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3-04-12 10:21:31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观察物体的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观察物体的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观察物体的教学反思

观察物体的教学反思1

  《观察物体》,设计意图是,这部分资料是在学生已经能观察2~3个小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观察4个小正方体摆成的物体。在学习活动中,多次让学生参与观察活动,鼓励学生能根据指定的视图要求进行摆物体的活动,发挥各自的想象力,探索不同的拼摆方法,从而使学生的直观思考潜力和空间想象潜力得到更为充分的锻炼。在观察、比较、实践中,帮忙学生进一步积累经验,从而深化对实物与视图关系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施,形象直观地对物体进行观察,提高学习效率,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从上课的效果来看,基本到达了教学目标,就是学生在语言描述上还欠缺,学生的主动探究欲望不强,以及我的教学语言组织得不够简洁,严密。

  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一些体会和思考:

  一、重组教材:

  教参上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例题和想想做做1-2,但是如果就这些教学资料,整节课就显得比较单薄,没有训练的深度和广度。此刻我们就应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不再是教教材,所以我增加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教学例题和想想做做1-4,从上课的状况来看,正好是一节课教学时间,比较充实。另外对书上的题目进行了改良,例如想想做做3,书上原先是从上面看到的是三个横着的正方形,

  我把它改成了从正面看到的是三个横着的正方形,一字改动,提高思维的难度,调动了整个教学气氛,原先只有三种摆法,改了一下就有8种摆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用心性。

  二、练习的层次性

  争对以上的教学资料,如何有机的结合,使之浑然一体,我在教学设计上体现了练习的层次性。首先我在进行例题教学时,让学生在观察三个不同的物体时,先让学生摆一摆,从正面,侧面,上面进行观察,把观察到的形状画在表格里。然后交流发现,得出不同形状的`物体,分别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有可能是不同的。之后我安排了连线练习(想想做做2),这部分是使学生沟通视图与物体的联系,然后观察三个不同的物体,(想想做做1),提高了观察的要求,要求:形状相同的画一个图形,形状不相同的画三个图形。立刻给出许多不同的物体,(想想做做4),要求找出形状相同的面,以上练习只是根据由4个小正方体摆成不同的物体来观察形状,深化了实物与视图关系的认识,发展了空间观念,这部分资料教学较简单,最后我练习了根据视图来摆出不同的物体,这部分知识相对较难,这样设计练习有坡度,体现练习的层次性,由易到难,由浅到深。

  三、教学语言的描述

  在教学语言的描述上,本节课我力求做到了语言规范,在学生上台用教具摆物体时,尽量在语言描述上表达得清楚,如:三个小正方体横着摆成一行,然后把一个小正方体摆在左边小正方体的前面,从视平线上观察物体的三个面……

  四、学生的操作

  对于这节课,我准确把握了教学要求,每个学生我准备了学具,切实组织好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参与进来,学生透过,操作,观察,比较,强化了视图与实物的认识,做到不以教师的演示来替代学生的操作,不以对教材中的插图观察来替代对实物的观察。

  五、尊重个体差异

  对于根据指定的视图要求拼摆出相应的物体,我鼓励学生思考不同的摆法,锻炼学生的直观思考潜力和空间想象潜力,让学生自主探索,然后小组交流,启发想象,在交流摆法时,我肯定了不同学生的摆法,有的学生摆了4种,有的学生摆了6种,有的学生上台摆出了第七种摆法,第八种摆法,我都对学生进行了表扬,但我没有让所有学生都能拼摆出八种不同形状的物体,这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观察物体的教学反思2

  观察物体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从不同方位观察简单的物体,初步把立体图形与其视图联系起来。这对于二年级的孩子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把握不好容易造成学生观察的疲惫,空间观念得不到发展。因此这节课对我而言,重在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从而使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活动中,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教完本课后,感触较大,反思如下: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1﹑这节课,以“平平来做客”贯穿教学全过程,同时将观察活动溶入在这个故事情景中。再用多媒体的音像效果说出“平平”的话,更增加了趣味性。如:在教学从前后两个面观察物体时,配上以下录音,“这是二(2)班的教室吧?哎呀!小朋友大概去上体育课了吧?嗯,教室真干净啊,看来我得好好学学!还是留个纪念吧!‘咔嚓’‘咔嚓’小朋友猜一猜,哪张是在教室前面拍的,哪张是在教室后面拍的?”……这样,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解决问题,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快乐。2﹑挖掘身边素材,创设探究环境.在观察教室之后,让学生观察教师,为此:

  生: 我能看到老师的后面,我从前后面观察老师. 我能看到老师的左面,我从左面观察老师. 我能看到老师的右面,我从右面观察老师. 我能看到老师的前面,我从前面观察老师.

  二、以生活经验为依托,由易到难,逐步拓展,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本课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将学生所熟悉的可爱的玩具、水杯一些实物直接带入课堂,这些都来自于学生身边,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容易的两面观察,从具体到半抽象的安排,充分尊重了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了学生观察的兴趣和积极思考的动力,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观察物体的教学反思3

  《观察物体》这一单元的教学,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观察到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或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有以下的收获:

  1、学会观察,教师要让学生知道怎样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例如:观察一个圆柱,如果从正面观察这个圆柱,教师要让学生从比较远的地方观察,把圆柱放在讲台上,让学生站在教室的最后面,圆柱放的高度要与观察者的眼睛一样高,最好把眼睛稍微眯起来,这样,学生正面看到的圆柱确实是一个长方体。大部分学生能体会到。

  2、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借助学具,利用这些学具体验如果从正面看到的是圆,它有可能是什么?如果从正面看到的是正方形,它有可能是什么?……教师给出从正面看到的平面的`由三个正方形组成的图,要求学生用4个正方体积木,有哪几种搭法?小组成员边讨论边动手搭,最后形成共识。

  3、学生在学会观察物体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观察由几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实物,把从正面、左面或右面、上面所观察到的图形画下来,大部分学生能画正确。

  总之,《观察物体》这一教学内容,只要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物感知,就能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

观察物体的教学反思4

  本节课并没有用书中的例题,因为找药箱比较困难。首先是让学生齐读一首诗《题西林壁》。让学生感受为什么同一个事物却看到的形状不一样,从而引出课题。观察物体。使学生对此也能够产生兴趣,紧接着就让学生独立尝试,进行活动一学习。一小组为单位,观察学具中的长方体,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感受到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形状也是不同的,有了亲身体验。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在独立尝试过程中,包括后三分之一的学生也非常积极的进行感知,学习,并能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使我很高兴,同时我也给予了肯定与表扬,让他们也能体会到成就感。之后又进行了活动二的学习,从正面、侧面,上面进行观察,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图形不一样而且视线要垂直,只能看到一个面。由于学具中的长方体太小,有一个同学说能看到5个面,这时有的同学一听,好像他说的对,自己矛盾了起来,我叫他到前面观察我准备的一个大盒子,并在侧面写上数字让他看,结果他看不到数字,这时他以及有疑惑的同学就都明白了,在这个交流解惑的过程中,全班同学都加深了认识。

  在学习完成后,又让他们进行自主学习活动三,从不同角度观察正方体、圆柱体、圆锥、球体。自学效果非常好,全班同学都能观察出他们的平面图形。

  最后我们、给他们出开放性题。画了一个圆,问他们我看到的是什么立体图形,他们都能想出好几种来,同时也说明空间观念抽象思维能力有所提高。

  这节课通过“以学为主,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抽象思维,空间观念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能够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亲身体验,所学到的知识非常的牢固、扎实,并乐于参与其中,加强了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观察物体的教学反思5

  《观察物体》的教学,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潜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同时透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

  活动是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方式,不仅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本节课在这一点上体现得比较突出。在上课之前我反复的研究教材和已有的多媒体课件,总觉得有些欠缺,之后我发现不管如何直观都没有具体的实物直观。于是我跳出了课件和课堂的局限,决定把学生进行分组活动排列座位,整节课堂以活动为主,以实物观察和动手实践为主。我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分四个不同的方向让学生观察,并把自己观察到的形状讲给大家听,这样就产生了分歧,让无法理解的进行换位观察,透过实物观察,学生自己发现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积累了辨认从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的经验。

  本节课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透过学生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用心性。把数学课商城活动课,学生感到新奇搞笑,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在质疑中,让学生初步感知到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然后透过小组合作交流,站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站在不同的位置看物体的形状不同。发挥的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透过观察想象站在物体不同位置的人看的的物体形状,然后进行观察图形的决定。透过本课教学,再一次给了学生与伙伴合作、交流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学会合作、交流思维的潜力和空间想象潜力。

  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最后的游戏活动中,进一步体验,增强学生空间观念。活动一:让学生能正确辨认出物体的正面、侧面、后面。活动二:透过观察小猴子不同面,进一步加深对物体正面、侧面、上面、下面及后面的认识。活动三:透过让学生运用学具小组活动,体验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活动四:透过照片进行决定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站到相应的位置去。活动五:进一步进行活动,透过照片和站好的位置进行决定是谁看到的。

观察物体的教学反思6

  在“观察物体”中关于平面对称现象学习后,开展平面对称现象的探索活动,在动手实践的探索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得数学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索的欲望,产生对现实世界各种现象进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励学生主动地探索未知,进而逐步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这也正是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发展数学思维所必需的过程。

  再如,让学生查找资料:“湖南电视塔有多高?武冈电视塔有多高?他们的高度相当于几层教室的高度,他们的高度相当于多少个学生手拉手的`长度,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形象地描述电视塔的高度?”查资料的方法可谓多样:可以网上查找,可以看书,可以打电话查询,可以问大人等,甚至可以实地观察。这样的设计不正是体现了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这样的实践活动,把学生的外部操作与内部的数学思维紧密结合起来,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学生在动手中获得了知识,培养了大胆思考,勇于创新的能力。

观察物体的教学反思7

  【片断一】

  教师将抽奖箱正对着学生放在讲台上。抽奖箱正面标着抽奖箱三个字,右面标着欣欣超市,左面标着活动时间:1月1日~1月7日。

  师:(指抽奖箱)瞧,这是什么?

  生:(齐)抽奖箱。

  师:你们是怎样知道的?

  生:(边指着正面边说)这里写着抽奖箱三个字。

  师:这里是抽奖箱的哪一面?

  生:抽奖箱的正面。(板书:正面)

  师:谁知道这个抽奖箱是哪个超市的?知道的同学举手!

  生(坐在右面的):抽奖箱是欣欣超市的。

  师:哎,你们怎么知道的?

  生:抽奖箱右面标着呢!

  师:(指坐在中间和左面的学生)你们看到了吗?

  生:没有。

  教师移动抽奖箱,使右面对着学生,之后恢复原来的摆法。(板书:右面)

  (用同样的方法教学认识抽奖箱的左面,略)

  师:(指抽奖箱的左面和右面)抽奖箱的左面和右面都是抽奖箱的侧面。(板书:侧面)

  师:谁来指一指抽奖箱的上面?

  (一个学生到讲台前指抽奖箱的上面)

  师:你们坐着能看到抽奖箱的上面吗?

  生:看不到。

  师:怎么会看不到呢?

  生:抽奖箱上面太高了,坐着看不到。(板书:上面)

  【反思】

  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是观察物体的前提。在上述片断的教学中,我以简单的活动,真实的感受,有效的学习这一想法为指导,引导学生逐步认识抽奖箱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由于学生坐在教室里的不同位置,不能同时看到抽奖箱的左面和右面,因此利用这一资源,巧妙设问,让学生在观察中产生疑惑,在疑惑中形成感受。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不仅认识了抽奖箱的正面、侧面和上面,更身临其境地体会到观察的位置决定着观察的结果,为后面的学习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

  【片断二】

  师:认识了抽奖箱的正面、侧面和上面,接下来我们就来认真地观察这些面。谁愿意上来观察抽奖箱的正面,要求只看到抽奖箱的`正面,而看不到其他面。

  一个学生上来观察,他实际看到了抽奖箱的正面和上面。

  师:他观察正面,站的位置对吗?

  生:(齐)对。

  师:(对着正在观察的学生)你现在是只看到抽奖箱的正面,而看不到其他面吗?(学生摇头)自己调整一下,行吗?

  学生点点头,两腿微微下蹲,使视线正好平视抽奖箱的正面。

  师:(结合观察学生观察的姿态)只看到正面,必须面对正面,眼睛平视正面。你们想试一试吗?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模拟抽奖箱。请一位同学从抽屉里把抽奖箱拿出来轻轻放在面前,正面朝着自己,抽奖箱摆好后不能移动。活动时每个同学走到合适的位置,一个接着一个轮流观察。

  教师以一个小组为例,具体指导学生如何6个人观察同一个抽奖箱。

  【反思】

  观察物体重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形成对物体面的形状的认识。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安排了三次观察物体的内容,教材的编排是螺旋上升的。本节课的教学起着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它以二年级观察实物为已有基础,也是学生进一步观察多个正方体组成的物体的前提。在教学中,我注意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无论是个别演示还是组内观察,都注意突出学生对观察方法的认识,注重学生观察物体的细节,让学生真正经历观察方法获取的过程。特别是组内观察,由于6个人观察一个抽奖箱,如果要求不明确,小组活动容易混乱,学生的观察很可能只是走过场,草草了事。因此小组活动前,我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强调学生要一个一个认真仔细地轮流观察。针对三年级学生年龄小,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比较弱的特点,我又以一个小组为例,具体地示范小组活动如何开展,有效地组织了小组观察活动。从课堂教学效果来看,学生观察得很充分,体会和感受也很深刻。

观察物体的教学反思8

  《观察物体》的教学,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

  活动是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本节课在这一点上体现得比较突出。比如,观察纸箱的活动中,不是让学生单纯地站在位置上看一看、说一说,而是设计了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他们不仅获取了知识,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体验观察的方法。比如,猜猜看(美丽的学校):判断是从正面、侧面,还是从上面拍摄的。让每个学生结合学校的实景观察图片,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形状是不一样的;及通过玩手中的长方体并猜出颜色这个游戏,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物体正面、上面和侧面的理解。同时鼓励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观察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的快乐。

  给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形象的学习材料纸箱,把所看到的和周围的同学说一说,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纸箱的哪几个面,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这几个操作活动,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民主作风,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交流、合作空间。

观察物体的教学反思9

  在备课时,我透过研究教材,发现这节课的编写意图是让学生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状况是不同的,提醒学生要多角度的观察物体才能了解物体的真实面貌,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潜力和推理决定潜力。根据教学资料,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三个环节。

  1.观察导入。

  在这一环节中,我结合学生平时经常用的透过观察决定物体异同的方法,让学生观察两个盒子,并故意将不同的一面背对学生,学生很自然决定这两个盒子完全相同,这时我并没有将不同的一面展示给学生,而是让一个学生到盒子背面观察,提出不同意见,在其他学生都感到奇怪并急于观察时,我将两个盒子不同的一面展示给全班学生,让学生意识到“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就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从而导出课题。这样的设计不但将现实生活中的素材与数学知识紧密联系起来,而且激发了学生的观察欲望,为整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2.探究新知。

  当学生有了观察的欲望后,我设计了观察同学的活动,引导学生从前、后、左、右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己观察到的状况,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看到的.状况是不同的。然后我又设计了观察玩具老虎的活动,让透过学生变换自己观察的位置,进一步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看到的状况是不同的”。在学生有了亲身体会后,我让学生总结自己的体会,找出自己的观察方法,把自己的生活体验上升为理性认识,将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

  3.练习体会。

  这一环节里,透过“想一想”和“连一连”的活动,让学生体会、理解、巩固观察方法,然后透过用学生喜欢的赛车及其图片,进行“猜一猜”的活动,把观察的位置扩展到六个方位,将所学的知识扩展延伸。

  这些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身临其境,在自己的游戏、活动中体验生活,发现规律,总结数学知识,真正体现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活中的数学”。

观察物体的教学反思10

  一、课堂上努力体现“三性”

  (1)主体性

  张扬、培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理应成为现代教育追求的目标。培养、发展人的主体性,是教育改革的一个主题,也是深化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基于这一指导思想,本课的设计始终围绕着“自主参与──独立学习──深刻体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自主意识,从而主动去获取和领悟感性材料中的简单数学问题。如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并配以轻柔愉悦的音乐,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学习活动中,继而让学生独立沉浸在丰富的学习材料之中,有玩具,也有生活用品,鼓励学生自己选择观察的方向,再画一画,画好后又让他们离开自己的座位,从不同的方向去观察所画的物体,最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互相启迪,体会到在实际的生活中,几乎所有的物体都是立体的,而观察的方向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一样。

  (2)探究性

  本节课注重为学生营造探究条件,一方面让学生自己带东西到课堂上来,有玩具汽车、飞机、水壶、钟、塑料椅子、绒毛玩具等物品,再从中选取信息探究新知;另一方面我也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之中,如应用拓展的练习“摆正方体”,看着组合图形的三视图把图形摆出来,这样的操作活动对于需要教师点拨指导的学生来说,既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又能通过他们的探索逐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3)实践性

  数学是一种工具,一种将自然、社会运动现象法则化、简约化的工具。数学学习的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学会建立数学模型,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这节课中,大量地创设条件,让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之中,“学以致用”,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上课伊始的猜冰箱,课中观察玩具、用品,给熊猫照相等,都采用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材料,旨在联系生活,开阔视野,同时延伸学习,使学生能从看到的物体的某一个面,联想到整个物体的形状,培养其观察立体实物的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本课的所有教学环节都注重借助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知识载体,意在让学生感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

  二、需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观察物体”的内容主要是对简单物体正面、侧面、上面形状的观察,因此本节课选择了大量生活中的实物让学生观察,旨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但同时,生活中有些柱形体的几个面没有明显的区别,这些物体的观察又如何与本课的学习目标有机结合,它们的尺度该如何把握,都是有待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本节课课末的拓展练习中已涉及观察三视图后摆出组合图形,这个要求有一定的难度,但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却是极其有效的。课堂上四人小组通过讨论思考,都能摆出正确的结果,可见一年级学生已能基本达到此要求,那么在今后的学习中“图形的认识”又该如何编排?如何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呢?这也有待教师进一步思考。

观察物体的教学反思11

  空间观念是建立在对周围环境感知基础上的、对空间与平面相互关系的理解和把握,这种理解和把握,以对周围环境的感知为基础,包括观察、想象、比较、综合、抽象分析等活动,在空间与平面之间往复铺排。

  在课堂学习中,教师把直接操作的体验作为发展空间观念的`基础和重要途径,把操作、观察与想象、判断甚至推理有机结合。第一次操作的一开始也许是盲目的,也可能以失败告终,但是,当往复几次摸索了一些门道之后,操作起来容易多了。接着又让学生发现规律进行归纳,进而猜想探索“从上面看形状不变的摆法”。这里既培养了归纳能力保护了学生的猜想,又遵循猜想验证的逻辑,注意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模式与学习习惯。另外课堂中,教师也注意了让学生把对同伴想法的倾听与亲身实践结合起来,跟上步伐,作验证。因为只倾听是不够的,只有亲身实践才能不盲目,才能真正改正完善自己的想法,才能增加属于自己的体验。

观察物体的教学反思12

  《观察物体》的第一课时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在本册教材中这部分是难点,它是在学生熟练掌握上下前后左右的基础上,对学生空间概念的培养。在本

  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自己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有:

  一、教学目标定位:本节课我是在刘进兰老师上课点评后再上的,在点评中,老师们都认为:刘老师的课只出现三方位的观察,体现不到难度,正因为如此,整节显得很平淡。针对这个问题,我大胆整合了教材,把教材中的三方位观察拓展到四方位观察,并把重点定在左侧和右侧。由于教学目标适当地增加了难度,因此,整个课堂都发生了变化:差生能保底,优生更优,课堂气氛活跃,每个环节都把学生和听课老师吸引住了。

  二、教学中的课堂组织:本节课大部分时间都是让学生合作学习、合作交流,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问题,再让学生进行比较、验证,每个环节都设计得非常紧凑,一环扣一环,根本就没有学生开小差的余地,虽然是分组学习,但课堂纪律仍然是整整有条,让听课老师赞叹不已。

  三、通过讲故事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巧妙地在故事中设计了有建设性的问题,借助板书的插图,从而让学生在汇报和争辩中,认识物体的正面、后面、侧面。因此,学生的思维发散得比较广,任何时候都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尤其是对优生的培养落实得比较到位。

  四、在学生对正面、后面、侧面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再通过对“恐龙图”三方位的观察,引导学生通过连一连找出三个方位对应的观察物,而且在让学生汇报的同时,教师紧抓住一名学生说的:“老师,假如站在前面的小明站过一点点,他连的就应该是侧面啦!”进行巧妙的引导,就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了物体的局部和整体的关系。随后通过借用学生熟悉的数学书、小汽车进行验证,再一次验证同学们的发现是正确的。同学们在汇报第69页做一做时,教师有巧妙地问:“奇怪,图上看不到数学书后面的图案,你是怎样猜出来的呢?”这样一问,学生很快地发现“正面”与“后面”是相对的。从而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学会从一个面推测到另一个面的形状恰到妙处。

  一节课下来,发现每个环节都让学生通过观察去发现问题,从而进行验证、归纳,结果发现需要花费的时间比较多,让老师在课堂上对教学内容的“度”难以把握,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非说不可,这样一来,往往直接影响到课堂的组织,尤其是对于新教师来讲,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另外,我为了尽量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结果我只能把原计划安排的欣赏与拓展作为课外延伸,没有让课内的设计尽善尽美,这也是一个遗憾。但从测试情况来看,效果是可喜的,95%的学生对四方位观察物体连一连都能全对,而这部分连错的都是弄错了左侧和右侧,比我预期的效果要好。

观察物体的教学反思13

  最近中心校举行有效教学讲课比赛活动,我有幸参与其中,执教五年级数学上《观察物体》一课。上完这节课,我和学生都感到很满意。课堂上我充分运用教具、创设了有趣的故事情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探究的欲望。课的一开始,我以游戏导入,从而让学生理解观察物体要全面。学生对此很感兴趣,但同时我又达到了我的教学目的。

  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课堂上让全体学生参与进行动手操作中。课前我准备一个长方体盒子,用此来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是不同的;我为每组同学准备了一组圆柱体与球,让学生学习两个物体放在一起从不同面去观察,并且将观察到的图形在说出来,让学生初步感知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然后采用猜一猜的游戏活动来巩固本节课的知识。我发现这个互动参与式的游戏,学生都很喜欢。看似游戏的教学设计,其实是一种灵活的练习方式。看似简单的教学内容,我们更要努力挖掘教材,深入研究教材,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平淡的教学放出智慧的光芒。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从这教学中,我也深刻的发现了,其实活动也是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本节课在这一点上体现得比较突出。比如,观察小药箱的活动中,不是让学生单纯地站在位置上看一看、说一说,而是设计了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他们不仅获取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的快乐。如平时都不爱举手发言的学生却在课堂上主动在讲台上来观察老师带来的教具,并给同学讲他所看见的形状与同学所看见的有什么不同等。课堂上气氛热烈,活跃,纷纷举手发言,学生情绪高涨。这也给我了启发,以后的教学要是能参与各种有效的活动,那还担心孩子上课不认真了吗?

观察物体的教学反思14

  本课教学内容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观察物体》。在学生已经能观察由3-4个小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观察5个小正方体摆成的物体,这部分内容是学习空间和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四年级学生处于小学阶段数学学习中第一学段向第二学段过渡的时期。在第一学段的学习中,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曾进行过初步的探索,掌握了一定的操作和探索的方法,学会了观察由3-4个小正方体摆成的物体,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得到了初步发展,具备了进一步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由于学生所处的特殊年龄阶段,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一切未知事物都满怀热情,充满期待,只要适当的加以启发和引导,他们必将带着希望踏上发现之旅。

  一、自主活动,激发兴趣。

  学生对刚发下来的正方体很感兴趣,如果压抑他们的好奇心,直接开始新课,会因为学生注意力分散而影响教学效果,不如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同时也顺利地过渡到了新课。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出示,照样子摆一摆。让学生先看图摆物,拼出视图。从正面、上面、侧面分别观察,拼出看到的视图。初步体会物体与它相应的平面视图的转换与联系。接下来让学生思考问题一:“想一想:在这个物体上添一个正方体,从正面看形状不变,应怎样摆?”这时,由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还未展开,很难想出各种添法。这就自然想到了去尝试操作,在此基础上小组交流各种添摆方法,然后全班交流出添摆的规律,最后以课件演示的形式展示各种不同的添摆方法,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印象和再一次的方法指导。

  有了这一问的基础,下面的问题二:在这个物体上添一个正方体,从正面看形状不变,可以摆在哪里?问题三:在这个物体上添一个正方体,从侧面看形状不变,可以摆在哪里?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了。他们会想出各种有利于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操作、小组讨论交流、将问题一的解决思路迁移过来。从而得出添摆的规律。在这一部分的活动中,其实有一部分学生已经能独立解决问题了,还有少部分学生能脱离实物操作得出添摆的方法和规律。这会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产生自我认同感、感觉到个人的力量和集体的智慧。

  为了体现思维的可逆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设计了问题四:如果在这个物体上拿掉一些正方体,从侧面看形状不变,可以怎样拿?最多可以拿掉几个?这个问题大多数学生很快便能得出答案,这说明他们有效的.思维方式已经形成。

  三、巩固练习,拓展思维。

  在巩固练习中我设计了四道练习。第一题观察物体,确认三面的视图,是连线匹配题。第二题观察三个立体图形,说说发现了什么。并要求学生用合适的方法解决。数学学习中适当的方法指导能提高学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事实上也是如此。学生从本题中还能体悟到观察物体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形状也会各不相同的道理,从而提醒学生从多角度去观察事物。第三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所提供的信息想一想、猜一猜、摆一摆。其中经历了由思维-想象-验证的全过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大有益处。第四题“猜猜它是谁”这一环节,设计了两个层次:

  (1)、有一个物体,出示从三面看到的视图,猜猜它是哪个物体。

  (2)、有一个物体,出示从三面看到的视图,摆出这个物体。第二题是开放性问题,有两种摆法,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再次提醒了学生注意观察角度的问题。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新课程标准》也明确要求把“学”的权力还给学生,把“想”的时间交给学生,把“做”的机会让给学生。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并在合作探究、分享交流中经历学习的过程、体验方法的价值、形成积极的情感。本课我因势利导,尽量多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以“动”启发学生的思维。采用以引导学生操作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活动,合作交流、实现自主探究。

观察物体的教学反思15

  “观察物体”学生在三年级已有所接触,他们先后学习了由2个、3个或4个同样大的小正方体拼成的物体的正视图、侧视图和上视图,并初步学会了从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进行观察,会用图形表示看到的形状。课开始,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三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拼成的`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来自己搭一个图形,再从上面、侧面观察,将看到的形状画出来,并通过“观察物体时应注意些什么”的问答,既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又唤醒了学生的创新联想,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从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由5个或6个小正方体搭成的图形,其形状是怎样的,是这节课的认知目标之一。教学时,教师采用选择填空的方式让学生说说从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各是什么形状,并提示学生,如果你在观察中感到困难,可用手中的小正方体摆一摆。不同层次的要求,有利于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观察物体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11-01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05-19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06-23

教学反思《观察物体》02-24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06-13

《观察物体》教学的反思06-21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06-13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06-23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05-19

教学反思《观察物体》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