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反思

时间:2022-04-03 09:13:3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数学教学反思(集合15篇)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学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教学反思(集合15篇)

数学教学反思1

  这一学期,我担任七年级一个班级的数学教学。转眼间,一个学期就要结束了。本学期经XXX校长的带领下,在全校范围内大力提倡并实施了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随着新课改步伐加快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深入实施,通过多次观摩学习、听专家讲座,我逐渐对高效课堂这一先进的教学模式产生了浓厚兴趣并逐步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来。虽然还有很多不足的方面值得思考,但也有不少收获。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是新时期教学的重要目标,这也意味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关注每一位学生,它要求教师必须用心施教,而不是做“传声筒”。这给我们以往不利于创新教育的教法敲响了警钟,同时也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一、必须更加注重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对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就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本学期,XX副校长到我们学校来并担任了七年级的数学教学,每天的坐班时间,他都和老师们一起在办公室里探讨怎样教好学生。在不断的交流探讨中我逐渐懂得:在教学中只有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才能进一步了解其思维水平,考虑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是否够用,以及用什么样的教法来完成数学活动的教学。比如在学习七年级《认识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这一课时,根据初一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从图片欣赏出发,以感受、观察、概括、操作、归纳的探究式学习方法为主。动手实践,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这样,才能取得教学的最佳效果。

  二、必须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结构

  学生的思维水平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上是不相同的,尽管初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有所先后,但总的趋势是一致的。一是应当让学生学会逆向思维。与由条件推知结论的思维过程相反,先给出某个结论或答案,要求使之成立各种条件。比如给出一个行程问题,我们列出一个方程来;反过来,假如给出一个方程,就能编出一个行程方面的题目。二是应当让学生学会造例型思维。某些条件或结论常常要用例子说明它的合理性,也常常要用反例证明其不合理性。根据要求构造例子,往往是由抽象回到具体,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思考过程。三是应当让学生学会归纳型思维。要让学生学会通过观察、试验,在若干个例子中提出一般规律。四是应当让学生学会开放型思维。即只给出研究问题的对象或某些条件,至于由此可推知的问题或结论,由学生自己去探索。我想,只要教师能够牢牢把握住学生的思维特征,并在教学中结合教材特点,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思维活动的教学定能收到良好效果。

  三、必须更加注重积极的教学策略

  在以往教学中,有时候我们讲得很多,却阻碍了学生的思考,阻碍了学生探索性学习的发生,这种教学不是有效教学,更不是高效课堂。随着新课改推进步伐不断加快,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施不断深入,对于教师来说这既是一种挑战,更是一次机遇。如果要牢牢把握机遇,个人认为教师必须更加注重积极的教学策略。

  1、监控自己的教学,调控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当学生出现与课堂教学不一致的行为时,我们应当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适宜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并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给学生预留充分的思考空间。放手让学生学数学,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这是我们教师必须要做的,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从课堂中去体会数学的魅力和活力。

  3、提倡学生的质疑精神。笔者认为,让学生在课堂中互相质疑,这一过程中蕴含的教育价值是多向的,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是有利的。

  4、注重学生学习活动的发挥。这堂课有哪几项活动,怎样安排,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怎样指导,怎样与学生互动,在活动中怎样进行评估和调控等等应该是教师着重考虑的问题。

  5、充分备课与课后教学反思紧密结合。大量的资料表明,很多优秀教师在成长的过程中都进行了大量的教学反思。怎样把课前备课和课后反思相结合,不光是我们要进行研究的问题,同时这也是一个创新。

  反思自己一学期以来的教学工作,成功的地方有很多,存在问题的地方也不少。作为教师我们必须顺应教学发展形势,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充分吸收先进教学模式、教育理念中对自己的学生适用的“养分”,爱护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保护他们的学习兴趣,不断采用各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魅力,从而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也使自己逐渐成长为一名无愧于学生、无愧于自己、无愧于时代的人民教师。

数学教学反思2

  这是孩子们所接触到的第二个练习,目前最大的困难还是孩子们无法理解题意——当然是少数孩子了。

  在这个练习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点,除基数和序数这个知识尚且有孩子的确无法理解过来外,其他知识点都是掌握了的。可是做出来效果并不理想,即使我一边讲解一边请孩子们做,还是有18人出现了错误。其中一(6)班我采取讲完一页后请孩子们来做,结果出错的有10人;一(5)班改变策略,讲一题,做一题,还是有8人出现了错误。

  6班的孩子主要出错在第10题,在比较大小时,所选用的数据不是从上面的小动物中选取的,还有一个孩子的错误是第3题。题目要求看数涂色,结果这孩子把这个数都看成了序数,涂3个涂了第3个。这个知识点始终是孩子们难以理解掌握的知识点。5班的孩子有大部分出错在第6题。书上只有几个数据和几个框,聪明的孩子一下就看懂了,就是将上面的数据根据框框中间的符号填到相应的框里。可是因为我所选择的数据不是书本上的数据,居然有5个孩子就是将上面的数据抄了下来,也不看中间的符号,结果是可想而知了。

  本练习的难点是第9题,讲解前,我特地将题目抄在了黑板上(目前多媒体还没有到位),一个词一个词教孩子读,并连成句子再读,帮助理解题意,请孩子们上来做,示范,效果相对要好些,但是还是有2-3人出错了。今天下午6班有一节数学活动课,主要就是请孩子们复习巩固了5、4的组成及序数和基数的区别。可是5班因为没有活动课,只能将其放到下一次课中去了。

  一直在期待孩子们能独立解题的时候,虽然知道急并没有用。

数学教学反思3

  《通分》这节课是在最小公倍数、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我采用了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设计上我注重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动脑思考,动手验证,突出学生主体性。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发现,目的在于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通分知识的全过程。

  充分的知识基础是作为探究性学习的基础,因此,新课开始引导学生复习求最小公倍数和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填空练习,都是为通分打基础。有了扎实的知识基础,探究的成功才会成为可能。而且我还精心设计了三组比较分数大小的练习题,一组是分母相同的分数比较大小,一组是分子相同的分数比较大小,第三组的两个分数分母不相同,分子也不相同了,学生不能运用旧知直接比较,引出了一个新问题:怎样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触及到本课的核心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自己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激发学生认识知识的主动性和思维的创造性。

  但在本节课中也存在着很多不足:

  1、我在教学时关注了各个层次的学生,可教学任务的完成却受到了影响。

  2、没能使学生在充分的练习中使新知得到“消化”,自己没有准确把握本节课的时间分配。

  3、缺少教学机智,没能抓住课堂中的生成资源。

  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探索,不断完善自己。

数学教学反思4

  《数学课程标准》针对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体验数学。这在“可能性”一课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整节课以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过程为主线,设计了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让他们在有趣的学习活动中,获得对知识的体验、感悟。

  1、活动中体验。先从学生熟悉的、亲切的猜球游戏中自然引入,让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然后让学生通过摸一摸、猜一猜、拎一拎、练一练、转一转、装一装、说一说等实际操作活动,强化学生的自我体验;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获得对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直观感受;从而能够用语言(“可能”、“不可能”、“一定”)来描述事件发生的三种情况。

  2、在活动中思考。在“可能性”的教学中,给予学生充分活动的同时,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在学生进行摸球游戏时,让他们猜一猜:口袋里放了什么颜色的球?然后拎出里袋来验证一下,再让他们说一说:任意摸一个球,会怎样呢?让学生经历“体验—猜想—验证—归纳”的过程,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以及科学的态度。

  3、在活动中应用。“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个观点充分表明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学以致用。而且学以致用不止于结尾或课后,只要运用得当、合适,同样能收到意想不到的精彩效果。在“可能性”的教学中,我安排了练一练、装球游戏以及说一说生活中有关可能性的事件,让学生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策略,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可能性的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反思5

  古语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学知识,更要学方法。清华网校的学习方法栏目由清华附中名师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和附中优秀学生学习心得组成,以帮忙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目的,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事半功倍。

  数学是一个人的学习生涯中所占比重最大的学科,也是高考科目中最能够拉开分数层次的学科,所以学好数学,无论是对高考,还是对以后学习工作都起着重要作用。那么高一新生在学习上刚刚踏入新阶段,如何去除初中时养成的不适宜高中学习的习惯,又如何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呢?我们应注意以下三点:

  (1)注意和初中数学知识的衔接。这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差别十分大,从原本的实际思维转入抽象思维,需要一个大幅度转变。这就需要重新整理初中数学知识,构成良好的知识基础,在此基础上,再根据高中知识特点,较快的吸收新的知识,构成新的知识结构。

  (2)认真理解,反复推敲思考高中各知识点的涵义,各种表示方法。容易混淆的知识,仔细辨识、区别,到达熟练掌握,逐步建立与高中数学结构相适应的理论本质与思考方法,切忌急于求成。

  (3)经过学习,要努力培养自我观察,比较抽象,概括本事初步构成运用知识准确地表达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的意识和本事;培养科学的、严谨的学习态度,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的世界观认识世界打下基础。

  我们应试时,时常发现厌试心理,有时会有些紧张,这是很正常的。但过分紧张也会导致考不好,所以平时应把练习当作考试,但考试时则平视为练习,心态好了,成绩自我就上去了。

  如何减少解题失误,这是一个考高分的关键。失误少了,分数就会溅涨。这需要学生的仔细观察与认真阅读题目,抓住题目重点、题心,并围绕重点、题心研究其他条件与答案。其次,研究要周全,避免出现遗漏情景,各个方面都要研究到,这需要平日思考事物的长期积累。

  考试考得不好,这是常遇到的问题,心境沮丧是正常心理,但不能持久下去。要将答案听彻底,记下,并与自我的解题思路相比较,发现不一样之处,或不要之处并记于心里,这样对于下次考试则很有好处。

数学教学反思6

  关于折扣的问题,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容易理解。所以刚上课我就用课件出示了一个服装店店庆的画面,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合理的想象,这样一下子就把孩子们的兴趣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我就用提问的方式解决了本节课的知识点。从练习上看,学生对本节的知识点掌握得比较好,说明这个方法是可行的。在例题的处理上,我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方式。例题4就是在知道原价的基础上,求打折后的现价,学生很快就讨论出求打折后的价格是多少就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这样就把这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转化成了以前的知识,学生很容易就接受了。

  在练习巩固时,我从最基本,最简单的题目入手,目的有两个:一是巩固知识点;二是让那些学困生从这里找到自信。基础好的孩子没一点问题。基础差的孩子能当堂掌握这个问题肯定就很有成就感!最后设计了拓展和延伸题,这是给那些吃不饱的孩子准备的,同时也激发了别的孩子的好胜心,使更多的孩子参与进来了!

  课后反思一下这节课,觉得有些地方还是做的比较好的。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的比较好。这可能与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有关,他们在这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所以一下子兴致就高了。我给他们营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关注了每一个孩子,这一点这节课做的特别好!但也有些地方不尽人意,我还是比较急躁,没有十分的耐心来等待那些学困生表述。以后要多挖掘学生的潜能,要想尽办法用不同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尤其是要面向中下成绩的这一批学生。

数学教学反思7

  新课标明确告诉我们,评价已不再是教师的专利了,应把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数学新课标教学反思。让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互相质疑、互相欣赏、互相帮助才能把学生吸引住在多层次学习活动中,每一环节都有学生对同伴的质疑与帮助。学生回答得好,其他的学生也能热情地给予掌声肯定。在自我评价中,有的学生自信地肯定了自己的表现,有的学生谦虚地对自己提出了希望。在质疑环节中,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有价值的问题,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这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互相欣赏、互相评价、相互帮助和自我评价、自我激励,使学生既学会了学习又学会了做人,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1、数学教学不能只凭经验

  从经验中学习是每一个人天天都在做而且应当做的事情,然而经验本身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就数学教学活动而言,单纯依赖经验教学实际上只是将教学实际当作一个操作性活动,即依赖已有经验或套用学习理论而缺乏教学分析的简单重复活动;将教学作为一种技术,按照既定的程序和一定的练习使之自动化。它使教师的教学决策是反应的而非反思的、直觉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觉的。这样从事教学活动,我们可称之为“经验型”的,认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传递的信息与学生领会的含义相同,而事实上这样往往是不准确的,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这会社会阅历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这样的感觉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错误的。

  2.对学数学的反思

  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3.对教数学的反思

  教得好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学得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合乎我们的意愿呢?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我们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

数学教学反思8

  复习,是把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帮助学生对知识查漏补缺的必要教学过程,也是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已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复习课,一直以来就是教学环节中被教师们认为是很重要但是却不被重视的一环。说重要,是因为再教学中大家都发现,提高和巩固成绩学生的四分之一的功劳源于复习过程中的全面提升,说不被重视,是因为“复习”在很多时候被教师们认为是大量习题机械重复的一种在线过程。其实。复习课,特别是数学复习课,不是对所学知识再进行简单的罗列和机械的重复,而是在重温学过的知识的基础上,对知识的脉络和结构进一步归纳概括,达到熟练、透彻,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在认识上有一个大的提升,从而达到从知识到能力的一个飞跃。注意了适时、准确的复习评价。及时进行复习评价,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程度、窥视学生的解题思维心理、准确把握复习节奏。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评价相结合,帮助学生弥补知识缺陷,校正思维歧途,增强运用能力;特别是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尽可能多地暴露掌握知识的残缺点,捕捉、收集、整理其错误,并研究其错因,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

  然而,由于想做到尽善完美,在一节课中尽量容纳更多的复习知识,所以部分习题的练习过程略显简单,没有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的余地,只做到了让中等偏上的学生充分展示,对于“面向一切学生”这一教学理念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注意做更好。

数学教学反思9

  一、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

  1。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如初一数学的第一章,让学生以给定图形(两个圆、两个三角形、两条平行线段)为构件,构思独特且有意义图形,并写一两句诙谐的解说词。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先个人设计,发挥想象,然后同桌交流、小组交流,最后由教师汇总全班同学中的优秀作品展示评奖。如“战车”、“风筝”、“夕阳夹山、倒影入溪”、“一个人、一座山、一个太阳”等等许多意义丰富的图形,其构思之巧妙,想象之丰富,语言之诙谐使人耳目一新。那一刻,同学们体会到了自主交流而取得成功的乐趣。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的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的向上攀登。如在初一数学(上)线段的长短比较时,我一开始设计询问学生平时如何比较身高,并请两个同学演示。再让学生仿照比身高方法来比较两支笔的长短,由此引导学生找到比较两条线段长短的方法。这样学生很容易理解了这个问题。在学习角的大小比较时,不再需要我的引导,学生从线段的比较中又找到了角的比较方法。

  3。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如在初一数学立体图形时,我让学生分组动手制作多面体的展开图,在学生制作时我观察各组制作过程,并参与到他们的制作过程中,在和他们的交流中我了解了他们在制作时的所思所想。个别存在的问题给予个别解决。在讲如何判断正方体的展开图时,我先是倾听学生们的方法,然后让几个有代表性、思维方法好的学生进行讲解。这样,我在教学中也学到了许多知识,同时缩短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学生把我当成了他们学习的伙伴,愿意与我进行探讨、互相交流。

  二、教学中要“用活”教材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

  1。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大于教材。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是广泛的,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材料都可作为学习内容。教师“教教科书”是传统的“教书匠”的表现,“用教科书教”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姿态。例如初一数学这是一个有关形状体积变化的问题。教材中只是作为一个练习题出现并没有类似例题,我针对这类问题设计了一节课。课上我没有急于让学生马上去做,而是找来两只一大一小的两只圆柱形的杯子,一只杯子中盛满水,开始做实验。通过实验引发了学生探索欲望,学生根据实验情况找到了解决此题的几种方法。再比如讲解P15,问题2储蓄中的利息和利息税问题。我在教材的基础上设计了几个实际生活中碰到的问题让学生课前到银行去询问和调查,课上同学们展示了自己的调查成果,用实例引发了学生学习欲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充分利用教材开创自由空间。过去的教和学都以掌握知识为主,教师很难创造性地理解、开发教材,现在则可以自己“改”教材了。教材中编入了一些让学生猜测和想像的内容,以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各种不同的思维取向。教材中提供了大量供学生自由阅读的栏目以及课题学习。对于这些知识我把它们改成学生课外学习研究材料,让学生通过询问、调查、阅读有关书籍和上网查阅等多种渠道搜集有关这些知识资料并通过书面形式打印出来供全班同学阅读。这样做既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知识。

  三、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其基础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惟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就此进行教学。这段话道出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掌握了这个标准以后,我在教学中始终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了解他们已知的,分析他们未知的,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科学的评价每一个学生

  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

  1。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发展。淡化考试的功能,淡化分数的概念,使“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流行了多少年的话成为历史。

  2。评价学生应该多几把尺子。尺子是什么呢?就是评价的标准,评价的工具。如果用一把尺子来量,肯定会把一部分有个性发展的学生评下去。

  3。评价中应遵循“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生在这种只有更好的评价激励下,会不断的追求,不断的探索和攀登。这才是评价的真正目的。

  以上几点是我在新教材的教学实践和学习时的心得。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应该尽快成长起来,不要怕摔跤,不要怕挫折和困难,要不断学习、反思,不断充实自己,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去感悟新课程理念,让实践之树常青。

数学教学反思10

  素质教育推行到今天,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明确所要讲授新课的教学目标是一个教师最基本的教学技能,也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然而,很多教师却做不到这些。大部分教师都认为自己的教学目标很明确,自己想要讲什么,想要教会学生什么,都会明确记录下来,并且认真按照执行,以为这样就行了。殊不知,教师的教学内容可不仅是教会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为什么学、怎样学等;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技能,还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做人的道理。具体来讲,教师只是教给了学生关于教材的内容,在课堂上不停地说教,几乎占据了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学生完全没有发挥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为了教而教,为了板书而板书,为了上课而上课,就是没有为了学生。一堂课下来,让我们感觉不是教师在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反而是学生在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可见,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教学目标是不准确的,没有根据学生而设定的教学目标是不正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以课堂为载体,时时处处想到学生,将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为最终目标。

  二、教学方法不正确

  教师的教学方法指的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如何把知识传达给学生。表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是教师要研究教的问题,而不是研究学生怎样学的问题。教师的课堂教学需要给学生设定一定的教学情境,这是一种学生吸收知识、内化知识的过程。但是现在的很多教师只是强调课堂教学的外化作用,忽视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时是不同步的,他们心里想到了却不见得能够说出来;明明自己会做但不一定能够讲解得出来,而教师偏偏要花大把的时间在给学生讲解上;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析问题的能力,把学会的知识用在分析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上,可很多教师还是要把时间放在几道抽象的应用题上,让学生算来算去,结果却因此打消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影响了学生对数学内容的学习。教师教学过程的设计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做出合理的教学安排,使其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设置教学环节,无须学生太多的考虑。但实际上,很多教师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感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状态,成为了教师教学的工具。比如,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应用题时,时常会把解决应用题所用到的知识提前给学生准备好,而不是让学生自己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被限制在一个固定的范围内,不利于学习和提高。另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等教学软件不断引入教学,本应该给教师的教学增添生机和活力,但很多教师盲目追求所谓的“新颖”“时尚”,过多地使用教学设备,甚至滥用,过分强调多媒体的作用,减少了学生的活动时间,不但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效果,反而影响了教师的教学。那么,什么样的方法才是教学的好方法,能够促进教师的教学呢?我以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研究:首先,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明确真正的教育目标。观念决定行为。当今世界是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是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各种信息层出不穷,我们已经没有精力去把所有的知识都学会,也不可能全部学完。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让学生学会适应社会、适应时代的发展节奏,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教会学生终生学习的生存理念。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明白自己的任务,明确自己的责任,在数学教学中,既要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意识,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这样,教师就不会因为学生成绩不好而生气;就不会为了单方面追求形式完美而设计课堂效果;就不会为了片面追求及格率、升学率而进行“应试教育”。如此,我们的数学课堂才会出现生机和活力,焕发新的青春。其次,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课程改革的成败。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这方面的特点越来越突出。在实行百分制的时候,量化学生的分数就可以评价教师的成果。随着等级制的到来,这种本来能量化的东西也变得模糊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用更好的心态、更高的境界来看待自己的工作。比如,开始实行等级制时,教师讨论给学生的应用题评分的问题:如果一道应用题的解答正确,只是答语写错了,这题是否算过关。按常规这当然应该算,因为这不影响对学生学习水平的评价。但有的教师认为如果这样,那干脆告诉学生一律不写答语,反正不影响成绩。这一个很小的问题恰恰反映出改革给我们带来的新课题,我们要以更高的思想素质对待今天的改革,要自觉主动地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并不是立即见成效的学生学习习惯、创新能力、学习兴趣、思维能力的培养上。

  总之,数学教师只有真正具备了较高的素质,才能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地方、成长的摇篮,才能在教学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使课堂教学真正收获实效。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数学教学反思11

  小学阶段,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良的学习氛围。但是,要想让学生一堂课40分钟全神贯注的听讲确实不易,就算是好同学也很难做到,老师讲课的时候必须让他们把焦点放在老师身上。

  小学的数学教学,最令我烦心的是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原因较多,也是比较复杂的,我个人认为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及教学基本功是否扎实也是很关键的。于是我在教学设计中不断的反思,上课前认真准备,同时我还积极的通过其他途径来完善自己的每一节课堂教学。

  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所任教的三年级学生,学习上困难比较大的学生特别多,在教学中,我细心观察了学习吃力、成绩始终不能有较大进步的学生,我发现他们没有真正意识到学习是一个努力、尝试、多次失败的过程。基于此,在教学中我试着运用了失败教育法,有效的克服了这一问题。学生的意志、毅力也得到了的培养、提高。只要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心理训练,养成健康心理—-不怕麻烦、不怕失败、敢于挑战,定能使学生学有所成。主要采取了下列措施:

  (1)在班中实行帮教活动,每一个学困生都找到一个学习优秀的好朋友来每天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辅导和考试,教师定期进行抽查。

  (2)我作为数学教师每天的工作计划中就有关于学困生的辅导工作。

  (3)学困生自己制定出具体的学习目标,以不断促使自己努力。

  但是,教学中,我明显存在许多不足。比如,课堂气氛不活跃,合作流于形式等。在今后教学中,我一定要真正让学生在主体积极参与、操作、交流、动脑、动口的探究性学习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更精彩。

  对于优生,要想抓住他的思维必须给他留有悬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还得不要让他处在胜利之中;对于中等生,他们不扰乱课堂纪律,有时你把他叫起来,他根本不知道你在讲哪儿,对他们来说心不在焉,要不断提醒他们注意听,多组织课堂教学;而对于后进生,首先给他们订的目标就不要太高要让他们跳一跳够得着,这样让他们自己觉得有希望,尝到成功的喜悦,只要他们取得一点点成绩就要适时的表扬。让他们觉得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觉得自己还是很有希望提高的。除了这些之外,作为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说话要和声细语,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讲课时不管你多生气,多着急,在给学生讲课时都要忍住,要耐心的讲解。永远记住: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要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他喜欢你才会愿意学这门学科。

  1、对学生厌学现象的反思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最挠头的是怎样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这里的原因是多样的,也是复杂的,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数学学科特殊性之外,教师授课方式、水平、内容安排等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教学一些课时,用不同的方法就会取得不同的效果。本学期在设计一些课时,我抛开了书中的例题,为学生创设了一些现实的情境,学生们顿时兴趣盎然。这样处理的好处不仅解决了课的重点而且节约了教学时间。大家又一次进入了学习的高潮之中。尽管要通过多个情境解决几个知识点,这么大的容量,由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熟悉和感兴趣往往能达到非常好的效果。这些让我反思,在平日的教学中,创造性使用教材,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太少了,常常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教学,围绕书本讲书本,围绕例题解例题,所以缺乏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长此以往,学生感到厌烦在所难免,厌学的症结所在。

  2、对学生的两极化现象的反思

  新课改的理念中倡导突出教学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在学生的实际学习中是随着年级的增高,两极分化现象日趋严重。以我现任教的三年级为例,数学的各项成绩在历次抽测和考核中均还理想,但从口算到应用题,每一项都有几个差的学生。我就想,为什么差的学生越教越多呢?于此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大多数同学热火朝天的学习过程中,差生扮演的只是鸭子叫雷的角色,不仅提不出问题,甚至记不住常见的计算方法,更有甚者连练习题都不愿意做。而对于这部分学生,常规的处理方法是忽略不计的,日积月累,错过的东西越来越多,与大家的距离也越来越远,对数学的兴趣也越来越淡,所以我觉得,我们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但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更要因人而宜,我们也不能用公开课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学生,我认为我们可以吸取公开课的思想,但不能照搬公开课的方法。这样差生会更差,作为教师应该及时补差,不让学生掉队。

  总之,我觉得,数学教学活动是一个最具创造性和灵活性的活动,只有从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收到实效,避免失误。

数学教学反思12

  一、自我评价

  1、用学生感兴趣的动物主题图,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并且以帮小动物解决问题贯穿整节课。这样使孩子们觉得自己很能干,能帮助这么多动物解决问题,因而他们显得信心十足。

  2、注重让学生体会用数学的过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学生在理解图意列出算式后,重点让学生说出为什么选用这种方法计算,又是怎样算出如9-3=6的。以此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自己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问题反思

  1、课件单一,缺乏动感。我选择的都是单一的图片,本来森林中的动物是鲜活的,如小鹿跳舞、鸟叫声等。因而学生并没有真正感受到小动物的活泼可爱。

  2、对重点知识挖掘不深。上课一开始,虽然突出了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但在后来学生说图意时,却没有突出这两点。

  3、教育机智不够灵活。最后小结时,有位同学说学会了1、2、3、4、5、6的加减法,我当时强调了是与8、9有关的加减法。其实学生这样说也可以,的确与1、2、3、4、5、6有关,虽然我没有说他说错了,但当时的这种处理方式有欠妥当。

  三、教学重建

  1、本节课中书上有一幅小猴子图,学生回答时只说了左边、右边,当时我没想到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中的小猴子,它们有的中吊在树上,有的蹲在树下……如果我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去观察,也许学生的思维就会因此而得到发散。

  2、学完小鹿图和蘑菇图后,如果再设计一个与孩子们现实生活贴近的情境,那样会使他们更加真实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生发出对数学的兴趣。

  以上是我对《用数学》这节课的教后反思,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数学教学反思13

  今年是小学教学的最后一年,根据新大纲的教学要求,我力求使教学结构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注意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培养创新意识,更注重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的改革主要体现在课堂及课余时间上,在课堂上我注重加强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而课余时间则注重让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将数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一、加强口算的学习。通过课前的3分钟的口算练习,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通过他们自己喜爱的方式来练习,还不定期的举行“速算手”比赛,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二、加强乘、除数的三位数的乘、除法笔算。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乘、除数是二位数的乘、除法笔算,在原有知识及对法则理解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多加强巩固练习,防止学生因粗心大意而计算出错。

  三、应用题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针对这一情况,我让学生多练、多想、多问,从量到质,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惧怕应用题了。

  四、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体会数学应用数学的意识。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又蕴涵着数学问题的活动。使学生通过在活动中解决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又有利于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

  五、为了贯彻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我还设计了一些带有一定的难度的练习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以便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特长,培养他们数学能力。

  一学期过去了,在新教学大纲的指导下,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同时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教学成绩上不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后进生的问题最大:

  1、

  尽管我在后进生上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从学习成绩上看,只是略有进步或进步的幅度小,和我的预想还有一定的差距。

  2、

  部分学生不善于动脑思考,不会举一反三,被动接受知识现象较为普遍,因此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差或方法少。

  3、

  部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培养起来:①部分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没有养成;②部分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没有养成。这是让我非常头疼的问题,本来非常简单的问题由于审题不细致导致错误,让我感到很可惜。③部分学生良好的检查习惯没有养成。他们做完题目后不知道检查、不会检查,明明错误在眼皮底下却看不出来;有的学生懒于检查。

  望来年,能再接再厉,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数学教学反思14

  师生在课堂上不仅要有知识方面的信息传递,更应有情感方面的互动。一年级的新生由幼儿园进入小学,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全新的学习模式。他们既好奇又困惑,既憧憬又害怕。根据一年级新生的心理特点,我耐心的指导他们,真诚的鼓励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鼓励他们说出自己对事物的认识,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一、小学数学课堂要重视学具运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识规律是通过感知,认识表象,获得概念认识,形成原理探究的意识。数学学科强调学习思维,而思维离不开具体的可感的生活事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就是直观的事物,可以让学生在直观的形中,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能激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如一年级《分与合》这个内容的学习,我们可以拿出教具,或者老师根据学习喜好设计教具,将9张喜羊羊图片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们思考如何分,学生们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那么,他们就能懂得分与合的意思,也为《加法和减法》的学习奠定基础。这里我们只要学生动手分分、用笔记记,合作谈论谈论,学生们就能掌握这一学习内容,并能形成深刻的影响。当然,学生在不断使用学具中,也能初步形成一些数学算理。如《认识除法》学习中,我们就是通过教具的分来让学生理解的,而有余数的除法也可以数形结合起来,引导学生通过形的观察进行获得抽象思维。当然,在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激发自主学习能力的当下,我们的使用学具教学能够让学生主动发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在实践操作中获得学习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找出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构建特质。

  二、小学数学学具教学开展方法探究

  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形式多样,特别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师生互动,以生为本的开展,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合作学习的构建为基础,让他们学会学习。

  1、让学生主体参与,实践获真知

  数学教学改革的重点是改变课堂师生关系,要重视民主平等,以及和谐的学习氛围的营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为给学生提供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让他们在学具的运用中讨论与交流,步归纳、验证,提升学习体验,获得数学知识,形成数学结论。如《圆的面积公式》学习中,我们先用“马儿的困惑”让学生感受和认识圆形,知道圆相关的知识,对圆的面积有初步印象。然后,让学生想想这样的面积怎么计算。然后,我们让学生拿出平行四边形学具,回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的推导方法,也就是沿着高切割成两部分并拼成长方形的,让学生们思考我们怎么将圆面积转化。然后让学生们拿出圆规,将圆进行等分,然后进行操作。当然,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如被分割的蛋糕的样子,然后进行操作。我们只要注意引导:转化的过程中它们的()发生了变化,但是它们的()不变?我们可以得出什么关系?这样,学生们观看学具,制作学具,在寓教于乐中找到解决圆面积的方法。

  2、创造学习情境,思维获得启迪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我们小学数学教学重在帮助学生理解数学问题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数学的思维如数形结合、转化思维、化归思维等等都需要学生在不断操练中渗透为自己的数学学习品质。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学具,能扩大学生的认识空间,为其创设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情境,促进学生心理内化,启动学生积极思维。如“相遇问题”的应用题虽然学生知道关系式,但是往往在实际操作中对相对、相距、相遇、同时等词的含义不是很理解,导致理解错误,无法正确解答。因此,我们可以让学生在练习中使用学具,在自己的课堂上进行演示,根据题目的内容,独立思考、演示,从而理解题目含义,获得行程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如此,学生头脑中形成了鲜明的动态表象,启动学生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从而掌握了数量关系,学会了解答方法。此外,我们数学学习的重点还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用教具教学能够让学生由外部的物质活动促成内心认知心理活动的转化。在使用教具中获得指定问题的解决,更会发现新的问题,扩大思维空间,对新知识有再的发现。如正方形学习,我们一般是让学生观察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纸片,然后让他们合作分析正方形的特点。而学生不仅知道几条边、几个角;还通过量得出四个边的长度相等,角都是90度的认识之后,还可能沿对角线对折、再对折发现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将相对的两条边重合、相邻的两条边重合,得出四条边一样长。如此,学生可能获得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也能扩宽解决问题的思维。当然,我们在学具使用教学中还要依据学情进行设计,学具的选择和操作应该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促进和提高他们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理解和掌握,也要注意合理使用防止过多的活动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营造一种学生动手动脑的学习氛围,通过合理使用教具让学生感知数学现象,培养抽象思维的能力,激发主体能动性和学习的趣味性,只要我们老师重视合理引导和调动,肯定会让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获得较大提升。

数学教学反思15

  “左右”这节课是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中的一个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上下、前后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能用“左右”来描述物体的位置,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体会左右的相对性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本节课我遵循了一年级儿童的认知规律,以游戏贯穿整个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建构新知。

  反思“左右”这节课,我觉得有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

  第一,在认识“左右”时,我从学生找自己身体中的左和右的游戏进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参与到学习的过程,这样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悟,体会到了自己身体上的数学。同时,通过让学生互说如何确定自己的左右,这样学生获的了大量感性材料,初步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接着又从学生自己及身边的学生入手,让学生用左右来描述自己的邻居,感受左右,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反应能力。

  第二,在教学左、右相对性时,我巧妙地设疑让学生们判断我举的是不是右手,这样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思考;接着我让学生举起右手与我进行比较,我适时提问:是不是你们举错手了?你有什么办法说服大家?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通过我的转身结论得到了验证。通过总结,学生明白:面对面站着,方向不同,左右也不同。最后我通过让学生握手和实践活动走楼梯,帮助了学生进一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训练了学生左、右的方向感,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本课的不足之处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倾听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课上有些学生是只顾急着发表自己的意见,还有的在用手比划难以和大家交流。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我们今后还需有意培养其这方面的能力。

【数学教学反思(集合15篇)】相关文章:

数学的教学反思12-27

浅谈数学教学反思03-07

大学数学教学反思02-22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10-09

高二数学教学反思(集合15篇)02-25

数学课后教学反思12-28

数学复习课教学反思03-04

初二数学教学反思12-24

数学教学反思15篇12-23

中班数学教学反思范文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