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

时间:2024-06-19 13:08:28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1

  本节内容是实际问题中的打折销售问题,前面已经学习过销售问题中相关量的数量关系及简单的换算,所以本课内容在知识结构上难度不是很大,但是由于他和实际问题联系密切,学生必须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但是学生年龄小,加上他们缺少生活经验,所以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更好的去探究。

  我们七年级数学研究的课题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探究性学习不仅是知识的构建与运用、技能的形成与巩固,也包含了生活经验的激活丰富与提升,学习策略的完善,情感的丰富和价值观的形成。在本次教学中我能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主线,采取合作交流的探究式进行学习,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不断出现学习的欲望和热情,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的同时使生活经验、学习方法等得到提高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感到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问题情境,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动机,将学生置于问题情景中。比如在引课的时候,通过各种打折甩卖的广告语,引出问题:

  (1)商家把商品打折卖给我们会不会真的赔钱?

  (2)其中蕴涵着那些数学道理?这样将学生放在具体的问题中,可以激发他们对问题的一种好奇心,也能使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方向,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在解决问题1中,我也是创设了几个问题情境,比如以黑板擦为例,问5元卖的黑板擦,想知道是赔钱还是赚钱,应该关注什么?而题中缺少什么量?怎样求?如何比较?结果如何?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让这些连续的阶段性问题持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知识的兴趣,促使学习达到最佳境界,对于后面的问题和习题我都采用了同样的处理方式。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觉参与到课堂中来。

  本节课的所有题目均由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合作独立的写出解题过程。让学生口语表达或板书,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动手动口,以达到教学要求并借助多媒体展示来指导学生,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最后再指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教学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和总结生活中的问题学会能在不同的角度去探求生活经验从而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使思想水7和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得到提高。

  3、探究方式灵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究性学习关注的不仅是探究成果的大小,而是注重探究过程和方法。在探究的时候,适当掌握时间,能根据学生的探究情况及时引导。从而达到最优的探究效果。

  从以上情况我认为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帮助学生装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发现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注重开发生活中蕴含的各种教育因素。使学生感到学习的必要性和趣味性,能更好调动学生投入到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中去。当然本课还存在很多的不足,我认为在以下方面。

  1、探究的时间还需要考证,时间不易过长,应合理分配。

  2、有些题目原计划是有的不在展示台展示。有的学生板书并讲解但展台接触不好改用让学生讲解由于感觉时间不是所以取消。

  3、最后学生自己编了一些实际的应用题,计划让学生自己上台去表演,把问题体现出来,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所以本课最精彩的最能掀起高潮的环节没有展示出来。

  针对以上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加强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要充分安排时间,有紧有松。

  2、多给学生的语言表达的机会,即时表扬和鼓励。

  3、多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能置身于问题当中,充分调动学习兴趣。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2

  通过上节课学习后,学生已经掌握了用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把系数化为1这四个步骤解一元一次方程,接下来这一节课,我们要重点讨论是:

  (1)解方程中的“去分母”。

  (2)根据实际问题列方程。这样我们就掌握了解一元一次方程一般都采用的五步变形方法。

  由一道著名的求未知数的问题,得到方程,这个方程的特点就是有些系数是分数,这时学生纷纷用合并同类项,把系数化为1的变形方法来解,但在合并同类项时几个分数的求和,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会感到困难且容易出错,再看方程

  怎样解呢?学生困惑了,不知从何处下手了,此时,需要寻求一种新的变形方法来解它,求知的欲望出来了,想到了去分母,就是化去分母,把分数系数化为整数,使解方程中的计算方便些。

  在解方程中去分母时,我们发现存在这样的一些问题:

  (1)部分学生不会找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这点要适当指导。

  (2)用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乘以方程两边的项时,漏乘不含分母的项。

  (3)当减式中分子是多项式且分母恰好为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时,去分母后,分子没有作为一个整体加上括号,容易错符号。如解方程方程两边都乘以2后,得到2x—x+2=2,其中x+2没有加括号,弄错了符号。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3

  用函数的观点看方程,是学生应该学会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

  本节课从解具体的一元一次方程与当自变量x为何值时一次函数的值为0这两个问题入手,通过观察、探究,发现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进而得到解方程kx+b=0与求自变量x为何值时,一次函数y=kx+b的值为0的关系,并通过观察函数图象确认了这个问题在函数图象上的反映。从而,归纳总结得出了用一次函数的观点求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虽然前面有了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基础,但是学生不会想到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联系起来,所以从“数”和“形”两方面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将“数”和“形”结合起来,对学生来说仍然是个难点。

  为了进一步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通过一次函数来求解一元一次方程,我在得出结论后,设计了一系列的习题进行加深巩固,题目设计由易到难,由“数”到“形”,层层递进,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在完成题目的过程中,注意规范学生的解题格式,以及解题过程的完整性,进一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函数观点看方程的思想。经历了这些练习后,同学们可以更熟练地掌握通过函数求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虽然用函数解决方程问题未必简单,但这种数形结合的思想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从课堂效果来看,大部分同学可以用函数的观点来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用函数的方法来求解一元一次方程。个别同学在自己通过画图象来求解一元一次方程上还有一定困难,理解上不是很到位,还需要教师进一步的'指导落实。本节课在时间安排上还有所欠缺,前面引导探究得出结论的过程用时过多,导致后面巩固练习中的最后一题没有完成,以后在教学中要注意各环节的时间安排,尽可能的合理一些。

  除此之外,本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学生上课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够高,举手的比较少,使得课堂气氛没有达到最好的效果。但是,所有的不足也在提醒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还要不断地改进,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做得更好!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4

  1、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基础是会解一元一次方程,综合知识运用点多,难点在于要正确地把分式方程化为一元一次方程,问题的关键是在去分母,包括正确乘于各分母的最简公分母、正确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等,学生在做题时要很小心才行,如果其中有一步走错了,特别是去分母这一步错了,后面的功夫便白费了,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耐心地攻克每一个难点,千万不要在去分母时忘记把没有分母的项也乘于它们的最简公分母。

  2、对于一些分母需要变形的分式方程,强调要通过因式分解才能找出它们的最简公分母,在找公分母时还要注意互为相反数的.情况,千万不要把问题复杂化,如果能够正确地找出最简公分母并去括号,就接近了成功了。要鼓励学生耐心一些,每一步要细心、细心再细心。任何一步错了都会导致后面的劳动白费。

  3、我们在教学中高估了学生,以为教师知识点已经帮学生复习过了,学生就会了,可是在做练习时学生不是错这、就是错那,总之是很难得到正确的答案,所以要真正地能够做到基本训练到位、学生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才是过关的体现。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5

  本节课是由实际问题列一元一次方程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进一步以“探讨”的形式讨论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例题与实际联系紧密,教学过程中要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

  第2课时的`问题是油菜的种植问题,涉及农业产量计算的一些基本概念。为了降低例题难度,在知识回顾环节利用几个简单的问题进行启发学习。

  效果好,学生能得出“产油量=油菜籽单位面积产量×种植面积×含油率”这个基本等量关系。

  例题中有些数量关系比较隐蔽,所以在探讨过程中正确列方程是难点。这里让学生先在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很好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虽然花了很多时间,但还是值得的。

  有知识回顾的问题,例题能很好解决。这里要注意有部分学生解题没坚持到最后。要强调整个过程,以及书写。

  课后第6题和例题是同一类型,让学生加强印象。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6

  用移项法解方程是处理问题的一种很好的途径,而解方程又是这种途径必须要掌握的。这节课上学生是带着上一节课的内容来学习的,现对这部分内容总结如下:

  本节课的整体过程是这样的:先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从而引出了移项的概念,然后让学生利用移项的方法来解方程,当然今天是第一次接触这部分内容,所以在方程的选择上,都是移项后,同类项的合并比较简单,与前一节内容相比较,可轻易感受到这种解法的简洁性;讲解完成后,进一步给出了练一练的两个方程,让学生动手去做;仔细观察学生的'练习过程,出现了很多困难。总结一下,大致有以下几种比较常见的情况:

  ①含未知数的项不知道如何处理;

  ②移项没有变号;

  ③没移动的项也改变了符号;(划线的两种情况出现最多);

  针对以上情况,利用课堂时间,先让有困难的学生说一下自己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困难,让其他同学帮助他找出错误并加以解决,这样更能促进同学间的相互进步。(由于时间的关系,本节课这一点做得还不够完善,可从学生的作业中反应出来。)再让学生总结注意点,教师进行点拨。最后的学生小结并不是一种形式,通过小结教师能很好地看出学生的知识形成和掌握情况。

  总的来说,虽然课堂上同学们总结错误点总结的不错,但学生对解方程的掌握仍浮于表面,练习少了,课后作业中的问题也就出来了;

  第一,解题中部分同学仍采用原来的等式性质进行;

  第二,移项时符号还是一个大问题;

  所以总的说来,这课堂效率不高,没有完成基本的课堂任务;学生一节课下来还是少了练习的机会,看来对求解的题目,课堂上需要更多的练习,从题目中去反馈会显得更加适合。在新教材的讲解中,有时还是要借鉴老教材的一些好的方法。

  另外,本节课没完成的任务,希望能在下面的时间里尽快进行补充,让学生能及时对知识进行掌握。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7

  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方程,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体会字母表示数的好处,体会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一大进步;会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通过找相等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方程的概念在小学阶段已经出现过,如何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更高一个层次认识方程、运用方程呢?我的教学策略是:第一步,创造一个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失衡。第二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让学生进行思考、分析、总结归纳出新知识。第三步,介绍新知识的文化背景,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的渗透,同时为学习有关概念进行铺垫。第四步,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找相等关系列方程。

  一、成功之处

  分层次设置练习题,逐步突破难点。初一学生在解应用题时,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困难:

  (1)抓不住相等关系;

  (2)找出相等关系后不会列方程;

  (3)习惯用算术解法,对用代数方法分析应用题不适应。其中,第一个方面是主要的,解决了它,另两个方面就都好解决了。为此我在“练一练”的环节里设置了A与B两组练习,A组练习的题目已经帮学生设定了未知数,重点训练学生找相等关系、列方程;B组练习的题目要求学生独立设未知数列方程,要求学生能突破用算术解法解应用题的思维定势,学会通过阅读题目、理解题意、进而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

  营造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本节课的教学从始至终,教师都是面带笑容地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及时给学生鼓励与肯定,消除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因环境变化而引起的心里障碍,激活学生的思维,保持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二、不足之处

  教学容量偏大,以致没有充分的时间引导学生对如何找相等关系进行总结归纳。本节课在引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以后,设计了一组判断题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进行辨析。课后我想到这节课的难点是如何找相等关系列方程,应该淡化概念,如果删去这道练习题就可以让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去总结归纳找相等关系的方法,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对学生情况不够熟悉。因为本节课是初一学生入学后一个月进行的,所以我对许多学生还叫不出名字,虽然课堂上可以用手指着某某同学回答问题,但是课后仔细想来,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不仅仅是教学内容设计上的衔接,而应该是多方位的衔接,其中就包括教师应尽快了解、熟悉学生,这样可以帮助消除学生刚升入初中的许多不适应。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8

  我授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上册5.3《解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在上课时最后几张ppt还没放电脑就死机了,不过还好没有影响整节课的内容。一些老师给我提了宝贵的意见:臧老师说我在提“化归思想”的时候,孩子们可能比较不明白,我应该再加两句话说“化归思想就是解方程的时候化繁为简,化未知为已知的过程”孩子们会更加明白,我以后在解释这个思想的时候要更加严密。

  初二的一个老师说我在让小组讨论,做对的帮助做错的改正,小组长汇报错因的时候,上讲台来把错误的过程都写到黑板上让全班学生去找错,这样更能起到让全班学生警惕的作用,这也是我备课的时候没有想到的,使我的'课更加完善。苗校长说了两点建议:1.学生的口号要喊得有激情;2.我上课时对学生的口头禅要注意,对于答错的学生,不能说“好”要说“我们来听听别的学生怎么说的”。

  这次青蓝工程汇报课我准备了一周多,在这一周多的时间里,我和组里的组长和我的师傅以及组里的数学,都在为准备好这节课花了很多心思,但是在这段时间里我收获了特别多,感觉自己成长得很迅速,很感谢咱们学校组织的这项活动,我也很荣幸也庆幸参加这项活动,这个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是我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会更加严格要求我自己,尽快成为一名出色的老师,为金华添砖加瓦!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9

  初三第一轮复习至关重要,在这一轮复习中我们教师如能精心策划每一节课(学习目标的确定、习题的分层设计、课堂中学生们的学习方式的选择……),就会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得以提升,从而提高数学平均成绩。所以,在复习《一元一次方程和分式方程的应用》这节课时,我首先仔细翻阅了七年级(上)和八年级(下)的数学书,然后从这两本书中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十二道题应用题留做了家庭作业,要求学生们认真写在作业本上,目的在于回忆各类题的相关公式和思维方式,从而把基础牢牢抓住。

  通过课前组长作业的`检查,我发现了很多问题,例如:行程问题单位不统一或设中速度无单位、利润问题弄不清各种价(售价、标价、定价、进价……)的含义、不认真审视题中的关键字眼等等。看到这些“意料中”的错误,我感觉我的前置性作业做到了“查缺”,那么课堂上如何“补漏”就成为了最大的关键。针对课前的检查,我确定了课堂上学生们的学习方式:先通过组内的“群学”解决共性问题,再通过“对学”进行“一帮一”,最后再通过几对“师友”间的相互点评进行全班性的交流和共识,我认为本节课完成了我在备课中设定的教学目标,同学们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方式解决了“独学”中遇到的困惑。

  但是本节课留给我更多是思考:如何通过“独学、对学、群学”等学习方式高效地完成初三的各阶段复习?每种方式进入初三又该如何改进和发展才能恰到好处地发挥作用呢?相信“方法总比困难多”,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吸取他人成功的经验,在摸索中前进。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10

  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方程,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体会字母表示数的好处,体会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一大进步;会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通过找相等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方程的概念在小学阶段已经出现过,如何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更高一个层次认识方程、运用方程呢?我的教学策略是:第一步,创造一个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失衡。第二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让学生进行思考、分析、总结归纳出新知识。第三步,介绍新知识的文化背景,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的渗透,同时为学习有关概念进行铺垫。第四步,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找相等关系列方程。现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

  一、成功之处

  成功之一:能创设一个有趣的问题情境。我没有直接采用课本的引题,而是用一个更有趣的、与数学家有关的问题引入。一开始上课,我就跟同学们说:“让我们来进行一个比赛,看谁最先解决这个问题:我国数学家张广厚小时候曾解过一道有趣的‘吃面包’问题:一个大人一餐吃4个面包,四个小孩一餐合吃1个面包。现有大人和小孩共100人,一餐刚好吃完100个面包。聪明的同学们,你们能求出大人和小孩各有多少人?”初一的学生仍然保持着小学生一样的学习热情,每个学生都乐于表现自己,比赛的形式在小学课堂上经常用,初中的课堂仍然可以使用,这样有助于保持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成功之二:能进行一题多变,引发学生的认知失衡。我前面所提出的问题学生们很容易用小学所学的算术解法进行解答,但是我将问题中的100个面包改为40个面包,让同学们再比赛,很快有一个同学举手套用前面的解题思路来解这道题,但是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就有同学发现:假设1个大人4个小孩分成1组,每组可以吃5个面包,那么吃40个面包需要8组,这8组共有8个大人,32个小孩,他们的和是40而不是100,不符合题目要求。这时同学们都陷入沉思,他们努力寻找新方法。很快,有一个学生用方程的方法圆满地解决了这道题,这时大部分学生都想起了上小学时学习过用方程的方法解应用题,只不过小学阶段更强调算术解法的训练,很少使用方程,这一道题让他们体会到用方程解决应用题的好处,使他们认识到有进一步学习方程的必要性。

  成功之三:对学生进行了数学文化的渗透。方程的概念在小学已经出现过,初一再次学习方程应该让学生们更高一个层次认识方程,因此通过介绍字母表示未知数的文化背景,在文化层面上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喜爱数学,展示数学的文化魅力。

  成功之四:分层次设置练习题,逐步突破难点。初一学生在解应用题时,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困难:(1)抓不住相等关系;(2)找出相等关系后不会列方程;(3)习惯用算术解法,对用代数方法分析应用题不适应。其中,第一个方面是主要的,解决了它,另两个方面就都好解决了。为此我在“练一练”的环节里设置了A与B两组练习,A组练习的题目已经帮学生设定了未知数,重点训练学生找相等关系、列方程;B组练习的题目要求学生独立设未知数列方程,要求学生能突破用算术解法解应用题的思维定势,学会通过阅读题目、理解题意、进而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

  成功之五:恰当使用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在课件制作上考虑到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用了许多卡通动画效果,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设备的使用不仅大大地提高了课堂容量,而且还可以展示学生的作品(课堂练习的解答),及时纠正学生书面表达的错误,规范解题格式,改掉小学生重结果轻过程,解题格式不规范,解题步骤混乱等不良现象。

  成功之六:营造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本节课的教学从始至终,教师都是面带笑容地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及时给学生鼓励与肯定,消除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因环境变化而引起的心里障碍,激活学生的思维,保持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二、不足之处

  不足之一:问题2设置的难度过高。因为问题2是课本的`一个引题,课前我考虑到这一题虽然有一点难度,但是这题的解法有很多种,既可以用算术解法,也可以用方程解法,还可以依据不同的等量关系列出不同的方程,这是一道很好的引题。在教学过程中,尽管我用非常形象的动画(多媒体课件)展示了题目的含义,但是大部分学生仍然面对题目的一大堆文字表述不知所措,这表明初一学生的数学阅读与数学理解能力还不强。

  不足之二:教学容量偏大,以致没有充分的时间引导学生对如何找相等关系进行总结归纳。本节课在引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以后,设计了一组判断题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进行辨析。课后我想到这节课的难点是如何找相等关系列方程,应该淡化概念,如果删去这道练习题就可以让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去总结归纳找相等关系的方法,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不足之三:对学生情况不够熟悉。因为本节课是初一学生入学后一个月进行的,所以我对许多学生还叫不出名字,虽然课堂上可以用手指着某某同学回答问题,但是课后仔细想来,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不仅仅是教学内容设计上的衔接,而应该是多方位的衔接,其中就包括教师应尽快了解、熟悉学生,这样可以帮助消除学生刚升入初中的许多不适应。

  三、对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思考

  (1)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

  初中的许多数学知识都是小学知识的延续与提高,因此要搞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真正意义上的衔接,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熟悉并掌握《数学课程标准》的教材体系,而且我们还要认识到处理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并非只是小学与初一老师的事情,其实整个中学阶段有很多的知识点都是在小学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延伸的,如初二学习的“轴对称”及“等腰三角形”的知识在小学都出现过。

  (2)渗透数学文化的教育,保持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从小学到初中,教学内容更抽象,更加符号化,有一些学生在努力学习数学的同时,逐渐地厌烦、冷漠数学,这主要是应试教育环境下的数学教学,对数学知识的积累、数学技巧的训练等工具性价值的过分关注,使数学学习越来越枯燥无味,所以我们教师应该让学生一进入中学的课堂,就展现给学生一个多姿多彩的数学世界,在课堂教学中时时体现数学作为一种人类文化的魅力,保持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3)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学生刚入初中时,由于环境和教学的对象变了,教师要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让学生处在一种自由宽松的环境,达到师生和谐、融洽的状态,这样学生的思维容易被激活,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就高。

  (4)在保持小学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上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

  刚从小学升上初一,小学里的许多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继续保持.如:上课坐姿端正,答题踊跃,声音响亮,积极举手发言等。但是在小学阶段大多数学生认为学数学就是做作业,对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复习、独立思考、概括整理数学学习笔记等往往不重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逐步培养学生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对书面练习还要加强规范化书写,改掉小学生重结果轻过程,解题格式不规范、解题步骤混乱等不良现象。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11

  在前面的学段中,学生已学习了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等整式运算内容。解一元一次方程就成为承上启下的重要内容。因此,它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我根据学生认识规律和教学的启发性、直观性和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等教学原则,积极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活动为主线,以创新为主旨”,采用多媒体教学等有效手段,以引导法为主,辅之以直观演示法、讨论法,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本节课由一道著名的求未知数的问题,得到方程,这个方程的特点就是有些系数是分数,这时学生纷纷用合并同类项,把系数化为1的变形方法来解,但在合并同类项时几个分数的求和,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会感到困难且容易出错,再看方程怎样解呢?学生困惑了,不知从何处下手了,此时,需要寻求一种新的变形方法来解它求知的欲望出来了,想到了去分母,就是化去分母,把分数系数化为整数,使解方程中的.计算方便些。

  在解方程中去分母时,我发现存在这样的一些问题: ① 部分学生不会找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这点要适当指导,

  ② 用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乘以方程两边的项时,漏乘不含分母的项,

  ③ 当减式中分子是多项式且分母恰好为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时,去分母后,分子没有作为一个整体加上括号,容易错符号。如解方程方程两边都乘以10后,得到5×3x +1-10×2 = 3x -2-2× 2x +3

  其中3x +1, 2x +3 没有加括号,弄错了符号对解题步骤的归纳说法基本一致。就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有些欠佳,需要提高语言组织能力。 本节课习题设计的不够充分,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训练强度达不到,当分母是小数时,找最小公倍数是困难的,我们要引导学生: ①把小数的分母化为整数的分母。如 把方程中的前两项分子、分母同乘以10,或前两项分母同乘以 ,则两项的分母分别成为2和5,即原方程变形为整数。

  ② 想办法将分母变为1。等式两边同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10。

  ③学生有疑惑的是先去括号呢,还是先去分母,怎样计算会简便些呢?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以上活动都比较感兴趣,特别是对讨论的环节每个学生都想发表自己的看法。对解题步骤的归纳说法基本一致,就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有些欠佳,需要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多思考多练习,抓住特点,就能找到一些解方程的技巧方,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给学生准备一部分提高能力的题,达到检测和拓展数学思维的目的。

  另外,从学生的作业中反馈出:对去分母的第一步还存在较大的问题,是不是说明过程的叙述不太清楚,部分学生摸棱两可,真真自己做的时候就会暴露出不懂的,这也提醒我今后的教学中在关键的知识点上要下“功夫”,切不可轻易的解决问题。备课时应该多多思考学生的具体情况,然后再修改初备的教案,尽量完善,尽量完美。

  但我还是感觉到:我讲的太多;主动权还没有放心大胆地交还给学生,否则情况会可能会更好。这也是我的缺点,应该化大力气来调整自己。另外也应该不断地充实自己其他方面地知识,把数学课上地生动活泼。

  (1)基本体现自主探究教学模式,逐步引导学生学习。

  (2)对学情分析不准确,本来认为学生对工程问题会掌握的很好,不会出现问题,课堂会相对很轻松,但结果是学生早就忘了工程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复习2的填空都不能完成,严重影响了后续知识的学习。教师在课上临时调节不到位,使一堂本应轻松的课变得沉闷、不能有效推进。

  (3)从学习有效性考虑,对教学设计可做如下改进,一是复习中工程问题可利用例题分解完成,这样可以为例题做铺垫,提高审题效率,降低学习难度,使例题学习更顺畅。二是例题后的变式,一道是在例题基础上的变结论题,另一道是单独的一道题,但是条件与例题有变化。此题不如在例题基础上直接变条件,节省审题时间,让学生充分体会工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的变化规律,提高学习效率。

  (4)教学方法要改进,学生学习困难时研讨是必要的,但不是所有问题研讨都可以得出结论,所以教师点拨的作用要适时体现。如,学生对工程问题中的相等关系认识有困难时,教师可以通过力求方法表示整体1与各部分关系,这样学生可以很轻松理解。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12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P96-97的《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这一节课的内容是继续讨论如何列、解方程的问题,它包括两方面:①根据实际问题列方程,②重点讨论解方程中的“去括号”。它先从一个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用方程的思想去通过建立模型列方程解决问题。在解方程中遇到了有括号的新形式,从而引发思考,当方程中有括号时,如何变形使方程最终简化为x=a的形式。其重点在于用去括号等步骤化简方程使之最终转化为x=a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弄清题目的已知量、未知量,找出相等关系列方程。难点是学生能自己看问题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并能正确解出方程。

  20xx年11月18日下午我参加了东方市教育局组织的送教下乡活动,在感城中学上了此课。回顾整堂课,虽无大的迭宕起伏,但也顺顺利利落实教学任务,在上课过程中,基本是都能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并进行组织教学。重点、难点处理得当,知识主线鲜明,同时借助媒体有效地整合教学内容,是一堂传统与课改相结合的好课。但同时也受实际多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了解学生真实需求及学生的接受获取能力等比较极限,在把教材真正转化成为学生行为中没有能充分推动学生参与。总之,本堂课成功有之,缺憾亦存。为能促进交流,促已成长,现摘取片段进行回顾。

  活动1:复习回顾。

  (1)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我们学了哪几步?每步要注意什么?(2)练习:解方程9-3x=-5x+5此活动的目的温故旧知,为获取新知作铺垫。活动中我先用媒体展示回顾中的'(1),学生回忆思考,然后回答。再展示练习(2),学生口述解此方程的步骤和过程,通过设问点明每一步的依据及注意事项。学生在此活动中积极思考,积极参与。但集体回答较多,我没能够充分深入全面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及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层次。是

  反思:此题作为具有新承上接下的作用,也是教师的好契机。应该先让学生自主解答,然后请一两位同学板演或主讲,师生共同评价,这样教师可及时深入了解学情,了解学生对用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掌握情况和熟练成度等。

  活动2:列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实际问题。

  问题:某校去年加强节能措施,提倡节约用电,去年下半年与上半年相比,月平均用电量减少1000度,全年用电9万度,该校去年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多少度?

  过程:师通过提问助学生分析,列出方程:若设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x度,则下半年每月平均用电(x-1000)度,上半年共用电6x度,下半年共用电6(x-1000)度。本题的一个等量关系是:上半年用电量+下关年用电量=90000,所以,可列方程6x+6(x-1000)=90000。

  反思:“找相等关系”是本节学生认知上的一个难点,教师没能很好分散及突破。这块内容教师过于承办,得出结论有些急促,学

  生对题意的理解和方程的来源与各个量的意义并非人人皆透、个个都明。因为应用题能否顺利解决和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生活经历、社会阅历有很大关系,所以应先组织学生齐读或请一同学朗读,让学生在读书中理解题意,弄清问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同时可感受数学就在身边的生活中,增强其爱数学的情感。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讨论交流,最后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接着再解一元一次方程并作答,教师只需加以强调解题的规范性和过程的注意事项。待学生解答完后让一两个学生进行讲解:从何理解题意、怎么分析、怎样解答,教师与其余学生共同评价主讲学生的思路,在学生暴露思维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这样教师既能更进一步了解学生,又能让师生、生生交流更充分,更能体现出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

  活动3:解方程

  背景:在分析实际问题的题意,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6x+6(x-1000)=90000之后学生能想到用去括号把方程化简得

  6x+6x-6000=90000。

  过程:

  师:接下来如何变形?生1:合并同类项生2:移项

  师按生2步骤板演。生1:(困惑)

  反思:此处生1带着困惑被拽入生2的思维行列,教师忽略了生1的想法,也许会厄杀了生1思维的积极性。教师应尊重生1,可让生

  1、生2按自己的思路解题。

  生1方法:合并同类项,得

  12x-6000=90000移项,得

  12x=90000+6000合并同类项,得

  12x=96000系数化为1,得

  x=8000生2方法:移项,得

  6x+6x=90000+6000合并同类项,得

  12x=96000系数化为1,得

  x=8000完后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学生自会发现生1过程中出现两次合并同类项。生2解法简捷省时少力,较生1解法有优越性,从而增强了择优意识,加强了算法程序化的思想。

  活动4:巩固新知:解下列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13

  这一节课的教学,是继续讨论如何解方程的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①重点讨论解方程中的“去括号”。

  ②根据实际问题列方程。

  因为解方程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对方程进行化简的过程,只有找准了方程的特点,运用相应的方法,就能使相对繁一点的方程向x=a形式转化。所以在讲学稿设计上,首先给出学生熟悉的三个方程,让学生根据方程的结构,想到解题的方法,以达到复习和巩固前面学过解方程的三个步骤,让学生进一步明白解方程的步骤是逐渐发展的,后面的步骤是在前面步骤的'基础上发展而成,步骤数量在逐渐增加,那么今天是否又要学习新的步骤呢?一个悬念,使学生达到温故而知新。

  接下来出现一个有括号的方程,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探索、猜想各种方法,去尝试各种解题的途径,启发学生在化归思想影响下想到要去括号。那么去括号的依据是什么呢?去括号时特别要注意的又能什么呢?当学生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后,去括号解方程的一些问题(错误)出现了,主要的有两点,

  ①括号外面的系数漏乘括号里面的项。

  ②去括号时该变号的没变号。

  在课堂练习中,为了避免解方程的单调无味,安排了一定量的填空题,目的就是给学生留出思维发展空间,促进他们积极思考,在阅读填空题的过程中,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又能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和解题中避免一些不该出现的错误。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14

  在小结里提出解一元一次方程分为两大步,目的是进一步强调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指导思想是化归思想.从而使学生明确最简方程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化归目标,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是,首先寻求所给方程与目标的差异,然后设法消除差异,直至达到化归目标,即化为最简方程,求出方程的解.这里化归的具体方法是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等.这样处理,可使学生在解题时思路明确,有章可循.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15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而对于学生来说却是学习的一个难点。在教学中应如何突出重点,突破学生学习的难点,一直以来是我们数学教师不断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上完这课我认为有以下几个优点:

  1.本节课研究的'是行程问题,是学生最难解决的一类应用题,教材上只安排了一道例题(生活中的追击问题),我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了适当的加工和处理,搭了一些台阶,由我们贾镇到清水的距离引入了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关系,让公式生活化,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这3个量的理解,增加了1道例题,由直线上的相遇问题到追击问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2.分析寻找行程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是本节的难点,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两种不同的分析方法,一种是列表分析,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寻找等量关系,从而列出方程,学生在这样的思路的引导下,逐渐掌握解决行程问题的方法。

  3.运用多媒体教学,让问题情境再现,设计第二次龟兔赛跑问题,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给教学的进一步开展奠定了基础。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些地方需要改进:

  1.课堂气氛没有能够充分调动起来,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比较集中,是新学生了解不够也是自己这方面还要加强学习和进步。

  2.因为引导的多,练习时间少,,所以时间的安排还要注意。

  希望学生和我自己,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也能化被动为主动,不断地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一路思索,一路前进。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反思02-23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04-23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学反思12-23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学反思12-23

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的教学反思03-06

《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学反思03-04

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04-07

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04-07

《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