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鸟》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1-05-26 15:04:17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珍珠鸟》的教学反思(通用10篇)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珍珠鸟》的教学反思(通用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珍珠鸟》的教学反思(通用10篇)

  《珍珠鸟》的教学反思1

  《珍珠鸟》这篇课文连这次已经是第三次上了,备课的时候一直想有所突破,搞创新。思来想去,还是从“我”抓起,让学生在充分感受我喜爱珍珠鸟这个环节,最后领悟到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这节课我设计了几个自认为得意的地方,可是却没起到应有的效果,过渡语还是那样的苍白,有些环节甚至给人的感觉是唐突的,这里就想到了:预设!我预设了学生可能会找到的反映我喜爱珍珠鸟的语句,让学生去读,在读中感悟,让学生去说、想象。尤其小鸟亲近我的过程,引导时自己都感到有点别扭,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还是一个过渡的问题,应该如何做好,我还要好好思考一下。有些反映作者喜爱的的地方也没有提出来,特别是信赖我的真正原因,就是因为我喜爱这小家伙,所以才会信赖我。但感觉指导读书,比以前都做的不错,直到最后学生看了一些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画面的时候,好像都有所感悟,真有一种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感觉。本次课途中还有个小插曲,正当我读的入情时居然同学来找我要毕业论文,我竟然什么也没说,将大家无情地扔在了一边,把一个创设好的场给打破了,自己也没有做出相应的措施。可能是遇到这样的状况较少的缘故吧,在今后的教学过程是要注意的。

  这堂课的设计虽然抓准了喜爱和信赖,教学过程却很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例如我设计了听读并画出能体现我喜爱珍珠鸟的语句,这部分却读的还不够透,理解不是很深刻,我想还应该把时间留给学生去把书透了,因为读的不够,导致最后学生不能水到渠成地和作者发出同样的感叹,有的学生却有点扯远了,其实我喜爱还是不够的,更重要的突出“爱”。因为爱所以爱,如果没有我的爱,怎么会有小珍珠鸟的信赖呢?小珍珠鸟趴在我身上睡着了这幅画面的出示,让学生看图说话,感悟美好的境界,学生的发言却游离于主题之外。归其原因还是前面的内容没领悟透。

  最后想说的是,只有每一次的反思才会有提高,但反思后不去改观那还是无效的。

  《珍珠鸟》的教学反思2

  钟玲老师的《珍珠鸟》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和学生一起细读文本,创设情境、学会评价的过程中,引导、点拔、亲身体验、讲解,每一次的对话都是教师精心创设,每一次的对话都指向文本的字里行间,推动学生主动探索。只有师生的对话有效,才能实现有效的教学,这是我听了钟玲的《珍珠鸟》后的深切感受。

  课堂中的师生对话无处不在,可以是提问,可以是点拔、也可以是评价等,然而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有一种感受,语文课堂中,老师的语言怎么总是多于学生的回答,老师的反馈评价怎么总是那么单调苍白。《珍珠鸟》告诉我们,指向文本细读的师生对话是一种有效的语文教学,许多个“课堂回放”中,我们都会看到这样的引领,“这是一只()的珍珠鸟?”“哪个词从内容上也说明‘屋内玩耍’应板书在‘书桌探险’的前面?”“作者怎样对待它,才使它不怕人的?划下来”“给这幅图起一个名字,你怎么起?”等等。这样的提问,无不指向文本的每一个语句,学生的体验就从文本中获得。创设情感,缘意学文的师生对话也同样是质效的课堂教学,“小家伙,你趴在主人肩头,睡得那么香甜,你梦见了什么?”“抚一抚’这种轻柔的动作你在哪里的看过?”“偏过脸瞧瞧我有反应”你在生活中哪里看到过这种反应?师生对话,将作者的感受、珍珠鸟的感受与学生的生活相关起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人、鸟的关系,与文本共鸣。引导学生学着评价,再次指向文本,“你觉得珍珠鸟怕人还是不怕人?”“这是只怎样的珍珠鸟?”“用四字小标题概括本段内容”,评价不是空泛的,虚化的,而是有实指的段落、语句的,这样的评价是学文析句的又一个方式。在这一次次的师生对话中,学生凭借着语言文字,感悟到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是《珍珠鸟》的真正内涵。我以为,在步步为营的文本解读中理解文章的内涵,受到了文章意境的熏陶,与文本有了共鸣,即是有质效的课堂教学。

  “语文,姓语名文。”《珍珠鸟》是如此。

  《珍珠鸟》的教学反思3

  《珍珠鸟》是一篇阅读课文,描写了“我”为一种怕人的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使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说明“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课文写得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很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我主要采用了自主学习、分组交流,理解感悟的方式。

  一、自主学习。

  教师首先播放课件,让学生认识珍珠鸟,引起兴趣,引出课题。然后让学生自学课文,感受到“珍珠鸟是一种可爱的小鸟,作者非常喜爱它”。通过这些感受,进而引导学生深入读书,理解作者的“真爱”。

  二、小组交流。

  在小组内交流:我为珍珠鸟做了哪些事;珍珠鸟是怎样一步一步挨近我的。学生找到相关的句段反复体会、交流。通过交流,使学生体会到作者所做的这一切,是对鸟儿生活习性的充分尊重;是对鸟儿的充分理解和宽容;是一种勾通,是一种欣赏。有了作者对鸟儿的“不一般”的爱,才有了“信赖”,才有了享受那份美好境界的幸运。

  三、重点感悟。

  引导学生重点感悟:“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种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的人鸟合一的感人情景,使人感悟到更深层次的爱——“信赖”。这种“美好的境界”你经历过吗?有的说自己家养的`狗如何与自己亲密,说明狗信任我;有的说妈妈出门把钱包留在茶几上,说明妈妈信任我;有的说大家常常把钱放在书包里,说明同学互相信任。学生从感性的认识已经上升到了理性的思考,他们的感悟多么可贵啊!

  虽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教师指导较多,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小组交流时间较短,重点句段交流的不够透彻。今后一定注意扬长避短,使教学效果更好。

  另外,课文中的垂蔓(màn)读音注错了,因为在本文中指法国吊兰的茎叶,应该读(wàn)。

  《珍珠鸟》的教学反思4

  《珍珠鸟》是一篇值得反复玩味的散文,我琢磨了好几个晚上,反复修改了好几次教案,最后决定立足教材,立足字词章句,围绕“信赖”这个主题,以“读”为线,以“品”为珠,串连起全文的脉络精神。从“初步感知”到“品读感悟”再到“感情升华”,将语言训练、思维训练和情感熏陶有机地结合起来。

  古人有“感言,会意,得意”之说,说的是人们阅读一篇文章,首先感受到的是文章的语言,进而理解它的含义,最后记住这篇文章的意思。本篇课文比较长,儿化音和多音字都比较多,这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读通课文需要老师的指导。在教学中,我先让孩子们自读课文,接着检查生字词扫清阅读障碍。接着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在这一环节,备课时我很纠结,不知如何做,因为如果不通读课文,孩子们对于课文不熟悉下一环节的品读课文就不能很好进行,如果通读课文,文章较长,搞不好会出现,被点到名的在读,其他的孩子不再听,在二班试上的时候就出现这种情况,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一举两得呢?无意中看到于永正老师的《全神贯注》的教学实录,大师的语言让我感动,我再次坚定要通读课文,而且要激起学生的朗读兴趣。赛课的当天上午,教学《李时珍夜宿古寺》这课时,我模仿大师的语言,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激起孩子们的读书情,事实证明这种方法是很好的。

  怎样在引导学生领悟“信赖”这一主题上有独到之处呢?首先让学生感悟文中珍珠鸟对作者产生信赖是有原因的:作者对它的尊重、爱护、喜爱。然后让学生走进珍珠鸟的内心世界,来体会珍珠鸟从怕“我”到亲近“我”的心路历程。通过角色转换,更深入地走入文本,获得深切独特的体验。

  课上完了,但留给我的思考一直持续:对于第四自然段的教学,的那根线我没很好把握,我是把五句话轮流出示,引导学生感悟,这种教学方法是我牵着学生走,没体现他们的自主性,这也是我上课之前一直纠结的。

  《珍珠鸟》的教学反思5

  语文教学的价值就是要让学生经历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的学习过程,并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成长起来。

  《珍珠鸟》是一篇文旨兼美的课文,这篇课文除了让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最后四个自然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那种和睦、信赖的境界,培养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为了更好地完成《珍珠鸟》以上的教学重难点,我特地设计了“听朋友说,这是一种害怕人的鸟”这句话和“珍珠鸟的胆子为什么变大了。”这个问题来作为文章的切入点。通过分析珍珠鸟的变化,并且让学生进行表演的形式,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我”默默地为珍珠鸟所做的一切,进而感知文章要表现的信赖这一主题的深层含义:信赖就应该尊重、欣赏,而不是占有。这样的设计,不仅使学生对课文发生兴趣,而且带动全文阅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因此,我还注重课中自读自悟,并采取多种“读”的形式,学生的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普遍有意犹未尽的感觉。从多读中进行对语言文字的揣摩、研究和理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但上完这课后,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如,我将“我”与小珍珠鸟亲近的过程,作为这一课的一个重点,在进行这一个教学环节的时候,我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没有完全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教完后,我却发现这一部分内容,如果能让学生细读,是完全能够自己概括出来的,让学生自主完成比老师的强硬灌输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珍珠鸟》的教学反思6

  今天上完了《珍珠鸟》一文,现把教学反思日下:

  角色变化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教学这篇课文的重点段落——小珍珠鸟和我慢慢熟悉的过程时,我通过让学生变化角色,以体会人物不同的内心世界。

  首先是充当小珍珠鸟的爸爸妈妈的角色。让孩子们充当小珍珠鸟爸爸妈妈的角色来体会父母的胆小,害怕,感受人类曾经对鸟类的伤害,让所有成熟的鸟儿谈起人来,就不妙瞠目结舌。

  其次,充当小珍珠鸟的角色。我再次让孩子充当小珍珠鸟来谈一谈自己对作者冯骥才的看法,对人类的看法。孩子们通过联系课文,轻松地谈到由于冯骥才先生对小珍珠鸟毫不干涉,关怀备至,所以得出了其实人类非常友善的结论。

  最后充当冯骥才的角色。让孩子说一说,如果你是冯骥才,能不能谈一谈,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孩子们主要从相互尊重,互不影响,和谐共处等内容入手。

  通过不同角色的互换体验,让孩子们明白,只有信赖,才能够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道理。

  《珍珠鸟》的教学反思7

  思维实际是一种过程,只要一个人在思考,它就处于不断地变化中;而儿童正是发展中的人,在不同的阶段下,他们就会有不同的多种思维、心和经验。因此整个教育教学就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

  现在回头来看看我们现如今的孩子们,他们普遍早早地脱离野外生活和观察思考,早早地远离周围的生活,终日困坐在钢筋水泥铸就的藩篱之中,沉浸在电脑的网络世界中,更多的在纸面上、在虚幻世界中来完成自己的成长。

  记得那天我进行了《珍珠鸟》的教学,在学完课文后,我安排学生进行小练笔,让学生模仿课文的第四小节,也来写一写自己和小动物的一个亲近的过程。在此之前,我设想他们一定有自己很多的话要写,我心里还想着、等着可以美美地欣赏、分享他们的各种快乐。可是在写完后交上来的练笔中,我却没有看到预想中的一种欣喜,看到的却是一种悲哀。在他们写的片段中我看到了儿童语言的苍白,体验的缺乏。他们只是模仿着文中的写法,编写了一个自己和小动物的亲近过程,在这个过程之中,没有让人感受到儿童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情感体验。

  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我们的孩子是怎么了?我们是怎么了?儿童是发展中的人,在不同的阶段,他们会有不同的思维、心理和情感等,但是为什么我们的儿童却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心智的成熟、拓展,他们的那种生活体验却并不丰富,甚至还显得那么匮乏呢?这不得不令我们所有的教学者值得反思,在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的今天,儿童面对周围生活的体验、思考却反而更少了,他们可能更多的是在网络世界里,在纸上完成自己的成长。儿童小小的记忆力和知识领域被全人类的这种社会现实压得窒息了。

  我们知道孩子实际是基于其个性、兴趣和智慧而发展的,具有独特性、阶段性、多元性,他的见闻、思想、言语、劳动都是天性成长中的重要部分。而在成人主导的教育体系中,我们对待儿童的观点往往是静止的。那么,面对这样的情况真的令我不觉冷汗直流,如果我们忽略整个教学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那么我们是错的。所以,我想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教学是一个过程,我们要重视过程,要引导儿童持续发展,让他们不能总是困坐在钢筋水泥铸就的藩篱之中,要带领儿童走出去,走进野外生活,走进周围的生活中。我们要慧眼识童,让儿童在这样的过程中有多种的思维,在这样的持续发展过程中成长!

  《珍珠鸟》的教学反思8

  《珍珠鸟》是根据作家冯骥才的散文改编的,描写了“我”为一种怕人的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使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说明“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感受小珍珠鸟与我亲近的过程,体会作者对它不一般的爱,我是这样做的:

  通过初读,学生们都能感受到作者对珍珠鸟的爱。但要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仅仅体会到“爱”是不够的。所以,我们边读边抓关键字词进行交流、感受。比如,第三小节,小鸟出生了作者该是多么好奇啊!可他却没有掀开叶片往里看,我问孩子这是为什么?孩子们从他不惊扰中,感受到了不一般的爱。

  第四小节是个重点段,小鸟在“屋里飞来飞去”,“落在柜顶上”、“书架上”、“撞灯绳”,可作者却没采取任何行动,任由它自由自在地飞。让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小鸟的包容,感受到了不一般的爱。接着,我们又重点朗读了句子,用朗读来加深体会和理解。交流后面的课文内容,我同样采用抓关键字词的方式,并且进行了板书,让学生随着作者一步步和小鸟进行融合,一步步亲近。从字里行间中,学生们能感受到作者对小鸟的那种爱绝对不一般,正是有了这不一般的爱,才有了小鸟在作者肩上睡着的结果。

  《珍珠鸟》的教学反思9

  《珍珠鸟》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的一篇课文。课文是根据作家冯骥才先生的散文改编的,字里行间洋溢着“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文章还生动、细致地描述了珍珠鸟的外形特点及在“我”的爱心呵护下,由害怕人到亲近人的过程,揭示了“信赖,就能创造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内涵。

  课前,我布置学生搜集了有关珍珠鸟的资料,让学生对珍珠鸟有了充分的了解。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学习了课文的1-3自然段,通过品词品句,使学生认识了珍珠鸟的外形特点,了解了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与呵护,帮助学生初步体会了小鸟与作者之间和谐的关系。因此,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把体会小鸟逐步信赖作者的过程、理解“信赖,就能创造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内涵作为教学重难点。

  教学中我紧紧抓住珍珠鸟对作者的情感变化这一主线展开教学。首先,我从课文的插图入手,先引导学生看图说图,并结合自己的感受为插图配上一个词或一句话,使学生很直观地感受到人鸟之间相互信赖的美好境界。然后让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词句进行体会的方法品读第六自然段,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进一步感悟了“信赖”。

  随后,我结合课后训练点,引导学生重点学习了课文的第4自然段,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圈画词语,品读感悟,小组交流等形式,深刻地体会了小珍珠鸟逐步信赖“我”的过程。接着趁热打铁,补充原文资料、句式填空这一环节,让学生更直接地感受到作者对小鸟的关爱。

  最后,我又让学生观看了一组以“和谐”为主题的画面,在层层深入的情感体味中,学生对课文最后一句“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语文课承载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在感悟信赖过程的同时,我还引导学生学习了作者用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有条理地写清楚一件事情的方法,并以此作为课堂读写结合的训练点,提供了三个情境给学生选择,要求学生用上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写一段话,以此增强学生读写结合的能力,将学到的方法融会贯通。

  本节课我运用的课型方式是要素组合方式,通过让学生看、听、讲、想、做、动、静等各要素的交换使用,帮助学生开发和利用学习中的人力资源,让学生更投入地学习,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但也有一些遗憾之处,如:我在教学中朗读的指导不够到位,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导向性及启发性不够,在课堂细节的处理上还需锤炼。

  《珍珠鸟》的教学反思10

  《珍珠鸟》是著名作家冯骥才的作品,作者以独特的角度,新颖的立意,传神细腻的描写,准确生动的用词,记叙了珍珠鸟由害怕人到亲近人的变化过程,揭示了“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道理。通过教学旨在让学生感受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发展的深刻意义;唤醒同学内心的爱,激发他们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一、看图说话,初步感受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我首先通过看图说话,让学生描述珍珠鸟的样子,初步体会“珍珠鸟是一种可爱的小鸟”。并通过课文中作者的描绘,感受作者简洁质朴的语言,以及对珍珠鸟的喜爱。同时,我引导学生辨析“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与“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真好!”之间情感的细微变化。是同学们更明确了作者内心对珍珠鸟那种情不自禁亲近的情意。这些感受都是孩子们独特的情感体验,是真实而可贵的,虽然来自直觉,有些粗糙,肤浅,却是理解主题的基础。有了理解的基础,就可以引导学生深入读书,理解文章的真正内涵。

  二、细读课文,感受作者对珍珠鸟的细心呵护。

  通过初步学习,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珍珠鸟的爱。可是要知道“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她怎么会轻易信赖人呢?仅仅体会到“喜欢”是不够的。这时,我抓住学生的初步感受,引导学生向纵深开掘:“我是怎样赢得珍珠鸟信赖的?”进而让学生细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珍珠鸟“不一般”的爱:起初,作者为珍珠鸟营造了一个舒适而又温馨的家;而且决不去窥探,鸟儿才安心地在里面生儿育女;小鸟出生了,可作者却不惊动它们,鸟儿终于渐渐把“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作者所做的这一切,是对鸟儿生活习性的充分尊重。在我的引导下,学生找到以上相关的句段反复品味,交流。在"尊重——理解——宽容——沟通——欣赏——信赖"的层层深入的情感体味中,学生对课文最后一句“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有了进一步的感悟。

  三、创造性复述,感悟“信赖”创造出和谐生活的情景。

  但要真正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主题,只体会作者对珍珠鸟的亲切呵护是不够的。这"美好的境界"是什么呢?小鸟在"屋里飞来飞去",可作者却“不管它”,任由它自由自在地飞。这里体现了作者的包容,是爱的一种典型的表现形式,即对鸟儿的充分理解和宽容。而鸟儿胆子越来越大,时常接近“我”,这浓浓的爱意,是一种沟通,是零距离的接触。因此我引导学生复述这一动人的情景,并进一步走进珍珠鸟的情感世界,引导他们在复述的基础上,再说一说你为什么会这样一步一步与作者亲近。这就从作者和小鸟的视角,同时出发,真正使学生体会到了相互的“信赖”才会产生美好的境界。学到这里,我自然引读下一段落——直到有一天,鸟儿落在“我”的肩上睡着了,作者写下一时的感受“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种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的人鸟合一的感人情景,就这样呈现在我们眼前。

  这种“美好的界”不是每个人随时随处都能感受到的,那是需要付出的。有了作者对鸟儿的“不一般”的爱,才有了"信赖",才有了享受那份美好境界的幸运。因此,本文的学习,我侧重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世界,走进鸟儿的情感世界,体会作者的表达,不仅感受着作者平实质朴的语言,也体会到他从笔尖流泻出的对生命的尊重与珍爱。

【《珍珠鸟》的教学反思(通用10篇)】相关文章:

1.珍珠鸟教学反思

2.《珍珠鸟》教师教学反思(通用9篇)

3.《珍珠鸟》教师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

4.《珍珠鸟》教学反思15篇

5.部编版《珍珠鸟》教学反思(通用8篇)

6.部编版《珍珠鸟》教学反思范文(通用7篇)

7.部编版五上《珍珠鸟》教师教学反思(通用13篇)

8.部编版五上《珍珠鸟》教师教学反思(通用6篇)

9.第16课《珍珠鸟》教案及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