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时间:2024-08-31 07:24:06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范文

  时光飞逝,时间在慢慢推演,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续写新的篇章,现在的你想必不是在做教学计划,就是在准备做教学计划吧。那么教学计划怎么写才能体现你的真正价值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范文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篇1

  一、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由于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共有四个单元,分别为:《在集体生活中》、《学习更上一层楼》、《我的家乡》、《家乡的变化》。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目标,以体现与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为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能力;在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须具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

  三、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目标:

  (1)培养学生在集体活动中乐于合作,待人诚实守信的品质;初步形成规则意识、民主意识。

  (2)使学生知道学习是自己的责任,要敢于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引导学生体验学习给自己带来的乐趣,感受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使学生初步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好学的学习态度。

  (3)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形成热爱家乡的情感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了解家乡的名人并向他们学习。

  (4)感受家乡及家乡人各方面的发展与进步,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在了解家乡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行为与能力目标:

  (1)帮助学生建立与人交往有诚信,能合作,民主地参与集体生活的行为习惯。

  (2)初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自己学习任务的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喜欢阅读课外书籍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毅力和耐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爱惜名胜古迹,不乱丢乱刻画的习惯。

  (4)养成保护水资源,爱护身边环境的良好习惯。

  3、知识与技能目标:

  (1)帮助学生在集体生活中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与他人平等的交流与合作,能尝试合理的解决集体生活中的问题。

  (2)学习给自己制定不同时期的目标,树立自信心;学会一些简单的读书方法。

  (3)能正确辨认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了解家乡的民风、民俗、文化、物产等;了解家乡湖泊众多的自然环境及水资源分布情况;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及特产。

  (4)知道部分旧生活用品的用途;了解家乡生态环境的污染情况;知道有关环保知识。

  四、教学重难点:

  1、帮助学生学会适应集体的要求与规范,树立合作、诚信意识,学会尊重他人,能够合理处理意见不一致的问题。

  2、提高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努力完成学习任务,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

  3、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会识图,在图上找家乡的位置,了解家乡的地理、人文、历史文化、名胜古迹等等,热爱家乡,节约水资源。

  4、了解自然环境,经济特点及其与人们的生活关系。

  五、教学措施:

  1、改变陈旧的观念,树立新观念

  (1)转变教材观。教学是对教材的再创造,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根据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要运用好教材。要做到“删减、替换、补充”。教材是为学生提供的案例。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理清教材的思路,把握教材的教学主题。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提供的教育主题为基础,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探究。

  (2)转变教学观。新的课程改革,把关注人作为课程的核心理念,提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第一。要变“目中无人”为有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新观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的形成。第二,变“重结论轻过程”为重视学生学的过程。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究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教师的教学过程,要指导学生怎样学,通过什么方法学;不要把现成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方式来看待世界,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

  2、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理念

  (1)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

  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2)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

  品德与社会课程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选取、引用的教育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引导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3、要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

  儿童时期是品德与社会发展的启蒙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儿童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要采用他们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引导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4、改革教学方式

  教师要注意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采取以客观社会为基础与学生为主体的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广泛采用活动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我体验感悟,探究发现训练技能,养成习惯。

  5、重视学生学业评价

  品德与社会课评价目的是获得反馈信息,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儿童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而不是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做终结性的评定,更不是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划分等级。因此,要从每个学生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

  六、学困生帮扶措施:

  正如乌申斯基所说:“教师的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讲,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有益于发展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中的一切。”学生透过老师的行为来判断老师的人格,一旦他认可了老师的人格,他就会接纳之,从而完善自己的人格。只要我们用一种合理的、民主的鼓励和宽容的态度来对待学生,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标,用发展的目光看待学生,用满腔热情和期望去塑造学生的性格,相信有耕耘就会有收获!

  1、课堂内外尊重个体。

  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而这种爱又必须是真诚的。打开孩子心里的那扇门,当我们与学困生建立一种友好、平等的关系时,他们就会主动向我们吐露心迹,敞开心扉地与我们交朋友,这样他们就会亲其师而信其师,喜欢听教师的课,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也乐于接受。马克思曾说:爱需要用爱来交换,心灵需要用心灵来塑造。我们不能把学生培养成一模一样的人,也不应该这样要求学生。因而,尊重学生,还表现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有创造力又具个性特征的人。

  2、点燃自信、磨砺性格。

  自信是成功的保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战胜自我很重要,要让他们明白老师心中永远有他们的位置,老师永远都在关注他们。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让他们在黑暗中看到希望,在困境中重拾信念。

  教师要创造、利用各种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使一些观念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也就是形成性格。在劳动实践活动中,体验困难,让他们亲身经受一下艰难的磨练及痛苦的洗礼。

  3、欣赏、鼓励、张扬优点。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人性深处,无不渴望被赞赏。”激励永远是教育的态度。给学生一些鼓励,可以唤起后进生的上进心,张扬他们的优点,从而感受到成功感。针对学生发展倾向方面的特点,积极鼓励引导,奖励学生发展中的优势倾向,发展和张扬学生的个性,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个性特长,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和长处,都能保持强烈的自信心和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教育是一个长期、反复的教育过程。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因势利导,使学困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在教育过程中让我们永远记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尊重学困生,就要让他们在接受教育和参与学习的活动中享受平等的待遇。

  七、学科实践活动安排:

  1、开展一次学会合作的活动。(具体实施于体育运动会)

  2、开展一次“读书”交流会。(由语文读书活动实施)

  3、收集关于家乡发展变化的材料,召开一次“我爱我的家乡”的主题班会。(由班主任在班会课上进行)

  八、教学进度及课时安排:

  品德课每周是两课时,本期全部时间不足十九周,除去中秋节、国庆节、元旦节放假及运动会等一些时间外,上课的时间最多不足十七周,即只会少于34课时,估计在16周左右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篇2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由

  1、我的家乡在哪里

  2、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

  3、浓浓的乡土情组成。

  二、教学目标:

  1、本单元在使学生具有家乡的自觉意识和归属感,同时,使学生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乡。

  2、正确辨认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比例尺,并能学会运用地图,了解家乡,初步形成地理的观点和思考方式。

  3、了解为家乡做出贡献的人,唤起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三、教学建议:

  1、本单元是对小学低年级家乡内容的拓展和延伸,旨在让学生通过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风景名胜、风俗文化、地域特色、历史变迁等方面,多角度的感受家乡的自然风光及人文景观的丰富性。

  2、本单元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注意培养学生调查了解事物的基本方法。

  四、课时分配:

  共有3课每课两课时共计6课时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生产与生活由

  1、吃穿用哪里来

  2、从电视机的变化说起

  3、生活中的各行各业组成。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了解工农业生产过程和生产活动,形成“生产”概念,从而建立生产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2、观察日常生活使用的某件农产品,探究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并体验农民为此付出的劳动与智慧。

  3、了解生产的发展与人们需求变化的相互关系,并知道人们改进劳动工具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减轻劳动的强度。

  三、教学建议:

  1、本单元将农业和工业方面整合为一个单元,目的事使学生立足与自己的现实生活,能真实地、客观地、综合地了解社会生活本身。

  2、由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不断地提高,大家对生活中各种物品越来越要求多样化和便利化。

  3、本单元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课时分配:

  共有3课每课两课时共计6课时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交通与生活由

  1、多种多样的运输方式

  2、交通与我们的生活

  3、从古到今话交通

  4、交通问题带来的思考组成。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感受交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知道古今交通的发展情况,以及交通的不断发展给人们带来的种种变化。

  3、关注交通发展带来的问题,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三、教学建议:

  本单元在让学生认识交通的同时,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让学生了解车站、码头、机场有哪些是为旅客服务的机构,乘车、乘机时要履行那些基本程序。

  随着交通的发展,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如汽车噪音、尾气带来的污染,以及发展交通带来对耕地的`占用和城市交通的堵塞、能源的消耗等问题。

  四、课时分配:

  共有4课每课两课时共计8课时

  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通信与生活由

  1、通信连万家

  2、从烽火台到互联网

  3、小窗口大世界

  4、从看电视说起组成。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感受通信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初步了解通信发展的情况。

  3、学习利用传媒,安全、有效地获取信息。

  三、教学建议:

  1、本单元将课程标准中通信与传媒两个要点的教育内容融合在一起。一二课内容主要侧重于通信,三四两课内容侧重于大众传媒。由于通信和大众传媒与当代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因而本单元在编写时注意内容与儿童生活的贴近,力求让同学认识到通信、传媒与人们之间的关系。

  2、半单元注重将社会常识方面的内容与学生的品德教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特别注意针对当前大众传媒对少年儿童产生较大的影响的现实情况来组织教学内容。

  四、课时分配:

  共有4课每课两课时共计8课时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篇3

  一、班级状况分析:

  本年级有学生有40人,学生基本素质较好,优秀学生占全班的30%左右,上课遵守纪律,又能积极发言,大多数学生书写工整认真。学习习惯十分好。但是也有20%的同学表现得不太令人满意的地方,他们学习有些困难,我相信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这部分学生也会尽快赶上来的。

  二、教学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二单元《生产与生活》第三单元《交通与生活》第四单元《通信连着你我他》。

  本册过《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能正确辨认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比例尺,并能利用地图的基本知识在中国地图上找到家乡的位置;通过第二单元《生产与生活》的学习让学生从了解日常生活中工农业产品入手,探究工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体验工人和农民为此付出的劳动与智慧;通过第三单元《交通与生活》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感受交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古今交通的发展情况,以及交通的不断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种种变化;

  通过第四单元《通信连着你我他》的学习让学生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感受通信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让学生学会使用一些基本的通信方式,讲究通信道德,遵守有关通信的法律、法规;初步了解通信发展的情况;体会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现代传媒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

  1、确辨认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比例尺,并能利用地图的基本知识在中国地图上找到家乡的位置;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了解家乡的优秀人物,并愿意向他们学习;了解家乡的民俗、民风,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解工人生产劳动的情况,知道生产过程中的分工与合作,知道各行各业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的关系;知道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人们的生活需求不断刺激生产的发展;知道人们改进劳动工具是为了提高生产和减轻劳动的强度。

  3、解家乡交通的发展变化情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情感。

  4、了解通信发展的情况;体会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现代传媒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学习利用传媒安全、有效地获取信息;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努力增强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初步了解通信发展的情况;体会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现代传媒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学习利用传媒安全、有效地获取信息;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努力增强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

  四、重点和难点:

  1.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

  2.通过给日常生活用品找老家的活动,知道工农业生产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

  3.让学生了解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交通方面的情况。

  4.联系身边的实际事例,感受通信与人们生活的关系;通过调查,知道现代通信的方式及各自的特点;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选择、使用相应的通信方式来解决各种问题;懂得并遵守通信的基本礼貌和有关法律法规。

  五、教学措施:

  1.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认识社会和了解社会。

  2.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对间接生活的认识和了解。

  3.将引导学生获取信息与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和社会研究能力。

  4 . 通过活动的设计和教材中的留白来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和参与实践。

  六、教学进度安排:

  见教学进度表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07-23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0-22

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2-11

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09-17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08-27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精选15篇)07-24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精选15篇10-22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03-31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0-24

下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