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几支铅笔》教学反思

时间:2024-10-05 02:33:3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有几支铅笔》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几支铅笔》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几支铅笔》教学反思

《有几支铅笔》教学反思1

  《有几枝铅笔》是加法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目标主要是:

  1、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加法含义,并学会5以内数的加法。

  2、让学生亲身体验,利用身边的物体摆一摆,初步理解加法含义。

  3、使学生能够看图说图意,并能够正确列式计算。

  4、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本课教学中我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训练:

  一、说的训练。

  如:请学生认真观察说一说老师每只手上各有几枝铅笔,然后老师做合并的动作,再让学生把这个过程完整的说一遍。(一边有3枝铅笔,一边有2枝铅笔,一共有几只铅笔。)请个别孩子说了后再请全班的同学这样完整的说一次。在“摆一摆”“练一练”等环节中也注重强调要求学生说完成的话的训练。

  二、动手操作的训练。

  无论是在主题图的教学中,还是在“摆一摆”“练一练”环节中,我都注重引导学生用圆片代替图上的实物进行操作,切实体会加法的含义;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孩子进行正确计算。

  三、与实际生活像联系的训练。

  让学生通过找一找身边的加法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知识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四、其他方面。

  我上课有个最大的缺点就是一直是语言不够精炼。现在因为是一年级的孩子,由于年龄特征,听的能力还较弱,因此在语言表达上,我尽力注意语速适中,让孩子能听明白,听懂。教学的方式上注重步骤分明,层次清晰。

  学生对加法意义的理解是建立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的。教学时,我通过实际操作,一只手拿2支铅笔,一只手拿3支铅笔,然后把两只手的.铅笔合在一起,让学生讲一讲是什么意思,体验加法的含义。然后鼓励引导学生提出自己身边的加法问题,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使学生体验到加法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学生初步体验加法意义的同时,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对加法的认识。如:书上“试一试”的题目,把4辆汽车和1个警察加起来。在出现这种错误后,教师要及时强调加法一定要把同类的东西加起来。然后学生在做书上练一练的第2题时出现了2个加法算式:2+3=5和4+1=5两种情况,在学生集体反馈时,有的孩子说不出算式表示的意义,我注重引导学生说出2个算式表示的意义有什么不同,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列出不同算式。

  总之,新课标、新理论,我们既要不断的探索,又要积极实践,贯彻新课标精神,落实素质教育,以人为本,育人至上,尊重差异,重视发展。

《有几支铅笔》教学反思2

  学习目标:

  1、 能正确地数出11—20各数,认识11—20各数并能正确地读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初步体会11—20的数的组成,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通过生活化的实例认识计数单位“十”,初步了解十进制,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4、参与实践过程,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初步的数感。

  学习重点:

  11—20各数的认识以及组成。

  学习难点:

  1、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

  2、 使学生学会倾听与交流,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计数器、20支铅笔、猜数卡片

  学生:白纸、20支铅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教师抓一把铅笔:你们猜一猜,老师手里有几支铅笔?(学生猜)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谁猜得正确?(数一数)咱们就来数一数(1—20)谁猜对了?

  2、(收起铅笔)谁能从1数到20?

  数正确了吗?有没有跟他数得不一样的?(倒数、数单数、数双数……)

  谁能从9数到20?

  3、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11—20各数。(板书课题)

  [课的一开始,安排了数铅笔的环节,让学生经历一个从数具体的事物到抽象地数的过程,在数的过程中,不断提问“有没有不同的数法”,以开启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提供更大的探索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

  二、 探索新知

  (一)数的认识、数数

  1、生活中的数:小朋友,你在生活中见过这些数吗?在哪儿?

  2、直尺上的数:直尺上也有这些数,我们一起来看着直尺数一数(出示尺上的一段)。你发现什么了吗?有没有和他不一样的想法?

  问:10的邻居是谁?

  [密切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数的概念来源于实际(包括生活实际、生产实际和科学技术),应该让学生充分认识和理解这一点。在这里,设计了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数这一内容,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填一填:

  (1)20、 、 、 、 、15(火车进山洞)

  小动物们乘着火车去旅游了,小兔在20号车厢,小熊在15号车厢,你知道长颈鹿、大象、小狗、小猪分别在第几号车厢吗?你是怎么想的?

  (2)10、12、 、 、18、

  (二)数的组成

  1、抓铅笔游戏

  (1)请每位小朋友随意从桌上抓一把铅笔。估计一下,你抓了几支?

  (2)动脑筋想一想,抓的这些铅笔如果摆在桌上,怎样摆才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你抓了几支?想好了,把它贴在白纸上。

  (3)4人小组交流,商量一下选一种贴到黑板上。

  (4)反馈讲评:多少支?能一眼看出来吗?

  (把10支扎成一捆)这一捆就是一个十。这样摆,跟刚才有什么不一样?把10支捆在一起有什么好处呢?

  [通过让学生动手抓一抓,估计一下,摆一摆,发现当铅笔数目多时,不容易一下子看出是多少,激发学生寻找好办法,以便解决这个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活动中,主要目的是要让学生建立一个10根一捆就是1个十的概念,突出把10作为一个单位,使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11—20各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为进一步学习数的组成及以后的写法作准备。]

  2、巩固10个一就是1个十

  (1)课件闪过几件物品:10个一堆,另零散的几个。

  (2)你看到的东西有多少?把数量写下来。谁写下来了?你怎么这么快就数清楚了?有没有好的方法向大家介绍一下?

  3、认识数位及意义

  (1)我们把15在计数器上拨出来。

  师: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个位上一颗珠子就表示1个一,两颗就表示2个一,3个一,4个一(边拨边数)10个一,这时候我们可以把个位上的珠子全部去掉,用十位上的一颗表示1个十,1个十就是10个一。

  那么15应该怎么拨呢?十位上是1颗珠子,个位上是5颗珠子,所以15是由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板书)

  (2)学生拨数

  ①拨一个数:13,说说13是由什么组成的。

  ②16是由什么组成的?在计数器上拨出来。

  ③谁能拨一个由1个十和9个一组成的数。

  (3)20的组成:

  师:19再加1是几?(个位拨一颗珠子)20也可以这样表示:把个位的10颗珠子去掉,再在十位上拨1颗珠子。那么20是由什么组成的?

  [利用计数器让学生很形象直观地通过观察知道数的组成。]

  三、 巩固练习:

  1、猜数游戏(逐一出示条件)

  (1)比19小的数;比15大;由1个十和7个一组成。

  (2)是15的邻居;由1个十和4个一组成。

  (3)由2个十组成的数。

  学生猜以后,用卡片出示正确答案,猜对的小朋友奖给一颗“智慧星”。

  2、实际应用(录像)

  (1)内容:拿12根木棒,一生一根一根地数,另一生先拿一捆(10根),再拿两根。

  (2)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评一评。

  [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在学习了数的概念后,利用这些概念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样能使学生慢慢建立起知识来源于实际、又能应用实际的观念,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 课堂小结:

  上了今天这节课以后,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五、 课堂作业:

  《随堂练习》。

  板书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

  15:1个十和5个一组成

  贴铅笔图 13:1个十和3个一组成

  20:2个十组成

  反思:

  新课程所倡导的数学学习,是孩子们带着知识与经验走进课堂,生动活泼地建构起对数学富有个性理解的过程。

  1、 数学学习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于学生对

  数学活动的参与,而参与的程度却与学生学习时产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如学习数学的动机与数学学习价值的认可,对学习对象的喜好,成功的学习经历体验,适度的学习焦虑、成就感、自信心与意志等,这些非智力因素对数学学习以及智力开发有着很大影响。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更多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让他们感觉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从而愿意接近数学,因此,教师在选取学习素材以及安排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和趣味性。比如可以讲故事、利用玩具、新奇的事物等。

  在这节课内,我尽量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或有趣的情境,比如最后的一个猜数游戏,充分利用了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智慧星,一出示,就吸引了所有学生的注意力,大家兴趣非常浓厚,争着抢着回答问题,可以说这个时候,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了这一活动中去,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不但是这节课,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也经常利用一些动物、水果、汽车等图片,创设一些学生熟悉的、有趣的情境。我们发现,如果这节课上“玩”的东西、趣味性的东西比较多,那么学生的兴趣特别浓厚,注意力就比较集中,反之,课堂上的感觉就比较散,。因此,我们的教学活动应当把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当然,这里的非智力因素还属于外部动机,最终目的,还应当使之转变为直接指向数学学习的内部动机。

  2、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构建的过程。学生的数学学习基本是一种符号化语言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学习,两者之间的相互融合与转化,是学生主动构建的重要途径。我们这一册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它编写的其中一个重要理论依据就是构建主义理论,里面有很多内容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得到的,他们所熟悉的,在学生来校之前,他们已经拥有了大量的日常生活经验。比如图形,生活中随处可见;数数,学生在幼儿园已经会了;人民币和时间,和每天的生活息息相关,而我们的教学活动,就是让学生把这些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例如:这节课虽然是学生开学来第一次接触11—20各数,但不需要由老师再去教他们怎么数,完全可以放手给学生,(事实上,学生数得很好,方法很多)教师只要拎一拎,理一理,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活动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由此发展他们对数学的理解。

  3、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从学生认识发生发展的规律来看,传统的数学学习中,教师讲授,学生联系的单一学习方式已不能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了,这种方式甚至造成了学生学习的障碍。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应该注重学生的发展,应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活动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中,不应追求知识的“一步到位”,要体现知识发展的阶段性,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教学中不应追求“统一化”,而应致力于“多样化”与“合理化”。在这节课中,主要通过观察、猜想、推理、交流等环节,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机会,让他们经历自主“做数学”的过程,以使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个性发展成为可能。

  4、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应当是富有个性、体现多样化学习需求的过程。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存在着差异,处于同一发展阶段的不同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也存在差异,再加上各种外部因素,从而导致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前面也提到了教学中本身应致力于“多样化”。例如摆铅笔的过程,学生根据自己铅笔支数的不同以及生活经验的不同,会有各种不同的摆法,这就是一个方法多样化体现,然后通过交流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别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以改变自己在认知方式上的单一性,促进其全面发展。

《有几支铅笔》教学反思3

  “加法”是在学生认识了1~10的数,比大小后进行的,是计算数学的起始课。初步认识加法,知识虽然简单,却对以后的学习计算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有几支铅笔”时,我设计了四个环节层层推进。

  1、直观演示,初步感知加法含义。

  2、观察画面,体会加法含义。

  3、发散联想,理解加法含义。

  4、动手操作,巩固加法含义。

  首先,我演示小兔和小鹿赛跑,让学生观察,小动物比赛情境,并把观察到的.在小组内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合起来”就“加起来”的意思,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探究欲望。接着通过观察书上“气球图”同桌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同意。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法的含义。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然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列举用“加法”来表示的事例,增进对“加法”含义的理解。使学生感悟到“加法”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最后是让学生动手摆学具,先是看算式摆,然后是用5个学具摆出不同的加法算式,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意识。

  反思整节课,我在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给足学生思维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尝试中发现,在讨论中明理,在合作中成功,在质疑中发展。这样在活动中学习数学,变学生被动的接受学习方式为多样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发展,更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世界一样丰富多彩。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掌握数学知识信心。从而激发学生继续中东参与的兴趣。

  总之,新课标、新理论,我们既要不断的学探索,又要积极实践,贯彻新课标精神,落实素质教育,以人为本,育人至上,尊重差异,重视发展。

《有几支铅笔》教学反思4

  本课教学中我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训练:

  一、说的训练。

  如:请学生认真观察说一说老师每只手上各有几枝铅笔,然后老师做合并的动作,再让学生把这个过程完整的说一遍。(一边有3枝铅笔,一边有2枝铅笔,一共有几只铅笔。)请个别孩子说了后再请全班的同学这样完整的说一次。在“摆一摆”“练一练”等环节中也注重强调要求学生说完成的话的.训练。……

  二、动手操作的训练。

  无论是在主题图的教学中,还是在“摆一摆”“练一练”环节中,我都注重引导学生用小棒代替图上的实物进行操作,切实体会加法的含义;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孩子进行正确计算。

  三、与实际生活像联系的训练。

  让学生通过找一找身边的加法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知识并不神秘,就在我买的身边。

  四、其他方面。

  我上课有个最大的缺点就是一直是语速较快。上届的孩子由于已经习惯了我上课,在语速上我也没刻意去注意。现在因为是一年级的孩子,由于年龄特征,听的能力还较弱,因此在语言表达上,我尽力注意语速适中,让孩子能听明白,听懂。教学的方式上注重步骤分明,层次清晰。

【《有几支铅笔》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铅笔有多长》教学反思02-02

《铅笔有多长》 教学反思04-09

铅笔有多长教学反思01-21

《有几枝铅笔》教学反思04-10

《铅笔有多长》 教学反思04-09

《有几枝铅笔》教学反思04-10

铅笔有多长数学教学反思04-10

铅笔有多长数学教学反思04-10

《铅笔有多长》教学反思15篇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