

  1、在课堂生成和预设方面应该可以做更好,这方面是我以后改进的方向。课堂的预设不能涵盖课堂的方方面面,学生是变化的,学生的思维也是层出不穷的,那么课堂也不会因为预设而固定或者被套住。课堂预设不是你下套给学生往里跳,而是要启发学生的生成,思维的碰撞。课堂的生成是课堂上学生所创造出来新的东西,怎样去把握和引导学生理解新的知识生成,是一堂课的关键和亮点所在。

  2、课堂的高度和广度也是我要学习的。整观这节课,我对于学生的生成方面做的不够好,归根结底是因为其一我整体的知识结构认识的不够深入,理解的不够透彻。其二,我只站在了五年级数学去思考可能性这个问题,不能够跳出这个高度的局限性,没能够放眼初中或者高中的整体知识进行考虑。其实知识都是相互联系的,相互渗透的,只要你考虑全面之后,不停地渗透这些知识,进行更深入地探究。其三,《谁先走》这课是关于可能性的内容,可能性在生活中用的非常多,生活价值很高。与其相对的随机性在生活当中更是随处可见。怎样去渗透可能性的同时,也渗透随机性呢?这又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3、数学知识点框架要进行学习。关于0是偶数的问题,我没能及时说明,说明我对于整个小学教材和知识框架是不熟悉的。原因之一,我本身教学经验少,没能对整个小学阶段知识点和框架和学生易错问题和思路进行整理和反映;原因之二是没有对整个小学阶段知识点框架进行系统的学习。记得自己在写三年规划时写明要认真研读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这次教学展示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我接下会认真研读新课标!

  4、数学教学的思想方法该怎样更好地用到课堂中?上完课我就在思考,《谁先走》的这种课型应该怎样去用数学的思想方法,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呢?什么课型用什么样的思想方法呢?忽然我觉得自己知识面真的有待提高,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还是大学时学的.,现在已经有些模糊了,加上在实际教学中用的不多,所以就渐渐放松了。我想如果能在课堂中渗透这些,对于学生整个思维和思考的系统性应该有很不错的帮助。

  教学路是漫漫长路,是学习之路,也是价值之路。这条路上的你我他,有幸相遇,要珍惜!更有幸的是与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携手并进,很开心!

  《谁先走》的公开课教学反思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注重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有效的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是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抛硬币、掷骰子、转转盘等探究活动等都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所喜闻乐见的,这些游戏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探究的精神。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游戏规则的讨论,进一步体验不确定现象中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2、能设计对双方都公平的游戏规则。

  3、体验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的价值,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于是在教学目标以及课标的引领下,我主要进行了以下流程:

  1、创设情境引入,制造问题冲突:笑笑的规则公不公平。从而,引发进行试验探究的必要性。

  2、通过动手操作,验证判断。主要是通过小组合作最后展示数据的`形式,发现,可能性不相等,所以笑笑的办法不公平,然后修改规则,使游戏公平。得出可能性不相等,游戏不公平,可能性相等游戏才公平。

  3、课堂总结时,让学生在生活中也要做到公平、公正,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思想教育。整节课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让学生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气氛轻松愉快,生动有趣,学生积极参与,热情高涨。

  但也存在以下几点不足:我过多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没有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在一些不是很流畅的环节过渡时,老师的语言显得很重要。如学生都认为笑笑的办法不公平,这时老师可以说,同学们的想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我们的数学讲究数据,就让我们一起通过数据来验证一下大家的说法是否正确。这样就可以较自然地过渡到动手实践探究环节了。另外还有一些细节的地方,比如在进行动手实践之前,老师应就表格如何使用进行指导,这样才不会在实践过程中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学生在动手实践时,教师不要进行过多的语言“干扰”,可以在所有数据都填充完毕后,再对表格进行横纵向的分析。这样学生也能较完整地进行探究,让最后的数据结果更有说服力。

  《谁先走》的公开课教学反思3

  《谁先走》一课是属于统计与概率——《可能性》的内容,主要让学生学会判断规则的公平性,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并通过游戏活动,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体会事件发生的随机性。

  本课是在四年级学生认识可能性有大有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中注重创设了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下棋时怎样决定谁先走的情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层层深入的设计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提出决定谁先走的办法,第二个问题讨论方法是否对双方公平,第三个问题再设计一个对双方都公平的游戏规则。概率学习的一个首要目标,就是要使学生不断体会随机现象的特点,而这需要学生在亲自试验中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不断体会。于是,抓住“可能性相等”这一重要概念,在本节课中,设计“掷骰子、抛硬币”等试验,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理解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并通过科学家抛硬币的实验数据,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以及背后存在的规律性。通过游戏活动加深对它的理解,引导孩子们用数学的眼光来研究这些游戏的公平性,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切身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本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其一由于让学生经历操作实践的过程,所以学生都很感兴趣,很投入的进行实验,对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数据的随机性等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体会,而且还能明白公平的游戏规则在数据累积的多了的情况下就能出现一定的稳定性,显示出隐藏在背后的规律。

  其二在练习后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赌局,结合生活实际,用游戏公平规则辨析生活中所看到的一些现象,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且对学生进行了一定的德育教育,让学生明事理辨真伪。

【《谁先走》的公开课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让谁先吃好呢》

2.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贴着报纸走一走》

3.公开课观潮的教学反思

4.地理公开课教学反思

5.《望岳》公开课的教学反思

6.初中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

7.《诗人谈诗》公开课教学反思

8.《钱学森》公开课教学设计和反思

9.元旦是谁先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