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魂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4-06-24 15:53:50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梅花魂的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梅花魂的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梅花魂的教学反思1

  本文是一篇寓意非常深刻的文章,课文记叙了身在异国的老华侨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深深的热爱,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文章的篇幅比较长,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情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从课题《梅花魂》入手,先质问学生课题《梅花魂》从字面上理解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是梅花的精神。这时我在课题魂字的底下批注精神二字,我紧接着问:"课文哪个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梅花的精神 "学生很快的找到了是课文的`第十三自然段。我让学生品读思考:"从第十三自然段中,你知道了梅花的精神是什么 你是从哪体会到的。"通过思考,学生体会到了梅花是不畏严寒,寒冷对其他的花意味着死亡,而对梅花则意味着生存。面对严寒傲然屹立,不屈服。而且体会到梅花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

  不仅如此学生还体会到了,这不仅仅是梅花的精神,而且也是中华儿女,无数中国人的精神他们顶天立地,从不肯低头折节,构筑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魂。于是我问:"中华儿女千千万,具有梅花精神的人数不胜数,你都知道哪些人物 "学生纷纷发言,列举出了许多的古今我国具有梅花精神的英雄人物。我让他们怀着对英雄的崇敬之情来有语气的朗读第十三自然段的时候。令我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一个同学在读到"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这句话的时候,突然举手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我觉得这句话中的"她"字用错了,应该用这个"它"。从思维的碰撞,情感的升华,体会深深的思乡情。

梅花魂的教学反思2

  今天是家长开放日,为了自己不在家长面前丢面子,给他们留个好印象。周末哪里也没有去,在家好好备了今天的课《梅花魂》。

  由于备课下了一定的功夫,所以自己感觉讲的还可以。下课家长也说讲的不错,说我激情满怀的,还说一大堆恭维的话。其实我知道家长只是看看热闹而已。

  这节课,我放手让学生在5件事中,找出最能体现外祖父爱梅的语句,然后,自己探究外祖父喜欢梅花的原因,学生汇报有理有据,分析透彻。最后,学生从老人的梅花情结中,体会到了,老人爱梅,是对祖国爱的表达。对于老人的思乡之情,我是让孩子通过找外祖父的3次落泪的语句,分析原因后,体会出感情这样的思路讲的。这节课,学生发言很积极,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有些学生,课上没有交流够,课后,许多学生围在我身边,似乎比刚才课堂上的那股热情更高了。一个学生问到:“老师,为什么外祖父年纪大了就不能回国”另一个:学生说:“我们中国有气节的人物还有很多,我还知道……”还有学生说:“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也看出外祖父一颗眷恋祖国的心”其他的学生也你一句,我一句,讨论的'氛围越来越浓。一点也不亚于课堂上的汇报。

  虽然学生挤在我身边,占有了我休息的时间,但我却从来没有这么开心、激动过!因为我放手让学生自主探讨学习的结果不是冷场,学习的热情不仅仅只有40分钟,更多的是学生课后的那份高涨的学习热情,那份敢于表达自己思想的喜悦感!突然,我有一种想法,作为教师在埋头苦干的同时,不妨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坐下来和学生平等交流、谈心,向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学习,以求师生共进,教学相长。你会发现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今天我“放手”了,虽然课谈不上精彩,但是很真实!“放手”的课堂,真实的学生;真实的老师,真实的课!

梅花魂的教学反思3

  《梅花魂》是归国华侨陈慧英所作,作者通过回忆自己和外祖父在国外一起生活直至分手的一段经历,表达了对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怀念,热情歌颂了老一代华侨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与学生一起学习了这篇课文后,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溶情”

  如果说以往的教学注重的是语文知识,语文技能,那么新世纪的语文教学追求的是情感。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在语文课堂里,孩子对待语文学习,不应是被动的学,旁观者似的学,应该让孩子感到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生命成长的过程,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在语文的情感世界里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驱动语文知识。这是学好语文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充满激情,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激情。从而产生对梅花魂的理解,体会华侨的爱国之情。

  二、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文本对话”:比如在这堂课中,在最后学完课文,我问道:“对于这样一个思念祖国的华侨老人,此刻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去想像,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以文会友”,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师生对话”: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应该做孩子的朋友,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手,不再那样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展现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我”!“生生对话”: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当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孩子们学会人与人的'交往,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引领孩子去读书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梅花魂》的教学后,我让学生欣赏《乡愁》,引领学生阅读现代和古代诗人所作的几首诗歌,一方面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另一方面又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思乡之情,离别之情的诗歌,使他们对这种感情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

  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梅花魂这一课讲述的是华侨老人的思乡之情,爱国之情。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去体验作者的情感呢?首先我通过回忆写梅花的诗,展示梅花图片,而后,我便引导学生体会梅花所代表的精神,把梅花所象征的含义,通过外祖父对梅花的赞美,对中华民族的赞美层层引出。并从外祖父一系列的举动中让学生感悟出,梅花寄托着外祖父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2、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文章的倒数第四段,字里行间都渗透出外祖父对梅花的赞美与喜爱,同时也是要求背诵的段落。在品味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我设计了一个填空练习,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课文内容,也把文章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了。

  3、把别人的文章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

梅花魂的教学反思4

  品悟“梅花魂”,这是全篇重难点所在。此环节是为了实现长文短教,抓重点,破难点而设计的。引导学生在找到并画出体现梅花魂段落的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及课件展示、资料扩充等手段,一步步引领学生在品读中感悟梅花魂。

  教学中,主要通过两种教学手段实现对重难点的突破。

  一是通过品悟语言文字,在读中深入了解梅花秉性及其象征意义。为了让梅花的形象深深根植于学生心中,我采取多种读的形式,在读中品、读中思、读中悟,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首先是自读感知;接着是品读感悟语言文字中蕴涵的梅花精神;然后是创设情境

  ——“北风呼呼地吹着,大雪纷纷地下着。这时,梅花迎着风,冒着雪,傲然屹立在风雪中,好像在说……”学生有感而发:“风,你刮吧!雪,你下吧!我才不怕你呢!”这坚定的话语,顿时令人感受到梅花的不屈品格。我顺势一导:“哪些词语体现了梅花的坚强不屈?”学生一下就抓住了四个“愈”及“风欺雪压”等词,在此基础上的读便融入了学生的内心感受。于是,深层次的朗读由此产生。

  二是资料的补充拓展是深入理解语言文字、挖掘文章内涵的又一手段。

  补充展示的一组有气节的中国人的图片及诗一般的文字介绍,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知身边的'爱国人士、民族英雄,梅花秉性与中国人的气节合二为一。在学生心目中,“梅花魂”就是高尚的气节与不屈的行为。“梅花魂”的理解实在,不空泛,可以说民族精神(梅花魂)与民族英雄(有气节的中国人)已成一体。

梅花魂的教学反思5

  新课标五年级上册有篇课文《梅花魂》,是女作家陈慧瑛对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的回忆。

  在第一课时中,学生已经知道了梅花魂指的是梅花的精神。外祖父爱梅花,在他的心目中,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是祖国的代表,他把爱祖国的情怀寄托在梅花身上。课文要表达的就是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学生理清了作者回忆外祖父的几件事情:

  1、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

  2、“我”无意弄脏墨梅图,外祖父大发脾气。

  3、因不能回国,外祖父哭了。

  4、临别,外祖父送我墨梅图。

  5、离别送我梅花手绢。

  第二课时,我设计的是让学生细读每一件事,围绕“从哪些地方体会出外祖父思恋祖国(或者爱梅花)的感情”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深入读书,交流讨论。

  课堂上,教学过程正在按着我的预设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第1、2件事,学生体会得很好,特别是对外祖父第一次默默流泪的理解,或许是有了前一篇课文(表达思乡情结的《古诗词三首》)的学习铺垫,学生对老人心思的揣磨比我预料的丰富。

  然而在第3件事的学习体会上,课堂上却出现了一阵小小的波澜,因为在4~11自然段中,除了最后一段写的是外祖父外,其余都是写小作者的。因此,学生在体会了外祖父的第二次哭──因为不能回国,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后,课堂上出现了一阵沉默。学生不解我为什么还不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他们从我脸上分明看出了期待。然而他们对我的期待感到茫然。

  于是,我只好用投影出示了第7自然段的内容:

  哦!祖国,就是那地图上像一只金鸡的地方吗?就是那拥有长江,黄河,万里长城的国土吗?我欢呼起来,小小的心充满了欢乐。

  我问学生,你读懂了什么?一位学生说:“从两个问句中我感受到了小作者非常惊喜,非常快乐。”我赶紧接下去说:“是啊,当她知道妈妈要带她到祖国去时,惊喜万分。你来读一读,让我们感受到那份惊喜和快乐吧。”那位学生声情并茂地读了起来。“作者为什么要写出小作者的惊喜和快乐,这与外祖父有关吗?”经我一提示,学生马上意识到这是用小作者能回到祖国的快乐和外祖父不能回去的痛苦相比较,更能让人感受到外祖父的伤心。然而,学生还来不及因为有了新的体会而沾沾自喜,我的问题又抛了出去:“可是当时作者才五六岁光景,而且她一直生活在新加坡,怎么会那么渴望到祖国去呢?”刚才还沉浸在喜悦中的学生一下子又懵了。但不一会儿,就有几只小手举起来。“我想,她外祖父一定经常给她讲中国的事,所以她知道中国的地图像金鸡,知道祖国有长江,黄河,万里长城。因此很想去亲眼看看。”学生们向这位小女孩投去了赞赏的目光,我也向她露出了欣喜的笑容,“是啊,长江,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万里长城是我们祖国的象征,外祖父从小就把这些知识教给了我。那么,你觉得外祖父给‘我’的仅仅是这些知识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不是!”课堂上出现了小小的高潮:“外祖父还把对祖国的爱传给了我。”“外祖父还把思念祖国的感情传给了我。”

  ……

  我趁热打铁,加上了一段精彩的小结:“对于生在新加坡,长在新加坡的我来说,祖国是很陌生的,为了能让自己的子孙永远不要忘了自己是个中国人,不要忘了自己始终是炎黄子孙,是龙的传人,外祖父已经在我小小的心灵上埋下了热爱祖国的种子。”

  学生在我引领下渐渐对课文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这是我意料中的,或者说是我的预设理所当然的生成。然而,世事总难料,何况我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有个性的生命,谁也无法控制他们思想的小船。课堂上,学生也常常会给我来一个措手不及。

  我在投影上出示了一句话:

  离别的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早早地起了床,把我叫到书房里,郑重地递给我一卷白杭绸包着的东西。我打开一看,原来是那幅墨梅,就说:“外公,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让学生谈谈对这一句话的体会。

  学生各抒已见,有的说:我从‘郑重’这个词中看出外祖父把这件事情看得很重。”有的说:“我从‘早早地’这个词中看出外祖

  父一大早就睡不着而起床了。”我顺水推舟:“是啊!一大早就醒了。甚至有可能……”生抢答:“一夜没睡。”“是啊,那一夜,外祖父在床上彻夜难眠。他想到了……”我故意拖长声调,好让学生给我延续下文。

  “他想到了家乡的亲人,自己离开家乡几十年了,亲人都变得怎么样了呢?”

  “家乡的亲人过得好吗?家乡会有哪些变化呢?”

  “他还会因为自己年纪太大不能回到祖国而感到难受。”

  “他还可能会想到自己的父母。”

  学生从“早早地”三个字中读出了那么多的内容,我不失时机地表扬了他们。然后便想结束对这一句话的感悟,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

  “老师,我还有体会。”一个小男孩的声音一下子把全班学生的目光都吸引了过去。看得出,这些目光里有惊奇的,有埋怨的,更多的是疑惑不解。我也感到意外,但十几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不能忽视任何一个细节。我示意这位学生站起说。“我觉得外祖父用白杭绸包这幅图,说明他很珍惜这幅图。”由于学生把“白杭绸”三个字说得很重,这一下子提醒了我,前文中曾经出现过外祖父用丝绸抹污迹的细节描写,但作者只表述为“细绸子”,而这里却用“白杭绸”来表达,我猛然感受到了这三个字的特别之处。于是,我决定为这位学生的体会推波助澜:“是呀!白—杭—绸,请同学们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一个字一个字地想,你想到了什么?”一句话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一张张小脸陷入了沉思。很快,他们便有了如下体会:

  “白,是洁白的意思,暗示着梅花很纯洁。”

  “杭是杭州的意思,因为丝绸是杭州的特产。外祖父用杭州的特产包这幅图,说明他时时想着祖国,想着家乡。”

  “前面已经写到外祖父用细绸子擦画上的污迹,丝绸是很珍贵的,可以看出外祖父对画的爱惜。”

  ……

  课结束了,却带给了深深的思考。文章是有生命的:

  其一在于文章本身:

  歌德曾经说过:看书要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而纸的背面,才真正是文章的灵魂所在。文章是动的,是活的,是情景化的,是富有个性的。作为语文教师,任务之一就是要擦亮学生的另一只眼睛,让他们能够透过字词,挖掘出文章生命的光辉。

  其二在于读它的人:

  书本是无言的,是静态的。儿童的生命世界却是动态的。“书的真正目的在于诱导头脑自己去思考”。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调动头脑中的知识储备与内心的情感资源开始思索,书页上跳跃着生命的灵动,那一个个方块字的组合显示出了流光溢彩的生命活力。此时此刻,颇有陶渊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感受。我们在丰富文章内涵的同时,也在丰富着学生对生命的体验。

  让课堂成为学生生命的历程,已成了我们的追求。“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每一篇文章都是对读者生命的呼唤,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也在感悟自己,感悟人生。

梅花魂的教学反思6

  本文是一篇寓意非常深刻的文章,课文记叙了身在异国的老华侨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深深的热爱,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文章的篇幅比较长,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情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课题是《梅花魂》,我首先问学生课题《梅花魂》从字面上理解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是梅花的精神.这时我在课题魂字的底下批注精神二字,我紧接着问:"课文哪个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梅花的精神 "学生很快的找到了是课文的第十三自然段.我让学生品读思考:"从第十三自然段中,你知道了梅花的精神是什么 你是从哪体会到的."通过思考,学生体会到了梅花是不畏严寒,寒冷对其他的花意味着死亡,而对梅花则意味着生存.面对严寒傲然屹立,不屈服.而且体会到梅花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不仅如此学生还体会到了,这不仅仅是梅花的精神,而且也是中华儿女,无数中国人的精神他们顶天立地,从不肯低头折节,构筑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魂.于是我问:"中华儿女千千万,具有梅花精神的人数不胜数,你都知道哪些人物 "学生纷纷发言,列举出了许多的古今我国具有梅花精神的英雄人物.我让他们怀着对英雄的崇敬之情来有语气的朗读第十三自然段的时候.令我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一个同学在读到"她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这句话的时候,突然举手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我觉得这句话中的"她"字用错了,应该用这个"它".从思维的碰撞,情感的升华,体会深深的思乡情.

  通过对爱国心的理解,学生的思维碰撞出了火花,一个学生说:"我觉得课文在向我们介绍外祖父爱国的同时,还在向我们说明外祖父也非常思念自己的家乡."于是我追问:"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眷恋祖国,思念家乡 "学生分小组进行了学习,在汇报中,学生将文章中外祖父的三次落泪联系在了一起进行了体会,从这三次落泪学生体会到了外祖父非常思念自己的家乡,眷恋祖国.这是我事先没有想到的,我的设计是学生一个一个的进行体会,但联系起来更能体会到外祖父的思乡情.由此理解了文中"我每次看到外祖父送给我的这幅墨梅图和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就想到这不只是花,而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梅花魂的教学反思7

  上完《梅花魂》这一课,我的心里涌动着一种激动,洋溢着一份感动,久久不能平静,为自己,也为学生。也对语文教学要与学生的实际的结合有了更深的了解。

  《梅花魂》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领会梅花魂的本质含义,体会外祖父的爱国思乡之情。课文的第13自然段关于外祖父对梅花秉性的阐述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根据我班学生好动好表现的特点,在教学伊始,我让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写梅花的诗词,然后教师出示王冕的《墨梅》,王安石的《梅花》,陈毅的《红梅》,陆游的《咏梅》,以及毛泽东的《咏梅》,让学生吟咏,在吟咏中加深对梅花特点的认识,以及对梅花品性的了解。

  接着以读为本把五件事情找出来,然后分析外祖父的“三次流泪”,体会外祖父浓厚的思乡之情。第二课时围绕“珍爱梅图”和“赠墨梅图”体会梅花精神以及外祖父眷恋祖国的心就像那梅花精神。在课快要结束时,适当地引入“我的中国心”这首歌。师生一起跟着音乐唱,在歌声中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

  让学生加深对外祖父思乡之情的理解,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同时也深化了对梅花魂的理解。让学生漫步在文化的长廊里,沉浸在浓厚的文化意蕴里,课内外融合,使本节课不仅有了广度,还有了一定的深度。在教材中以小见大,融进大语文教学观,有这样日积月累的教学,小小少年的心便不会拘于孤陋寡闻,视野也一定会达到星垂平野阔的境界。

  课题是《梅花魂》,我首先问学生课题《梅花魂》从字面上理解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是梅花的精神。这时我在课题魂字的底下批注精神二字,我紧接着问:“课文哪个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梅花的精神?”学生很快的找到了是课文的第十三自然段。我让学生品读思考:“从第十三自然段中,你知道了梅花的精神是什么?你是从哪体会到的。”通过思考,学生体会到了梅花是不畏严寒,寒冷对其他的花意味着死亡,而对梅花则意味着生存。面对严寒傲然屹立,不屈服。而且体会到梅花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不仅如此学生还体会到了,这不仅仅是梅花的精神,而且也是中华儿女,无数中国人的精神他们顶天立地,从不肯低头折节,构筑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魂。于是我问:“中华儿女千千万,具有梅花精神的人数不胜数,你都知道哪些人物?”学生纷纷发言,列举出了许多的古今我国具有梅花精神的英雄人物。我让他们怀着对英雄的崇敬之情来有语气的朗读第十三自然段的时候。令我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一个同学在读到“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这句话的'时候,突然举手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我觉得这句话中的“她”字用错了,应该用这个“它”。

  从思维的碰撞,情感的升华,体会深深的思乡情。

  通过对爱国心的理解,学生的思维碰撞出了火花,一个学生说:“我觉得课文在向我们介绍外祖父爱国的同时,还在向我们说明外祖父也非常思念自己的家乡。”于是我追问:“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眷恋祖国,思念家乡?”学生分小组进行了学习,在汇报中,学生将文章中外祖父的三次落泪联系在了一起进行了体会,从这三次落泪学生体会到了外祖父非常思念自己的家乡、眷恋祖国。这是我事先没有想到的,我的设计是学生一个一个的进行体会,但联系起来更能体会到外祖父的思乡情。由此理解了文中“我每次看到外祖父送给我的这幅墨梅图和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就想到这不只是花,而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梅花魂的教学反思8

  《梅花魂》这篇课文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实验课本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我通过回忆,叙述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的几件事:教我读唐诗宋词,珍爱一幅墨梅图,送给我墨梅图和墨梅手绢。表达了这位华侨老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熟读课文,自主探究老华侨的爱国情怀,找出疑问,交流问答。

  通过反复读文,我发现课文中几次写到祖父的眼泪,而且每次流泪的含义都是更进一层,试想一下,一个年迈的老人读着唐诗宋词竟然会流泪,一个年迈的老人竟然会因为不能回国而呜呜哭泣,这多么不合情理呀,祖父那么珍爱墨梅图,在我回国之际,居然又送墨梅图,又送梅花手绢,这不是前后矛盾吗?通过这些不合情理的前后矛盾之处,去深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很到位。看着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和我交流他们的发现和体会,我感到: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的道理。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由此可见,学生能否进行自主探究,关键在于教师有没有给学生创设一种探究的氛围、一种探究的情境。而激发学生好奇心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和手段,人们常说:授人以渔,终身受用,面对这个知识爆炸的知识经济时代,今天的'知识明天就不够用的现实,我们不能只注重教给学生如何捕鱼的学习方法,还需要告诉学生捕鱼的场所,告诉学生学习的多种渠道和多种方法。

  新课标指出:应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课后,学生还沉浸在求知的氛围中,主动向我提出了许多问题,学生课后的那份高涨的学习热情,那份敢于表达自己思想的勇气让我感到这堂课很成功。学生主动学习,师生共进,教学相长。你会发现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梅花魂的教学反思9

  《梅花魂》是新课标人教版第九册第六课的一篇精读课文。梅花寒霜傲放,为人们赋予了坚强的品格,为人们所赞颂,成为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精神象征。课文由故乡的梅花又开放了,引出了对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的回忆。梅花年年开,"我"的记忆之门也一次又一次地被打开,而这梅花引发的回忆都跟外祖父有关。外祖父爱梅花,在他的心目中,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梅花就是祖国的代表,他把爱祖国的情怀寄托在梅花的身上;另外,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也一如梅花,坚贞不移,虽身处异国他乡,不变的是中国心。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为此,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幽芳,漂泊,唯独,顿时,稀罕,离别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点,课前,我让学生搜集有关赞美梅花的诗文读一读,对梅花的品格有所了解,以便理解外祖父对梅花的感情,在学生自读自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我请学生说一说,作者回忆了外祖父生前的几件事,从这些事中体会到了什么使学生对文章有个全面的了解,对人物的思想感情有个初步的体会。

  然后,引导学生围绕"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出外祖父思恋祖国的感情"这个问题,深入读书,交流讨论。交流中,让学生注意到外祖父的三次落泪,因为墨梅图发脾气,送"我"墨梅图和梅花图案的手绢等具体的事,引导学生留意容易忽视的'地方。如外祖父教"我"读诗,目的是使"我"从小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因为,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它渗透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同时,借读这些诗词,寄托自己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再如,对外祖父动作的细节描写——"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从外祖父动作中可以看出梅花,在他眼里,不仅仅是梅花,那是祖国的象征,值得他用全身心去爱。"

  外祖父早早地起了床,把我叫到书房里,郑重地递给我一卷白杭绸包着的东西。"临别送给亲人的礼物,外祖父选择了墨梅图,更可见梅花在他心中的分量,他寄托在梅花身上无法割舍的情愫。在交流中,我着重引导学生读好有关的段落。在读书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从具体语句中,就可以对怎样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有所领悟。由于本课语句含蓄,感情深沉,我指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更好地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梅花魂的教学反思10

  语文是充满诗意的,是最富文化内涵和最具人文色彩的学科,那霎那间的感受,那入木三分的刻画,无不展现了语文的魔力,所以有人说,语文课堂应该是我们传播诗情画意的主阵地,文本传递给我们的每一处知识都是一朵含苞欲放的'花,我们要用诗的语言去催发这含苞欲放的花朵,让她们诗意地开放在孩子们的心里。在《梅花魂》的教学过程中,我也试图从诗意语文上寻找突破口。

  一、吟咏梅花,诗化入题。

  梅花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千年吟咏不绝的主题,所以我有意识地选取了毛泽东的《咏梅》,这首词中带有伟人胸襟的梅花具有铮铮铁骨和挑战精神,具有明媚开朗至刚无欲的品格。随着诗画同步欣赏吟诵,孩子们一下子被梅花的俏丽,被“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意境所吸引。

  二、 个性阅读,诗化语言。

  文中每当读到“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这些句子都是需要让学生带着感受来读的,也只有这低缓,深情的句子才能让学生在诗意的朗读中感受到外祖父的一颗赤子之心。

  三、乡愁结题,诗化中心

  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带来的同样是血浓于水的亲情,在这节课结束之际,随着动情的配乐朗读,孩子们对于华侨老人对祖国的深深牵挂、眷恋之情感受颇深。我想,此时此刻,牵挂着祖国,爱着祖国的已经不仅仅是文章中的老人了。

梅花魂的教学反思11

  《梅花魂》,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仅安排一个课时完成。要在一节课内引导学生读懂这样一篇有厚重感的课文,需要精心选择讲授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为此,我认真备了课。

  这篇课文为咱们福建作家陈慧瑛所作,以梅花为线索,讲述了外祖父的五件事,从中表现了老人对梅花的挚爱,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学时除了完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基本任务,还必须引导学生领悟梅花那种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感受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思想感情。因此,我在教学中确立了以下几点作为教学重难点:

  一是第二自然段中外祖父教“我”读的那些古诗词:“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我想,首先要引导学生读懂这些诗句,然后才可能理解外祖父落泪的原因,以及落泪背后难以抑止的思乡之情。

  二是外祖父赞美梅花的一段话。这段话讲了三层意思:第一层是赞扬梅花那种不怕严寒、不怕“风欺雪压”的品格;第二层是说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梅花那种“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第三层是对外孙女的勉励,希望她学习梅花的品格。这是揭示中心的重点段落,也是帮助学生理解课题“梅花魂”的主要凭借。

  三是课题。《梅花魂》中的“魂”的意思。

  没想到,课堂上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对上述三个难点轻松解决,却提出了令我措手不及的质疑问难。

  一问:“既然外祖父那么思念祖国,为什么回国的时候不带外祖父一起走呢?”

  对这个问题,虽然我引导学生从书中寻找答案:“外公年纪太大了……”但学生却并不满意。

  二问:“为什么年纪大了就不能回国呢?”

  三问:“如果年纪大了就不能回国,为什么外祖父不在年轻一点的'时候回国?”

  四问:“外祖父年纪大了,我和妈妈更不应该把他一个人留在星岛,而应该把他带在身边照顾才是呀。”

  五问:“既然外祖父那么思念祖国,当初为什么又要离开祖国呢?”

  孩子们提出的问题没有一个在我的备课范围之内,更别提纳入备课重点了。我没有想到,自认为是难以理解的重点,却被孩子轻松解决。而自认为平白浅显的文字,却产生如此多元的思考,这真是“于无疑处生疑,从无字句处读书”。孩子们问得合情在理,我却心中无底,暗暗叫苦,当时真恨不得自己就是作者陈慧瑛,可以解答这一切疑问,也恨自己仅从教学参考书出发来备课,却没有蹲下来站在孩子的高度来思考教学问题。这才出现了“精心”备课后的仓促解答:

  一答:文中已经解答了这一问题,请在书中找找看。

  结果,学生找到了文中的答案“外公年纪太大了”,却并不认同。于是就产生了第二个问题。

  二答:外公年纪大了,可能身体也不好,回国路途遥远,怕外公受不了舟车劳顿。

  三答:外公年轻的时候,国内正是兵荒马乱的战争时期,局势很不稳定,回国不是明智之举。”

  四答:文中并没有说外祖父是一个人留在星岛,我想一定还有其他亲人留在那里照顾他的吧。

  五答:离开祖国的原因有很多,有的人是为了谋求事业的发展,因为当时国外的条件比国内优越得多;有的人出国求学为了更好地报国,我们的祖国需要浴血奋战的勇士保家卫国,也需要科学技术的人才建设和发展;至于外祖父是属于哪一种情况,让我们都去查查资料再作定论,好吗?

  以上解答,仅凭自己占据的点滴资料妄下结论,不知道对不对,恳请网友们指正。

梅花魂的教学反思12

  《梅花魂》是归国华侨陈慧英所作,课文以梅花为线索,作者透过回忆自己和外祖父在国外一齐生活直至分手的一段经历,表达了对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怀念,热情歌颂了老一代华侨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本课的重点是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写爱梅花,是正因梅花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象征,在外祖父的心目中,梅花就是祖国的代表,爱梅花和爱祖国是统一的。本课的难点是明白《梅花魂》中的魂,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就是那种"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本课是略读课文,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学潜质,因此教学过程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透过学生自主学习,交流讨论,使学生在下列几方面有所感悟:一是要让学生弄清外祖父为什么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而且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之类的句子,就流下眼泪。

  二是要弄清外祖父爱梅花,送梅花图和爱祖国之间的关联。

  本课语句含蓄,感情深沉,要指导学生透过反复朗读,加深对课文的明白;再在明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以便更好地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在这一环节中,我引导得不是很到位。我要是能透过欣赏梅花图,引导学生体会梅花所代表的精神,把梅花所象征的含义,透过外祖父对梅花的赞美,对中华民族的赞美层层引出。并从外祖父一系列的举动中让学生感悟出,梅花寄托着外祖父的情感,定能深深地感动学生。

梅花魂的教学反思13

  上完《梅花魂》这一课,我的心里涌动着一种激动,洋溢着一种感动,为自己,也为学生.下面我从以下谈谈自己的收获.与不足:

  ]在教学伊始,我让学生在欣赏完梅花的图片后,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写梅花的诗词,在课快要结束时,适当地引入一首余光中的《乡愁》,让学生加深对外祖父思乡之情的理解,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同时也深化了对梅花魂的'理解.让学生漫步在文化的长廊里,沉浸在浓厚的文化意蕴里,课内外融合,使本节课不仅有了广度,还有了一定的深度.在教材中以小见大,融进大语文教学观,有这样日积月累的教学,小小少年的心便不会拘于孤陋寡闻,视野也一定会达到星垂平野阔的境界.

  这节课也存在一些缺憾,比如由于时间有限,朗读的指导不够到位,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时间不够等.。

梅花魂的教学反思14

  第一次听了对比式教学教研,感受颇深,可以从两个教师的教学中看出她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梅花魂》这一课是以物喻人的文章,所以从两个教师的处理上,可以看出她们各自的教学设想和处理方法。

  本节课的第二课时重点放在对文章思想感情的教学,引导学生领悟其中的思想内涵,并使学生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其中一位老师让学生在课外收集有关描写梅花的资料,这样就让学生从收集的资料中得到或多或少的感受,也体会到梅花的'品质,灌输梅花的精神,对学生进行教育。这位老师开始让学生将收集的资料在全班进行交流,谈感受,“梅花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从而揭示课题“梅花魂”并看题质疑,“魂”指的是什么?直奔本节课的重点。于是学生就找出体现梅花品质的部分,教师利用小黑板对该部分展开教学,引导学生领悟和感受。学生学得很有滋味,有的用不同语气语,读出敬佩之情,有的读出赞美之情等等。让学生从读中,感悟中体会梅花的品格。然后还让学生例举具有梅花品格的人物加以说明,使学生更加体会梅花的品格和文中外祖父的那种思乡之情和爱国之情这是课堂的延伸。但是在教学中,老师还进行自愿齐读、剩余齐读的朗读形式,我觉得不必这样做,因为我们是对重点段进行展开教学,所以全文朗读可以略去,不要让它浪费我们的宝贵时间。也可以使教学环节更加紧凑。

  另一位教师则从全文入手,从作者和外祖父的有关的思想入手,逐步走向本节课的重点,采用了全面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文章的情感变化有更加完整的理解,这样有助于学生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更具整体性,从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思路是:作者当时几岁?从哪里知道?――“我”对祖父不理解的地方――作者已经理解外祖父的心――哪些地方体现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怀念?……然后也让学生例举人物加以说明,最后出示《中国心》这首歌,教师朗读,学生齐读,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使学生更受教育。我觉得这里能把歌放出来更好一些,可以使学生从音乐中、从歌词中体会出歌中的内涵。从这节课的教学不难看出来,重点不是很突出,但还是能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

  两个人的教学中,还是没有说明外祖父为什么会在国外,《梅花魂》是一篇以物喻人的文章,所以在教学上要处理好,做到既要突出文章的重点,又要有助于文章情感的变化,使学生能较为完整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这样学生才会学有所得,又能受到思想教育。这只是我的粗浅感受,望指教!

梅花魂的教学反思15

  《梅花魂》这篇课文以梅花为线索,重点段一大段是外祖父对"我"说的话,是对梅花和中华民族有气节人物的`赞誉,既有老人对孩子的希望和教诲,其实也是老人自己心灵的表白.当我们谈到梅花的精神时,学生能说出"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进而从"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中,体会到梅花的坚韧不拔,遇到困难不屈服.我顺势提出:"外祖父仅仅是在赞美梅花吗 他的一番话还赞美了什么 "他们立刻认识到:外祖父不仅仅是在赞美梅花,也在赞美我们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然后让学生回忆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时,将梅花和民族精神联系起来认真体会,对于理解老人的爱国心是水到渠成.

《梅花魂的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梅花魂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梅花魂》教学反思12-16

梅花魂的教学反思03-10

梅花魂教学反思03-19

《梅花魂》教学反思12-16

梅花魂教学反思02-05

《梅花魂》教学反思06-24

语文梅花魂的教学反思12-16

梅花魂教学反思优秀02-01

梅花魂教学反思通用03-31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梅花魂的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梅花魂的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梅花魂的教学反思1

  本文是一篇寓意非常深刻的文章,课文记叙了身在异国的老华侨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深深的热爱,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文章的篇幅比较长,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情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从课题《梅花魂》入手,先质问学生课题《梅花魂》从字面上理解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是梅花的精神。这时我在课题魂字的底下批注精神二字,我紧接着问:"课文哪个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梅花的精神 "学生很快的找到了是课文的`第十三自然段。我让学生品读思考:"从第十三自然段中,你知道了梅花的精神是什么 你是从哪体会到的。"通过思考,学生体会到了梅花是不畏严寒,寒冷对其他的花意味着死亡,而对梅花则意味着生存。面对严寒傲然屹立,不屈服。而且体会到梅花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

  不仅如此学生还体会到了,这不仅仅是梅花的精神,而且也是中华儿女,无数中国人的精神他们顶天立地,从不肯低头折节,构筑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魂。于是我问:"中华儿女千千万,具有梅花精神的人数不胜数,你都知道哪些人物 "学生纷纷发言,列举出了许多的古今我国具有梅花精神的英雄人物。我让他们怀着对英雄的崇敬之情来有语气的朗读第十三自然段的时候。令我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一个同学在读到"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这句话的时候,突然举手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我觉得这句话中的"她"字用错了,应该用这个"它"。从思维的碰撞,情感的升华,体会深深的思乡情。

梅花魂的教学反思2

  今天是家长开放日,为了自己不在家长面前丢面子,给他们留个好印象。周末哪里也没有去,在家好好备了今天的课《梅花魂》。

  由于备课下了一定的功夫,所以自己感觉讲的还可以。下课家长也说讲的不错,说我激情满怀的,还说一大堆恭维的话。其实我知道家长只是看看热闹而已。

  这节课,我放手让学生在5件事中,找出最能体现外祖父爱梅的语句,然后,自己探究外祖父喜欢梅花的原因,学生汇报有理有据,分析透彻。最后,学生从老人的梅花情结中,体会到了,老人爱梅,是对祖国爱的表达。对于老人的思乡之情,我是让孩子通过找外祖父的3次落泪的语句,分析原因后,体会出感情这样的思路讲的。这节课,学生发言很积极,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有些学生,课上没有交流够,课后,许多学生围在我身边,似乎比刚才课堂上的那股热情更高了。一个学生问到:“老师,为什么外祖父年纪大了就不能回国”另一个:学生说:“我们中国有气节的人物还有很多,我还知道……”还有学生说:“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也看出外祖父一颗眷恋祖国的心”其他的学生也你一句,我一句,讨论的'氛围越来越浓。一点也不亚于课堂上的汇报。

  虽然学生挤在我身边,占有了我休息的时间,但我却从来没有这么开心、激动过!因为我放手让学生自主探讨学习的结果不是冷场,学习的热情不仅仅只有40分钟,更多的是学生课后的那份高涨的学习热情,那份敢于表达自己思想的喜悦感!突然,我有一种想法,作为教师在埋头苦干的同时,不妨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坐下来和学生平等交流、谈心,向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学习,以求师生共进,教学相长。你会发现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今天我“放手”了,虽然课谈不上精彩,但是很真实!“放手”的课堂,真实的学生;真实的老师,真实的课!

梅花魂的教学反思3

  《梅花魂》是归国华侨陈慧英所作,作者通过回忆自己和外祖父在国外一起生活直至分手的一段经历,表达了对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怀念,热情歌颂了老一代华侨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与学生一起学习了这篇课文后,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溶情”

  如果说以往的教学注重的是语文知识,语文技能,那么新世纪的语文教学追求的是情感。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在语文课堂里,孩子对待语文学习,不应是被动的学,旁观者似的学,应该让孩子感到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生命成长的过程,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在语文的情感世界里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驱动语文知识。这是学好语文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充满激情,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激情。从而产生对梅花魂的理解,体会华侨的爱国之情。

  二、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文本对话”:比如在这堂课中,在最后学完课文,我问道:“对于这样一个思念祖国的华侨老人,此刻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去想像,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以文会友”,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师生对话”: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应该做孩子的朋友,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手,不再那样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展现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我”!“生生对话”: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当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孩子们学会人与人的'交往,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引领孩子去读书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梅花魂》的教学后,我让学生欣赏《乡愁》,引领学生阅读现代和古代诗人所作的几首诗歌,一方面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另一方面又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思乡之情,离别之情的诗歌,使他们对这种感情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

  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梅花魂这一课讲述的是华侨老人的思乡之情,爱国之情。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去体验作者的情感呢?首先我通过回忆写梅花的诗,展示梅花图片,而后,我便引导学生体会梅花所代表的精神,把梅花所象征的含义,通过外祖父对梅花的赞美,对中华民族的赞美层层引出。并从外祖父一系列的举动中让学生感悟出,梅花寄托着外祖父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2、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文章的倒数第四段,字里行间都渗透出外祖父对梅花的赞美与喜爱,同时也是要求背诵的段落。在品味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我设计了一个填空练习,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课文内容,也把文章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了。

  3、把别人的文章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

梅花魂的教学反思4

  品悟“梅花魂”,这是全篇重难点所在。此环节是为了实现长文短教,抓重点,破难点而设计的。引导学生在找到并画出体现梅花魂段落的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及课件展示、资料扩充等手段,一步步引领学生在品读中感悟梅花魂。

  教学中,主要通过两种教学手段实现对重难点的突破。

  一是通过品悟语言文字,在读中深入了解梅花秉性及其象征意义。为了让梅花的形象深深根植于学生心中,我采取多种读的形式,在读中品、读中思、读中悟,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首先是自读感知;接着是品读感悟语言文字中蕴涵的梅花精神;然后是创设情境

  ——“北风呼呼地吹着,大雪纷纷地下着。这时,梅花迎着风,冒着雪,傲然屹立在风雪中,好像在说……”学生有感而发:“风,你刮吧!雪,你下吧!我才不怕你呢!”这坚定的话语,顿时令人感受到梅花的不屈品格。我顺势一导:“哪些词语体现了梅花的坚强不屈?”学生一下就抓住了四个“愈”及“风欺雪压”等词,在此基础上的读便融入了学生的内心感受。于是,深层次的朗读由此产生。

  二是资料的补充拓展是深入理解语言文字、挖掘文章内涵的又一手段。

  补充展示的一组有气节的中国人的图片及诗一般的文字介绍,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知身边的'爱国人士、民族英雄,梅花秉性与中国人的气节合二为一。在学生心目中,“梅花魂”就是高尚的气节与不屈的行为。“梅花魂”的理解实在,不空泛,可以说民族精神(梅花魂)与民族英雄(有气节的中国人)已成一体。

梅花魂的教学反思5

  新课标五年级上册有篇课文《梅花魂》,是女作家陈慧瑛对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的回忆。

  在第一课时中,学生已经知道了梅花魂指的是梅花的精神。外祖父爱梅花,在他的心目中,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是祖国的代表,他把爱祖国的情怀寄托在梅花身上。课文要表达的就是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学生理清了作者回忆外祖父的几件事情:

  1、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

  2、“我”无意弄脏墨梅图,外祖父大发脾气。

  3、因不能回国,外祖父哭了。

  4、临别,外祖父送我墨梅图。

  5、离别送我梅花手绢。

  第二课时,我设计的是让学生细读每一件事,围绕“从哪些地方体会出外祖父思恋祖国(或者爱梅花)的感情”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深入读书,交流讨论。

  课堂上,教学过程正在按着我的预设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第1、2件事,学生体会得很好,特别是对外祖父第一次默默流泪的理解,或许是有了前一篇课文(表达思乡情结的《古诗词三首》)的学习铺垫,学生对老人心思的揣磨比我预料的丰富。

  然而在第3件事的学习体会上,课堂上却出现了一阵小小的波澜,因为在4~11自然段中,除了最后一段写的是外祖父外,其余都是写小作者的。因此,学生在体会了外祖父的第二次哭──因为不能回国,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后,课堂上出现了一阵沉默。学生不解我为什么还不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他们从我脸上分明看出了期待。然而他们对我的期待感到茫然。

  于是,我只好用投影出示了第7自然段的内容:

  哦!祖国,就是那地图上像一只金鸡的地方吗?就是那拥有长江,黄河,万里长城的国土吗?我欢呼起来,小小的心充满了欢乐。

  我问学生,你读懂了什么?一位学生说:“从两个问句中我感受到了小作者非常惊喜,非常快乐。”我赶紧接下去说:“是啊,当她知道妈妈要带她到祖国去时,惊喜万分。你来读一读,让我们感受到那份惊喜和快乐吧。”那位学生声情并茂地读了起来。“作者为什么要写出小作者的惊喜和快乐,这与外祖父有关吗?”经我一提示,学生马上意识到这是用小作者能回到祖国的快乐和外祖父不能回去的痛苦相比较,更能让人感受到外祖父的伤心。然而,学生还来不及因为有了新的体会而沾沾自喜,我的问题又抛了出去:“可是当时作者才五六岁光景,而且她一直生活在新加坡,怎么会那么渴望到祖国去呢?”刚才还沉浸在喜悦中的学生一下子又懵了。但不一会儿,就有几只小手举起来。“我想,她外祖父一定经常给她讲中国的事,所以她知道中国的地图像金鸡,知道祖国有长江,黄河,万里长城。因此很想去亲眼看看。”学生们向这位小女孩投去了赞赏的目光,我也向她露出了欣喜的笑容,“是啊,长江,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万里长城是我们祖国的象征,外祖父从小就把这些知识教给了我。那么,你觉得外祖父给‘我’的仅仅是这些知识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不是!”课堂上出现了小小的高潮:“外祖父还把对祖国的爱传给了我。”“外祖父还把思念祖国的感情传给了我。”

  ……

  我趁热打铁,加上了一段精彩的小结:“对于生在新加坡,长在新加坡的我来说,祖国是很陌生的,为了能让自己的子孙永远不要忘了自己是个中国人,不要忘了自己始终是炎黄子孙,是龙的传人,外祖父已经在我小小的心灵上埋下了热爱祖国的种子。”

  学生在我引领下渐渐对课文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这是我意料中的,或者说是我的预设理所当然的生成。然而,世事总难料,何况我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有个性的生命,谁也无法控制他们思想的小船。课堂上,学生也常常会给我来一个措手不及。

  我在投影上出示了一句话:

  离别的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早早地起了床,把我叫到书房里,郑重地递给我一卷白杭绸包着的东西。我打开一看,原来是那幅墨梅,就说:“外公,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让学生谈谈对这一句话的体会。

  学生各抒已见,有的说:我从‘郑重’这个词中看出外祖父把这件事情看得很重。”有的说:“我从‘早早地’这个词中看出外祖

  父一大早就睡不着而起床了。”我顺水推舟:“是啊!一大早就醒了。甚至有可能……”生抢答:“一夜没睡。”“是啊,那一夜,外祖父在床上彻夜难眠。他想到了……”我故意拖长声调,好让学生给我延续下文。

  “他想到了家乡的亲人,自己离开家乡几十年了,亲人都变得怎么样了呢?”

  “家乡的亲人过得好吗?家乡会有哪些变化呢?”

  “他还会因为自己年纪太大不能回到祖国而感到难受。”

  “他还可能会想到自己的父母。”

  学生从“早早地”三个字中读出了那么多的内容,我不失时机地表扬了他们。然后便想结束对这一句话的感悟,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

  “老师,我还有体会。”一个小男孩的声音一下子把全班学生的目光都吸引了过去。看得出,这些目光里有惊奇的,有埋怨的,更多的是疑惑不解。我也感到意外,但十几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不能忽视任何一个细节。我示意这位学生站起说。“我觉得外祖父用白杭绸包这幅图,说明他很珍惜这幅图。”由于学生把“白杭绸”三个字说得很重,这一下子提醒了我,前文中曾经出现过外祖父用丝绸抹污迹的细节描写,但作者只表述为“细绸子”,而这里却用“白杭绸”来表达,我猛然感受到了这三个字的特别之处。于是,我决定为这位学生的体会推波助澜:“是呀!白—杭—绸,请同学们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一个字一个字地想,你想到了什么?”一句话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一张张小脸陷入了沉思。很快,他们便有了如下体会:

  “白,是洁白的意思,暗示着梅花很纯洁。”

  “杭是杭州的意思,因为丝绸是杭州的特产。外祖父用杭州的特产包这幅图,说明他时时想着祖国,想着家乡。”

  “前面已经写到外祖父用细绸子擦画上的污迹,丝绸是很珍贵的,可以看出外祖父对画的爱惜。”

  ……

  课结束了,却带给了深深的思考。文章是有生命的:

  其一在于文章本身:

  歌德曾经说过:看书要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而纸的背面,才真正是文章的灵魂所在。文章是动的,是活的,是情景化的,是富有个性的。作为语文教师,任务之一就是要擦亮学生的另一只眼睛,让他们能够透过字词,挖掘出文章生命的光辉。

  其二在于读它的人:

  书本是无言的,是静态的。儿童的生命世界却是动态的。“书的真正目的在于诱导头脑自己去思考”。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调动头脑中的知识储备与内心的情感资源开始思索,书页上跳跃着生命的灵动,那一个个方块字的组合显示出了流光溢彩的生命活力。此时此刻,颇有陶渊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感受。我们在丰富文章内涵的同时,也在丰富着学生对生命的体验。

  让课堂成为学生生命的历程,已成了我们的追求。“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每一篇文章都是对读者生命的呼唤,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也在感悟自己,感悟人生。

梅花魂的教学反思6

  本文是一篇寓意非常深刻的文章,课文记叙了身在异国的老华侨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深深的热爱,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文章的篇幅比较长,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情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课题是《梅花魂》,我首先问学生课题《梅花魂》从字面上理解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是梅花的精神.这时我在课题魂字的底下批注精神二字,我紧接着问:"课文哪个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梅花的精神 "学生很快的找到了是课文的第十三自然段.我让学生品读思考:"从第十三自然段中,你知道了梅花的精神是什么 你是从哪体会到的."通过思考,学生体会到了梅花是不畏严寒,寒冷对其他的花意味着死亡,而对梅花则意味着生存.面对严寒傲然屹立,不屈服.而且体会到梅花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不仅如此学生还体会到了,这不仅仅是梅花的精神,而且也是中华儿女,无数中国人的精神他们顶天立地,从不肯低头折节,构筑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魂.于是我问:"中华儿女千千万,具有梅花精神的人数不胜数,你都知道哪些人物 "学生纷纷发言,列举出了许多的古今我国具有梅花精神的英雄人物.我让他们怀着对英雄的崇敬之情来有语气的朗读第十三自然段的时候.令我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一个同学在读到"她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这句话的时候,突然举手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我觉得这句话中的"她"字用错了,应该用这个"它".从思维的碰撞,情感的升华,体会深深的思乡情.

  通过对爱国心的理解,学生的思维碰撞出了火花,一个学生说:"我觉得课文在向我们介绍外祖父爱国的同时,还在向我们说明外祖父也非常思念自己的家乡."于是我追问:"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眷恋祖国,思念家乡 "学生分小组进行了学习,在汇报中,学生将文章中外祖父的三次落泪联系在了一起进行了体会,从这三次落泪学生体会到了外祖父非常思念自己的家乡,眷恋祖国.这是我事先没有想到的,我的设计是学生一个一个的进行体会,但联系起来更能体会到外祖父的思乡情.由此理解了文中"我每次看到外祖父送给我的这幅墨梅图和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就想到这不只是花,而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梅花魂的教学反思7

  上完《梅花魂》这一课,我的心里涌动着一种激动,洋溢着一份感动,久久不能平静,为自己,也为学生。也对语文教学要与学生的实际的结合有了更深的了解。

  《梅花魂》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领会梅花魂的本质含义,体会外祖父的爱国思乡之情。课文的第13自然段关于外祖父对梅花秉性的阐述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根据我班学生好动好表现的特点,在教学伊始,我让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写梅花的诗词,然后教师出示王冕的《墨梅》,王安石的《梅花》,陈毅的《红梅》,陆游的《咏梅》,以及毛泽东的《咏梅》,让学生吟咏,在吟咏中加深对梅花特点的认识,以及对梅花品性的了解。

  接着以读为本把五件事情找出来,然后分析外祖父的“三次流泪”,体会外祖父浓厚的思乡之情。第二课时围绕“珍爱梅图”和“赠墨梅图”体会梅花精神以及外祖父眷恋祖国的心就像那梅花精神。在课快要结束时,适当地引入“我的中国心”这首歌。师生一起跟着音乐唱,在歌声中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

  让学生加深对外祖父思乡之情的理解,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同时也深化了对梅花魂的理解。让学生漫步在文化的长廊里,沉浸在浓厚的文化意蕴里,课内外融合,使本节课不仅有了广度,还有了一定的深度。在教材中以小见大,融进大语文教学观,有这样日积月累的教学,小小少年的心便不会拘于孤陋寡闻,视野也一定会达到星垂平野阔的境界。

  课题是《梅花魂》,我首先问学生课题《梅花魂》从字面上理解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是梅花的精神。这时我在课题魂字的底下批注精神二字,我紧接着问:“课文哪个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梅花的精神?”学生很快的找到了是课文的第十三自然段。我让学生品读思考:“从第十三自然段中,你知道了梅花的精神是什么?你是从哪体会到的。”通过思考,学生体会到了梅花是不畏严寒,寒冷对其他的花意味着死亡,而对梅花则意味着生存。面对严寒傲然屹立,不屈服。而且体会到梅花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不仅如此学生还体会到了,这不仅仅是梅花的精神,而且也是中华儿女,无数中国人的精神他们顶天立地,从不肯低头折节,构筑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魂。于是我问:“中华儿女千千万,具有梅花精神的人数不胜数,你都知道哪些人物?”学生纷纷发言,列举出了许多的古今我国具有梅花精神的英雄人物。我让他们怀着对英雄的崇敬之情来有语气的朗读第十三自然段的时候。令我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一个同学在读到“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这句话的'时候,突然举手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我觉得这句话中的“她”字用错了,应该用这个“它”。

  从思维的碰撞,情感的升华,体会深深的思乡情。

  通过对爱国心的理解,学生的思维碰撞出了火花,一个学生说:“我觉得课文在向我们介绍外祖父爱国的同时,还在向我们说明外祖父也非常思念自己的家乡。”于是我追问:“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眷恋祖国,思念家乡?”学生分小组进行了学习,在汇报中,学生将文章中外祖父的三次落泪联系在了一起进行了体会,从这三次落泪学生体会到了外祖父非常思念自己的家乡、眷恋祖国。这是我事先没有想到的,我的设计是学生一个一个的进行体会,但联系起来更能体会到外祖父的思乡情。由此理解了文中“我每次看到外祖父送给我的这幅墨梅图和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就想到这不只是花,而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梅花魂的教学反思8

  《梅花魂》这篇课文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实验课本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我通过回忆,叙述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的几件事:教我读唐诗宋词,珍爱一幅墨梅图,送给我墨梅图和墨梅手绢。表达了这位华侨老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熟读课文,自主探究老华侨的爱国情怀,找出疑问,交流问答。

  通过反复读文,我发现课文中几次写到祖父的眼泪,而且每次流泪的含义都是更进一层,试想一下,一个年迈的老人读着唐诗宋词竟然会流泪,一个年迈的老人竟然会因为不能回国而呜呜哭泣,这多么不合情理呀,祖父那么珍爱墨梅图,在我回国之际,居然又送墨梅图,又送梅花手绢,这不是前后矛盾吗?通过这些不合情理的前后矛盾之处,去深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很到位。看着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和我交流他们的发现和体会,我感到: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的道理。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由此可见,学生能否进行自主探究,关键在于教师有没有给学生创设一种探究的氛围、一种探究的情境。而激发学生好奇心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和手段,人们常说:授人以渔,终身受用,面对这个知识爆炸的知识经济时代,今天的'知识明天就不够用的现实,我们不能只注重教给学生如何捕鱼的学习方法,还需要告诉学生捕鱼的场所,告诉学生学习的多种渠道和多种方法。

  新课标指出:应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课后,学生还沉浸在求知的氛围中,主动向我提出了许多问题,学生课后的那份高涨的学习热情,那份敢于表达自己思想的勇气让我感到这堂课很成功。学生主动学习,师生共进,教学相长。你会发现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梅花魂的教学反思9

  《梅花魂》是新课标人教版第九册第六课的一篇精读课文。梅花寒霜傲放,为人们赋予了坚强的品格,为人们所赞颂,成为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精神象征。课文由故乡的梅花又开放了,引出了对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的回忆。梅花年年开,"我"的记忆之门也一次又一次地被打开,而这梅花引发的回忆都跟外祖父有关。外祖父爱梅花,在他的心目中,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梅花就是祖国的代表,他把爱祖国的情怀寄托在梅花的身上;另外,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也一如梅花,坚贞不移,虽身处异国他乡,不变的是中国心。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为此,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幽芳,漂泊,唯独,顿时,稀罕,离别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点,课前,我让学生搜集有关赞美梅花的诗文读一读,对梅花的品格有所了解,以便理解外祖父对梅花的感情,在学生自读自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我请学生说一说,作者回忆了外祖父生前的几件事,从这些事中体会到了什么使学生对文章有个全面的了解,对人物的思想感情有个初步的体会。

  然后,引导学生围绕"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出外祖父思恋祖国的感情"这个问题,深入读书,交流讨论。交流中,让学生注意到外祖父的三次落泪,因为墨梅图发脾气,送"我"墨梅图和梅花图案的手绢等具体的事,引导学生留意容易忽视的'地方。如外祖父教"我"读诗,目的是使"我"从小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因为,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它渗透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同时,借读这些诗词,寄托自己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再如,对外祖父动作的细节描写——"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从外祖父动作中可以看出梅花,在他眼里,不仅仅是梅花,那是祖国的象征,值得他用全身心去爱。"

  外祖父早早地起了床,把我叫到书房里,郑重地递给我一卷白杭绸包着的东西。"临别送给亲人的礼物,外祖父选择了墨梅图,更可见梅花在他心中的分量,他寄托在梅花身上无法割舍的情愫。在交流中,我着重引导学生读好有关的段落。在读书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从具体语句中,就可以对怎样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有所领悟。由于本课语句含蓄,感情深沉,我指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更好地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梅花魂的教学反思10

  语文是充满诗意的,是最富文化内涵和最具人文色彩的学科,那霎那间的感受,那入木三分的刻画,无不展现了语文的魔力,所以有人说,语文课堂应该是我们传播诗情画意的主阵地,文本传递给我们的每一处知识都是一朵含苞欲放的'花,我们要用诗的语言去催发这含苞欲放的花朵,让她们诗意地开放在孩子们的心里。在《梅花魂》的教学过程中,我也试图从诗意语文上寻找突破口。

  一、吟咏梅花,诗化入题。

  梅花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千年吟咏不绝的主题,所以我有意识地选取了毛泽东的《咏梅》,这首词中带有伟人胸襟的梅花具有铮铮铁骨和挑战精神,具有明媚开朗至刚无欲的品格。随着诗画同步欣赏吟诵,孩子们一下子被梅花的俏丽,被“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意境所吸引。

  二、 个性阅读,诗化语言。

  文中每当读到“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这些句子都是需要让学生带着感受来读的,也只有这低缓,深情的句子才能让学生在诗意的朗读中感受到外祖父的一颗赤子之心。

  三、乡愁结题,诗化中心

  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带来的同样是血浓于水的亲情,在这节课结束之际,随着动情的配乐朗读,孩子们对于华侨老人对祖国的深深牵挂、眷恋之情感受颇深。我想,此时此刻,牵挂着祖国,爱着祖国的已经不仅仅是文章中的老人了。

梅花魂的教学反思11

  《梅花魂》,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仅安排一个课时完成。要在一节课内引导学生读懂这样一篇有厚重感的课文,需要精心选择讲授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为此,我认真备了课。

  这篇课文为咱们福建作家陈慧瑛所作,以梅花为线索,讲述了外祖父的五件事,从中表现了老人对梅花的挚爱,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学时除了完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基本任务,还必须引导学生领悟梅花那种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感受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思想感情。因此,我在教学中确立了以下几点作为教学重难点:

  一是第二自然段中外祖父教“我”读的那些古诗词:“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我想,首先要引导学生读懂这些诗句,然后才可能理解外祖父落泪的原因,以及落泪背后难以抑止的思乡之情。

  二是外祖父赞美梅花的一段话。这段话讲了三层意思:第一层是赞扬梅花那种不怕严寒、不怕“风欺雪压”的品格;第二层是说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梅花那种“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第三层是对外孙女的勉励,希望她学习梅花的品格。这是揭示中心的重点段落,也是帮助学生理解课题“梅花魂”的主要凭借。

  三是课题。《梅花魂》中的“魂”的意思。

  没想到,课堂上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对上述三个难点轻松解决,却提出了令我措手不及的质疑问难。

  一问:“既然外祖父那么思念祖国,为什么回国的时候不带外祖父一起走呢?”

  对这个问题,虽然我引导学生从书中寻找答案:“外公年纪太大了……”但学生却并不满意。

  二问:“为什么年纪大了就不能回国呢?”

  三问:“如果年纪大了就不能回国,为什么外祖父不在年轻一点的'时候回国?”

  四问:“外祖父年纪大了,我和妈妈更不应该把他一个人留在星岛,而应该把他带在身边照顾才是呀。”

  五问:“既然外祖父那么思念祖国,当初为什么又要离开祖国呢?”

  孩子们提出的问题没有一个在我的备课范围之内,更别提纳入备课重点了。我没有想到,自认为是难以理解的重点,却被孩子轻松解决。而自认为平白浅显的文字,却产生如此多元的思考,这真是“于无疑处生疑,从无字句处读书”。孩子们问得合情在理,我却心中无底,暗暗叫苦,当时真恨不得自己就是作者陈慧瑛,可以解答这一切疑问,也恨自己仅从教学参考书出发来备课,却没有蹲下来站在孩子的高度来思考教学问题。这才出现了“精心”备课后的仓促解答:

  一答:文中已经解答了这一问题,请在书中找找看。

  结果,学生找到了文中的答案“外公年纪太大了”,却并不认同。于是就产生了第二个问题。

  二答:外公年纪大了,可能身体也不好,回国路途遥远,怕外公受不了舟车劳顿。

  三答:外公年轻的时候,国内正是兵荒马乱的战争时期,局势很不稳定,回国不是明智之举。”

  四答:文中并没有说外祖父是一个人留在星岛,我想一定还有其他亲人留在那里照顾他的吧。

  五答:离开祖国的原因有很多,有的人是为了谋求事业的发展,因为当时国外的条件比国内优越得多;有的人出国求学为了更好地报国,我们的祖国需要浴血奋战的勇士保家卫国,也需要科学技术的人才建设和发展;至于外祖父是属于哪一种情况,让我们都去查查资料再作定论,好吗?

  以上解答,仅凭自己占据的点滴资料妄下结论,不知道对不对,恳请网友们指正。

梅花魂的教学反思12

  《梅花魂》是归国华侨陈慧英所作,课文以梅花为线索,作者透过回忆自己和外祖父在国外一齐生活直至分手的一段经历,表达了对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怀念,热情歌颂了老一代华侨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本课的重点是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写爱梅花,是正因梅花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象征,在外祖父的心目中,梅花就是祖国的代表,爱梅花和爱祖国是统一的。本课的难点是明白《梅花魂》中的魂,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就是那种"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本课是略读课文,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学潜质,因此教学过程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透过学生自主学习,交流讨论,使学生在下列几方面有所感悟:一是要让学生弄清外祖父为什么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而且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之类的句子,就流下眼泪。

  二是要弄清外祖父爱梅花,送梅花图和爱祖国之间的关联。

  本课语句含蓄,感情深沉,要指导学生透过反复朗读,加深对课文的明白;再在明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以便更好地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在这一环节中,我引导得不是很到位。我要是能透过欣赏梅花图,引导学生体会梅花所代表的精神,把梅花所象征的含义,透过外祖父对梅花的赞美,对中华民族的赞美层层引出。并从外祖父一系列的举动中让学生感悟出,梅花寄托着外祖父的情感,定能深深地感动学生。

梅花魂的教学反思13

  上完《梅花魂》这一课,我的心里涌动着一种激动,洋溢着一种感动,为自己,也为学生.下面我从以下谈谈自己的收获.与不足:

  ]在教学伊始,我让学生在欣赏完梅花的图片后,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写梅花的诗词,在课快要结束时,适当地引入一首余光中的《乡愁》,让学生加深对外祖父思乡之情的理解,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同时也深化了对梅花魂的'理解.让学生漫步在文化的长廊里,沉浸在浓厚的文化意蕴里,课内外融合,使本节课不仅有了广度,还有了一定的深度.在教材中以小见大,融进大语文教学观,有这样日积月累的教学,小小少年的心便不会拘于孤陋寡闻,视野也一定会达到星垂平野阔的境界.

  这节课也存在一些缺憾,比如由于时间有限,朗读的指导不够到位,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时间不够等.。

梅花魂的教学反思14

  第一次听了对比式教学教研,感受颇深,可以从两个教师的教学中看出她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梅花魂》这一课是以物喻人的文章,所以从两个教师的处理上,可以看出她们各自的教学设想和处理方法。

  本节课的第二课时重点放在对文章思想感情的教学,引导学生领悟其中的思想内涵,并使学生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其中一位老师让学生在课外收集有关描写梅花的资料,这样就让学生从收集的资料中得到或多或少的感受,也体会到梅花的'品质,灌输梅花的精神,对学生进行教育。这位老师开始让学生将收集的资料在全班进行交流,谈感受,“梅花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从而揭示课题“梅花魂”并看题质疑,“魂”指的是什么?直奔本节课的重点。于是学生就找出体现梅花品质的部分,教师利用小黑板对该部分展开教学,引导学生领悟和感受。学生学得很有滋味,有的用不同语气语,读出敬佩之情,有的读出赞美之情等等。让学生从读中,感悟中体会梅花的品格。然后还让学生例举具有梅花品格的人物加以说明,使学生更加体会梅花的品格和文中外祖父的那种思乡之情和爱国之情这是课堂的延伸。但是在教学中,老师还进行自愿齐读、剩余齐读的朗读形式,我觉得不必这样做,因为我们是对重点段进行展开教学,所以全文朗读可以略去,不要让它浪费我们的宝贵时间。也可以使教学环节更加紧凑。

  另一位教师则从全文入手,从作者和外祖父的有关的思想入手,逐步走向本节课的重点,采用了全面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文章的情感变化有更加完整的理解,这样有助于学生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更具整体性,从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思路是:作者当时几岁?从哪里知道?――“我”对祖父不理解的地方――作者已经理解外祖父的心――哪些地方体现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怀念?……然后也让学生例举人物加以说明,最后出示《中国心》这首歌,教师朗读,学生齐读,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使学生更受教育。我觉得这里能把歌放出来更好一些,可以使学生从音乐中、从歌词中体会出歌中的内涵。从这节课的教学不难看出来,重点不是很突出,但还是能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

  两个人的教学中,还是没有说明外祖父为什么会在国外,《梅花魂》是一篇以物喻人的文章,所以在教学上要处理好,做到既要突出文章的重点,又要有助于文章情感的变化,使学生能较为完整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这样学生才会学有所得,又能受到思想教育。这只是我的粗浅感受,望指教!

梅花魂的教学反思15

  《梅花魂》这篇课文以梅花为线索,重点段一大段是外祖父对"我"说的话,是对梅花和中华民族有气节人物的`赞誉,既有老人对孩子的希望和教诲,其实也是老人自己心灵的表白.当我们谈到梅花的精神时,学生能说出"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进而从"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中,体会到梅花的坚韧不拔,遇到困难不屈服.我顺势提出:"外祖父仅仅是在赞美梅花吗 他的一番话还赞美了什么 "他们立刻认识到:外祖父不仅仅是在赞美梅花,也在赞美我们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然后让学生回忆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时,将梅花和民族精神联系起来认真体会,对于理解老人的爱国心是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