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2-09-08 20:10:4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周长的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周长的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周长的教学反思

周长的教学反思1

  本课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并能利用对图形周长的认识测量和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从而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本课我作出以下几点反思:

  一、让学生去发现——在开放的例证中认识本质。

  发现学习就是让学生利用教师所提供的材料,亲自去发现应得出的结论或规律。这种学习方法可以减少学生对教师和教材的依赖性。在这个认知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同时体验到“发现”知识的兴奋感和完成任务的自信心。这种兴奋感和自信心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

  教材采用举例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游泳池池口边线的长是游泳池的周长”。因此,让学生找到较多的例证是认识周长的前提。教学中,我让学生指一指生活中物体面上的边线,如:数学书、三角尺和课桌等。学生学会了自己在生活中寻找、发现,不断地充实概念的外延。通过充分地感知,周长的意义在他们的脑海中越来越清晰。

  二、让学生去探索——在多样的方法中深化认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让学生主动的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无疑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学真实有效。

  测量平面图形的周长,以促进学生对周长意义的理解,是本课又一教学目标,也是本课的难点。学生主要要学会测量两种图形:一种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一种是由线段围成的图形。

  在探索测量曲线图形的方法时,我让学生量一量树叶的周长,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得出可以用线来测量的方法,而后同桌合作用线围一围树叶的周长,最后用尺量一量。在这个过程中,我力求充分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但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有限,这一环节操作起来总显得有点困难。

  由线段围成的图形周长的测量,学生在探索测量方法时,积极动脑,通过比较交流,发现先用直尺量每条线段,然后计算得出周长这种方法比较简便。由此,学生深化了对周长的认识。而在此基础上对方法的优化,又提升了他们的思维。

  三、让学生去创造——在个性创造中发展数学思维。

  教育具有创造未来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应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和氛围。有意识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树立学生具有创造力的个性品质。

  通过多次的活动,学生理解了周长的意义,他们所认识到的周长的本质特征是一致的。同时,他们的意义建构又是富有个性特征的。在课尾,我组织了量一量自己腰围的活动,安排这样的活动让学生有时间创造,有机会展示,学生沉浸在成功的喜悦里。课后想想,这一环节放在课尾,似乎有点简单,学生已经量过树叶了,而量树叶远比量腰围要困难,所以可以设计一个更有深度,更意义的环节。让学生在创造中发展数学思维。

周长的教学反思2

  在《圆的周长》教学设计中,通过课件出示情境导入,生动有趣的动画激起了学生探索的欲望。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学习的内容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

  首先,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测量一元硬币来探索出用线绕,在直尺上滚等直接测量圆的周长后,我又引出新的问题:那我们能不能用这些方法测量出圆形跑道的周长是多少?在黑板上画上一个小圆如何测出它的周长?使学生自己切实体会到有些圆的周长没办法用绕线和滚动的方法测量出来,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的探究欲望,再去探索新的求的方法,这使得下面的学习有了驱动力。

  其次,在测量周长与计算周长与直径的比值这一环节中,我明确的提出了提出活动要求,同时出示学习指南:小组合作,测量三个大小不同的圆形纸片的周长和直径,由组长分工(有的测量,有的记录,有的计算)。把数据填在学习卡片上。让学生在具体实验中,体会圆的周长是直径的三倍多一点,从而导入圆周率的教学,知道圆周率的相关知识。进一步推导出c=πd,c=2πr。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达到突破难点的效果,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可以得到发展。

  总之,让学生再熟悉的、感兴趣的数学活动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使学生真正体验和理解数学,让他们知道数学就在自己的生活中。

周长的教学反思3

  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首先我结合“地砖的周长”这一情境引入,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学习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周长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因为有了学习长方形周长计算的经验,因此在学习本课时,我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在学习探究中展示自己。对周长的计算,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这样学生易于理解,学得也容易。

  其次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在活动中学生亲自感知、亲身体验。教师能够充分提供给学生机会,使学生在激烈的讨论、大胆的汇报中产生一种成就感。学生在活动中亲自感知,亲自体验,使得课堂真正做到活动化、自主化,切实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中将学生的思维强行纳入预设轨道、限制学生思维空间的弊端。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师生、生生的互动过程,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在数学知识技能的形成、情感态度的发展、思维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另外,巩固练习要敢于放手学生独立思考和解本课在教学设计中力图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更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图形知识的探索过程。教师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一系列活动,发现并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让他们经历一次知识的“再创造”过程。使其成为真正的学习者。决问题,不要害怕错误。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为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长方形,所以我在教学中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当然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一节课容量虽然大,但有些慌,给学生充分动手和独立思考的时间有点少;课堂中,还要加强培养学生严密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并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学会质疑;学生在做题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仔细审题的习惯。

周长的教学反思4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这节课是在教学完周长的概念后进行教学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自主探究,从而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新课标指出,教学应该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根据课标的要求,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注重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动脑思考,动手验证,突出学生主体性。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成为积极的行动者、积极的参与者和合作者。课上让学生思考、实践、交流,并用所得知识解决问题。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

  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学习中,更应该让数学知识与身边生活相联系,体会数学的实际价值。

  二、积极自主,经历探索与思考

  学习者有了探究问题的需要、兴趣、积极愉悦的情绪之后,灵活有效的思维、自主的研究,是使探究具有实际价值的保证。在长方形周长的探究活动中,学生有的利用方格纸(每个小方格边长为1厘米)进行研究,在方格纸上,数出或者计算出图片的周长;还有的用尺子量出各个边的长度然后相加;还有的只量出长方形的一组长和宽,只量出正方形的一条边的边长,然后根据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的特点进行相关的计算。亲身的经历使学生清晰地理解周长的计算方法,也为总结周长公式奠定必要的基础。

  三、总结方法,提升学习能力。

  老师的教,是为了不教。在数学学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累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这一点在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的时候应该作为一个重要评价方面。我引导学生们回顾:在刚才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把自己探索的方法和大家交流,然后选择最简单的方法,最后根据这个最简单的方法再总结出周长公式。随后,孩子们用这个学习方法小组总结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学生的学习效率高,效果十分理想。可以预见,在学生以后的学习中,遇到此类的学习任务,他们一定也能选择这种方法进行学习,并且,如果学生有了积累学习方法的意识,并在不断的积累中,他们的学习能力将得到大步的提升。

  但是,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交流展示过于仓促。在全班交流过程中重要方法没有充分得到讨论,正方形周长学生小组推导后只汇报了结果,没有让学生汇报研究过程。由此可以看出,自己对新课程改革理念没有充分的领会,自己遇到问题后的灵活处理能力有待提高。

周长的教学反思5

  学习内容: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基础上,在学习了圆的初步认识,知道圆心、半径、直径及圆的特性的基础上,进而学习圆的周长的。

  学习重点:

  本课的重点是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难点是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推导过程,主要是圆周率的理解及其推导。

  学习方法:

  1.本节课学生主要采取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促进他们的学习方法的养成,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其主要为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分工,学会分享。

  2.本节课我尽量采取情境教学,为学生创设一个乐学、易学、好学的课堂氛围;始终以学生为主体,鼓励他们积极的参与其中,自主学习,作为课堂上真正的学习主人;尽量授之于学习方法,让他们在合作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不断的渗透数学思想,让学生变的会写、会做、会思考;正确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学习表现,调动学生于一个较高的学习状态中;采用小结、应用等基本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圆的周长的相关知识,以达到预期的课堂目标;进行中国古代数学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及学习热情。

  3.本节课灵活性较强,希望看到学生的不同闪光点,看到他们的创新火花,看到他们快乐学习的笑脸。

  教学总结:

  本着这样的教学设计与意图来完成小学高年级《圆的周长》这节课的教学工作,课后,感觉——一个字“差”,三个字“真的差”。

  1.一差:不能很好的适应新的教学环境。第一次带着话筒上课,我与它的配合太不默契了。低头声大,抬头(我的博客:(月光拇指))声小,占据了我的一些大脑空间;我的教学设计与多媒体联系密切,因为键盘鼠标放置在一个角落,每次使用得提前占用一些时间,教学环节不流畅;学生与听课教师的层面不能一眼看到,使我不能及时观察到教师的表情,不能及时的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2.二差:不能很好的与学生进行配合。陌生的学生,尽管短暂的了解,但是还是知之甚少。就拿这个来说吧:看大屏幕,自读小故事。学生却大声齐读开来,一个可以由学生自己感悟的知识,自读就可以了,听到学生的声音,我又不好意思打断他们,只能任由他们读下去。

  3.三差:不能很好的设计最细化的问题。问题较为粗略,学生答题有理解上的困难。回答很是不积极。这是我这节课的失败的关键所在。

  4.四差:学生的活动交流自主合作学习没有很好的体现。尽管我用了大部分时间,让学生去合作交流,最终得到本课的重点知识,但经过学生的活动,为了节省时间,我代替他们把活动的结果利用计算机这一媒体展示出来,我想,这是错的。不过,孩子们(我的博客:(月光拇指))真的,没有发现,我的设计只能落空。最后不得不自已代替学生得出新学的知识。

  5.五差:自己多年的山村教学,已经把自己的语言,神态包裹的严严实实。没有更多的流畅的教学语言,没有激励的话语。自己的言行,会犯下些许的小错误。

  不想再多说什么,只想默默的思考。为什么自己的精心设计却没有在学生身上闪现?还是因为自己的设计根本不够精心?

周长的教学反思6

  在《周长的认识》课堂教学中,我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直观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从揭示周长概念到引导归纳不同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每个环节都创设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情境,促使学生自觉地应用已有的经验理解周长的概念,选择理解的方法求规则或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一、合理灵活地组织和利用教材

  在教学时,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合理灵活地利用教材,注意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设计三个层次的活动,使学生真正理解周长的含义。先设计让学生理解“图形一周”的活动(让学生观察3只小动物沿不同图形爬行一周);再设计理解“一周长度”的活动(让学生根据具体情境提出问题的方法,理解一周的长度);最后设计理解“封闭图形”的活动(在对比中理解什么是封闭图形)。通过这3个活动,学生对“周长”的含义理解就比较透彻了。

  将不同图形周长的测量计算方法作为重点来教学。求长方形的周长可用直接测量、计算的方法,而求叶片的周长却先要用绳子围出一周,再来测绳长,求圆的周长更可以用滚的方法,使学生体会由线段和由曲线围成的图形测量的方法是不一样的。

  在设计练习时,我设计的有梯度的练习,并以“闯三关”来激起学生的积极性。第一关是求不同形状图形的周长,是基础练习。第二关是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小明沿着跑道跑一圈,跑了多少,要求学生能想到求小明跑了多少米,也就是求跑道的周长。第三关是一个图形的变换,两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后的周长是多少?让学生明白图形变换后,周长的变化。

  二、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学习数学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本次课改的一个焦点。本节课,我刻意设计了几个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情境:

  怎样求3只小动物所走的路程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在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得出求长方形周长的不同方法。在交流中,使学生体会:测量周长的方法可以有很多,量一量、围一围、滚一滚等。在教学中,无论是“观察、发现”还是“联系实际”,都让学生先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再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合作学习的习惯。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中不仅学习了新的知识,而且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合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本节课合理的利用了多媒体教学技术,使之成为学生理解周长概念的强有力工具。如在课程的引入过程中,电脑动态逐一出示三个不同的卡通动物围绕不同图形爬行一周的动画。以激趣和设疑为目的,层层深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强烈的求知欲。

  总之,本节课我力求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内化,在活动中互动、在活动中应用、在活动中创造,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活动是学习数学重要方式的教学理念。

周长的教学反思7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主要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注学生的合作学习:学生的发言出乎意料的精彩,我多次被感动的同时也在深深的思考: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给了本节课创新的舞台,虽然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精彩的思维,但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分工合作的过程显然对他们更适合。有些问题虽然可以独立思考加以解决,但在时间和精力上是不允许的。把不同的思维加以整合,并不断的加以补充、完善,这对每个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训练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课堂上的许多发言就是如此,有时候一个人说的并不完整,但经过补充,修改后就大不一样了,系统而完整,并且富有创造性,真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啊。在学习中,他们学会合理分工、与人交流,倾听发言等等,这些正是老师希望他们学习和掌握的,可以看到:许多平时并不合群的学生在交流中也很活跃,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目标,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他们知道,这时候他们不再只是代表自己,而是小组中的一员,他们会积极的为了整个小组的荣誉而团结在一起,而在获得肯定和表扬后那种由衷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是那样的珍贵,学生会因此激发起更大的学习兴趣,投入更多的精力到学习中去。

  二、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教师先通过甩动一头系小球的绳子在空中划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让学生观察、猜测圆的周长会与它的什么有关?学生很自然的联想到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或者半径有关。其次引导学生探索实验,在本课的教学中小组成员间互相协调、互相启发,人人动手主动参与,或用滚动法、或用绕绳法、或用卷尺直接测量来探索圆的周长和它直径之间存在的关系。借助操作过程来启动思维,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索获取知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后引导学生归纳论证。通过实验,学生们很快就发现了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即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时教师给予充分肯定。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总结概括出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C=πd和C=2πr,通过亲自实验,论证了他们刚才的猜想,成就感油然而生,更加激发了他们今后探求新知的热情与冲劲。

  三、关注学生的自我教育

  在阅读完祖冲之的一段内容介绍后,并没有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而是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读了这则小故事,你有何感想?”让学生自己谈谈体会与感触。正是由于教师充分信任学生,把教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学生们通过学习、比较,不但感受到我国源远流长古代文化,更激起了他们向古人学习、勤奋努力、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 当然,本节课带给我的还有教学不足的思考,比如课堂纪律和学生活动,小组交流和独立思考,全部参与和个体培养等等的关系处理,都给我提出了课题,为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扬长避短,日趋进步提供了很有价值的研究素材。

  总之,只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我相信课堂上将会有更多的精彩!

周长的教学反思8

  《认识周长》这节课是西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由于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周长"这个词语,所以只有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亲身体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在课堂上,首先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呈现一只蚂蚁围树叶边线爬一周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初步感知"一周"和"周长"这两个词语;再利用桌布及树桩面,让学生观察感知“一周”,进一步直观地感知周长;接着让学生触摸感知课本封面的周长,以及找身边的例子来说一说、描一描,拓展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深化概念,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后,抽象出图形周长的概念;最后学生动手测量物体面及平面图形的周长,让学生经历探索图形周长测量策略的过程,体验知识形成过程,享受成功的喜悦。

  这节课虽说重视知识的形成与获取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活动,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受和体验,但其中也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是教学评价欠缺。当学生回答后不能及时准确地进行评价,或者是当学生出现问题时,不能够抓住机会及时地引导学生,并进行评价,这是今后要注意和努力的地方。

  其次,教师没有真正放手让学生去探索方法、总结概念。所以,我想在我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思考、交流、实践、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经历体验、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去感受、体验周围丰富多彩的世界,发现、提升数学的美,使学生从课堂学习中获得多方面的滋养,让课堂成为学生精神享受的家。

周长的教学反思9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周长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的,以一道练习题出现的,根据课改的课程理念,数学应该是教“活课程”,而不是“死课本”。所以我深入研究了教材,从这道练习中挖掘更有价值的学习内容。即改变平时我们比较重视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两个比较特殊的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思路拓宽到各种平面图形上,根据各种平面图形边的特征,总结计算各种平面图形周长的各种有效方法。所以我将这堂课设计成根据平面图形边的特征研究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究课。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仅能获得知识技能,更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和方法,并让每个学生能从中获得学习数学知识的愉快体验。这是我教学上的一个突破与亮点。

  一、教学的特点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环境。改变单一的个体学习方式,倡导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许多奇思妙想都是在小组合作交流中产生的。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社会生活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达到的效果

  数学新教材更加关注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所以我从一道练习题中发掘学习的材料,引导学生探寻计算各种平面图形周长的方法,帮助学生获得一种数学学习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建立起知识结构,为学生的后继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使之获得终生收益的数学能力。

  三、不足

  考虑到教学时间的限制以及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的一些环节上挖掘的还不够深不够到位,对学生自发生成的某些资源利用不够,应变不够,时间掌控上还把持的不够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积累与改进。

周长的教学反思10

  在讲解这一单元时我首先让学生回顾了一下二年级学过哪些图形,这些图形各有什么特征。随后,我拿出了课前准备的圆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小布艺,让学生进行分辨,并提出要给这些图形围个花边,可是如何能知道所需的花边的长度呢?学生进行讨论,他们各抒己见,有的说用直尺测量出给正方形的小布艺围成的花边的长度,有的说用线先量一量圆形布艺的外围的一周长度,然后用尺子再测量一下有多长,还有的说用软尺直接测量圆形的布艺的一周的长度……没想到这些孩子的思维真的很广,能想出这么多好办法来,我真为他们的能力所震惊所感动。今天我才真正理解了集思广益这个词。这时,我适时的引导出周长的概念:我们所要测量的图形的边线的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板书课题:周长)我提出:我们想不想通过自己的手来知道到这些图形的周长啊?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高涨起来,他们纷纷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工具开始测量。我设计这个教学环节的意图就是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能充分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

  他们测量出小布艺的花边的长度后,我又板书了一个正方形和长方形,让他们标出它们的各部分的名称,并说明它们的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也就是它们的特点。在他们完成后,我提出一个问题:在我们的教室里什么是这样的形状啊?他们很快的找到了符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自己熟悉的物品。那我们就来测量一下我们天天陪伴我们学习的课桌的周长吧,看谁能很快量出它的长度!以小组为单位来测量,测量得出数据后推荐一人向大家汇报。有的小组是一个边一个边的测量的,有的是根据长方形的特征测量出一个长和一个宽,然后乘以二得出来的,还有的是测量出一个长后乘二,再测量出一个宽后乘二,然后把它们所得到的数加起来。我把大家的不同做法板书下来,让学生们自己观察哪种做法又快又准确。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自己适时点拨得出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正方形的周长公式以此方法得出)这样教学目的主要是:既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又能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很快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从实物到抽象的形体,我在学生得出公式后,在刚才板书的正方形和长方形上标出了它们的长度,让他们根据自己得出的周长公式计算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再交流计算结果。然后做练习,来巩固所学的新知。在全班学生都能正确的计算周长后,引导学生推导出正方形边长的计算公式和长方形的长与宽的计算公式。并进行这方面的练习。最终达到熟练掌握关于周长的计算方法和过程。

周长的教学反思11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周长的一般概念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计算。

  成功之处:

  1.充分理解周长的概念,加强对意义的理解。学生以前学过周长的概念,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周长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在此基础上,理解“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在教学中通过复习以前学过的图形的周长,然后引出主题图,通过实际场景丰富学生已有经验,逐渐内化为学生对周长的意义的理解,明确周长就是一条线,但是这条线是由曲线构成的图形。

  2.加强动手操作,探索发现规律。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如绕绳法、滚动法和折叠法得出直径2厘米、3厘米、4厘米、5厘米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总是3倍多一些,从而使学生明确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倍,由此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不足之处:

  由于学生在课前预习了这部分内容,导致有一个组没有通过动手操作,得出的结果都是3.14倍,看来学生对于操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注重了结果的得出,而忽略了规律的呈现。

  再教设计:

  在教学完圆的周长时,要让学生注意区别圆周长的一半和半圆周长,要注意呈现圆的周长与直径、半径的关系即当圆的直径或半径扩大2倍、3倍,圆的周长扩大几倍的练习拓展,并藉此联系正方体的棱长之和、表面积和体积中,当棱长扩大2倍、3倍,正方体的棱长之和、表面积和体积扩大几倍的练习拓展,以此来增加彼此之间的联系。

周长的教学反思12

  教学反思

  本案例中我个人认为设计比较精彩之处在于,先后借助同一个学习材料(卡片)来两次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第一个活动是让学生剪卡片上的图形,通过剪来感知周长。这样设计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能让孩子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第二个活动是测量所剪下的图形的周长。这个活动开放度高,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较大的探索测量不同图形的周长方法的空间。这两个活动恰恰都是通过卡片为载体,利用同一卡片为主线,把整节课有机地串联起来,在尊重教材、利用教材的同时又整和了教材,使课的结构上前后呼应,体现合理性、整体性。

  课中还是留下遗憾:由于在时间上没有及时有效地进行调控,导致学生在后面的操作活动不够充分,学生汇报测量方法时也没有在展台上演示自己的具体测量方法,这样可能会导致学生对不规则图形(如树叶)的测量方法在操作上不够科学、规范、严谨。同时也要加强自己的教学艺术,增强教学语言的感染力和凝聚力,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欲望,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教学资料包

  (一) 教学精彩片段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比赛吗?见过昆虫比赛吗?昆虫王国正在举行秋季运动会,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运动会图片演示、昆虫比赛图片演示)

  师解说:现在,两个小选手点点和圆圆马上就要比赛了,这个瘦的是点点,这是圆圆。它们的比赛规则是:谁能最先沿树叶(两片形状不同的树叶)的边线爬完一周,谁就获胜。大家可以为自己喜欢的选手加油,比赛马上开始。请运动员各就各位,预备——开始!

  师:同学们,谁是冠军?

  生齐答:点点!

  师:是点点吗?再仔细看一看,想一想,发现了什么请举手。

  生:这样不公平,两片树叶不一样大。

  师:奥。还有发现别的的吗?两片树叶不一样大,两个选手跑的路程不一样长。

  师:比赛的路程不一样长,这样的比赛公平吗?

  师:好,现在我们请两位参赛选手把他们跑的路线画出来,我们共同看一下。(演示两只小瓢虫用红线描出各自跑的路线,即树叶的一周。)

  师:有的同学感觉不一样长。但这只是我们的观察,到底是不是一样长呢,你们有没有办法知道?

  生:量。

  师:下面大家就动手量一量。

  教学资源

  数学小故事-计算出地球的周长的人

  20xx多年前,有人用简单的测量工具计算出地球的周长。这个人就是古希腊的埃拉托色尼。以下就是这个数学家的`小故事。

  细心的埃拉托色尼发现:离亚历山大城约800公里的塞恩城(今埃及阿斯旺附近),夏日正午的阳光可以一直照到井底,因而这时候所有地面上的直立物都应该没有影子。但是,亚历山大城地面上的直立物却有一段很短的影子。他认为:直立物的影子是由亚历山大城的阳光与直立物形成的夹角所造成。从地球是圆球和阳光直线传播这两个前提出发,从假想的地心向塞恩城和亚历山大城引两条直线,其中的夹角应等于亚历山大城的阳光与直立物形成的夹角。按照相似三角形的比例关系,已知两地之间的距离,便能测出地球的圆周长。埃拉托色尼测出夹角约为7度,是地球圆周角(360度)的五十分之一,由此推算地球的周长大约为4万公里,这与实际地球周长(40076公里)相差无几。他还算出太阳与地球间距离为1.47亿公里,和实际距离1.49亿公里也惊人地相近。这充分反映了埃拉托色尼的学说和智慧。

  资料链接

  欧拉放羊的故事

  欧拉一面放羊,一面读书。爸爸的羊群渐渐增多了,达到了100只。原来的羊圈有点小了,爸爸决定建造一个新的羊圈。他用尺量出了一块长方形的土地,长40米,宽15米,他一算,面积正好是600平方米,平均每一头羊占地6平方米。正打算动工的时候,他发现他的材料只够围100米的篱笆,不够用。若要围成长40米,宽15米的羊圈,其周长将是110米(15+15+40+40=110)父亲感到很为难,若要按原计划建造,就要再添10米长的材料;要是缩小面积,每头羊的面积就会小于6平方米。小欧拉却向父亲说,不用缩小羊圈,也不用担心每头羊的领地会小于原来的计划。他有办法。父亲不相信小欧拉会有办法,听了没有理他。小欧拉急了,大声说,只有稍稍移动一下羊圈的桩子就行了。父亲听了直摇头,心想:“世界上哪有这样便宜的事情?”但是,小欧拉却坚持说,他一定能两全齐美。父亲终于同意让儿子试试看。小欧拉见父亲同意了,站起身来,跑到准备动工的羊圈旁。他以一个木桩为中心,将原来的40米边长截短,缩短到25米。父亲着急了,说:“那怎么成呢?那怎么成呢?这个羊圈太小了,太小了。”小欧拉也不回答,跑到另一条边上,将原来15米的边长延长,又增加了10米,变成了25米。经这样一改,原来计划中的羊圈变成了一个25米边长的正方形。然后,小欧拉很自信地对爸爸说:“现在,篱笆也够了,面积也够了。

  父亲照着小欧拉设计的羊圈扎上了篱笆,100米长的篱笆真的够了,不多不少,全部用光。

周长的教学反思13

  本节课在教学起初,为了使学生能利用知识迁移规律总结出圆的周长的概念,在学习新知识前,通过课件出示情境图,让学生初步感知圆的周长,并回顾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圆形实物,用手摸一摸圆的周长,归纳总结出圆的周长的意义。接着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怎样测量圆的周长?在学生小

  组交流、动手操作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测量圆的周长的两种方法,当学生们尝到成功的喜悦时,我又引出了一组转动的风车,形成圆形。如何测量它的周长,从而引导学生去猜想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并推导出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本节课的设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测量圆的周长、探讨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等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当然,本节课带给我的不仅是收获,整节课下来,学生学习效果好,但也存在着关于教学不足的思考,学生说时,教师的耐心还不够,学生许多想法很好,但老师为了完成本课内容没有让学生都说一说,老师低估了学生,比如在探讨圆的周长与直径有怎样的关系时,我只是给出了直径与周长的数据,让学生直接计算它们的比值而没有放手让学生亲自进行测量,得出结论。

周长的教学反思14

  圆的周长这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圆的周长的意义及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难点是理解掌握圆的周长公式及圆周率。如果单从字面和单纯的求圆的周长。或者追求一个较好的分数。加强计算训练就可以了。但讲课之前。我一直在想。圆的周长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的周长有何区别。根据新课标这节课学生应该有哪些学习体验呢。如何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应该是很重要的数学研究方法。根据教学设计。我决定放手发动学生去实践,去体验。让学生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体。所以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让学生自己理解圆的周长。用自己的语言去说什么是圆的周长。然后让学生摸教具圆的周长,使学生建立充分的亲身体验,有效的触摸体验,充分的理性概括,使圆周长概念的建构过程充分而有效。为下一步怎样求圆的周长。为必须化曲为直打下了铺垫。

  在探索圆周长计算这一环节:一方面,通过小组合作式的测量活动,使学生自主创造出“测绳”和“滚动”两种测量圆周长的方法,丰富了学生的课堂活动,另一方面,我故意用提前准备好的绳子栓了一块橡皮。甩动绳子,橡皮转动轨迹也是一个圆。在学生新奇的感受中。我又让学生观察钟表指针转动轨迹。并开玩笑得问如果想知道转动风扇运行轨迹的圆的周长是多少再用绳测法和滚动法就有生命危险了。通过对两种测量方法的反思及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测绳”和“滚动”这两种方法的局限性,引导学生探索“计算公式”的心情,为继续研究圆周长的计算作好了铺垫。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我出示了两个大小不同的圆,让学生凭直观说出哪个圆的周长比较大。鼓励学生猜测一下圆的周长应该和哪个条件有关系。为什么。学生很容易的说出了直径决定圆的大小,圆的周长应该和直径有关系。那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进一步激起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学生很乐意的就开始利用准备的学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进一步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否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帮助,学生把自己研究的成果进行交流,发现了规律: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是本课的难点。

  在此基础上,通过电脑展示,验证所有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从而引出圆周率,并知道圆周率是研究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发现的。所以率的含义应该表示关系。为以后学习百分率简洁做了铺垫。学生有了这一发现,建立了新的认知结构,从而使学生体验到了新知的价值。进一步推导出c=πd,c=2πr。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达到突破难点的效果,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可以得到发展。

  当然,本节课带给我的不仅仅是这些收获,还有关于教学不足的思考,比如课堂纪律和学生活动,小组交流和独立思考,全部参与和个体培养等等的关系处理,这也是我在今后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整节课下来,学生学习效果较好,我想,这得益于事先让学生准备的教具比较充分,得益于学生的动手操作,也得益于提出的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思考。这次课后,我深切的感受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本质就是激发和唤醒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思考。

周长的教学反思15

  圆的周长这节课的重点、难点部分是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理解圆周率的意义。课前我布置让学生每人准备三个大小不同的硬纸片和一条细绳及直尺。

  我利用提问:“知道哪些关于圆的知识呢?”给学生提供了反思的机会,首先通过触摸圆周长,使学生建立充分的亲身体验,接着通过对圆周长概念的个性化描述,引导学生尝试具体表象向抽象提炼之间的转轨。尽管学生在这里的表达显得肤浅,但正是这些富有个性的思想,恰恰显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有效的触摸体验,充分的理性概括,使圆周长概念的建构过程充分而有效。探索圆周长计算这一环节:一方面,通过小组合作式的测量活动,使学生自主创造出“测绳”和“滚动”两种测量圆周长的方法,丰富了学生的课堂活动,另一方面,通过对两种测量方法的反思及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测绳”和“滚动”这两种方法的局限性,引导学生探索“计算公式”的心情,为继续研究圆周长的计算作好了铺垫。让学生猜想圆的周长可能与圆的什么有关?是直径的多少倍?进一步激起了学生主动探究的X,然后让学生利用准备的学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进一步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否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帮助,学生把自己测量的数据填在课前研究的设计的表格中,计算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这时候让学生组与组交流成果,发现了规律: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是本课的难点。在此基础上,通过电脑展示,验证所有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从而引出圆周率,学生有了这一发现,建立了新的认知结构,从而使学生体验到了新知的价值。当然,本节课带给我的不仅仅是这些收获,还有关于教学不足的思考,比如学生活动,小组交流和独立思考,全部参与和个体培养等等的关系处理,这也是我在今后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课堂上,生动有趣的探索内容,可以给予学生愉悦的人文体验;开放宽松的课堂环境,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人文自由;恰到好处的鼓舞激励,可以给予学生强烈的人文尊严;各抒己见的思想交锋,可以培养学生民主的人文作风;标准严密的知识表达,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人文精神;课堂生活的亲生经历,可以培养学生初步的人文道德。“你还想知道哪些关于圆的知识呢?”“究竟什么是圆的周长呢?谁能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请你大胆猜想,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呢?”“究竟圆周长与直径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要求圆周长,只要知道什么就可以了?请举例证明你的想法。”都是探索过程中人文交融的真实体现。

  整节课下来,学生学习效果较好,我想,这得益于事先让学生准备的教具比较充分,得益于学生的动手操作,也得益于提出的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思考。这节课后,我深切的感受到以学生为主体实质就是激发和唤醒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思考。只要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和时间,他们也能像科学家那样发现规律、总结经验、得出结论。

  本节课,我紧密联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准确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不断设置合理的认知冲突,促使学生进行有效的猜想、验证,初步体现了“创设情境——大胆猜想——合作探索——反思归纳”的探索性教学模式,从而充分地体现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力求让学生经历学数学的过程,培养“做数学”的能力。教学后留给我很深的思考

  首先,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给了本节课创新的舞台,虽然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精彩的思维,但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分工合作的过程显然对他们更适合。有些问题虽然可以独立思考加以解决,但在时间和精力上是不允许的。把不同的思维加以整合,并不断的加以补充、完善,这对每个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训练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课堂上的许多发言就是如此,有时候一个人说的并不完整,但经过补充,修改后就大不一样了,系统而完整,并且富有创造性,真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啊。

  其次,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素质培养和成长也是必要的,有利的。在学习中,他们必须学会合理分工、与人交流,倾听发言等等,这些正是老师希望他们学习和掌握的,可以看到:许多平时并不合群的学生在交流中也很活跃,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目标,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他们知道,这时候他们不再只是代表自己,而是小组中的一员,他们会积极的为了整个小组的荣誉而团结在一起,而在获得肯定和表扬后那种由衷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是那样的珍贵,学生会因此激发起更大的学习兴趣,投入更多的精力到学习中去。这样的教学效果正是我们每个教师所追求的。

  同时,我也深刻体会到:学生人人是可造之材,只要引导正确,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价值,这节课上很多方法是那些中差生提供的,他们虽然在计算、表达、理解上有一定的问题,但他们生活经验并不缺少,联系生活中的事例,想出巧妙的方法他们一样出色,教师在此时趁热打铁的教育将是的契机了。

  当然,本节课带给我的不仅仅是这些收获,还有关于教学不足的思考,比如课堂纪律和学生活动,小组交流和独立思考,全部参与和个体培养等等的关系处理,都给我提出了课题,为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扬长避短,日趋进步提供了很有价值的研究素材。

【周长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周长教学反思05-29

周长教学的反思06-21

周长的教学反思05-27

《周长》教学反思01-14

《周长》教学反思10-22

《周长》的教学反思03-29

《图形的周长》的教学反思06-20

《周长》教学反思范文07-01

什么是周长教学反思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