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称》教学反思

时间:2023-03-03 14:49:15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对称》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对称》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对称》教学反思(15篇)

《对称》教学反思1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稳和旋转,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沿水平和竖直方向连续平移两次,把简单图形旋转90度。学会用折纸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画出一些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本单元教材分为三部分,先分别教学在方格纸上平移和旋转简单的图形。再教学轴对称图形的进一步认识。让学生进行比较,一个图形平移前后只是位置改变,图形并不改变。在具体情境中教学简单图形的旋转。图形的旋转是 指图形上所有的点都绕着一个固定的`中心点转动相等的角度。学生已经认识了日常生活里的旋转现象。本单元联系具体情境,让学生观察收费站道口的转杆打开和关 闭的过程,分别认识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学会在方格纸上把一个图形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度。

  旋转是一个难点,很多学生对于抽象思维无法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先把图画下来,转一下,然后再落实在格子图中,过渡一下。

  轴对称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要重视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教材让学生分别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对折,画出对称轴,使学生认识到:对折后折痕所在的直 线就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正方形、长方形还能画出几条不同的对称轴,利用对称轴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等,从而逐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认识,进 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同时联系学生的已有基础和经验教学简单的平移。图形的平移是图形上所有的点沿着平行的方向等距离移动。一个图形平移后,各对应点的连线应保持平行。

《对称》教学反思2

  一、从课堂反思

  1、这堂课从常见的生活例子引入,激发了学生兴趣,练习内容也相对简单,学生容易接受,很快进入课堂节奏。在上课的过程中更重视的是学生的合作学习,以及数学转化思想和“建模”能力的培养。为今后学习奠定基础。

  2、在课堂的合作探究中,我设置了几个有铺垫作用的问题,从学生的回答情况来看引导效果比较明显,特别是学生能说出例题1和课前的引导有相同之处,也说明学生对本堂课的认真程度比较高。课堂中也给了学生充分的讨论交流时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养成探究问题,与同学合作的良好习惯。

  3、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我懂得了只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一定能得到异想不到的.结果,要求我们老师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二、从教学方法反思

  “差异导学”教学方法以“尊重差异”为基础,先“引导发现”,后“讲评点拨”,让学生在克服困难与障碍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观察力、想像力和思维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让优生帮助后进生,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从学生反馈反思

  这堂课学生能积极思考,认真学习,课后作业都能及时完成,特别是作图完成比较好。但对为什么这样作图就是最短的路线还是有部分学生不能理解。对于稍难点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表达有一定困难。这是我后面课堂要注意的地方,这对优生的培养很重要。

《对称》教学反思3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趣,利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情境,认真贯彻新课标中的基本理念。学生能积极的配合,愉快的完成游戏,从游戏中了解要学习的知识。“讲授感悟”环节能充分利用现代的信息资源和有效地媒体手段为学生增加感官,感受对称的美。通过问题的提出,增强学生的创作欲望。学生能认真观察这些信息资源,感受、感悟对称的美。在这个基础上应该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多谈自己的想法,多听别人的想法,让学生达到交流的目的,培养他们创新的精神,为学生的`创作提供帮助,从而更深刻的感悟。学生在学习环节能从课件的演示学到制作的步骤、方法。这个环节的设计应更多考虑学生年龄小的特点,安排学生通过观察课件学到的步骤、方法再次进行演示,加深学生重复记忆,为学生的制作克服困难。“学生实践”环节,学生通过课件学习的制作方法和提出的作业要求,能认真、合作的完成制作。大多数同学做的比较好,少数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学生的作品构思精巧、设计合理,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完成。能利用完成的作品装饰物品、装饰教室。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和自信。

  其次,在评价过程中要做到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原则。让小学生自己担任起小老师、小评委的角色,选择几幅有代表性的作业,教师提问“哪几幅作品效果好?为什么?好在哪里?哪里还不够理想,原因何在?” 选取学生中典型的作业,让学生自己来评价,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自评和他评当中,推广学生的作画方法和努力方向,认识自己的不足,吸取优秀作品的精华,从而达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效果。本课在评价上应进一步体现多维性和多极性,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给予他们正确的理解和评价。在学生回答问题,设计制作的过程中,让学生能通过老师的评价得到提高,鼓励孩子进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对称》教学反思4

  一、教材处理

  本节内容是轴对称相关知识的复习课,主要内容是复习轴对称及其基本性质,欣赏、体验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此基础上,利用轴对称,探索回顾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复习它的判定方法,并进一步复习等边三角形。

  二、教法学法

  整节课的安排,努力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原则。教师只是对部分知识的复习加以指导以及对整个教学流程加以控制,其余都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操作、联想;讨论、口述,这样将有利于每位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耳闻、目睹,各种器官并用,使全体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其中动手操作不仅适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处于一种跃跃欲试的求知状态,从而创设良好的求知氛围,这样将有利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回顾与掌握所学知识。我认为,在经历了亲自探索、讨论交流、相互启迪的过程后,每位学生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都将得到提高,最终将达到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教育目的。

《对称》教学反思5

  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必要基础,了解对称图形,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一节学科整合课的内容是认识轴对称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动手操作活动了解对称、对称轴等概念,初步感性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结合新课标的精神,我认为学生对于这方面的知识不是一个简单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发现、创新的过程。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比较、思索、发现,才能真正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进而领悟,内化为自己所有。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个亮点:

  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始时,利用学生熟悉的蜻蜓、蝴蝶、树叶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接着通过问题“蝴蝶、蜻蜓、树叶为什么说在图形王国里一家人呢?”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加上课件配合演示,为认识对称物体的共同特征打下了基础。

  2、让学生的亲感亲历,在感知中总结学习。

  在创设故事情境,初步感知对称图形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创作对称图形,感知它们的共同特点。经过和老师的共同探讨后,亲手剪出各种对称图形,进而通过折痕引出对称轴的概念,再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对称的,使学生了解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通过给几何图形找对称轴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对称图形的特征和在教学中的运用,最后设计提高发展题,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给学生持续发展创造空间。

  3、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探究与合作学习的空间,最大限度的保障学生的主动参与。本节课按“初步感知对称——亲身体验对称——寻找欣赏对称——辨析拓展对称”的思路展开教学,通过看一看、想一想、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找一找、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参与到探究新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生过程,感悟学法,实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例如让学生观察美丽的蜻蜓、蝴蝶、树叶图形,在小组内讨论,讲述自己的发现。又如,各组讨论交流剪对称图形的方法,教师用按学生所说的方法剪出对称图形,给学生以肯定和赞许。再如,请学生展示剪出的对称图形,讲述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对称的……扩充了信息交流的渠道,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从中也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锻炼他们的学习的能力。

  4、重视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搭建欣赏对称美的平台。

  对称的物体给人一种匀称、均衡的感觉,教学中我抓住对称图形的特点,精心设计师生共同欣赏生活中对称图形的活动,引导学生在悦耳的音乐声中轻松愉快地欣赏美丽的画面,既体现了媒体沿对称轴对折的动态效果,又使学生充分体验到“对称”在生活中运用的广泛和美的享受,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当然,本节课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和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的老师认为在让学生举例说哪些物体是对称图形时,学生说:镜框、衣服等,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都不是对称的,因为这些物体虽然从外形上来说是对称的,但图案有可能不一样,不能算是对称图形。而我认为本节课的目标只是让学生初步的、感性地认识轴对称图形,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对称的,答案是开放的,可能并不是严格地在同一平面范围内描述,只要大致准确,都是可以的。事实上,教材中的蝴蝶、蝉,从完全数学化的角度来说,都是镜面对称,但我们在这里并不要求这么严密。

  2、轴对称图形可以是左右对称,也可以是上下对称,虽然教师在板贴时展示了上下对称(鱼)、左右对称(乌龟)、斜的对称(飞机),但在欣赏对称图形时,缺少上下对称的物体,容易给学生造成思维定势。

  3、在研究长方形、正方形、圆的对称轴时,由于圆的对称轴有无数条,怎样通过有限次的操作来发现规律,有待于教师更好地引导。

  4、教师的个别语言组织得不够严密。

  以上缺点和不足有待于改正。

《对称》教学反思6

  《轴对称图形》是数学西师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轴对称》中的第二课时。我在两年前曾为数学市级骨干教师上过展示课,两年后再上,只是在个别环节上做了一些修改,但面对不一样的学生,不一样的心境,又有了很多不一样的感悟。

  我所执教的这节课是在上节课认识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的基础上,来认识图形中的对称,也就是轴对称图形。要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交流的过程,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感受图形的对称美,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低年级学生由于其年龄特点,具体形象思维仍占优势,学习新知识在很大程度上还要靠具体形象或表象、动作进行思维,因此在学习时单靠教师讲是不行的。操作就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重要措施。

  一、学具操作中可以激发学习兴趣。

  与由教师讲授和个人自学相比,学具操作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发挥学生认知活动中的主体作用的重要条件。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每当我们让学生进行学具操作时,学生总是兴趣盎然,热情很高。究其原因,主要有:

  (1)低年级学生由于其年龄比较小,经常表现出爱的程度上得到满足,使他们在操作中体验到成功与快乐,因而总是情趣较浓。

  (2)学具自身不论是在颜色、设计的形状等方面都近似于儿童玩的一些拼插玩具,能够吸引学生对它进行操作。

  (3)让学生进行学期操作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自己去探索发现学习知识的自由空间。正如赞习夫所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作用。"让学生进行学具操作正是这样的.教学法。

  二、在学具操作中可以发挥学生潜能,使他们主动探索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教学改革追求的一个具体目标。让学生进行学具操作有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让学生进行学具操作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问、学生答"被动局面。在教学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方针,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动手、动口、动脑,自主地探究知识,实现从不知到知,从已知到新知矛盾转化,形成新知识网络,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抽象概念的掌握要从动作开始,让学生动于操作学具可以使丰富的信息源源不断刺激细胞,以控制学生情绪使注意集中在学习活动中。

  在教学新知的这个环节里,为了让学生自主的探究和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我将教材中的例1、例2进行了整合。让学生在第一次图形的对折过程中明白完全重合的概念:是形状、大小一样,边缘重在一起的。并通过第二次对折三等分圆的错例分析,强化学生对完全重合的认识。在理解了什么是完全重合后,给出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的概念。在这个环节的最后,通过观察正方形的不同折痕,发现不同的对称轴,有意识的渗透了有的图形的对称轴不止一条的观点。

  三、在学具操作中可以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动态学具操作为学生思维能力提供直观支持。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在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低年级学生正处在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抽象思维为主发展过渡阶段,运用学具操作,引导学生思考,把操作思维和语言表达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感知认识基础上经分析、综合、抽象思维化。促进了思维发展,为学习抽象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也会擦出创造性思维火花。教学中第一个练习设计为判断轴对称图形,从对折过度到在头脑里想对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因此,让学生动手操作学具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渠道之一。

  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有很多需要改进和注意的地方:

  1、在操作的过程中,老师给予学生的要求还不够明确,有些学生没有真正的静下心来听清老师的要求,对操作的过程不清楚。加强对孩子操作的指导,给孩子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让学生真正的听懂要求,是相当重要的。

  2、在教学中对时间的把握不够,在由我示范的剪纸过程这个环节中,用的时间比较长;而在这个时间段学生却无事可做,显然浪费了时间。我后来想如果在课前将剪纸做好,只展示剪纸的步骤,可能会好一些。

  3、这节课在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上还不是很够,如果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的想法,或许会更好。

《对称》教学反思7

  一、创设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情境。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有疑问才能思考和探究。课堂上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只有精心设计贴近学生生活、有意义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心里产生一种悬念,进而达到以疑激学的目的。很多学生在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剪纸课上,就已经会用对折的方法剪出左右两边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图形。因此,现实中一些对称的图形学生在课前早已接触过,然而何谓“对称”,这一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却是新鲜的。由此可见,如何让学生科学地认识并建立“对称”的概念是我这节课要达成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我设计“出示一个图形的一半让学生猜整个图形,在猜图游戏中最后出现半个花瓶,激发学生想办法剪出一个完整的花瓶”的这样一个活动,有效地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的“对称”概念,抓住对称的本质特征,让学生对“对称”的概念有更清晰的认识,也为其在生活中如何判断对称现象提供方法。

  二、开展有序、有效的活动。

  1.首先在动手剪对称图形的活动中加深体验。

  “剪一剪”的活动,让学生先自己探索剪对称图形的方法,并尝试着剪一剪,当学生有不同的剪法时,可引导学生比一比:谁的剪法好?说说怎样剪,剪出来的图形才能对称?这样,让学生在具体实践活动中很自然地引出“对称轴”的概念。这一活动的开展,以激起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和欲望为前提,将观察、思考、操作有机的结合,充分感知对称图形及“对称轴”的概念。

  2.观察对称现象,感知对称图形。

  观察图片讨论:“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接着当学生交流了“这些图形两边都一样”时,教师追问:“你怎样证明它们两边都一样呢?”这时引导学生把图形对折后,发现图形的左右两边重合在了一起,只能看到图形的一半。这一活动的开展,是把学生观察到的形状让学生用对折的方法亲手验证。这一观察——讨论——动手验证的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3.在充分的练习中巩固。

  给出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名称以后,我没有更多的去强调定义。而是出示在学习和生活中常见的汉字、数字、字母、平面图形等让学生去判断是否是对称图形,画出对称轴等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去构建对称轴和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让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有一个更准确、更深刻的了解。

  三、感受数学的美。

  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教学中,要让学生带着数学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去体验数学的价值。对称的`物体给人一种匀称、均衡的感觉,一种美感。本节课我抓住对称图形的特点师生一起欣赏生活中一幅副精美的对称图片,给学生带来美的感受。

  《轴对称图形》数学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在新课导入时,我出示飞机图、奖杯图、蝴蝶图,问学生这些图有什么共同特征?设计此环节,可以引起学生对有关知识的回忆,并就对称轴的画法我为学生作了示范,说明对称轴一般应画成虚线,提出本节课重点研究对称轴,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

  新授课时,我让学生折长方形纸的对称轴,一开始,学生只折了一条对称轴,我问了学生还可以怎么折?学生又折出了一种,我分别展示了两种折法。有一个学生说还有:沿对角线折,我让他折出来给大家看后,排除了沿对角线折的方法,学生明白了长方形只有两条对称轴。然后研究怎样画长方形的对称轴,让学生自主发现、找出规律:量出长度,并取中点再画。教学“试一试”时,因为有了探究长方形对称轴的基础,所以放手让学生尝试折纸、作图。

  大部分学生找出了四条对称轴,还有小部分学生只找出了两条。在评讲时,通过操作,提高了后进生的认识。后面的练习是重点让学生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所有对称轴。

  但是学生找不全,甚至把第2题的第四幅图也认为是对称图形。我用事先准备好的图形让学生折一折,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条数不只一条。并概括出是正几边形就有几条对称轴。并强调学生要规范地去画。效果还可以。

《对称》教学反思8

  这部分知识是本单元的独立知识点,为了加深学生对对称概念的理解,教师教授这一部分知识是要把握以下几点

  1、首先,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收集一些漂亮的对称图形,如小动物、生活中的物品、数字卡片、几何图形、各种标志……为学生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对称世界”,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2、组织学生进行拼一拼、画一画、折一折、剪一剪对称图形的活动,力图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的开放的去探索、去发现、去再创造,以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让学生在整个动手操作过程中切实体会到对称图形的形成,感受对称图形的内在美。

  3、组织学生大胆设计各种能够体现对称特征的图案,在全班进行作品欣赏,学生在欣赏漂亮图案的同时与大家分享“创造美”的愉悦,体验数学的美和创造的美。学生在相互交流和观摩同学作品的过程中也会受到启发而获得一份宝贵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应充分体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唤醒学生自我评价的意识。学生既会欣赏、发现自己,也会欣赏别人、帮助别人,在相互评价中提高自己,完善人格、让学生建立自信,超越自我。对称图形是这么的`有趣,一节课的时间难以满足学生的兴趣与欲望。

  因此,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具有开放性、趣味性、挑战性的练习:利用身边具有对称特点的物体做成粘贴画,为学生提供一个发挥创造力的舞台空间,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局限在课内,还延伸到课外,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用有所乐。

《对称》教学反思9

  在新课标的理念中,越来越把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摆在重要的位置。提倡学生从身边,生活中汲取数学知识,并将数学知识有效的运用于生活中去,成为生活中的数学,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知识的兴趣,让数学学习变得生动起来。

  镜子外的物体和镜子内物体的像左右对称是本课的难点,教学时我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站在镜子前面做各种动作,请其他同学观察镜子里和镜子外的人的动作有什么不同,通过观察学生们发现,镜子里的`和镜子外的人的动作方向正好是相反的。然后为了让学生明白镜面对称,做了照镜子的游戏,一人当镜子里的人,一人照镜子进行表演,取得较好的效果。

  《镜面对称》这节课学生始终在玩,在玩中体验了镜面对称,也是在玩中学到了镜面对称中所蕴含的知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了解了镜面对称现象,初步感知镜面对称的性质。课上学生学习与研究的兴趣浓厚,使学在活动中,感受镜面对称的趣味性,体验生活中的数学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对称》教学反思10

  学生对圆的对称性的整体认识有了,在学习态度和方法上,有基本的分析问题并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几何的判断、推理、证明能力基本能够达到要求。学生已经具备了学习、探究圆的轴对称性所需的基本知识,如轴对称性、轴对称性图形的性质等。

  在了解了这些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利用动手试一试,找一找的环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通过学生自己动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 程,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带领、启发下探求到新的知识。本堂课的教学难点可以确定为垂径定理的推论的得出过程。同时 根据此情况可以通过解决相关的知识性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严谨的美,从而达到教育他们要实事求是、思考问题要缜密的学习态度。

  根据 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式学习,形式可以采取讨论式。这样可以提高学生们之间互相交流,沟通的能力,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意识。通过引导学生对垂 径定理的特征图形的`分析,可以培养学生抓特征图形的能力,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对图形可以进行更好的分析,同时提高应用图形的能力。而在整个教学中我对 学生只是一个在方法上的引导者,鼓励、帮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这也是我以后的教学指向。相信长此以往学生一定会在自己研究问题上取得很好的效果的。

《对称》教学反思11

  新课标指出:“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而传统教学中,教师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轻动手能力的培养;重学习结构,轻学习过程;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这种封闭的教学方式,严重地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割裂了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自从新课标颁布后,我深切地体会到改革势在必行,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生活才是数学的源泉,我们应把本该生动的课堂还给学生,从只重视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注重学生活动的课堂生活。我教了北京版课程改革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对称》这一节课,经过反复修改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新课开始,我就用亲切的话语引入玩具,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适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认识玩具中的对称性,让学生感受到对称在生活中的许多应用,从而体会到数学并不遥远,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既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我很自然地帮助学生完成了从实物到图片的转换。让学生自己动手体会对折,通过动手动脑让学生感悟对称图形可以通过对折比较出图片的边沿完全重合,有这样特征的图片是对称的。这一动手操作的过程是一个体会认识的过程。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交流,归纳图片是对称的,既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又注意发挥教师必要的讲解、引导作用。

  我让学生体会可以用对折的方法来制作对称图形。如果说第一次的'动手操作是体会运用所学的知识,那么这一次的动手操作就是让学生体会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进行创造——自己制作出美丽的对称图形。这一次的动手操作是让学生在原有的认识、运用的基础上,进入体会和运用的层面,()是一次体会创造的过程。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只有让数学走进生活,学生才会愿学、乐学。在教学中,引入对称图形,我注意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寻找生活中对称图形的踪影,让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从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记住了;我做了,我理解了。”本节课我充分体现了这个理念。从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对称”的基础上提供感性材料,引导学生通过看一看,折一折、说一说、“做”一个对称图形等活动,使学生对对称图形的特征由模糊到清晰,由粗略感知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对称图形是“对折后边沿完全重合”。这些活动,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逐步深入地体会对称图形的特点。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须躬行”。

  这节虽然是数学课,但是它所涉及的领域远远超出了数学学科的范围,与美术、美学都有交叉。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数学知识——对称图形,但同时也感受到了对称美,感受到数学中处处存在着美。数的美,形的美;对称的美……本课正是从数学角度指导学生认识这类图形,了解其特点,但无论是起始部分的导入,还是研究学习部分……无处不在渗透一个字---美!

  看到数学课能给孩子们带来欢乐,我的心情很好。学生不在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都很活跃,都很主动,都很积极,接受知识也很快。孩子学得快乐,学得扎实。我看到了学生的聪明、活泼、自信。也使我看到了新课改的灿烂前景。灯光教学反思道士塔教学反思倒数教学反思

《对称》教学反思12

  本课是明确中心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的教学,我非常重视本节开头的教学内容,采用做游戏摆扑克的方法引入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了解中心对称的概念时我采用了让学生观察分析探讨,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怀的认识。从实例出发,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不会感到数学知识学习的单调乏味,逐步提高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初二学生对一些“动”图形很感兴趣,为此本节采用了动画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从而使学生易于发现、总结。教学时以启发和小组讨论交流为主,进行谈话式的引导,并注意利用变式练习题,准备开放性的习题配合,归纳小结注意点,以期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迸发出创新的`火花,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中心对称的有关知识。

  为了突破重点、难点,我采用了分组讨论、学生启发、实例分析的方法让学生自主说出来;相互补充,学会合作。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与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在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师是朋友、是合作者;讲解则是学生探索结果的概括,对学生的鼓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本节在调动学生积极上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比如:有的学生发现问题却不能主动提出来。教学中的学困生虽然有了一定的进步,但还有待于提高。

《对称》教学反思13

  1、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学习。生活中有许多的物体(包括建筑物)是对称的,这样就很容易找到学生学习这个知识的生长点。因此,在设计这节课时,无论是从导入到探索新知,还是欣赏操作活动,我都注重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人人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实践活动,营造出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

  2、因为整个解题过程并非仅仅只是一个知识运用、技能训练的过程,而是一个伴随着交往、创造的过程,是学生整个内心世界的参与。这堂课在设计与教学中,我体会到:要找准教材与学生内在情感的结合点至关重要。在研究教材时,我首先考虑:这节课最吸引孩子的是什么?而学生最感兴趣的又是什么?只有找到了最佳结合点,那么接下来的教学思路便会比较合理,也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教学中的重、难点也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在这堂课的设计中无论是新课的引入,定义的学习,还是情境的创设,都围绕“生活”这条主线开展,自然而又生动。学生学起来轻松,效果也不错。

  3、让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举出身边生动的例子,自己动手折一折、剪一剪,都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但也是最容易“乱”的环节。除了老师平时要抓好学生游戏、活动时的`课堂常规,还可以根据本教材的内容,引导学生创设美好的生活世界,而不是乱哄哄的世界,对于学生不恰当的表现要及时的制止和引导,师生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自律的课堂氛围。

  4、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教材进一步的加工处理。通过观察——猜想——动手操作探究——做出结论——验证结论,层次分明,环环相扣,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逐步建立学生的数学思维,努力把这节课上出“数学”味。在教学“对称”时,我不是直接教给学生先对折,再剪,而是让学生在发现“两边一样大”的基础上,自己随意去剪。这样,一部分会剪的同学就对折了,不会剪的同学从他们的演示、介绍中也明白了“必须要对折”,非常轻松地发现了对称的秘密。

《对称》教学反思14

  本节课我们采用的是利用《学习单》的先学后教模式上课,先将《学习单》提前一天发给学生。在学生比较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我们进行课堂教学,从预习情况来看优生基本可以完成简单的作图,如线段、三角形、四边形,包括对称点在对称轴上的简单图形等。中等学生只能画出简单的一些图形,但是对称点在对称轴上的简单图形存在一定难度,中下学生只能做更简单的一些填空题。如果我们提前一天提示学生如何做一个点关于某直线的对称点,还有对称点在对称轴上怎么画等等。学生在预习中的效果会更好,上课的效也会更加好,特别是中下生更有预习的兴趣。

  我们的教学设计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通过设计一系列的学生活动,一方面充分展示它们的.预习成果,另一方面还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发现问题,提高学生观察发现总结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剪纸活动,使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各显神通,纷纷展现自己的创新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师生很好的互动,教师设置了大量的问题,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探索问题的答案,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对整节课的知识有更深刻的体会和记忆。不足的是这节课的图片欣赏比较多,教师在这一部分花费了较多的时间展示欣赏图片,以致后面操作的时间比较紧,而且由于学生操作的环节比较多,所以纪律方面有点难控制。同时给学生交流讨论的时间不够,有部分学生对做轴对称图形的关键之点理解不够。

  随笔:要多给与学生表现的机会,每个学生都希望受到表扬,正因为学生有这种成功的欲望,所以他们都想争取机会展现自己,如果能制造更多的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会大大增加的。

《对称》教学反思15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折纸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学生已经知道把一个图形对折,折痕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并且认识了对称轴。在认识各国国旗的基础上,从中选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从而复习和巩固了关于轴对称图形的有关知识。

  新授部分,我设计了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让学生动手操作,折一折长方形、正方形纸片,找出它们的对称轴所在的位置;

  第二个层次:让学生沿着折痕用点划线画一画图形的对称轴;

  第三个层次:给出一个长方形,不能折,让学生思考可以怎样来画一画它的对称轴。通过一层一层地递进式的教学,学习内容由简单到复杂,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熟练掌握如何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方法。

  今天的复习巩固环节中,我只让学生初步回忆了轴对称图形特征方面的知识,而疏忽了让学生回忆什么是“对称轴”这个概念知识,虽然这对后续的教学过程没有产生大的影响,但为了完善学生对新旧知识的认知结构,还是应该复习一下这个知识。在让学生沿着折痕用点划线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板书演示,指导如何画点划线的方法,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在自己画的过程中碰壁的情况。

【《对称》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对称教学反思12-23

《对称》教学反思06-15

《对称》的教学反思07-07

对称教学反思07-02

《对称》教学反思09-02

《对称》教学反思09-02

对称的美教学反思06-12

有趣的对称教学反思06-13

《对称》的教学反思范文07-05

《轴对称》教学反思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