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反思

时间:2023-01-14 10:42:5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初中生物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生物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生物教学反思(15篇)

初中生物教学反思1

  初中生物教师在探究教学中要立足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策略。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敢于“放”,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主动积极的学,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但是,敢“放”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科学的引导学生自觉的完成探究活动。当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予以指导。当学生的探究方向偏离探究目标时,教师也要予以指导。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如何紧跟时代的步伐,做新课程改革的领跑人呢?这对生物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传统的教学观、教师观提出了挑战,迫切呼唤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师角色的再定位。

  一、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角色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理念革命,要求教师“为素质而教”。在教学过程中应摆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正确关系,树立“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的教育观念,完成从传统的知识传播者到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一角色转变。这是各学科教师今后发展的共同方向。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观念下,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单一的,而应是综合的、多元化的。

  二、终身学习,优化知识结构

  生物学科是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自然学科,它要求生物教师具有丰富的生物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在专业素养方面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新课程对生物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充实完善自己。随着科技的发展,生物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涌现,并不断融入到新教材中。所以,教师要学习这些新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新课程注重生物的教育功能,主张通过生物教育对学生进行素质的培养。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生物教师在人文素养方面普遍缺失,因此,教师要学习人类社会丰富的科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新课程对生物教师还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如要具有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信息技术与教材的整合能力、课程设计与开发等能力。

  在新课程内容框架下,绝大多数教师由于知识的综合性与前瞻性不足,难以独自很好地完成对学生课题的所有指导工作,要求教师之间必须建立起协作的工作思想。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他相关学科,从习惯于孤芳自赏到学会欣赏其他教师的工作和能力,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教师一起取长补短。

  在新形势下,教师第一次处于被学生选择的地位,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将终身学习内化为自学行为,时刻保持学习、研究、反思、发现、探究、创新及总结的态度,力求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现代化信息素质的教育工作者。

  三、以人为本,创新教学模式

  俗话说: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获取、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养,不能单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涉及知识、教师和学生三大要素,教与学是一个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应明确教学过程的复杂性,综合三大要素,权衡利弊,博采众法之长,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既要改革创新,又要着眼实际,积极参与创设启发式、开放式、范例式、合作式的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改革中,智力因素的开发并不是素质教育的全部,学生的学习目的、兴趣、意志、态度、习惯等非智力因素是推进教学进程与实现教学效果的动力系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着发动、维持、调节的作用。在授课中重视生物实验和生物知识的讲授,结合介绍生物学家的故事,生物趣闻和生物史料,让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体会生物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的作用;善于对比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引发认知冲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引导学生寻找当前问题与自己已有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强化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最后还应通过比较、分类、类比、归纳演绎和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法,向学生展示知识的来龙去脉,使之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学启于思,思启于问”。在新课标下的课堂应是这样: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性的养育圣殿,它是学生成长的殿堂,是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学生品味生活的“梦想剧场”。在这里学生有了探索新知识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学习兴趣、热情、动机以及内心的体验和心灵世界得到丰富,有了亲身体验,学习态度和责任,对物理教学反思才具有它真正功效。

初中生物教学反思2

  教书十多年以后,愈发觉得“讲——教——授”三者有区别。尤其学校在推行使用师生共用讲学稿以后,这样的感觉就更加强烈了。还听过这样一句话:“糊涂讲,明白学”比“明白讲,糊涂学”要有效的多,更是给了我这个语言表达能力还不错的老师一个新的思考:就算你妙语连珠,充其量就是老师的个人表演秀而也,关键的学习效果并不仅仅建立在教师的“讲”之上。刚刚又看到了这样一句话:学到了知识是谓“教”,学会了思考方为“授”。

  “讲”对于任何一个教师来说都是最基本的要求。初登讲台的新老师,总是担心自己没有讲完课,没有完成教学目标,很想抓住重难点却偏偏暴露了老师对重难点掌握不到位的硬伤。对很多孩子来说,老师似乎什么都讲到了,但结果自己却不见得可以很好掌握——单向发送的大量信息对绝大部分学生真的是个负担。这样的一节课,基本就属于老师的满堂灌,“讲者”顾得了讲,自然顾及不了其他更多的东西,例如学生的学习状态的调动等等,这种做法其实也属于自欺欺人地完成讲课任务的表现。

  其实,尊重和遵循教材的编写流程,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尽力的展示自己的口才,自然流畅,水到渠成,肯定是每一个教师教学成长路上必经的一个过程,我也不例外。由此带给自己的直接显见的后果就是嗓子越来越不好使,乃至发展成我们的职业病——慢性咽炎。

  随着教学经验和教训的积累,还有新课标的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自己能讲的基础上,我们要朝精讲的方向努力。不讲废话、不讲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还可以放手让学生彼此之间“兵教兵”,当老师的学会倾听,逐渐学会照顾学生的信息接收能力和效果。“教与学”这两条腿终于可以一起走路了,但二者的关系其实还没有协调好,该怎样走、方向在哪里,可以说“结构与功能”还未能真正相适应,有点象刚学会走路的小孩子,走得摇摇晃晃不说,还特别容易摔跤。

  学校在实施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改革试验以来,把许多的教师教学语言转化成了文字以纸质形式印发到学生手上,提前让学生介入学习。学生的学习困难可以显性地在讲学稿上暴露出来。也使得老师可以通过二次备课掌握学生的已知与未知,对于学生自主学习已经掌握了的知识敢于放手,对真正存在困难的部分重挖、深挖,真正的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抛弃一切的花拳秀腿。因此说,以讲学稿为依托,尊重学生的学习困难、遵循学生知识获得的规律,“讲、教、授”都是为了学生的学习而服务的,找到“三合一”的突破点,一定可以用好宝贵的45分钟,创造高效和实效的课堂。

  想想自己,估计勉强可以达到“教”的层次,革命尚未成功,我仍需努力。

初中生物教学反思3

  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我们每一位生物老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科学求实的态度、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和强烈的创新意识。不断取得新的教学成果。

  一、求实、抓基础,联系实际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切实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具体教学中,要搞清生物要领的形成过程,讲清生物概念的定义、含义及特性等,有时要通过举例、作图等手段让学生加深对抽象生物要领的理解。对生物规律的讲解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概括、抽象、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得出结论,同时要讲清生物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及生物规律中各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必要时对其相关的概念规律要加以比较区别,消除学生对生物概念规律的模糊感。

  生物课堂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这既是生物学科特点的必然体现,也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现。在课堂讲授中,教师应尽量列举大量的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知识,这样可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在习题的讲析中,选例除了要注重习题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习题的实用性,以及渗透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性。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教学,除了课本上必做的演示实验外,教师应当善于观察,挖掘生活实例中的生物原则,设计一些实验装置在课堂上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方法科学、灵活多变

  教师在课堂讲授中,应根据课程结构设置内容特点、课型特征以及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知识方法教育要灵活,在课堂上,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思维方法训练要灵活。在解决生物问题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角度、不同侧面去分析问题,做到一题多思,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教师应当有目的对学生进行各种思维训练。

  三、转变观念,创新教育

  “求实、求活、求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有机的统一体。二者相辅相承,层层递进,求实是基础,求活是关键,求新是目的,只有具备扎实严谨的基础知识,才能转变成灵活的思维方法,最终表现出独特的创新能力。

  新一轮的教育课程改革颁布了初中课程的课程标准,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的新要求,就初中生物新教材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教学反思问题进行探讨。

  在新课程形势下要求:一个称职的初中生物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可是,如果生物教师对于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他们的研究成果,自己对教学又不做认真思考,“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死记,而不鼓励他们思考分析”,那么,又怎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生物问题的空间呢?那么,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新课程下生物的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生物专业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当代国内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反思中的“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使整个教学活动、教学为日趋优化的过程。这无疑会促进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总之,虽然新课程下关于生物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目前还是个新课题。许多的反思问题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但生物教学反思对生物教师的成长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生物教师实现自我发展有效途径,也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新的尝试,更会促使生物教师成长为新时期研究型、复合型教师。

初中生物教学反思4

  我们每一位生物教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适应新课标的要求。生物新课标要求我们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即三个维度——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知识性目标的反思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制定知识目标。扎扎实实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具体教学中,要搞清生物要领的形成过程,讲清生物概念的定义、含义及特性等。知识的学习笔者大多是利用问题激发学生的互动学习。

  例如第五章植物的呼吸作用及其利用,围绕三个问题导入:

  1.什么是呼吸,请说出你身边的呼吸现象?

  2.人或动物在呼吸时,吸进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在成分上有什么不同?

  3.植物有没呼吸?等问题展开互动交流讨论。有位学生提出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证明氧气或二氧化碳的存在?教学内容就这样自然的延续。

  二、技能性目标的反思

  生物课堂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这既是生物学科特点的必然体现,也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列举身边的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知识,这样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要求的分组实验有具备条件,一个个都要开展,实验过程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七年级开展的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实验,发现学生动手能力很强,出乎意料,对实验也非常感兴趣,当场给以表扬。当然对学生的肯定对帮助学生确立自信也是很有帮助。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反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必须有机地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使其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

  在学习七年级植物标本的采集过程中,“同学们植物标本可帮助我们认识多种多样的植物,在科学研究中也占有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该为植物做些什么呢?”“请我们大家一起来爱护花草树木,以后不会再出现有的同学践踏学校的草坪这现象。”学生也意识要爱护一草一木。

初中生物教学反思5

  推荐听了初中生物学科的优质课之后,受益匪浅。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我们每一位生物老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科学求实的态度、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和强烈的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反思在学习反思中不断前进。

  一、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切实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具体教学中,要搞清生物要领的形成过程,讲清生物概念的定义、含义及特性等,有时要通过举例、作图等手段让学生加深对抽象生物要领的理解。对生物规律的讲解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概括、抽象、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得出结论,同时要讲清生物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及生物规律中各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必要时对其相关的概念规律要加以比较区别,消除学生对生物概念规律的模糊感。

  生物课堂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这既是生物学科特点的必然体现,也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现。在课堂讲授中,教师应尽量列举大量的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知识,这样可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在习题的讲析中,选例除了要注重习题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习题的实用性,以及渗透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性。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教学,除了课本上必做的演示实验外,教师应当善于观察,挖掘生活实例中的生物原则,设计一些实验装置在课堂上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方法引导

  教师在课堂讲授中,应根据课程结构设置内容特点、课型特征以及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知识方法教育要灵活,在课堂上,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思维方法训练要灵活。在解决生物问题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角度、不同侧面去分析问题,做到一题多思,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教师应当有目的对学生进行各种思维训练。

  三、转变观念创新教育

  在教学里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学生之间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有的对教材讲述的内容已经非常熟悉有的则很陌生有的则完全不感兴趣在这样的课堂上要关注全体学生的感受很不容易的一般的情况下对知识比较渊博的部分学生邀请他们发言可以使这部分学生能够保持关注。但有时也会出现相反的情况因为学生的很多认识模糊不清的他虽然知道但讲不明白甚至有错误反而引起其他同学的反感于我尽量把同样的知识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比如本节课讲“化石年代顺序”时用的标图比赛的方式通过同学的动手活动使已经具有这部分知识的同学积极参加竞赛对这部分知识比较陌生的同学可以通过观摩来学习知识我也经常会精心引进一些相关的课外知识,既保持了新鲜感又达到了同样的教授知识和训练技能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统一,二者相辅相承,层层递进,求实是基础,求活是关键,求新是目的,只有具备扎实严谨的基础知识,才能转变成灵活的思维方法,最终表现出独特的创新能力。

初中生物教学反思6

  通过此次网上培训,我有了很多新的体会:怎样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方式上好实验课?怎样导入新课?怎样进行情境教学?怎样进行教学评价?等等。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物学中的有些对象和现象(包括表面的和本质的),并不是都能用肉眼所能观察到的,这就需要借助一些仪器、器具挂图和药品,使肉眼不易观察到的对象或现象直接呈现出来,以便得出正确的生物学结论。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接受知识,看到的比听到的印象深刻,容易记忆,加强生物实验教学,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对实验进行认真的观察或动手操作,学生之间进行讨论,教师进行指导、点拨,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既有感性认识的基础,自己实践的体会,又有分析和讨论的中间过程,能够比较快地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产生一种探索发现的心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把握事物的规律。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中学生对周围事物有比较高的好奇心,有钻研的兴趣,喜欢通过实践拿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例如我在上《饲养和观察蚯蚓》一实验中,我所教的八年某班的米晓东同学对上生物实验课非常感兴趣,在课上从家里带来好多既大又长的蚯蚓,并能把他的蚯蚓分给其它学生观察,整个实验他完成的也非常好,该同学达到了教学目标又培养了合作意识以及主人翁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注意从理论到理论地讲授知识,只注意要学生死记硬背那些枯燥乏味的理论,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遭到抑制和破坏,甚至产生厌倦情绪。因此,应加强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在进行实验指导时,应因势利导,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指导学生主动发挥想象力,大胆进行形象假设,大胆进行实验改革,从多渠道、多方面进行实验验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其共同的属性,从而得出科学的推理和正确的判断,最终抓住事物的本质。

  创设一定的教学环境。课前准备好上课用的实物、标本、模型以及自制的教具、学具等,如讲血液循环要准备好心脏解剖模型;讲骨的成分要准备猪和鲤鱼的肋骨;讲DNA和染色体时经准备用不同颜色染成不同区段的细绳等等。课堂上先让学生观察这些直观的东西,再联系所讲的内容学生自然会产生诸多疑问。当学生观察用不同颜色染成不同区段的细绳时,学生自然会质疑:细绳相当于染色体还是DNA?不同颜色的区段可表示什么?细绳若表示DNA怎样才能把它处理成短棒状的染色体的样子?等问题。这样去做,就会把教材上的一些问题转化成学生欲探究的问题,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教师与学生建立平等关系。平等的师生关系能舒展学生的心灵,活化学生的思维,自然就会有问题。否则学生思维就会受到压抑,决不会提出问题的。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法,如果教者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那么所采用的'教法可以说都等于零。任何好的教学方法,需达到唤起学生做好进入教学过程的准备,包括心理的、知识的、物质的(准备好《课本》、笔记和教师上一课布置应带的东西——如观察用具或自采的标本等);需达到能为所有学生易接受的方式呈现教材(教师叙述、演示、学生自己获取、学生自己发现)。尽可能对个别学生进行照顾;需达到尊重学生、让他们提出问题、维持他们的注意力和兴趣、让他们思考、使师生双方都有方向感;需达到从不同类型学生出发,尽最大努力转变他们不理想的学习态度;需达到支用强化的方法来调节学生的行为,尽可能解决教与学的智慧问题和情绪问题;需达到尽量扩大因获得了新知识而产生的满足感。知识尽量得到初步巩固,为从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过渡创造条件。技能得到初步的训练;需达到能使学生带着问题下课,但不是重述教材的那类“问题”有现成答案的问题不能让学生产生进一步追求感。而追求感常常是课后进行学习活动的动力,是下次上课的良好条件;需达到能结合生物学的教学内容向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发展智力和各种能力;需达到对每名学生进行有效评价,包括过程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及平时的测验等。得到正评定的学生,教师经引导他们好上加好;得到负评定的学生,要防止他们放弃,并向积极方面转化。

  教师是创造性的劳动,跟普遍理论并不是一回事,只有巧妙地结合起来,才会走向理想的境界。

初中生物教学反思7

  生物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同时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以技术应用广泛、知识创新快的特点,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和不断的创新性。我们每一位生物老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科学求实的态度、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和强烈的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反思,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成果。

  1.扎实严谨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应当扎扎实实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具体教学中,要搞清生物要领的形成过程,讲清生物概念的定义、含义及特性等,有时需要通过举例、作图等手段让学生加深对抽象生物要领的理解。对生物规律的讲解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概括、抽象、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得出结论,同时要讲清生物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及生物规律中各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必要时对其相关的概念规律要加以比较区别,消除学生对生物概念规律的模糊感。在习题讲析中,要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即启发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挖掘隐含条件,抽象生物情境,提出规律列式求解,做出结论并加以讨论等,做到解题过程步骤完整,推理严密。

  2.联系实际

  生物课堂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这既是生物学科特点的必然体现,也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现。在课堂讲授中,教师应尽量列举大量的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知识,这样可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在习题的讲析中,选例除了要注重习题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习题的实用性,以及渗透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性。

  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教学,除了课本上必做的演示实验外,教师应当善于观察,挖掘生活实例中的生物原则,设计一些实验装置在课堂上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指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是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学习指导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形成科学的高效的学习习惯。例如在学习神经系统时,名词多而抽象,可以把易混淆的名词列出来,让学生在组成和分布上分析、比较它们的异同点。例如神经中枢和神经节、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中枢等。当学到“神经元”时教师可让学生取一节有节的树枝,那么枝节就可比喻为细胞体,较细的可看为树突,较粗的就可比喻为轴突。树皮就可理解为髓鞘,那么较粗的枝条和树皮合起来就“组成”了一条神经纤维。像这样在学习过程中把知识进行创造性地再加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4.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置情境,鼓励学生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后,可让他们亲自设计实验。在实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都可让他们去试一试。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和按书用做的感觉和效果是不太一样的,通过这些过程,既能培养他们独立且科学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又能培养他们观察、实验、思维、自学等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总之,许多的反思问题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但生物教学反思对生物教师的成长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生物教师实现自我发展有效途径,也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新的尝试,更会促使生物教师成长为更合格的教师。

初中生物教学反思8

  信息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意味着知识更新异常迅速,学生不可能以结束学校的学习作为学习的终结,所以我在课堂设计上努力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贫血、血友病、白血病、血栓、人体血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如:试管中血液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现象,为什么对失血多的病人要及时输血。三种血(细胞有什么区别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节课通过阅读培养学生求知,科学的精神通过家庭小医生这一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质疑使学生更好的省晤知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阜新精神。本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搜集资料,整理加工资料的能力,使学生开阔了视野,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掌握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我想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通过反思能知道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这也是一再学习的过程。经过梳理我发现在以后的教学上还要改变已有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探究、参与、互动自主学习的能力更突出一些,还要更好的引导学生关心他人,关爱生命。用所学的知识更好的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生物教学反思9

  随着初中教学有很大变化。表现在从原来的三本教材改为现在的六本教材,从原来的12个生物实验改为现在的二十几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目前生物个实验。从教材内容上看,不但增加了生物学基本知识,同时增加了高新的生物工程知识,以及探究性学习等内容。因此,我们明显地感觉到教学任务重了,复习时间少了。因此以往那种全面叙述讲解,反复复习训练讲评等等这些过程已经受到了时间的限制,已不再适应目前教学的要求。因此许多初三生物学教学的教师都共同的感觉到了教学的不习惯,认为时间不够用,练习做少了,复习过程不再允许反复讲解,总感到不放心。应该怎么办?下面就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认识,说说自己的看法。

  一、教材分析

  生物的6本教材在复习中实际只可以切割成六个知识大块,具体是:

  1.分子与细胞:包括原生质成分细胞结构和增殖。

  2.生物代谢和调节:包括动植物代谢、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内环境及稳态调节、免疫。

  3.生殖发育与遗传变异:包括生殖与动植物胚发育,dna与基因,4大遗传规律与伴性遗传,生物三种可遗传变异和应用。

  4.生物进化与生态:包括新进化论内容和应用,生态类型结构功能和特点以及调节和保护。

  5.现代生物科技:包大四头生物工程内容和应用。

  6.二十二个配套试验:包括原理操作、技术设计和结论。这些知识版块是以后专题复习的主要依据。

  二、高三年生物教学和复习安排

  目前各校教学进度安排有二种方式。一种是一边复习一边结合选修本教材讲授,一竿子插到底。这种安排的优点是:能清晰地结合知识板块,有较强的知识系统性,而且省时间不重复。但缺点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往往对新老知识认识度有很大差异,尤其是程度较差或一般程度的学生对新旧知识的衔接非常勉强,容易形成夹生饭,其形成的知识系统不能有自己的独立体会和串联,因此出现较多的边找书本知识边做练习的现象。另一种进度是先讲授选修本教材内容再接部就班顺序复习总复习。这种进度的缺点是有一定的复习重复,复习花时略多,显得紧张。但优点是符合教师教学习惯和学生的知识掌握习惯。在基本知识有一定熟悉情况下,教师的板块复习串联比较易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全面体会总结知识系统,因此更易于知识系统化。我更赞同这一种进度,因为根据现在高考趋向,知识不是老师灌出来的,而更应该是学生学出来的。必须有学生自己悟出来的东西。采用这种进度的时间安排应是这样的:总时间约36周。

  选修本花10周时间完成授课和一次复习。而总复习一般花四轮:

  第一轮是单元复习:抓单元过关,配套单元练习。花12周时间。

  第二轮是知识联系:主要针对上下联系的交*知识的衔接和串联(如:减数分裂与遗传,动物代谢与稳态)配套综合练习。花4周时间。

  第三轮是专题复习:主要知识板块复习形成知识网络,目的是知识系统化。配套专题练习。约花6周时间。

  第四轮是缺漏复习。主要针对练习中的出现共性缺漏进行知识重现重点补漏。配套练习模拟练习,花4周时间。

  三、教学与复习方法要求

  平常讲课与总复习必须是两码事,他们有不同的教学要求、教学方法,达到不同的教学目的。

  (一)教学方面

  教学原则是讲清概念和原理,分析现象和结果,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内涵,因此必须富于启迪,善于寻找知识点本质所在。必须克服面面俱到讲到根根底底不留一点余地,节节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要求讲道理,要求精练地表达知识本质清晰而简练能表达本质的课堂板书。我认为课堂必须有悬念,必须有学生思维的时间和内容。听出的东西和悟出的东西有明显差别。一包到底包出来的学生一定是不会思维的笨学生,不想思维的懒学生。

  比如:讲授有丝分裂,老师讲清同期概念,各时期细胞整体变化特点就已足够了,让学生通过识图绘图悟出染色体变化规律,这样才能得出他们自己的思维结论,没有必要老师清清楚楚总结出来。再比讲授七大细胞器我们可以通过形态结构成分、类型、功能存在等方面列出一张表,让学生来填表比较,就能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没有必要老师列表。

  (二)复习方面

  复习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总结和记忆。因此主要在于如何形成简炼的知识网络。目的在于在今后应用中,解题中寻找知识根源和依据,使学生能以基本知识为依据掌握解题和应用方法。因此必须克服总复习变成授课的重复。因此复习不是反复讲解知识过程,而是明确告知学生有哪些知识点,必须记哪些东西,必须懂哪些东西。板书语言都必须肯定而又明确。复习必须是总结式复习,不能是叙述式复习。

  比如复式植物代谢:明确告知原理是原生质成分更新过程,知识记忆有2种吸水方式(包括2种吸水原理,2种不同细胞结构条件,2种不同吸水结果)。再如:矿质代谢,明确告知知识点是1个概念(矿质),1种吸收形式(离子),1个特点(选择吸收),2种表现[2无关(浓度、吸水),2有关(呼吸、载体)]。

  只有明确告知,简练总结,才能使学生知道,知识有哪些?我掌握了哪些,记住了哪些,还有哪些未理解,未记忆。

  因此,总复习尤其第一轮复习必须以利于学生记忆和明确知识缺陷之所在为目的,提倡总结式复习方法。

  四、关于配套练习

  生物教学过程中要克服没练习没作业的现象,但更要克服练习过多过滥的现象。

  教学过程课本练习要完成要讲评,但更必须有教师设计的利于启发学生思维的少量作业。比如刚才说的:让学生绘制分裂图,总结染色体变化规律,比较细胞器官差异这些都是富于启发的作业,有助学生对知识理解和记忆。

  复习过程中必须有配套练习不能缺少。但练习题目要精选,练习量不能过多。不要一整本一整本地照抄照做,相似或相同题目这本有那本也有反复出现,这只是浪费学生时间和精力,而且会养成学生的马虎习惯。因此高三老师必须有自己自编自汇的练习。

  练习要完成,讲评更重要。讲评不能仅仅对答案搞形式,重要的一节练习,三节讲评不嫌多。讲评既讲正确答案也讲错误答案,讲正确的知

  识依据,也讲错误的知识依据,每一道题目都必须寻找答题的知识依据和题目告知条件的切入点,让学生学会分析掌握基本解题方法。因此切忌练习过多过滥,必须举一反三,坚决反对题海战术。

  五、关于学科配合

  现在生物属于综合科。学生的学习是紧张的,时间是有限的。作为生物教师必须客观地认识到在高考中的地位和分量,必须同命运共呼吸,要有全局观点,一科好一些另一科就可能差一点这是客观存在的现象。因此生科教师仅能完成我们必须完成的教学工作,不要过分争时间。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控制学生的练习量,提高练习质量,提高复习效率,争取尽量多一些在课堂时间里完成练习。复习不能赶进度,最忌讳的就是搞成夹生饭。

  六、关于生物实验

  实验题目会考必考,对于实验必须专题复习。

  目前来讲还未发现原原本本的课本实验作为高考试题,而且高考是考试验不是动手做实验,因此,根据我们目前条件,对课本实验有条件尽量做,没条件看来可以不做。但必须读和讲,讲清原理和设计,讲清技能的要点,讲清方法和结果。复习中更重要的是总结中学生物实验的技能和方法。我感觉到目前实验复习主要是结合课本实验内容,总结以下两方面:

  1.实验基本技术

  (1)玻片标本的制作技术:包括涂片制作法,压片制作法,装片制作法。

  (2)显微镜使用技术:包括对光、对焦、高低倍转换、物象识别、倍数计算。

  (3)纸层析法技术:包括制样、滤纸制作、点样、层析。

  (4)比色法技术:糖、眙、旦显色步骤和过程。

  (5)设置对照:单因子变量。

  (6)恒温技术:包括恒温箱冰浴。

  (7)研磨过滤技术。

  2.实验研究采用方法

  (1)显微镜观察法;

  (2)分类法;

  (3)等组实验法;

  (4)观色法;

  (5)杂交试验法;

  (6)化学分析法;

  (7)理论分析法:(向光性条)。

  以上主要讲究技术要点,便于答题,了解这些实验方法便于试验设计。

初中生物教学反思10

  1.对教学模式的思考

  我们在本学期积极开展了“团队合作,互学共进”的教学模式的探讨。我们也在积极地进行尝试。这种模式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学习习惯、动手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实际的教学模式的探讨过程中也有疑惑。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地实践,才能总结出适合自己本校的高效的教学模式。

  2.自我反思:

  自己在执教本节课的过程中,反复地出现在自己脑海中的问题是,课设计的很好,却总是上不出预想的效果。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自己也有这样的感觉,却总也找不到出路。自己也思考了很多,但通过读于漪老师的《岁月如歌》,自己豁然开朗。于漪老师说:教师要学会用语言“粘”住学生。让我很受启发。这是我今后自己一直努力奋斗的目标和方向。想要做到这一点,自己首先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要有发现学生有点的眼睛。从点滴做起。

  (2)学会评价学生。先学习优秀教师的评价语言,之后找适当的场合用于自己的课堂。相信习惯成自然。

  (3)用语言“粘”住学生。自己尽自己的努力,组织好课堂的语言,达到语言的高效。

  3.对教材的重新思考

  在讲课的过程中,让学生总结呼吸作用的过程中,学生出现了困难,迫使我重新审视自己对课的设计。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学生自己选择实验的材料,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选材的过程中,三个实验的材料不一致,学生不能很好的将这三个实验联系在一起进行总结。

  于是,我重新思考:教材为什么在三个实验中会选择萌发的种子?是有一定道理的。首先,用萌发的种子,是告诉学生,种子的萌发的过程,是一项生理活动。对理解生命活动起到很好的作用。其次,三个实验为什么均用,是充分地考虑了初一学生的特点,便于他们归纳总结规律。

  如果我们想对教材中的实验进行改进。那么,首先就应做到三个实验的选材应该是一致的。

初中生物教学反思11

  一、重视基础知识

  虽然中考突出能力的考察,但基础知识仍很重要。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熟悉程度,依赖于解答者所拥有的知识。没有知识做依拖,能力将成为“空中楼阁”。在教学中,先学好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着眼于夯实基础,切忌单纯知识上的加深加难。克服一味追求难题、偏题、怪题,而要在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上下功夫。

  针对新形式下考试不讲求覆盖面的特点,要加强落实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尤其是平时教学中的“角落知识”,要注意挖掘教材中与生产、生活、科技和社会等密切联系的问题,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密切联系实际

  生物学是与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和科技紧密结合的学科,坚持理论与实际想结合是生物学科教学的一个原则。近年来的中考试题都有与实际相结合的题目。这类题目往往是提供一些课本外的背景资料和知识,但理在书中,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提供资料、信息和资源,让学生阅读、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扩大知识面。此外试题中还常出现一些热点和最新科技成果的题目,在教学复习时,应适当的介绍有关内容。

  三、科学制定计划

  凡事必须有周密的科学的计划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在生物教学复习过程中,每个阶段的复习时间安排、达到什么目的、做什么、怎么做,甚至对学生进行那些方面的心理辅导和训练,复习前都必须做好计划。

  同时,教师的计划在复习前,要向学生说明,让学生心中有数,自觉配合老师做好教与学同步,发挥共振的效果。

初中生物教学反思12

  近段时间,我时时浏览老师们网上的工作室,老师们的工作室里真是资源丰富,有很多好的教案、有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操作方法,有个人的教学反思、教学经验总结,以及每位老师的点评等。我都是认真的阅读,收获很大。特别是看到每位老师的教学反思,触动很大,反思是一种学习方法,是一种工作态度,只有不断的实践、反思、在实践,才能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思路,促进自身专业的发展,高效课堂才能实现。看来网络教研打开了交流窗口,教师的工作室就是一个交流平台,可以使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切磋、热心研讨,形成了平等、合作、开放的教研氛围,在叙写、反思和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个人的能力得到提升,智慧得到升华。

初中生物教学反思13

  一、初中生物的教育对象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他的目的并不是要培养生物学家培养生物人材,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环境的情操,提高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为一部分今后要从事生物事业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础。也就是说,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全面、基础、科学素养教育,从这一观点出发,在我的生物教育理念中,从我接触学生的那一刻开始,我就是一向以培养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为主要目的的。我的每一个课堂设计、每一个活动安排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并且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为中心思想。在课堂教学的准备中,我会多注意选取与书本知识相关的课外知识,例如在讲生态环境时做关于生物圈二号计划,绝时会让学生观看中国拒绝的宣传片等。总之,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教学理念的中心。

  二、作为老师,教材是务必要了解掌握的,但是,教材对于老师来说只是一个承载知识的工具,而不能作为教学的依靠。我认为,教材就好比一池水,要站在高处去看才能觉得清澈见底,也就是说,要站在一个比教材更高的角度去把握教材。作为一名教师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仅仅是研究所教年级的教材,还要把整个中学阶段的教材都要研究,首先要明白在整个初中阶段,生物课程都需要学生掌握些什么知识,知识体系是怎样安排的,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需要学习哪些知识,那些潜力需要得到培养和提高等等。在我的教学中,通常我都是把教材中的知识透过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个一个专题,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很多的活动,例如一些课堂小游戏、调查、竞赛等等,让学生在简单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

  三、提高学生的创造潜力,在教学过程中贯穿探究式活动。生物科学是一个日新月异的科学,我在课堂中会一向给学生强调一个观念,老师在课堂中讲述的甚至与书本中所写的知识都不必须是正确的,相反,对于生物学科来说,有可能目前我们所学习到的一些理论会在今后的科学探究中发现是错误的。在教学中,学生所学习的知识都是前人透过科学探究发现的,因此,我认为教学并不是把知识死板的教给学生。相反,我的课堂设计大多都是将学生置身于当时科学家们所处的环境,让他们透过体会科学家们的探究过程,引导他们找到隐藏在各种生物现象下的本质规律。同时也鼓励学生对老师、对书本提出质疑,鼓励他们透过自己的实践去证实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新的想法,作为老师要给予肯定,持续孩子的一颗创造心是最可贵的。并且作为老师,要给学生带给一个适合创造的平台,例如,我能够透过办手抄报、知识竞赛等方式,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肯定他们在这些活动中的一些创新,我相信,在这样一个简单、愉快又充满鼓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无论在知识、潜力、创新各方面都将会是最优秀的教学反思。近几年来,我们在教学中,注意了让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知识、培养生物学潜力的同时,有意识地对学生渗

  透了一些创新的启蒙教育,本学期我仍坚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为重点,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认真落实课程计划,落实教学改革措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从而争取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生物教学反思14

  在新课程形势下要求:一个称职的生物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可是,如果生物教师对于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他人的研究成果,自己对教学又不做认真思考,“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死记,而不鼓励他们思考分析”,那么,又怎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生物问题的空间呢?那么,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认识到这一点我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就非常注意从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两方面对学生兴趣和能力的进行培养并进行了反思。

  一、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导课即一堂课的开始,心理学研究表明:精彩而艺术的开课,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奇亲切的感受,不仅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迅速由抑制转为兴奋,而且还会让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新课的导入是生物学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导课激趣激疑,激活学生的“动情点”,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可采用问题型、娱乐型、直观型、实验型和说课型等开课方式导入新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振作学生精神,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探究欲望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这样,在师生互动配合下,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正所谓良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问题是教学的核心。教师把课前精心准备的相关教学内容以思考题的形式布置给学生,并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看书自学,独立思考,寻求答案。同时,教师做好引导工作,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消除紧张、压抑、沉闷的情绪。如学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物的变异”等,可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学生思考后进行讨论作答,并相互修正,在讨论过程中及时进行启发诱导,既要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又要启发学生进行聚合思维,同时还要赞赏学生的大胆见解,并及时指正,整个过程教师要控制好课堂讨论时的气氛,组织好课堂秩序。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归纳、总结。针对出现的相关问题,将课堂训练引入竞争氛围,以不同方式让学生作答,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这种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防止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防止养成思维隋性。

  学生在学习中主要场所是在教室,中学生物学教学绝大部分时间也在教室里,黑板粉笔,重复一年又一年。学生在教室里是死板板坐着,面对黑板,面对书本,单调地重复学生像笼中小鸟,我发现适当改变教学环境对活而有效课堂教学也起了很重要作用。并且在实践当中,根据教学需要大胆离开教室,更换教学场所。如实验室就是一个重要的教育教学场所,那里有做各种实验的仪器设备,那里有用于课堂教学的各种模型、标本、教具,那里有研究生物学的科学氛围,所以我有很多课是把学生带到实验室上课,效果很好,学生可以动动手,培养操作能力,学生可动动眼,培养观察能力,学生也不是一直坐着,根据需要时站时坐。再如:参观大棚蔬菜种植和管理,是学习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两者关系及受哪些因素影响,最理想的地方,我试着把同学们带到农民大棚里,为他们上课,使他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对知识学习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并且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求知欲增强,教学效果如愿以偿。改变教学环境,对活而有效课堂教学的作用表现在:

  (1)教室是学生必需去又有所厌倦的地方,适当更换教学环境具有调节作用。

  (2)在新的环境里,有新的情境,易激起学习热情和求知欲。

  (3)在教室里可能接触不到新环境中的信息,教学内容单调。

  二、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

  1、指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是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学习指导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形成科学的高效的学习习惯。例如在学习神经系统时,名词多而抽象,可以把易混淆的名词列出来,让学生在组成和分布上分析、比较它们的异同点。例如神经中枢和神经节、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中枢等。当学到“神经元”时教师可让学生取一节有节的树枝,那么枝节就可比喻为细胞体,较细的可看为树突,较粗的就可比喻为轴突。树皮就可理解为髓鞘,那么较粗的枝条和树皮合起来就“组成”了一条神经纤维。像这样在学习过程中把知识进行创造性地再加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学习过程的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认识过程。只有经过学生自己的思维。概括和理解,生物学知识结构才能真正被接纳为认知结构。从而获得深刻的领悟。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具有积极的探索欲望,同时在教学中利用一切教学材料,生活实际现象引导学生去探索。分析和总结,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身构成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例如在传染病后,我就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某人患了重感冒。出现流黄鼻涕和头昏的现象,请学生分析原因。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主动参与。积极探索,把上述实际实际问题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教师可行引导学生思考感冒属于哪一种传染病 是由什么病原体引起的 学生在这样经常性问题解决过程中,领略到了问题解决的一般方法。经过长期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估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系统梳理知识的能力

  对知识的系统梳理是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的系统规律。及时对知识进行梳理。如在学习心脏的结构时,可启发学生结合实物或挂图将其总结为“四腔”“八管”(主动脉、肺动脉、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各一条。肺静脉四条)“两瓣膜”(指房室瓣和动脉瓣两种)。而在学习人体“血液循环”时,不同部位血液的性质可概括为:“左心动。右心静。肺相反。体相同”。这样学生懂得生物学“怎么学”、学什么“。长期训练可培养自学的习惯。有利于形成学习创新能力。

  4、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置情境,鼓励学生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后,可让他们亲自设计实验。在实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都可让他们去试一试。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和按书用做的感觉和效果是不太一样的,通过这些过程,既能培养他们独立且科学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又能培养他们观察、实验、思维、自学等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总之,虽然新课程下关于生物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目前还是个新课题。许多的反思问题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但生物教学反思对生物教师的成长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生物教师实现自我发展有效途径,也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新的尝试,更会促使生物教师成长为新时期研究型、复合型教师。

初中生物教学反思15

  教学反思从教学进程来看,可以分为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三个阶段。

  我国学者熊川武教授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learing how to teach)’与‘学会学习 ( learing how to learn)’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1、课前反思

  课堂教学重在准备,做到有备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反思教学设计要坚持“以学定教”的精神,就要有较强的预见性。一是能预测学生在学习某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二是能设想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这就必须对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深入思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①对象分析。学生是重要的教学人员之一,也是教学发展的基本对象。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我反思,才能科学地切合实际地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②教材分析。首先要通览教材,鸟瞰全局;其次,精读教材,把握两点(重点和难点);再次,泛读教材,多涉猎。这样才能对一些内容进行必要的删减、调换和补充;才能分析教材中呈现的排列顺序能否直接作为教学顺序。在教学重、难点上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有否差异等。如在制定学期教学进度计划时,就把教材中的排列顺序做适当的调整。如“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结合,“减数分裂”再与“遗传的基本规律”结合,选修本的“光合作用”与必修本的“光合作用”结合等。③教学组织,包括提问设计、组织形式,反馈策略。④总体评价。教学特色、教学效果、教学困惑与改进方案。这种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

  2 、课中反思

  课中反思是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有较强的调控应变能力,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方法,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措施,顺应学生的发展需要,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这是教学反思的重要环节。主要反思以下几方面:

  2.1对学生知识学习的反思。生物知识的学习采用问题来激发互动。如在复习有关呼吸作用内容时,笔者和学生围绕有氧 呼吸的场所在哪里?过程如何进行?哪些类型生物能进行有氧呼吸?等问题展开互动交流,当有同学提出“细菌属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为什么有的细菌是好氧细菌”?问题时,互动的内容就更进一层。

  2.2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反思。教师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思维等能力。如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时,学生发现用毛细吸管不容易把滤液细线划细划匀,甚至有时还会把纸划破,此时笔者提问:“你能找到替换毛细吸管的更合适的划线工具或划线方法吗?能否用其它蔬菜代替菠菜?效果如何”?

  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2.3 对学生情感形成的反思。老师要用强烈情感语言创设情景,把情感传给学生,触动学生心灵,在生物知识构建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如:“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笔者先轻松愉快地说:“同学们,据史学家考证,六千年前,陕西、甘萧一带是个风景优美,充满生机的地方,那里山清水秀,林木参天,遍地绿草如茵,处处鸟语花香”。讲到这儿,学生因受老师情感的感染,内心充满喜悦,那种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热爱之情油然而生。接着心情沉重地说:“由于人们滥伐森林、滥垦草原、围湖造田、环境污染等造成的不良后果,使生态系统受到了破坏,同学们,我们要有环保意识,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讲到这里,师生情感产生共鸣,近而产生共振,教学的效果得到优化。

  3 、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是当前最常见的反思,它能使教师有比较充裕的时空,对自己教学的得失进行较深入的思考和总结。教师不仅要对课堂的事件进行客观的描述,对事件的发生进行细致的分析,还要对相关问题提出研究方案。这样才能使教学经验理性化,以指导、改进以后的教学。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建议:“每一个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下面谈谈对课后日记的反思:

  3.1记“败笔”之处。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多积累“病因”、“病例”,同时有的放矢寻找“办法”,使之成为以后应汲取的教训,教学就会逐渐趋于“完善”。例如讲授“种群”这个概念时,看起来学生都掌握了,但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一片森林中的桉树苗组成一个种群”。这说明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同种生物”既包括幼体还包括成体的所有集合。

  3.2记课堂的成功之举。主要包括教学过程中达到预设目标的做法和措施,教学思想、原理及方法的渗透、迁移和应用的过程,感触与创新等。如在复习“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行为的变化情况,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笔者在教学中,把复杂、繁琐的知识用简明的字组成口诀:“有丝同源不配对,减Ⅱ无源难成对;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分离是减Ι”。这就有助于学生记忆,深受学生欢迎。这些做法显然是教师在教学中的“得意”之作。记录它们的目的是供以后教学使用,并在此基础上发展

【初中生物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初中生物教学反思07-10

初中生物教学反思07-13

初中生物教学反思01-09

初中生物教学反思10-02

初中生物下教学反思06-20

初中生物教育教学反思10-09

初中生物新课改教学反思10-09

初中生物期末教学反思06-30

初中生物教学反思范文01-11

初中生物教学反思范文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