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魂》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梅花魂》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梅花魂》教学反思1
首先借此机会感谢各位教研组老师陪着我一路走来,是你们一次次帮我磨课,对我的肯定与指点,才使得我今天可以较为自信的执教完这一课。而刚才你们深刻的剖析、中肯的建议又使我受益匪浅。
今天整堂课的教学,我觉得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同时也突破了难点,学生感悟到了外祖父的爱国情和思乡情。下面,我就老师们的两个观察点简单谈谈我的课后反思。
刚才,周老师对我的课堂评价语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我的评价语主要可以分为激励性评价语和提炼性评价语两种。记得刚踏上工作岗位那会儿,师傅就在指点我的教案时指出,要将课堂评价语也作为备课内容之一,作好充分的预设,学生说的好改怎样评价,学生没说好又该怎样说,所以本堂课,我就力图通过适时的评价,使学生乐于说,乐于读。比如当我问学生外祖父心里当时会怎样想时,刚开始比较冷场,但当一个学生回答完后,我就适时的鼓励:你真的是说出了外祖父的心声!下面举手的同学顿时多了,甚至有了“外祖父此时已经把图当成了是自己的祖国”这样精妙的回答,我就及时点出他真是外祖父的知音。机智、巧妙的一句评价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比如在朗读指导时,学生刚开始比较羞涩,举手的孩子不多,所以我通过评价语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从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傲雪而放的梅花”、“我似乎闻到了寒意中傲人的芳香”……于是,学生赛读的激情高涨,朗读指导达到了预想的效果。有时机智巧妙的一句评价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感谢吕老师对于我本堂课的情境创设也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其实《梅花魂》这篇xx情真意切,所以备课时我力图营造一个个的情境,拉进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与外祖父的距离。比如学生对于梅花不畏严寒的精神只是停留在文字层面,感受不深刻,所以我就创设了将寒冬的萧条和梅花的傲放对比的图片,当学生看到在冰雪的欺压下,梅花仍是那么秀气,这个似乎是有点出乎他们意料之外的,所以有的孩子不禁发出了赞叹声,我就及时的让他们用学过的'古诗来赞一赞,我看到有不少孩子已经被这梅花所感动,都和着音乐吟诵起一句句赞美的诗句来,真正的感受到了梅花精神。
但是今天还是留有不少遗憾,我的设计初衷,四个情境的创设是在第四个情境齐读民族魂时达到高潮,但这节课,这个教学高潮似乎来得晚了些。由此我进行了反思。首先我觉得有一个小遗憾,可能是因为没有进行课前热身,开始教学有些仓促,所以第一个情境的创设揭题,让学生初识梅花,学生似乎没有进入状态,有的学生还游离在外,没有被带入情境中,使得整堂课的情境场进入滞后,也为高潮的形成带来一定难度。
另外一段情境是由梅花精神引申开去感悟有着梅花精神的人物。我以江姐这一人物为例,使学生领会到象江姐这样坚贞不屈的人就是有中华民族气节的,由此再来回忆中华几千年的气节人物,学生就很容易的入境了。但今天我将试教时放在后面的体会不屈不挠的民族魂放在了前面,而学生对文本欠熟悉,又说不准中华民族有怎样的精神,这里一纠缠,之前好不容易形成的一个小高潮就被打破了,冷了下来,之后再出示江姐的资料,教学的最好时机就错过了,学生在回忆时有些冷场。虽然之后在朗读时,学生的这种情绪很快又被激发起来,齐读得也很不错,但我想,如果可以一气呵成,趁铁打热及时地紧跟第二个情境之后,像张老师说的,有了人物的范例,再来说民族魂是什么?环环相扣,效果会更好!所以也正如吕老师所说,今天的情境创设梯度十分明显,但欠连贯,有割裂之感,这也是最后教学高潮滞后的原因之一。
其实我的这堂课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存在着不少的遗憾,但我回想,踏上工作岗位两年半来,正是在一次次的弥补遗憾中成长起来的。所以我会带着老师们的建议,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以此作为前车之鉴。
《梅花魂》教学反思2
《梅花魂》,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仅安排一个课时完成。要在一节课内引导学生读懂这样一篇有厚重感的课文,需要精心选择讲授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为此,我认真备了课。
这篇课文为咱们福建作家陈慧瑛所作,以梅花为线索,讲述了外祖父的五件事,从中表现了老人对梅花的挚爱,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学时除了完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基本任务,还必须引导学生领悟梅花那种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感受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思想感情。因此,我在教学中确立了以下几点作为教学重难点:
一是第二自然段中外祖父教“我”读的那些古诗词:“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我想,首先要引导学生读懂这些诗句,然后才可能理解外祖父落泪的原因,以及落泪背后难以抑止的思乡之情。
二是外祖父赞美梅花的一段话。这段话讲了三层意思:第一层是赞扬梅花那种不怕严寒、不怕“风欺雪压”的品格;第二层是说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梅花那种“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第三层是对外孙女的勉励,希望她学习梅花的品格。这是揭示中心的重点段落,也是帮助学生理解课题“梅花魂”的主要凭借。
三是课题。《梅花魂》中的“魂”的意思。
没想到,课堂上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对上述三个难点轻松解决,却提出了令我措手不及的质疑问难。
一问:“既然外祖父那么思念祖国,为什么回国的时候不带外祖父一起走呢?”
对这个问题,虽然我引导学生从书中寻找答案:“外公年纪太大了……”但学生却并不满意。
二问:“为什么年纪大了就不能回国呢?”
三问:“如果年纪大了就不能回国,为什么外祖父不在年轻一点的时候回国?”
四问:“外祖父年纪大了,我和妈妈更不应该把他一个人留在星岛,而应该把他带在身边照顾才是呀。”
五问:“既然外祖父那么思念祖国,当初为什么又要离开祖国呢?”
孩子们提出的问题没有一个在我的'备课范围之内,更别提纳入备课重点了。我没有想到,自认为是难以理解的重点,却被孩子轻松解决。而自认为平白浅显的文字,却产生如此多元的思考,这真是“于无疑处生疑,从无字句处读书”。孩子们问得合情在理,我却心中无底,暗暗叫苦,当时真恨不得自己就是作者陈慧瑛,可以解答这一切疑问,也恨自己仅从教学参考书出发来备课,却没有蹲下来站在孩子的高度来思考教学问题。这才出现了“精心”备课后的仓促解答:
一答:文中已经解答了这一问题,请在书中找找看。
结果,学生找到了文中的答案“外公年纪太大了”,却并不认同。于是就产生了第二个问题。
二答:外公年纪大了,可能身体也不好,回国路途遥远,怕外公受不了舟车劳顿。
三答:外公年轻的时候,国内正是兵荒马乱的战争时期,局势很不稳定,回国不是明智之举。”
四答:文中并没有说外祖父是一个人留在星岛,我想一定还有其他亲人留在那里照顾他的吧。
五答:离开祖国的原因有很多,有的人是为了谋求事业的发展,因为当时国外的条件比国内优越得多;有的人出国求学为了更好地报国,我们的祖国需要浴血奋战的勇士保家卫国,也需要科学技术的人才建设和发展;至于外祖父是属于哪一种情况,让我们都去查查资料再作定论,好吗?
以上解答,仅凭自己占据的点滴资料妄下结论,不知道对不对,恳请网友们指正。
《梅花魂》教学反思3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师在课堂上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尤其是语文的阅读教学,应用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去读书,去思考,去探究,去创新,这样不但有利于教学规律,也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节课我正是做到了这几点,果然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本节课令我满意的地方有如下几点:
一、把握学习内容,调动了学生学习恩德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在兴趣中学习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教师课堂教学中最巧妙的方法,干巴巴的说讲,不如学生一见,因此,我课前采取对话的形式让学生说说梅花特点,并利用挂图等形式,给学生创设了喜闻乐见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之中,学生迫不及待的想知道为什么要写梅花,本节课课堂上通过同学的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上看,也确实体现了学生对学习本课很感兴趣,这也是我本节课成功的第一步。
二、读中感悟,大胆创新
语文阅读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必须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多读、多想、多感、多悟。本节课我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课堂上也真正起了很大的作用。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做到了自己读书,大家评议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到探究性的解决问题,课堂上通过讨论使学生对本课的主要内容理解的很透彻,特别是人物的品质,学生也感悟到了课文中以物喻人的写法和好处。
三、重视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统一
本节课我考虑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联系把学生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因此我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大胆相信课堂上同学们把文章内容改编成了课本剧,表演出来了,而且是比较投入的,尤其是我班李奇同学表演的更出色,从中反映出他真正体会到了华侨老人那颗眷恋祖国的心。
四、重视了孩子的品德教育和生活中的人际交流
如分角色朗读课文,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又让学生反复体会,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教育。学生谈出了自己的感受,每个孩子都真正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这节语文课,我认为教师只要方法得当,课堂教学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梅花魂》教学反思4
《梅花魂》是归国华侨陈慧瑛所作,作者通过回忆自己和外祖父在国外一起生活直至分手的一段经历,表达了对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怀念,热情歌颂了老一代华侨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我将本篇课文作为自己来到工作岗位上的第一节公开课,课前做了认真钻研教材,静心准备课件,把备学生、备教材融合于一体,意图上一节能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的课。但基于自己经验缺乏,在课堂中存在一些问题,,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溶情”
如果说以往的教学注重的是语文知识,语文技能,那么新世纪的语文教学追求的是情感。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在语文课堂里,我充分利用自己的语言尽力去感染学生,课堂导入通过展示“梅花图”,并深情朗诵王安石《梅花》一诗,一是想让学生感受梅花品性孩子对待语文学习,二是希望自己的激情朗诵能感染学生,为后面对xx的理解和情感的感悟奠定基础。只有学生被老师的情感感动,被老师的语言感染,学生就不再是被动的学,而是在课堂中感到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生命成长的过程,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在语文的情感世界里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驱动语文知识。这是学好语文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充满激情,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激情。从而产生对梅花魂的理解,体会华侨的爱国之情。
二、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文本对话”:比如在这堂课中,在最后学完课文,我问道:“对于这样一个思念祖国的华侨老人,此刻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去想像,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以文会友”,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师生对话”: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应该做孩子的朋友,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手,不再那样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展现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我”!“生生对话”: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当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孩子们学会人与人的交往,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引领孩子去读书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梅花魂》的教学后引领学生朗读了课后阅读链接中的一首诗,一方面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另一方面又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思乡之情,离别之情的诗歌,使他们对这种感情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
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
(一)把作者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梅花魂》这一课讲述的是华侨老人的思乡之情,爱国之情。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去体验作者的情感呢?首先我通过回忆写梅花的诗,展示梅花图片,而后,我便引导学生体会梅花所代表的精神,把梅花所象征的含义,通过外祖父对梅花的赞美,对中华民族的赞美层层引出。并从外祖父一系列的举动中让学生感悟出,梅花寄托着外祖父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2.把作者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xx的倒数第四段,字里行间都渗透出外祖父对梅花的赞美与喜爱,同时也是要求背诵的段落。在品味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我设计了一个填空练习,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课文内容,也把xx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了。
3.把别人的xx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
每一篇xx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xx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
《梅花魂》教学反思5
《梅花魂》是篇略读课文,在学生读通课文之后,我要求学生想想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件事。学生认真地读书,很快就找出了五件事。接着我引导学生弄清外祖父为什么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而且一读到有关诗句就落泪?
我告诉学生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渗透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再组织学生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外祖父教“我”读这些诗词,目的是使“我”从小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同时借教这些诗词,寄托自己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当读到这些诗词时,勾起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无限思念,所以他会情不自禁地流下泪水。我还重点引导学生弄清外祖父爱梅花、送梅花图和爱祖国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通过读外祖父关于梅花的一段话懂得:在外祖父的`心中,梅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因此他把梅花看得比什么都珍贵,爱梅花实际上反映了他对祖国的爱。
当学生领会课文的主旨后,引导学生读读开头和结尾,让他们懂得首尾照应的好处,学习一些表达方法。
《梅花魂》教学反思6
今天,常老师给我们新岗教师展示了一堂扎实、朴实、真实的《梅花魂》。常老师的整个课堂激情澎湃,她始终以自己饱满的感情感染着学生,各环节之间的过渡语非常精彩,也很有感染力,既引领了孩子们去思考又创造了新的语言学习环境。如果说以往的教学注重的是语文知识,语文技能,那么新世纪的语文教学追求的则是情感。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在语文课堂里,孩子对待语文学习,不应是被动的学,旁观者似的学,应该让孩子感到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生命成长的过程,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在语文的情感世界里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驱动语文知识,这才是学好语文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充满激情,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和激情。常老师正是做到了这一点,才使学生加深了对梅花魂的理解,体会到了华侨的爱国之情。
回顾常老师的课堂,给我感触最大的有以下两方面:其一是对话课堂的创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堂不应该是一人独白,应该是双主体的交流,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自由、开放、弘扬个性的`对话。”对话教学的意义就在于实现了这几者相互的沟通:以文本为背景,师生、生生以及更多主体间的敞开、交融,不仅仅拘泥于知识的理解与能力的养成,而更在于唤起了学生的生命意识,体现了学生的生命价值,丰富了学生的生命世界,促进了学生生命自由活泼地生长。这节课中,常老师较好地实现了“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以“师生对话”为例,在课堂上,常教师的教态非常自然,语言更是简练,她始终在做孩子们的朋友,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手,不再像旧课堂的老师那样高高在上,不容侵犯,而是真切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展现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我”;至于“生生对话”,常老师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了交流与合作的机会,比如在学习梅花魂与思念祖国的联系时,小组讨论环节设置的非常及时,不仅调动了学生思考、交流的欲望,而且在小组共同讨论交流中,使孩子们学会人与人的交往,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其二是对朗读训练的把握。阅读教学第一要务是读,语文课标也曾指出各个年级段都要注重读的训练。在这堂课上,常老师非常注重“读”的训练,并且将读贯穿到了课的始末,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表达,读中升华。而课堂上的“读”也采用了多中形式的读,反复指导学生在文本语言中进行感悟,读出文中之意,读出文中之情。在处理重点段落时,常老师还注意引领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比如在指导学生研读“弄脏墨梅图,大发脾气”时,给学生充分自读时间,紧紧抓住“轻轻刮”“慢慢抹”体会外祖父对墨梅图的喜爱。
纵观常老师《梅花魂》,板块分明,层层推进,形式多元。且朗读贯穿整个课堂,学生的体会深刻,常老师能将学生印象深刻的地方及感兴趣的有价值的问题作为教学重点,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这些都是需要我好好学习的地方。
《梅花魂》教学反思7
《梅花魂》是一篇精读课文。梅花凌寒傲放,被人们赋予坚强的品格,是历代诗人和画家所赞颂的对象,梅花精神也成为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精神象征。课文由故乡的梅花又开放了,引出了对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的回忆。一个个小故事,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位挚恋祖国的海外游子形象,梅花与老人交相辉映,融于一体,梅花魂已注入老人的生命之中。
一、教学效果
本课是略读课文,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教学过程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在下列几方面有所感悟:一是让学生弄清了外祖父为什么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而且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之类的句子,就流下眼泪。二是弄清了外祖父爱梅花、送梅花图和爱祖国之间的关系。
二、成功之处
在执教的过程中,我围绕课文展开了层层教学,学生们基本上能随着课程的进展逐步深入课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灵魂”“骨气”。开课伊始,我让学生欣赏完梅花的图片后,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写梅花的诗词,在吟咏中加深对梅花特点的'认识,以及对梅花品性的了解。在感受老人思乡之情时,我主要抓住了老人三次流泪和斥“我”污梅。在这里,我设计了两次想想情景说话,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在体会梅花精神时,我主要采用朗读的形式。在指导朗读“做有气节的中国人”之前,我先让学生谈他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图片更加渲染了激昂的气氛,为朗读做了铺垫。最后《我的中国心》唱出了所有海外游子的心声。缕缕梅花魂,悠悠爱国心,让我们永远铭记梅花魂。
三、不足之处
本课语句含蓄,感情深沉,要指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以便更好地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在这一环节中,我引导得不是很到位。
四、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不足,我要是能通过欣赏梅花图,引导学生体会梅花所代表的精神,把梅花所象征的含义,通过外祖父对梅花的赞美,对中华民族的赞美层层引出。并从外祖父一系列的举动中让学生感悟出,梅花寄托着外祖父的情感,定能深深地感动学生。
《梅花魂》教学反思8
上完《梅花魂》这一课,我的心里涌动着一种激动,洋溢着一种感动,为自己,也为学生。课文主要讲述了身在异国的老华侨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课文通过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时,读到思乡诗时会落泪;因为年龄大不能回国时,竟像小孩一样呜呜的哭;因为“我”弄脏墨梅图而发脾气,临走送我墨梅图,到船上送我带着梅花的手绢等这五件事,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这部分是全文的重点,
一、创设情境。
教学开始,我让学生说自己喜欢的花,由花引到对梅花的了解。自然而然地导课。在体会梅花精神这部分内容时,让学生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交流中华民族那些有节气的民族英雄。通过交流,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同时也深化了对梅花魂的理解。让学生漫步在文化的长廊里,沉浸在浓厚的文化意蕴里。文中一个个小故事,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位挚恋祖国的海外游子形象,梅花与老人交相辉映,融为一体,梅花魂已注入老人的生命之中。学生透过字里行间,受到一次独特的人文关怀。这种人文关怀,将成为孩子们一次独特的生命体验、一次高尚的精神洗礼、一次深刻的情感升华。
二、尊重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新课标的理念指导下,我们的阅读不仅仅是教会学生读懂文本、获取书面知识,更要尊重学生在阅读文本时的感悟,与作者情感共鸣。由此,我深入文本,努力寻找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作为切入点,让学生自我感悟。最后我认为“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想想为什让你感动?”这一发散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积极阅读文本的'基础上,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在阅读中将自己的感情情通过文中的语言表达出来。尤其在讲到中国历史上出了哪些有气节的中国人的时候,教学达到了高潮,孩子们想到了精忠报国的岳飞,想到了留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诗句的文天祥,想到了不辱使命的苏武,不顾威胁利诱,冲破阻挠回到祖怀抱的钱学森,想到了王二小,江姐……望着他们一张张激动的小脸,我感受到孩子们已经感受到了梅花魂就是民族魂,就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啊。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尊重学生独特情感,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围绕学生如何设计教学活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力图营造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
梅花魂教学反思 篇《梅花魂》是归国华侨陈慧英所作,课文以梅花为线索,作者通过回忆自己和外祖父在国外一起生活直至分开的一段经历,表达了对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怀念,热情歌颂了老一代华侨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文章以梅花喻人,结构严谨,前后呼应。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1.教学效果(思效)
换课题,揭示“魂”。
教学中,我就课题进行解剖,直接导入课文中心,让学生一下子抓住文章中心,整体上把握课文,起到很好效果。教学伊始,熟读课文,学生知道课题中“魂”实际上是“精神”,找出梅花精神,也就是文章的中心句“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因此,如果请你换个题目,我们可以换成什么呢?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可以换成“民族魂”“松树魂”……通过换课题,学生了解到:在外祖父的心目中,梅花就是祖国的代表,爱梅花和爱祖国是统一的。
2.教学收获(思得)
(1)拓展读,悟情感。
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阅读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本课教学后,让学生联系王安石的《梅花》,说说中华民族具有梅花高洁气节的人,帮助学生体味梅花傲雪的精神,产生赞扬并学习这种品格的动机和愿望,也使学生明白外祖父爱梅花即是爱祖国这一思想感情。同时我让学生欣赏余光中的《乡愁》、李白的《静夜思》、张继的《枫桥夜泊》,让学生了解余光中、李白、张继的“思乡”和文中外祖父的“思乡”有什么不一样,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思乡之情、离别之情的诗歌,使他们对这种感情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2)学习写法,学以致用。
本文中心突出,借物抒情,对于这一点,学生读上几遍,读熟以后就很容易明白,那么文章是怎么借物抒情的?需要仔细探究,学生再次读文就会发现,作者借梅花来抒发情感,用的是外祖父和梅花之间的几件事来表现主题的。课文中写的五件事,有的直接写外祖父对祖国的怀念之情,如,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而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大哭起来;有的却是通过写爱梅花而间接反映外祖父的爱国心的,如,对一幅墨梅图的珍爱,在离别前把墨梅图送给外孙女,在快要开船时把绣着梅花的手绢给了外孙女。
3.不足之处(思失)
回顾这堂课的教学,感觉有不少遗憾:这篇课文在其他教材中是用两课时的,我们在备课时,把以前的课件拿来就用,没有深入研究,精心准备,导致教学节奏按照两课时标准教学,教学知识点抓得不准,致使部分教学任务没有完成,需要其他时间补充。
4.改进措施(思改)
精心制作课件。
在以后教学中,在导入课文学习时,就应该播放用多幅梅花的图片配以古色古香的民乐的课件,同学们在惊叹梅花的美丽之时,对梅花开放时的环境状况就会有一个清晰的印象。此时,我应在课文中心句出现的地方再用一次图片展示,让学生们再对“梅花魂”有一次感情的升华,使他们理解为什么身处异国的外公会对梅花念念不忘,倍加珍惜。
《梅花魂》教学反思9
第四课《梅花魂》是一篇饱含深情地爱国之文,xx主要通过具体事件描写,表现了外祖父虽身在异国他乡,却拥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
一、具体事件的描写。课文主要通过描写外祖父的“读诗落泪”、“爱梅惜梅”“临别增梅”等画面的描写,来刻画一位身在异国,却心怀祖国的老华侨的形象。
二、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xx运用多种描写手法来刻画丰富外祖父的形象。语言描写,神态刻画,动作烘托等多种手法的共同运用,是外祖父这位虽然地处他国,却依旧拥有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形象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三、首位呼应。小学阶段的课文基本都采用这样一种手法,前面交代的`内容,在xx结尾的地方都一一得以体现。这篇课文也不例外,开头交代看到梅花就想起了已经去世的外祖父,结尾再次交代外祖父送我《墨梅图》其实就是表达自己的一腔拳拳的爱国之情呀!店面题目,别有深意。
《梅花魂》教学反思10
上完《梅花魂》这一课,我的心里涌动着一种激动,洋溢着一种感动,为自己,也为学生。课文主要讲述了身在异国的老华侨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课文透过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时,读到思乡诗时会落泪;正因年龄大不能回国时,竟像小孩一样呜呜的哭;正因“我”弄脏墨梅图而发脾气,临走送我墨梅图,到船上送我带着梅花的手绢等这五件事,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这部分是全文的重点,
一、创设情境。
教学开始,我让学生说自己喜爱的花,由花引到对梅花的了解。自然而然地导课。在体会梅花精神这部分资料时,让学生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交流中华民族那些有节气的民族英雄。透过交流,学生加深对文本的明白,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同时也深化了对梅花魂的明白。让学生漫步在文化的长廊里,沉浸在浓厚的文化意蕴里。文中一个个小故事,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位挚恋祖国的海外游子形象,梅花与老人交相辉映,融为一体,梅花魂已注入老人的生命之中。学生透过字里行间,受到一次独特的人文关怀。这种人文关怀,将成为孩子们一次独特的生命体验、一次高尚的精神洗礼、一次深刻的情感升华。
二、尊重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新课标的理念指导下,我们的阅读不仅仅仅是教会学生读懂文本、获取书面知识,更要尊重学生在阅读文本时的'感悟,与作者情感共鸣。由此,我深入文本,发奋寻找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作为切入点,让学生自我感悟。最后我认为“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想想为什让你感动?”这一发散性的问题能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用心阅读文本的基础上,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在阅读中将自己的感情情透过文中的语言表达出来。尤其在讲到中国历史上出了哪些有气节的中国人的时候,教学到达了高潮,孩子们想到了精忠报国的岳飞,想到了留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诗句的文天祥,想到了不辱使命的苏武,不顾威胁利诱,冲破阻挠回到祖怀抱的钱学森,想到了王二小,江姐……望着他们一张张激动的小脸,我感受到孩子们已经感受到了梅花魂就是民族魂,就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啊。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尊重学生独特情感,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围绕学生如何设计教学活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力图营造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
《梅花魂》教学反思11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指导学生争取地理结合运用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应能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写作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和体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课文主要讲述了身在异国的老华侨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课文叙述的顺序是:由梅花想到外祖父,通过吟诗落泪、珍爱梅图、赠送梅图、赠送梅绢这四件事,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这部分是全文的重点,难点体现在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第十三自然段)上。最后又由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首尾呼应,结构十分严谨。
一、优点
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采取在读中感悟、联系实际的方法帮助学生达到教学重难点的基本要求,从而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落实课题思想。
1、设计思路新颖,层次清楚,抓住了重、难点进行感悟:
课堂上以背诵歌颂梅花的古诗入课,使学生感受到历代文人墨客都很喜爱梅花,歌颂梅花。使学生产生疑问:为什么人们那么喜爱梅花呢。带着好奇心进入课文中,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随后,整体感知课文,说说课文都写了哪些事情,认识到这些事都和梅花有关,为重点感悟做了铺垫。再直插重点段(第十三自然段),让学生进行画批,读一读,渗透学习方法,对文字进行深刻感悟,找到人们喜爱梅花的理由是:喜爱梅花那不畏严寒、不怕困难的精神、品格,认识到梅花的气节与品格,就象我们有骨气的中国人一样。先举例说说有骨气的中国人,再做四个愈的填空,进行语言训练,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我们中华民族有许多具有梅花一样品格的人,为此而感到骄傲,产生热爱祖国的荣誉感,进而感悟到外祖父是想念祖国、热爱祖国。通过有语气地朗读表达情感。再由重点段扩展到其内容,找一找哪还能看出外祖父热爱祖国的,让学生结合找到的句子,谈理解,有语气朗读,体会到外祖父把爱国的情感都寄托在了梅花上。真正明白课题的含义,明白海外游子的中国心。
2、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学习情境:
教师的语言力图感染学生,将学生带入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入课时,背诵学过的关于梅花的古诗,使学生感受到人们都很喜爱梅花,课文中的外祖父也不例外。讲课过程中出示祖国名山大川和具有北京特色的图片,配着一首《我的中国心》的音乐,伴着老师的`语言,使学生产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为身为中国人而感到无比的自豪。结尾又以《我的中国心》来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体会到海外游子思念祖国、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不足
教师自身在课堂上的状态不够好,情感不够投入,没能真正放开,没有能通过自身感染学生,使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好。
处理随机情况的能力有待于提高。有一个学生找到答案,我先处理前这一段,说一会儿再解决她那个问题,结果由于紧张给忘了,忽视了学生的学习。
教学机智少,驾御课堂的地方需要提高。当学生举例说知道的有气节的中国人的事例时,学生说得的很举例,随后老师的梳理不够明确,没能与中心联系起来归纳,显的这个环节有些偏题了。
这种教学模式有很多优势,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多用,以提高学生的能力,自己的教学水平。
《梅花魂》教学反思12
品悟“梅花魂”,这是全篇重难点所在。此环节是为了实现长文短教,抓重点,破难点而设计的。引导学生在找到并画出体现梅花魂段落的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及课件展示、资料扩充等手段,一步步引领学生在品读中感悟梅花魂。
教学中,主要通过两种教学手段实现对重难点的突破。
一是通过品悟语言文字,在读中深入了解梅花秉性及其象征意义。为了让梅花的形象深深根植于学生心中,我采取多种读的形式,在读中品、读中思、读中悟,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首先是自读感知;接着是品读感悟语言文字中蕴涵的梅花精神;然后是创设情境
——“北风呼呼地吹着,大雪纷纷地下着。这时,梅花迎着风,冒着雪,傲然屹立在风雪中,好像在说……”学生有感而发:“风,你刮吧!雪,你下吧!我才不怕你呢!”这坚定的话语,顿时令人感受到梅花的不屈品格。我顺势一导:“哪些词语体现了梅花的坚强不屈?”学生一下就抓住了四个“愈”及“风欺雪压”等词,在此基础上的读便融入了学生的内心感受。于是,深层次的朗读由此产生。
二是资料的补充拓展是深入理解语言文字、挖掘xx内涵的又一手段。
补充展示的一组有气节的中国人的图片及诗一般的文字介绍,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知身边的`爱国人士、民族英雄,梅花秉性与中国人的气节合二为一。在学生心目中,“梅花魂”就是高尚的气节与不屈的行为。“梅花魂”的理解实在,不空泛,可以说民族精神(梅花魂)与民族英雄(有气节的中国人)已成一体。
《梅花魂》教学反思13
《梅花魂》是归国华侨陈慧英所作,课文以梅花为线索,作者透过回忆自己和外祖父在国外一齐生活直至分手的一段经历,表达了对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怀念,热情歌颂了老一代华侨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本课的重点是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写爱梅花,是正因梅花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象征,在外祖父的心目中,梅花就是祖国的代表,爱梅花和爱祖国是统一的。本课的难点是明白《梅花魂》中的魂,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就是那种"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本课是略读课文,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学潜质,因此教学过程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透过学生自主学习,交流讨论,使学生在下列几方面有所感悟:一是要让学生弄清外祖父为什么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而且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之类的句子,就流下眼泪。
二是要弄清外祖父爱梅花,送梅花图和爱祖国之间的关联。
本课语句含蓄,感情深沉,要指导学生透过反复朗读,加深对课文的.明白;再在明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以便更好地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在这一环节中,我引导得不是很到位。我要是能透过欣赏梅花图,引导学生体会梅花所代表的精神,把梅花所象征的含义,透过外祖父对梅花的赞美,对中华民族的赞美层层引出。并从外祖父一系列的举动中让学生感悟出,梅花寄托着外祖父的情感,定能深深地感动学生。
《梅花魂》教学反思14
上完《梅花魂》这一课,我的心里涌动着一种激动,洋溢着一种感动,为自己,也为学生。下面,我从以下两点谈谈自己的收获。
一,透过窗口看世界,引领孩子去读书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文本只是教学的一个小小的窗口而己,如何借助小小的窗口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是我们语文教师必须要研究的东西,也就是说我们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此窗口为阶梯,创造性地去拓展文本相连的以外的内容,适时地引进推荐给学生,既扩大阅读的量,又能为深度理解文本服务。
为了让学生更容易进入课文,我利用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伊始,我让学生在欣赏完美丽的梅花图片后,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写梅花的诗词,然后用多媒体出示王冕的《墨梅》,王安石的《梅花》,陈毅的《红梅》,陆游的《咏梅》,以及毛泽东的《咏梅》,让学生吟咏,在吟咏中加深对梅花特点的认识,以及对梅花品性的了解。在课快要结束时,适当地引入两首现代的诗歌《游子情怀》和余光中的《乡愁》,让学生加深对外祖父思乡之情的理解,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同时也深化了对梅花魂的理解。让学生漫步在文化的长廊里,沉浸在浓厚的文化意蕴里,课内外融合,使本节课不仅有了广度,还有了一定的深度。在教材中以小见大,融进大语文教学观,有这样日积月累的教学,孩子们的心便不会拘于孤陋寡闻,视野也一定会达到星垂平野阔的境界。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有理由也有责任拨开层层迷雾,让诗性的阳光洒进孩子的语文生活,让我们的学生更多一份语言的醇厚与灵动,更多一份精神的丰裕与深广。我们愿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
二,点燃孩子的激情,提升生命的价值
语文课程具有审美的特点,遵循这一特点,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在情感上下功夫,让学生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切己体察中悟情,在展开想象中融情,在参读互训中升情。我知道课堂上激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憾学生的也是情,而教师的情感对儿童来说是导体,是火种,学生面对情感丰富的老师,身处充满激情的氛围,一定会有情真真,意切切感受。因此,整节课我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激情,让学生渐入佳境,尤其在讲到中国历史上出了哪些有气节的中国人的时候,教学达到了高潮,孩子们的小脸通红,情绪高涨,他们想到了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想到了诗人文天祥,以及他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想到了方志敏,王二小……说他们就是一束束昂首怒放,刚强不屈的梅花。望着他们一张张因激动而涨红的小脸,我感受到自己正在和他们一同成长,他们分明感受到了梅花魂就是民族魂。可以看出,学生被外祖父的这种深切的爱国情意打动了。他们的心中也涌动着一颗中国心。
我分明看到了文本的背后是海洋,是天空,是丰富生命的心际网络。当学生感到有一滴圣洁的露珠滴落到灵魂深处的时候,当学生被没膝的丰草所震撼的时候,当学生被蜻蜓的薄翼感动莫明的时候,他们的情感得到了升华,他们的生命价值得到了提升。
这节课也存在一些缺憾,比如由于时间有限,朗读的指导不够到位,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时间不够等。
《梅花魂》教学反思15
梅花经霜傲放,被人们赋予坚强的品格,为人们所赞颂,成为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精神象征。课文由故乡的梅花又开放了,引出了对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的回忆。梅花年年开,“我”的记忆之门也一次又一次地被打开,而这梅花引发的回忆都跟外祖父有关。外祖父爱梅花,在他的心目中,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梅花就是祖国的代表,他把爱祖国的情怀寄托在梅花的身上;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也一如梅花,坚贞不移,虽身处异国他乡,不变的时中国心。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能通过事例去感悟梅花的精神,效果好。
【《梅花魂》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梅花魂》教学反思10-26
梅花魂教学反思09-09
《梅花魂》教学反思12-16
梅花魂教学反思02-05
梅花魂的教学反思03-10
梅花魂的教学反思03-10
《梅花魂》教学反思12-16
课文《梅花魂》教学反思09-11
梅花魂教学反思通用05-31
梅花魂教学反思优秀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