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一课教学反思

时间:2023-02-18 10:21:54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难忘的一课教学反思14篇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难忘的一课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难忘的一课教学反思14篇

  难忘的一课教学反思 篇1

  《松鼠和松果》是一篇写松鼠的童话,课文叙述了两只具备环境意识的小松鼠植树造林,维护生态平衡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我体会到,人类在向自然索取事,一定不要忘记回报自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永远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园,教学后,我认为教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一、本人的教学

  设计努力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获取知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识字、记字,在生活中积累知识。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如:这节课在识字教学环节中,让学生来当小老师,教识字方法。

  三、巧设游戏。在识字这个很枯燥的环节中,设计与本课内容有关的摘松果的方式来巩固生字,既给学生带来了活力,又使学生掌握了生字。

  难忘的一课教学反思 篇2

  《难忘的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第九册的一篇阅读课,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表达了台湾人民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初读课文,我被文中台湾人民那种对祖国强烈的爱所深深打动,课文中反复出现的那句看似简单的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却集中体现了台湾人民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也让身为中国人的我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于是我想我所能做的.就是好好的利用教材,让学生了解,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如何利用本课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呢?我是这样做的:

  一、交流资料,铺垫情感。课文记叙的事情发生在台湾“光复”初期,学生对这段历史背景是陌生的,一时会难以走进文本。在课前,我布置孩子们充分查找了解相关资料,先在孩子心中点燃那愤怒之火。上课伊始,我和孩子们一起交流台湾“光复”前的那段屈苦难史、辱:1895年清政府的割让及50年中日本在台湾进行的经济、文化侵略等日本人的罪行,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感情的基调。记得当时孩子们说起自己了解的资料时,个个义愤填膺,眼中写满了愤怒。我感觉此环节很轻松地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关系,更好地达到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

  二、紧抓主线,读中激情。

  前面的背景了解,为孩子们学习课文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要孩子们真正与文本产生共鸣,这需要教师巧妙的引导。在教学中我抛开了烦琐的讲,而让学生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这既是串联内容的主线,又是作者表达情感的主线。因此,我紧紧抓住这条主线,充分引导学生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思考、让情感在读中得到升华。在一遍又一遍饱含深情的读中,孩子们的感情也越来越强烈:他们感受到了台湾师生那火热而真挚的心;明白了台湾人民对祖国的深深的爱;体验到了台湾与祖国之间永远也割舍不断的亲情;最后孩子们的那颗纯朴的爱国之心也沸腾了!在课堂中,我被孩子们一次次涌动的真情深深地感动了,也不由自主随着孩子们一起高声自豪的读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我想在这节课上,学生获取的已经不仅仅是知识,而更多的是对祖国的刻骨铭心的爱,这种体验是任何说教都无法替代的。读,使学生受到了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相信在孩子们的心灵深处已烙上了鲜红的“中国印”。

  难忘的一课教学反思 篇3

  课文写的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的一个故事。课文叙述了在一群逃难的人中,有一位年轻人——哈默,他执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别人施舍的食物,在极度饥饿的情况下还维护自己做人的尊严,后来成了杰克逊大叔的女婿,并成为美国的石油大王。

  教学中,我紧紧围绕“尊严”来展开,让学生明白年轻人在什么情况下讲尊严,人物言行是怎样体现尊严,他的勤奋,努力又如何获得尊严及杰克逊大叔尊重和常识尊严。在设计上抓住杰克逊大叔对哈默评价的那句话,让学生找一找,从这个切入点入手,突出了重点,自然而贴切。当学生读完这句话时,并不理解,随之问到为什么大叔说哈默有尊严呢?哪些地方看出他是一个有尊严的人呢,让学生画一画,把读书的感受写出来。这个问题既指向文章内容,又能引导学生来理解感悟内容,覆盖的阅读面比较大,给学生思维空间比较大,这样有利于学生整体感悟,实现有效阅读。

  难忘的一课教学反思 篇4

  《难忘的一课》是一篇阅读课文,但文中的内容却是需要研读的。为了更好地理解难忘的深层含义,我从课题入手,问学生“难忘”的原因是什么?什么让作者难忘?是课堂内容精彩吗?是学习的内容别致吗?一系列的问题,产生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普通的一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何以如此令人难忘?课前的预习给了孩子们答案,“台湾光复不久,不少教师也是重新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但是仅仅是这样的答案,不足以帮助孩子们理解学习这样一句话为何这样难忘。于是为孩子们介绍鸦片战争以来清政府签定的一条条丧权辱国的条约,台湾人民五十年来只有日语,日文的殖民地的屈辱的日子,对祖国的感情只能藏匿于内心深处的境遇,当我告诉孩子们偷偷学习祖国语言文字可能会招来杀身之祸时,我看到了一张张惊愕的脸,一双双诧异的眼睛。“老师,所以学校的老师都不会写汉字,学生也不认识汉字。”任桂平站起来说道。“是呀,就是这几个简单的汉字老师写得很吃力。”我接着讲,随后抛出问题“为什么老师不教大家学习人口手这些字呢?”教室里一片寂静。几分钟过去了,有孩子举起手,“因为老师想让大家知道自己是中国人。”“对,因为老师觉得这几个字最能表达自己的心声,也是最先应该让学生记住的。”我补充着。环视全班,我看到了孩子们少有的'凝重的神情,“文中先后几次出现这句话?分别出现在什么情况下?你读出了什么?”我紧追不舍,孩子们的眼睛亮了起来,你一言,我一语,讲得我频频点头,对台湾人民离开祖国五十年的那份爱国情多了更多的理解。回顾上课的感受,我觉得讲背景,说历史,有时似乎比讲文本的内容更重要,铺垫的到位解读也就容易多了。

  难忘的一课教学反思 篇5

  一、把握教材脉络,逐层推进教学。

  本课教学内容是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认识字词,书写生字,流利读文,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开课直接点题,快速检查字词后,就进入本课的学文阶段。先是重点指导学第二自然段,接着半扶半放学三自然段,再自学第五、六、七、八几个自然段,最后总结文意。这种按照课文严谨的叙述顺序逐层推进教学的设计,达到了感情读文及理解文意的目的。既有利于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写作方法,又能体会风娃娃的思想变化并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在这其中结合学法指导及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整堂课中,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二、创设有效情境,指导感情朗读。

  在实施新课标的教学实践中,情境教学显现出了它越来越多的优越性。它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以创设情境为主线,以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学习氛围为手段,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变得鲜活、生动、有趣。在这一课中,我用“风”的.声音,图片,动画,风妈妈、风娃娃的话模拟了一个有趣的童话世界,一个从课始贯穿到课终的完整的想象空间。让同学们在这样一个完整的童话世界当中,深入角色的内心,体验角色的情感,从而达到感情朗读。在指导朗读中,我设计了多种贴近课文内容的读的方式。如在重点学习第二自然段中,先是教师示范读,生再通过观察图读,接着用演示实验法来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断断续续”来读句子,然后学着风娃娃的样子做动作读句子,最后比较“高兴”和“高兴极了”有什么不同,使学生准确体会风娃娃的心情再读。每一次读文前,不管是指名读,还是齐读,都给学生提出明确的读的目标,带着要求读,带着问题读,带着感情读,这样才能读出效果。事实证明,同学们在浓郁的情境氛围中,通过多种方式的读的训练,能较好完成本课感情读文的目标,都做到了充分地读,有效的读,入情入境地读。

  难忘的一课教学反思 篇6

  我发现很多语文教师喜欢在第一课时让学生练习分段。站在学生的角度,我想象那一定不是一件愉快的事。且不说有些课文本身结构就比较模糊,让学生分段有点勉为其难。单从学生学习心理出发,刚接触新课,他们肯定不能明白作者构思的来龙去脉,即使上完整篇课文,又有几个学生能很明白作者的意图呢,本来嘛,学习写作对小学生是一件头疼的事,更何况去揣摩作家的构思!

  “学程导航”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就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以学定教,顺学而教。语文教师要反思第一课时让学生练习分段的传统教学习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什么时候练习分段,甚至某篇课文分不分段都应当认真思考一下。

  回到《师恩难忘》第一课时的教学,我把教学重点放在朗读课文上,因为学生的朗读拖拉特别严重,标点符号以及段落的停顿读不好,有些长句子容易读破。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初步让学生了解一些表达方法。比如:第一环节,尝试听写课文生词、成语和最后一段中心句,然后从朗读中心句入手,了解这句话点明题意的作用,告诉学生自己写文章时也要注意篇末点题。再如:第三环节,整体把握一下,作者写田老师是抓住了一个典型事件写的,这件事从哪儿写到哪儿,是一件什么事。许多学生寻找时都找了3——6自然段,那么第7自然段和上面的事件有什么联系?通过反复朗读,帮助学生发现,第七自然中的“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讲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是对上文事件的概括。从而明确了段之间的联系,并学习运用重点句子概括段意的方法。接下来同法练习概括1、2自然段段意和8、9段段意。

  这篇课文我从学习表达的角度帮助学生练习分段、概括段意,自己觉得比较顺手,至于后面的课文怎么设计分段练习,视具体情况处理。

  希望有更多的同行者参与我们的讨论,让语文教学变得简单、有效,让师生从语文学习中找到快乐!

  《师恩难忘》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上课伊始,我让学生谈谈田老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当学生说到田老师“故事编得好”时,我就让学生结合我出示的几个成语(引人入胜、娓娓动听、身临其境、春雨点点等)来描述一下田老师编的故事,接着让学生读课文中带有这些成语的句子,目的在于让学生勾勒出田老师讲故事的情景。

  两个问题的解决比较满意——为什么“这些故事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学生默读第三至七自然段交流印象深刻的地方时,一个学生说到田老师的故事还蕴含着做人的道理。这时,我启发他们田老师的故事不仅教给我道理,还给了我知识——让我了解了小诗的意思;田老师的故事还让第一天上学的.我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后来,我说:一个故事教给我一个道理,上千个故事就教给我上千个道理;学生接着说一个故事带给我一份知识(一份快乐)……通过说这三句话,“一个”到“上千个”数量的递增,学生很自然地就领悟了“春雨点点”的含义,因此在这时候请他们回忆古诗,他们就能准确地说出田老师的故事真是“润物细无声”哪!

  另一个问题——为什么“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在理解“春雨点点”之后,我让学生了解刘绍棠成为作家后的一些成就,再回头来看看自己的启蒙老师,想想这其中有什么联系,这个时候学生就自然理解了“播下了文学的种子”一句的含义。后来请学生联系课文原来的题目《老师领进门》来谈谈,他们就知道是田老师把我领进了文学的大门。

  在本课的教学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朗读指导太粗糙,学生感情不到位;对一些重点词句的感悟还不深入,使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不够深刻。想想自己的教学,与文中的田老师比一比,真是惭愧哪。

  难忘的一课教学反思 篇7

  《春》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写景抒情的经典散文。翻到这课书,我好像见到了久违的老朋友,既熟悉又亲切。我又一次带领学生感受作者清新优美的语言,欣赏大地春回的动人景象,体会春天所带来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希望。

  在教学设想中,我首先理清了本文的`内涵:本文是一篇由妙词、佳句、锦段构成的美文。从词的角度讲,文中语言使用准确而妥贴,很值得学生去体会和积累。从句方面讲,文中大量使用了修辞,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从段落布局讲,各段落之间安排整齐有序。如:最后三段用三个比喻句来歌功春,表现出春的新、美、力。单独成段构思巧妙。对于这类文学性文章的学习,本人认为应上文学欣赏课:让学生学会欣赏至关重要。用品、背写来体会、感悟其美及美有何处、为何美。调动听、说、读、写各种能力来学习,同时在学习中锻炼、提高能力,得到一种欣赏文学的方法。

  难忘的一课教学反思 篇8

  《难忘的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五年级的一篇阅读课。

  回顾课堂,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激趣导入,在歌曲中感受爱国之情

  上课伊始,我首先播放了《七子之歌———澳门》,接着,又让学生听了《我的中国心》这一首爱国歌曲,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了中国人民那赤诚的爱国之情。这种初感,为下面的深悟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紧抓"感情"主线,读中感悟。

  为真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我决定抛开烦琐的讲,而是抓住"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课文中的三次不同意义的出现,让学生在读中悟,在读中思,在读中赏,在读中化。读,使孩子们感受到了台湾师生那严肃认真,富有感情,火热而真挚的心;读,让孩子们明白了台湾人民对祖国的深厚而浓郁的爱;读,更让孩子体验到了台湾与祖国之间永远也割舍不断的亲情;读,还让孩子们的那颗纯朴的爱国之心沸腾了!这样的读,给语文增添了无穷的魅力;这样的`读,让语文课承载了生命的涌动!

  再回眸整节课,我还有很多遗憾:

  1、时间拖延了。主要原因就是虽把注意力都放到了对学生感情的激发上了,却又没把握好语文的工具性,以至于没有见好就收,耽误了时间。这其实也折射了自己的不足:教学艺术缺乏"自然",缺乏坚实的思想支撑。

  2、没有领悟语文"工具性"的含义。在对课文的理解过程中,只重视情感,却完全忽略了对重点"字","词","句"的提炼。应该换个角度,从重点字,词,句中去抓情感,而不是脱离工具空谈感情。

  3、忽视了学生主体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有的问题都是我抛出来的,而不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这是与新课程理念相违背的,对此,我感觉是我最失败的地方。纠其原因是:

  (1)对文本的理解不够透彻,没有明白文本自身的作用。

  (2)也是第一次接触高年级的教材,心里没底,对学生的把握不准,对学生不敢大胆地放手。

  (3)还是自身的素质问题,语文素养实在是太低了。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对课堂的应变能力还是不够。有的时候,学生的回答不能到点子上,我就可是乱了阵脚,不能冷静地进行引导。就把自己当成了主体,自演自导。

  总的来说,这一次的教研课给了我很多启发,让我更成熟了一点。

  难忘的一课教学反思 篇9

  选择这一课,是对自己提出的一个挑战。面对枯燥乏味、以数据为主的说明文,怎么把它讲好,怎么让学生从感情色彩单薄的文字中,读出自己的感悟,我在设计时犯了难。课堂三维目标,我一向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于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也同样如此,将教学重点之一定为“通过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体会到环保的重要性,并用日常行为来践行。”我试图通过“想象我们的祖先在黄河流域生活的画面”渲染黄河“摇篮”的形象,通过黄河泛滥的数据引导学生深入感知黄河作为“祸河”的具体表现,再通过马尔代夫图文并茂来深刻感知人们破坏环境,造成的严重危害。用心营造氛围,以感性为渠道,激发学生的环保热情。

  但反思这节课的不足则着重体现在“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学生的能力训练未能很好地实现。课堂强化了“人文感悟”,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在环保教育,说明方法的训练淡化了,在工具性的落实方面没能得到强化。略读课在“应用”方面的作用在课堂上没能体现出来。离开了语言文字的有效训练来追求人文性,那只能是缘木求鱼。

  语文再现生活,即使是说明文,也同样以感性存在,但在教学过程中,并不能单纯地以感性去感悟课文,而应该以理性掌握,用工具性的方式去感知人文性的内容。反观我的课堂虽然花大量时间营造了“人文”的氛围,但却无法根植于学生心灵深处的。整堂课过于强化价值观教育,思品课味道过浓,学生看似感悟到位,实则背离了语文课程的初衷,致使课堂不够扎实。如果能增加说明方法的小练笔环节,使言语训练有机地揉合于课堂教学中,这样更能突出“语文”的“本味”。

  难忘的一课教学反思 篇10

  在《难忘的一课》中,“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是贯穿全文的中心句,分别在课文的三个不同场景中反复出现,形成课文思想感情的主旋律,挚领全文。在教学过程中,要紧紧抓住这一中心,让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感悟文章情感。

  在教学本文的主要内容时,我让学生结合《新领程》的题目进行概括,可是很多学生对于课文的事件依旧不能准确地概括。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文中出现了三次,这三个句子学生们都能找到。继而我引导他们:这三句话出现的情景都一样吗?接下来的时间里,便与学生一起探讨这三个场景,从而帮助学生体会文章情感。

  这三个情景学生们找的也很准确,但难的是如何在这三个情景中抓关键词,体会情感。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第一次出现在描写台湾老师和学生上课学习国语的情景中。一读,让学生自由读,尝试揣摩语调情感;二议,启发学生概括情景内容:学习国语。把握情景特点(严肃、认真),感受情景表现(联系上下文理解“一笔一画”“很认真,也很吃力”“一遍又一遍”“火热的”“真挚的”等词语的意思)。三读,通过示范读、对比读、集体读等形式,让学生在反复练读中逐渐加深体会,并真切再现台湾人民心灵深处真挚的爱国之情。

  此处还跟学生们讲了“光复”一词,并拓展了历史知识,学生对于这类课外知识很感兴趣,每每提及时都会异常认真安静。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第二次出现在作者走进教室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的情景中。

  在讲解这一个场景时,我并没有深入,只是质疑:为什么谁也没有感到意外?为什么会对我表示欢迎?只有个别学生能够说出与“爱国心”相关的意思。这个环节时班里的几个顽固分子已经开始吵闹了,并且影响了周围的学生,课堂效果很差。整顿纪律之后,我就直接告诉他们,是由于共同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彼此的心连在了一起。

  如果要让学生体会的更深入,应该抓住“我被这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一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讨论:(1)“这动人的情景”是指什么?(2)从哪些表现可看出“我被这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3)“这动人的情景”为什么能吸引我?(4)教师和孩子对“我”的表现有什么反应?为什么?借以承接上文情景,理解本段情景,体会作者此时此景中被唤起的强烈感情,体会台湾师生由此产生的学习国语的光荣感、自豪感。

  接着抓住“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更起劲”等词语的情感导向,指导学生反复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让学生一步步深入作者此时此景的内心中去。最后,让学生默读课文第9自然段,对照课文插图,感受课文中老师、学生和作者不同心境和同样深厚的爱国之情。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第三次出现在课文结尾作者参观了小礼堂后的情景中。这次出现,既是与上文呼应,也是全文的总结,更是作者爱国之情的最高升华。而这句话所在的意义段又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我出示了日本人的画像,让学生感知原本的礼堂里挂的都是这样的人,你会有什么感觉?接着出示孔子、诸葛亮、郑成功、孙中山的画像,对比呈现,让学生自己说说此时的`感受。学生们在看见这一系列的图片时,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不禁议论纷纷。

  接着我让学生们说一说这四个人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学生们也都能回答出:爱国、都为祖国做贡献、民族的象征等。但在问及此时的“我”有什么心里感受时,学生却只能回答出“高兴、激动”这类词语,他们还没有体会到作者的骄傲与自豪。

  没提及的:

  应该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思考讨论:什么叫民族精神?从哪里看出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

  在结尾处应该出示课文6自然段,引导学生讨论:“那句最简单的话”是指哪一句?为什么说这是一句“最简单”的话?为什么说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足以”表达我的全部感情?为什么“想不到”用别的“什么话”来表达?

  此时此刻作者和台湾人民一样,只有“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简短朴实的话能准确地表达他们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满腔的爱国之情。并且应该采用个别读、分组读、集体读等多种手段,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细细体味这种感情,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心灵深处产生同样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热情,收到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效果。

  这篇课文我是第二次上,两次上课的感觉相去甚远。第一次是在育英学校执教,整个课堂挺流畅的,学生也都能回答到点子上,虽然当时的我在备课和上课上还是不够成熟,但是那天上完课后我觉得也是一种进步。今天在这里执教,学生们普遍反应慢,语文基础并不好,在本堂课的教学过程中,个别学生吵吵闹闹,心不在焉,导致有相当一部分的时间里在整顿纪律,影响了教学思路。

  难忘的一课教学反思 篇11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的是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里看到老师在教孩子们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场面,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课堂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展开教学的:

  抓住课文核心问题:“‘难忘的一课’指什么?为什么说是‘难忘的'一课’?紧扣‘难忘’二字展开教学”。先让学生自读,探究作者为什么很“难忘”;勾画有关语句作批注,然后全班交流研讨,在此基础上指导有感情地朗读重点语段。注重不同方式的评价,以评促读,提升朗读的质量和水平。通过阅读,了解文章所写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还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具体是怎样写,怎样表达的。例如在理解文中的 “好象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这句话时,我通过句子的对比,让学生体会到这句话中的用词,如:“火热”“真挚”等词语的精当之处。又如文章最后一个反问句,我让学生改为陈述句后,通过朗读来体会两个句子所表达情感的不同。

  抓住主要语句进行朗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课文中三次出现,让学生在读中悟、在读中思、在读中赏。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获得收获——读,使孩子们感受到了台湾师生那严肃认真、富有感情、火热而真挚的心;读,让孩子们明白了台湾人民对祖国的深深而浓郁的爱;读,更让孩子体验到了台湾与祖国之间永远也割舍不断的亲情;读,还让孩子们的那颗纯朴的爱国之心沸腾了!读,给语文增添了无穷的魅力;读,让语文课承载了生命的涌动;读,使语文课升华了厚重的精神。读,学生获取的已经不仅仅是语文知识,更多的是对祖国的铭心之爱,这种体验是任何说教都无法替代的。读,使学生受到了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难忘的一课教学反思 篇12

  本课我主要是采用:导入入情──自学悟情──读议动情──总结释情的课堂结构,从而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并从中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知道课文哪些内容围绕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详写。学习这种表达中心思想的写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常用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导入入情的教学环节中,由于特定的历史与现实存在天然的沟壑,学生一时难以走进课文、进入主题。因此,首先通过让学生欣赏台湾美丽的风光,了解台湾有关历史,其目的是就是为了弥补他们对台湾感知的不足,同时调动学生的感情,为全文的学习定下一个感情的基调。在随后的自学悟情教学中,紧紧围绕“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一贯穿全文的主线,深入领悟情感,展开听说读写的训练。“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分别在课文的三个不同的场景中反复出现,形成课文思想感情的主旋律,挈领全文。虽然是初读,整体感知课文,但这句话已经给大家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在学生看来,读这句话只要尽量读出感情就行了,而实际上这句话每次出现时读法是不同的。安排学生先读,然后老师激疑,形成悬念,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有利于引导学生潜心会文,披文入情。读议动情,抓住“怎么读──为什么──悟真情”这三个主要环节,理解感悟。最后总结释情,结合当前情况,进一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什么是重点句?重点句就是那些能突出文章中心的句子。《难忘的一课》是讲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我”在台湾一所乡村小学里见到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课文的重点句有两个:1、三次出现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2、“这是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意啊!”两者互为表里,前者是后者的表现形式,后者是前者的深刻内涵。教学时当以此为红线贯穿始终。

  一、初读课文,找出重点句

  因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相距甚远,所以教学应从介绍时代背景开始:那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时期,抗日战争胜利结束,日本宣布投降,被日本侵占50年之久的台湾宝岛归还中国。本文写的就是台湾刚收复后的事。学生初读课文后,可引导学生直奔重点句:“读过文章后,你觉得哪句话印象最深?”学生不难找出那三个隔离反复的句子。这时教者可设问:“为什么我爱中国?”(因为我是中国人,所以我爱中国。)“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从而达到初知大意的目的。

  二、披文入情,理解重点句

  设问:“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为什么反复多次?每次出现,作者都有怎样的感受?然后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的`要求细读课文。

  1、读第一段(第1、第2节):

  提问:作者看到和听到这句话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时间在“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见第1节)。地点呢?要求学生看第2节,从中找出“高雄”、“郊外”、“一所乡村小学”三个词语,并准确地说出事情发生的地点是“台湾高雄郊外的一所乡村小学”,以此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同时也为以后的归纳主题打下基础。

  2、读第二段(第3~第12节):

  这一段写上课情景,分四个层次:一是从窗外看,作者看到年轻教师在一笔一画写“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一句话,“他写得很认真,也很吃力”,“我”为此深受感动,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日本侵略者长期奴役台湾同胞的愤怒。在日本帝国主义的统治之下,台湾的学校里只准讲日语,不准讲国语,以致中国的老师今日写起自己祖国的文字来也感到吃力。二是走近听,听到老师和孩子们在“一遍一遍地读”,“读得那么严肃认真,而又那么富有感情”。这时,作者的感受更深了,他从那每一个字音里感受到了台湾人民“火热的真挚的”爱国情怀,他的心被深深地打动了。三是走进教室读,“和孩子们一起”,“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时作者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十分高昂的爱国激情,同时也感受到了一种巨大的民族凝聚力,共同的爱国之心使他们彼此亲近,他们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四是课后谈,通过与老师的谈话,更激起了“我”对台湾同胞的崇敬之情和对民族敌人的刻骨仇恨。3、读第三段(第13~第16节):

  这段写参观礼堂里的中国伟人像,把作者的感情推向了高潮。礼堂两面墙上原来画的都是日本的伟人,而今都换上了中国自己的伟人像,有大教育家孔子,民族英雄郑成功,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这时作者情不自禁地重复着刚才教师教给孩子们的那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而其感受又更进了一层,因为从这历史的巨变中,作者分明感受到了台湾人民那种“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为什么说是“强烈”?因为这种民族精神虽遭长期压抑、百般摧残而终未泯灭,一直像火焰一样深埋在人们的心底。为什么说是“深厚”?因为台湾人民不仅爱祖国的语言,更爱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光荣的传统。这种感受便是“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的全部内涵。

  理解了重点句层层递进的内涵及其间的相互联系,在此基础上再概括主题,总结全文,就水到渠成了。

  三、领悟写法,紧扣重点句

  本文写法上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以一根思想感情的红线贯穿全文,二是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在归纳主题之后可回到先前提出的问题:“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为什么反复出现?因为它表现了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反复出现就使这根鲜明的思想红线贯穿首尾,使主题更加突出。而后再问:围绕这根思想的红线,哪些内容写得比较详细?为什么?文章详写了上国语课的情景和看中国伟人像的感受,因为这两部分内容都集中体现了台湾人民的爱国之情。那么,能不能只写上课的经过而不写看伟人像的情景呢?不能。因为看伟人像这一情节不仅更进一步表现了台湾人民的爱国情意,而且伟人像本身还深刻地体现了强烈的民族精神。孔子伟大的教育思想,郑成功不屈不挠抗击侵略者的英雄气概,孙中山领导人民推翻封建王朝的伟大壮举,这些都体现了强烈的民族精神,一代又一代地哺育着、感召着中华民族的子子孙孙。

  以上就是三思语文网小编分享的五年级上册《难忘的一课》教学反思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帮助教师们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难忘的一课教学反思 篇13

  《难忘的一课》是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就是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如何利用本课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呢?回顾课堂,我感觉自己做得比较成功的是以下两点。

  一、激趣导入,在歌曲中感受爱国之情

  上课伊始,我首先播放了MTV《七子之歌———澳门》,接着,又让学生听(看)了《我的中国心》这一首爱国歌曲。虽然学生听不见,但是通过字幕学生完全理解了歌曲的意思。在听完《我的中国心》这首歌后,又专门让学生谈谈自己听后的感受,在学生的谈话中,我不但进行了语言的训练,而且更主要的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了中国人民那赤诚的爱国之情。这种初感,为下面的深悟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紧抓主线,读中激情。

  为真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我决定抛开烦琐的讲,而是抓住“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课文中的三次不同意义的出现,让学生在读中悟、在读中思、在读中赏、在读中化。读,使孩子们感受到了台湾师生那严肃认真、富有感情、火热而真挚的心;读,让孩子们明白了台湾人民对祖国的深深而浓郁的爱;读,更让孩子体验到了台湾与祖国之间永远也割舍不断的亲情;读,还让孩子们的那颗纯朴的爱国之心沸腾了!这样的读,给语文增添了无穷的魅力;这样的读,让语文课承载了生命的涌动;这样的读,使语文课升华了厚重的精神。就在课堂中,我也被深深地感动了,随着我与学生共同表演“参观小礼堂”,随着学生一把握着我的`手,随着学生的一句: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我的泪不能自禁,夺眶而出。在这节课上,学生获取的已经不仅仅是语文知识,更多的是对祖国的铭心之爱,这种体验是任何说教都无法替代的。读,使学生受到了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再回眸整节课,我还有些遗憾:上课的时间拖延了。主要原因就是虽把注意力都放到了对学生感情的激发上了,却又没把握好学生的感情的发展的程度,以至于没有见好就收,耽误了时间。这其实也折射了自己的不足;教学艺术缺乏“自然”,缺乏坚实的思想支撑。作为老教师应该有自己的思想,应该具备超越教材、超越课堂的智慧和魄力,应该学会大胆取舍。

  难忘的一课教学反思 篇14

  《行道树》是中国台湾女作家张晓风的名篇。全文蕴含了作者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与感悟,引发了读者对人生对生命的新鲜感受和深刻体验。这篇文章的突出特点是能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我依据新课标理念,突出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能更深入地走进文本,在与文本的.撞击,老师的撞击、以及学生之间的互相撞击中,领会文章蕴含的深刻思想内涵,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其次,我让多种形式的“读”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在阅读过程中直接感悟,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感知美、体味美。

  再次,在课堂教学中,较好地处理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时刻为学生搭建一个平等、民主的平台,营造一个宽松、活拨、主动地学习环境,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思维的拓展。另外,优化课堂流程,设计好主要问题,也至关重要。教师要能在统观全文的基础上,寻求“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突破口,科学引导学生的思维。

  纵观这节课的教学,取得了较为圆满的效果。但仍存在很多不足,例如:教学环节的优化、学生思维的启发、合作交流的形式等。总之,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会继续学习新课标精神,不断探索优化课堂结构,让新课标理念在课堂上得以充分实施。

【难忘的一课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难忘的一课教学反思08-23

难忘的一课教学反思08-23

《难忘的一课》教学反思03-26

难忘的一课的教学反思07-08

《难忘的一课》教学反思07-08

《难忘的一课》的教学反思07-08

《难忘的一课》教学反思06-02

《难忘的一课》教学流程及教学反思07-08

《难忘的一课》教学反思模板07-08

关于难忘的一课的教学反思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