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学反思优秀

时间:2024-10-19 04:10:43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科学教学反思优秀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学反思优秀,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科学教学反思优秀

科学教学反思优秀1

  《观察手》是三年级第三单元“我们自己”里的第一课的第二课时,本课重点是:通过观察手的构造,体验手的灵活与手的构造的关系。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让学生围绕观察和体验开展探究学习,借用课内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的开始以做石头剪刀布的游戏,让学生对手产生兴趣。问学生刚才游戏中有哪些结构参与了游戏,进而导入新课。学生先说说手在日常生活中能做些什么。接着观察手的外形、说说哪个手指比较特别。看似简单的问题,孩子的观察结果却有好多:指纹、骨头、关节;中指最长最特别、拇指最低……似乎要把自己知道关于手的名词和自己的理解都要说出来。可以看出学生对手的结构了解还是比较多的,也有自己的看法。接着我展示手的透视图,画出手的轮廓,并标出各个部位的名称,对手的结构进行简单的讲解。第二环节,让学生进行手的体验活动:全班站起来,男同学的拇指贴着手掌,与女同学进行校服拉链比赛(拇指的作用);用双面胶贴住右手食指的关节,写一个字进行对比(关节的作用)。学生很有兴趣,在活动的过程中确实能体验到了手这两部分的作用,但全班的拉拉链的游戏中,有些学生不遵守规则。学生都说双面胶粘住关节了,手活动很不方便,不能弯曲了。特别是用吸管的皱褶来说明的时候,学生不但有兴趣,也更容易理解关节和皱褶的`重要性。 “手的感觉功能”的探究“猜一猜”的活动,学生通过猜测中的成就感,很自豪的说自己的手能摸出物体的大小、形状、质地。给一个两瓶矿泉水的区分中,他也很快能区别了冷热、轻重,证明学生理解了手的另一种感觉功能。接着在体验盲文环节,学生都注视着课件上的盲文,有的学生还知道了纸币上的盲文,大家都迫不及待都拿出自己的钱来摸摸。

  在之前的一个班的学习中,我进行了小组绘画手的活动,整体感觉下来,对学生学习这堂课的帮助不大。把绘画放在黑板上,学生说,我来标注手的结构,既节省了时间,也一目了然。总体感觉,这堂课设计的学生体验的活动都很有效果,但对活动的把控还不够到位,学生的体会也没说到位,主体作用没有发挥好。

科学教学反思优秀2

  在上本节前一天就准备了许多的水葫芦、金鱼藻、浮萍等。由于准备充分,所以在教学中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这些水生植物,在观察过程中主要是学生自我观察,而且在观察的同时写好观察记录。由于见得少,所以学生非常好奇,格外仔细,认真。观察的顺序也不尽相同有的小组从叶子开始,从上到下观察;有的从根开始从下往上观察。

  学生在观察时也非常的认真,一边观察一边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水葫芦会浮在水面上,此时教师就要求学生剖开水葫芦看看里面有什么秘密,有个学生说:里面像面包的切面,这就给学生留下了很形象的映像,然后教师就把救生圈浮起的原理告诉学生,学生一对比水葫芦的结构马上就明白了水葫芦浮起的原因。这是一次很好的抛砖引玉加联系实际的.教学。在这一次观察活动中学生都很好的通过实物观察获取水生植物的外貌特征然后逐渐深入知道一些主物的生长特征。

科学教学反思优秀3

  《先左脚,再右脚》是一节绘本阅读课。主要目标是让幼儿尝试和同伴一起肢体协调地游戏,初步体验合作。同时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巴比和巴柏的深厚感情。在我上课之前,通过观看了王红裕老师的这节课,感觉在她讲课时语言很亲切,不像是在给幼儿上课,更像是以朋友的角色在与幼儿进行对话。在阅读的过程中,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地位,让幼儿自主观察图片,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和敏锐的观察力。阅读中,请幼儿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幼儿更能深刻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巴比和巴柏的深厚感情,同时将这种感情很自然与自己家中的老人联系起来。

  今天我在班里开展了这节分享阅读课,在课前备课时,把幼儿的实际反应和效果完全按照自己的思路去设想,当课堂上出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突发情况时,反应过慢,没有及时给与回应,为了顺利将故事进行下去强行将幼儿拉回故事中去。

  在导入环节,让幼儿分清左脚和右脚时,预先忽略了在幼儿面前应该镜面展示,给了幼儿一个错误的'引导。以至于在游戏环节中,有很多幼儿左脚右脚依然分不清,在发现游戏进行不顺利时,急于将幼儿带入到故事,没有及时给孩子纠正。而且游戏环节节奏的过于缓慢,没有考虑到幼儿年龄小,平衡性差,很多幼儿在游戏中已经站不稳,仍没有观察到这一细节,及时作出调整。

  在讲述故事时,没有充分给与幼儿时间去观察图片,更多的是老师在讲述故事内容,幼儿在听。再请幼儿联系自己生活,如谈谈自己家中的老人和自己有什么不一样,或者是请幼儿说说自己在家里是怎么帮助老人的,引导不够全面,没有充分调动起幼儿的积极性,使思维只是停留在一个点上,没有发散出去,个别幼儿没有参与到故事的想象中去。

  在故事语言的组织上也有很大的欠缺,环节与环节之间连接不够紧凑。当幼儿的回答与我预期设想的答案背道而驰时,不能巧妙的将话题与故事情节相联系。

  在最后的游戏环节中,由于事先游戏规则没有讲解清楚,游戏环节比较乱,例如说在教巴柏走路的时候要慢一点,不然巴柏就会摔倒,又或者是巴柏和巴比要一起迈左脚,然后再迈右脚,以至于在游戏中,同伴两人没有协调合作,有的迈左脚有的迈右脚。

  通过自己时间上课与王老师的课对比,发现自己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事先备课不充分,不能及时应对突发状况,语言不够简洁等。我也会在今后的上课中多学习她人有点,积极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提高自身能力。

科学教学反思优秀4

  科学课是一门重视观察,重视实验,重视探究的实践性学科,三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这门学科,既有新鲜感,又不知道如何学习,由于学生的观察能力较差,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观察方法的指导,以便使学生掌握学习科学的方法,获得科学的观察信息,从而为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为今后学好科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绝对不能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而去牺牲学生观察事物,认识事物时间和兴趣。

  《植物的叶》一课的教学目标要求:认识树叶的多样性,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构成,叶有着自己的生命过程……我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首先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树叶,观察树叶,探究树叶的特征,接着用统计法进行树叶数量,种类,形状等的统计梳理,根据学生捡拾到的树叶指导进行科学的分类,最后通过探究,让学生对树叶的构造进行认知,这样做使学生在观察中认识树叶,在探究中感知树叶的生命特征,在比较中体会树叶的个体差异性,体现了科学课程的学科特点,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科学,热爱生命的思想。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认为:作为三年级的孩子尽管对植物的叶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一些叶子的种类,形状,甚至有个别同学知道叶子的结构特点,但却是非常的肤浅,这样就要求我们科学教师依靠观察、探究让学生掌握方法,我们教师要带领学生通过实地观察来认知树叶的种类、颜色、结构等特征,从而对植物的叶有充分的认识。总之,在科学教学中要紧紧抓住观察——探究——再观察——再探究——形成结论这个科学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和判断能力,做到传授知识于快乐的操作中。

科学教学反思优秀5

  虽然当前科学课还不如语文课数学课那样受社会重视,但教师的反思也是有必要的,在反思中教师不能进入以下误区:

  (1)过分强调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

  科学探究是一种学习方式,是众多学习方式中的一种,显然不是惟一的学习方式。科学课堂中有效的学习需要整合不一样的学习方法,需要将教学资料、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思考。比如说,科学实验课就要以探究活动为主;科学考察课就要以观察为主;科学阅读讨论课就要以阅读、讨论为主。

  (2)过分追求由学生的自主探究生成知识。

  新课程是强调知识的构成就应是以学生为主的.探究活动构成的。但这并不等于所有的知识都要让学生去探究,这根本不现实,因为有些知识受学生阅历,器材,条件,空间等因素的限制,学生根本无法进行探究。

  (3)过分重视学生探究潜力的培养,忽视了科学概念的构成。

  学生科学探究潜力的培养与科学概念的构成是同等重要的,它们相得益彰。在教学活动中,科学概念的构成是依靠探究活动的,且探究活动与具体的科学资料分不开的,学生对探究的理解不会也不可能脱离科学资料而孤立进行的。

科学教学反思优秀6

  本节课通过引导幼儿去观察、去操作、去发现、去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从而使幼儿在活动中,知道轮子在生活中给我们带来的方便、在操作中发现制作车轮材料的特性,并且乐于动手操作并大胆想象和猜测。幼儿既获得了极大的情感满足,也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

  活动课前我给幼儿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汽车模型,他们高兴极了。接着我提问:“你们看,所有的汽车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他们很快的回答我:“汽车都有四个轮子”。接着我就开始做:“推重物”的实验,经过仔细地观察,他们发现了有车轮的小车跑的快,发现了车轮的作用。他们的结论是:小车上有轮子,是轮子起的作用帮助了我们,给我们提供了方便。

  我的问题:“你们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轮子?他们都一样吗?”激起了孩子们的讨论欲望。他们争先恐后的回答我,见过的汽车有:汽车、卡车、自行车、溜冰鞋、滑板车、滑轮等,还真没想到他们会知道那么多有轮子的东西呢。并且他们也能够说出很多不一样的地方,如:大小、花纹等。

  通过前二个环节的学习,孩子对轮子有了初步的.了解,接下来我给孩子提供了几个小车轮让幼儿探索各种车轮的制作材料、发现车轮的特性。幼儿发现了所有的车轮都是橡胶做的,我请幼儿接着讨论为什么轮子都要用橡胶做,其他材料为什么不可以。并且请幼儿动手捏一捏,按一按,把几个轮子放在一起滚一滚,看一看。最后我总结:“因为车子要承载很重的物体,而橡胶的弹性好,在收到压力变形后能很快恢复原来的形状。橡胶对噪音和振动有减缓的作用,所以车子在凸凹不平的地面上行驶时,可利用这一特点来减小噪音和颠簸。”

  最后,我给幼儿介绍了一些关于车轮的相关资料,并且幼儿给少了轮子的汽车添加轮子,要求孩子可用不同的方法如:贴轮子、画轮子等。孩子可自由选择,孩子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充分发展。

科学教学反思优秀7

  本课的教学思路是:首先创设情景复习旧知,然后做磁铁的游戏。在上课的刚开始我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的宽松的探究空间。通过做磁铁游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在孩子们的自我探究中总结出磁铁的有关性质。讲完这节课,感受最深的地方有两点:

  一、创设情景,引出探究对象

  教学开始,我创设了“表演小魔术”————“打捞大头针”这样一个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科学探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问题及探究动机的形成。要形成问题和探究的动机就必须创设良好的情境来导入教学。情境导入是教学的开始,也是教学成功的基础与前提。小魔术是孩子最喜欢看的一种节目,“怎样把大头针从烧杯里捞出来,它激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顺利地引出了本堂课的研究对象——磁铁。

  二、自主探究,突破教学重点

  由于学生平时都玩过磁铁,对磁铁都比较熟悉,特别是磁铁能吸铁一类物体的本领。只不过他们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一些表面现象,没有向更深层次研究。所以在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后,我尝试着引导学生在简单了解了几种常见磁铁的形状及名称后,直接放手让他们玩一玩磁铁,也没有提过高的要求。只是为他们提供了充足的实验材料。如小车、环形磁铁(大小都有)、因此,我觉得“磁铁能吸住哪些物体”的猜测可以省略,把宝贵的时间移到“动手玩磁铁”中去,尽可能地提供玩的时间和空间,并且这种玩是自由的、开放的。没有了条条框框的束缚,实际上也就给他们创设了一个自主探究的空间,搭建了一个自由发展的平台。“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的工作。很多科学道理就是在学生不经意玩的过程中发现的,很多有价值的问题也是在玩的过程中提出来的.。课堂上的“玩”更能促进学生的探究热情,学生在玩中一起讨论、相互启迪,最后达成共识。

  玩了近15分钟后,整理好材料开始交流。交流也是探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个体差异,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见解,而交流能使这种差异成为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

  经过充分动手,学生有了许多不同于以往的惊喜发现,这些发现既让他们兴奋,又让他们疑惑不解。原有的认识通过合作探究产生了新的疑问,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制造了课堂的第一个小高潮,使得他们产生了跃跃欲试、向更深层次探究的欲望。“为什么红和红的碰在一起会弹开,红和白的碰在一起却吸在一起了?”“小铁钉为什么能吸起另外的一枚铁钉”……“玩磁铁”不仅仅成为本堂课探究的一个起点,而且为整个单元的探究活动埋下了伏笔,也达到了我设计的意图。

科学教学反思优秀8

  本次科学活动《聪明的中国人》的教学思路是通过让幼儿了解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进而让幼儿感受到中国人民勤劳聪明的优秀品质,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骄傲。应该说,活动的思路很清楚,在活动组织时,教师只要给幼儿呈现有关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音像资料或图片就可以了,再通过问题的设置来引导幼儿充分感受到中国人的骄傲。回顾今天的活动,我觉得一下几点是我在活动组织过程中的收获与体验。

  1、知识性强的科学活动也要注意动静交替。今天的科学活动,没有动

  手操作的内容,大多数是让幼儿看图片资料来探索四大发明的内容,所以我很担心这样的学习形式幼儿会不喜欢,是否会因为知识的枯燥而感到乏味,而坐不住,听不进。确实如我预想的那样,指南针和火药让幼儿感到新奇,听得认真,和老师的互动也十分积极,但当幼儿在看到第三个发明造纸术时,幼儿的专注性很明显地下降,有一小部分幼儿开始了小动作,眼睛也游离在课堂之外了,第四个活字印刷术的讲解似乎也不受孩子的喜爱,他们的小耳朵都关上了一样,课堂的常规逐渐的下降。我想,出现这样的情况错不在孩子,关键是我对活动内容的及孩子的兴趣缺乏正确的分析。如果能让幼儿在学习造纸术时用动作模仿一下,在学习活字印刷术时准备一些字卡,让幼儿尝试一下动手排版,做到活动中动静交替,幼儿的学习兴趣就不会消退,注意力就会更加集中,活动也会走向高潮。

  2、精神层面的引导需要有效的'提问。如何让幼儿在回答问题中一下子达到目标的要求,让幼儿真正地感受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我觉得其中的提问引导,以及教师的语言提示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如何让教师的语言成为最有效的指导,提问的。设计十分重要。今天的提问有的是十分简单的,比较肤浅,如你觉得这些发明好吗?为什么?虽然似乎老师要的回答是这些发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影响了世界,但与目标的达成牵连不大,课后我想,如果我先进行小结,肯定中国人的发明对全世界的影响,然后这样问:作为中国人的你,知道了这些发明,你心里又会想到了什么?这样,幼儿的回答就比较宽泛,能有效促进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并可以引导幼儿联想到其他方面有成就的中国人,并由此而逐步的帮助幼儿体验到作为中国人的骄傲。最后的问题对于孩子来说真的很重要,我们老师一定要问“你长大后也愿意做个发明家吗?想发明什么方便的、神奇的、有用的东西呢?”这样能给予幼儿创造发明的鼓动,更有效地激起幼儿成为骄傲的中国人的积极情感。

  本次活动让我感到遗憾的是时间安排上有些缺憾,因为四大发明的内容多,不可过于罗嗦,要精简地挑重点的来讲,有详有略,动静交替,突出重点,合理安排时间,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达到完美的有效课堂教学。

科学教学反思优秀9

  一篇文本,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生活阅历的人们解读的角度、深度和广度都是不一样的。一个教师首先要站在纯文本的角度看待文本,沉入文字中去,在文字中走几个来回,读出自己的感悟。教师要努力寻找与作者有关的信息,深入作者所生活的年代,所处的内心世界,以我这心猜彼之意。教师是教书的,所以也应该从编者的角度来读一读文本的,应该给文本赋予一定的社会意义。教师更要从学生的角度去揣摩,把自己当成一个涉世未深的儿童,以儿童的眼光来解读文本。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认为:关于《水》的主题,应该有两层意义。一是关于节水,二是关于坚强乐观地生活。而这样的思想,是通过作者的语言描述来实现的,因此我们的语言课堂教学还是要从文字入手。

  一、走进文本:紧扣词语

  对学生而言,由于阅读水平的限制,不大可能从一大篇文章中抓住重点,感受文本的意义所在了。有道是“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词语是文章构成的基本单位,因此,选择词语体会是走进文本的捷径。在课一开始,我就出示了“骄阳、炎热、风干、被晒干的狗尾巴草”等一组词语,要求学生读一读,并且说一说,读着这样的词语,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学生说:“大地干裂了。”有学生说:“一棵大树已经干枯,歪在河边。”有学生说:“河水都已经干枯了,露出了河床。”有学生说:“人们挥汗如雨。”这时,我进行了引导:“在这样的地方,人们连汗也流不出来了,这才是——”引出孩子理解“风干”的意思。正是通过想象,将词语还原成句子,用自己的语言真切地感受到干燥的日子及我们对于水的渴望。

  二、深入文本:品味细节

  五年级的孩子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应该逐渐学会品味细节。《水》一课的细节描写是很多的。我在这节课上抓住母亲的“笑”来期待学生能从这个不怎么起眼的动作中感受缺水的无奈、母亲的乐观,学习作者的这种表达方式。

  文章中最精彩的细节描写是在第五自然段。我要求孩子们细细地品读这个片段,把心沉入,在课文中多走几个来回,圈出触动自己的词语,并且在书的边上写下自己的感受,只要一个词语,再根据这个词语读读最能展现自己朗读水平的一个句子。通过读与写,让作者的细腻的感触、精准的描写更深入孩子们的内心,同时,对作者的表达方式产生共鸣。

  值得一说的是,这样的处理并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孩子们似乎对于这段还不能好好地体会,也不能通过朗读来表现。特别对于作者那么细腻的描写,体会得也不够深刻。怎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也许要给孩子们更长的时间,也许我的引导还要再到位些。

  三、思考文本:质疑矛盾

  为了让孩子们体会得更深刻些,在课堂上我引导孩子们产生争辩:母亲用多少水给我们洗澡?兄弟四个平均分的话应该有多少?这四分之一勺的水真的那么快乐吗?真的那么值得“啊啊”大叫吗?本来的设计在课堂上应该有这么一个辩论的过程。通过这样的一个辩论的过程,孩子们认识到这是一种真正的快乐,体会到缺水的痛苦和有水的快乐。但课堂一边倒的现象比较严重。不知道是孩子太过聪明还是他们已经真的理解了水的苦乐了。

  说到质疑,我的这个教学过程没有姜文泉老师和朱晓丽老师那么高明。他们完全把质疑的话语权交给了学生。一个问:“把独特的.词语找出来。”一个启发:“有没有什么让你产生疑惑的地方打上问号。”再通过教师一步一步地引导,使学生达到恍然大悟的境界。这样,就使得学生学会了学习,培养了他们的质疑能力,非常好!

  四、表现文本:朗读提高

  孩子怎样才算真正理解了一篇课文?我想:读出自己的意味就是了。回想孩子们在这节课上的表现,应该来讲没有达到我所要求的程度。那些本来朗读水平高的孩子还是这样,不会读的也还是这样。“啊啊”大叫应该怎么读?我是直接要求他们可以读得快一些,可以读得慢一些,可以声音响亮一些,可以声音小一些,沉稳一些。但这只是技巧上的提高,或者说是我对于生活体验之后的理解,孩子们则不会。我应该创设情境,让他们进行相应的比对,或者调动他们的生活经验,也许这样读来才更有意味呢!本来设计的环节中还有学完第五自然段后再回读“啊啊”大叫了起来,可是因为前面指导过多,来不及,就跳过去了。现在想来,当初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就应该回读一下。因为这第五个自然段不就是一次生命的体验吗?有了这样的体验,学生才能读得好啊!再回读“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才深有感触吧。

  教师怎样在课堂上通过自己一两句的指导,马上让学生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是我要好好修炼的。

  当孩子在阅读的时候,应该是一种阅读在场的状态。我也是。

【科学教学反思优秀】相关文章:

科学教学反思优秀02-14

科学优秀教学反思通用04-12

小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01-29

小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01-29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11-25

《纸》科学教学反思03-08

科学记数的教学反思11-27

科学记数的教学反思11-25

大班科学《连接的秘密》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