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教学反思

时间:2024-09-28 01:52:54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迟到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迟到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迟到教学反思

迟到教学反思1

  《迟到的理由》这是一个浅显易懂的绘本故事,主要针对低年级小朋友,让他们明白犯错后,要诚实的承认错误才是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本节课教给学生两个简单的`阅读方法:其一,通过观察封面猜测故事内容;其二,通过发现字体的变化,由大变小、由小变大,感受小猪的语气变化、声音大小的变化,以及发现小猪的内心世界。有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在课堂的最后,推荐学生阅读《迟到大王》,进行阅读比较。如果时间允许的话,更希望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快速的阅读《迟到大王》,带学生发现不同的迟到理由,引发了两位老师截然不同的态度,让学生说一说更喜欢谁,理由是什么?

  为什么要选择《迟到的理由》讲给孩子们听,主要是因为新学期开学,小朋友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小问题,比如作业没有完成怎么向老师解释?书弄丢了怎么向老师解释……这些看似小的问题可能会带给孩子们很大困扰,就像书中的小猪一样寻找很多理由。其实我是想通过这个故事让孩子们知道无论犯了什么样的错误,只要敢于承认、知错就改还是人人喜欢的好孩子。

迟到教学反思2

  在执教《迟到》时我主要抓住“严厉而慈爱”来组织教学。学生能很快地抓住了一系列写父亲动作的词语来谈,抓住关键语句进行体会,品味语言。教师继续引导学生从其他方面体会,这时有个孩子的回答不一般,她抓住英子当时的表现“顿时眼泪流出来?”也看出爸爸的严厉。这个孩子的思维很有特点,很有个性,这是课堂上生成的东西,能引起我们的思维火花。我及时对学生给予肯定,并启发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

  接下来品读父亲的语言,提示不仅要注意语言的特点,还要抓住标点体会情感,通过感情朗读,学生的情感渐渐地融进课文中来了。

  “慈爱”这一点学生主要是抓住后面父亲来送夹袄和两元钱那个句子来体会,孩子们体会得很深刻“爸爸没说什么,父亲不像母亲,不怎么会表达爱,对我的爱是默默的。”在这个环节我设计让孩子们给课文补白,一是英子被打后哭着上学去了,坐在家里的父亲内心会想些什么,会是怎样的心情。二是父女两在这时会说些什么。学生的补充很精彩,有一定的深度。最后教师再让学生谈自己生活中的例子,融入对父爱的理解。

  这一课表现的.另一主题“知错能改”,在教学时贯穿的不是很多,而是引用的作者林海音自己的一段话,让学生读后谈谈这篇文章对自己有什么影响。大部分学生能涉及到改错,然后我应用了一些名言强调知错改错的重要性。对于一篇课文同时表现这两个主题,我认为在组织教学时还不到位。

迟到教学反思3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进入了一个自读自悟、自主探究的学习阶段,教学中要重感悟、重积累、更要注重运用。在设计本课的教学中,我坚持指导在读中感悟,以读促学。例如:在教学开始我设计了速读的环节,旨在让学生对文章有了一个总体的了解,教学过程中我指导学生不断品读文章,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感情。

  迟到本是一个很难避免的问题,导入时我便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调动学生,特别是本节课上课时有个别学生因为某些原因迟到了,我迅速结合本堂课的情况要求学生针对此事发表意见,学生都有比较深刻与独特的感受,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教育,起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在本课教学中我特别注意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例如在找“父亲为什么打我?”的`原因时,我要求在注意抓住重点的词句进行理解。在教学挨打的段落时,我注意了让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理解人物的心理与性格特征,同时又让学生做了做这些动作,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这样在指导朗读时学生读的是有声有色。没有轮到的还不断地唏嘘、叹息。这样的阅读指导不但让学生兴趣盎然,让学生在做动作中自己体会,同时积累词语句子,以及写作方法,真是一举三得。

  在本文的教学中我还注意了发展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在教学“还有哪些句子体现到父亲打得狠”“挨打后我的心情什么样的”过程中,我让学生联系时实际说一说自己挨过打吗,自己挨打后的心情怎样?学生踊跃发言,谈自己的感受,与作者产生了共鸣,深刻的体会到了人物的情感特征。在这种独特的感受下,学生的阅读更是精彩不断,让人过耳不忘。原来,学生阅读时不是读不好,而是看你有没有让他们产生强烈的共鸣感。

  在此课的教学中我不但注重学生的阅读感悟,同时启发学生展开联想,与作品展开对话。我引导学生在学完体现父爱的部分后写下了父亲与女儿的心灵对话,尊重学生合理的个性化见解,鼓励学生进行了创造性的解读,及时地记下了自己的感受与想法,进行了写的训练,同时加深学生了学生读父爱的理解。

  五年级的学生在学过课文后不光要积累词句,增强感受能力,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最重要的是怎样把课堂上学过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所以,在此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还渗透了对学生写作方法的指导,例如在体会父亲对作者的疼爱时,我渗透了写作中的细节描写。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通观全文,认识到回忆写法的好处。

迟到教学反思4

  《迟到》讲述的是著名作家林海音童年时代赖床不愿意上学,为迟到而被父亲严厉责打的故事。文本的内容朴实语言通俗易懂,所阐述的道理与亲情也是显而易见的。因而对于五年级的学生学习文本没有什么难度。然而在向学生传递文本表面知识信息的同时,我认为还应该向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教育,即——不仅让学生从文本中体会到作者在父亲的严厉与慈爱中认识并改正错误,更应该由此让学生自身在学习和生活中坚持自省与反思,正确对待和改正自己的错误。

  于是,我怀着尝试的心理,结合学生的实情,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思路:

  一、课前活动,铺垫文本:师生交流,自己上学有没有迟到?迟到时父母和老师是怎样对待的?你是如何看待迟到的?

  二、课堂对话,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品读课文,理解感悟,让学生品读课文后,自主交流读书收获。全文主要抓住以下三个问题(1)从哪里可以看出父亲打得非常狠?(2)父亲该不该打“我”?(3)父亲打“我”后,为什么又来到学校送夹袄和两个铜板?由此你学得这是不是一位好父亲?

  三、走出文本,进入现实:1、交流收集的有关林海音的资料。2、结合实际,反思自己,谈谈如何对待错误?课堂的学习在同学们与文本的自主对话中,不知不觉进入了尾声。课堂上,同学们的发言都独特而新颖,辩论激烈而精彩,正反两方面唇枪舌剑、畅所欲言。在体会父亲严厉的时候,学生很快地抓住了一系列写父亲动作的词语来谈,抓住关键语句进行体会,品味语言。在品读父亲的语言时,学生再次显现平时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不仅注意了语言的特点,还抓住标点体会情感,我及时引导孩子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进一步感悟课文,学生的情感渐渐地融进课文中来了。“慈爱”这一点我主要是让孩子抓住后面父亲来送夹袄和两元钱那个句子来体会,孩子们体会得很深刻。在对课文的解读上,我注意到了前面的严厉不仅仅是严厉,那特别的严厉背后也包含着父亲深深的爱呀。但是课堂上体现得还不够充分。孩子们刚开始读挨打那一段的时候只看到了严厉,这个很正常,符合孩子们的阅读水平和阅认识事物的过程。通过对后面父亲慈爱的体会,特别是孩子们对课文的补白,水到渠成,此时,孩子们对挨打那一部分会有新的感受,新的体会,于是我又让孩子们再读这一部分,孩子们就能看到背后的`深沉的父爱。无言的父爱、如山的父爱。在谈学完这篇文章后的感受时,学生们都各抒已见、积极发言,都能谈到如何正确对待错误,点出了文章的中心。

  课堂上,听着同学们发自内心的表达的自己从文本中获取的而又高于文本的收获,我心里很是感动不已,因为眼前的一切,让我想起了文本的作者林海音先生在她七十多岁时就本文的创作感受时所说的一番话,她说“我七十多岁了,一生经历的事不少,但这件‘迟到’的事,对我应当是刻骨铭心的,如果爸爸影响了我,我又影响了读者,该是一件多么好的事!”的确,值得欣慰的是,通过有的放矢的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不知不觉达到了林海音先生所渴望的境界。而“面对错误,要勇于改正错误,不能找借口给自己的错误进行辩解和推脱,也不能去指责别人帮助你的方式”的正确的世界观的教育也自然扎根于学生幼小的心灵。

  课已上完,可我内心依然不能平静,它让我想到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肩上的神圣的使命:不光教学生习文,更要教学生做人。这样才能胜任新课标赋予我们的责任!

迟到教学反思5

  《迟到大王》是被誉为最了解孩子想象力的英国画作家约翰·伯林罕的作品。主要讲了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每天起早赶晚去上学,却每天奇遇不断,不是被鳄鱼吃了手套,就是被狮子咬破裤子,还险些被小河的巨浪冲走。赶到教室后都迟到了,而老师一直都认为他在说谎,每次都气得不可开交,并严厉地惩罚麦肯席。最后,老师也被大猩猩抓上屋顶。

  对于《迟到大王》之上学奇遇记这堂课,其实最让我纠结的是习作教学内容的取舍,当我被《迟到大王》的画面与文字吸引并多次阅读后,要怎样用它来唤醒孩子们的习作欲望,发现并模仿绘本中的表达方式?我在自己的脑海中预演了一次又一次,慢慢习惯于把这本书叫做“我的迟到大王麦肯席”。一次又一次地纠结于习作教学内容的取舍,画作家的语言风格,表达方法,故事的篇章结构,画面中的背景处理与人物形象的凸显……这点我也想让孩子们关注,那点我也想让孩子们学会。但是,课堂就有四十分钟,孩子们注意力能集中的时间更是不多,课堂不是老师的秀场,而应是老师托举学生的练功场。我岂能把孩子们自我表达与习作的时间据为己用?怎样在最短的时间里把我的迟到大王介绍呈现给孩子们?于是,修改教学设计的过程对我来说是一个精简取舍的过程,“我的迟到大王”从最初的“花花绿绿的麦肯席”逐步褪变为“黑白明了的麦肯席”。当我终于站上讲台时,我就安心了,就这样简单地教学生吧,就这样简单地让孩子们学吧,孩子们每堂课能真正学懂一点我就知足了,我也不用每天下午再去想着要怎么改变我的迟到大王了。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堂不可能尽善尽美。我喜欢这句话,它是化解我们教师课堂失误、心理压力的一剂良药。其实,我深知教师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蕴、过硬的教学基本功都可以减少教学的遗憾。而我在这堂课中的遗憾却是自己想避免但无法消除的,自己教学基本功不扎实,板书不漂亮,普通话不够标准,教学时不够严谨,自己的预设会被学生的生成偏离航线。如,展评学生的习作时,原本我在巡视指导时就挑选了三篇写得很有代表性的作文,但是我当时却被孩子们急于展示成果的欲望感染,脱口而出的是“想和同学们分享习作的上来”,结果上来的一大群孩子中我之前挑到的孩子一个没上来。就这样,六七个孩子站在讲台前,把他们写的并不是班级里最优秀的作品展示在大家面前。就这样,一直读到评到铃声响,我才发觉十多分钟已经过去。就这样,讲台前的孩子、下面的孩子和我一直在读着,看着,说着,我都没发觉让这群孩子站在这里是多么的不妥当。自己处理临场事件的能力有待加强,此时我太过于关注孩子们的表现欲和习作了,忽视了课堂中的诸多细节。真是预设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课结束了,我的《迟到大王》麦肯席也在挥手和我作别了。感谢这一次磨砺,教师的专业成长唯有与时俱进,课堂教学中师生才会产生麦肯席那样化险为夷的精彩奇遇。

迟到教学反思6

  《迟到》是第九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小时候上学经常迟到,在一个雨天被父亲痛打一顿后心存怨恨。后来,在老师的帮助和父亲的关怀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从此成了第一个到校的学生。

  初读课文,感受不是很深刻。唯一让我感受印象深刻的内容就是“父亲打我”“父亲给我送东西”两个场景,这两个内容作者写得较为详细,是本文中的精读内容。但是这篇课文我已经思考了好几天,相关的资料和教学设计也看了近十个,但是却一直不敢走进这篇课文的教学。

  因为我对于这篇课文该教给学生们什么仍然并不是很明朗。精读内容的教学倒是并不模糊,就是品文析句,借助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品读出语言的意蕴和情味,从而感受到如山的父爱。可是这篇课文所在的单元主题是错误,在教师教学用书里边,很清楚的指出学习这组课文,要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品味感悟对待错误要敢于面对,勇于改正;要善于反思和自省;要引导学生发现改正错误的.过程中,客观和主观的因素都很重要。

  这个单元的主题似乎还不如这篇文章的父爱主题更明显。再有就是既然是语文教学,我总要在每一篇课文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们哪怕是一点扎扎实实地语文东西。读好课文,我们班应该没问题,经历过两年多的美读训练,孩子们的语感应该说是首屈一指的,即使没有老师的指导,学生们也会读得有声有色。在这个年级段我感觉练笔才是最主要的,可是我没想出来该设计一个什么样的小练笔,于是困惑依然还是困惑。

迟到教学反思7

  《迟到》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文章,从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以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文本的内容朴实,语言通俗易懂,所阐述的道理与亲情也是显而易见的,因而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文本没有什么难度,然而在向学生传递文本表面知识信息的同时,我认为还应该向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教育,即——不仅让学生从文本中体会到作者在父亲的严厉与慈爱中认识并改正错误,更应该由此让学生自身在学习和生活中坚持自省与反思,正确对待和改正自己的错误。因而根据本单元教材特点,针对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积累,我设计了“在自读中整体感知,在探究中品读感悟”的课堂教学,体现学生主体自读、精思、感悟、鉴赏、共鸣的学习过程,突出“自主阅读,合作交流,点拨方法,升华情感”的学习模式,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力求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一、本节课的'优点:

  在执教这一课时我直奔重点句“我的父亲很疼爱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然后围绕这句的两个重点词“疼爱、很严”引导学生展开探究:

  (1)从哪里可以看出父亲的严厉和疼爱?

  (2)在父亲严厉的管教和疼爱下,小海音发生了哪些变化?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抓住课文中的关键之处、精妙之处,反复读,仔细品,认真想,把感悟活动引向深入,并通过有层次、有重点、有个性的朗读训练,实现在读中理解感悟父亲严和疼都是爱。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始终在围绕着“自读生疑、再读释疑、品读感悟、升华情感”这一流程,进行自主、合作、体验、感悟,很好地理解了文章,培养了语文能力,练习了方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不但注重学生的阅读感悟,同时注意运用语言激励,创设氛围,把学生再一次带入情境,使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展开联想,情感进一步深入。

  于是,本课的教学,我设计一下几个情境:

  ①“我挨打了!”假如你就是小海音,你心里会怎么想。

  ②父亲为海音送衣与钱时,从他无声的动作中,你仿佛听到父亲在说什么?

  ③看到父亲担忧疼爱的神情,听到父亲发自内心的声音,假如你就是林海音,你又会说些什么呢?这些情境的创设都是为了情感的升华、为对爱的领悟作铺垫。五年级的学生在学过课文后不光要积累词句,增强感受能力,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最重要的是怎样把课堂上学过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所以,在此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还渗透了对学生写作方法的指导,例如在体会父亲的严厉时出示金钥匙,让学生明白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进行细节描写能更好地突出人物的思想感情。

  二、本节课教学的缺憾点。

  虽然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总体来看比较满意,但仍然有一些缺憾。由于顾及到完成教学任务,怕时间不够用,在课文重点句段体验品读上有所欠缺。如,在体会父亲严厉的时候,学生很快地抓住了一系列写父亲动作语言的词语来谈,抓住关键语句进行体会,品味语言,此处欠缺的是学生的理性分析比较多,情感的真正投入不够,老师指导朗读不到位,导致语言品味与感情朗读脱节,语言品味与情感共鸣脱节。此外,由于本学期才开始实施高效课堂,本人对高效课堂的理念和教学模式领悟得还不够深刻,在实施教学时存在有很多不足,恳请领导和各位同仁多提宝贵意见。

迟到教学反思8

  本文以朴实细腻的描写讲述了作者小时候因为上学迟到发生在她和父亲之间的一个故事,突出了父亲“严中有爱”的感人形象,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以回忆的方式展开叙述是本文的一大特点。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预习课文的习惯,对于文中出现的易读错的字音,大多可通过查字典等方式把音读准。一些生词也可利用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体会等方法,在课前初步理解,个别弄不清含义的,可随着课文深入学习时,再加深认识。

  在课堂上我以“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主线,主要抓住以下三个问题:

  (1)父亲到底怎样疼爱女儿,又怎样严格要求女儿?

  (2)父亲打我后,为什么又来到学校送夹袄和两个铜板?

  (3)由此你觉得这是不是一位好父亲?引导学生边读边划,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去体会它们的情感。学生能够找出相关语句且能联系自己的实际谈出自己的理解。

  课堂的学习在同学们与文本的自主对话中,不知不觉进入了尾声。课堂上,同学们的发言都独特而新颖,在体会父亲严厉的时候,学生很快地抓住了一系列写父亲动作的.词语来谈,抓住关键语句进行体会,品味语言。在品读父亲的语言时,学生再次显现平时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不仅注意了语言的特点,还抓住标点体会情感,我及时引导孩子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进一步感悟课文,学生的情感渐渐地融进课文中来了。

  慈爱这一点我主要是让孩子抓住后面父亲来送夹袄和两元钱那个句子来体会,孩子们体会得很深刻。在对课文的解读上,我注意到了前面的严厉不仅仅是严厉,那特别的严厉背后也包含着父亲深深的爱呀。但是课堂上体现得还不够充分。孩子们刚开始读挨打那一段的时候只看到了严厉,这个很正常,符合孩子们的阅读水平和阅认识事物的过程。通过对后面父亲慈爱的体会,特别是孩子们对课文的补白,水到渠成,此时,孩子们对挨打那一部分会有新的感受,新的体会,于是我又让孩子们再读这一部分,孩子们就能看到背后的深沉的父爱。无言的父爱、如山的父爱。在谈学完这篇文章后的感受时,学生们都各抒已见、积极发言,都能谈到如何正确对待错误,点出了文章的中心。

  但是,我的这节课还是存在着遗憾。我的教学内容选择是精要了,学生的理解也很流畅、清晰。但后来觉得作者对爸爸的态度转变这一环节,学生在我选择的教学内容中走得太急,缺少了其间作者对爸爸行为、态度的慢慢品味和领悟,所以,学生的情感只在爸爸的严厉与关爱上停留。回过头来看,我与作者的对话的确少了,这样的“桥梁”的忽略使学生对“我”的印象不够丰满,两条线没有做到“双管齐下”、置地有声。内容的精要选择没有错,但对文本必须在读透的基础上进行取舍。想一想,有效课堂的组成的确是任何一个环节都要教者做好充足的思考。有效的备课是辛苦的,但学生的受益却是异常丰富的。

迟到教学反思9

  故事是幼儿接触得最多而且也是最喜欢的一种文学形式,爱听故事是幼儿的天性。故事《总是迟到的嘟嘟》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叫嘟嘟的小朋友总是迟到,并且每次迟到总会找到一个理由为自己辩解。但每次他都是从别人身上找理由,从来没找过自己的原因。这个故事内容比较简单,幼儿也比较容易理解。

  本次活动主要利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激发幼儿的多向思维,逐步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大胆猜测,使幼儿很快融入到故事情节中去。

  活动开始,我出示小布偶“嘟嘟”来引出故事。嘟嘟的故事其实是很多幼儿的生活剪影,当听到故事中的嘟嘟迟到了怪“妈妈自行车骑得太慢”,怪“爸爸喊他太晚了”,甚至怪“闹钟声音太轻了”,孩子们都笑了起来,这时,我请幼儿学着嘟嘟的语气说话,孩子们都学得惟妙惟肖,仿佛自己就是故事中的嘟嘟。

  欣赏完故事的后半段,我给幼儿提出了讨论的问题“你们觉得嘟嘟迟到究竟是谁的错呢?”大家都说“是嘟嘟自己的错,可他怪别人,真可笑!”我趁机问“孩子们,你们上幼儿园迟到吗?”有几个平时经常迟到的孩子听我这么问,都纷纷低下头,不作声了。我又问“早上起床谁能自己自觉起来呢?”这次有很多孩子不敢举手了。看来很多孩子也像嘟嘟那样喜欢赖床,晚上不肯早睡,早上不肯起来,动作又拖拉,因此经常导致自己上学迟到。

  活动最后,我请幼儿自由讨论“怎样做才能不迟到”,一些每天都能早早来幼儿园的孩子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经验。而那些经常迟到的孩子,他们也说了自己的决心,并且要请爸爸妈妈一起监督他们养成这个不迟到的好习惯。

  大班的'孩子处在幼小衔接的特殊阶段,在这个阶段是要为上小学打好基础的,而幼小衔接的关键不在于教孩子多少知识,而是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这样才能为他们的小学学习生活做好准备。《总是迟到的嘟嘟》这个故事非常贴近孩子的生活,孩子们更能领会到故事的意义,也更能帮助孩子找到并且改正自己身上的缺点。

  当然,在活动中我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本次活动的难点把握不到位,幼儿没有真正体验到故事人物前后两种态度和行为所带来的不同结果,目标达成度不高。

  故事的讲述不够生动、形象,表情动作不够丰富,感染力不强,讲述故事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活动中,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流比较少,没有做好幼幼互动。幼儿是语言学习的真正主人,应该让孩子充分的活动,充分的交流,充分的辩驳,充分的思考。

迟到教学反思10

  在执教《迟到》时,我主要抓住“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来组织教学。让这句中心句贯穿整堂课。

  自主学习设计三个问题:第一个是浏览全文,说说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这个问题,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直奔中心句: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

  第二个问题和第三个问题紧扣父亲的严和爱来设计,这两个问题是抓住本文的重点,通过学生的朗读让体验父亲的严和爱。

  在品读过程中,学生能很快地抓住父亲动作的词语来谈,抓住关键语句进行体会,品味语言。朗读指导抓住父亲的语言,提示不仅要注意语言的特点,还要抓住标点体会情感,通过感情朗读,学生的情感渐渐地融进课文中来了。

  在理解和朗读课文表现父亲严厉的过程中让学生感悟的小海音的.心理变化,在此基础上,体会父亲的爱。主要是抓住后面父亲来送夹袄和两元钱那个句子来体会,孩子们体会得很深刻。通过情景朗读孩子们给课文补白,如果你就是林海英,此刻你会说些什么?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拓展《爸爸的花儿落了》师生对白,情感升华,紧接着让学生书写心情:写自己类似的经历。可谓水到渠成,一气呵成!

  因怕学生练笔占时间,课堂上学生交流课文体现父亲严厉的内容时,学生朗读有些少,尤其是通过父亲的动作让学生体会父亲的严厉时,教师应小结一下,把课文后面的“金钥匙”引用到教学中,效果会更好。

迟到教学反思11

  品德培养要回归生活,但又要高于生活,并为儿童将来的生活奠定基础。《盼盼迟到了》遵循了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教材说的是儿童在生活中的事。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尽量让教学活动源于儿童生活又高于儿童生活,下面我就谈谈对本课教学活动的体会和思考。

  一、创设情境,唤起儿童对已往生活的回忆

  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课的引入源于儿童身边或周围的事情,容易令他们产生愉悦的情绪和兴趣,而兴趣是儿童思维的内驱力,它使儿童的主体地位真正确立成为可能,使体验、感悟这种心智活动成为可能。因此在课的引入上我就源于儿童的生活。一首欢快的《上学歌》很自然地将儿童带回早晨上学的路上,教师几句简单的话语就让儿童将注意力集中到主要人物“盼盼”的身上,为后面的帮盼盼打下基础。

  二、教学活动贴近孩子的生活

  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的。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1、话题的设计来自孩子的.生活

  低年级儿童年龄小,学习的情绪化、兴趣化非常严重。使学生产生“我要学”的内在需要,是教学的关键和魅力所在。孩子们生活中感兴趣的话题能促使他们自主地观察、体验和感受。例如在导入新课时我问:“你迟到过吗?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因为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入学不久,这样的经历还是有的,这样一问,打开了学生记忆的闸门,孩子们畅所欲言,有的说我很着急;有的说我怕老师批评我;有的说我怕小朋友笑我;有的说我对自己说下次一定不再迟到了……在分析盼盼为什么迟到的时候,孩子们的话就更多了:有的说我觉得是因为盼盼爱睡懒觉,才会迟到的;有的说我认为他可能是晚上看动画片看的太晚了,有一次我也是看动画片看到很晚,第二天就迟到了;有的说他可能是吃早饭时动作太慢了,我吃早饭时妈妈就会提醒我:吃快点,呆会迟到了;有的说盼盼可能在路上玩……孩子们在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解释着这一切,使得盼盼成为孩子们中的一员,盼盼的经历就是孩子们的经历。在这种真实的体验中孩子们更积极地融入到课堂当中来。

  2、活动的设计符合孩子们的需要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如果保护、满足了儿童的精神需要,把他们置身于智者、勇者之中,容易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情,能增强其自信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孩子都是天真的,喜欢互

  帮互助是他们共同的特性。因此在教学中我开展了“出主意、想对策,帮盼盼”活动,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讨论“盼盼怎样才能不迟到?”孩子们立刻热情高涨,马上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从生活中每一件小事上寻找办法,教师适时地进行价值引导,孩子们深深地体会到小学生应自觉养成按时作息、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应自己的事自己做,产生了积极的生活态度。好胜是孩子们的天性,在课堂上开展“穿衣服”、“整理书包”的比赛,既给儿童提供了展现自我的机会,又让儿童在比赛中体验到了劳动的乐趣,为今后主动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增添了可能。

  三、让生活促进孩子们成长

  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知识和能力、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中养成。在第二课时中我就设计了“争做生活小主人”活动,鼓励孩子们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做力所能及的事。使课堂向生活延伸,向社会延伸,让子们在生活中不断体验,在体验中不断锻炼,在锻炼中茁壮成长。

  但想法与现实总有一定的差距,教学中还存在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在分组讨论时,由于一年级小朋友还没有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讨论有点流于形式,到汇报时他们还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重复意见很多。又如在模拟生活,分组表演时,特别是分组竞赛,整理书包时,孩子们太兴奋了,场面有点失控,原定“掌握整理书包技能”的目标没有得到很好地落实。

  总之,教师在品德教育中应服务于学生,引导学生用心地认识、感悟、体验生活,让积极的道德认识、体验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美化学生的心灵。

迟到教学反思12

  这学期有三次机会听《迟到》这篇课文的教学,但是前两次机会都因为种种原因为别的事情打岔,没有认真听进去,而那两次两位老师都是做了很充分的准备的。现在想来颇有些后悔。

  今天在这位老师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走进她的课堂,是真正的常规课的教学。但是从整个课的情况来看,学生一贯的语文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很不错,训练有素。

  教师抓

  住“严厉而慈爱”来组织教学,在体会父亲严厉的时候,学生很快地抓住了一系列写父亲动作的词语来谈,抓住关键语句进行体会,品味语言。此处欠缺的是学生的理性分析比较多,情感的真正投入不够,语言品味与感情朗读脱节,语言品味与情感共鸣脱节。

  教师继续引导学生从其他方面体会,这时有个孩子的'回答出乎教师的预设,教师预设的是让孩子再找父亲语言的句子去感受“严厉”。而这个孩子思维角度不一般,她抓住英子当时的表现“顿时眼泪流出来……”也看出爸爸的严厉。这个答案不是老师要的,老师未置可否,继续引导:“还有没有其他方面?”其实这个孩子的思维很有特点,很有个性,这是课堂上生成的东西,教师完全可以肯定孩子,这个孩子的思维对其他孩子,包括对我都有一种激励的作用,能引起我们的思维火花:“哦,还可以从这个角度考虑呀。”“对呀,这是从侧面衬托了爸爸的严厉”这些思维的的涌动哪怕不需要语言来表达,但是这种潜藏在课堂里的思维交流,这种潜藏的对话犹如水底悄然摇曳的水草,虽未显现,但其美丽和多姿令人神往。

  接下来品读父亲的语言时,学生再次显现平时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不仅注意了语言的特点,还抓住标点体会情感,教师及时引导孩子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进一步感悟课文,学生的情感渐渐地融进课文中来了。

  由于课文有删节,教师把原文念给孩子们听,让孩子们对比着体会,孩子兴趣很浓厚,但是前面相当一部分改动不大,主要改动的是课文删去了一些父亲打我时的样子和挨打后英子的心里活动,教师只需让孩子比较这一部分,这样更集中,不至于分散注意力,通过听原文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慈爱”这一点教师主要是让孩子抓住后面父亲来送夹袄和两元钱那个句子来体会,孩子们体会得很深刻“爸爸没说什么,父亲不像母亲,不怎么会表达爱,对我的爱是默默的。”教师在这里有个设计很精彩,让孩子们给课文补白,英子被打后哭着上学去了,坐在家里的父亲内心会想些什么,会是怎样的心情。学生的补充很精彩,有一定的深度。最后教师再让学生谈自己生活中的例子,这个如果能在读文章中融进去,就更好了。

  教师在对课文的解读上注意到了前面的严厉不仅仅是严厉,那特别的严厉背后也包含着父亲深深的爱呀。但是课堂上体现得还不够充分。孩子们刚开始读挨打那一段的时候只看到了严厉,这个很正常,符合孩子们的阅读水平和阅认识事物的过程。通过对后面父亲慈爱的体会,特别是孩子们对课文的补白,水到渠成,此时,孩子们对挨打那一部分会有新的感受,新的体会,让孩子们再读这一部分,孩子们就能看到背后的深沉的父爱。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能切实经历认识提升的过程,这样的学习过程收获到的喜悦是学习语文的幸福体验。

迟到教学反思13

  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及已有经验,该设计通过运用自主阅读,点拨方法,精读感悟,升华情感的学习模式,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发展学生的个性。即在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前提下,通过富有个性的阅读,产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并能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运用查阅有效信息,比较阅读,前后联系等阅读方法,加深理解和体验,体会文章的情感,最终实现个性化阅读,发展语文素养。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

  今天,同学们来的很早,没有一个迟到的,谁曾经有过迟到的经历,今天,我们也来读一篇与迟到有关的文章。

  本环节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与学生生活相联系,调动学生的已有生活体验,为引导学生理解下文做了铺垫,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此环节重视了向课前开放,做到了课内外结合,充分体现了新理念倡导的大语文观,体现了开放性。

  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评析: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要真正实现个性化阅读,首先要还学生以真正的读者地位,要首先让学生与文本直接进行对话,给学生以自主阅读和直接阅读文本的时间与空间。本环节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学生通过与文本直接对话,例能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提出疑难问题。既发展了思维,又为实现个性化阅读做了准备,同时也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三,个性阅读,品赏感悟

  为什么会打得这么狠呢

  直接原因(即从表面上看):因为本次下雨天我不仅起晚了,还不想上学了,在妈和爸反复催促仍然无动于衷的情况下,实在气极了,打了我。间接原因:运用联系上文的方法领悟出,上一年级时,我就天天迟到,再不打就很难改了。从打的效果来看,眼前效果,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长远效果看,后来我每天早晨再也不迟到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隐形原因:怕将来养不成好的习惯,体现了父亲的'对我的关心——深深的父爱。

  本环节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始终在围绕着自读生疑,再读释疑,品读感悟,升华情感这一流程,进行自主,合作,体验,感悟,很好地理解了文章,培养了语文能力,练习了方法。在自主学习的前提下,教师能引导学生运用有效信息深入品读文本,进行了有效地个性化阅读。教师起到了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作用,能不断在关键处,重点处给以点拨和引导,渗透了阅读方法的指导,如比较阅读的方法等,较好地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进程,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训练了语感。

迟到教学反思14

  “以情感入围课堂教学”是指一名语文教师如果能够饱含激情的进行语文教学,充分挖掘教材,以教材的情感,教师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引发学生的共鸣,让学生进入课堂的意境,体会到课文的乐趣,就会激发起他们对语文学习的乐趣。

  那么,如何“以情感入围课堂教学”我首先深入地研究教材,精心地进行教学的设计。《迟到》是一篇饱含深情的叙事散文。文章以倒叙方式,回忆和描述了“我”童年上学因赖床而挨打的往事,写出父亲对“我”管教很严厉又很疼爱,表达出“我”对深沉父爱的理解和感受。散文是写父爱的,但文中写父亲的笔墨并不多,十分简炼,突出一个“严”字,三个“很严,很严,很严”,而严中就是很爱很爱。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其实一条主线:从文章第一自然段“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这句话开始,首先体会非常严格,引出这次迟到的被狠狠的打了——哪里看出狠很的被打了——为什么会挨打——体会严格。再由老师深情的朗读和音乐的响起到让学生发挥想象体会父亲慈爱。而后回到第一自然段,明白严中深深的爱。我这节课的精心设计还体现在:精心设计教学的导语,过渡语。这篇课文是一篇情感浓郁的课文,如果让课堂教学也沉在这情感浓郁的氛围,是学生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关键。我不仅自身饱含深情地进行课堂教学,也精心设计了教学的导语,过渡语。正是老师的深情的语言,将学生的情感一次又一次的推向高潮,最后才会有许多学生情不自禁的流下眼泪。

  在语文的课堂上要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也就是语文教学还是应该以语文知识教学为本,以语文技能训练为主,在教学的过程中兼顾人文精神,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我这节课做到了以下几点1、紧扣文本,润物无声。“语文这种工具,不同于其他任何工具,它是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这种工具,你不用它便罢,只要一用它,必然要赋予它自己的思想、观点、感情。”的确是这样,一篇文章,一段话,乃至一个词的选用,都会流露出使用者不同的思想、观点、倾向、感情。立足于文本的教学,可使工具性和人文性得以和谐统一,达到润物无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我为了让学生体会到父亲的严厉,紧抓“竟”“居然”的理解,一方面学生对“竟”“居然”的工具性的运用掌握,更重要的是对父亲的严厉能深刻感受。2、重视朗读,读中感悟。朗读的过程不仅仅是掌握语言这个工具的过程,同时也是思想感情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工具性和人文性是统一在一起的。学生能入情入境地朗读,自然会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逐渐形成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感染。这节课,我有层次、有重点、个性化的朗读训练,实现在读中理解父亲狠狠打“我”和到学校为“我”送东西的用意,感悟父亲严和疼都是爱。通过静思、讨论、最后深情朗读的过程,使学生对父亲狠狠打我是为我好,是爱我这样的思想情感经历层层深入地变化。

  这节课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氛围,把学生再一次带入文本情境,使学生在语文本的对话中展开联想,情感进一步升华。引入搜集的资料,丰富课本的内容,实现课内外、课堂与生活的的有机结合,努力营造了大语文观。

  我的课堂教学中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最后的作业也还需要斟酌。

迟到教学反思15

  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标志着我们的教学改革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这个领域为我们师生共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这一空间中机遇与挑战并存。做为课程改革的实施者,如何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如何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都是很值得思考的现实问题。在关于评价改革中,它强调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尤其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基于这样的理念,针对我这节课的教学情况,现反思如下:

  这次进取杯,我上了一节一年级《品德与生活》的教学活动。当听说要我上《品德与生活》课时,我立即投入到紧张有条理的准备之中。首先我将写好的教案进行认真修改,积极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并准备好教具和学具。做好这一切我才回家。并写好祥案,每天做好听课的准备。所以当评委来听课时,我从容的组织着教学,一个环节接一个环节,一个游戏接一个游戏,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教学活动,学生情绪高昂、积极主动。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四十分钟里,知道了如何做到上学不迟到,避免了简单、单调的说教。因此,此次活动我对如何上好一节《品德与生活》有了更深的认识。我深深地体会到组织低年段《品德与生活》的教学活动,必须有一定量的游戏内容,学生在游戏中活动积极,情绪高涨,有效地达到了教育目标。但游戏必须贴近学生生活。同时,我让学生动手画一画,涂一涂,来辨别哪些行为会造成上学迟到、哪些行为能让我们按时上学。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也存在一些不足,最主要的就是没充分利用电教设施,如果运用了展示台将图片放大,那效果会更好。再就是学生的学具没充分利用到最大限度。今后,我还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完善自己,提高教学水平。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知识更新太快,不学习就要落后,我愿在这以终身学习为理念的学校里,成为一名终身学习的教师。

【迟到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迟到》教学反思(精选12篇)05-23

迟到教学设计10-04

迟到反思检讨书03-20

迟到反思检讨书05-23

工作迟到反思检讨书02-09

迟到的反思作文(通用21篇)11-09

美术教学反思教学反思11-24

萧教学反思教学反思12-06

景阳冈教学反思教学反思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