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学反思(通用17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数学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 1
在幼儿的生活中,买一杯牛奶、一块蛋糕、一件玩具,都要接触到人民币。在《自助银行》中,我通过对教案的添加修改以便让孩子正确认识一些货币的面额,并了解使用货币购物的常识,懂得合理地消费,同时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的现象和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使数学教育更加生活化、游戏化、综合化。
在活动开始我以“买早点”的谈话导入,“小朋友吃过这些点心吗?想不想学着自己去买早点呢?让我们来认识一些钱。”给幼儿以很真实、很生活化的感受。
在让幼儿认识货币的面额时。我出示各类货币:“这些都是什么?你们知道它们各自代表多少钱吗?”“这些都是中国的钱,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人民币。”
在幼儿观察人民币的面额时,我引导幼儿在投影仪下仔细观察货币上的数字和汉字,让幼儿通过观察说出各种货币的面额。
在“超市”游戏中,“今天超市里有许多东西,我们来看一看,它们买多少钱?”,“现在我们来玩超市的游戏,老师来当售货员,小朋友当顾客,你来买东西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商品,但要说清楚这个商品要多少钱,可以用哪几种面额的人民币购买,如果要找钱你还要算清楚应该找多少钱。”幼儿对超市游戏很熟悉,因为在角色游戏中经常玩,但今天我们让幼儿使用真实的钱币进行购物,这本身就极大地刺激了幼儿的`游戏欲望,同时,在购物中幼儿通过对商品价格的计算,既实地操作了货币的兑换,又复习了10 以内数的加减,同时学会了用简单的数学方法来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某些简单的问题,充分体验到数学活动的乐趣。让幼儿讨论自己买了哪些商品?用了多少钱,是怎样用的?通过模拟情境再现生活,让幼儿通过游戏在假想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感到无比的轻松和自然,使他们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大班幼儿对生活中的各类事物和想象感兴趣,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遇到自己不懂、不理解的事物喜欢问为什么?并且能初步运用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幼儿也许积累了一些有关人民币的知识,或使用过一定面额的人民币进行购物。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让每一个幼儿都参与尝试、大胆探索,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发现和建构数学关系,懂得学习数学重要的是依靠自己的经验,而不是教师的经验。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 2
大班幼儿在数学方面给了我很大的感触,常常会觉得有的错误是根本就不应该发生的。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更让我感慨颇多。归结起来有两点:
一、画面观察能力较差。
在本次活动中主要是让幼儿通过各种方法进行5个以上物体的排序。在活动中,我首先让幼儿给踩高跷的贴绒娃娃排队。幼儿人人都能将娃娃按高矮排好队伍。接下来是让幼儿将手边长短不一的吸管按长短排序,幼儿也都能将吸管排好。可是在接下来的操作材料中,幼儿在红旗的排序上产生了很大的分歧。这些红旗的'旗杆长度有的相差非常细微,有很多小朋友容易看错。虽然操作之前我已经引导他们要比较旗杆的节数,但了解是一回事,真正做时有很大一部分幼儿都排错了,不是顺序搞错就是序号记错。而这一切都反应出幼儿对画面的观察不够细心,做事太过急促。
二、对自己缺乏信心,没有自我认同感。
进入大班以后,我发现有许多小朋友都对自己的行为缺乏信心。具体表现在:做作业时总喜欢看别人的答案,甚至有的小朋友刚刚拿到作业纸就看别人是怎么做的。以至于有的小朋友交上来的作业让人看了都有点哭笑不得的感觉,因为他的答案都是反写的。明显全是照抄别人的。
要想从根本上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我觉得我们教师必须注意让幼儿真正掌握我们所要让他们掌握的。因为只有当他们真正懂了、学会了,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对自己产生认同感。另外,每节课结束以后,教师要做到及时反思,小结,及时的修改,累积经验,寻找幼儿更能接受的讲解方法,做到完善以及更好,让幼儿从兴趣开始培养,从根基开始打起,从基本习惯开始抓起,让幼儿喜爱上数学,喜爱上学习。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 3
时间与生活是息息相关,而大班孩子再过几个月就要进入小学,认知时间,体会时间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就显得非常重要。如果单纯地对孩子说你要好好把握时间那就更显得十分抽象,因而在本次教学活动中,将认识时钟、学看整点、半点定为主要的学习内容,并在学习的过程给予孩子无形的时间观念,在本次学习活动,班上孩子基本可达到学习目标,分析有下列几点:
1、具象思维转为抽象思维:在本次教学中,我先引导孩子认知具象的时钟,(其中包括时针、分针、秒针及刻度)给予孩子一定的知识经验,紧接通过时针、分针赛跑的游戏,引导幼儿了解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从而为幼儿认知整点、半点奠定基础,这个游戏不容忽视,因为这是本次活动重点突破的'关键点。这使幼儿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帮助他从具象思维转为抽象思维。
2、幼儿学习形式多样化:本次教学采用了集体学习、小组学习及个人学习,孩子都乐于,当中的小组竞赛在很大程度上激起幼儿的团队精神。
3、生活经验迁移:数学活动最终落脚点应是生活,在本次教学中,我多次让幼儿与生活相联系,如第一情景引入,让幼儿意识到时间对生活的重要性,在活动最后环节,让幼儿都来说说除了时钟还有什么可以知道时间,幼儿说了非常多(手机、电话、电饭煲、电冰箱、超市里电子表等等)同时我还结合古代人感知时间的方式(沙漏、竹杆、报更)及自然界的时钟,这些更是深深吸引幼儿。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 4
近日,我发现班级幼儿在看动画片时对一些数字很敏感,幼儿的主动学习来自幼儿自身的兴趣。于是我设计了《7以内数的守恒》这个数学活动,创设了带领幼儿去参观果园、智力乐园为情境,让幼儿感受数的守恒现象的有趣。在活动中整个环节比较清晰。但是存在了一些不足:
一是目标上的把握比较不足,对于数的守恒概念还不是很清楚。
二是第一个复习环节游戏“摘果子”让幼儿拿出跟老师数字对应的数量苹果(苹果大小不一)比较不好验证,可以让幼儿到桌子上摆,这样老师更能清晰的`验证,而且幼儿也能够有自主探索的机会。
三是老师提问的问题比较没有针对性,导致幼儿一直在找物品的不同。
四是最后小结的时候,应该把前面三张颜色、大小、形状、排列不同的PPT汇总成一张,让幼儿更清楚的区分,教师对这张进行小结比较有效。
五是操作材料还需要再细致的思考设计更符合本节课《7以内数的守恒》。
六是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把数学生活化,是课程改革的一大特点,让学生置身于实际生活中,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数学活动的生活,使学生实实在在地用自己的脑筋,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自身的需要,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觉得数学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从而培养他们爱数学学数学的热情,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 5
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可能也会有难度,而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可能更难。但它既然出现在了幼儿园中班的教材里,就说明这个年龄段的幼儿还是能够理解的,因而在今天的活动中我决定选择《我的邻居朋友》这一课,为了上好这一课让幼儿能够学会这一知识,我做了精心的设计和准备,活动一结束就发现许多的问题。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特对此次活动作以反思:
一、借助故事,激发幼儿学数学的兴趣
本次活动我尝试打破传统教学的模式,把幼儿数学活动与故事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在设计的过程中,我充分结合幼儿对动物的喜爱之情,让幼儿在轻松地在故事情节中自然将问题解决,为幼儿提供了主动探索的机会。
二、调整教学顺序,分解知识难点
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我发现教材中对学习相邻数的安排是先认识比本数多1的数,再认识比"本数"少1的数,最后总结出比本数多1或少1的数是它的.相邻数。我觉得这种教学不利于幼儿掌握相邻数这一知识,本课的重点应该是先学会找相邻数,然后再认识相邻属于本数的关系,幼儿接受起来也就更加容易。
三、游戏化的教学过程,促进幼儿对知识的掌握
虽然因个体差异有的幼儿不能脱口而出某一数字的相邻数,但一定会用一节课中的学习方法,然后慢慢找出答案
一堂课下来我收获颇多,给我感受最深的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要勤于动脑思考选择好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语言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倾听和应变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让幼儿真正意义上做到"玩中学,学中乐",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 6
为了让大班幼儿能在小学有效学习数的分解与组成知识,幼儿园的大班教材就已经安排了数的分解与组成内容,其中第一学期是5以内数的分解与组成,第二学期安排的是6至10这5个数的分解与组成,这也与《3至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大班幼儿数学认知目标要求相符的。
第一学期大班的幼儿已经学习过了5以内各数的分解与组成,对于数的分解与组成,他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尽管以往教学数的分解与组成时,所用的方法是不一样的,但还是发现,活动过程与方法都有些机械,不够灵活,所以本次活动前我用心思考:如何以游戏的方式来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如何用操作来引发幼儿思维的活动?
去年10月份,我在园内公开课时,执教了《4的分解与组成》,活动结束后,大家一致认为我的设计非常好,就是没有给幼儿提供记录单。所以在后来的数的分解与组成活动中,我都给孩子们提供了记录单。本次在执教8的分解与组成时,我课前为每组幼儿准备了一张大的记录单和8个苹果图片及提前画好的一棵苹果树。
参照教学用书中的活动设计,先学习8的.组成,运用“结苹果”的游戏,幼儿很快也很顺利完成了活动任务,效果良好。在运用游戏“摘苹果”来学习8的分解时,我指名两个幼儿来进行“摘苹果”,其活动目标就是要求幼儿知道8具体能分成几和几,两名幼儿上台后,拭目以待,老师一声令下,“摘苹果”开始了,结果是A摘了4个,B也摘了4个,这样就把8分成了4和4,幼儿记录后,重新换幼儿,游戏继续进行,通过6轮游戏后才发现,8能分成4和4,出现了4次,8能分成5和3出现了2次,而8能分成1和7及其他情况均未出现,这是因为,每个幼儿都不想落后,都想在活动中表现自己,他们的能力相当,所以摘下的苹果数总是相差不多,如果用这种游戏方法可能很难完成活动任务,而且效果不佳,此刻,我机灵一动,打算重新考虑游戏方法,对幼儿说:“这个游戏经常出现重复现象,我们不玩了。”于是在美工区,拿来两个可比克的盒子,取来8根水彩笔,指名幼儿来分,告诉幼儿,每次分的要和别人的不一样,很多幼儿的常规思维就是等分,首先是8能分成4和4,接下来,就有幼儿将彩笔分成了5和3,当然也有重复的分法,但是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就会发现重复,于是掌握了规律的幼儿就在前面幼儿分的基础上,直接将一个盒子里的水彩笔,取出一支,放在另一个盒子里,幼儿们一边探究,一边分,一直将8的7种分法全部分完,并正确记录了下来,在此时,我依旧用鼓励的口气说:“赶快开动脑想想,还有别的分法吗?”就在其他小朋友还在思考怎样分时,C突然举起了手说:“老师,老师,我还有分法。”我以为他肯定是慌张,弄错了,就给他一个机会:“你说吧!”“8可以分成8和0,8可以分成0和8”,他一口气说完,很是自豪。于是我表扬他:“你真是个爱动脑子的聪明的孩子!”
最后在填写记录单时,对于填写的顺序我作了引导和指导,让幼儿按照顺序进行了填写,通过本次活动,让我想到了以下几点:
1.课前准备活动很重要,不仅仅是物质教具材料的准备,更重要的是幼儿预设生成的问题该如何处理?提前备的活动设计只是一种预案,教学活动中要随时调整活动方案,我们不能完全按照课前备的教案去执行,要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有自己主见和构想,不要照葫芦画瓢,按部就班,才能使活动效果趋于高效化。
2.幼儿园的活动虽说是以游戏为主要形式,在游戏情境中渗透知识,但是,并不是说越好玩的游戏就会收到好的效果,教师在游戏活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游戏活动的有效性,不要一味地为了游戏而游戏,失去了游戏性活动的目的和价值,降低了游戏活动的效果。
3.虽然本次活动效果比较良好,但是中途出现了一点小的意外,临时改变了游戏方案,操作材料有限,只有一部分幼儿参与到了活动中,进行了分彩笔的活动,对于绝大多幼儿来说,只是举了手,也没有实际操作,故此,我们在准备活动材料时,必须考虑到全体幼儿都能参与其操作活动,这样才是是最公平的课堂。
4.重视活动材料的便捷性、实用性,安全性,易操作性,本次活动中,我提前花了较长的时间为幼儿准备了苹果树,苹果图片,但在实际活动中,没有分彩笔活动效果好,所以,我们在平时准备教学用具时,首先要考虑到它对活动效果的辅助作用,不要认为越华丽、漂亮的教具就是最好的,这是一个误区,今后在活动中值得注意。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 7
这个数学活动,我精心设计了三个环节,每一环节都是环环相套,层层递进。
活动开始,我让幼儿找自己的生日,孩子们注意力一下子给吸引住了,通过让幼儿认认、想想、说说数字,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扩展性思维.接着让幼儿进入一个有趣的故事中,有年妈妈带着孩子住在漂亮蘑菇房子里进行着有趣的游戏,幼儿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到了年月日间的关系,了解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0(31)天,一年共有365天。然后又开了一个展览会,孩子们更是乐开了天更重要的是这个情境激发了孩子人人去探究、人人去发现,自己悟出了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这一活动设计巧妙,抽象的`“年月日”概念在多媒体课件的帮助下,显得生动而形象,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与学习能力。各环节设置比较合理,紧凑,目标达程度较高。活动中,自然渗透了科学、社会等领域的内容,活动的整体性较好。
数学《有趣的日历》选择了幼儿日常生活经常用到的日历挂历台历等来让幼儿认识日期,查阅日期.活动中充分体现了《指南》精神:幼儿的教育内容必须生活化、游戏化、社会化。“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创设出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应该让学生懂得:生活就是数学学习的课堂,数学学习就在广阔的天地里,生命的成长中。
在整个活动中,教师的情绪不够投入,没能很好地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师幼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不够,教师作为“教”的主体没能很好的发挥引导着、支持者、合作者的作用。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 8
这次数学活动是在星期六上午开展的,活动中,幼儿掌握了ABAB的排列模式,不仅能利用材料呈现模式,还能用身体动作表现,思维得到了极大地拓展。
这次活动中,老师有几点做的很好。首先,教师准备充分,给幼儿提供了很多操作材料,包括教室里的玩具和用品,还制作了幻灯片帮助幼儿认识和理解ABAB的排列规律。其次,教师各环节清晰连贯,层层递进,利于幼儿掌握排列规律,发展迁移性思维。活动中,教师首先是让幼儿观察图片,找出排列规律,接着就是让幼儿自己选择材料进行操作,摆出两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排列的模式,接下来就是请小朋友自己来表述自己的排列,然后就是增加难度,利用一种材料进行排列,利用身体进行排列等等。各环节紧密相扣,幼儿容易理解。
活动中,教师也存在着不足。首先,教师语言不精炼,啰嗦繁杂,喜欢重复孩子的话。这样是及其不好的,浪费了很多活动的时间。教师应锤炼自己的语言,问题应尽量简单、到位、规范。在备课中就应呈现出来预设的问题,只有这样有意识的规范自己的语言,才能做到语言简练、有效。其次,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待改进。活动中,特别是在第一个操作环节之后,教师采取的评价方式是个别幼儿谈自己的摆放方式,开始孩子们还很有兴趣,后来3个孩子之后,孩子们就不感兴趣了,教师可采取集体观察、讨论、评价的方式让每个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孩子的兴趣,教师做到关注整体。最后,教师总是扮演一个指导者的身份,甚至对幼儿包办代替,不敢放手幼儿自己操作,作为一名教师,就是应该引导幼儿学会自己做,而不是帮他替他做,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成长起来。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在放手与保护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活动中也应体现到这种理念。
语言是一门艺术,也是人与人交流的最基本工具。特别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自己面对的是几岁的孩子,语言的特殊性和艺术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一定要锤炼自己的语言,亲切一点、夸张一点、简练一点。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 9
《纲要》指出:科学探索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引导孩子们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益于保护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善于观察和发现。中班幼儿正处于数学学习的启蒙时期,幼儿学习的特点是离不开具体丰富的生活经验,因而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与组织离不开生活实际。
数字在生活中的用途很广,而且孩子们每天都会和数字打交道,可以说生活中处处有数字,然而大部分的孩子几乎都没有注意到生活中数字的存在。本次活动我以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数字作为内容,通过综合化的形式、生活化的内容、经验化的拓展、游戏化的延伸,让幼儿发现、了解生活中的数字,并在生活中运用数字。
活动开始,首先投放了与幼儿一起朗读有趣的数字儿歌,对数字有个初步的概念。
接着,我准备了幼儿生活中常见物,如:有数字T恤衫、时钟、尺子、鞋子、食品袋等幼儿身边物,让幼儿发现数字的存在,知道不同的数字在不同的物品上表示着不同的意思。
然后,我采用PPT课件的方式,引导幼儿在经验讲述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数字在我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发现数字给我们生活中带来的.方便。并通过小组讨论,发现数字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最后,以师幼共同编有趣的电话号码结束活动,体验玩数字的乐趣。
活动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就是活动的重难点,我采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将整个社区生活搬到课件中,在各个场景中,孩子们很快地发现了秒表、地铁公交站、机场屏幕、各种仪器、温度计、信号灯、身份证、股票、电话、门牌、海报等等生活物中的数字,大家不禁感慨:啊!数字真是太奇妙了。纷纷打开思维,畅谈了很多生活中不同用途的数字。
多媒体课件的充分利用,让我的活动开展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 10
数学游戏对培养幼儿动手动口动脑能力、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通过在游戏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还可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同步协调发展。
在设计数学游戏、安排课堂活动时要注重引导幼儿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赛"中增勇气,具体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游戏新颖,形式多样,富有情趣,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他们主动地学、愉快地学。如我在教大班学习‘8’的分合与加减时,我在导入时出示小猴小动物引起小朋友的兴趣,然后用儿歌;小猴爬上苹果树,一个苹果、两个苹果三个苹果一直数到八个苹果,吞下肚,呃!呃|!苹果布丁苹果派,什么水果我都爱。指出今天我们要学的是8的分合,趁小朋友兴趣·正浓我又在新授环节设置情景激发幼儿兴趣,小朋友轻声喊:魔箱魔箱呼啦啦!可以让每个小朋友的思想高度集中,接着老师用变魔术的方式变出操作物品“苹果”,让小朋友自己动手操作8的分合。再用口編应用题的方法学习8的加减法。就这样每个小朋友学的都很认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复习巩固时我用平时没做过的游戏-----“摘取爱心”的游戏:出示一颗爱心树,树上结满爱心卡片,卡片的背面是8以内加减法试题,幼儿随音乐摘爱心后算对的爱心卡片就送给他。这样大大的增强了小朋友的兴趣。接着是出拳游戏:如复习8的分合时教师与幼儿共同玩出拳游戏,我出“2”小朋友出“6”,2和6合起来是8.小朋友找朋友玩出拳游戏。真正让小朋友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每个小朋友都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要参加,并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努力争取正确、迅速地完成游戏中的学习任务,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直观形象的数学游戏可以在幼儿“具体形象的思维"与“抽象概念的数学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帮助幼儿理解掌握概念、法则等知识,引导幼儿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形象地表演“数的组成"、“数的分合"、“数字歌"、“找邻居"、“找朋友"、“送信"、“争当优秀售货员"等游戏都是借助幼儿的表演动作和生活常识来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儿歌“2字像小鸭,圆圆小脑瓜,斜着长脖子,直着小尾巴。"形象地描述了数字“2"的字形和书写要领。如“找相邻数",幼儿拿着数字卡片“6"说:“我今年6岁,我的相邻数是我的弟弟与哥哥,弟弟比我小1岁,哥哥比我大1岁,弟弟在哪里?"小朋友们想出答案,举起数字卡片“5”说:“我今年5岁,比你小的弟弟在这里。”另外一个小朋友举起数字“7”说:“我是比你大一岁的哥哥在这里”,在这个游戏中让小朋友知道相邻数就是一个比他大的哥哥,一个比他小的`弟弟。小朋友依据数序想出结果,为以后学习有关应用题做了铺垫。
科学领域内容与要求中指出,提供丰富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应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特别是在激发幼儿幼学习的兴趣往往不是教师的直接”教”的结果,幼儿主要是通过实际操作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教师要注意通过开展新颖的游戏,设计多样的情景,富有情趣的语言,影响、感染幼儿,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求知欲望。数学活动也是较抽象的逻辑思维活动,也可以融入到幼儿平时的一日生活活动中去。
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要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幼儿只有通过动手操作,才能逐步体验抽象的数学概念,活跃思维。教师要提供适当的教具来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如教具要新颖、直观,能使幼儿产生浓厚的好奇心,高度集中注意力。又如教师应给幼儿提供可操作性教具,让幼儿去摆弄、去思考、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幼儿才会有兴趣,所以我们要不断的更新教具,给每个孩子提供充分感受数学,参与学习的机会。
如开展“给动物宝宝喂食”、“蝴蝶花”、“小猫钓鱼”等活动,让幼儿在这些色彩鲜艳、形象具体,具有游戏性的操作活动中,有趣地感知形状、数量、颜色、大小等,并在自主的操作中产生对数学的情趣,喜欢上数学。再如让幼儿玩棋类游戏、扑克游戏、拼图游戏、走迷宫、转盘游戏时,要让幼儿在与同伴的学习互动中,通过合作、交流、分享去发现问题,从而获得更多的有关数学的知识,在潜移默化的游玩中喜欢学习数学。
总之,在幼儿数学教育的过程中,应尽可能联系儿童的生活经验,创设思考操作的问题情景,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有趣化,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生理特征,用自身的教育热情和情绪去感染带动孩子学习数学的欲望,产生对数学的情趣。令幼儿在数学的海洋里尽情游玩,让数学变成一种好玩、有趣的游戏。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 11
活动前,我为让幼儿能对数字的排列有个概念,我先让幼儿为汽车设计车牌号,幼儿操作情况较好,让幼儿为本次活动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而且,这次活动来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幼儿对现代通信工具非常熟悉,设计电话号码,让他们知道电话号码数字不能相同,如果数字相同,那么数字之间的位置就要不同,幼儿通过排列数卡后,得出了这个结论。
本次活动中,我做到了多元互动,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在第四环节中,幼儿相互讨论,提供了幼儿相互学习的机会。我还即兴的添加了教师与幼儿的互动: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我与幼儿的电话这一环节,让幼儿再次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自己设计的电话号码,可以玩打电话游戏。我请了几个老师来班级进行配合,让幼儿与听课教师的互动:让部分没有评价到的幼儿到听课教师那里去检查,这样使得每个幼儿得到了参与评价的机会,能检查到自己的为小动物设计的'电话号码能不能使用。但这也是对我班幼儿与其他教师如些亲密接触还是第一次,所以也是对我班幼儿来说是一种挑战。每个幼儿都参与进去了,虽然有几个幼儿扭捏几次,心里带着不安,但还是挎过了心理怕的障碍,勇敢地向着笑容可掬的听课教师走去。所以,我为自己感到欣慰。终于让孩子们走出了自我怕的空间,他们成功地挑战了自己。
由于幼儿的大脑还没发育完善,暂时记忆强,长久记忆差,前学后忘的现象时有出现,所以光靠上课复习是不行的,针对这个问题我为提供了操作区的材料。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得到进一步的操作体验。这样许多的数学问题,可在老师个别指导下,教师稍加点拨,让幼儿自己去处理。
因此,我个人认为数学活动一定要做到让每个幼儿得到操作的机会,并都能得到评价的机会,如果没有他人配班,我想这也不能像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而是想办法,可以让幼儿之间相互评价,也可以放到区域活动中,教师有针对性地让没有能参与到评价的幼儿能得教师的肯定,让他们也体验到成功。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 12
本学期,我园组织教师开展了三优课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从中我重新认识了数学教学活动。《纲要》指出:数学教育的价值取向更关注的是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情感和态度,数学教育应扎根于幼儿的生活与经验、从幼儿现实生活中去挖掘。
本次活动我开展了《五以内的相邻数》,在选材的过程中,我充分结合幼儿的对“邻居”关系非常感兴趣和幼儿对相邻数有初步了解但没有形成相邻数的概念的现状,结合本班幼儿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抽象逻辑思维初步萌芽的年龄特点,通过以故事讲述和解决故事中问题来激发幼儿进行主动探索的形式运用较好,让幼儿在轻松地在故事中学习知识。
首先,我以游戏的形式导入活动,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形式,根据幼儿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幼儿做多种新颖有趣的游戏导入学习内容。我让幼儿帮数字宝宝排列队伍,激发了对数字的兴趣。
其次,在活动过程中,我充分结合幼儿对动物的喜爱之情,以帮助小动物的房子编门牌号来引出课题,让小
朋友来为小动物找“邻居”,孩子们对找邻居非常感兴趣。一下子就为小动物找到了两个邻居。由于幼儿还没有形成相邻数的概念,所以这个部分以故事的引导方式来激发幼儿进行主动探索,让幼儿在轻松地在故事情节中自然将问题解决,为幼儿提供了主动探索的机会。
然后,小动物找到邻居后,以帮花儿找朋友的形式做游戏,请小朋友为数字宝宝也来找邻居的这一过程,实现从具体的物到抽象的数的转换。遵循了幼儿数学学习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规律。其中,以学习2的相邻数为重点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幼儿理解邻居之间的关系,每个数都有两个邻居,比它多1的数是大邻居,比它小的数是小邻居。从而为探索后面数的相邻数作好铺垫。在整个过程中,幼儿处于主动探索状态,以游戏的形式帮助幼儿掌握数的“邻居关系”。
最后运用人手一套的数学操作材料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愿望,更有利于幼儿掌握知识,完成目标。孩子们也能自始至终认真参与活动,在难度上,也遵循有易到难的来进行挑战。让幼儿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乐”。
但是突破难点的过程中,虽然幼儿能在之前的游戏操作中完成相关的相邻数的练习,但对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这个看似简单的内容,对幼儿来说难度较大,要让幼儿在新授过程中充分理解相邻数的关系,还需要老师的引导。
通过这次的活动,首先让我体验到更丰富的数学教学方法,故事讲述和故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幼儿设置游戏化的情景,使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尽量让抽象的数的逻辑概念在具体的事物中理解对幼儿数学学习和数学思维训练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次活动若能再准备一些动物头饰让幼儿表演故事里的事情效果会更好。数量充足、色彩鲜艳的数学操作材料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幼 儿主动探索的愿望,更有利于幼儿掌握知识,完成教学的目标。若表演让幼儿真正意义上做到“玩中学,学中乐”,从而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生活”的目的。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 13
信息技术的运用,在提高活动效率的同时为幼儿提供了展示的平台,也为幼儿共同学习,分享经验提供了帮助.本次活动中,教师充分运用了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播放、链接、互动操作等功能,实现了白板、教师、幼儿的有机互动。“正方形的面积守恒”这一概念的理解,无论从教师教的角度还是从幼儿学的`角度都有一定的难度,传统的教学也是以幼儿的操作为主,在反复的操作中感知正方形的面积守恒,但是老师或请小朋友演示起来很繁琐。本节课我将传统教学和信息技术结合起来,运用白板和投影展示幼儿的操作过程和拼摆的作品,又运用flash软件增加了课堂的随机性与互动性,方便且直观,幼儿可以随心所欲的表达自己的意见,而教师也可以有效的给予幼儿反馈,和幼儿很好的互动起来。同时在这一年龄阶段,认知活动中语言的作用明显增强,幼儿的语言表达很大程度上表现了他们的思维,所以在活动中,我为幼儿尽可能多的提供表达的机会,通过提问、追问等方式引导幼儿积极思考、表达想法。
白板的运用,减轻了教师操作学具、教具的繁琐,使教师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活动当中,提高了活动效率。
同时活动利用了信息技术色彩鲜明、图像清晰、操作快捷方便的优势,延长了幼儿注意的时间,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 14
生活中会碰到很多的测量内容,特别是我们自然角的植物一天天的长大,孩子每天观察着,每天都会向我来报告自己的种子发芽了,自己的种子长高了,某某某的种子长的最高。这个时候,我会故意问问孩子,“哪到底是谁的种子长得最高呢?”或者问他们“谁知道自己的种子长的有多高啊?”“你去量量看你的'种子有多高啊!”……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接触着测量,慢慢就有了测量的需求。观察着孩子的反应,很多是植物与植物的对比,有的是在那里目测,当我提出用量量的方法,有孩子都跑回去从书包里拿出尺子,可是在那里比划了半天,回来跟我说:“老师,我不会量。”
看来数学活动“测量”的教学时机到来了。我在活动中提供了一些丰富的自然测量材料,如吸管、粉笔、牙签、纸盒、帽子等,通过不同的材料测量桌子的长度和宽度,让孩子了解测量工具的不同,测量的结果也是不同的。同时重点解决了测量的方法,如起点、终点、首尾相接、记录的要点等。在此基础上,我再提供很大的操作平台,不只是在活动室里测量,还延伸到户外,如量滑滑梯、图书架、操场等,让幼儿自由测量各种物品做好记录,满足孩子测量的需求。让他们在操作中通过对比、讨论,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给幼儿与同伴足够交流、解决问题的机会,是本次活动的亮点。在活动,尽力体现以孩子为主,让大多数孩子能主动去学、愿学、乐学,培养幼儿对测量产生兴趣,尝试借助工具测量周围物体,进一步了解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中,孩子们兴致浓厚,能大胆尝试各种工具进行测量,也能用他们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测量的结果。然而,在活动中也存在一些困惑:1.幼儿由于个体差导,出现个别幼儿孤立活动,不愿与同伴交流,任教师如何鼓励也无济于事,该如何?2.测量工具的投入数量及种类应如何把握“度”。 3.在活动中是应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测量,还是让他们在测量中发现问题?如果他们不能从中自己发现问题,我们该如何办?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 15
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是大班初期幼儿的基本要求,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采用集体教学法,让幼儿进行两个两个数,正好数完的那个数是双数,剩一个的那个数就是单数等抽象词句让幼儿记背区分。
《纲要》中明确指出: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纲要中体现出来的数学教育的新目标和教育价值,要求我们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在生活和和游戏的真实情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幼儿的数学感和数学意识,于是我采用多种游戏开式开展了此项活动。
如何将枯燥的数学活动融入孩子的`生活,激发孩子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是数学活动的主要目标。世界学前教育之父福禄贝尔最早提出对幼儿进行游戏活动的主张,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游戏是幼儿的生命,我设计的这个教学活动,拚弃了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以游戏贯穿于整个活动,让孩子在快乐的游戏中区分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在活动中,我通过创设了“抽大小奖”的情境。让幼儿在富有生活气息的“抽奖”活动中感知理解单双数的概念,在操作中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拓展,启发幼儿寻找身上或者周围环境中哪些物体是单数,哪些东西上双数,在一系列循序渐进、富有挑战性的游戏中促进了幼儿对单双数及相关概念有更透彻的理解。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了10以内的单双数。
在活动中,我采用平时幼儿排队的方法,让两组幼儿到前面排成两队,看一看排到哪里时变成了一个幼儿,那么这个数就是单数;接下来我又请幼儿玩雪花片,先给雪花片两个两个排队,看一看自己的雪花片的数量是单数还是双数,幼儿都能很好的告诉我答案,最后请幼儿拿着自己的雪花片和其他幼儿一起做游戏,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了10以内的单双数。
总之,这节课基本上效果都很好,孩子都掌握的很好,基本的难点都攻破了,达到了我自己想要的效果。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 16
本课的目标是通过律动、游戏等活动,感知以主体为中心区分左右。并能正确说出自己的左边和右边。激发幼儿与同伴交流的关系,能准确的说出物体所在的“左”“右”方位。在活动刚开始时,我带领孩子们跳了一段《健康歌》,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引起小朋友们的注意,拉近了幼儿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在短时间内消除了由于初次见面所带来的陌生感。在导课部分能够充分调动小朋友们的积极性,使幼儿能够注意倾听。
在课中,多次运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感知左右,体现了数学的趣味性。使幼儿在玩中学、乐中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孩子们的参与意识。通过幼儿的参与,让孩子们用眼观察、用口表达、用心思考的方式更好的使教学进行下去。孩子们始终在我创设的具体场景之中轻松愉快的学习。
在练习巩固的环节,老师通过《找朋友》这个游戏进一步让幼儿分清自己的左边右边,让孩子们了解左右对生活的`重要性。
最后在活动延伸部分,我运用和小朋友握手,既了握手的礼节,同时为下节课所要学习的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做了很好的铺垫,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不足之处:因为和孩子们是做反动作,所以老师在示范中,有些小失误。老师在做示范时,应是规范的,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孩子。再者说,在做完《找朋友》的游戏之后,小朋友说出左右小朋友的名 字,左右的幼儿应有所表示。以便更加巩固所学的内容。
在本次教学观摩活动中,杨老师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在授课当中,一直蹲着和孩子讲话,这样拉近了孩子和老师之间的距离,很有亲和力,这一点很值得我学习。
仝老师教态亲切自然,刚开头的自我介绍非常好,是值得我借鉴的地方。
邵老师教态笑容可掬,很有感染力,能轻松的驾驭本堂课的教学,体现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游戏性。
这就是我对“区分左右”整个活动的反思,只有在仔细深入的反思之中才能找到完善的教学途径。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 17
数的组成和分解是数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根据新的教育纲要,我们要求幼儿通过生活和游戏来感知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并注重培养他们的探索能力、操作能力、交流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能力。本学期我们大班的幼儿已经学习了《6—9以内各数分解与组成》,对于数的组成也有了一定的理解和经验。因此,在我的指导下,我让幼儿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并记录下他们的结果。然后,我引导幼儿寻找分解和组成的规律,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学习,以达到活动目标并使幼儿的兴趣得到最大化。
一、以竞赛游戏激发幼儿兴趣。
喜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贯以有情节、有趣味的游戏,能使幼儿对活动保持持久的兴趣,同时将游戏与学数相结合,也符合多途径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原则。本次活动,我从幼儿的思维特点入手,设计喜洋洋和灰太狼的.闯关游戏。让幼儿在具体的,形象的情境创设中,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的认知活动能伴随着情感,让教学成为幼儿自己的需要,成为他们情感所驱动的主动发展的过程。并根据幼儿思维和情感的特点,把幼儿数学教育目标、内容溶于各种情境之中,让幼儿从中感知、体验、积累有关数学的知识和经验,其实质就是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
二、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
活动中,我十分重视体现幼儿的主动性学习,重视幼儿的动手操作。让智慧之花开在孩子们的手上。我们都知道,要想真正的学好知识就是要孩子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那么动手操作就是孩子们最好的学习活动。因此,活动中我让孩子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学习。幼儿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不知不觉主动的学习,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有趣和实用。
在本节课中,我根据幼儿已有的知识,并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设计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通过这个情境,幼儿可以通过自己尝试来探索学习,并且掌握了10以内的9种分法。幼儿能够用清晰的语言表达出分与合的过程,并且在此基础上发现和总结了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整个活动的形式新颖、简单有趣,生动形象。几个环节的安排恰到好处,始终抓住了幼儿的兴趣。活动不仅复习了9以内的数量,还培养了幼儿观察、比较和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整个活动让幼儿的思路变得清晰化、系统化,使他们感到学数学原来是那么有趣。在动静交替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了他们对学习的乐趣。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09-29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反思大班数学 反思11-02
大班数学教学活动反思03-19
大大班数学教学反思03-19
大班数学课教学反思04-12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15篇03-07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精选16篇)08-23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01-29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15篇)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