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1
3月6日,我和杨秀君老师来到了卧龙北校参加了九年级地理复习教学研讨会。会议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先观摩两节课,第二阶段,听取了典型发言。最后徐以山主任作出强调。
第一阶段,由卧龙学校的刘西玲老师和杨秀君老师上了两节汇报课,刘老师讲的是专题复习课<<气候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杨老师讲得是章节复习课《中国的地理差异》。他们的课,都注重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都是一节很成功的课。无论是学案的设计和课堂的实效上都让学生在课堂上正真动了起来。可见她们在课下下了很大的.功夫。她们的课各有千秋,各有特色,很值得我去学习。
第二阶段,由蒲王中学的崔老师传授了他们学校的优秀复习经验,他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总结
1、时间划分。
2、集体备课
3、规律性的总结
4、历届中考题四个方面做出了详细的解释,说得很实际,很有经验,有很多方面值得学习和借鉴。然后又听取了两位老师的书面报告。最后各学校的老师针对两节课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和想法。
最后,徐一山主任做出了五点强调。
1、学案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学案的设计要把自己的思考融进去。
2、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存在误区,找不到切入点。
3互助,是让学生相互指导,相互学习,相互管理。
4、研究地理知识度人类的生活的关系。
5、注重地图的使用,读图、析图,以及地图的结合,多种地图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比较与辨识。更能让学生了解地图的空间认象。充分联系实际更能让学生理解知识,贴近实际。
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2
在本节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种地图,在大脑中首先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顺序思路,机智的调动学生,使整堂课在活跃、有序的氛围中进行,基本实现了预期的设计意图。
1、利用地图充分展示并引导学业生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的读图技能得到充分的训练,教学目标得到落实。
2、关注学生的学习,构建互动的教学平台。本节课经过教师的引导和交流,通过学生间的合作交流,充分展示了师生间的互动和生生间的互动,从而激发了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学习氛围。
3、注重了学习区域地理方法的指导。本节知识是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开端,因此,在与学生共同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中,我注重了学习区域地理方法的指导,在分析亚洲自然环境特征时,指导学生从地理位置,地形、河流、气候等方面加以分析,并强调这是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同学们今后遇到陌生的区域,都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去学习和分析。
4、在学习方法的延伸和拓展上没有及时的反馈、运用和巩固,如在学习亚洲自然环境中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河流后,“,可以把教材第9页的北美洲洲图,让学生依据区域地理的方法来分析北美洲洲的地理位置,从而使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得到深化和巩固。
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3
我于20xx年工作至今,从事初中地理教学工作已有10年有余。虽然教学经历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但自己有得有失,感受颇多,期间也在不断地自我总结,以期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以下是自己就近年来七年级地理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些总结:
一、重视学生对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
七年级地理所学的内容在学业水平考试中所占的分值大约为40%左右。就所学内容来看,可以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地球和地图,其中涵盖了地图的要素、经线纬线和经度纬度、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二是初一上册所介绍的世界地理部分,包括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居民和世界的气候;三是初一下册的世界主要的大洲、国家和地区。内容看似不多,但其实初一所学的知识是整个初中地理课程最重要也是最难的,例如:经纬网和气候类型图的识读、时区的划分和计算、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等。这些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学起来难度较大。所以许多同学在刚开始接触地理的时候就很容易被这些难点所“打倒”,以至于对地理课的学习产生畏惧感,从而影响到他们今后的学习。所以如何攻克这些“拦路虎”, 培养学生对地理课的学习产生兴趣,同时把这些枯燥和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对于我们广大教师来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有对所学内容产生了兴趣,才会把学习由被动变主动,更加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也只有这样,才能学好所学知识。回顾我这些年来的做法,我从一开始就格外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我紧扣教材,从学生身边的实际例子出发,引导他们对这些实例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例如:初一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列举了很多事例来说明地理和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在介绍了教材中的事例后,我还举了很多与我们腾冲当地密切相关的例子来引导学生分析:腾冲农村的屋顶是什幺形状的.,为什幺会这样?为什幺腾冲人比较喜欢吃饵丝,而不是馒头呢?北方人为什幺却又比较喜欢吃馒头呢……通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仅能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同时也能简化难点,使他们能对地理知识、原理和规律理解得更加透彻。
二、通过地理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中各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以及人地关系之间的一门学科。我们人类生活在地球上,时时刻刻在影响和改变着地理环境,同时,我们也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由于地理学特殊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学习地理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认识和了解地球,顺应自然规律,达到人地关系的和谐统一,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七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许多生活知识和技能相对缺乏,对于生活中一些经常用到的技能更是知之甚少。如:对我市的东南西北方向毫无方向感、许多学生出门不会使用地图、在野外不知道如何定向等等。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当重视这些地理技能的培养,这样做不仅帮助他们学到了地理知识,还可以帮助他们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提高了实际生活能力。
三、引导学生勤思、好问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强大的动力,初一的孩子对于世界的认识有太多太多的问号,对于他们那些看似无稽之谈的问题,我们老师不应当打压。相反更多的应该是给予鼓励和肯定。都说计划没有变化快,的确如此,很多时候在我的课堂上,学生经常会问一些奇思怪想的问题让我觉得措手不及,尽管有些问题与我们所讲内容关系不大,甚至不相干。但对于他们的这些好奇心我们老师不应该因为学生提出的问题“无理”、“可笑”或是老师一时无法回答而置之不理,甚至批评他们是在“无理取闹”。相反,此时我们应当顺应学生的心理,发挥他们思维活跃、敢想、敢问的特点,积极引导他们对所提问题加以分析和探究。例如:在初一上册学习世界的人口分布时,我让学生观察世界人口分布图后,学生不难总结出世界有四大人口稠密区:东亚、南亚、西欧和南北美洲东部。然后引导学生分析为什幺这些地区人口稠密,很多学生都能从图中看出这些地区大多地处沿海交通便利的地区。此时,有个男生问我:老师为什幺澳大利亚西部同样临近海洋,但那里却人口稀少呢?对于这个问题,我没有因为涉及到高中知识而回避它。相反,我让学生再看地图,问:澳大利亚被哪一条特殊纬线经过?学生答:南回归线。它的中西部地区地表以什幺为主?学生结合世界地形图可得出:沙漠。在此基础上,我给学生讲述:因为澳大利亚中部被南回归线穿过,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终年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所以中西部地区以沙漠为主。尽管中西部靠近海洋,但该地区由于终年高温少雨,因此人口稀少。通过这样的讲述,虽然学生不大理解什幺是副高,但他们至少知道了沿海地区并不一定都是人口稠密区。同时为他们更加全面、正确的学习地理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课堂交给学生
在落实新课标理念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应当避免采用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应该把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更好的结合起来,这样既发挥了以老师的主导,又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现在的学生都是00后,他们获取知识的渠道非常多,接受和理解知识的能力也比我们那个时代要强很多,因此,作为“引路者”的老师们不能小看他们的这些能力,而且还要帮助他们把这些能力进一步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重难点我们适当讲解即可,更多的问题可以交给他们去自学探究或是分组讨论完成。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还培养了他们动手、动脑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学生会的我们尽量不讲,学生不会的我们尽量少讲。相信他们的能力,给予他们更多的锻炼机会,这样不仅能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还有利于他们对地理问题的思考方式和解答问题能力的养成。
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4
星期三,我在长安实验中学初一15班中上了一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的公开课。这是我在长安实验中学的第一节也是最后一节课,心中的紧张感早已伴随我两个星期。对学生的未知,让我紧张;不同的小组教学方式,让我觉得新奇;还有身在录播室,那潜伏的摄像头,让我顿感压力山大。所幸,一上讲台,我就摇身一变为教师,在学生们的奇思妙想中,愉快度过课堂的40分钟。
初一的学生们真的有很强的好奇心。在看到课本没有的'内容“霰”时,小眼睛都闪着光芒,专注着研究图中在生活里不曾见过的白色颗粒。在谈到“生活中你与降水的‘爱恨情仇’”时,许多学生都深有体会,踊跃发言。甲说“我对降水是爱,因为生活中吃的粮食需要雨水的滋润”;乙说“我对降水是恨,因为有一次出门,天突然下冰雹,砸到我了”;丙说“我喜欢降水,因为如果昨天雨下得够大的话,我就不用上课,可以在宿舍睡觉”……答案五花八门,出乎意料。这些都是学生们真真切切的生活经验,他们在回忆中已深深体会到“降水与生活的息息相关”。从他们的言语中,我也能关注到学生们的内心世界,他们有许多想法,很聪明。比如课堂拓展“下雪了,怎么测量降水量”“制作简易雨量器,测量当地降水量”时,学生们都结合书本与生活实践,提出很实用的方法,如“测量降雪量需测融雪后的雪水”,“用生活中的塑料瓶制作简易雨量器”等。这一些都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而不是老师一味地讲,学生一味地接受。人对于自己找到的答案,会有自然的成就感,学生也是这样。尝过这种成就感,学生们自觉喜欢上发现的过程。老师也可以卸下“独挑课堂大梁”的重任,把课堂还给学生,还可以从中坐收渔翁之利。
愉快的一节课很快就过去,我满足地回味学生们的积极表现,也静静地回忆自己的表现。台下学生,台上教师,这就是说的我吧。只是这个教师还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尝试者,与学生一样,有许多奇奇怪怪的想法,充满好奇心;又与学生不同,有许多顾虑,许多不成熟。比如,课堂语言组织能力终归不太严谨,关于课堂“留白”把握得较欠缺。课堂中,我一般会按照先前教学设计进行,一旦学生思维超出这一设计,我就有点失措。此时,我常会犯一个错误,就是用许多废话,把学生兜回原来设计轨道上;或者一个问题,得不到想要的答案,我会设计许多小问题,引导学生,有时绕远就有点跑题了。这一节课上,我感觉语言还不到“一语中的”;关注到的学生也不够广,课堂中自主回答问题的学生不少,只是参与的范围不够广;课前准备进行小组之间的计分竞赛,最终并没实现;时间把握不好,导致拖堂……
就如肖老师所言:没有完美的课堂。每一节课堂都是一场尝试,有满有缺。满让我感激,缺使我进步。
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5
期中考试成绩已经揭晓,面对自己的成绩总觉得有些伤感,面对大半数的学生上课提不起积极性,致使大多数同学不及格,真是感到此生妄为人师。做老师真是感到有些失败。上课总是尽心尽责,竭尽全力的教学,可是面对大多数不尽人意的学生,无论你怎样要求,怎样强调,她们总是无动于衷,不管不问,同步同步完不成,课本课本不熟悉。真是那这些同学没有办法。让他记他不记,让他背他不背,让他读他读不上溜,真是替他们着急。
上节课,我检查了一下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一检查半数同学一点也没做,于是我来了气,让他们出去做,大约十来分钟全部做完,可见只要每节课都及时检查,同学们的.作业就能及时完成,平时我的检查没有跟上,导致大多数同学有些懈怠。今后我一定要每节课及时检查,及时提问,尽量让大多数同学及时完成作业,另外,原来上课我依同步为主,忽略了课本,总以为同步上的内容基本包裹了课本知识,可是课下大多数同学也不去再去看课本,现在我调整了一下,先去梳理课本,再去完成同步,最后在统对答案这样大多数同学做起题来就容易的多了,课本知识也记忆深刻了。上起课来也就得心应手了。
总之,我要不断努力把成绩提高上去。
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6
本周是开学第3周,教学工作一切正常,一年之计在于春,老师们、同学们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教学和学习当中。同时学校领导也针对上学期的得失,对本学期也提出了更高更规范的要求。
作为一名半路出家的没有经验的地理老师,应该付出更大的努力,在上新课之前,就要把同步、课本、以及填充图册上的内容都要认真的做一遍,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还要积极搞好集体备课,有不懂得问题要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做到吃透教材、理解教材、把握好教材。
同时要求学生上课之前提前预习,有不懂得问题小组展开讨论交流,把不会的问题记下来课上认真听,和老师共同解决。上课一同步和课本为主,课上解决好,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课下及时补充完整。然后课下再把填充图册及时完成。小组长带领着一起统一好答案。这样学生的习惯养成了,兴趣提高了,同时成绩也提高了。
总之,老师、同学齐心协力,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我相信成绩会一步比一步好起来的,这一次成绩虽然全县提高了几个名次,但是成绩还不理想,比比同学科的成绩,成绩还远远不够。今后我要更加努力的去工作,更严厉的要求学生,把每一个问题都要踏踏实实的做好,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掌握好。
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7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学七年级(上)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的第一课时。
这节课的内容知识性极强,重点内容很多,同时又是难点。而且这节课是重点之中的重点,这部分知识接受的好与坏,会直接影响到今后的地理的'学习,涉及到了很多较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地理事物,由于初一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形成,所以难点较难突破,针对教材特点,依据新课改精神实质,将本节课确定为教师联系实际举例、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类比分析、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教师演示启发分析说明等综合法研讨课,设计意图之一就是为了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重在引导学生们主动参与,勇于创新,勤于动脑、动手,乐于探索,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观和科学素养。
设计意图之二就是针对这部分知识对于刚升入初一的学生来讲,难度的确大了点,在准备教具时就选择了一些容易理解的身边实物(手电筒和地球仪),对刚具有基本阅读能力、观察能力、实际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初一学生,极需加强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就应该提供时间、空间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设计意图之三就是本节课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很多,难点又需要突破,在教师讲授的同时,多给予直观模型或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所以采取综合法进行试。
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8
本节内容容量大,在备课过程中,要尽可能的资料和数据,这使得对俄罗斯的很多方面都有了很详细的了解。本节课上完后,有以下几个收获。
一、知识点之间的过度比较容易处理,有一气呵成的感觉。
如从位置的学习到地形、气候、资源之间的联系以及到俄罗斯的经济以及经济向亚洲迁移,这样学生在听课时似乎是自然而然的过渡,很容易接受。
二、在引入新的知识点时,让学生带着问题及前面所学到的`俄罗斯知识去学习,从而有了一定的思考量。
如在介绍完它的资源主要分布在亚洲部分,接着让学生思考“那么俄罗斯的工业是不是也多分布在亚洲部分呢?下面我们带着这个疑问来学习俄罗斯的工业分布”。
三、板书设计一目了然。
这一点尤其是在资源与工业分布上,当学生得出“资源多分布在亚洲,而工业多分布在欧洲”时,这样强烈的对比让学生很快就想到“分布不一致”,于是“怎么办”这个问题就自然的出现在学生大脑中了。
四、不能小看学生的思维。
在备课时,思考“俄罗斯为什么重工业发达,而轻工业却很落后呢”这个问题时,上课时学生讨论后的结论却很丰富,如“气候寒冷,很多农作物很难生长,缺少原料”“资源丰富,适合发展重工业”等等答案,所以上课前的备课一定要多思考,多查阅资料。
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9
今天讲课的章节是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与大洋。在刚结束难度偏高的第一章后,由于本节课内容较容易,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轻松地学习,在乐趣中学到知识。
首先我以加加林的故事导入本节课,引出“人类真的给地球起错名字了吗?”激发学生的兴趣。紧接着观察世界海陆分布图,回答海洋面积是否真的比陆地面积大。得出答案后接着回答海洋面积与陆地面积的'比例分布,得出“七分海洋,三分陆地”的结论。由结论再提出疑问“既然海洋面积如此大,为什么古人给地球起名为地球而不是水球”(PS:本环节节节相扣,前后联系紧密),同学们各抒己见,自由发挥答案。
提出疑问:人类是如何了解海陆分布的?
简单介绍人类认识世界的历史,增进同学们的见闻,同时也增加同学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观察地图,得出海陆分布。
在讲七大洲之前,先给同学们讲解大陆、岛屿、半岛、大洲之间的区别,并举他们熟悉的例子——雷州半岛。接着引出全球分为哪几个大洲?并简要介绍七大洲命名的来源。
读图思考:
1、东半球主要有哪几个大洲?
2、西半球主要有哪几个大洲?
3、南半球主要有哪几个大洲?
4、北半球主要有哪几个大洲?
5、赤道横穿哪几个大洲?
6、各大洲的面积大小关系如何?
完成教材31页活动3,了解七大洲的轮廓特征。
观察地图册第5页,找出大洲分界线
在讲七大洋之前先讲解海峡、海、洋之间的区别
引出四大洋极其分布和面积大小关系
在七大洲的轮廓图上标出四大洋的位置
最后介绍海洋对人类的影响,增进趣味性。
存在问题:教师声音过小,师生间缺乏互动。
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10
教学应当来源于生活,还原于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还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怎样做到教师少动,学生多动;教师引导,学生实践;这是我设计“地球和地球仪”这一节时一直思考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地球和地球仪”一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立课堂教学的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设计符合学生的实践活动;贴近学生生活,挖掘学生身边的教学素材。这节课没有沿袭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的教学方式。而是采取学生探究活动、小组合作及教师启发性教学,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初步建立经纬网的空间概念,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合作中培养分工协作的意识。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成为学生学习交往和合作的过程,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得到极大的提高。
需要改进的地方有:
1、习题选择要与时俱进;
2、问题衔接过渡要自然;
3、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11
自上周马牧池中学学习以后,接着本周学校举行了听评课活动,这一次分抓教学的王校长和教导主任赵主任下大决心要改变学校目前的现状,把老师们带到课改的前沿中去,王校长说:“用半年的时间,尽一切努力,让杨坡中学的老师个个都成为教学的好手。争取让兄弟学校的老师来我校学习。”王校长还说:“经过半年的努力,如果不换思想,就换人。”这使老师们都感到了紧迫感和使命感。都暗暗下决心,使自己在教学上摸索出自己的一条路子,形成杨坡中学的独特教学思路。
周二下午第一节我试讲了一节,本想带着学来的“马牧池教学法”让老师们点评点评,可是由于对地理学科理解的不够透彻,教法尚且接近,可是由于地理刚开始学生难以接受,大多数同学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够,对教材的把握不够准确。有时启而不发,学生也很难在小组内交流完成。但是我并没有感到灰心,万事开头难吗。我想在今后的努力中,我会让自己形成自己的一套,让学生养成学习的`习惯,培养好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习惯。让学生在不断学习中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思路。尽最大努力让自己让学生让学校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12
今天讲课的章节是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与大洋。在刚结束难度偏高的第一章后,由于本节课内容较容易,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轻松地学习,在乐趣中学到知识。首先我以加加林的故事导入本节课,引出“人类真的给地球起错名字了吗?”激发学生的兴趣。紧接着观察世界海陆分布图,回答海洋面积是否真的比陆地面积大。得出答案后接着回答海洋面积与陆地面积的比例分布,得出“七分海洋,三分陆地”的结论。由结论再提出疑问“既然海洋面积如此大,为什么古人给地球起名为地球而不是水球”(PS:本环节节节相扣,前后联系紧密),同学们各抒己见,自由发挥答案。提出疑问:人类是如何了解海陆分布的?简单介绍人类认识世界的历史,增进同学们的见闻,同时也增加同学们学习地理的兴趣。(PS:在介绍历史时,欠缺生动,提不起同学们的兴趣)观察地图,得出海陆分布。在讲七大洲之前,先给同学们讲解大陆、岛屿、半岛、大洲之间的区别,并举他们熟悉的例子——雷州半岛。接着引出全球分为哪几个大洲?并简要介绍七大洲命名的.来源。读图思考:1.东半球主要有哪几个大洲? 2.西半球主要有哪几个大洲? 3.南半球主要有哪几个大洲? 4.北半球主要有哪几个大洲? 5.赤道横穿哪几个大洲? 6.各大洲的面积大小关系如何? (PS:口诀记忆: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完成教材31页活动3,了解七大洲的轮廓特征。 (PS:本环节同学们难以独立完成,教师引导并板图) 观察地图册第5页,找出大洲分界线 在讲七大洋之前先讲解海峡、海、洋之间的区别 引出四大洋极其分布和面积大小关系 (PS:口诀:太大印北,四洋贯通) 在七大洲的轮廓图上标出四大洋的位置 最后介绍海洋对人类的影响,增进趣味性。 (PS:在讲解贸易的通道——马六甲海峡时,缺乏都地图的指引) 存在问题:教师声音过小,师生间缺乏互动。
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13
七年级上册引领学生走入地理世界,激发学生学习的地理兴趣,同时帮助学生获得一定的地理知识(地球、地图、陆地与海洋、天气和气候、居民与聚落等)与地理技能(读图、表和分析和绘制相关地理图表),本学期以上册为铺垫,进行分区地理学习,以实现学生地理知识的升华和地理技能的提升及对社会、环境的正确态度和价值取向。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设计本节课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本,为了一切学生的终身发展,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实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了更好的掌握初一年级地理的教学能力,为了提高实际教学水平,现总结如下:
一、拓展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效的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和地理学科的信息量,进行专题教学,加强和学生的学科专题意识,一则使学生有了直观的知识结构,二则引导学生进行了充分的复习,这种由分散的知识点组合形成知识结构,通过教师引导,将内化为学生的学习方法
二、注重学法指导
现阶段的地理主要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特征以及二者关系。这条主线一直贯穿在大洲、地区和国家的教学中,对自然环境的学习掌握主要依托图的记忆和分析,而对后两者的学习掌握主要靠文字记忆和逻辑分析。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对自然环境的学习我主要侧重辅导学生识图、记图、析图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概括出它与农业、工业、交通和旅游业等的关系。比如讲《亚洲》这一课, 亚洲地形复杂,河湖众多,需要识记的重要的山脉、河流、湖泊、平原、高原等名称很多。因此我让每个同学画好一张亚洲地图的轮廓,完成填图游戏,把班级学生分成五组,引入竞赛机制,在老师的比赛规则下,看哪组填图最成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更浓。
三、注重反馈
一堂课效果如何,最终还是要看课堂效果,所以我无论在课上还是在课下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学习反馈,为此我一直沿用课前导学案的设计并在每节课前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并在课堂上边讲边练,达到了及时巩固的效果。
四、教学工作不足之处和自我反思
根据实际的教学检测,我发现,从整体看,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普遍认可地理学科。中等学习能力的学生反馈良好,有明显提高,学习能力薄弱的学生由于学习习惯尚未养成,学习效果提高有限,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出现“吃不饱”的现状,我在今后教学中将此现状认真分析,探讨,逐步解决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14
(1)成功之处:
以诱发学生的求知心理,激起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激起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
围绕课标要求,着重讲解世界六种工作语言以及三大宗教的分布地区,将每一种语言和宗教的.分布区域单独展示出来,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三大宗教的一些标志性建筑,更直观形象描述三大宗教的建筑特色,同时也鼓励同学们学好汉语和英语,说明了英语的重要性,达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达到预定教学目标。
(2)不足之处:
课堂气氛不很活跃,在课堂管理上还有一定欠缺,怎样调动学生自主发言的能力还需加强;师生互动太少,普通话还不过熟练,有待加强;小组评价也做得不够,这些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要不断的加强。
(3)努力方向:
新课程的改革倡导现在的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要让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甚至“我会学”,那么作为老师,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向想学知识的方面发展。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也是非常必要的,在互动中了解学生想学什么,愿意学什么,能学什么等,这样以便今后更好、更有效率地进行教学。
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15
经过一个学年的七年级地理教学工作,我发现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一个学年即将过去,重新回顾这一学年,我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能积极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在观察、分析、思考、讨论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以及自己制作简单的教具,在教学中体现地理的图片美、文字美、动画美、语言美,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引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是怎样进一步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摆在我面前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及思考:
一、发挥地理学科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于学生,尤其是乡镇学校的学生,我校学生主要以农村学生为主。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纪律为先,才是教学工作的开展,没有良好的纪律,就不会有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让他们认识充分到自己的缺点和良好纪律的重要性,积极改正不良的习惯,才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一个好的基础。发挥学科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有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学习,才能学得好。因此,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从地理这门学科来看,地理趣味性是其一大特点,它可以提高
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所以,教师在上课时有一个好的导入可以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者我们可以在上课时给学生讲一个地理趣味故事,那么学生必定会更加努力认真的听你讲课。只要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来了那么我们就可以以兴趣带动学生学习,可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
二、加强学生学习指导,教会学生学习
新课标下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变换,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要让学生学会学习,使他们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地理学科在初中科目中算是较难学习的科目,那么作为老师我们就要教会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充分利用地理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思考地理问题,解决相关的地理问题。针对地理学科的特点,在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
1、观察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观察我们身边的地理事物,联系课本上所学习的地理知识,分析地理现象的成因和规律等,要使学生掌握正确学习的方法,就要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我们生活中的地理”,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展现教师的教学魅力,让学生认为你是一个“事事通”的老师。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运用观察法,启发学生思考地理问题,注意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
2、对比记忆法:在我们地理学习中,有很多的知识可以对比记忆。例如学生反映的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这一节很难学,因为教材中的内容很简单,而考纲要求我们掌握实际中气候类型的特征、分布及其所对应的景观,那么这就难倒学生了。对于一个七年级的学生,以前没有或者很少接触气候,这是我们就要教学生运用对比记忆的方法,把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以及温带季风气候对比记忆,把亚热带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与地中海气候对比,找出相关的规律,那么这一节的内容也就没有想象中难学了。
因此,我在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关心、激励、尊重和理解,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信心和热情,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和地位。
三、运用身边的“生活地理”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从根本上说,学习地理知识,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我们的生存环境,并在改造利用环境的同时,协调与它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七年级上册的地理教学中,有许多“生活地理”的内容。例如,昼夜长短的变化、气象灾害(滑坡、泥石流等)的发生、水陆受热散热的差异等相关的知识都与我们生活联
系非常的大,因此我们在学习这些知识的时候,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借助于学生的生活体验,从生活中理解地理知识,那么学生久很容易接受“昼夜长短变化、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相反”等知识点的教学。由于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学生看得到、摸得着,学生容易接受,便于理解。
四、自身不足之处
在一个学期的地理教学实践中,我喜忧参半,有得有失,喜的是我查找相关的资料以及运用自身的知识把这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做完了,忧的是我的身上也暴漏出很多的缺点:
(1)没有做到真正公平的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的有待提高。对于学习能力差的同学引导不够,课堂不应总是尖子生唱主角,应使教学真正面向所有学生。
(2)师生交流的平等性应加强。在提出问题时,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际出发,而不是一味把学生的思路往自己设计的路上引,对于问题的设计也应该进一步斟酌,提高提问技巧。
总之,只有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才能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素养,才能不断地创新,全面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
【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地理教学反思 地理教学反思优秀06-27
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06-28
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04-01
地理教学反思06-14
地理的教学反思04-03
地理的教学反思02-19
七年级地理《地图》教学反思12-19
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范文03-07
七年级地理《巴西》的教学反思03-07
七年级《地理》优秀教学反思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