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

时间:2024-08-21 13:46:4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1

  “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

  学生可以借助以前学习的口算方法来解决计算问题,但本节课重点是学习笔算加法的算理。反思这一节课,新课前对一年级的'口算进行复习,强调算理很有必要,为本节课笔算奠定了基础,但是如果把后面例题计算拆开摆在口算复习中,对后面笔算起到更好的作用。

  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不进位加),教材创设情境如下:小学二年级四个班去游乐园,人数分别是36、30、35、34人,如果一辆大客车限坐70人,哪两个班学生可以合乘一辆车?本节课只需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竖式,但当我提出:“哪两个班学生可以合乘一辆车?”这一问题,经过学生的补充,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案,对于进位加的我把他们都写在了一个角落,作为课堂最后的拓展题让学生思考。在讲解例题一的时候,我巧妙的利用了小棒图,把小棒图竖起来摆,使得竖式形象化,接着把形象的小棒图再抽象成数字。

  这一环节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竖式的算理。再通过练习判断,使得学生对笔算时出现的种种情况有所警惕,从而都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但是在处理本课的时候,有以下几点做得不够好:1.没有深入的解释“合成一辆车”和“准乘一辆车”,导致在提出问题“哪两个班学生可以合乘一辆车?”后,还有学生提出后不确定是否可以合乘一辆车。2.由于上一环节没有处理好,所以导致时间不够,后期练习中的判断改正题没做,拓展题也没做。这是本节课最值得检讨的地方。以后备课的时候一定要备好学生,备好教材的每一句话。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2

  一、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时,创设适合的情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好的情境能让学生尽快地融入到教学中来。因此,我创设两位小朋友买玩具的情景,既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注重交流,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

  交流是学生的天性,学生总愿意把自己知道的与别人一起分享。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口算方法。取长补短,发挥学生集体的智慧,在相互交流中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本课练习的设计紧扣重点、难点,在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后,又设计了一系列的巩固练习,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巩固了口算方法,深入挖掘教材自身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下面的.练习中,先通过对比练习题分清进位与不进位两种情况,提高口算正确率,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再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运用数学。

  不足与改进: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并结合教学时的实际教学情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反思:

  一、本节课我对学生回答问题时的评价不太到位,应多给一些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学生说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后,说的不到位的应教师给予补充,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口算方法。

  三、学生不善于利用估算来对口算结果进行检验,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错误主要在口算进位加法时,会将个位向十位的进一忘记加,是学生出现的主要错误,如果引导学生将估计与精算结合起来,将会有效地提高口算的正确率。而且我发现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重视精算,忽略估算。学生总是习惯以精算结果去解题。只有当题目提出明确要求要“估一估”时,学生才会以估算的方法去尝试解决问题。不难看出,学生欠缺的是估算意识,一种能根据实际情境灵活选择算法的能力。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3

  这部分知识是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口算和两位数的笔算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前面的教学我了解到本班学生对进位口算和不进位笔算掌握较好,。在新授课时心里上就放松了,课后就发现学生对今天所学知识掌握度不理想和预设效果有所偏差。总体上我认为在本节课上存在以下不足:

  1、板书不及时。课中在总结笔算加法的注意点时,学生说了很多,但都是比较零散的。这时我没有及时归纳并板书:“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造成学生知识形成的不系统化,学生容易忘记。

  2、比较计算顺序时,我空讲了。在讲这部分知识时,我看到有些同学是从十位算起的,所以为了突出从个位算起,我没有拿出具体例子来讲也就是说没有拿出那个同学的作业本,其他同学没看到,他们缺乏感性认识所以没记牢。在后面的巩固作业中,还有部分同学出现类似的错误。

  3、关注学生面不够。作为教师在教学时总有一个通病:关注优生,忽略学困生。在教学中我没有关注学生的需求,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他们的需求是不可能完全一致,而我并没有针对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予以满足,所以在整节课中我认为这是一个最大的缺憾。新课标指出:在教学中应允许个性的存在,允许孩子发表不同的见解,应俯下身来和孩子一起感悟、学习。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是以参观博物馆为主线,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使枯燥的计算变得富有情趣与生命力。这节课学生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教学成功的地方主要体现在较好地贯彻了课改的新思想,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单纯的计算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为此,我根据课本主题图创设学生郊游乘车活动的`实际情景,提出“四个班只有两辆车怎么办?”“你认为哪两个班可以合坐一辆车?”,从而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并把这个情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练习设计改变了枯燥的数字计算,创设了“我是小医生”、“我最棒、我能全做对”的闯关活动,使学生感到有趣、有挑战性,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整节课学生都能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学习中。学生帮助解决了乘车问题,使他们体会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使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较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列竖式计算对学生来说只是变换了一种书写的方法,不会太难。因此我在引导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独立尝试。在尝试的基础上,请同学们讨论两位数加两位数时要注意什么?学生讨论后,引导学生自学课本,培养了他们自主探索获取知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通过独立尝试和小组讨论学习后,学生完全能独立把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说出来。因此,我想我们教师只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民主、可以充分发展的环境,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

  这节课也存在着不足的地方。例如,在教学例1时就要强调从个位加起。由于这个讨论进行的太晚,导致有些学困生接受新知太慢。

  在教学设计中我遵循了教材的编排,以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能力为根本,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学习数学的情感。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4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的基础之上进行学习的。因此,新课学习之前我引导学生对整十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进行了复习。从这节课中的教学互动和教学效果可以看出新课前的复习对探索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非常有帮助的。因而,复习这个环节我认为是设计得非常好的。新课引入时我了解了同学们在课间活动的时候都喜欢参加哪些体育项目,并向同学们介绍小华、小红、小军也非常喜欢参加跳绳这项体育活动,在一次比赛中他们的成绩如下,随即出示课本第59页例1的情境图。创设了生动的`教学情景,过渡自然。引导学生观察例1的情境图并说出自己获得的数学信息,培养学生的细心观察能力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在教学中,这个环节只点名了2名学生发言,根据观课老师们的建议可以再采用一个群答的方式,让同学们充分获取例题中的数学信息。在理解情境图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根据同学们的提问板书:(1)小红跳了多少下?(2)小军跳了多少下? 并谈话:今天我一起来解决这两个问题。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要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体现数学的价值和应用价值。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这两道题的口算方法时,合作交流引导得不够到位,每个小组的成员虽然都明白合作的任务是什么,但在个体的具体分工上不太明确,这样的合作交流是不充分的,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改进。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5

  新的学校,新的起点,新的思想,新的面孔。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新调入的教师每人讲一节课,我期盼着这一天的到来,也有些胆怯。在期盼中这一天终于来了,整节课下来,我感觉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需要值得自己反思和借鉴。

  1、 情境的创设由生活中的乘车问题导入,数学源于生活,抓住这一点,让学生处境生情,以乘车情境作为导入,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 考,同位的交流,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与途径。由于学生的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很显然提出的乘车方法也就很多,但针对这节课的设计,我只是选择了其中的一 组方案进行学习。情境的导入,为学习新知做好了铺垫。

  2、探索新知由乘车方案入手,让学生尝试发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对于解决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了口算的方法、摆小棒的方法等多种方法进行计算。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课堂上孩子 们基本上应用了口算的方法,只有几个孩子用了列竖式的方法进行了计算,针对孩子的做题方法,只是让孩子展示了口算的.算理,对于笔算,指了一名学生进行了板 演, 此时让孩子认真观察孩子的笔算方法和过程,并且让板书的学生说了自己计算的过程。此时的我,有了新的想法,立标课有一定的模式,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 说,竖式的写法也是一种模式,学生的第一感觉非常重要,所以在教学竖式的写法时,我在黑板上进行了板演,让孩子们接触模式般的印象。

  3、 展示交流根据板书的竖式,但对于如何计算,便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孩子,先让学生同位之间交流算法,然后学生展示,在展示的时候,有的学生从个位算起,有的学 生从十位算起,对于这些竖式的计算方法,我并没有提示孩子非得从个位加起不行,这也使得在场听课的不少老师提出了质疑(怎么老师不强调从个位加起呢?), 而是给学生留有了下一步学习进位加法的计算空间。在教学进位加法时,学生对于从个位加还是从十位加产生了疑问,有的学生说,从十位加好,有的学生说从个位 加好,并阐述了自己的理由(从十位加太麻烦了,个位进的1要加上,还得把十位上的数再擦掉,不如从个位加起方便。给予学生所说,学生进行了练习,从中体验 了知识的生成过程。

  4、巩固练习以基本的笔算开始,加深学生对于本节课的认识,同时提高了学生对笔算算理的理解。

  总之,反思自己的课堂,感觉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值得自己反思的地方,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霸占学生自学的时间还比较多,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之中,把学生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6

  这部分内容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与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的口算方法,明确了相同数位的数相加、减的道理,这一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学生在用竖式计算时只是形式不同,但算理相同,计算难度不会很大。

  由于本节课是计算教学,学生容易产生枯燥感。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于是我请上了孩子们所喜爱的动画人物——朵拉,让孩子们主动地跟着朵拉去探险,自主地去学习本节课的知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本质上是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及加、减整十数两种情况的组合。他们算理也是完全相同的,学生可以通过知识的迁移和类推来学习。在教学时,学生从图上收集信息并提出问题后,孩子们列式解决43+31时,已经下意识地计算出得数是74。我趁势予以追问:你是怎么想的?有些学生已经能够完整有序地说出计算的'过程。为所有学生都能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鼓励学生摆一摆学具,用我们的学具来验证我们的想法。边摆边要求说一说怎么计算,以达到加深理解和强化的作用。

  学生对于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都不存在问题,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了正确书写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竖式和计算顺序。教学难点是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顺序。我把竖式计算的重难点定为:数位对齐,个位算起。

  我觉得在教学竖式计算时,规范学生的书写很是重要,在边讲边示范板书时,让孩子们徒手跟着写一写。接下来放手让学生在下发的作业纸上来列竖式计算 43-31,收集孩子们的各种作业,引导孩子们来进行评价,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积累了竖式计算书写时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总结出在列竖式时要注意数位对齐。

  从“个位算起”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如果单单是一个准则或是老师的一个要求,孩子只会一味地去遵守这一规定而已。为突破这一难点,我设计了三个环节。第一环节是想想做做第一题,学生在练习后交流计算过程,学生有先算十位的也有先算个位的,对于该如何计算老师并不予以评价,只是提出疑惑:到底先算十位好还是先算个位好。第二环节,用竖式计算62+33、58-28、5+42、 78-6,生独立完成后进行展示交流,,逐题让学生讨论交流算式中的“5”“6”该放在哪里。引着学生再来算一算,如果“5”放在了十位,个位上就没法进行计算了,引出在竖式计算时,我们要注意从“个位算起”。

  不足之处:

  1、虽然学生对于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够理解,但学生说算理和算法说得不够。学生动手操作说说算法时,很多学生未能按要求边摆边说算法。

  2、对于学生的鼓励语和评价语有些单一。

  3、最后一题,我将题目改成了开放题,“你能看图用数字说话吗”。由于时间关系,没能多让孩子们来说一说。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7

  一、吃透教材,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提炼自学重点。

  我在认真研读了教材、教师用书和课标后,提炼出本节课的自学重点是: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的口算。我一直觉得自学重点的提炼不同于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概括,因为自学重点是让学生看的,并让学生围绕自学重点进行自学的,所以一定要贴切学生的语言,让学生明白易懂,放在心上,整节课都能紧紧围绕自学重点,绝不能照搬教学目标重点知识技能目标或教学重难点。其次一定要紧紧围绕本节课的重难点提出一个自学重点,绝不能贪多求全。出示自学重点后,让学生各自轻声读两遍,重点就是鼓励学生去探索不同的口算方法,然后帮助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口算。从五个环节来看,本节课大多数学生都能紧紧围绕自学重点来开展自学、讨论和交流的。

  二、掌握自学方法,紧紧围绕自学重点进行个人自学。

  “引导自学”型课堂最关键的环节就是个人自学,只有有效的个人自学,才能进行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个人自学的效果直接影响着一节课的实效性。如何才能做到有效的自学?首先就要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我们班从一年级开始训练自学方法,我概括出六个字:看、圈、想、做、问、查。在学生没有掌握灵活的自学方法之前,这些机械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本节课我也是要求学生围绕这六个字进行个人自学,并且强调围绕教材39页上面的两个问题(①你是怎么口算的?②比较两题计算时,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进行认真思考,并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口算两道题时,使用的方法都是受到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的思维定式影响,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我的要求也不同,每组的1号一般都是成绩较差些的学生,他们能用这一种方法正确口算,对于他们来说就已经完成自学任务了,对于2、3号,成绩中等或偏上的学生,我就要鼓励他们再想出一种口算方法,对于4号小组长也就是每组中成绩优秀的学生,我的要求更高,鼓励他们想出尽可能多的口算方法。在思考第二个问题时,很多学生没有关注计算时的相同和不同,而是简单的看到两道口算题的第一个加数都是 44。我适时给予点拨,指出比较两道题在计算过程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不是让我们比较这两道算式题。可是我发现经我这样的点拨后,不少学生都不知道如何去思考。我只看到李善宇、罗世祺等几个同学写出“算法相同”,可以看出这几个学生已经明白了,就是表述上不准确,应该是同一种口算方法的算理是相同的,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很难有这样准确的概括能力。还有少数几个同学跟我的ppt呈现的一模一样,我估计是在我上课之前用曙光小学的班班通,不太熟悉,所以就演示了一遍,细心观察的同学就看到了我还没呈现的ppt内容了。纵观这一环节,每个学生都紧紧围绕自学重点认真自学,探索口算方法,虽然不同层次的学生收获是不一样的,后进生收获的是一种方法,成绩优异的探索到好几种口算方法,但是不同的学生在这一环节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新知识,这正是“引导自学”型课堂最大的魅力。对于个人自学环节,我的任务就是不断的巡视,关注到各个层次的学生的个人自学情况,并进行适时点拨,可惜我的点拨不够明确,没能给学生更好的指导。

  三、加强常规训练,开展有序有效的自学交流。

  在训练小组讨论常规上,虽然我已经花费了很多精力和时间,基本能做到有序讨论,至于有效,还需要努力。本节课在小组讨论中,我发现在讨论口算方法时,每组基本都有一两位学生只使用了一种口算方法,而另外的口算方法都是小组长直接告诉的,没有经历探索的过程。全班交流我还是采取了一组同学进行集体汇报,其他小组给予补充。我这么做目的有两个:其一,学生可以得到充分的锻炼,尤其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其二,尽量避免单生提问,传统课堂回潮,因为年轻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是有限的,经常为了能让教学顺利开展,就会加强控制,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可是本节课的全班交流我选择了最好的一组进行展示,基本上把两道题的.口算方法都已经汇报了,只有陆子杰补充了第二题口算方法:44+40=84,84-2=82.其他同学只好做了观众。汇报的小组提出的问题是“用什么方法可以检验我们口算是不是正确的呢?”学生根据以往学习笔算时的经验,提出多种检验方法,比如再算一遍,用减法验算还有估算。接着让其他小组提问题,韦皓小组提出的问题是“哪一种方法能又快又准确的口算?”罗世祺立即就说:“用你喜欢的方法就可以”我为了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没有抓住学生在课堂上的精彩生成,就结束了全班交流。

  四、紧扣重难点,教师做少而精的点拨。

  本节课,我围绕重难点设计了两个点拨:点拨一,比较不同的口算方法,找出相同点?就是让学生发现我们都是利用拆数的方法,把一个或两个加数拆分成几十和几,然后转化成两个或三个简单的口算题进行口算,能进行又快又准的口算,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点拨二,我们可以用估算来检验口算的结果是不是正确的。通过这样的点拨,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本节课我是在全班交流后单独进行点拨的,效果不太好。应该在学生汇报口算方法时,就立即进行点拨,渗透“转化” 数学思想,同时表扬陆子杰同学的方法,也可以用凑数这种方法来口算。汇报小组提出“有什么方法可以检验口算是不是正确的?”有同学补充说:“可以用估算”,我应该立即抓住这样精彩的课堂生成,追问学生“我们该怎么估算?”或“这两道口算题在估算时有什么不同?”这样穿插在全班交流时的点拨,才能引起学生最大的关注,否则在交流后再来点拨,就不够突出,很难引起学生的注意。

  五、形式多样,层次不同的巩固练习。

  本节课“想想做做”共有七道题,题量较大,形式单一。所以我进行的大胆的尝试,形式上有所突破,我整理了三类题目:基础练习、解决实际问题、拓展练习,前两期是必做题,拓展练习是选做题。内容上我也进行了改变,第一题是连线题,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第二题是先让学生估算,再进行题组对比练习;第三题解决实际问题,第四题拓展练习让学生自己编五道得数是六十多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算式,还有就是在方框里填合适的数,拓展练习的题目没有确定的答案,鼓励学生分散思维,寻求不同的答案。在巩固自学环节,少数学生能完成所有题目,也有少数学生必做题都没有完成,大多数学生都能基本完成。我点拨了解决实际问题,基础练习题在小组里订正。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我意识到“引导自学”型课堂值得我去探索,去实践,去反思,只有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才能还课堂给学生,还学习给学生。课堂教学的精彩不是靠教师来“表演”,而是让学生去演绎。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8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教学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同时,引导学生在练习中由需要进位的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口算类推出相应的整百数加整百数的口算。还适当要求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由于学生有笔算的基础和丰富的经验,学生对于笔算有很大的依赖性。如果引入新课后直接出示例题进行教学,绝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用笔算的方法进行计算,想不到用简便的`方法直接口算,这样就完全失去了本课的意义。于是我在教学新知前设计了练习在其中渗透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为学生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做好铺垫。在设计这些练习时,我希望学生能从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中探索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在探索口算方法的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了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交流,学生间的引领,找出不同解决的方法。既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取长补短,发挥学生集体的智慧,在相互补充中得到最佳的方案。在分组交流时,尽量让学生来交流总结,并适时进行引导。

  本课练习的设计紧扣重点、难点,在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后,又设计了一系列的巩固练习,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巩固了口算方法,深入挖掘教材自身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下面的练习中,先通过对比题、小游戏、编口算等进行基本训练,分清进位与不进位两种情况,提高口算正确率,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再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运用数学。

  由于设计的内容很充实,课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探究发现、讨论方法用掉了太多的时间,使得最后一个环节未完成的时候下课铃已经响了,所以上课还需更紧凑一些。还有一点是,课堂上的语言不够精炼,不能做到一针进血,在讲解口算方法的时候有点啰嗦,不够简洁。为此,今后要多多学习,争取更大的进步!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9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口算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正确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课前先让学生进行了口算练习,包括两数个位相加是10的,以及两数个位相加是十几的。通过口算,学生复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复习之后,创设了收集邮票的情境,从贴近生活的事件入手,吸引了学生的目光,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注重引导,体现学习的自主性

  本课的学习注重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起到引导作用。如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之后再问:先算什么?个位满10要怎么办?向哪一位进1?进1在竖式上怎么表示?再算什么?5怎么来的?例题与试一试完成之后,让学生比较两道题的计算过程,师生共同总结笔算加法的注意点。

  三、重视语言表达,巩固算理

  为了能够巩固学生对算法的理解,要通过大量的练习。除了笔头计算,还要重视学生用语言来表达计算过程。从例题34+16就开始训练学生的述说。可以这么说:先算个位,4+6=10,向十位进1,个位写0,再算十位,3+1=4,4+1=5,十位写5。语言表达的过程也是对算理的再一次巩固,同时边说边写,还能起到调节作用,调动学习的氛围。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10

  这节课是前几册100以内口算的延伸,是在100以内口算(整十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整十数)和100以内笔算基础上教学的,掌握这部分口算,不仅在实际中有用,而且是以后学习笔算的基础。学生已经具备从图中发现数学信息,并具备一定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和在100以内)的计算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力求突出以下几点: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习的最好的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本节课通过让学生感受春天,提供了乘船去鸟岛春游的生活情境,同时充分利用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激起学生急于解决问题的欲望。

  2、尊重学生个性化学习,体现算法多样化

  在学生运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解决实际问题时,由于学生生活背景、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口算的方法也必然多样化。在实际教学中,我就尊重学生,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交流中体验算法多样化,并努力使学生内化、完善自己的计算方法。如在解决乘船问题的过程中,当学生列出算式23+31、32+39时,问学生:你是怎么算的?还有其他算法吗?每种算法,通过指名几个学生说口算方法,同时又让学生选择一种喜欢的方法说给同桌听,使每个学生体验到算法多样化,并内化、完善自己的计算方法。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11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设计,力争创设良好的情境,让学生始终在情境中进行学习。纵观这一节课,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生活实际,选取学生最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内容,创设参观博物馆这样一个情境。

  二、引导学生由学数学转向做数学。

  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在学生学习新知过程中,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学具进行操作,在小组内进行交流,验证“14+28”结果到底是三十多,还是四十多。学生动脑想一想,动手摆一摆,动口说一说,切实感悟小棒满十捆成一捆,木块满十排成一排。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进位加法,老师再组织学生讨论:是先从个位加起比较方便,还是先从十位加起比较方便?通过讨论交流,班内大部分学生都选择了先从个位加起,因为学生从比较中已经能明显感受到从个位加起的.优越性是不会把个位进的1漏加。如果先加十位的话,就很容易把个位进的1漏加。

  三、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1、个位满十进一,有的学生虽然进一了,但十位相加时却忘了加一。

  2、学生20以内的加法没学好,个位相加结果出错。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12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在一年级已经学习过了,这学期主要是用笔算的方法,在算法上学生已经掌握了,所以我在上不进位加法时把重心放在学生的书写格式和从个位算起上,这个为后期学习进位加法和减法打基础。在进位加法时,我就一直在强调进位,什么时候进位?有些孩子还没有算就先进好位,导致有些不要进位也进位了;有些孩子是现在心里已经口算出结果了再进位,这些都是还没有弄明白为什么要进位。上课时就结合小棒以及让学生说自己的想法强调为什么要进位。有一题让学生填数字的`题,我觉得对学生理解进位不进位有很大帮助。

  我让每个孩子都在蝴蝶上写数,不能空,错了等会我们擦掉,这样一来转一圈就可以发现其实就那么几个答案,44+44=98,49+49=98 ,43+39=76,47+39=76,47+29=76,那这些答案写黑板上,一个一个排除,学生因为都写了答案,很想知道自己对不对,那么学生就被吸引过来了,在让认为不对的学生说出不对的理由,那么最后正确答案就出现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逻辑思维的锻炼,对于进位加法与不进位加法的本质就更加清楚了。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13

  一、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相结合,激发学生计算兴趣。

  传统教材总把笔算划为独立一课时,教学重点放在理解笔算的算理,掌握计算法则和方法上,并通过一定的训练到计算的熟练。而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根据这一要求,在“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教学教学设计中,从解决问题导入。我们从四个班乘车参观博物馆的乘车问题引入,上节课我们已经解决二(1)与二(2)和二(3)与二(4)可合乘一辆车,那你还有什么不同的乘车方法?怎样列式?可以得出另一个算式:36+35。这样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上的文本资源,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并在学生理解算理后,看能否解决前面的实际问题。这样,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笔算,改变了原来从枯燥的算式到算式,要学生学为学生自己想学。学生在这种有目的的学习活动中主动建构知识,获得用数学的成功体验。

  二、把笔算、口算、估算教学融为一体,比较中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

  两位数加、减两位的笔算是建立在口算的基础上的,因此在教学笔算时,我把口算、笔算与估算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如在教学进位加法时,让学生先猜测一下36+35可能是几,当学生猜测是71时,问你想用什么方法来验证,请你用你喜欢的方法验证。这时出现有用口算的:①36+30=66,66+5=71;②30+30=60,6+5=11,60+11=71。……还有列竖式的`,不过没有进位点,估计是先口算后再写上去的。这时,正是引导学生学习笔算的最佳时节。我就问:那么笔算到底该怎么算?……,当有同学出现“611”时,马上有学生反驳,刚才口算是71,不可能是“611”,从而认识到进的“1”不能写在横线下。教师从中指出:为了不忘记进上来的“1”可在线上点上进位点。这样把几种计算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学会笔算,也大大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

  三、借助小棒操作,理解笔算算理

  当提出用笔算,个位加个位6+5超过10怎么时,我引导学生结合小棒的操作过程揭示其进位的方法,把11根扎成一捆,3捆加3捆再加1捆得7捆,所以是71。并在竖式上将进位的过程表示出来,由此学生真真理解“为什么要进”和“怎样进”的问题,从而明确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四、练习的针对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提高学生计算素养。

  在练习设计时,我们针对部分学生易混淆的进位与不进位,设计了填得数十位上是几的专项训练和你也来出几题今天学的题型考考你的同桌,既巩固所知识,又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设计比较灵活的题,如思考题,照顾互学有余力的同学。

  课后学生作业反馈大多数学生计算正确较好,但因课堂上教师说了一句“为了不忘记,点上进位点”,大部分学生没有点。可正因为没有点,学生的错误也出现在此。因此,以后在上新课(学生刚接触),教师的课堂用语还应考虑周全,应指出今天我们还刚学,为了不忘记进上来的“1”,应该都写上,这样也许会提高那些后进生的正确率。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想法,有不当之处敬请同行指正。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14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会正确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根据情况选择恰当方法的意识。教学重点是正确口算,根据情况选择恰当的方法。

  本节课我能根据学生的基础准确确定教学目标。体现在对教学情境的分层把握上。

  教学参考上是把两位数加两位数和两位数减两位数作为一个课时来教学的.。我从本班学生现有的基础出发,只学习和不超过100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这就要对教材上的教学情境图进行和理的分配,分层次展开教学。教材第91页的情境图为引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提供了现实背景,为了只完成加法教学,我先放手让学生从图中说一说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并把四个班的人数和一条船限乘68人板书到黑板上,鼓励学生提一些和乘船有关的数学问题,并将这些问题板书到黑板上,如四个班一共有多少人?二一班和二二班一共有多少人?二三班和二四班一共有多少人?对这些问题学生列式解答比较简单,可以把时间和重点放到计算方法教学上。再带领学生解决较深层次的问题,就是一条船坐两个班的学生行不行的问题。这样学生通过计算不同的两个班的人数和来选择同时坐两个班的几种方法,增加了训练题目,巩固训练了加法。再组织学生讨论这四个班怎样搭配两条船就行了的问题,学生不知不觉又计算了一遍,看看哪两个班的和是比68小的就行了。至于更深层次的问题,那就是二一班和二二班坐一条船还有多少个座位,需要从二三班调多少人刚好坐满第一条船,同时二三班调走了一部分人以后,还有多少人,这些减法问题则让学生在本节课上思考就行了。

  课后感觉学生在本节课上学有所获,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口算加法,也能较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加法问题,不足的是把情境图意分割开来,不利于训练学生思维的完整。但能照顾全体学生,可以说是失有所补。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15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的第2个教学例题,要求学生在学完这节课之后,要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在学习这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教学内容,并能够熟练地进行竖式计算。本节课,我便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动手操作等学习活动,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

  1、规范课堂常规,做好习惯培养。

  二年级学生经过一个学年的课堂常规培养,已经初步养成了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我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了上课要做到五到:口到、手到、眼到、耳到、心到,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在教学中,通过表扬做的好的学生影响其他学生,共同做到规范课堂学习。

  2、注重对学生倾听习惯培养。

  低年级学生注重表现自己,他们在老师提问题的同时总是迫不及待地抢着回答。这样做以后,往往回答的结果答非所问。所以,我要求学生先认真倾听老师提出的问题再仔细思考,最后再回答。与我初带这个年级相比,学生们在倾听方面已经进步不少。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有以下两点:

  一是为了让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我组织学生摆小棒,在操作活动中理解算理。但是,在摆小棒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不懂得合作。有些学生没有按照要求带来小棒,在活动时便没有学具可供操作。我一再提出要求,让学生同桌互相帮助。但是,有部分孩子还是不懂得分享与合作。

  2、摆小棒之前没有明确活动目的,有些同学没有听清摆小棒要探究的活动内容,摆小棒变成了玩小棒。鉴于这种情况,要注意培养学生分享与合作的意识。还要在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时,让学生明确活动目的及要求。

  二是整堂课的时间划分不合理。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以后,没有安排充足的练习时间。解决这个问题,教师要认真研读教师教学用书,做好教学内容安排,设计适合班级学生学习的教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03-07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04-21

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教学反思11-24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教学反思08-28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的教学反思03-20

《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教学反思02-10

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教学反思范文(精选11篇)09-08

关于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教学反思范文通用04-14

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教学设计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