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教学计划合集八篇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翻开新的一页,我们要好好计划今后的教育教学方法。但是教学计划要写什么内容才能让人眼前一亮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计划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计划 篇1
一、课程简介:
高二政治课以素质教育的实践性为根本目的,以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教育为直接要求,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思维能力教育统一起来,对学生进行基础性,常识性教育。
二、学生状况:
高二学生在初中和高一期间,通过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已经受到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心理、道德、法律、社会发展、基本国情和思想方法等教育,同时通过其他学科学习接受了许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奠定了知识基础。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了解,大部分学生对《文化生活》比较感兴趣。
三、教学目标:
在知识目标上,帮助学生理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文化传承、文化交融和文化创新的意义。在能力目标上,帮助学生提高主动参与文化生活的能力。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上,帮助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认同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正确对待各种文化现象,辨识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四、具体措施:
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搞好自学,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搞好导学,保证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既要搞好知识的教与学,又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统帅,贯穿于知识教学的全过程。
适应现代教育发展形势和当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大胆尝试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模式改革,将传统教学的优势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要求相结合,不断创新,激发学生对哲学的学习兴趣,重视生本教育。
为此,将广泛采用以下教学形式与方法:
1、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自学、讨论、讲授、练习、实践等多课型。
2、教学方法主体化。读、讲、议、评、练结合,让学生积极参与。
3、教学手段现代化。多自制多媒体课件与使用投影,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4、备课要深。即:深入学习课标,深入挖掘教材,深入了解学生,深入探讨教法。
5、上课要实。即:上有充分准备课,不搞花架子,做到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6、作业要精。即:作业要有针对性,有代表性,有目的性,。
7、教学要活。即:不局限于教材,不局限于现成的模式,不死用教案,做到教有特色,教有风格。
8、手段要新。即:在创设情境方面,在学习方式、教学方式选择方面,在训练设计方面要突出新字。
9、反馈考试要勤。即:实行小考、单元考试、段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并重管理的方法,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学计划 篇2
课 题 :《古代寓言两则》
课 型:讲读
课时:两课时
学习要点:
1. 积累文言词语,理解寓言的寓意;
2.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问题,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
3.学会分析故事所蕴涵的辨证思想,并能在生活中运用。
重点难点:
1. 多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
2.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学习《智子疑邻》)
一、预习导学: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识记字形。
其邻人之父亦云( fǔ) 不筑必将(jiāng)有盗
此何遽(jù)不为福乎 其马将( jiàng)胡骏马而归
家富良马,其子好( hào)骑,堕(du)而折其髀(bì)
丁壮者引弦(xián)而战。 此独以跛(bǒ)之故,父子相保。
2.解释加点的词。
天雨墙坏( 下雨) 其邻人之父亦云( 老人 )
暮( 晚上)而果( 果然 )大亡( 丢失 )其财
其家甚( 很 )智( 以……为聪明 )其子
近( 靠近 )塞( 边塞 )上之人有善( 精通 )术者
人皆吊( 对其不幸表示安慰 )之
此何遽( 怎么就,表示反问 )不为福乎
居( 经过 )数月,其马将( 带领 )胡骏马而归
家富良马,其子好(喜欢)骑,堕(摔下 )而折其髀( 大腿)
丁壮者引弦( 拉 )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十分之九)
此独以(因为)跛(瘸腿)之故( 原因 ),父子相保(保全 )。
3.文学常识积累:
要求:查找有关资料,整理出你认为重要的与作者有关的常识内容(如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1)《智子疑邻》的作者是韩非,战国末期韩国人,著名思想家。他著有《韩非子》一书,本书笔锋犀利,说理透辟,常用寓言故事阐明事理,富有说服力。其中许多寓言故事流传于世,本文就是其中的一篇。
(2)《塞翁失马》选自《淮南鸿烈集解》,《淮南鸿烈》是西汉时淮南王刘安召集其门客集体编著的,又名《淮南子》,本书以道家思想为主,糅合儒、法、阴阳等思想,论理时常常引述古代神话、传说,因而保存了一部分珍贵的神话资料,内容丰富,文笔优美。
(3)寓言像一把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启发智慧,让思维活跃。那么什么是寓言呢?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是民间口头创作。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经常采用寓言阐明道理,保存了许多当时流行的优秀寓言,如:《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其中《庄子》与《韩非子》收录最多。
二、检查导入:
1.导入: 同学们,你能说出你知道的寓言故事的名字吗?你能说说什么是寓言吗?寓言有什么特点?在世界文学宝库,寓言是一颗特别灿烂的明珠,它往往借浅显易懂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道理。《韩非子》一书中就记录了许多这样的寓言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韩非子》一书中《智子疑邻》这个故事,你一定会从中得到一定的启示。
2.听写字词。
3.由学生介绍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老师补充。
4.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三、学习研讨:
(一)细读课文,理出文章思路,整体感知
1.一读课文。要求:学生自由朗读,指名学生朗读。老师指导:一定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2.二读课文,读懂文意。要求:细读课文,不参考资料书,根据课下注释试译课文。
(1)学生自主翻译,并划出不会翻译的词、句。
(2)将疑难词句在小组内交流解决。
(3)全班共同解决小组内遗留问题,老师注重指导。
3.老师强调以下词语和句子的解释翻译。
⑴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宋国有个富人,因天下大雨,墙坍塌下来。
⑵ 不筑,必将有盗。
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
⑶暮而果大亡其财。
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的财物。
⑷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这家人很赞赏儿子的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4.三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富人失窃,智子疑邻。
5.学生试背课文,最好能当堂背会。
(二)精读课文:结合下列问题,把握寓意
1.宋国富人为什么会“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2.你觉得宋国富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从这则文言寓言中得到什么启示?
4.当别人给你提出意见时,你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
——(1)以上4个问题,个人认真思考;
(2)小组讨论交流,每个人都要发言;
(3)全班交流,看哪个小组的发言最精彩;
(4)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5.你能说说这个寓言的寓意吗?试一试。
积极方面: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 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
消极方面:要注意自己与听话者的关系,如果关系疏远,即便说的意见正确,效果也不见得好。
教师小结: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时,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严文井)
第 二 课 时(学习《塞翁失马》)
一、学习研讨
(一)细读课文,理出文章思路,整体感知
1.一读课文---纠正字音
学习文言文,同学们可能感到有些困难。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途径。这篇课文同学们预习过,现在,老师检查一下朗读的情况。
(1).请男女生各一人读一遍课文。要求字音准确。
其马将( jiàng )胡骏马而归 堕而折(du)其髀( bì)
此何遽( jù)不为福乎 丁壮者引弦(xián )而战。
此独以跛(bǒ)之故,父子相保。
(2).老师范读,然后全班学生齐读课文。要求读得抑扬顿挫
(要注意停顿,要分出轻重,读出语气)。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此/何遽/不为福乎?↗
2.二读课文—-疏通文意,分析情节
(要理解寓言故事,首先必须疏通文意,了解故事的内容。)
(1).疏通文意: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在自读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如有不懂的问题可提出来,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解决。
老师强调以下词语和句子的解释翻译。
解释加点的词:
马无故亡(逃跑)而入胡 人皆吊(对其不幸表示安慰)之
居(经过)数月 其马将(带领)胡骏马而归
其子好(喜欢)骑 死者十九(十分之九,绝大部分)
翻译句子:
①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靠近长城一带的人们中,有一个精通术数的人,一天,(他家的)马无故跑到北方胡人的境地去了。
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人们都来安慰他,他却说:“这难道不是福气吗?”
③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过了几个月,他那匹马(竟然)带领着一群胡人的骏马回来了。
④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家里有的是好马,他儿子喜欢骑马,(有一天)从马上摔下来,摔断了大腿。
(2).理顺关系: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
请指出“善术者”、“其父”、“其子”、“父子”各指代谁。
(3).分析情节:故事情节可分为几个部分,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情节各部分的内容:
失马——得马——折髀——相保
(4).复述故事:采用比赛形式(看谁复述得又好又准确),让3-4位学生复述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和故事情节。
(二)精读课文:结合下列问题,把握寓意
1.这篇古代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塞翁失马得马、儿子折髀、父子相保的.故事,那么这个故事寄寓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
(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分组合作讨论来探究寓言的寓意)
2.教师指示思考的角度
从寓言故事情节的发展来看,从塞翁对这件事的态度来看,从坏事和好事之间的关系来看。
(1)从寓言故事情节的发展来看(福祸得失的一系列变化说明了什么道理?)
明确: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因为祸中往往隐藏着福的因素,福中也常常预伏着祸的先机。
(2)从“塞翁”能沉着冷静的静观事情的变化来看(面对一系列变化,塞翁为什么能处变不惊?)(紧紧抓住“塞翁”那三句话来思考。也可让学生读读那三句反问句,通过揣摩语气来达到目的。)
明确:因为塞翁懂得祸福相依,利害相伴,且能转而相生的道理。因此,面对这一系列变化,他能处变不惊,沉着冷静,乐天知命,不因祸福而悲喜,不以得失为怀。
(3)在“塞翁”看来,坏事能变成好事,好事能变成坏事,难道就不要一定的条件就可以转化的吗?
明确:转化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如果胡人居住的地方没有马,坏事能变成好事吗?如果“塞翁”之子不喜欢骑马,好事能变成坏事吗?如果胡人不入侵边境,坏事能变成好事吗?
由此我们可知:这则寓言通过假托“塞翁失马”的故事,寄托了这样一个寓意——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世上的任何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3.你是否也有过类似“塞翁失马”的经历?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这则寓言还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多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
小结:
1.世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应学会辩证的看问题。
2.因为好坏、福祸、利害是相互转化的,在考虑问题时,我们应当考虑周全,处事要谨慎,要防患于未然。
3.要因势利导,变祸为福;要创造条件,把坏事变成好事。
塞 翁 失 马
塞翁失马,焉(安)知非福
失马————得马————折髀————相保
(祸) (福) (祸) (福)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寓意:福祸得失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三)品读课文,赏析语言
1.讨论题:怎样理解这两则寓言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2.每个同学以“……表现了……”或“……写出了……”说一句品析两则寓言语言的话。
示例:
课文语言简洁生动。如《智子疑邻》开头写故事发生的背景,只用八个字。“宋”,写出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富”,是被盗的原因;“墙坏”又为盗窃者提供了自由进出的条件。中间30多字,写出了一个波澜起伏、耐人寻味的故事。
你的赏析:
四、迁移提高
拓展阅读,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画蛇添足
楚有祠⑴者,赐其舍人⑵卮⑶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⑴祠:祭祀。⑵舍人:贵族达官家里的门客。⑶卮:古代一种盛酒的器皿。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且:将要 )
⑵为蛇足者,终亡其酒(亡:同“无”,失掉)
2.翻译下列句子。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
3.用一句话写出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
答案:讽刺了那些不顾客观实际,自我卖弄,弄巧成拙的人。
五、反馈检测:
(一)基础知识检测
1.《智子疑邻》节选自《 韩非子 说难 》,作者 韩非 , 战国 末期 法 家著名的思想家。这则寓言的寓意是: 可以从消极方面、积极方面回答 。
2.《塞翁失马》节选自《 淮南鸿烈集解 》,是 西汉 时期 淮南王刘安
组织门客编写的。这则寓言的寓意是: 福祸得失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变的。 。后人把这则寓言概括的成语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二)比较阅读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 下雨 )墙坏( 毁坏 )。其( 他的 )子曰:“不筑( 修补 ),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 老人 )亦云(也这样说)。暮( 晚上 )而果( 果然 )大亡( 丢失 )其财,其家甚智( 以……为聪明 )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塞翁失马
近塞上( 这里指长城一带 )之人有善术者(精通术数的人 ),马无故亡(逃跑 )而入胡。人皆吊( 对其不幸表示安慰 )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 经过 )数月,其马将( 带领 )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怎么就,表示反问 )不能为祸乎?”家富(富有 )良马,其子好( 喜欢 )骑,堕( 坠落,摔下 )而折其髀(大腿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 大举 )入塞,丁壮( 壮年男子 )者引弦而战( 拿起弓箭去打仗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 )。此独以( 因为 )跛( 瘸腿 )之故,父子相保( 保全 )。
一、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亡: 马无故亡而入胡 ( 逃跑 )
暮而果大亡其财 ( 丢失 )
故:故时有物外之趣( 所以 )
此独以跛之故 ( 原因 )
将: 不筑,必将有盗。( 会 )
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带领)
三、翻译下列句子:
1.天雨墙坏。
天下大雨,墙坍塌下来。
2.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邻居家那个老人干的。
3.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靠近长城一带的人们中,有一个精通术数的人。
4.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人们都来安慰他,他却说:“这难道不是福气吗?”
5.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过了一年,胡人大举进攻,进了长城,壮年男子都拿起武器作战。
6.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靠近长城一带的人,绝大多数都战死沙场。他儿子就因为腿瘸的缘故(没有被征去打仗),父子得以保全生命。
教学计划 篇3
一、指导思想:
为加强我校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我校优秀艺术人才,经校领导批准,决定开设美术素描兴趣小组。本兴趣小组宗旨在于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增长知识、提高技能、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今后我校培养美术人才起着积极推动的作用。
二、活动目的:
1.学习素描的基本知识和绘画方法,锻练同学科学的绘画理念。教学中以短期素描、长期素描相结合;以素描、速写相结合。在适当的教学中进行色彩的基本练习。
2.在教学中锻炼学生对事物认真观察的能力,手的表现力,及对素描、对速写、对西方绘画科学的认知。
3.让孩同学明白素描、速写是绘画的基础,加强孩子的`意志锻炼,培养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
三、活动地点及时间:
地点:体艺组办公室
时间:两周一次星期五下午
四、活动内容及形式:
1、使学生系统了解一些简单的美术常识知识,(美术种类,绘画工具,素描基本绘画方法)。
2、以素描为主,一对一对学生进行素描基础培训(石膏几何体、静物、石膏像)。
3、凡有绘画比赛,辅导学生自己创作作品。
第三——四周:
单个几何体写生配单色衬布,如球体、正方体、圆锥体、棱锥体、圆柱体等,初步学习素描造型的观察方法、构图知识、简单的透视知识,简单的明暗关系。
第五——六周:
主要进行两个几何形体及贯穿体写生,深入学习平行透视和成角度透视知识、构图知识等,经过本期的学习,学生作品基本达到:构图适当,比例形体基本准确,结构完整有简单的黑白灰关系。
第七——八周:
主要进行多个几何形体组合写生(三个以上)及陶罐、水果等其他三个以上的静物写生配合单色衬布及稳定光线,深入学习素描造型知识,通过本期的学习,画面达到构图完整、比例、结构准确,能较好的表现几何形体的立体感、明暗关系明确。
第九——十周:
训练学生进行陶罐与两至三个几何体、水果、玩具等静物组合写生,配有灰色衬布和稳定光线,继续学习训练素描造型知识和绘画技巧。通过本期的学习,使画面构图完整、比例、结构准确,黑白灰关系明确,能较好的表现各静物的立体感和质感。
第十一——十二周:
静物增加:瓷碗、白盘子、各种水果、石膏手、脚或个别石膏五官写生训练,深入学习素描造型能力,画面:构图完整,比例形体准确能准确的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质感,刻画深入。
第十三周——第二十周:
主要进行石膏像五官写生(口、眼、鼻、耳、大卫局部)训练及速写训练。画面构图完整、人物五官比例透视准确、素描关系完整、刻画深入,有质感和体积感。
教学计划 篇4
一 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本学期,我将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 课程目标
1、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教学工作计划《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
5、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6、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 课程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个方面。在活动中,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方式渗透于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四个方面的内容是以配合的形态呈现的。因此,我将依据学校特色活动,地方特色,以及时令,季节等,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
四 教学措施
1 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强调评价多样化,如:主体多样化,角度多样化,尺度多样化;强调质性评价,强调日常观察过程,强化专题性探究过程,建立成长记录袋,实施阶段性评价。
2 开发教学资源,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使本课程教学走向家庭、社会,真正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该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
3 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4 重视教学反思,在反思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教学计划 篇5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会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2、通过实验会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数据。
3、 树立不迷信权威,不迷信书本,以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会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2、实验方案的设计
三、教学准备小球、斜面、钟表、刻度尺。
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活动目的:探究小球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活动器材:斜面、小球、钟表、刻度尺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a 。提出问题:本小组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b 。制定的计划:本小组探究计划的要点是______________。
1、实验成功的关键:会测时间。小车开始运动的同时开始计时,发生碰撞时马上停表。必须专人操作。所以正式实验前应该练习几次,熟练之后会使测量的数据更准确。
2、(1)为了使实验操作方便,斜坡的坡度不宜太大,即坡度要适中。用木块将带槽的斜面支成坡面,测出斜面的长度s,使小球从斜面的顶部滑下,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s的时间t,把测得的结果填入表中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s1=t1=v1=s2=s-s1t2=t-t1v2=s=t=v全=
(2)测出小球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1所用时间t1,算出小球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1。
(3)求出斜面后半段路程s2,及后一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2,算出后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将结果填入表中,比较v1、v2得结论。c.实施计划。d.探究结论;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半段路程小球的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巩固练习:课本28页1或2选做一题。思考思考听讲操作实验填写数据学生动手操作交流、讨论引起学生兴趣教师诱导,防止秩序混乱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同时可减少课堂中出现的不必要的麻烦,节约时间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得科学精神培养学生总结能力五、板书设计: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定方案: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记录表格(略)探究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计划 篇6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刚接任四年级体育课,本班学生组织纪律性较差、情绪变化较大,运动能力还有待提高,上课喜欢玩,运动系统发育不成熟,肌肉力量和协调性较差,想象创造较为薄弱,但学习兴趣易激发。应该努力培养学生主动进取的态度,掌握好学习方法,把握学习规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探讨,去理解,去发现,去创造。将学生身心作为一个整体,通过合理的运动实践,在不断克服困难体验运动乐趣,提高运动技能,培养健康和愉快生活的态度,通过从事适宜的运动,了解自己的身体变化,增强体质,培养坚强的意志。
二、教材分析
小学四年级体育教材以实践教材为主。根据学生的能力以及学校的条件,体育教材主要选择田径(跑、跳、投),体操、游戏、篮球等基础项目,以便使学生跑、跳、投的基本技术得到提高,并挖掘生活中的实用技能。并通过体育锻炼,培养集体主义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渗透法制教育,增强自信心,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由于运动会有队列比赛,所以每节课要进行一定时间的队列练习。
2、四年级的体育教学的重点主要侧重于投掷和跳跃,分腿腾越,沙包掷远,50米×8或400米跑。
教学难点:
体操技巧,蹲距式跳远。
四、教学目标
1、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学生将能够乐于参加各种游戏活动,认真上好体育课。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
2、获得运动基础知识,学习和应用运用技能,学生将能够在球类游戏中做出单个动作,如拍球、运球等,做出基本体操的动作,做出单一的体操动作,如滚翻、劈叉等,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
3、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发展体能(发展柔韧、反应、灵敏和协调能力),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
4、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学生能够体验并简单描述进步或成功时的情绪表现,观察并简单描述退步或失败时的'心情。根据课程目标的要求和学习领域的各个具体的目标,以体育课和体育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心理和身体健康、快乐的发展。
5、通过体育锻炼,培养集体主义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渗透法制教育,增强自信心,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提高教学措施
1、采用主题教学、情景教学等方法,充分发挥游戏活动的作用,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2、小学生好胜心强,可采用一些教学比赛,以增强学生锻炼身体的效果。
3、因材施教,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运动中享受到锻炼的乐趣。
4、高年级的学生可采用一些分组轮换的方法,由小组长带领进行练习,充分发挥小组长的带头作用。
教学计划 篇7
一、指导思想
初中劳动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基本目标,以操作性学习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劳动技术课程的教学与实施要注重体现基本课程基本理念,体现“全体性、综合性、科学性、实效性”原则。
正确认识初中劳动技术课程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初中劳动技术课程是为与之衔接的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打基础的必修课程,是以设计学习、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基础学习领域。课程实施中,要明确初中劳动技术课程具有为高中阶段通用技术打基础的通识教育意义,教学中应努力提高学生的基础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和富有个性的发展。
注重技术思想和方法以及符合时代需要并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发展学生技术实践能力。通过技术设计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究、批判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创造潜能、批判性思维得到有效开发,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和依据
以“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作为劳动技术课程基本目标,以九年义务教育《7~9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实施指南》为教学依据,以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作为参考。
劳动技术课程课时安排应依据北京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试行)来安排,满足7到9年级劳动技术课程100课时的要求。以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劳动技术》作为主要参考进行教学活动,同时在课程实施中要结合各校实际情况,选取适合的教学内容,突出学校特色。
三、教学要求
1. 认真学习研究《7~9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实施指南》和《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实验)》 ,理解初中阶段劳动技术课程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理念。明确初中阶段劳动技术课程是以基础的、宽泛的、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技术内容为载体,以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基本目标。理解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关系,三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要注意融合与协调,努力实现三者的统一。注重学生在技术理解、技术实践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学习经历和基础奠定。
2. 认真备课,仔细研究和设计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结合学校特点,选择适合的技术学习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亲历设计过程,重视技术思想和方法的指导,重视技术试验的教学。
3. 选择适当教学方法,倡导多元化学习方式。改变传统的技术教学中单纯的技能培训模式,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新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针对不同学习内容,考虑学生差异,选择模仿、合作和研究等不同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教学中加强与学生互动、谋求共同发展。
4. 遵循发展性评价理念。评价中要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
结合,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和发展功能。评价要体现本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评价时要关注学生的劳动态度与技术实践能力。评价方法注重多样化,将作品评价、访谈评价、书面测试、技术活动报告等多种方式结合,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参与程度,给学生提供自我评价的机会,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反思。
5. 增强科研意识,开展课题研究。以“初中劳动技术教师技术素养提升策略的实践研究”课题为契机,引领劳动技术教师从自身专业发展角度出发,寻求提升技术素养的方法;以劳动技术学科课堂教学低效(无效)现象研究为核心,推动劳动技术学科课堂教学有效实施。
6. 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促进课程资源的开发。立足教学中的具体问题,通过研讨、听评课、课题研究、专题讲座、技能培训等各种形式,加强本课程教学研究和教学资源的开发整合。加强校际之间劳动技术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分享经验,提高教学能力。
7. 固化教学成果。重视经验、成果、案例等积累,将课堂教学或实践活动进行总结、提炼,汇总成教学设计、活动案例、论文、研究报告等,同时将学生和教师作品进行整理。
四、教研活动
1. 研读本学期教学计划和要求。
2. 组织教材教法分析、研究课、专题讲座活动。
3. 组织木工、电子传统工艺技能培训。
4. 组织青年教师说课基本功交流与研讨。
5. 开展课题研究,提升劳动技术教师研究意识。
教学计划 篇8
一、指导思想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入学半年,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习习惯也已初步养成。学生记忆快,但是记忆时间短暂。一部分学生课上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明确学案要求进行自主学习。根据学生这些特点,我们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醒学生注意力切入,使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生物学,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培养学生能运用生物学规范语言回答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继续加强学生的堂清工作。
三、教学内容及教材分析
本期的教学任务主要在七年级《生物学》下册。下面对教材内容作基本分析:
《生物学》下册仅一个单元——生物圈中的人。本单元的七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章人的由来。教材通过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技能训练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人的个体发生和发育,青春期的发育特点和卫生习惯的养成以及认同优生和优育。第二部分包括第二、三、四、五、六章,这部分的教学通过多种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人的食物来源于环境,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应,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以及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调节生命活动。第三部分是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本章重点是通过实例分析、模拟探究和拟定计划等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本单元并不是单纯地讲人体生物学,而是在讲述人体的由来、人体结构和生理内容的同时,始终将有关人体的内容放在生物圈或生活环境的背景中,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人体生理或人类活动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本单元突出了人与生物圈的关系,是以“生物圈中的人”为主题展开的人类生物学、人体生理学、环境生物学等科学的综合。
第一章人的由来
从人类的起源讲到人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及人口的调控,全部内容一线贯穿,层次分明,逻辑性强,知识完整。通过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探究活动、STS教育及科学家的故事等活动,加上大量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学习与提高,过程和方法的获取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
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是人体细胞物质和能量的来源,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要经过消化和吸收才能被细胞利用,关注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力求将人的营养问题始终与周围环境相联系,以便使学生认识到人与生物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从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应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指导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工作。本章结合环境、社会去探讨有关营养的话题,而不是仅仅讲述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本章在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问题,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这些问题,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分析,明白查阅资料、进一步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本章加大了探究的力度,在“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探究活动中,注重培养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的能力,以及收集和处理数据的技能。在“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探究活动中,注重学生对探究过程的反思。鼓励学生在完成探究活动后,如果发现结论与其他人不一样,一定要分析原因。本章还提供了丰富的、形式多样的活动内容,包括讨论、科学探究、观察、演示、评价等。
本章的资料分析是从日常生活中获得,从教材里“部分食物一般营养成分表”中获得或者从教材的插图中获得。这就说明了获取资料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这就告诉学生图表、插图、数据等都可以作为资料运用在分析活动中。
本章技能训练着重培养学生解读图表和数据的能力,使解读图表及数据的能力的训练贯穿在全课文的教学过程中。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认同食物取自自然环境,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培养学生通过探究获取知识的科学态度。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
食物、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本章内容包括《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和《空气质量与健康》三节。第一节简要介绍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通过资料分析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器官及各器官主要功能。第二节主要了解外界气体进入人体组织细胞的问题。第三节则是主要明确空气质量与健康的密切关系。本章的2个资料分析,提供的资料都比较多,对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通过前面三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人从生物圈中获取了食物和氧气。但是,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大气中的氧气被人体吸收后,怎样才能运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中并被细胞利用呢?组织细胞在生活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又是怎样运离细胞的呢?这就需要运输这些物质的结构基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材顺理成章地安排学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这一章。同时,也为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作好了教学铺垫。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血液、血管、心脏和输血与血型4节,每节知识相对独立。血液有独特的组成成分和相适应的生理功能。血管和心脏都具有各自的结构和生理功能。这三节条理清楚,逻辑性强,有利于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形成一个完整的、清晰的认识。第四节还特意地把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的输血和血型作了介绍。目的是让学生获得有关输血和无偿献血等知识,并通过介绍无偿献血,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关心他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本章要求学生完成两个分组实验。第一个实验是“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第二个实验是“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尤其是第二个实验,在实验和观察技能上要求较高。此外,读懂血常规化验单,记录不同状态下的心率,为你的家人量血压以及调查血液和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内容,都是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还有血循环发现史,干细胞研究的进展以及心血管疾病的防治,虽不在教材正文之中,但都有重要的教育价值。这些内容都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观念的良好素材,教学中要高度重视。
本章通过课外阅读资料,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使他们知道与血液及血液循环有关的生命科学技术新进展,以及有关科技知识在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本章的探究活动和练习题都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本章还通过问答题、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关爱生命,关心家人身体健康,乐于挽救他人生命奉献爱心的高尚情感。还通过发现史、调查活动引导学生关注与生物有关的社会现实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有关社会决策的意识和能力。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本章共分两节,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侧重于从尿液形成的生理结构和功能方面安排教学内容。第二节《人粪尿的处理》是从生物圈角度引导认识人体产生的粪尿排入到周围环境中,将对环境造成污染,增强环保意识。本章通过资料分析、数据处理等,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归纳、概括以及合作、表达交流的能力以及解释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本章还通过课外阅读资料,给学生渗透关爱他人生命,自愿向某些患者捐献器官的情感教育。还通过引导学生提出当地人粪尿无害化处理的建议,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和能力。
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本章的教学内容首先从人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入手,引出眼和视觉以及耳和听觉,然后才介绍神经系统的组成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最后介绍激素调节。本章的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实现神经调节;第二部分是人体通过内分泌系统实现激素调节。本章还通过课外阅读资料,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使他们知道与眼和视觉以及神经系统等有密切关系的医疗技术的新进展。本章还通过“探究活动”、“观察与思考”、“课外实践”、“资料分析”、“实验”等,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分析、推理、概括、综合等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本章还通过练习题、课外阅读资料,培养学生关爱残疾人的情感和态度。通过简介我国科学家率先合成牛胰岛素的先进事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增强振兴祖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人类在地球上出现以后,其生存和发展一直与自然资源紧紧相依。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自身的生命活动,还包括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并且后两者的影响更大。本章并不是向学生介绍多少环保知识,而是特别注重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技能方面的目标。
全章以三个明确的、系统的学生活动为主线贯穿。
1.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分析相关的事例,来了解人类活动对生物圈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通过阅读“生物入侵及其危害”的材料,引发深层次的思考。
2.请学生亲自动手去探究并确认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对生物真的有影响。这既培养了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增强了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安排学生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使学生在认识得到提高的基础上,积极行动起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亲自参加到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列中去。
本章在探究活动的要求上较前六章有了提高:一方面因为有酸雨、废电池对生物产生影响的实验本身有一定难度;另一方面是要求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完整的探究实验并实施。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并适时地对学生作出科学的、恰当的评价,鼓励其积极性和探究精神。此外,教师应结合教材给出的当前生态环境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以及有关科学研究的新进展,引导并培养学生此方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本册最后编排了第四单元的“单元小结”,目的是协助学生在学习完本单元后清理本单元在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整体要求,引导学生加深对有关的基础知识的理解。
四、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让学生知道人类起源和发展;知道人类个体发生和发育的大致过程;了解人体各种生命活动的大致过程及相关的结构基础;了解人的各种生命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与生物圈或生活环境密切关联着,而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又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与思考、探究、实验和资料分析等活动,加深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进一步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记录和分析探究结果。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通过测量获取数据,设计表格记录和整理分析数据的技能。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结合科学发现史、科学家的故事和具体探究过程,引导学生进一步领悟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如是否需要作出假设、如何作出假设、设置重复实验以减小误差、用工具测量的必要性、五点取样法、数学推算法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同科学实验的重大意义;认同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人们在研究的过程中,随着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的不断改善,对某一问题的认识,不断有新的发展和新的观点出现;认同科学是实事求是的;使学生进一步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探索、勇于实践的优秀品质;形成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并规范自己的行为,积极参加环境保护活动;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健康发展。
五、教学策略:
主要采用小组讨论,分析,探究,实验,比较,归纳等方法。
六、教学实施
⑴继续深入学习有关教育理论和转变教育观念,在继承传统教育优势的基础上
力争使自己的课堂有所创新和提高。
⑵继续探究符合新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注意及时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和模式。
⑶组织好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并提高其质量,引导学生分工合作,乐于交流。
⑷学习和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课时效率和教学质量。积极教研教改,设计好教案,上好课,写好教学反思。
⑸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精心设计导语;运用生动的语言;加强情感教育;精心诱导,强化教学。
⑹为探险究性学习创设情景。例如,提供相知的图文信息资料、数据;或呈现生物标本、模型、生活环境;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提出控究性的问题;或从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切入,等等。
⑺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作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⑻重视探究报告的撰写和交流。培养学生通过文字描述、数字表格、示意图、曲线图等方式完成报告,并组织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⑼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达成课程目标。
⑽建立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组织好生物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能够对有特殊兴趣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让他们成为同学中的小老师,老师的得力助手。
⑾教学中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都有所发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⑿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意科学方法的培养,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开展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
⒀在教学中注意继续落实《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实行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都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教者宜发挥优生的带头作用,以点带面,可以采取划分学习小组的形式,开展学习竞赛,让优生更加出类拔萃,学困生迎头赶上,从而达到提高整体水平的目的。因班上缺乏优生,且大部分学生厌学情绪严重,好玩,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者需要下一番苦功,多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交流情感,多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他们完成由厌学到爱学的思想转变,迎头赶上先进班级。
⒁定期进行阶段考试,及时进行试卷分析和讲评,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查漏补缺,确保教学效果。
⒂正确评价学生。为了给每个学生有一个合理的评价。
【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教案04-20
教学计划01-03
小学音乐教学计划-音乐教学计划07-14
美术教学计划 美术教学计划文章04-18
关于体育的教学计划_体育教学计划04-01
钢琴教学计划年钢琴教学计划02-20
美术教学计划 美术教学计划范文06-05
美术组教学计划艺术组教学计划12-13
有关物理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初中物理12-16
度小班教学计划,度小班教学计划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