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时间赛跑》教学反思汇编15篇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和时间赛跑》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和时间赛跑》教学反思1
生活的天地有多广阔,语文的内容就有多丰富,语文的色彩就有多绚丽。三年级语文课本中《和时间赛跑》一课是一篇很感人的文章,由疼爱自己的外祖母去世引起的悲痛让人心怜,由此明白的生命的意义更是让人折服,进而得出要与时间赛跑也是顺理成章。
但对于一个三年级的学生大都没有如此经历,要理解起这些内容就有些远了。课上同学们绘声绘色地读课文,通过讨论解决了很多自己提出来的问题,最后学生也说出了很多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一寸光阴一寸金,寸今难买寸光阴花有重开日,人无两度春课文知识目标突破的很好,可我看出对珍惜时间这一情感目标突破的不很彻底。从学生不以为然的表情里我总觉得时间在他们的眼里还没意识到有多重要。课文将要结束时,我兴致勃勃地与他们算起了帐:每天有 24小时,睡觉大概用去九小时,吃饭要用两小时,那大概还剩七小时,去哪里了?同学们也纷纷惊异:是啊,那七小时干什么了?比上课还要长的七小时上哪去了?我见同学们的兴趣来了,便又做了个实验:我计时间,看同学们一分钟能读多少个字。结果出来了,同学们大都能读三百字以上。
接着我们算了算:一小时我可以读一万八千字,七小时呢?十多万字!大家瞪大了眼睛,相当于我们二三本语文书呢!虽然我没再说什么,但在同学们的眼中,我看出了震惊,看到了决心。课下同学们在日记里,有的回忆了以往浪费的时间而后悔不已,有的谈了时间的宝贵,也有的定下了学习计划。看着这些发自内心的语句,我知道,学生们懂得了要珍惜时间,因为他们从自己出发,在内心深处理解了时间的宝贵。看来语文课适当算一算也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啊。
这件事对我的语文教学有很大启发:
1、语文教学要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来理解教材:
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生活中处处都洋溢着语文的气息。学生是以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体验去解读教材的。教师在教学中不要拘泥于教材,变过去的教教材,为现在的用教材教。让教材成为学生通向真实生活,通向广阔世界的桥梁。通过课本文本唤起学生的生活积累,让学生把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有机联系起来,学得更深,更广。
2、强调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我们的语文教学洋溢着人文的色彩,充满着生命的感动,负载着陶冶情操的使命。教师要善于关注和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使之成为唤醒学生心灵的源泉和动力,使学生心中美好人性的萌芽慢慢地滋生,强壮。完善学生人格,要把语文课上到学生心里。
《和时间赛跑》教学反思2
《和时间赛跑》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第六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一篇清新、淡雅又略带忧伤情绪的散文。“我”因外祖母的去世而悲伤不已,后来听了爸爸的一席话,看到太阳落山,鸟儿飞行等自然现象,明白了为什么要珍惜时间;并在和时间赛跑的经历中,体会到了应该怎样珍惜时间。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深入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3、搜集、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体会时间的意义,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阅读、合理想象、讨论交流、感情朗读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时间的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指导学生通过读文体验,并展开探究,弄清每层意
思;然后再读课文,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所见所闻进行阅读反思,感受是时间的珍贵,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交流,导入新课
师:时间是人们永恒谈论的话题,有人曾赞美道:时间是君子,时间永远说老实话。有人却反驳道:时间是无情的,永远是吞噬一切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无不体现时间的公正性:抓起来就是金子,抓不住就是流水。今天这节课呢,我们也要和时间谈谈心,和时间交朋友,还要和时间赛跑。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之后,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生1:作者为什么偏偏和时间赛跑
生2:作者怎样和时间赛跑呢?
生3:时间又不是人,“我”又为什么和他赛跑?
师: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善于思考,发现问题,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我很佩服大家。好,下面老师就和你们一
起学习这篇课文,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老师可以发现最突出的你。 设计意图: 师当地,合乎实际地表扬可以增强学生自信心,并激发起学习的欲望,课堂气氛融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课下同学们都预习过课文了,那么我们进行读书比赛。我读一、二自然段,谁愿意接受老师的挑战?
(面对老师的鼓励,学生们纷纷举手,朗读的积极性高涨。)
生1:我读3~5自然段。
生2:我想读6~8自然段。
生3:我喜欢读3~5自然段。
生4:我愿意读9~10自然段。
师:想参赛的同学太多了,我们就推荐平时你们最佩服的读书高手来读吧,其他同学也不要失望,有更艰巨的任务交给你们,请你们做小评委,希望你们认真听,公平评价。
设计意图: 通过读书比赛,可以满足儿童的`心理愿望,给予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同时又让学生懂得竞争体制下的谦让,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增强了自信心。
师:请小评委点评。
生1:甲读得不错,可以读出那种忧伤的语气,但要注意朗读时声音要宏亮些。
生2:老师读得很好,听的读入迷了,仿佛我就是小作者。
生3:我想给丙同学替一个小小的建议,读书时要注意节奏,只有这样才可以把小作者的感情表现出来。
师:参赛选手读得很认真,小评委很公正,老师在你们身上感受到了生机勃勃的朝气,我感到很高兴、很欣慰。下面,请同学们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设计意图:充分给学生自主权,打破一切听老师的、固有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主动学习者。学生公正而又认真的评价,不难看出学生善于思考,思维缜密。
三、 细读课文,探究体验
师:作者为什么偏偏要和时间赛跑?
(小组讨论,交流评议。)
生1:外祖母的去世让作者感到时间的短暂与无情。
设计意图: 师可借“如果时间能停下来,外祖母会去世吗?”这一问题的引导,让学生领悟外祖母去世是因为时间的短暂。
生2:爸爸的一席话更让作者感到时间的短暂与无情。
生3:时间过得飞快,作者想与时间比输赢。
师:时间又不是人,“我”又为什么和它赛跑?
(小组讨论,交流评议。)
生:作者明白了时间的宝贵。
师:从那些地方看出来?
《和时间赛跑》教学反思3
由于本课的生字较多,而且有些字比较难写,我的设计思路是用几个难写的字串联课文,以点带面,步步为营,从字到词到句,以渐进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进而辐射全文。
其中“赛”、“梭”、“赢”、“益”四个要书写的字,来带出全文。其中“赛”字解决了作者都和谁赛跑过。接着我提出自学要求,让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大声读课文,然后出示生字词,让生在多种认读形式中,不再对本课的生字感到陌生。其中对于本课难读的字音,反复朗读巩固。其中,比如讲到“安慰”这个词,可以建议学生用句式学着说完整的话,“当我时,需要安慰。文中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别人的安慰的?”这样内外关照,在走进文本与走出文本中,学生既理解了词语,又明白了课文内容。接着,我指出几个难写的字,让生观察这些字和哪些字相似,然后点生回答,并口头组词。我认为,此环节是本节课的亮点,不但检测了学生认字识字的'效果,而且在形近字组词的过程中,生更加熟悉字的特点,这样为下一环节的书写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是这也成为了我的弱点,因为它削弱了我对中心主旨的把握,问题多反而显得杂,框架主题就在此时显得不够清晰。而且生字抓多了就显得没有重点,所以这个时候不应该优柔寡断,应该大胆砍掉这一环节。
同时,在指导书写时,学生稍作观察后,就比较流利地说出了书写的注意点,然后跟着书空。其实这里是可以注意细节问题的,根据布鲁姆的导学导教导测量理论,第一就是学生观察,然后可以师生互换老师学生的角色,学生念,老师写,学生指出那里要注意。然后学生写,老师提要求,写完后展示反馈,可以投影评价,可以生生互评,总之一定要评价,不能因为时间紧而省了这一步。
接着在讲解“梭”时,理解文中的“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接着学生展示他们积累的时间过得快的名言警句,通过“文中作者是如何感觉时间过得快的呢?”转入课文的学习,感受作者的感受,这样时间的飞逝就在学生心中发芽了。
在这个时候,出示“忧伤”一词,“你有过忧伤的时候吗?”“文中作者是如何日被忧伤困扰的呢?”“你能从文中找出类似的表示心情的词语吗?”“全班男女生赛读,读出作者的心情”,通过“作者为什么着急悲伤,又为什么高兴快乐呢?”画龙点睛,引出本文的中心问题,接着问学生“时间带走了什么?”总结赢得了时间会怎么样?输掉了时间又会怎么样呢?从而引出“赢”字的写法,其实这里可以不再要求学生写这个字,而是让他们拆字法记忆。“赢得了时间会得到哪些好处呢?”从而引出“益”字的写法,为了让学生体验赢得了时间会让我们受益无穷,用一分钟让学生自主体验,抓紧时间,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体验,看看谁的收获最大?可以写字,可以读书,可以交流感受,可以写感想。
最后再让学生默读课文,借助四种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提示归纳课文大意。其实这一部分显得多余了,因为时间就在那里摆着,节奏快慢都是不够用的。其实可以停留在最后一分钟那里,让大家在体验中感受。
王荣生说过:“教师要知道自己在教什么,并且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教这些内容;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要相对集中因而使学生学得相当透彻”,这才算是达到了教学目标,要因学定教,方法因内容而生,知道学生要学什么,自己要教什么,方法自然而成,这就是一堂好课。
《和时间赛跑》教学反思4
一、学习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正确读写“忧伤、哀痛、持续、安慰、日月如梭、狂奔、受益无穷、假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4.搜集、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
二、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讨论法
三、学习重、难点:
重点:课文启示人们:虽然“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是“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使学生从学习中获得这一启示,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有所感悟,是本文学习的重点。
难点:由于时间观念比较抽象,小学生的时间观念比较模糊。因此,要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是本文学习的难点。
四、教学准备:
收集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身边珍惜时间的人物和事例。
五、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
1、(自编谜语)同学们,你们喜欢谜语吗?有哪些谜语?说来让大家猜猜?老师也编了几个谜语,你们想听吗?(1)、什么东西有的人觉得充裕,有的人总觉得不够用?(2)、什么东西你珍惜它,它就会给你带来财富?(3)、什么东西你浪费了它,也就等于浪费了你自己的生命?
(生说自己的见解,师引到时间上)
2、同学们,关于时间你有什么看法呢?
3、师:时间是摸不着,也看不到的,但又是时时存在的,并且一去不复返的,有个人,在他外祖母去世的时候,和我们的想法一样,认为时间一天天过去,是很可悲的事情,可是后来,他却又同时间赛跑(板书课题)。你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读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可以把你喜欢的内容多读几遍。
2、(检查读书,了解读书情况)谁来读自己喜欢的内容?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谁来告诉大家呢?
(生说,互相补充,教师相机指导。)
(三 )、再次读书,质疑问难
1、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了解了课文大意。我们知道,学贵有疑,读了这篇课文,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要想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就得去认真读书呀。
(生再次认真读书,注意发现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2、谁来说说自己的问题?你觉得哪写句子不好理解呢?
(生发言,师生共同补充)
(四)、三读课文,重点探究
1、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真好。那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呢?靠老师吗?对,得靠我们认真读书。2、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认真读一读,看能不能解决一些问题。
(生读书,教师与学生个别交谈)
3、交流自己解决的问题。
4、谁来读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你觉得应该怎么读呢?读了这些内容,你有什么想法呢?
(学生读书,谈感受。师生共评,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五)、学生选择,深入探究
1、请你找出认为难理解的.语句,和大家一起研究好吗?(生读书,画出自己认为含义深刻和难理解的语句,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看法。)
2、请你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你的看法。
(小组交流后,各组选出本组的语句,在班上交流。主要是针对含义深刻的句子和难理解的句子如: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展开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看法,谈感受。)
(六)、延伸,深化中心
1、同学们,我们理解了含义深刻的句子,你觉得本文的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呢?他想告诉我们什么呢?今天,你又读了课文,又有怎样的感受呢?(生说,师生补充)
2、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我们也要和时间赛跑。咱们身边,有哪些同学和时间赛跑,跑在了时间的前面呢?
3、(和同学们算时间帐、做读书游戏。让他们进一步懂得珍惜时间。)
4、师引导总结:虽然时间一去不回头,但我们和时间赛跑,一定会成功!
(七)、作业
写读后感或者写自己亲身经历的这样的事情。
《和时间赛跑》教学反思5
《和时间赛跑》一课,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能回来了”、“和时间赛跑”这样的话题有点“沉重”,非常抽象。今天,听了实习生邹玖菊老师的这一节课,在教学中能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特点,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朗读感悟,联系生活加深体验,拓展知识升华情感,多种方式识字写字,完成了教学任务。结合课堂具体来谈谈听课感受。
一、教学流程,清晰有序
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整个课堂由猜谜语导入——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理解重点词句——品读课文感悟情感——扩展提升。每一个环节清晰,层层递进,学有所获。
二、抓重点语句,品读感悟
邹老师紧抓课文的中心情感词汇、句子,通过朗读,让学生体验人物不同的心理活动,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中,感受到时间的珍贵,一去不复返。
课堂上,邹老师努力去突破“从爸爸的话中去理解‘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是‘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这一教学重难点。教师结合书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或学生难以理解的语句,引导学生进行研讨、感悟、赏析、品读。如“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这句话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体会,层层深入。在理解这句话的时候,首先引导学生先读爸爸的这句话,初步感悟。看看爸爸告诉我们什么,学生谈了自己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如“时间一去不复返”,之后通过“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对爸爸说过的话又有什么样的理解”的引导问题,引读6—7段,结合“我”的生活体验,从“太阳落山,小鸟飞行”真切地感受到时间的一去不复返。从而也明白了“我”为什么要和时间赛跑。
“我”是怎样和时间赛跑,不断取得成功的,这部分内容是教学的又一个重点。引导学生读书思考,文中写了作者和时间赛跑的哪几件事?从中体会为什么“着急、悲伤”,又为什么“高兴、快乐”呢?指导学生在体验到时间的珍贵和与时间赛跑的快乐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感受。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身边哪些事物随着时间的流逝再也回不来了,让学生用实际行动真正去做到了珍惜时间,对学生的教育意义更加深入且深刻。
三、识字扎实,写字有效
邹老师指导识记生字扎实,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方法灵活多样,并把学生易读错的字,进行了集体巩固,加深了记忆印象。指导书写,引导学生观察仔细,关键笔画都做详细的讲解和强调,“若—诺,梭—俊、赛—寒、赢—羸”这几形近字,通过比较字形加深书写的印象,上台展示的同学书写认真,落实了识字写字教学目标。课堂评价有针对性,反应敏捷,比第一课时有了很大的进步。
不足之处:
1、备课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只有教案熟练了,课堂上才能轻松自如。
2、对课文的朗读还要运用多种形式,读出情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3、教师引导性的语言要明确,简洁,学生的学习方向就能抓好。
4、主要内容还要讲解详细一些,不要只停留在表面上。特别是这篇课文的重点语句有些难理解。
《和时间赛跑》教学反思6
结合我校的课题《小学语文课堂生成的策略研究》,在教学《和时间赛跑》一文时,我预设了三个大板块。
首先让学生充分读文后,谈一谈自己与文中主人公相似的经历。学生的经历不同,据出来的.事例也各不相同,给课堂生成留下了空间。在板块二“品时间珍贵”中,对文本的反复读悟是基本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读出作者失去亲人的无尽忧伤,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学生的认识体验不同,提出的问题也不同,以问题促生成,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疏通了难题,深刻体会到时光易逝后,再让学生领悟该如何行动,学生用不同的话语表达了珍惜光阴,及早努力的共同心声。
在自己写座右铭的时候,有的同学写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等名言警句,或者是“时光如流水,一去永不回”“时光如轻烟,逝去却无痕”等个性化的语言,课堂生成精彩纷呈。
《和时间赛跑》教学反思7
《和时间赛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台湾著名散文家林清玄笔下的一篇清新、淡雅又略带忧伤的文章。课文给我们以深深的启示:虽然“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虽然“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再回来了。”但是,“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学习本文的目的:
一、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这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二、使学生从学习中获得启示:“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也是本文的教学难点所在。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时间是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学生较难理解。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一、导入。我的导语是这样设计的:时间就像小马车一样快速奔跑,今天过去,还有明天,好像时间是永远过不完的。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时间呢?相信同学在学完这篇课文之后你会有更多收获。板书课题。边读边思考:文中哪句话最能表达出作者和时间赛跑的体会?抓住中心句:“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展开教学。
二、“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这句话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体会,层层深入。在理解这句话的时候,首先引导学生先读爸爸的这句话,初步感悟。看看爸爸是怎么理解的:昨天永远变成昨天,爸爸永远回不到童年。如果不是一个人的亲身体验,感受就不会那么深刻。所以我觉得爸爸像是给我说了一个谜。此时再次引导回读这句话,从外祖母的去世感受时间的无情流逝,体会“可怕”的心情,进一步体会爸爸的话。最后引读6-7段,结合“我”的生活体验,从“太阳落山,小鸟飞翔”真切地感受到时间的一去不复返。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身边哪些事物随着时间的流逝再也回不来了,第三次深刻领会爸爸话里的意味深长。从而也明白了“我”为什么要和时间赛跑。
三、、“我”是怎样和时间赛跑,不断取得成功的,这部分内容是教学的又一个重点.引导学生读书思考,文中写了作者和时间赛跑的`哪几件事?从中体会为什么“着急、悲伤”,又为什么“高兴、快乐”呢?指导学生在体验到时间的珍贵和与时间赛跑的快乐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感受。使学生明白,生活中无时不刻可以和时间赛跑。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句子。
此时,我请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中的实例来理解这个问题。在学生发言过程中及时引导,使学生明白珍惜时间,不因自己碌碌无为而后悔终生。再结合作者的经历感悟这句话:“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认识到了珍惜时间的重要性。语文教学是一个延续的过程,对于一个教师来说,一节课的结束往往是自己教学理念完善的开始。
教师只有在不断地探索中获得提升,使自己不断获得润色和磨练。反思我的教学,有几处较为惋惜,不足之处特记录如下:1、《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而且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表达出思想感情。
我虽然出示了很多重点的句子引导学生学习,但教法过于老套,随着探究问题、理解内容的深入,我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的个性朗读——发现问题时读,理解内容时读,体会情感时读。学生在理解和感受中读出“我”因外祖母去世的哀痛,读出“我”体验时间流逝的哀愁,读出“我”跑在时间前面的喜悦。通过这些丰富多采,个性鲜明的朗读,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明理、悟情。
2、“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要求还是停留在理论上,这要求教师不仅备教材,更要认真备学生。对于偏离预设的问题,该怎样灵活的应对,这就考验了为师者驾驭课堂的能力。在让学生感悟与时间赛跑的意义这个环节上处理得欠缺点,有位学生发言:有一次帮妈妈去买盐,以为要用五分钟,没想到三分钟就买回来了。余下的二分钟可以做什么?如果此时能再深入一下,例如一分钟可以做多少口算题卡,一分钟可以写多少个字,让学生可以更直观的认识一分一秒的重要性。
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时间赛跑就是在相同的时间里做更多的有意义的事,才会取得成功,而不是提高了速度就是和时间赛跑。3、关注学生做得不够。在实际教学中,自己的评价语言还显单调。很欣赏于永正老师的那句:“每次讲课,我都为学生准备了一百顶高帽子。”学会赞美学生,可是一门艺术。这也是以后要努力的一点。
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首先,语文教学要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来理解教材.做到课内外结合。生活中处处都洋溢着语文的气息。学生是以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体验去解读教材的。教师在教学中不要拘泥于教材,不能只为了教教材而教。兵无常势,教无定法。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老师多年的教学功底分不开的。我也要抓紧时间,和时间赛跑,争取更大进步。
《和时间赛跑》教学反思8
有幸听了吉春亚老师的《和时间赛跑》一课,真是有如沐浴着春光般舒畅,令人受益匪浅。其中令我感受最深的是课堂上她那丰富的、恰到好处的评价语言。吉老师那诗一般的语言犹如涓涓细流流入孩子们的心田,也流入了在座各位老师的心田。
孩子们!
多么亲切、暖人的称呼呀!学生平日里听惯了一声声平淡无味的同学们,听到这饱含爱的孩子们,还有谁会不感到高兴呢?还有谁会不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呢?
能找到吗?找到以后老师再来叫你,好吗?
多么耐心的等待!当老师提出问题而学生没能马上正确回答出来的时候,我们大多数老师会显得很急躁,特别是在公开课上,面对众多的听课老师,执教者会因此而感到面子上过不去,要么埋怨学生启而不发,要么埋怨自己启发不到位。而吉老师呢?从她的脸上,丝毫看不出一点急躁、埋怨的样子,反而显得那样从容自若。因为她知道,课堂上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是很正常的,这就更需要我们老师多一份耐心一步步引领学生揭开云雾见青天。
这位爸爸朗读得语重心长。这位爸爸朗读时带有一丝哀伤。
这样的朗读评价,对学生来说无疑是最棒的。吉老师鼓励学生朗读时要读出自己的理解,不求千篇一律,唯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才能不抹杀学生的创造力,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你不仅把这段话背出来了,还背出感情来了。
背诵,是一种重要的语文能力。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将一些美文佳句背诵出来,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积累,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有了丰厚的储蓄,到用时只须信手拈来。但平时,我们很多老师在指导朗读时要求学生读得有感情,可一到背诵时,便把感情全抛了。吉老师很注重让学生背出感情来。一句你不仅把这段话背出来了,还背出感情来了,不但肯定了那一位学生,更暗示了全班同学,背书就要背出感情来。这样一箭双雕的`评价,我们多用点又何妨呢?
课堂上最美的是琅琅的书声。你的朗读不仅灿烂了自己,也照亮了大家!
这样的赞美,谁听了会不喜欢呢?我们的课堂上,就要多一些这样的鼓励和赞美,少一些不必要的批评和责骂,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信,让自信照亮每个学生成长的道路。
吉老师美妙精彩的语言还有很多,值得我们细细地品味、揣摩、借鉴。
《和时间赛跑》教学反思9
《中华少年》是小学语文六上第二组课文的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李少白以新时代中华少年的视角激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由衷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
由于课文是一首诗,诗歌偏重于抒情,许多诗句比较凝练,包含的知识较为丰富,在表达上也比较含蓄。所以在教学时中,我有些矛盾。略读课文只安排一课时,那么这一课时,我究竟是选择以学习体会诗的含义为主还是选择以读代讲,以读抒情?
经过一番权衡,我觉得读懂诗比读好诗更重要,因为诗的精妙之处很多时候还是需要老师点拨的。上课之前,我预设了以下一些知识要点:
第一节:知道这节是全诗的总起,知道“雪莲”、“乳燕”、“雏鹰”、“山丹丹”分别来自哪里以及各自的比喻义。说起乳燕,结合介绍高尔基的小说《海燕》,说起雏鹰,引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理解含义,增加积累。
第二节:关注黄河、昆仑两词之前的修饰词,“北国的雪花”,可以结合《沁园春·雪》中的诗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感受祖国的`锦绣山川。
第三、四节:
1、感受英雄。从女娲、大禹到屈原到“水浒”、“三国”到东子、雷锋,交流他们的事迹,从感受人物的精神中感受民族的精神。
2、感受文化。交流端阳的来历,中秋的传说,蒙古人民和西藏人民的民族传统,知道这都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3、由枫桥的钟声,结合回顾张继的《枫桥夜泊》,由大漠的孤烟,回顾一些边塞诗。
第五节:知道这节在文中起的承上启下的作用。由“洋炮的弹片”一词,引出鸦片战争,交流百年耻辱及人民的苦难生活。由七月的星火,介绍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由东方雄师引出拿破仑的“东方睡狮”说。
第六至八节:知道第八节是全诗的总结,知道这三节主要写中华少年的誓言,表达了中华少年的坚强决心和豪迈情怀,略讲。
我用了一节课的时间解决了上述知识点,几乎没有像样的朗读时间。但是编者编排本诗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朗诵诗歌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如果就此结束本课教学,似乎没有达到教学目标。因此,我不得不再准备一节课的时间来组织学生朗读。在读熟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自由朗诵、分角色朗诵和表演朗诵。在反复的诵读中,进一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我有点儿疑惑,像《中华少年》这样的课文,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仅仅用一课时时间,怎样才能做到理解诗意与表达诗情的双丰收?希望大家积极参与探讨。
《和时间赛跑》教学反思10
《和时间赛跑》这是一篇清新、优雅而略带忧伤情绪的散文。“我”因外祖母去世而悲伤不已,后来听了爸爸的一席话,看到太阳落山、鸟儿飞行等自然现象,明白了为什么要珍惜时间;并在和时间赛跑的经历中,体会到了应该怎样珍惜时间。
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猜谜语是学生喜欢和感兴趣的游戏,老师通过猜谜语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揭示谜底“时间”直接引入这一篇课文的主题。然后请学生齐读课题,去质疑课题,提出自己的疑问,老师说这些疑问我们通过学习课文就能解决了,进入下一环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原本的教学计划是给学生播放《和时间赛跑》的课文录音,让学生边听边感受,并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但是,由 于老师自身在课前准备环节中的粗心,忘记先听一遍录音,保证教学过程顺利进行,导致在教学前一天晚上才发现录音没法用,又不能及时找到合适的,所以睡觉前临时改了教学流程,不过也算是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通过这次的事件,给了我一个很大的教训,我会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做好充足的准备,对教学辅助工具进行提前准备,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再发生这样临场才被迫修改方案,使得教学较为缺乏自信。
通过学生初读课文,使学生学会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老师再提供一些关键词,指名填写,呈现答案,齐读。学生们都基本达到这一环节的教学目标。
三、课文学习,语句理解
这一环节一开始让学生在文中画一画,找一找,看看课文一共讲了几件事,同学们主要抓住了作者和时间赛跑的段落去把握,并没有从全文着手,而老师看到与自己预设的情况不一样,也只是再进一步去引导,还是没有同学找全对,最后也只能勉强呈现出答案。这一环节中,学生缺乏足够时间去思考,在找课文讲了几件事时应该让学生进行默读,老师考虑教学时间,只给他们2、3分钟,使他们不能够很好理解。追求完成教学任务,忽视学生学习情况,看起来过于形式化也是今后需要努力改进的地方。
对于关键词句,例如: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都让学生进行引导学习、体会,进行读书指导。让学生体会时间宝贵,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等道理
作者也知道了要珍惜时间,所以他和时间赛跑,让学生找出”我“和时间赛跑的几件事。然后进行9、10自然段的朗读,一起体会作者通过和时间赛跑获得的感受,引导学生也结合实际去理解,谈谈和时间赛跑胜利的例子,进行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找同学谈学完课文的感受,为了让学生更清楚的理解和时间赛跑的概念,老师通过举例说明,最后学生都能理解要去和时间赛跑,赢得时间可以去干有意义得事情。
进行有关时间的名言名句分享活动,老师也收集几句参与分享,让同学通过这些名句去提醒自己和身边的朋友。
五、复习导入,指导书写
第一课时下课后,考虑与第二课时之间有好几个小时的时间差,布置同学下去也和时间赛跑,谈谈自己的收获,分享自己的感受。上课时,请同学看看班上的钟表,告诉老师几点,然后进行生字学习,进行了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等朗读方式,学生能够掌握每个生字词的读音。读完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己发现这些字词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教师进行集体点拨。指导完书写后,又问问同学们几点了,告诉他们过了一节课,如果我们没有认真听课,对于老师说的知识没有掌握,就算进行再学习,已经不是刚才的这一节课了,通过这一引导,学生更加体会时间永远向前,时间是宝贵的这个道理。最后让同学们带着这种感受再齐读一遍课文,进行更深刻的体会课文。
总的来说,这节课以一种平稳的状态讲了下来,对于教学难点重点都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把握,对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进行引导学习,学生对于这篇课文的主题也基本把握。值得今后继续努力的.地方就是:教态较为平和自然;对于“时间”这个较为抽象的概念采用了举例、联系身边的事促进学生的理解;注意对于学生的倾听等。
当然,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除了上文已经做过陈述的,还有以下许多:
A教师没有足够的热情,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不够积极主动;
B在学生理解课文时遇到困惑,作出的反映与教师预想的不一样时,应该走下讲台,了解学情,进行指导;
C课文朗读时,齐读多,个别朗读较少;
D教师提问与互动面太窄,应该关注更多的同学;
E在提问后应该最起码两到三位同学起来回答,过早抛出答案,学生思考的空间还不够;
F语言不够简洁,应用简洁明了的话向学生表述想要表达的东西;
G讲完生字,没有当场写生字卡练习,效果没有当场练习的好。
《和时间赛跑》教学反思11
《和时间赛跑》一课的重点难点是理解“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为突破重点难点,我是这样做的:
首先,在课前我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报刊、电视、网络、或生活中)了解“一分钟可以造多少东西(农业、工业、科技、体育、军事等各个方面的例子都可以)?”接着,联系课文重点词句“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体会时间的宝贵;尤其是抓住“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这句话,结合“我”的生活经验(看到太阳下山,知道一天就这样过完了;看到鸟儿飞到天空,想到鸟儿即使明天飞同样的路线,也永远不是今天了。)去理解,让学生从这些生活经验中真切的感受到“时间一去不复返”。
这种真切的'生活经验,充分调动了学生对平时生活的追忆,许多学生想起已故的亲人,愀然泪下;想起与朋友共度的快乐时光,忍俊失笑……
在“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这一教学重点的教学时,我也注意了引导学生联系“我”和时间赛跑的生活经验,同时牵动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进行理解!
首先,是联系“我”和时间赛跑的生活经验,体会“我”跑赢时间的快乐心情;然后,要求学生找出最能表达“我和时间赛跑的深刻体会”的句子,展开讨论:你同意这个说法吗?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说明,也可以用自己知道的名人事例来说明。
孩子们大量的实例说明让我大吃一惊!人们常说生活是最好的教育,但这一课告诉我如果在教育中融入生活的体验,那么,会使简单的说教脱离苍白和无力从而焕发出无穷的教育力量!课下同学们在日记里,有的回忆了以往浪费的时间而后悔不已,有的谈了时间的宝贵,也有的定下了学习计划。看着这些发自内心的语句,我知道,学生们懂得了要珍惜时间,因为他们从自己出发,在内心深处理解了时间的宝贵。看来语文课适当算一算也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啊.
《和时间赛跑》教学反思12
一、引导学生质疑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提出为什么和时间赛跑,怎么和时间赛跑,和时间赛跑的结果是什么的问题后,带着问题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更容易理清文章思路,提高阅读效率。
二、感悟时间的流逝,获取成功的道理
“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这句话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房晴老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体会,层层深入。在理解这句话的时候,首先引导学生先读爸爸的这句话,初步感悟。爸爸通过三个例子告诉“我”他是怎么理解的,此时再次引导回读这句话。如果不是一个人的亲身体验,感受就不会那么深刻,所以“我觉得爸爸像是给我说了一个谜,引读6-7段,结合“我”的生活体验,从“太阳落山,小鸟飞翔”真切地感受到时间的一去不复返。在教学中,房晴老师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身边哪些事物随着时间的流逝再也回不来了,第三次深刻领会爸爸话里的意味深长。从而也明白了“我”为什么要和时间赛跑。解决怎样和时间赛跑的问题后,房晴老师展示了本文作者林清玄的个人成就,是学生体悟到只要和时间赛跑就能成功的道理。
三、在读书、体验、交流中感受时间的宝贵
指导学生找出写“我”的感受的句子读读,体会“我”跑赢时间的快乐心情。最后,请同学们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格言。
四、以“朗读”代解说,回归整体,升华感受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在本课教学中,房老师主要让学生自读课文,充分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由内容到思想,逐步加深理解,明白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五、存在不足
一是在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的时候,存在以下不足:指导朗读的方式不丰富,主要是指名读和齐读两种,学生的参与面不够广阔。把重点句段的分析与朗读相结合,让学生理解着读,读中理解。可能由于过度关注学生的理解,给学生朗读的机会不充足。
二是老师的情绪不足以带动全体学生。在课堂上,老师的语言、情绪是感染学生的最直接的因素。老师激情四射的语言让学生也会兴致高涨,老师深沉忧伤的语言也会让学生感受到悲伤沉痛的氛围。而通过这几次上课,房老师的语言不够贴近学生。尤其是语言缺乏感染力,语调稍显平淡,这也是教师本身没有进入课堂状态的一种体现。
《和时间赛跑》教学反思13
这是一篇清新、淡雅又略带忧伤情绪的散文。“我”因外祖母去世而悲伤不已,后来听了爸爸的一席话,看到太阳落山、鸟儿飞行等自然现象,明白了为什么要珍惜时间;并在和时间赛跑的经历中,体会到了应该怎样珍惜时间。课文给我们以深深的启示:虽然“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虽然“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是,“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我在设计该课的教学流程时,采取用中心句“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引领全文的学习。第二课时,首先从“我”对爸爸的话的理解入手,让学生知道“我”是从身边的事物去感受“时间过得飞快”,开始理解“永远不会回来了”。在这个环节,教师配乐朗诵《匆匆》片断,让学生捕捉时间的影子,引导从细处感受时间,惊醒时间在身上走过的感觉,并通过说话环节来反馈,从而让“时间宝贵易逝”在孩子们心中扎根,然后,通过学习“我”和时间赛跑的`事,让学生强化了要与时间的无情流逝做对抗的心理要求,并在生活实践中形成要“珍惜时间”和时间赛跑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整个教学设计注重在研读文本的基础上感悟,引导学生用心灵与时间进行对话,拉近孩子们与时间的距离,将“时间”这一哲学范畴深入浅出地诠释出它的生活意义并指导我们的生活实践。
经过课堂的实践检验,以下几点仍需努力:
1、由于我对该课的定位(感悟)问题,听者感觉有“工具性”不足之嫌。是否能够兼顾值得反思。
2、学生默读了,心里有了,但总觉得有点“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的感觉,是否因为有声朗读少了,值得思量。
3、学生有声朗读时,情感还差点火候,悟与读的转化在平时要加强。
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获得实实在在的成长,这是我的追求。这节课上,孩子们有收获,但我希望自己在教学之路不断求索,希望有我的陪伴孩子们成长的步履会更坚实。
《和时间赛跑》教学反思14
《和时间赛跑》是著名散文家林清玄笔下的一篇清新,淡雅又略带忧伤情绪的散文。文章开头部分先写因疼爱自己的外祖母去世而引起的巨大悲痛,后来听了爸爸的一席话,看到太阳落山,鸟儿飞行等自然现象,明白了为什么要珍惜时间;并在和时间赛跑的经历中,体会到了应该怎样珍惜时间。课文让我很瘦感到,并给了我深深的启示:虽然“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是,“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开课伊始,我通过引起学生回忆父亲那充满激情的深思把学生带到思考当中,为下面的学习下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接着让学生带着疑问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本的主要内容,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印象,这既是阅读理解的基础,又符合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
在精读课文,体味感悟这个环节中,我出示了主线问题:“我”是怎样和时间赛跑的?结合书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或学生难以理解的语句,引导学生进行研讨、感悟、赏析、品读。如“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这句话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从以下方面引导学生体会,层层深入。着重引导学生多读读后面的语句,感受“我”的生活体验,看看“我”是怎样理解的:“看着太阳一寸一寸地沉进了山头”,知道“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看到鸟儿飞到天空,想到鸟儿明天即使飞的是同样的路线,也永远不是今天了。“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时间一去不复返。三是引导学生谈谈自己是怎样看待时间的流逝的.,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理解。从而明白了“我”为什么要珍惜时间,进而和时间赛跑,并因此受益无穷。同时补充介绍林清玄这位作家,使学生知道林清玄的巨大成功是他一直与时间赛跑的结果,激励学生如果能像他那样坚持和时间赛跑,也会取得成功。
对于这篇发人深思又感人至深的文章,学生在课堂中产生了许多感慨,因此在拓展延伸中,我设计了几个环节,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涵的理解,并加强实践。一是让学生用一句话或几句话把自己珍惜时间的想法或自己读课文的感受说一说,写一写。二是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教师补充。三是布置学生课后继续搜集、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谚语成语,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交流,并建议学生把自己感受最深或最喜欢的惜时名言贴在桌角或床头,作为座右铭,激励自己一直和时间赛跑。
合作学习中的体会:
1、在合作中的分工应再明确些,需要每一个学生承担责任;
这样每一个成员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集体的学习活动。学生如何分工,需要教师进行研究,需要教师将分工的方法与技巧教给学生,当然也需要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与理解。
2、合作学习的形式单一,课堂中主要以同伴之间的互助合作学习、课堂中的小组讨论学习、研究性小组学习、兴趣小组学习、全员性的合作学习,究竟应该采用哪一种形式,是组织合作学习前教师必须要考虑并做出预先决定设计精湛细致些。
《和时间赛跑》教学反思15
谈话引入:
师:(自编谜语)同学们,你们喜欢谜语吗?有哪些谜语?说来让大家猜猜?老师自己编了一个谜语,你们想听吗?听好什么东西有的人觉得充裕?有的人总觉得不够用?什么东西你珍惜它,就会给你带来财富?什么东西你浪费了它,也就等于浪费了自己的生命?
(生说自己的见解,师引到时间上)
师:同学们,对时间,你有什么看法呢?
(生自由表达,说出自己对时间的看法。)
师:同学们,时间是摸不着,也看不到的`,但又是时时存在的,并且一去不复返的,有个人,在他外祖母去世的时候,和我们想法一样,认为时间一天天过去,是很可悲的事情,可是后来,他却又同时间赛跑(板书课题)。你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可以把你喜欢的内容多读几遍。
(生读书,时间要充裕,使每个学生都能读完)
师:(检查读书,了解读书情况)谁来读自己喜欢的内容?
师:刚才读了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谁来告诉大家呢?
(生说,互相补充,教师相机指导。)
二、再次读书,质疑问难
师: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了解了课文大意。我们知道,学贵有疑,读了这篇课文,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要想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就得认真读书呀。
(生再次认真读书,注意发现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问题?你觉得哪写句子不好理解呢?
(生发言,师生共同补充)
三、三读课文,重点探究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可真好,正是老师想提出的问题呢。那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呢?靠老师吗?对,得靠我们认真读书。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认真读一读,看能不能解决一些问题。
(生读书,教师与学生个别交谈)
师:谁来读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你觉得应该怎么读呢?读了这些内容,你有什么想法呢?
(学生读书,谈感受。师生共评,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四、一句化总结:
这节课,你读了这篇课文,最深的感受是什么?请你用一句话写出来。(学生写,教师巡视,写完的站起来念给大家听。)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背诵。
2、收集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
【《和时间赛跑》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和时间赛跑教学反思03-05
《和时间赛跑》教学反思02-14
和时间赛跑小学教学反思02-13
《和时间赛跑》教学反思(15篇)11-25
《和时间赛跑》教学反思(精选21篇)11-19
《和时间赛跑》教学反思(通用15篇)02-21
和时间赛跑教学设计02-05
《和时间赛跑》教学设计12-29
和时间赛跑教学设计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