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与总结
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在自身的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肯定成绩,得到经验,找出差距,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反思与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反思与总结1
自20xx年站在讲台至今,已近九年光阴,在这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通过实际教学一线的深入体会及日常工作环境的历练,我愈来愈强烈地感受到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其责任与意义的深远与重大,特别是自从学校升专之后,我越来越感觉到了自已的教学水平不能满足学校日益发展的现状,只有不断地学习,努力提高自已,才能与时俱进,因此在这不断地努力中也真正品尝到了教学生涯中的酸甜苦辣。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便成了我永恒的追求。我在向这一目标努力着,奋斗着。通过这学期的学生评教,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已离这一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仍然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现针对学生评教及认真反思,总结如下:
一、教学认真、负责,但缺乏生动。
当我看到学生这样评价老师时,我在反问自已,这到底是缺点呢还是优点?我认为,不管这是缺点还是优点,不管在任何时候,这都是我做事的基本原则:认真第一,聪明第二,我觉得这是作为一名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所以,这一点我会一直坚持下去。但我也同时感觉到了学生不太喜欢这样的老师,因为,在认真的同时,往往显得人很古板,死气沉沉,没有生机。所以,我认为,认真还要讲究艺术,而这一点正是我不具备的,讲课不生动,不幽默,所以学生感觉到了老师的认真,但还是不喜欢这样的老师,针对这一缺陷,我打算在今后的课堂中,多学习陈坤老师的'讲课方法:诙谐的语言、互动的游戏、谈自身经历、谈名人故事、放励志短片、穿插笑话等,使讲课内容丰富、形态多样,使学生不发闷、不感到枯燥,乐听,爱学。
二、不了解学生,师生之间缺乏感情。
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每次都是两个班学生在一起上的,人比较多,总也觉得教学任务比较重,所以讲完课后,只注重与学生进行知识面的沟通,而忽视了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由于各种因素,学生之间的知识层次存在一定的差异,有的学生问问题,有的学生压根就不问。但每个学生同样都希望获得别人的赞赏与肯定,同样渴望老师能看到、自己感受得到存在的价值,希望被关注。一位好老师,不仅是灌输特定的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关心学生的思想与生活,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应注意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生活氛围。但这一方面我却没有做到。客观上虽然有局限,但今后我要找突破口,力争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注意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倾诉,转变角色,消除隔阂,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尽力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三、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虽然学生在评教中,对这一点没有过多的提到,但是自已也能感觉到其间也难免存在某些不足、疏漏之处,需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有所改善,有所提高:
1.学生自主学习的范围有待于进一步扩大。虽然在教学中从未懈怠于对学生的鼓励,可仍存在畏首畏尾的现象,难以积极自信地展示自我,使学习产生质的飞跃。今后在课堂教学中多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写、算能力,通过强化“听”“说”“写”“算”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起食品营养与人体健康的整体概念,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2、尝试课程改革,提高学习兴趣。
诸如,《食品营养学》全书分为以下六个模块,分别是"营养学基础知识"、"膳食调查与营养评价"、"人体营养状况测定与评价"、"膳食指导与评价"、"食品营养评价、"社区营养管理与营养干预",再把其中每个模块分为若干项目载体,充分体现"做中学,学中做"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并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同时教会学生从"学会"知识向"会学"知识转变,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对拓宽职业院校食品类专业就业岗位和方向有重要意义,符合实际的改革,应该能受到学生的欢迎。
3.避免情绪影响,步步推进。
学生的做法难免会不合心意,而且这种现象可能会重复出现,激发不良的情绪状态,较难控制。因而需要开朗心态的保持,接受学生的不解与困惑,及时加强指导、点拨,冷静对待突发事件,思考如何处理补救,决不随意敷衍。这一点,还需要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完善。
4.善于动脑,勤于思考。
在工作中,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良苗头,寻找应对措施,形成健康向上的风气。此外,还需补充各方面的信息,多层面刺激感觉神经,吸收他人优点,去粗取精,开创特色。回首以往工作,既有收获的喜悦,也有不足的反思。虽然每天都是忙忙碌碌,但忙碌中我获得了经验,获得了发展,明确了方向。今后工作中,我应更加尽心尽力,把握机会,早日成为骨干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我坚信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教学反思与总结2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借助一定的研究方法,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得失,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科学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教学反思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从时间维度来看教学反思包括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和教学后反思。教学前反思是一种超前反思,即在课前的教学设计过程中,反思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反思教学设计是否切合学生的实际;反思教学过程是否达到了最优化等问题等。教学中和教学后的反思是一种反应性反思。即在课堂中或课后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反思教学过程的合理性。在新课改下,教师要注重教学反思,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实施途径和课堂结构,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下面就高一新教材有关专题为例,总结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的教学反思。
一、分析和反思新教材特点
分析新教材特点,全面了解教材体系,构建历史知识网络,以便优化课堂教学。历史新教材采用“模块”来安排历史教学的知识体系,突出特点有以下三点:一是在知识处理上更加灵活。一个模块,就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教学系统,时间压缩为半个学期,内容相对独立、完整,便于调控和整合。二是知识的专题性和包容性突出。必修课25个专题,主题突出;贯通古今,融汇中外,涵盖性强。三是知识的选择性和个性化明显。选修课6个专题在激发兴趣、拓宽视野方面独具匠心,有利于学习的个性化;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历史学习的多种选择。
二、反思教学现状,发现问题
这次新课改以课程标准取代教学大纲,解读新课标,结合新教材,发现有些问题不容忽视,教学过程中要及时调整,否则可能成为我们新课程实践中新的难题。首先是关于专题授课的问题,在专题模块和问题中心的内容体系下,专题和问题的选择就变得尤为关键。然而专题的选择与设置都不可回避一个较为现实的问题,那就是学生相关知识的储备量度,也就是说学生是否在学习某一专题时已有了相当的知识基础。新课程一开始就采用专题教学,而现行高中教学只是在高三总复习时运用这一教学方法,因此新课程教学中不少内容老师必须要做大量的知识铺垫,学生也是如此。另外一点,按照新的课程标准,古今中外的历史混编为若干专题是符合了综合史观的趋势,但是从另一层面而言,又割裂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使我们的学生只见“线”而不见“面”,从而也造成学生对历史时空感的困惑。
其次,《课程标准》力求内容全面,仍遗漏了不少重要的内容。如中国古代史中,作为统一国家建立部分东汉历史似乎被忽视;在近代史中,关于清末新政的`内容也极少涉及等等。这种相类似的遗漏对历史的连贯性会造成伤害,也影响到教学中过渡的流畅性和学生的理解。第三,初中和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衔接问题在新课程中还存在一定的缺憾,初中与高中的教学内容有“撞车”现象。其原因无非是以“通史”模式重复组织和安排了教学内容的结果。而单就高中新课程而言有些内容的衔接也有一定程度的不足,“跳跃”较大,师生对此在不同程度上都会有不适感,尤其是学生由于知识基础、认知能力、身心发展以及社会经验等条件的制约,更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提高,这必然需要一个非常多的时间来“循序渐进”。因此,《课程标准》虽有较强的指导教学作用,但标准宜宽松,不可绝对化。这样老师可以根据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自主地开展教学活动,优化课堂教学程序,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总之,真正弄明白了反思的含义,才能进行认真、深刻的反思,只有有价值的反思,才能促进教育教学效率的提高,才能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才能推进课改向纵深发展。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播下一个行为,你就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就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就收获一种命运。”每一位教师的起点虽然各不相同,但是,行动由自己控制,习惯由自己改善,命运由自己把握。作为积极投身于高中历史教育课程改革的教师,就要善于自觉运用“教学反思”,尽管长期不懈的坚持的确很苦很累,但天长日久这些苦和累就会化作生命的芬芳,永远滋润和飘香。
教学反思与总结3
时光荏苒、光阴似箭,转眼半学期似乎在眨眼间又结束了,不得不感慨时间的飞速流逝。这学期我带了 5.6.7.8.9的普通话课,总体来说在学期中同学们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但是还是有个别同学存在一些问题。
学习普通话涉及普通话语法、词汇和语音三个方面的内容,但最关键的还是学习普通话的语音。我们学校的学生主要涉及到四川本地较多,学生在普通话训练过程中遇到的语音难点及发音障碍差距不是很大,但是这就需要教师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找出他们会遇到一些共同的难点音,例如我们学校学生普遍存在的鼻 边音,平翘舌,前后鼻韵问题,只有找到突破口,从而帮助学生能够说好普通话。
在这里,就以平翘舌为例,大家知道,发zh、ch、sh、r时,舌尖上翘,抵住硬腭前部(因此,也叫翘舌音),而发z、c、s、[z]时,舌尖平伸,抵住上齿背(因此,也叫平舌音)。要读准zh、ch、sh、r,需要反复练习,更得讲究练习方法,可采取舌尖前后音对比发音的办法来练习,即翘起舌尖在上齿背和硬腭之间移动试音, 边试边听,选择一个最佳的,合乎标准的翘舌音。
虽然,在普通话的学习中,难点音的.发音方法掌握起来相对比较简单,但是,学生在讲普通话的时候却容易出现很大的问题。所以要我们教师要做到的必须让学生学以致用,比如可以通过一定的训练和引导监督达到目的。这项训练的原则是从少到多,循序渐进,重在积累,使学生的语音面貌由量变达到质变。另外教师从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字词着手,根据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具体情况规定一天只练一定数量的标准字音,要求练一个就掌握一个。根据学生具体的语音面貌实际状况,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方法得当,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督促有力,从而能达到更好的教学训练目标。
结合学生们要普通话测试,我接着准备了说话的联系,作为中专的孩子们,特别一大半都是四川本地的学生,他们很少用规范的普通话与同学或是老师之间
交流,所以当我真正请同学起来说命题说话的时候,原本闹哄哄的教室里面变得很安静了,生怕自己好像被点到了一样,对于这点,在教学工作上也是在觉得很为难。我告诉同学们首先我们先要了解思维转化语言的过程,它是一个说什么到怎么说的过程,也就是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言语的过程,也就是说给了你一个题目以后,你要迅速在心里打好草稿,把心理所想的通过整理转化为外部言语,也就是说出来。同学们往往是觉得素材不够,不知道说什么?然后我结合书上的例子,和自己准备的内容带着同学们将书上的40个说话题目按照类型分了类,找出了几个具有代表性和难度较大的说话题目来联系,让学生先学会列提纲,然后根据提纲的要点、一一复述三分钟,当然有的学生说满三分钟似乎还意犹未尽,但是还是有少部分同学没有办法开口,或是一开口就出现长时间的思维停顿。
接着学习演讲技能的训练,这学期我合理的运用课时,也是找出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片段和演讲稿学生练习,演讲它是就某一个问题,面对听众说明事理,发表见解、抒发情感,从而感召听众的一种口语表达活动。我告诉学生有声语言表达技巧是相通的,朗诵的表达技巧也同样能运用到演讲中。我们会运用重音、停顿、节奏、语气四个表达技巧来练习片段演讲。 演讲相对于朗诵而言,其实更显得枯燥些,因为它的篇幅较长,还有它的情感难以把握,技巧的运用较朗诵而言更显得难度大些 。
带了一年的普通话的课,大部分同学我感觉都是有进步的,他们的学习普通话这门课的状态非常好,非常积极,学生听的认真,我讲的也比较轻松,可以说配合的非常好!总之在这一年带普通话的过程中,通过学生,我看到自己身上存在不足的地方,也让我知道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我一个人教的过程,而是老师与学生合作配合的过程,这样才能上好每一节课,让学生真正从课中学到东西!
教学反思与总结4
时间如行云流水,我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以及本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也半个学期了,这半个学期在工作中,我不断的反思学习,努力使自己不会愧对“铸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称号。现总结自己的教学工作如下:本学期,我坚决落实学校的有关教育教学计划,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和要求,认真完成各项任务,狠抓教学常规,努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 、运用新课标理念:
在教学中,认真学习《小学语文新课标》理念,根据新课标精神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真制定“语文教学计划”,做到教学有目标,有方法,有反思。通过学习和实际教学,我了解到这个阶段的儿童感性多于理性,对于外界事物,侧重于主观认识。为此,在教学中,我一直用童化的语言和形象生动的直观事物来指导教学,让学生能迅速接受知识。把孩子当成朋友,当成相互学习的伙伴儿,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的亲切和关怀,知道老师就是他们赖以信任的朋友。
二、 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一年级的学生可塑性强,有人说他们是“一张白纸”,看教师怎样在这张白纸上落墨。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教学工作开始的重点。作为今年的新老师,又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
我深感任重而道远。刚开学的几个星期里,我不断向学校资深教师学习,采用编儿歌、口令等形式,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融入情趣之中,让学生在情趣之中慢慢地养成良好的习惯。
1.课前准备,要求学生上课前,要把上课的书、本、文具准备好,不要上课了再手忙脚乱的掏书包。课前,还要把铅笔削好,把铅笔屑扔到垃圾桶里,养成有备无患,讲究卫生的好习惯。2、上课起立时,要整齐站好,一切服从指挥,落座时,要全心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不要左顾右盼、交头接耳说话,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习惯。3、做到“三个一”,胸离座一拳,眼离书一尺,笔尖离手指一寸。养成良好的读书、写字习惯。4、回答问题时,要大胆发言。声音要洪亮,要用普通话,要“因为、所以”把问题说明白、讲清楚。别人回答问题时,要注意听,当别人回答完毕时,可以补充自己的观点,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更不能三心二意,好像与自己没有关系似的。5.老师讲课时,注意听讲,记住老师讲的知识和有关的学习方法,要能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但要举手,获得老师的同意后,才能发言。6.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书写要认真规范,不敷衍老师。7.课前要养成预习的习惯,老师要提前做好“预习提示”。8.每学完一课,要做好复习,有疑必问,要达到全知全解,不能留下不懂得问题。
上面的要求看起来,对学生有点苛刻,过于严肃,但我认为这样对学生的习惯养成是大有裨益的。但我自己也注意要多接触学生,做他们的朋友,让学生知道老师严格要求他们是对他们的人生有好处。还感受到老师和蔼可亲,易于接近。我经常用李大钊的一句话教育学生“学就学个踏实,玩就玩个痛快!”。
三、 认真备课:
这前半学期学校让我收获颇丰。我明确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图解对活动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做出总结,写好教学反思。
四、 抓好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学:
一年级作为学生走进学校的第一步,正如建高楼大厦的地基一样是非常主要。本学期,我主要在注重学生的`汉语拼音知识的掌握、写字、读书、课外阅读等方面作了努力。列如一年级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会拼音和识字。在学拼音时运用形象的教学帮助学生认识拼音,如:l像什么?n想什么?在识字时,运用古代的造字法帮助学生识字。提前教会学生查字典,运用字典学习拼音、字词。 学完拼音后,让学生用写日记的方式学习写作,想什么写什么?拼音、汉字都可以。一学期末,大部分学生能写出100多字通顺易懂的所见所闻了!
五、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作为一位新教师,我存在的不足有很多很多,经验不足, 努力不够,教学基本功不够扎实。在教育教学中对学困生的关注不够。从拼音抽测到古诗背诵再到考试,我发现班上几名学生的基础知识掌
握得不够扎实,这还需要在后半学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与帮助。家长配合不够。说明我与家长的沟通还不够,这将是我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之一。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积极向身边的老师学习。
教学反思与总结5
十月份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十月份的教学工作即将结束了,在期间开展了第一次月考,这一考,让我的心拔凉拔凉的,我陷入了极度的困惑中。我仔细的反思我的教学,找找自身的毛病,有如下的感慨:
1、 一个人的精力和有限。作为教师,我们的主要工作时教学,但是面对各种琐事,我们的精力分散到了其他地方,从而教学很无力。在月考前,因为教育局举办的心理咨询师培训,我有一周没上课,对于平时的数学教学耽误了不少,接下一周好不容易自己可以安心琢磨教学了,校运动会又让我没有及时的查漏补缺,然后就十一放假,对于落下的教学工作都是在月考前一周弥补的,感觉学生在负重付出,我也相当的疲惫。当然在这里说到这是不是评论某项活动如何如何,而是想说明一个人真的精力真的很有限,要做好一件事,特别是让自己满意的事得付出一定的时间和心血,得用心细细的琢磨,一旦这一点无法保证,就会有相应的结果。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及时的调整自己的作息,在保证自己学习的同时,尽量不影响正常的授课,让自己的学科成绩有新的突破。
2、 只要肯付出就会有回报。作为班主任,在和学生打交道的时候有很多艺术,想让学生听你的并且付出行动加以转变这更是一项功夫活。其实不管是艺术还是功夫活,最重要的还是咱们肯付出,但不是麻木的付出,要做一个会反省的'善于积累的人。13班之前一直让我很头疼,不管哪位领导提及一般都是批评的口吻,这让原先自信的我受到了些许打击,我们教师培训一直说要赏识学生,其实班级也是需要赏识的。还好,我是一个“脸皮很厚”的人,不管别人如何批评我,我会及时的想想自己身上的不足,小小悲伤一阵,就将别人的批评抛于脑后继续改进自己,有点像打不死的小强。对于我的班级,我也是这样的一种观点,我会找出班级中的不足,并及时的加以修改完善,以便孩子们更加积极健康的成长、学习。之前的我很不成熟,容易将自己的情绪带入班级,从而影响孩子的发展,现在的我不管什么时候进班都是用欣赏的心态看待他们。孩子难免犯错,我现在不会因此而生气,我会私下里和他交流,让他自
己反思。我不断的告诉自己,宁愿怀疑孩子的承诺,还不如选择相信,所以展现给学生的是我很信任他们。但孩子毕竟是孩子,许下的承诺不能总是兑现,或者基本上无法兑现,这时的我会反复提醒他之前说过的东西,让他嫌我烦为止,说得他不好意思不改变。比如我们班的许旺,对于他这样的学生就得死缠烂打,让他不学数学都没办法,毕竟孩子还是长心的,他们也会觉得过意不去。当然对于班级的管理还有很多需要研究的东西,日后慢慢感悟吧。
以上就是我10月份积累的一些体会,仅仅是个人的一些观念,肯定会有不完善的地方,还请领导多多指正,以便我更好、更快的发展,我需要您的意见!!!
教学反思与总结6
时间如行云流水,我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以及本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也近一个学期了,这一个学期在工作中,我不断的反思学习,努力使自己不会愧对“铸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称号。现总结自己的教学工作如下:
本学期,我坚决落实学校的有关教育教学计划,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和要求,认真完成各项任务,狠抓教学常规,努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 抓好学生的学习习惯:
作为刚刚进入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何能让他们在40分钟的课堂上认真地听讲,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教学工作开始的重点。作为今年的新老师,又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我深感任重而道远。刚开学的几个星期里,我不断向学校资深教师学习,采用编儿歌、口令等形式,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融入情趣之中,让学生在情趣之中慢慢地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 认真备课。
这学期学校开展的师徒结对活动让我收获颇丰。我明确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图解对活动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做出总结,写好教学反思。
三、 抓好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学:
一年级作为学生走进学校的第一步,正如建高楼大厦的地基一样是非常主要。本学期,我主要在注重学生的.汉语拼音知识的掌握、写字、读书、课外阅读等方面作了努力。
四、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作为一位新教师,我存在的不足有很多很多,经验不足, 努力不够,教学基本功不够扎实。在教育教学中对学困生的关注不够。从拼音抽测到古诗背诵再到考试,我发现班上七八名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这还需要在下学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与帮助。家长配合不够。说明我与家长的沟通还不够,这将是我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之一。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积极向身边的老师学习。
教学反思与总结7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形式有多种多样,怎样把教学的侧重点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上来,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呢?我认为要抓好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抓好入门教育
物理课是初二年级的一门新学科,这对刚接触这门课的学生来说,往往有一种新鲜感。许多学生对此学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种新奇,如不及时深化,“热”的时间是短暂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上序言课时,认真设计教案,上好第一堂课。比如通过演示“三棱镜分解白光”、“纸盒烧开水”、“被纸片封闭在倒转的玻璃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引起学生的疑问,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再举一些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如:“插入水中的筷子会弯折”、“同样是电,通入不同的用电器会产生不同的作用”等等,使学生一接触物理就感觉到学物理有趣,为今后的奋发学习打下良好的开端。
二、培养师生情感
兴趣总是与人们对事物的情感态度紧密相联,当人们接触到事物,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时,就会对它产生向往的心理,进而对它发生兴趣。没有这种情感,就不可能形成兴趣。因此,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患,热爱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生打成一片,利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之情。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热爱教师,听从教师的教诲,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三、展示物理趣味
中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水平大致处在直接兴趣阶段,他们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处理等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如:初中学“测量”后问:你怎样测一张纸的.厚度?学“大气压”后,问:为什么钢笔能吸入墨水?学习“物态变化”后,问:自然现象中的“雾”,“露”是怎样形成的?学习“电学”后,提出为什么“100W”的灯比“60W”的灯更亮?书写台灯为什么能调光等。由于这些都是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或发生的物理现象,所以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稳定了学生对物理学的浓厚兴趣。
四、加强实验教学
由于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好动,喜欢实际操作。因此,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实验教学,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的实际操作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增强对物理学的兴趣。如“长度的测量”教学中,让四位同学用同一米尺分别上台测量教师讲桌的长度,学生各自测量的结果暂时不颂,当四位同学都测量完以后,让他们四人同时上台在黑板上写出自己的测量结果,由于四人的结果各不相同,必然会使学生感到惊奇。这既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又对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教学的展开,有良好的启迪。此外,也可以让几位学生同时准备一个演示实验,选一位好的在教学时演示,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
五、坚持强化训练
现行物理教科书中采用国际单位制,初学者对“米/秒”、“千克/米”、“牛顿”、“帕斯卡”等单位感到陌生抽象;学生习惯于单位的单一性,开始学习P=pgh和功率的单位焦耳/秒这些知识时,对概念的多因性很难适应。又如,“电功”、“电功率”、“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都需要具有初步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这对于刚入物理门槛的初中生的确感到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设法使学生的思维方法跟上,并侧重对差生的基本功进行强化训练,从而减轻差生学习物理的困难。在强化训练中,要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新课前,教师应要求学生按每一条的预习提纲先预习新课内容,上课首先检查预习情况,课后应要求学生把上过的课文复习一遍,对课文中的概念、原理、公式做到透彻理解的前提下然后再做作业,做作业时应该注意力集中,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养成自我检查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两极分化,所以教师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在掌握新知识的同时去弥补原有的知识缺陷,从一开始,就查漏补缺,对差生紧盯狠抓不放,不让一个人掉队。
六、引导阅读理解
物理定义、定律一般是客观平白的描述,如果稍不注意,就会影响对概念的理解,因此,教师在阅读课文时必须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从而提高阅读效果,增强对课文的理解。例如:压力的定义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这里“垂直”一词就是关键词。又如在讲光的折射时,让一束光通过玻璃槽盖子上的狭缝,斜射到水面上,这里的“斜”字就是非常重要的词。在指导阅读时,首先要让学生把关键性的词自己找出来,把学生的阅读感觉从模糊的
总体转变到精确的定位上来。在这些关键处放慢阅读速度,从字面意义理解物理实质。此外,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尽可能结合自身的实际感受去阅读,这对培养学生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式很重要。对一些抽象概念,在教学前,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有一些感性知识的积累,如在学习惯性之前,先布置一些观察思考题:①观察用脸盆泼水的动作过程和发生的现象;②坐公共汽车,突然开车和突然刹车时各有什么感觉等等。这样学生在阅读惯性概念时就觉得容易接受,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七、发展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敢于联想,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教师也可有意地制造“矛盾”,把学生置于是非徘徊中,诱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发挥其创造性。比例:在电学的串、并联电路实验后,利用串联电路中只要有一处断开,整个电路中没有电流这一特点以及电键与用电器一般只有串联这些学生已有知识,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一个电路有一个电源,一个电键k两个灯泡L1,L2,这两个灯泡串联,当电键K断开时,L1,L2均发光,但K闭合后,L1不发光,L2发光。
这种情况可不可能存在,画出可能的电路图。由于已有知识的干扰,就将学生置于“矛盾”之中。学生只有敢于想象,冲出“电键只能与用电器串联”的定势,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锻炼了他们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
八、注重学用结合
不少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感兴趣,觉得很好玩,但要他们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他们便会感到不知所措,这是因为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缘故。因此,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学用结合的能力,把物理学活学透。每当向学生传授新的物理知识时,都应联系它在实际生产或生活中的某些应用,同时要求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的世界,找出与所学知识相关的事例。
教学反思与总结8
一、文本解读。《春笋》它描写春天到来之际,春笋破土而出,向上生长的情景,热情赞美春笋不怕困难,顽强向上的生命力,课文语言简洁、生动、节奏感强,是一篇很优美的小散文诗,非常适合学生阅读
二、教学思路。我十分喜爱这篇课文,因为它短小明快,文中小春笋那富有生机,充满活力的形象也能引起一年级小朋友的共鸣。在研读了文本之后,我决定全文抓住一个“趣”字,以此入手,调动起学生的感官认知,从而融入文本,得到体验。(一)、以画激趣——促读图画具有直观的,形象的特点。用图画再现课文情景,把课文内容形象化,既符合学生对形象乐于接受、易于理解的认知特点,又能激起学生对课文兴趣。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动画效果,将春笋如何醒来,冲破泥土,掀翻石块,在春风、春雨中,一节一节,向上向上快乐地成长形象地再现于学生眼前,使学生产生亲自前往看一看,读一读的兴趣,为有感情地朗读开启了成功之门。(二)、以演动情——带读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来演绎文中情节,可以使他们对之产生亲切感,就很自然地加深了内心的体验。课文所描述的形象直接作用于学生感官会使他们特别兴奋,情绪热烈,印象深刻。“一声春雷,唤醒了春笋。”扮演春笋的小朋友们伸伸懒腰,悠悠醒来,一个一个猛然起立,“冲破泥土,掀翻石块”(假象石块:顶在头上的书本)。一站一掀之间,真切地感受到了春笋那顽强地生长意志。“冲破”、“掀翻”需要何等的力量啊!此时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激情被带出,再来读这段话,效果势必不一样。课文最后,伴随着动感活泼的音乐,孩子们舒展着双臂,挺起胸膛,在春风中生长,在阳光中生长,在春雨中向上,一节又一节,向上再向上,他们不就是那些生机勃勃的小春笋吗?
三、以想拓意——助读
想象是思维的翅膀,通过想象可扩展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涵,正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拓展思维,能丰富语言文字的情感内涵,弥补文字描述的局限与干涩,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有只小春笋还没醒呢,你想请谁喊醒它呢?”此时,小朋友们纷纷出谋划策,利用已有的知识,请出了春风、春雨、小青蛙、小溪、太阳公公等来唤醒小春笋,让想象的翅膀任意驰骋。
四、反思上午上完了课,我整个人也沉浸在一种快乐之中,姑且不谈课的成功与否,我感到自己在课堂上已经深深地融入了进去,和这些一年级的小朋友们一起蹦着跳着扮演小春笋,连我的心也跟着年轻起来了。其实,这节课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但我首先感到满足的是,在这节语文课上,我与学生都获得了一种情感的体验,这应该是我们最大的收获,下面具体来谈一谈关于这节课的得与失。
亮点之一:生动鲜活的形象。为了让孩子们能对小春笋产生亲切感,真正在课堂上能引起共鸣,我在课前花了心思,可谓十八般武艺,样样俱全。不仅在课件中选取了春笋娃娃活泼可爱的画面,而且还做了小春笋的头饰,小春笋的胸章,还买了一个真正的春笋,通过“剥外衣”让孩子获得了最直观的感受,课堂上运用了这些手段,成功地调动起了孩子的参与热情,气氛很活跃。
亮点之二:惟妙惟肖的表演。曾经的语文课堂流行过一阵表演风,不管是不是需要,都要演上一段,后来这种方法被批驳了。但是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结合《春笋》这课的特点,我认为,让他们通过冲报纸、顶书包去感受春笋如何冲破泥土、掀翻石块的顽强生命力是很有必要的,在亲身体验过再来读一读课文,学生自然而然就能把自己的感情带进去,这比老师单纯地去说:“这里要读重点,这里要有感情。”好多了。今天的课堂孩子们无论是在破土而出,还是表演向上生长都很投入,这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学语文的方法。
亮点这三: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教学环节中的“剥春笋”、“小游戏雨后春笋”都是考虑到孩子的年段特征而设置的,但是在实际课堂上有些字词的体会学生并没有说透,要不要挖很深,咬文嚼字,我认为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大可不必如此,只要他们读了,思考了,有自己的想法了就是一种收获。
不足之一:课堂节奏没把握好。低年级教学,识字写字应该是重要一环,但这节课最大的失误就是最后给孩子写字的时间太短了,没有达到真正训练的目的。其实在许老师班试上的时候时间是够的,但是我没有想到春笋的外衣这么难剥,以至于耽误了时间,这也提醒我细节不能忽略,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事先考虑充分。
不足之二:基本功不扎实。以前教高年级,对于学生写字说实话并没有太多的关注,所以自己的板书也比较随意,结果到了低年级就发现自己的不足了,每一节课教生字我都是对着习字册一笔一画给学生做示范,可是还会出现书写不标准,写得不好看的情况,今天上课的范写“冲”字就是这样,为了不给学生不良的影响,于是我又擦掉重写,平时课堂上我也常这样做,今天上课也就情不自禁地来了一句:写的不好看,老师擦掉重写。
教学反思与总结9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深化与拓展,又是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非常好的素材课,我以学生自己设计的个性作业——整理个人的资料为突破口,从资料中提取选拔参赛选手人数为话题,通过学生搜集数据、整理数据为契机,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创新的.能力,在小组交流、合作中较为轻松地认识了众数。在引出众数概念的时候,我没有刻意制造悬念让学生去猜,去想,而是当学生认识了众数以后,以生活实例为背景,让学生通过具体事实加深理解众数的概念,帮助学生完善新知的建构。通过提出竞争性的语言,给学生以莫大的动力,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愉快的学习,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因为鲜活的资料就在自己的身边,生动的实例吸引和鼓舞了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创设情境贯穿始终,学生倍感亲切,他们感到数学真的就在身边!各种真实的,贴近生活的素材和适当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探索与思考中激发了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在小组讨论中,提高了合作意识与参与能力。
从发展学生认识问题、探索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角度考虑,我设计了大量的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题目,几乎所有的问题都在学生身边,使学生得以联系实际,设身处地的去考虑问题,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加深对概念的进一步理解,体会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既各有所长,也都有不足,一定要根据需要灵活选择。从而使学生领会到在实际生活中一定要多角度全面的考虑问题、分析问题。
教学反思与总结10
小班孩子从一入园就跨入了一个陌生的集体,认识许多成人和同伴,他们的交往范围扩大、交往活动增加,一些从未碰到过的矛盾和困难由此产生。3~4岁幼儿正处于一生中的敏感期,是学习做人的奠基期。根据这一特点,针对刚入园的幼儿不懂礼貌,不会使用礼貌用语,遇到熟人不愿主动打招呼,同伴之间不会友好相处等不良习惯,我给孩子们上了一节社会课《宝宝有礼貌》,教幼儿学习日常礼貌用语,学习礼貌地和别人交往,帮助幼儿理解社会。
考虑到幼儿良好的礼貌行为,是在各种实践中通过不断的感受而形成的。各种活动是幼儿获得知识和经验的重要途径,也是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的催化剂。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是这样安排教学的:
1、活动开始,我和孩子们对什么是 有礼貌的宝宝 进行讨论:问题刚提出,牛牛抢着说:早上来幼儿园时要说老师早、老师好。我启发说:如果遇到熟悉的叔叔、阿姨和小朋友呢?孩子们接嘴说:也要向叔叔、阿姨、小朋友问早、问好。我首先肯定了孩子们说得很好,但同时指出:在课堂上要举手发言,才是有礼貌的宝宝。接下来静怡举手发言了,她说:放学的时候要和老师、小朋友说再见。
2、采用情景教学方式,使孩子们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
出示玩具小兔子: 小朋友,你们好! 我引导说: 小兔子在问你们好,你们应该说什么啊?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和大家一起说礼貌用语。孩子们很兴奋,齐声说:小兔子,你好。小兔子要走了: 小朋友,再见。 小朋友们主动和小兔子再见。
我用小兔子的口吻表扬孩子们与人见面能主动问好,分手的时候主动说再见,是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3、场景游戏:打电话。
设置场景,我首先示范打电话: 喂,你好,再见。 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请几个小朋友来打电话。小兔子要生日了,它想请动物朋友们来参加它的生日,可是它不会打电话,要请小朋友们帮忙。最后分组游戏,相互打电话,让幼儿在设置的场景中练习礼貌用语。
4、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渗透礼貌行为。
动物朋友们都去参加了小兔子的生日,小猪和小熊也去了,在玩皮球的时候,小猪不小心踩了小熊一脚,这时候应该怎么办呀?孩子们都非常聪明的说: 小猪应该和小熊说对不起,小熊要说没关系。 就这样,孩子们在游戏中还学习了 请 、 对不起 没关系 等礼貌用语。
课后,我对这节课进行了反思:这节课的可取之处是通过情景教学和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玩乐中,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中,懂得道理,受到熏陶,达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其次,这节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使我们班像李晨曦等一批性格内向的孩子现在不用家长 逼 也能主动和老师、同伴打招呼,愿意主动与人交往了。不足之处:教学不应局限在班级内部,而应带孩子到隔壁其他班级去做客,让孩子在与陌生伙伴的交往中锻炼交往能力,培养礼貌习惯。
教学反思与总结11
《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短小却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之间的对比,也有蝈蝈本身前后情况的对比。本文图文并茂,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课文内容。小结课堂教学过程及各位老师的点评,我进行了如下反思:
一、创设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时我充分运用形象直观的图片,加以现代化的多媒体辅助手段,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比如夏天蚂蚁辛勤地搬粮食,蝈蝈自由自在地玩乐;冬天蚂蚁们在洞里安然过冬,蝈蝈们又冷又饿,下场悲惨等等,都已图片示之,帮助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理解、加工,使学生的感情与课文所表达的感情相合,去感受、去意会,进而在读出感觉的基础上,读出感情,让他们在读中感悟,又反过来以悟促读,不断丰富自己的语感。
二、抓住教学重点,有目的进行教学,多种形式朗读
课文主要通过蚂蚁和蝈蝈的对比展开,特别是对于夏天里蚂蚁和蝈蝈的对比,应该成为教学的重点。本课中我围绕此部分,进行读相关段落,找相关语句,做相关动作等方式帮助学生感悟蚂蚁的勤劳和蝈蝈的懒惰。并且将语言文字的'理解与相关语境相结合,如理解“自由自在”时,我让学生找出蝈蝈的相关动作,再想象还会有什么样的动作,这样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这就是——自由自在。
本节课中,学生进行了多样的朗读,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赛读,齐读,表演读,教师范读等,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提高了朗读水平,理解了课文内容,明白其中的道理。
三、找出课文中的留白,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
《蚂蚁和蝈蝈》一课中,有多处情境可拓展学生思维,如:课文中描写蚂蚁搬粮食的动作的词只有“背”、“拉”,写蝈蝈自由自在样子的也只有“唱歌”、“睡觉”这两个,事实上,图中所画或者它们所做的远远不止这些。因此,教学时,我让学生动脑筋去想一想,蚂蚁还会用什么动作搬粮食?蝈蝈还会干什么?如:我在指导学生理解蚂蚁是怎样搬粮食时,首先请学生自读课文,说说小蚂蚁怎样搬粮食?你还能想出它们会有哪些动作,再出示句子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在学做蚂蚁的背、拉动作后,再让学生边做小蚂蚁搬粮食的动作边读句子。我让学生来夸夸小蚂蚁,有的孩子说勤劳,有的说吃苦,有的说勇敢,不懒惰等。同样我在教学完蝈蝈夏天的表现以及学完全文后也安排了这样的环节。尤其在学完全文后,我设计了这样的说话练习:你想对蚂蚁、蝈蝈或是自己说点什么?孩子们不仅有对蚂蚁的夸奖,对蝈蝈劝说,还有对自己的鼓励——向蚂蚁学习,做一个勤劳的好孩子。
教学中也还有一些地方没有进行设计或处理不当。
1、没有完全抓住教材中有重点词语进行教学
《蚂蚁和蝈蝈》一课中有这样几句话“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蚂蚁是傻瓜。”“冬天到了,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教学中我没有引导学生蝈蝈会怎样嘲笑蚂蚁?以此来感受蝈蝈夏天里的神气,所在直到课文学完后,仍有学生不能明白为什么课文结尾会说蝈蝈再也神气不起来了。”神气”一词也是文是比较重要的词语,而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没有进行思考。
2、对学生的评价要用鼓励性的语言
进行小组赛读时,我有这样的话:你们小组的蚂蚁能读得更勤劳些吗?我的语言表面上是在激发这组同学,让他们读出相关语气,可是对没有关注到其他同学的感受。
3、语言不够简练
教学中对于学生回答听问题,我总是在不断地进行重复,不管学生说得准确与否,准确的,我会重复,不准确的我也重复,不断地重复学生的回答,这样做会让学生更加关注到老师的话,而忽视了其他同学的发言。
4、对于有难度的问题,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教学中我进行了几次语言的训练:如这是一只()的蚂蚁。进行“有的……有的……”的句式训练,这些问题学生能够通过思考进行回答,但是教师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教学中我没有留下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进行思考急于让学生回答。虽然孩子勉强回答了出来,但是是在我的提示下进行的。相信如果孩子的足够的时间,他们会说得更好!
5、学生的学习方法训练不足
教学蝈蝈在夏天的表现时,我让学生进行自学。在此之前,我没能对蚂蚁的表现部分的学法进行小结,只是简单的借助黑板上的几个字进行了要求,有的学生没有完全领会老师的意思,没有按要求进行学习。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进行细致地训练,帮助他们掌握一定学习方法以,促进他们的学习。
教学反思与总结12
纵观整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生动导入 《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四大家”之一的范成大的代表作品。全诗语言古朴,描绘细微,热情地赞颂了农民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前两句写乡村男女耕织,日夜辛劳,表现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重。后两句生动描写了农村儿童渴望加入到劳动中的情趣场景,流露出对热爱劳动的村童的赞扬。
这种乡村题材的`古诗,对于城市的孩子来说,距离是有点远的。所以学习古诗的第一步就是拉近学生与古诗描写的生活场景之间的距离。在导入的部分,通过直观的图片,再现乡村劳动的场面,达到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二、夯实基础 古诗学习最终的教学目标就是积累语言。围绕着这一个教学目标,我分三步进行,先把古诗读正确,再读出古诗的节奏,最后了解诗意。课堂中的时间充分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的朗读训练,读出古诗的味道。学生也在反复的练习中达到这一教学目标。
三、读写结合 《四时田园杂兴》此首古诗,内容浅显易懂,学生多读后就能够意会。对古诗表达的情感也可以在多读,结合意思的理解中水到渠成的理解。如何让此首古诗的教学内容更为丰富,我挖掘了一个读写训练点:想象小孩学大人种瓜的有趣场面,想象小孩会怎么说,怎么学,把想到的写下来。此处练笔,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运用能力,同时让此课的教学有了厚度。
教学反思与总结13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一种实践性课程。其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进行了关于“初中生物隐性课程的开发”实验研究。根据本地区特点我们选择了“麋鹿苑”作为实践对象。
通过一年的实践,学生出现了可喜的变化:
(1)问题意识增强:教师在教的过程中改变以前直接传授知识的方式,而是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经过“困惑、提出问题、假设、解决问题、反思”之后,提高了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尤为可贵的是学生学会了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事物,用自己的头脑理解知识,不再轻易盲从。
(2)实践能力加强: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然而,创新也好,素质也罢。是教不出来的。只有学生主动“动”起来,到实践中去感悟、积累才行。这个学期我增加了课外小组活动。课的核心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积极、主动、活泼的投入到学习之中。学生通过参与课题,扩充了知识体系(如报刊杂志,大众传播,统计等),学会了诸如摄影,摄像,应用软件的技能,掌握并会使用计算机网络来为自己的学习服务。
(3)情感体验丰富,协作能力增强:与这一代中学生在物质上的富足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们在“情感”上的匮乏。独生子女的孤僻、冷漠、不善与人沟通等缺憾都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表现出来。实践活动中陌生的人和新鲜的事物让学生的情感经历了一次次的考验。而且,活动课提供了一个有利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了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彼此学会了尊重、理解以及容忍他人,学会了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和成果,在欣赏自己的同时,也学会了欣赏别人。
(4)社会责任感增强:在整个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认真的探究,不仅提升了自身的人文素养,还养成了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不满足与现状的进取精神、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同时也懂得知识对于人、自然和社会的意义和价值,开始尝试着关心他人、社会和国家,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对课题的反思:
通过初步的实践,我们认为,本课题的'进行可分为三个阶段:进入情境阶段(选题并拟定计划)、实践体验阶段(调查研究)、表达交流阶段(总结分析并完成调查报告)。当然这三个阶段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交叉和交互推进的。
(1)进入情境阶段。
在这一阶段,先为学生创设了一些直观的感性的情境。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开设了一些讲座,目在在于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明确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然后经过讨论,提出核心问题,诱发学生探究的动机,进而确定研究范围和研究题目。
同时,帮助学生通过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有关研究题目的知识水平,为学生准备的研究课题可以隐含争议性的问题,使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认识、分析问题。课题确定后,学生建立了几个研究小组,大家共同讨论和确定具体的研究方案,包括确定合适的研究方法、如何收集可能获得的信息、准备调查研究所要求的条件、可能采取的行动和可能得到的结果。
(2)实践体验阶段。
在确定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以后,学生开始进入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认为学生应该通过实践、体验,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
指导学生采用的方法包括:
①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即通过观察、访谈、上网、查阅书刊杂志、等获取资料的方式,选择有效方式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料;
②调查研究。根据个人或小组集体设计的研究方案,按照确定的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动物进行调查,获取调查结果;
③初步的交流。通过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组内或个人之间充分交流,学会认识客观事物,认真对待他人意见和建议,正确地认识自我并逐步丰富个人的研究成果,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
(3)表达和交流阶段。
通过实践,我们发现这一阶段是课堂教学最活跃,最精彩的阶段,学生前面的调查研究成果将在这里充分展示,学生将获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然后把他们的成果在每次相关课上以口头报告的方式向全班发表。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成果,并且在交流、研讨中,其它学生要对研究小组的口头报告材料提出建议,对一些观点与研究小组进行辩论,,不论是讲的还是听的,都非常认真,讲的同学希望别人找不出毛病,使老师给出较高的评价,听的同学就希望多提建议,这也是一种才能的展示,教师对这些同学也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因此对每一节课都达到了学习的高潮。
教学反思与总结14
一、教材说明:
《圆锥的体积》一课的教学,是在掌握了圆锥的认识和圆柱的体积的基础上进行的。多年的教学,让我学习和累计了很多的教学经验。教学时我先生活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让学生大胆的猜想圆锥的体积公式,然后通过实验操作来发现圆锥与等底等高的圆柱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并能运用这个关系计算圆锥的体积,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二、三维目标解析:
教学目标是:
1、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进行计算。2、通过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与小组协作的能力。
目标解析:
1、情感的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发展主要包括学生对数学、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自信心和意志力,学习数学的态度与学习习惯。本节课的教学,摆脱了传统“灌”的'教学,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学生在发现中激起兴趣,从探索中寻找快乐,然后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索性的学习过程,不知不觉地掌握了知识,发展了能力,增进了对数学的情感。学习变成了一个赏心悦目的活动。
2、思想的发展
小学数学教材中,含有大量思想教育因素,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良好素材。教师在教学数学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发挥教材本身思想教育功能,不失时机地、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教育活动是儿童认识数学的重要方式。新课改提倡学生的自主活动,把数学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亲自实践,大胆探索。
3、通过练习,形成技能。
三、教法设计:
1、让学生经历发现、提问、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复习有关圆柱体积知识后,教师出示一堆煤:将这堆煤倒在地上,会变成什么形状情境导入。教师再演示削铅笔:把一支圆柱形铅笔的笔头刨成圆锥形,让学生观察,猜测圆锥的体积和什么有关,由于课件很形象直观,学生很快联系到了圆柱的体积,而且很容易想到应该是几分之几的关系。教师从展示实物图形到空间图形,采用对比的方法,不断加深学生对形体的认识。然后让学生动手实验,让孩子亲历教学的验证过程,从实验中得出结论: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是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从而推出圆锥的体积公式。这样,就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对圆锥的体积建立了鲜明的印象之后,就应用公式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起到巩固深化知识点的作用。
2、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在实验前让学生先猜想,再通过小组合作演示实验、交流得出结论,亲自去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既调动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反思与总结15
本学期我担任高三49-52班生物课,作为毕业班的教师,我继续努力钻研新课程标准和高考考纲,深入研究教法,根据学情不断调整教学思路。现对本学年教学工作作出以下总结:
一、研究高考信息,看准复习方向
1、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理科综合《考试说明》
首先是明确“考纲”与课本之间的关系,把握好复习内容和方向。理科综合的高考命题强调知识与能力并重,以知识为载体,更加注重能力的考查。复习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学生抓住主干知识,找出基本知识点和考点,构建知识网络,合理分散难点,强化知识重点,重视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
2、研究高考生物试题。纵观近几年的高考生物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从而把握高考命题方向及命题特点,更好的指导教学。
二、课堂教学中注重能力的培养
1.切实抓好基础知识的教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前后相关的内容整合在一起。如将选修本中细胞工程一章内容整合到细胞专题中;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无丝分裂合并为细胞增殖专题。可以使得学生对旧知识的理解、掌握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结构。
2.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通过精选往年高考经典试题做为例题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自主地将所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例题的分析应以指导思维方法为主,使学生学会同类型的题目的解题方法、突破点,从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3.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高考试卷中要求用科学的语言表达的占很大一部分,且失分主要也在这方面。所以,平时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用语一定要反复琢磨,还要多给学生锻炼的
机会,通过反复训练使他们学会用书本上的基本概念或标准的生物学术语来精确表达;课后精选习题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夯实基础,注重学科内的知识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20xx年高考全国卷生物试题十分重视对中学生物学基础知识的考查,包括生物学的基本观点、基本理论及基本的实验设计思路。如第3题考查了光合作用中光照强弱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第5题考查了与免疫相关的内容,非选择题的31题考察脂肪酶的本质、活性相关内容,32题考查了与生态相关的内容等,都围绕高中生物核心知识及实验进行展开考查,而每年评卷都反映出学生的基础知识并不牢固,对基础知识的教学绝不能掉以轻心。
在基础知识的复习中我们要注重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学科的主体知识,注重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要引导学生及时归纳总结,构建生物学知识的网络体系。例如光合作用是一个知识点,它的内涵包括光合作用的概念、条件、场所、意义和过程、反应式等。把光合作用与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与呼吸作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水分代谢及矿质代谢(从光合作用的原料、酶的组成、ATP的组成等方面看)等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才是一个知识网。对基础知识的复习要达到精确、精巧、精炼,同化为自己的东西。
四、根据特定的学情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利用教材,精心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高中生物虽然抽象但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生物题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生物学习的重要性。
3、开展讨论与互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合作精神。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互评中学习,在讨论中思维,在讨论中探索,在讨论中提高。
每次模拟考以后,根据模拟卷的特点和学生卷面的解答情况,认真进行分析总结,及时调整复习策略,狠抓基础知识的落实。
五、积极落实新课改理念,活跃课堂
认真落实“两案七环节”的教学模式,营造高效课堂,课前通过对学生做的学案、作业批改,发现学生哪些知识还存在盲点、疑点,哪些重点知识还需要进一步通过课堂练习加强巩固,进而更有针对性的进行备课,针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设置成一系列的小问题加以引导提问,使学生更好的把握知识,对于重点知识通过课堂练习进一步加以巩固,课堂上学生讲解为主,教师进一步加以补充归纳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活跃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提高课堂效率。
六、努力做好“推拉生”帮扶工作和全员无缝隙管理工作
在我们的学生中,总有一些学生存在偏科现象,如我们49班的耿志旭同学,英语很好,在班里经常第一名,而他的数学、理综不太好,严重影响他的整体成绩的提高,对于像他这样的学生,我们各科老师分包到人,确定为自己需要重点帮扶的“推拉生”,我们重点是课上多提问,课下找他们做一些课上刚讲过的一些习题,督促他们的学习,周考完后,及时找他们了解做题得失,分析以后的.努力方向,其中有的同学学习成绩有较大提升,偏科现象明显减弱。
还有一些学生,如我们52班的盖胜文同学,学习较好,但心理素质不过硬,成绩忽上忽下,不够稳定,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周考、模拟考试之后,及时找他们了解做题得失,极力赞扬他们做的好的方面,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即使没考好,也不能打击他们,分析失误的地方,明确下一步的努力方向,激励他们不断完善自我、肯定自我、超越自我。
七、积极参加听课研讨,取长补短。
积极听学校组织的教师的公开课,听完课后,我们专门针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
及每个章节难点还有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等进行认真交流探讨,我们互相交换意见,对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进行改进进行讨论,取长补短。这样坚持下来,效果还是比较好,使得自身的教学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 八、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下学期工作设想
由于教学经验不足,对教材的把握和知识内容体系的“度”的控制,以及教学进度的掌握均存在一定的缺憾。导致学生基础知识遗忘率高,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也累。对于理综的做题技巧指导还应再多些,学生对于物理、化学、生物单独考时做的较好,但综合到一起学生的时间分配上,做题策略上仍把握不太好。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应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的指导。进一步深化课改,认真落实好“两案七环节”的教学模式,营造高效课堂,使学生学的更轻松,更愉悦,使自己的教学能力进一步提高。
【教学反思与总结】相关文章:
数学教学总结反思数学教学的反思12-05
教学反思及总结02-21
教学反思总结03-14
教学反思及总结12-27
教学总结与反思05-11
小学教学反思总结04-09
小学教学反思总结04-09
雾凇的教学反思总结12-22
iuü教学反思总结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