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美术教学反思

时间:2022-10-28 17:16:33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三年级美术教学反思(精选25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美术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年级美术教学反思(精选25篇)

  三年级美术教学反思 篇1

  《花手帕》本课的设计采用了染织这一民间艺术的内容,并将其与学生生活相联系,巧妙的运用身边易取之材料,仿民间艺术染织一方手帕。活动一是以吸水性较强的“纸”为媒介,通过多种不同的折叠构成手法,利用纸纤维的吸水性能和渗透作用,产生有格律、节奏、色彩等方面的变化,呈现出四方连续纹样的纸手帕。

  学生工具是生宣纸,但是生宣纸比较柔软,吸水性比较好,纸染色后,纸已打湿极容易将纸弄破,打开时纸便撕坏了,建议最好是改用餐巾纸因为它不仅吸水性比较好,而且还原性比较好。

  在上课过程中,注重了学生的情感,诱发学生的兴趣,设疑、质疑、引导解疑与学生的创造性解疑过程很好的结合起来,在教学上,采用了“引、放、评”的模式,“引”就是引导学生自学、给学生搭桥辅路,指导学生自己“走路”,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放”就是在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新识,以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评”就是收集反馈信息,学生利用小组交流、互相观摩的方法把在尝试过程中所了解的信息,进行整理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矫正。

  在对学生作品的评价没有进行。如果让他们表达一下自己的想法,会收到更好的效果。那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能体会到乐趣。

  三年级美术教学反思 篇2

  本学期,将克服以老师讲述为主,注重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探索的教学方式,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对自然界和美术作品做出自己的评述,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述能力。

  在欣赏齐白石作品时,我引导学生先描述画面的内容,大胆说出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在欣赏齐白石的花鸟鱼虫作品时,有的学生说:“那只小青蛙像是要跳起来”,“小蜻蜓画的像真的一样,很逼真”,“小蜜蜂画的栩栩如生”,“齐白石画的花鸟鱼虫就像是画活了,像有生命一样。”这就是孩子的语言,虽不像评论家的语言精深透彻,但也是一语中的。在欣赏《荷花蜻蜓》这幅画时,学生能准确的说出荷花与蜻蜓表现方法的不同,并说出两种不同表现方法的不同效果。他们是这样说的:“荷花和荷叶是用写意的方法画的,显得奔放、大胆;蜻蜓是用工笔,细致精美、逼真,形成对比。”我很高兴,学生们能说出自己的准确感受。

  之前,学生可能没机会说,不敢说,怕说错,或是不愿意说;慢慢变成不思考,没有感受。看来激发学生参与“欣赏·评述”,提高感受能力,欣赏,评述能力势在必行。

  三年级美术教学反思 篇3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有了大致的了解。每一节美术教学课堂中,那些有趣生动的形象是引起学生直接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促使他们形象思维发展的主要意象。但是学生作画只凭头脑中记忆的表象,往往大略地欣赏对象后,有大概的记忆,就开始作画。在平时,我提倡、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也会穿插一些景物,人物,静物的写生课,针对其形状、颜色、结构、姿态等,更好地认识客观事物。因为,观察能力的提高在于锻炼,经常有目的、有意识的观察,其观察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

  常言道:“眼明手快、心灵手巧”这足已说明技能与感知、观察、记忆、思维等关系密切。在教学中,我也鼓励和引导学生想象,设置情境等手段,激发学生打开广阔的想象思维空间。在创作课上强调每个学生都要表现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在构思过程中,最为忌讳就是雷同。所以在课堂教学上,我让学生敢于超越自我;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事物的观察、图画资料等进行组合画面或添画环境、情节的再造现象,我也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丰富的形象资源。在有些课程我尝试着做画结合。

  学生天性爱玩,让学生在玩中培养感性认识,实现自我表现的愿望。在《美丽的孔雀》一课,在画孔雀之前,让学生通过对杨丽萍《孔雀舞》的欣赏,进一步的认识舞台上“孔雀”的造型,其次通过折纸让他们观察到了孔雀较概括的形象及特点,在这些基础上再让他们展示自己对孔雀的认识,描绘孔雀的造型等。

  三年级美术教学反思 篇4

  橡皮泥是孩子们最喜欢的玩具之一,这种内容的美术课对我们老师来讲应该也是最好上的内容了,因为孩子们对它的喜爱,让我们比较好控制课堂,但怎么样才能激发孩子们的创作热情,让他们能出更多更好的橡皮泥作品呢?在这节课里我开展了尝试。

  原来的教学内容设计我是遵循赏析——探究——制作——评价提高的传统教学模式,但我经过考虑,还是修改了教学方式,先不急着欣赏作品,而是先和孩子们做几个手部动作的“手指操”,“转一转,捏一捏。”“按一按,压一压,这样能做出什么形状的橡皮泥?”“扁扁的象饼一样。”“揉一揉呢?能做出什么形状?”“圆圆的,象小汤圆!”“好!真棒!咱们班里的同学看来一个个的都是玩橡皮泥的高手啊。”及时的给他们“戴高帽”也很有效果哦。“那……搓一搓呢?”“是条形!象面条一样!”同学们更得意的抢答起来。“答得好!同学们,我们知道如果我们的手指灵巧的话,可以用刚才的几种方法来制作各式各样的橡皮泥物品,可是,如果今天我们只能用一种方法来做橡皮泥的话呢?比如……我只能给你们用搓的方法。”“啊?”全班同学立即动起了脑筋。“怎么可能呢?都是面条一样的条形,怎么把它们粘起来啊?”“哦!我知道了!”有同学立即喊了起来“可以把它们盘起来啊!”“对哦”马上有人同意。由此,我顺利的进入到了本课的课题《用纸条和泥作画》。

  接下来的捏泥巴课堂基本就在孩子们的探究——比赛创新制作——互相赏析——交流经验的过程中顺利开展下来。最后,在3年4班班里得到的教学效果最好,学生优秀作品最多,也最出彩。我立即收藏,利用课间十分钟的时间用数码相机把优秀学生作品拍下来,然后把作品归还给学生。知道自己的心血作品可以拍照上传到学校的网站里,爸爸妈妈可以在网上看到,同学们高兴极了,纷纷问我“于老师,下次美术课上什么内容?要带什么工具,你写出来啊。”看到同学们这么喜欢上美术课,而且主动要求带工具,我心里也很高兴。

  对于一个美术教师来说,我的目标是让孩子们喜欢上美术课,进而喜欢美术,当然,最终的目标是让他们喜欢艺术。对此,我觉得这节课让我感受到了孩子们对美术的那份喜爱,而这正是我所追求的。

  三年级美术教学反思 篇5

  一、本课教学过程简洁、流畅、清晰。由于学生发现的这些图形联想的例子都是自己熟悉或感兴趣的,所以学生参与积极。但是又因为是班主任授课,学生可能会有点拘束而造成课堂气氛不是太活跃。

  二、在教学设计上,欣赏图形联想的作品,了解它的应用设计过程——总结图形联想的概念与方法——寻找生活中的图形联想例子,通过讨论、比较、分析很好的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从学生的课堂反应来看,学生能从容地总结图形联想的方法并能找出一些应用的案例。

  三、由于学生很好地理解图形联想的方法,学生都能轻松地为自己设计一个吉祥物,作业表现比较出色,能基本表现自己的特点,虽然在设计形式上有些稚嫩,但都非常真实、有趣。有些同学还争先恐后地想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给大家听。

  四、几点改进的地方:1.学生进行作业自评时,可以将作业在投影仪上进行展示,鼓励别的同学进行评价;2.在学生进行设计指导时,根据不同学生的程度,对设计进行指导,由于是第二堂课,创作的时间比较充裕,所以可以多改变下评价方式,让本堂课变得更生动点。

  五、经过这堂课的教学,我觉得农村的孩子对本土的文化了解得还不够,这需要老师多多的提点和讲解,让农村的孩子也能更多的了解自己家长的特色建筑和文化。

  三年级美术教学反思 篇6

  本课教学内容分为三个活动,其中活动二是课程图标设计课程。图标设计是从每门课程学习的内容形式、工具等特征入手,抓住形象表现为主,文字符号色彩象征为辅的设计要素组成的图案,形象的表示一门课程,由于本课的内容较多,所以我请同学们进行了分组合作,两人一组,分工设计课程标志,后画成一幅完整的课程表。本课的难点在于图标的设计,针对这个难点,我先请同学们欣赏课本上出示的范作,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讲这是画的哪一门课程?你是怎么猜到的呢?通过这样的分析讲解同学们发现设计要素——我们可以通过用字母表示课程的方法,也可以用本课的学习活动来表示,还有一些学科有非常显著特征的学具,也可以表示这门课程。通过同学们的分析训练解决了这个难题。在教材中展示了一份中规中矩的正方形的课程表,但在收交作业时我发现了一位同学的作品非常特别,画了一辆巴士车将巴士分成二层,画了五个窗口,每一个窗口表示一天。这样的构图形式非常的别致、生动,让我大开眼界。

  三年级的这册课本,我教了好几届的学生,还从来没有出现过用这种方式去表现课程表的,这也是老师没有想到的一种创作手法。这给了我一些有趣的启发,于是我在其他班上这一课时对同学们进行了发散思维的训练:请同学们想一想,除了长方形的中规中矩的课程表的样式之外,我们还能想到哪些有趣的课程表的展示方法?抛砖引玉后,我发现同学们的思维非常的活跃 有的同学把课程表画成小花的样式,有的同学把课程表画成彩虹,每一种颜色代表一天。在接下来的作品展示中同学们展示出了他们超强的想象力,展出了形式各样创意无限的课程表。同学们的创造力让我惊讶,让我反思。我们经常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孩子们就是最棒的老师!

  三年级美术教学反思 篇7

  本课主要让学生认识三原色,懂得颜色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一些色彩理论知识,我用课题课题《魔幻的颜色》中的魔幻二字来做文章,设计了一个小魔术“看我变变变”。 用魔术的方法揭示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增强视觉效果。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

  通过这个小魔术,使学生知道红黄蓝这三种颜色可以调出很多新的颜色,而这三种颜色是不能调出来的,是这个世界的基本色,称之为三原色。

  三原色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对学生进行询问红色、黄色、蓝色的物品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这说明色彩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它把我们的生活装点的五彩缤纷,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非常的快乐。

  动手实践与感受学生对颜色并不陌生,但是对它的调配和变化规律却不了解,因而刚接触调色,对它充满了好奇,才识我充分让学生自己去实践、探索、观察,然后画出作品。

  在这堂课里,我充分发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不断的有学生向我和其他同学展示自己的新发现,在实践中体现了学习的乐趣。但却没很好的组织教学,使学生动手实践后就收不回来,有一种一发不可收拾的现象。应以小组为单位,以合作的学习方式为主,既要鼓励学生独立尝试,又要重视学生的互动。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纪律的管理。

  在语言上有所欠缺,没能很好的使用表扬性、鼓励性的语言。应恰如其分的使用这些语言来鼓励和推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用美的语言对学生进行熏陶,是对学生的信任和肯定,更能很好的促进课堂气氛,使之融洽。

  三年级美术教学反思 篇8

  《生命花树》中,抓髻娃娃位于画面中心,在奇花异草的簇拥下,手持象征富贵的牡丹花,两只寓意长寿的鹤在空中飞舞,给画面增添了雍容华贵的喜庆气氛。

  剪纸是我国民间艺术瑰宝,据考证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在我国民间剪纸艺术中,有个特别招人喜爱的想象就是(抓髻娃娃)。民间传说,抓髻娃娃能(镇住妖魔鬼怪)能让(家族多子多福),所以他深受人们喜爱。

  剪纸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希望同学们能“传承民族艺术,剪出美好生活。”

  剪纸的特点:

  ⑴、对称式构图,使画面饱满、充实。

  ⑵、采用阴刻、阳刻、混合刻等表现手法。

  ⑶、使用“隐喻”的手法表达情感。

  如:“牡丹”寓意富贵、荣华;“鹤、桃、松”寓意长寿;

  “鸡”寓意吉祥;“蝙蝠”寓意幸福;“喜鹊”寓意喜庆。

  以下内容是对本课的思考与拓展教学的反馈

  为了开拓学生的思维,我们不只局限于课本仅有的这一幅作品的赏析学习,我们将在拓展学习与思考之中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民间美术剪纸的魅力与生活气息。因此我们旨在通过对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类型的剪纸作品的欣赏,使学生了解剪纸在我国历史文化中衍化出的不同风貌,领略民族艺术初期的神秘、上升期的雄浑和成熟期的神韵,领略我国剪纸艺术的多姿多彩,以激发传承民间艺术的情感。

  通过本书与以往的学习《百变团花》、《吉祥图案》、《剪纸中的阴刻阳刻》等课,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表现力和审美能力。但如何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要求出发把握教材脉络?如何达成让学生更好的解读剪纸作品中蕴含的文化和历史这一目标?通过多次研读教材,我做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挖掘人文内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多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才能让他们获得持久的学习兴趣;只有让孩子们对所学知识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才能实现学习方式的真正转变。

  例如:我们可以歌曲《蝴蝶妈妈》以苗族古老传说为创作背景,婉转的曲风正与南派剪纸的风格相得益彰。借这首歌来导课,能迅速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同时,艺术的“通感”也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感受南派剪纸的风格。

  2.巧用媒体,构建高效课堂:

  美术是视觉的艺术。本节课充分发挥多媒体形象、直观的优势,突出以下教学重点:

  (1)课件出示:库淑兰剪纸《抓髻娃娃》与苗族剪纸《蝴蝶妈妈》

  通过直观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对比,感受《抓髻娃娃》(北方农村的保护神)、《蝴蝶妈妈》(苗族人的祖先)不同的形象特点,感知解读其中蕴含的文化和历史,感悟多样的艺术风格,体现“综合 探索”学习领域的目标。

  (2)出示课件:

  纵向梳理教材脉络,回顾小学阶段所学的剪纸知识:

  表现形式内容 : 剪纸纹样表现手法:

  《百变团花》 中心对称式剪纸

  《生命花树》 不对称式剪纸

  《抓髻娃娃》 轴对称式剪纸;

  《吉祥图案》 涡纹柳叶纹混合刻;锯齿纹(以谐音表达寓意)

  《剪纸中的阴刻阳刻》 圆点阳刻:线线相连; 月牙纹阴刻:线线相断

  3.问题学习,引导自主探究:

  从实践中得到的直接经验远比从老师那里得到的间接经验要深刻的多。大胆尝试中的“失败”比墨守陈规中的“成功”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来突破教学难点:

  (1)出示教师示范作品《抓髻娃娃》,

  设问:“这幅剪纸的表现形式与以往什么不同?

  你能结合已有的知识尝试制作吗?”引入二方连续剪纸的学习。

  (2)小组学习:自主探究折、剪方法。

  (3)大胆尝试:任选一种剪纸纹样,尝试制作二方连续纹样。

  (4)汇报成果:

  (5)深入探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老师的作品,找出失败原因。

  (6)形成经验:留好连接点,保持连续性。

  4.立足生活,发展审美想象:

  艺术源于生活。“剪花花”也正因为植根于劳动人民深厚的土壤中,才能开得如此鲜活。

  怎样让孩子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创作富有童真童趣的二方连续剪纸作品?我找到了“花朵 ”这个切入点,鼓励他们以“花朵飘飘”,表现六年学习生活中最真切的友情,最难忘的故事。学生的奇思妙想的作品,带给我莫大的惊喜,体会到教学相长的乐趣。孩子们用“天马行空”般的想象,为传统剪纸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年级美术教学反思 篇9

  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抓的方面在如何观察这一步骤。因为,凭空想象的画也是通过看到的事物有感而发的。此外,三年级的学生开始进入写生写实的转换阶段。观察是画画的一切基础。通过看,产生想法,最后才通过画表现出来自己的感受。为此,特地将重点放在了教学生善于观察。用各自独特的精神表现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以尊重为前提,采取有效措施从而促进生命的良好发展。把教材中的《最受尊敬的人》课堂中,同学之间友好交流气氛,让人觉得非常温馨。

  我应多多了解学生,认真倾听学生的声音,建立一个学生资源库,以便更好地为创生美术课堂服务,让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心灵相约的地方。与学生的交流中得知他们崇拜各种各样的人才,有乐坛指挥家的、有舞蹈家、也有善于朗诵演说的等等。这些人才我们都要及时了解并记录下来同样的人才,在美术课堂里也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学生的一点一滴,教师都应该通过倾听和观察,及时把握学生的情况和需要,并想方设法采取必要的措施,或提出合理的建议,或给予必要的引导,做学生学习成长的见证人,更作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伯乐。

  此外,我更多的以启发为主,建议他们如何更好的去表现自己的画面。从不同侧面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在教学过程当中,也有些不足之处,就是在面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刚开始要求提的过高。这点随着逐渐的了解了本校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灵活调整方法及要求,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宜,根据学生的不同差异,使日后的常规教学任务完成。最后,根据课堂教学的不断总结和反思,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再提高,使学生的美术素养能力提高为目标。

  三年级美术教学反思 篇10

  本课以绘画、手工和游戏的形式开展教学,以直观演示的方法进入教学,本课学习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因此,围绕故事开展教学,从动人的情景中强化对运动形象的体验以及发散的扩充。

  我这样设计教学,激情造趣,导入课题,课件播放《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片段。请两名同学表演孙悟空和白骨精激烈的交锋场面,瞧!老师只用纸制的小纸人就可以表演,学生欣赏,导入新课,接着学习新课。

  课件展示一组人物:县官老爷、小和尚、警察、海盗、芭蕾舞演员。让学生认识各种人物造型。然后我加以总结,要表现人物就一定要突出人物的服饰、形象、动作、道具。

  交流探讨。让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或最熟悉的人物形象,让她们回忆其突出的个性特征和形象特征。学生大胆画出人物形象,然后通过表演展示自己作品。整节课,气氛活跃,学生玩得开心、快乐。

  三年级美术教学反思 篇11

  通过课件出示红色的物体、红色的画,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了红色给人热烈、欢快、温暖的感觉。通过让学生比较两张优劣不同效果的画,使其在色彩与构图方面有明确的概念。通过比较两张画,使学生感受到了红色的邻近色的美丽,知道了画红色的画不仅要使用纯红色,而且还要尝试运用红色的邻近色;在构图上要注意物体在画面的组合,使物体组合有聚有散,并使画面物体有主次之分,使画面看上去完整美观。通过以上的比较分析,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另外,红色的画不单单只用红色来表现,其实可以用不同程度的红色表现,也可以适当地加一些其它颜色作为点缀陪衬。但主要还是以红色为最基本最主要的颜色。

  本课第一课时主要是新授,而第二课时内容让学生们在感受红色系列的冲击后再次加深对三原色的了解。教学中,最精彩的环节是我让学生们来说说对红色的感受,他们竟然运用了那么多的词汇:大红的热情、红火、喜庆、快乐,粉红的温馨、浪漫、温柔、美丽……可能是奇妙的故事给学生带来的联想吧!对于红色的主题,学生也能想出许多:如《过年了》、《果子丰收了》、《贴春联》、《着火了》、《夕阳晚霞》等等。只是考虑到三年级教室这边水池很少,调配颜料很不方便,所以我允许学生使用各种材料来表现,那些使用油画棒、水彩笔、彩色铅笔的,不能现场调配出各种不同的红,有点小小的遗憾。

  三年级美术教学反思 篇12

  本课力求把握教学内容,突出创新教学的特点,引导学生自主体验,充分体现主动探究学习的优势。

  本课教学内容设计为《纸片的叠加》的第一课时,因为第三册教材中涉及的以彩色卡纸为材料制作的纸片叠加与第一册教材《形状的组合》中仙人掌的立体制作部分有重复,所以我将纸牌叠加作为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我的设计思路是先让学生在统一材料——纸牌的基础上,学习简单裁减纸牌以及卡口插接的方法,为第二课时的拓展教学作铺垫。

  本课通过学生尝试练习、教师示范等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尝试、创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发现、体验和发展,使学生从中体验美术造型的乐趣,在探究创作中提高综合能力。教师例举了最简单的纸片叠加后,学生尝试别的让纸牌“站起来”的方法。学生在经历了这样一次尝试之后,知道了相同造型纸牌如何叠加,然后再将教学环节过渡到不同造型的纸牌如何叠加,学生的学习经验也随之上升到另一个层次,纸牌的造型开始向多元发展,丰富了创作内容。

  在经过了形状分割拼搭、黑白留空移贴、剪贴空缝留白等一系列“形状的游戏”学习后,借助纸牌叠堆造型的形式,本课学生的学习内容是:用卡口插接的方法,创造出漂亮的纸牌立体造型。

  相比较前面的平面造型,这个立体构成范畴的学习内容,对三年级小学生而言确实较难,所以,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学会造型表现的方法、掌握其中的一种方法并籍此进行大胆创作。

  在课的结尾教师已经向学生展示了由其它环保型材料制作的纸片叠加造型,学生回家搜集材料后可以在下一节课进行更大胆的尝试。

  三年级美术教学反思 篇13

  《吉祥纹样》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吉祥图案的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有关吉祥图案的知识,了解民族传统文化及吉祥图案的设计特点和造型方法。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而体验到生活的乐趣。能用剪纸的形式制作吉祥图案,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这些也是本课的重点。

  我根据教学目标、重、难点设计了教学过程:(“连”是“莲”花的谐音,“余”是“鱼”的谐音。)导入新课后,让学生观看吉祥图案的有关资料,通过分析、比较等方法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有固定含义的图案,有意识的带领学生将吉祥图案进行分类,避免学生作业过于单一的问题。

  吉祥纹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一件学生熟悉的吉祥纹样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吉祥纹样无处不在,初步感受吉祥纹样的美好寓意及基本的表现形式。接下来让学生欣赏更多的吉祥图案。此环节的优点在于能够引领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欣赏分析,如赏析“连年有余”时,是出示图和文字,先让学生找出图案中的形象,然后找出相应的谐音和象征,了解吉祥图案中谐音和象征的用法;“喜上眉梢”,给出图案,让学生观察图案内容,然后根据谐音、象征的方法为图案起名字,并说出寓意,学习运用吉祥图案的谐音象征法来理解图意;“五福捧寿”,给出文字,让学生运用谐音象征法想象图案;最后从题材上给予图片欣赏。整体看,通过给出图词、图、词的赏析顺序,使学生循序渐进、多角的了解掌握。

  备课时为了避免学生作品单一,我设计的是和学生一起欣赏、分析、分类,结果就因为学生对吉祥图案不够了解,所以还是造成了作品单一。通过这节课我再次领悟到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备学情。老师不能只凭自己的教学经验来备课,更要关注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想如果我课前向学生了解一下他们过去学习的情况,我的教案肯定会改写,学生的作品也不会那么单一。回顾这堂课,我觉得在本人上这一课时注意利用好两种时机,一种是教师自己如何设置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另一种是如何驾驭、捕捉淘气孩子的闪光点。

  上课时,为了让同学们能积极地开动脑筋,用“你发现了什么?”这种问题来调动起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学习兴趣。经过这样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课中的提问环节,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就看教师如何去挖掘,去点亮,去捕捉,唤醒学生心灵深处美好的东西。

  三年级美术教学反思 篇14

  时光匆匆,转眼间一个学期又结束了。回顾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一切完成得比较顺利,这与学校领导的支持和各位同仁的帮助是分不开的。

  本学期我担任小学三年级美术教学工作,相对去年,有了较多进步。首先是师生间更有默契,关系更为融洽,有不少学生还拿业余时间的画作给我看,这对教学工作的顺利完成无疑是有利的。另外,我及时发现各班有美术特长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加以肯定和鼓励,从而使其更有学习的热情,并感染着班级的学习气氛。提高了美术教学的课堂效率,延伸了美术教学的意义。小学三年级的同学,相对在表现技法和艺术审美与构思上,都比较趋于成熟,所以在本学期的课题安排上我也有意的进行了组织。欣赏课与实践课并重,两手齐抓。美术属于视觉传达艺术,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教学中认真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培养的关系。在培养能力过程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所以欣赏课很重要。但欣赏课也是比较难上的,容易枯燥乏味,基于前面与学生建立的良好基础上,我让同学在课前预习,上课时针对问题分别让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发言,调动同学的积极性,把欣赏课改成讨论课的形式,同学们在轻松当中就获得知识点。美术作品还需要较强的动手能力,才可以达到感染观众的效果,这就提到了实践课的关键性,在本学期中,特意安排了许多动手实践课,特意寻找些与同学身边生活有紧密联系的课题来做。(例如:服装的设计、家居设计等等)使大家兴趣很浓,积极主动的配合教学,效果较好。提高了同学们的欣赏水平和表现技法。同时也穿插民族文化的渗透,爱国主义的教育,(中国水墨画的欣赏与实践)。使同学们,通过学习传统艺术,来了解祖国文化的深厚与博大,增强民族自豪感。

  我在教学中的经验教训:

  1、必须认真贯彻启发式原则,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

  2.教师应加强示范,并充分利用展示图片、美术作品及放映幻灯、视频等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教学。

  3.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4、对学生美术学习的评价要尽可能做到态度习惯养成和知识能力发展并重,并鼓励大胆创进和个性发挥,即着眼于实际成绩,更注重未来发展。

  5、美术教学要尽量注意学科间的联系。如在讲到点、线、面等概念时,可联系数学中的相关概念来解释。

  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自身发展进步。除积极参加学校的教学大比武、科组教研活动、听课、评课外。我还注意到要自学。从思想上,利用行评机会端正自己认真向优秀同仁学习取经;从行动上利用网络参加继续教育学知识,学教学技能等;在生活上注意形象,为人师表。回首本学期我和同学们都在一起共同成长,相信有了本学期的收获做铺垫,下学期的教学会更圆满,同学们会取得更长足的进步,分校明天会更美好!

  三年级美术教学反思 篇15

  生活中美术作品虽然随处可见,可学生并不知道这是工艺美术,那是建筑艺术,甚至也不知道美术与生活中很多事物有密切联系,学习它有何用处。三年级教材中有建筑艺术欣赏,色彩三要素的练习,教学中发现学生对园林、宫殿以及颜色的感情色彩知识很感兴趣,针对这一阶段学生技能差而眼光水平高,求知欲强的特点,在高年级教学中不妨加重欣赏课比重,一方面可减轻作业练习的压力,另一方面拓宽知识面,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虽然学生作业是幼稚的,粗糙的,可并不影响他们了解丰富的美术知识。马克思说过:“如果你想欣赏艺术你必须成为一个在艺术上有修养的人”。反过来,通过美术欣赏艺术也能提高学生对美术课其他内容的学习兴趣。欣赏课学习可以根据学生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绘画技巧欣赏,了解美术家的绘画技巧及表现手法。

  2、从身边熟悉的艺术形式欣赏。如苏州古典园林造园特色欣赏,可把学生带到园林中去具体体会。

  3、儿童画与中外优秀美术作品欣赏。让学生对儿童画和成人作品进行比较,找出他们的各自特色。

  4、美术四大门类作品欣赏(指绘画、雕塑、建筑艺术、工艺美术),使学生知道美术包括很多样式,纠正学生中存在的重绘画学习而轻视手工制作学习的认识错误。

  5、中国美术与西洋美术比较欣赏,让学生体会中国书画艺术、建筑艺术、工艺制作的魅力所在,激发学生热爱传统艺术的情感。

  三年级美术教学反思 篇16

  本课是本单元对折剪纸的第一课,因此教师在提出教学任务之后,应教会学生如何将纸对折,以及对折后可以让学生先画好样子,然后再剪。这样就可以减低剪纸的难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功能是靠移情和共鸣来实现的。情境对激发人情感有特定的作用。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

  在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动机就是成就动机,而成就动机来源于研究、探索、发现、挑战成功后的快乐体验和自信心。为此,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了探索性的问题“找出教室里藏着的其它折法的团花,学着折一折,剪一剪,让你的团花多变起来吧”,让学生在寻找、研究、制作、交流的自主学习过程中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动机,在获得成功体验的同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更大的空间里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让团花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学生也就体会到了剪纸的价值所在。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根据《课程标准》指出的:教师要给学生留出空间,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去选择、决定,去思考、体验。因此我设计了挑战型的任务活动,“美化我们的生活…如杯子、服装、花瓶等,放手让学生决定自己需要完成的任务,鼓励学生选用不同方法,把期望带给学生,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设计说明:

  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可以开阔孩子们的眼界,促进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满足孩子们欣赏与被欣赏的心理需要,呵护孩子们的兴趣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倾听、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在这个环节中,其实能剪出怎么样的造型并不重要,关键是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凸现个性、合作交流、分享快乐。

  为了做到课内外有机结合,体现知识技能的延伸与延续,在课的结尾,我提出“剪纸艺术是我国民间艺术中的一朵奇葩,中国剪纸网中有许多关于对称剪纸的知识,点击一下鼠标,你一定会有新的收获”,旨在激发学生爱国爱家乡的情怀,让学生主动去亲近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剪纸民间工艺,去感受剪纸艺术。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学习剪纸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具有民族精神和国际视野,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三年级美术教学反思 篇17

  本课通过欣赏中外表现快乐童年的美术作品,让学生初步感知、了解了不同绘画表现形式的美感。课堂上也有部分学生能大胆地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述画家的作品,并能说说自己的感受。他们在感受美术作品中表现童年多种多样的快乐生活的同时,增强了回忆幸福、快乐的生活情感体验,起到了较好的德育效果。同时为了让学生体会美术课特征,增加了绘画环节,也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整堂课的教学过程较连贯,重点、难点做得比较到位,让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到这堂课主要内容是添加快乐假日的场景。但是学生的作品与原本设计的教学结果有所差别。学生的作品中突显快乐假日这一场景不是很明确。教师在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时也没有及时的、适当地指出这一点,这是整堂课的败笔!如果下次遇到这种类似的问题,要吸取这次教训,争取做到最好

  三年级美术教学反思 篇18

  通过本课教学,我深深体会到美术课程不仅要教学生学习美术技能,还要教他们学习艺术文化,也就是课程标准中提到的。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我在课堂中给学生展示相关中外画家的美术作品,感受画家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在我的讲授中,体会花的高贵品质,激发对家乡的热爱。在师生的交谈中认识到花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是教学内容多元化。对学生情感意识的培养也是课程人文性质的具体体现。

  在这节课里,我感到不足的是,我没能很好地把握时间,由于时间关系,没能给学生一个相互评价的平台。如果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把自己画中的情感表达出来,有利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三年级美术教学反思 篇19

  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当地居民的建房特点,摄了不同的老房子,让学生进行比较,收集自己见过的房子,许多学生都很感兴趣。后来在教学中,学生们积极投入讨论,把不同的各类房子特点总结出来,画面内容已经呈现在脑海中。但对于基本功还欠缺的小学生,他们的素描功底还需要加强练习,很多学生在造型方面不是很准确,在这样的状况下,我没打消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从色彩方面进行加工处理,即使在造型方面不是那么准确,但配上自己喜欢的色彩,画面内容显得饱满和谐。

  作为现在的小学生他们的基本功还需要加强,老师是引导者就应该不断为学生提供画画的素材和相关的信息资源,让学生从中获得画画的灵感。我认为在本节课中学生已获得了愉悦。在以后的教学中,多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让他们对画画更加感兴趣。

  三年级美术教学反思 篇20

  这是一节制作对印画的手工课,“对称美”是形式美法则中常用到的手法之一,对学生并不陌生。所以一开课,就以游戏导入,“找朋友”寻找已知图形的另一半,孩子们一下子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很快的找到了。因为对称,藏匿于生活之中,寻觅不同形式的对称图形,是一种快乐与欣喜。让孩子们找出生活中存在的对称形,觉得对称美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整节课以“对称图形”为主线进行联想,学习对印画的制作。由于制作方法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相对简单,孩子们在学习的时候没有压力,在轻松愉快的心态下,进行自学尝试,自主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中获得耐人寻味的奇异效果。可是,在孩子们信心满满的打开纸张的一刹那,满以为会得到自己预想的效果,却往往差一点点。想要从偶然中取得奇妙的视觉效果,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含水量的多少、颜色的搭配、用量的多少、疏密关系、面积大小、力度的轻重……等等这些因素都决定着最后所呈现的效果。

  在教学内容上,我收集整理了大量关于对称图案包括风景、摄影、画家的作品,本堂课最令人感动之处便是学生的创作过程,整个教室里洋溢着高昂的创作激情,同学们时而开心微笑,时而沉气剪切、蹑手拆展,在我心里留下深深的印象,在作品的展示中,我鼓励他们的每一份发现,肯定他们的与众不同,使创作氛围处在一种积极的尝试中,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性。在课堂的结尾,进行了有意的延伸拓展,将学生置于多元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让学生们把这些意犹未尽的创作意识融入生活之中,让我们的美术课堂成为学生创新的摇篮。

  三年级美术教学反思 篇21

  上课时我先引导他们回忆自己看病或跟家人去看病的经历,谈谈自己对医院、护士、医生等的印象。通过学生的不断回忆和补充,学生的兴趣越来越高,接着我让他们采用自主探究的方式欣赏了书中的优秀的儿童绘画《牙科医院》,在经过小组讨论其特点,由小组代表汇报小组讨论结果,然后和他们一起分析了一幅生动的作品优秀何在,并让他们了解了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这种比较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趣味。

  在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启发、激活了学生的记忆储存后,我决定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来玩一玩“看大夫”的游戏,把学生带到“看大夫”的情境中帮助学生回忆和联想,帮助他们消除对医院对大夫的神秘感和恐惧感。由于事先没准备材料,我只能告诉他们,自己利用身边的材料来模拟。尽管简陋,学生仍很高兴,消息一出,欢呼雀跃,立马忙活开了。顿时,教室里一片沸腾。

  简单的分组分工之后,各小组成员齐心协力,开动脑筋。“病人”一幅病怏怏的状态,“医生”则是面上含笑的,“护士阿姨”则耐心周到的扶“病人”坐下或躺下,经过一番询问和观察之后,“护士”就按照医嘱开始为“病人”打针,他们把自动铅笔当针头,用自己喝水的壶做吊瓶,系上一根线挂在窗户上;那边有病人要开刀,“医生、护士”齐上阵,“护士阿姨”细心的开导“病人”别害怕,“医生”则趁机拉开“病人”的衣服拉链做手术切开口,经过仔细检查后又小心的为“病人”缝合好伤口;看,几个平时调皮的男同学今天也格外的听话,他们的牙疼,“牙科医生”为他们精心的检查之后,就安排他们坐下等待手术,有的还需要麻醉呢!他们一个个张大嘴巴,随时等待“医生”的到来,好像很紧张,谁也不敢乱动;班上刘浩文同学腿受伤了,不能跟同学们一起活动,几个学生就干脆跟他一组,为他治疗腿伤,他也没闲着,在治疗的期间,发挥他的特长,用白纸为他的“医生”制作了一顶“护士帽”,还特意画上了鲜红的“十字”,表达了他内心的感激……

  下课的铃声响了,我们仍沉浸在热闹而温馨的课堂情境中,互帮互助,互相关怀发生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温暖却洋溢在我们每一个人心间……

  三年级美术教学反思 篇22

  《加一加变一变》是一节写生与想象添画为一体的一节课,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善于发现并乐于用绘画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创意,本科教学是在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描画、想象添画和交流,让学生在物体基本形状的画法,在感悟和体验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之展开丰富的联想,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开放性。本课的教学内容较为明确教学重点是:一、能够辨认和描画出物体的基本形状渗透轮廓意识。二、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想象创造能力

  本课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观察习惯和对绘画的兴趣,激发学生善于发现并乐于用回话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创意,如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使全体学生真正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所以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紧紧地围绕“联系学生实际,促进学生发展”这一中心来设计和安排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分成以下的内容:

  一、激趣导入感受新知

  一是感受认识引入新课,我用学生们熟悉的卡通形象,进行导入,我通过播放“超级变变变”片段让学生观看,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并通过这一谈话引导让学生在感受节目带来的欢乐同时明白这些欢乐都是来源于表演者们的创意,让学生明白拥有创意的就拥有欢乐拥有知识。

  二、游戏环节活跃气氛

  这是,学生带着对创意的欣赏和追求,出示课题,今天我们来进行“加一加变一变”活动。在下一个环节为了强化学生们对轮廓的意识同时让学共同参与到课堂中来,我设计了一个“摸一摸猜一猜”的游戏环节。此环节目的在于引导强化学生的轮廓意识,同时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们充分的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真正的发挥。因此,我会随时注意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发现”因素,创

  三年级美术教学反思 篇23

  在课堂当中,我注重学生的参与,让他们能够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力,提出自己的观点,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陶冶了自己的情操,提高了审美能力。同时我还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通过讨论 -- 欣赏 -- 讨论,培养了学生的一种探求精神。注重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这是实验教材的基本要求,也是它的优势。我还注重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比如了解卡通画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之后,学生就会发现,在实际生活当中我们处处到能见到卡通作品,也能尝试应用学到的这些知识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于是这些知识就不再是枯燥地凌驾于人的情感之上了,就会生动地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体现出了实验教材的一种人文主义精神。

  以这样的方式上课以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回答问题,通过我的"启发"、"引导",学生能够比较深入的挖掘实际生活当中一些和卡通有关的问题,并能够找到运作卡通画的表现语言表达生活的方式以及卡通与情感、生活之间的联系。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教学效果很好,实现了教学要求,达到了教学目的。

  因此,在使用这套实验教材的时候,作为执教者的我们,不仅仅只是简单的把课本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应该更进一步地拓展课本内容,把这些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启发"、"引导",使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身心得到健康成长。

  有待于进一步改进的就是,教师自身的卡通知识和技能积累积少,平时对卡通的发展关注得不够,所以教学准备比较仓促。这一点充分说明美术教育的发展是与时代的发展紧密相联的,美术教师的知识技能水平也应该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而不断提高。

  三年级美术教学反思 篇24

  一、在上课的时候我总是鼓动学生,尽量发现他们的优点加以夸张,每个学生都心情愉快,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画,非常努力,三十多个学生没有谁和谁相似,谁和谁雷同,谁模仿谁。我想,他们心里一定觉得自己是最好的,受到尊重的人是自信的,身心的愉悦对创造性和想象力是有帮助的。如果我们整天挑他们的"缺点",剩下的恐怕就是自卑和模仿了。学生在赞美中学习和生活是件多么幸福的事!他们的"本真"受到了呵护,这样的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是不会随波逐流的,不会一窝蜂去赶时髦,更不会以模仿他人为能事。因此,在美术教学中,评价目的主要是为了改善和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标准应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以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

  二、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还加强了与同学的交流,拥有了更多的朋友,增强了班级凝聚力;也培养了学生敏锐的眼睛,善于观察人物的表情,揣摩人物的心理。

  三、在作业中,学生把眼睛画得牛眼那么大,有的眼距太宽,有的比例错位,头发就长在头顶一小撮,辨子画得象两只牛角……。此时我便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画,指出同学们画中非常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地方。在肯定和鼓励的基础上,我十分谨慎地指出画中存在的不足,以商量的口气寻问学生这样是否更好,并给予演示。对学生的画进行点评,或与教师探讨,这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由过去课堂上被动的接受转化为主动求知,因为我相信,著名教育家韩凤珍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千方百计地保护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

  三年级美术教学反思 篇25

  本课力求掌握教学内容,突出创新教学的特点,引导同学自主体验,充沛体现主动探究学习的优势。

  本课教学内容设计为《纸片的叠加》的第一课时,因为第三册教材中涉和的以彩色卡纸为资料制作的纸片叠加与第一册教材《形状的组合》中仙人掌的立体制作局部有重复,所以我将纸牌叠加作为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我的设计思路是先让同学在统一资料——纸牌的基础上,学习简单裁减纸牌以和卡口插接的方法,为第二课时的拓展教学作铺垫。

  本课通过同学尝试练习、教师示范等教学环节让同学在尝试、创作活动中学会考虑、发现、体验和发展,使同学从中体验美术造型的乐趣,在探究创作中提高综合能力。教师例举了最简单的纸片叠加后,同学尝试别的让纸牌“站起来”的方法。同学在经历了这样一次尝试之后,知道了相同造型纸牌如何叠加,然后再将教学环节过渡到不同造型的纸牌如何叠加,同学的学习经验也随之上升到另一个层次,纸牌的造型开始向多元发展,丰富了创作内容。

  在经过了形状分割拼搭、黑白留空移贴、剪贴空缝留白等一系列“形状的游戏”学习后,借助纸牌叠堆造型的形式,本课同学的学习内容是:用卡口插接的方法,发明出漂亮的纸牌立体造型。

  相比较前面的平面造型,这个立体构成范畴的学习内容,对三年级小同学而言确实较难,所以,在本课优秀教案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引导同学学会造型表示的方法、掌握其中的一种方法并籍此进行大胆创作。

  在课的结尾教师已经向同学展示了由其它环保型资料制作的纸片叠加造型,同学回家搜集资料后可以在下一节课进行更大胆的尝试。

【三年级美术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对美术教学的反思》教学反思07-03

美术教学反思02-23

美术教学反思07-29

美术教学的反思07-04

美术教学反思05-21

美术教学反思07-29

美术教学反思精选05-27

美术教学反思01-03

美术教学反思08-21

美术的教学反思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