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算教学反思

时间:2024-10-21 14:50:2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笔算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笔算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笔算教学反思

笔算教学反思1

  今天上了一节计算课,这节课是整个单元的核心——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而这个方法的学习又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的乘法作铺垫。课前对本课的定位是:在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小组交流,为竖式计算做好算理的铺垫,然后水到渠成地引出竖式计算的方法。可能是课前对学生的估计过高,课堂中教学重点突出不够,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差,一节课下来,正确率大约只有70%左右。

  反思今天的这节课,将一些问题应呈现出来,以避免同样的错误再次发生。

  一、在学生的自主探索后,应安排一定的交流和反思的时间。

  在这节课上,虽然我给予了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但时间有限。有些学生经过课前预习和家长指导,能比较顺利地进行计算,但还有很多学生比较迷茫,先怎么算、再怎么算,中间很容易卡壳。在这种时刻,如果安排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大家交流各自的方法,可能有争论,但争论正是学生学习和反思最佳的方式,争论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指明了方向——困惑在哪里,难点在哪里,怎么攻克?例如这节课,学生在竖式计算中,一定会对第二次乘积的定位产生争论,应和谁对齐?为什么?而这就是本节课的难点。今天的课堂没有给予学生交流和反思的时间,也就导致了一部分同学始终将困惑留到了课后。

  二、要敢于呈现学生错误的算法。

  课堂的顺畅有时很可怕,因为它很容易掩盖掉很多学生真实的思维、奇特的想法。今天的数学课,我指名板演的是一位基础较好的学生,而她的.算法完全正确,集体评议时,让这位学生说出计算过程,并突出了第二次乘积的定位,我以为这样应该可以了,没想到接下来的练习很差。其实,我在巡视时,就发现了一些学生错误的竖式计算方法,因为没有将这些同学的做法呈现出来,课堂教学表面上看上去很顺畅,其实暗藏危机。

  三、一定要鼓励学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信心是做好一件事的保障。在这节课上,我过高地估计了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因而在学生发生错误时,觉得很恼火、不可容忍,言辞过激,缺乏耐心。课后想一想,这节课对于学生学习乘法而言,是一次质的飞跃,因为乘数由一位数变成了两位数。扪心自问,如果我是学生,一节课下来能保证练习全对吗?不一定。那如此苛刻地要求学生,很明显不符合教育的规律。当学生发生错误时,有没有给予学生反思的时间,有没有耐心细致地进行指导,有没有加以适当地肯定和鼓励,因为这不仅关乎知识的习得,更是学生成长的基石。

笔算教学反思2

  本节课是学习笔算乘法的开始,也是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是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表内乘法,学会了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加两步混合运算的基础上教学的。一节课下来,有可喜的成绩,也有不足。同时也对我今后的教学有了一定必要的启示。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我对本课教材进行了适当的处理,既抓住了重点,又让枯燥的笔算教学生动而不呆板。

  一、自认为上得比较好的有以下三点:

  (一)“数学源于生活”,而生活又促使数学不断发展,让学生接触生活中的数学,才能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更加积极的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如,上课开始,出示《智慧树》中的三个主持人留给同学们的三句话,使学生倍感亲切,并主动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使相对枯燥的数学问题变得生动而有趣,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抓住教学重点,从引导到指出,再到明确,反反复复地让学生回答,从扶着说到自己能说,再到归纳总结,步步深入。在明确算理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讨论,教师只是以一个引路人的身份引导他们,帮助他们小结,使算理简洁有条理,并且渗透了验算这个数学习惯。在整堂课中,时时出现算理的巩固,让学在短短一节课当中,牢牢地把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算理。

  (三)设计多种练习,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在练习中,设计了“帮'小咕咚'改错”“摘苹果”等活动,体现了趣味性、知识性和应用性,在游戏中做数学,并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用数学,把所学的知识用到生活中,不仅增强了学习积极性,而且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上三点是我认为自己处理得比较好的'地方,但这堂课其中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需要我吸取教训,引以为鉴。

  二、存在的问题

  (一)在开始的口算准备时,处理得不够正确,应该让学生个别回答,发现学生的问题,而不是用一起回答的方法,走个别形式,没有起到准备题的作用。

  (二)教学例题时,忘记写答语。

  (三)在列竖式计算时,积书写的位置强调不够。

  (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够,应该多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让学生在自己的探索中学习新知。合作交流中,不同程度的学生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把自己掌握的知识、经验教给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可以在宽松的氛围中汲取经验、取长补短。

笔算教学反思3

  今天我讲授的数学知识《除数是整十数笔算除法》中的例1和例2两个例题,在讲课之间我认真的去把握教学目标,仔细查看教参书,明确了这一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之后我对本节课做了精心的设计。

  因为除数是整十数笔算除法是在学生学完除数是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在讲授新知识之前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首先让学生先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里面的口算、笔算、用除法来解决数学问题,紧跟着我再让学生主动去探索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学生对新知识掌握了以后,我又设计了课堂练习,练习题我是分层次给学生进行练习,这就是我对新授课的教学设计。

  在这一节课中我按照预设的教学环节一步一步去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下课了,我仔细回味这一节课,觉得这一节课有好的地方也有欠缺的地方,现对这一节课总结如下:

  做的好的地方:

  1、这一节课上我一直注重引导、启发学生学习,让学生经历探索新知的过程。

  2、注重小组合作学习,本节课上无论是复习知识还是新授知识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在小组学习讨论中相互帮助相互提高。

  做的不足之处:

  1、课件准备不充分,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课件中跟导学案上的一个数不一样。如我的导学案上的.数是178而课件上的数是172,这样的一个小错误也就提醒了我今后在备课的时候,我一定要多去查看课件,看看课件上的数学知识和导学案上的是否一致,不能再出现马虎的现象了。

  2、这一节课,练习的太少,练习做的少从练习中看不出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出现练习少的原因我分析了是不是我讲授的例题多,如果把两个例题改为一个例题就不会出现练习题在课堂上完不成的现象了。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点小反思,体醒我以后在备数学课的时候千万不能在出现这样的状况了,希望以后自己在教学上一定要再认真一点、仔细一点。

笔算教学反思4

  100以内加减法笔算包括不进位加和进位加,不退位减和退位减,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可以说难度并不大,孩子们掌握的还是可以,可是计算的结果正确率却不高,不是这边错了就是那边写漏了,教孩子们计算时一定要仔细,可是光口头上说,结果还是不尽如人意。我们几个平衡班老师也在互相商讨,究竟有什么好方法能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可零零碎碎,究竟也没有什么好办法。本人事后整理了以下,想出了以下一些不成熟的办法,正在试行中,结果有待检验。

  一、抄题目有要求。孩子们常常出现数字抄错的现象,如把89写成98,59看成56等等,因此碰到让孩子抄题计算时,我严禁看一个数字写一个数字,一定要求把整个算式读完整记在心里,重复一遍再抄下算式,可能孩子一开始不习惯,但慢慢的总有成效。另外,还做一些抄数字的专项训练。

  二、计算时不打断。孩子们计算错误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没有一次性算完一题就被打断或分心。例如明明做的是加法题,列成竖式时却变成了减法,即使写的是“+”,却算成减法,还有个位算加十位却算成减,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更不用说了。究其原因,还是思想上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我采取多错多做,少错少做,不错不做的奖罚措施。例如每天抽5~10分钟时间,做10道笔算,规定时间内全对的,晚上没有额外计算作业,错1~2题的,订正后,晚上重做10道,错2题以上的除重做全对外,还要让家长仿照再出10道,全对为止。(不过此项方法检测起来有点难度)

  三、养成检查的习惯。有的孩子竖式算好了,横式上老忘记写得数。有的孩子竖式上明明算好是75,抄到横式上却变成57。因此我要求孩子们做完题后如时间未到,务必检查,第一遍重点查每个横式的`得数是否写上,竖式与横式上的得数是否一致。我们知道计算过程的错误对孩子来说是很难查出的,而以上两条却相对容易检查。第二遍,把刚做的题当成改错题,假设这道题有错,查查错在哪一步。

  四、改错题。把孩子出错的题汇总,让孩子一起来当小老师,看看错在哪里。把错题归类,然后每次做题之前先指名提醒,不要出现哪些错误,以提高正确率。

  五、坚持扑克牌累加,连减的练习。

笔算教学反思5

  在教学本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内容时,我改变了教学方式,希望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本单元的知识。所以,课的开始,我通过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75×28,来唤起学生的已有知识,把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找准,为学生能更好地学习新知做铺垫。所以,这道复习题是必不可少的。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145×12)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大同小异,学生完全可以利用迁移类推的方法去解决新知,所以我让学生采用尝试学习法先自己独立解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学生在尝试解题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错误,这是很正常的。所以。我让每组的第一个作对的孩子检查本组其他的同学,把有错的本子拿给老师看,这样借助学生的力量,老师不费吹灰之力就找到了全班的病号,(有一个错例在我的预设之外:一个学生第一步乘出的`积的末尾写成了“5”,应该是“0”,这时我正好利用上我临时补上的课件:有一道题是怎么判断一道题的尾数,即个位上的数字,,让学生学会利用尾数法很快判断计算结果的个位数字是几。)然后把错例板书到黑板上,充分利用现成的错误资源当做教学资源,我认为很有价值,学生也特别感兴趣。特别是结合枯燥的数据让学生结合本题去讲解每一步存在的实际意义(例如145×2表示火车两小时行的路程;145×10表示火车10小时行的路程;290+1450=1740表示2小时行的加上10小时行的就是火车12小时行的总路程),让学生结合现实的情境,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使抽象的算理具体化,更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通过比较75×28与145×12的计算过程,在比较中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比较中,学生的知识不断得到整理与重组,知识网络得以不断充实和完善。在这里有一位学生提出了如果把145×12的竖式列成12在前,145在后的话,就得分别乘3次,这也是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同的一点,这种情况的出现我也想到了,但是没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时,我们可以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把三位数写在前,两位数写在后,这样可以使笔算更简单、方便一些,这样既突出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又进一步完善了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利于学生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

  本课的练习题主要是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掌握先着手,让学生通过填一填,进一步明确竖式中的每一步得数是怎么来的。然后通过两个实际生活的例子让学生去解决实际问题,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然后通过纠错练习、开万宝箱这两题,把估算教学与笔算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改错,把学生计算中易产生的错误加以纠正,从反面提高乘法计算的正确率。最后通过两个解决实际问题的检测题去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调整自己的教学,同时反射出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便于自己反思、改进。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分两段教学

  第一段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使学生掌握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方法;

  第二段教学相应的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并结合笔算引导学生自主掌握相关的乘法口算。

  整个教学过程,我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主体,是探索者,由于学习方式具有开放性和探索性,学生的学习活动积极了、主动了。从作业和测验情况来看,本节课内容学生掌握得不错。

笔算教学反思6

  今天执教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练习课,从同学练习反馈情况来看,效果并不理想。作业全对的同学仅占全班人数的50%,这令我很费解,因为我觉得这两天教学还是挺不错的。作业改完之后,我并没有急于发给同学订正,我打开了存在错误的21本作业本,仔细寻找着错误的原因。最终我发现同学的错误主要集中为两类:一是乘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一类是积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以两位数。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又打开了书本重新审视起教材来,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对教材的钻研仍然不够深入,对同学的认知水平估计缺乏。

  这已经是我第二次执教四年级新教材了,我自认为对教材的例题编排十分清楚,其实不然。同学出现错误的主要原因是第一课时“新授课”的教学存在问题。教材中只布置了一道例题:144×15。我的教学是从口算训练(两位数乘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以整十数)引入的。在教学中通过14×15与144×15的计算方法比较,使同学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方法,理解了其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之间的联系;同时还明确了“四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需要再继续学习了,因为其方法也与今天学习的方法是一致的,仅仅数值更大一些。到此为止,我认为教学目标基本达成,就依照书本训练逐个完成。可问题就出在了训练上。教材的训练中“想想做做”的第1题有3道训练,有两题是“积末尾有0”的乘法,一题是“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在第2题“改错题”中也布置了一道“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笔算。课堂中训练的效果也不好,当时我想可能是第一节新课同学还没有进入状态吧,也可能是因为刚学了一道例题就训练同学还没完全理解方法吧。

  其实不然,“乘数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同学是第一次接触,在这之前同学只学习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两位数怎么可能中间有0呢?所以像“想想做做”中的309×26这样的题目教师应该用“教学例题的心态”来进行教学,应该在同学尝试笔算的'基础上,充沛出现同学的笔算过程,尤其是出现一些错误的笔算过程,通过对错误资源的辨析、占有,真正掌握笔算的方法。

  而“乘积末尾有0”的乘法同学的错误主要还是因为三位数的引入,如《补充习题》中的48×225的笔算,同学的在进行25×8的计算时没有任何问题,到再用百位上的2乘以8并加上进位的2时同学错误较多,许多同学都是加的1。面对这样的错误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强“一位数乘加类”两步口算习题的训练,如:2×8+2,协助同学将笔算的过程直观化分解。并要提醒同学注意进位数字,改变“进位数字通常是1”的惯性思维方式。

  以上反思是否有用尚不得而知,仍需在教学中加以试验。

笔算教学反思7

  “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

  学生可以借助以前学习的口算方法来解决计算问题,但本节课重点是学习笔算加法的算理。反思这一节课,新课前对一年级的口算进行复习,强调算理很有必要,为本节课笔算奠定了基础,但是如果把后面例题计算拆开摆在口算复习中,对后面笔算起到更好的作用。

  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不进位加),教材创设情境如下:小学二年级四个班去游乐园,人数分别是36、30、35、34人,如果一辆大客车限坐70人,哪两个班学生可以合乘一辆车?本节课只需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竖式,但当我提出:“哪两个班学生可以合乘一辆车?”这一问题,经过学生的补充,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案,对于进位加的我把他们都写在了一个角落,作为课堂最后的拓展题让学生思考。在讲解例题一的时候,我巧妙的利用了小棒图,把小棒图竖起来摆,使得竖式形象化,接着把形象的小棒图再抽象成数字。

  这一环节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竖式的算理。再通过练习判断,使得学生对笔算时出现的种种情况有所警惕,从而都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但是在处理本课的`时候,有以下几点做得不够好:1.没有深入的解释“合成一辆车”和“准乘一辆车”,导致在提出问题“哪两个班学生可以合乘一辆车?”后,还有学生提出后不确定是否可以合乘一辆车。2.由于上一环节没有处理好,所以导致时间不够,后期练习中的判断改正题没做,拓展题也没做。这是本节课最值得检讨的地方。以后备课的时候一定要备好学生,备好教材的每一句话。

笔算教学反思8

  今年星光杯教学评优比赛我的表现比去年有了很大的进步,讲完课后我如释重负,终于可以踏实地睡一觉了。现在我仔细反思从备课、说课到讲课的全过程,我的优势与不足。

  一、优点或长处

  1、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认真准备。在备课时我认真研读教材和教参,还研究了苏版、人教版、北师大版教材和我们所用的京版教材在讲该例题时的区别,借鉴其它版本的优点,我还特意把教研员进修时的课件找出来重新温习一遍。通过两个多星期的学习与研究,对于教材内容我已了如指掌。课前我还做了一个前测,看看学生的现有达到什么水平,这样可以更有针对性的讲解。我觉得上课就像作战一样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老师不光要熟悉自己的授课内容,还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才有可能上一堂好课。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向高人请教。荀子在《劝学》中曾说过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所以自己在冥思苦想之后更需要高人的点拨。在上课之前我请教了数学教研组的组长高老师:该怎么利用好点子图,怎么讲能让学生更明白?我把我的困惑跟高老师交流了,高老师不愧是教研组长,她说的方法我都没想到。听了高老师的讲解,顿时让我觉得豁然开朗。她不光告诉我怎么讲,还告诉我要做前测,真正摸清学生的现有水平。我还要请她听了我的试讲,高老师给我提出了不少宝贵的意见。对于自己不懂的地方要勤学多问,多向高人请教。

  3、关注算理,从根本上理解。本节课我讲的是数学第六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去年我也教过,但讲完之后学生的错误率特别高,谁乘谁,乘的顺序总是混淆,只能通过大量的练习帮学生纠正过来。而今年上完课后,我发现学生的错误率很低,学生对乘的顺序掌握得很清楚。反思我的教学行为,我认为这节课在算理的讲解上较去年有的很大进步。例题是计算2412,我在讲解第二层用十位上的124时,我没有说用1乘24得24,而是说十位上1表示1个十,用10乘4得40,所以在十位上写4,用10乘20得200,在百位上写2。这样一来学生对每一位上的数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写在这一位上理解的很清楚,只有理解了算理,从根本上学懂才能减少错误率。

  4、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本节课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在讲解新课之前,我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求出2412的积,看看谁的办法多。学生用到了拆分乘、拆分加的方法,有的同学把24拆成20和4,分别乘12,再加起来,还有的把12拆成2乘6,分别乘24将没学过的知识转化成学过的知识。课上我让有想法的同学都上黑板讲解自己的做法,我本想让其他同学体会的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发生思维,但上完课之后我收到了意向不到的效果。在做思考题时有的学生也用到了拆分乘或拆分加的方法,本来在课上我只是想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没想到学生竟记住了这种方法,再遇到问题时能用到。所以讲课时不要忽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要轻易抹杀他们。

  二、缺点或不足

  1、教学难、难点制定的不准确。说课时,我定的教学重点是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难点是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在说课时,校长帮我纠正对于算理的.理解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而说课之前我对重难点把握的不准确。

  2、点子图的讲解不够透彻。让学生说完每种解法后,我让学生观察两种口算方法(将24拆成20加4,再和12相乘;将12拆成10加2,再和24相乘)、竖式计算和点子图之间的联系。学生在说口算时已经将每部计算的是什么圈在点子图中了,学生画的线已经将点子图分成了四部分,这四部分分别代表竖式计算中对应每位上的乘积。学生观察出来说的时候已经打下课铃了,所以我说的比较粗糙,我只说了每部分是谁乘谁得来的,而没有详细的说。我应该对着竖式联系点子图一起说,每行有多少个点子,有这样的几行,也就是求几个几,对应竖式中的谁乘谁,如果我能这详细地讲解对学生理解算理来说会很有帮助的。

  三、个人体会。

  这堂课给了我很多体会,也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这些都将是我专业成长路上的宝贵财富。其中让我体会最深的就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堂课讲的好坏和你课下做了多大的准备息息相关。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对于老师来说也同样适用。这节课最后对点子图的讲解我讲得不是很透彻,留下了一个遗憾,回想我为什么没有讲透呢?学生点子图的画法有好几种,学生先画哪笔都有可能,而课下我没有把所有的可能都写出,根据学生出现的可能想出相应的对策。再加上都讲点子图时都打下课铃了,我一着急就没说透,留下了遗憾。所以要想上一堂好课课下要下足够的功夫,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是因为他们花了几十年的时间在钻研、在学习、在做准备。

笔算教学反思9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笔算乘法是在学习了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含整十数的两位数的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掌握乘的顺序、积的书写位置以及理解笔算的算理,是本节课的重点;十位部分积的对位问题,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通过教学,我有以下几点感触:

  第一,在学习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时,借助点子图计算14×12时,学生想出的拆数法(转化成连乘)很多,在汇报交流时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导致教学重点(列竖式计算)缺乏时间探究。

  第二,在解决十位部分积的对位问题时,应顺势引导,先用竖式计算14×2,再用竖式计算14×10,学生算出后,再让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14×12.有了前面的铺垫,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1个十乘4得到4个十,故4应照应十位。

  第三,在计算过程中,有些学生容易一部分按乘法计算,另一部分按加法计算;也有一些学生把个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的积,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的积,应该是相加,而写为相乘。还有部分学生计算不熟练,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强化训练。

  总之,在教学中,我有很多不足之处,如课堂提问的策略问题,面对学生的突发问题,有时还不知道怎样去引导。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积极向其他老师请教和学习,继续学习数学专业知识,争取每天都有所进步!

笔算教学反思10

  进入笔算除法教学以来,我越来越感到困难。面对学生的作业,我忧心忡忡:是新课标教材太难了,还是我没有更好地把握新课标教材的编排意图,或是我没能正确了解学生,没有找准新知的切入点,使教学陷入被动?

  经过这几天的实践与反思,我觉得原因主要有几点:

  首先,我在教学时对学生原有知识状况了解不够,如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估计不够。回头想一想,由于学生只在二年级下册学过简单的笔算除法,并且当时只是以乘法口诀表进行口算为主,缺少竖式书写格式, 试商方法,相隔时间又较长,好多学生对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已经淡忘,而我在教学时对这部分内容只在复习时用一道练习题一带而过,没有花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复习巩固。导致第一节课上下来给自己一个吃惊,这部分知识如果把前面知识复习的充分一些再进行新课教学,这样教学效果肯定会更好一些。

  其次,教材例题编写的`精简,使新旧知识点的跨越度太大,新知点浓缩,使学生学得很吃力。新课标教材以其选材内容贴近生活,形式新颖活泼给我们带来了学习数学的乐趣,但正是其灵活多样让学生难以把握,如在教学“一位数除两位数、三位数商是两位数或三位数”时,难点较多,如学生的思维停留在根据乘法口诀表进行口算, 缺少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试商方法,正确判断商是几位数,商中间有0,商末尾有0。这些都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而那些学习处于中、下等水平的学生,学起来尤其吃力。

  新课标教材改得比老教材活了,学生掌握得仍不能令我满意。今天,我又一次深深地体会到了。

笔算教学反思11

  本节课是关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内容。从知识结构上讲,如果对于蛋白质的组成多样性的三点:1、氨基酸的种类多样;2、氨基酸的数量多样;3、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多样。还有关于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的,转录、翻译的知识都要有联系的话。本节课很容易突破。上课的教学流程设计如下:一、学生阅读课本,理解镰刀型贫血症产生的原因,由于基因碱基发生了替换。二、回顾以前关于氨基酸和基因指导蛋白质的.过程。探究问题1、基因的本质是什么2、在什么情况下,基因的突变不改变什么的形状。预测此问题应该很好解决。但是实际教学中,学生对以前知识学习不牢固。导致教学过程十分的困难。下来后,认真反思一下几点:1、对导学案再次进行修改把知识联系都写到学案上2、再简单一点,问题探究就要求学生理解概念,不要求学生应用概念解决问题。

笔算教学反思12

  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和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的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打下基础,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教学反思。其中教学重点是:掌握用“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试商方法和调商的方法。

  在设计时,我先从复习铺垫导入,通过()里最大能填几、找近似数、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练习,并让学生说说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过程。

  在探究新知环节,我利用学生熟悉的农田方面的知识引入,请学生提出问题,思考用什么方法解决“平均每公顷玉米施肥多少吨?”的方法,从而列出第一个例题372÷62,用“四舍”法把除数看作接近的整十数60来试商,并让学生说计算的过程,接着通过三个题目的'练习,巩固了用四舍法把除数看成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这个题型。但是在这个例题上花的时间有些过长,导致第二个例题花得时间不够。

  第二个例题是850÷17,是用“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接近的整十数20来试商,教学反思《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教学反思》。这道题既是第一次出现五入法试商,又需要调商,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在上课时感觉到学生练习时计算的速度、正确率差异较大。

  巩固练习环节我设计了四道练习,有一定的层次性,第一题“根据试商情况,很快说出准确商。后面还设计了试商顺口溜,但教学时没来得及展示。

  不足之处:

  1、本节课我从农田方面的知识引入新课的学习,目的一是为了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二是想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整个课堂气氛不怎么活跃,学生反应迟钝。

  2、对于练习题的做法处理不当,学生题量太大,只有10几个学生在老师评讲前完成了练习。

  3、对学生的个别差异考虑不周,照顾不到,学生练习时浪费了很多时间,使得本节课时间紧,教学超时,练习匆忙,形式单一。

  4.过分强调算理,想让每个学生明白算理,说算理,在这上面耽搁了太多时间。

  今后采取的措施:

  1、加强口算练习力度。

  2、多说、多算: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计算的过程来,多练习培养数感,掌握方法。

  3、练习时采取多种形式。

笔算教学反思13

  一、“以学为中心”的先学后教课堂,倡导从学生现实的学习状况出发,以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作为学习的起点,给学生创设更多自主建构、自我发现、自主提升的机会,真正实现依据学的进度来展开适合每位学生发展的学习活动。在学习新课之前,我先让学生自己进行了预习,内容有:1、你会口算下面各题吗?20×3200×3我是这样想的:比一比,这两题计算,有什么相同地方?有什么不同地方?我的提醒:2、螃蟹每千克29元,买6千克螃蟹,200元够吗?你会怎样估算?写一写你的思考过程。我的提醒:

  预习时主要借助几个核心问题作为编制的主线,设计贯穿整个预习活动的内容。著名数学家陈省身指出:数学是自己思考的产物。所以数学学习的本质就是独立思维的能力。每个导学问题都充分尊重不同儿童对问题的原创性思考的.价值,旨在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探索用多样化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关注异中求同,在变化中感悟不变的数学本质。在回顾反思中提供“我的提醒”栏目,可以是对学习过程不明白地方的质疑,也可以是受到别人方法启示后的反思总结或发现的一些新问题。这样让学生带着真实问题进课堂,带着未知问题离开课堂,让学习贯穿整个学习历程之中。

  二、聚焦差异资源,展学显本质按常规教学,一节课,学什么,似乎教材中都已经有了较为详尽的安排。然而,当学生充分展开思考、自主学习之后,他们的学习进程未必就完全按照教材的框架来设定学习了。学生的学习内容,不完全由教材、教师所一厢情愿的限定,而是结合他们各自的预习导学单中所思所想,要充分把学生的想法作为学习资源、学习内容进行整合、优化、提升。(一)数据统计分析及教学对策在全班45人预习情况下,统计学生对口算、估算的预习情况,统计结果如下:口算正确率达100%。呈现以下三种典型算法:(1)利用乘法意义“几个几相加”进行口算有11人;(2)利用已有乘法口诀经验进行口算,2×3=6,所以20×3=60,200×3=600有28人;(3)根据0乘任何数得0的规律进行计算有4人;(4)借助竖式笔算有3人;统计分析及对策:学生对整十、整百口算方法都具备一定的学习经验,只是他们观察思考的视角不同。但不表示全体学生都对口算的算理有清晰而精准的认识,所以,基于这样的预习结果口算关键引导对算理的充分理解上,同时加深对算法的掌握。在先学后教的课堂中教师要以更开放的态度对待各种不同的思考方法。以上三种典型口算方法都是学生已有经验的充分展示,他们不拘囿于教材中固有的思维模式,更凸显儿童个性化的自我解读,教师如何将学生各自个性化方法“和谐共处”,且促进学生理解口算的本质算理?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展示不同的方法,并能让学生敞开交流各自的思考过程,在交流、沟通、比较、辨别中,学生能自主对不同方法进行整合和再加工,甚至调整、修改、否定原有的模糊思路,真正从自身理解的角度出发,选择最适合自身理解的一种方法。在这样的选择、判断、再次厘定过程中,实则是学生学会自然而有效的一种思考方式,他们会逐渐形成整体认知,会用联系的眼光看待各种思路。这样的教,真正立足儿童已有的“学”,为了“学”,丰富“学”。

  2、估算中的典型和错误思路。错误思路:(1)先精确计算出结果,再对结果进行估算;(2)将29看作20进行估算,对估计结果不能正确分析,从而得到合适结论;(3)不理解估算意义;估算虽然已经先学,但从数据分析来看,学生认知上存在较大差异,所以课堂中交流的不能仅仅停留在就题论题上,而要深入剖析估算的意义、价值、作用、方法。此时,教师要充分基于预习单中估算出现的正例、反例作为学习资源的重要内容,同时渗透对估算学习方法的指导,即教师在教学生思考、研究的估算路径,也为学生提供课堂交流的主要线索。这种基于预习单中问题基础上的适时、适度地点拨、引导,能让学生更深刻地从本质上认识估算的意义、价值、方法、作用。这样的教真正服务学生先学中的问题、疑惑、困难,有效点拨他们思考中的疑点,不遮蔽、替代学生的学,充分暴露、展示、直面学中的问题,直至明晰、理解、洞察、领悟。

笔算教学反思14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反思本节课我主要以学生为主,力求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在新知的探究中,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探索商是两位数笔算除法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教师在其中只是一个组织者、合作者。通过学习,我觉得以下两方面自己做的还是比较好的。

  一、比较合理的.处理教材。教材给我们呈现的例题是学生在校园里捡废电池的情景,考虑到现在我们的校园卫生非常好,不可能在校园里捡到这么多的废电池,何况两个例子的情景是分开的,因此设计了上面打印文章的例题,把两个例子串连在一起,比较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寻找自己想要的信息,并提出相应的问题,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练习的处理上,而是把课后的练习进行整合,有侧重点的进行练习设计,从而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二、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去探索除数是两位数笔算除法的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完全暴露了出来,思维的积极性相当的高,达到了原先设计的效果。

  但在教学中也有不足的地方,觉得难为情,如:在引导计算方法时,叙述:先算18除63够了,在十位上写3,应是先算18除63个十,这样,才能在十位上上3,表示3个十。另外,在学生出题,除数是一位数与除数是两位数的比较时,教师选择学生的素材应充分一点,如选择学生的例子是:除数是一位数的,商是两位数、商是三位数的各一个;除数是两位数的,商是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各一个,这样便于学生的比较。

笔算教学反思15

  两三位数加法的笔算是在孩子已经学习过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的口算以及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我认为孩子能够自己探索或在伙伴的帮助下探索理解两位数加法笔算的算理。

  首先我带领孩子进行了一些口算练习和两位数加法的竖式练习。单纯的计算练习是比较枯燥的,所以我采用了小比赛的方式增强了趣味性。在练习中,我请学生说一说两位数加法是如何计算的,因为上学期的练习,孩子能够自然说出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从各位算起,先算……,个位满十向百位进一,再算……。这时我再提问孩子你觉得我们在列竖式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孩子就能自然说出注意点。

  接着我出示例题,请他们小组合作。合作要求为1号作为组长读题列算式并且领导整个小组合作,2号作为比较薄弱的同学,需要整个小组帮助她学会说列竖式计算的过程,我做过统计,如果2号要能够流利地说出过程,至少需要说两遍,这样小组内的其他成员为了帮助别人,也会跟着说,也起到了加深印象的作用。3号可以将小组内讨论的检验的方式进行汇报。4号说一说需要注意的地方。

  孩子们第一次进行合作。讨论的比较热烈。有些小组有些地方遇到了困难我也及时的进行指导。有的小组讨论的比较激烈我也会及时参与讨论。在孩子汇报的过程中,孩子们分工明确,集合了整个小组的智慧,基本上能够讲的比较完整,我只需略作补充就可以了。

  这堂课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放手让孩子自主探索的一次尝试,因为相信孩子对于算理的迁移能力。而孩子们也为我大胆的想法交出一份让人基本满意的答卷。但也有几个问题让我思考在以后的小组合作活动课中该如何改进。第一,孩子讨论的.时间问题。每个小组虽然水平大致相同,但已经会有一些差距。我想照顾到每一个小组,那就势必要浪费一些更加优秀的小组的时间。这时已经讨论好的小组就可能会出现几率问题。在时间的把控中我还需要再调整。二,分工是否还需调整。如果想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得到解释算理的机会,那是不是每一次的小组合作发言顺序都需要改变?是让薄弱的同学来讲解,还是让更加优秀的孩子来讲解,这也需要一些思考。三,计算课到底适不适合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其实我认为计算课如果让孩子自主探究也可以做到,甚至时间会更短,还可以做更多的练习。但我想小组合作可以促进生生互动,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和语言能力。所以这还需要再斟酌。

  一点拙见,与君共勉。

【笔算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笔算教学反思11-25

《笔算加法》教学反思笔算加减混合教学反思03-20

笔算加法教学反思04-15

笔算除法教学反思03-14

笔算加法教学反思04-15

《笔算除法》教学反思03-11

笔算除法教学反思03-14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01-30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