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集锦7篇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计划吧。计划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1
一、学生现状分析
学生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好说好动,精力难以集中,尤其是倾听的习惯和随便插嘴的习惯有待加强。因此,本学期要立足于端正学习态度,提高积极性,抓好基础知识,关注家欣、芷晴、钰城、蒋磊、坚赞等学困生的辅导。
二、教材简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5、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五、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并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提出具体的要求:学习习惯、倾听习惯、交流习惯。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8、课堂上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况,以鼓励、激励为主,重视课堂上辅导督促工作。
六、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 日 期 | 教学内容 |
1-2 | 2、24-3.5 | 位置 |
3-5 | 3、8-3、29 | 20以内的 退位减法 |
6-7 | 3、30-4、7 | 图形的拼组 |
7-9 | 4、8-4、23 | 100以内数的组成 |
10-12 | 4、26-5、10 | 认识人民币 |
12-16 | 5、11-6、7 |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
16-17 | 6、8-6、18 | 认识时间 |
18 | 6、21-6、25 | 找规律、统计 |
19 | 6、28 | 总复习 |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2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与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与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与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与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与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结合计算教学,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与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习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
“找规律”与“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与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也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2、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 重视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4、结合教学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5、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6、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五、教学进度表
(一)、位置(6课时)第一周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8课时)第二周至第四周
例1 …………………………………………………4课时左右
例2……………………………………………………7课时左右
例3……………………………………………………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3课时左右
(三)、图形的拼组(4课时)第五周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15课时)第五周至第七周
数数 数的组成…………………………………………4课时左右
读数 写数………………………………………………4课时左右
数的顺序 比较大………………………………………5课时左右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1课时左右
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五)、人民币的认识(5课时)第八周
认识人民币……………………………………………2课时
简单的计算………………………………………………3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30课时)第九周至第十三周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6课时左右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8课时左右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1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4课时左右
(七)、认识时间(6课时)第十四周
小小店…………………………………………………1课时
(八)、找规律(6课时)第十五周
(九)、统计(6课时)第十六周
(十)、总复习(10课时)第十六周至第十九周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3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一年级(x)班xx人、一(x)班xx人,这些学生中大部分都是上过幼儿班。他们天真可爱,活泼调皮。在开学初,经过和学生初步接触了解,这些学生由于常规训练少,一些起码的常规知识都不懂,他们还像在幼儿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想来就来,要走就走,上课时乱走乱动。本学期施行的实验教材,主要是开拓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因此,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 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四、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 <”,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3)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4)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建立数感。
3、计算教学应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4、根据儿童生活特点,从感必经验出发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通过“用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6、设计安排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7、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学方法应体现开放性和创造性。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
8、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4
第三单元:单元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14页――――第31页)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主要由 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的安排是:先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选择恰当的方法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 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提倡算法多样化。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初步建立数感,运用数学来表示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交流。
单元重难点:
1、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2、解决好多种算法与数的组成计算的关系
3、注重集合、对应、统计思想的渗透,不给学生讲这些名称。
4、数的认识,比较大小,加减法的认识过程中,要发分类为基础。也就是在分类的基础上提炼出数而进行大小的比较和加减法。
单元课时安排:
1、1――5的认识…………………………3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的加减法……………2课时
NO:1
教学内容:1―――5的认识及书写(第14面――――第16面)
完成第21页的第1题――――第4题
教学要求:
1、会读、会认、会写1―――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
2、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 感,并能进行交流。
3、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教学重、难点:
会写1―――5各数,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准备:
师:各种动物的卡片5张以内,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实物投影仪
生: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主题画:
问:你认为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画的是什么?
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主动探索:认识1―――5各数
(一)认真观察,主动学习
1、认识1
(1)问:你看到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1表示的?(学生随意回答)
师:凡是象这样:1个人、1个太阳等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1表示的?
(3)请你拿出1根小棒
2、认识2
(教学方法同上)
3、认识3
(1)问: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3表示的,请你说一说。
师:象这样的,就可以用数字3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3表示的?
(3)请你拿出3根小棒然后想一想,用3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请你摆一摆。
4、认识4、5
(教学方法同上)
(二)、出示计数器
先拔一颗珠,问:你认为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2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3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4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5
板书:1、2、3、4、5
(全班齐读:正、反读)
问:3的前面是几?后面呢?与2相邻的两个数是几?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
(三)、教师说,学生操作
1、请你伸出4个手指头 2、请你画出3个三角形
3、请你拿出5个圆片。
三、教学写数字1――5
1、教师教拿笔姿势
2、教写每个数字的起笔,运笔、落笔。先教师示范,紧接着,学生书空,然后学生在书中描红。
四:练一练
第21页的第1――――4题,学生做在书上
(1)学生互评 (2)集体评 (3)教师评价
NO:2
教学内容:比大小(第17页的内容)
完成第21页的第5、6题
教学要求:
1、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2、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3、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并能够进行正确熟练地比较。
教学重难点:建立数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比较。
教学准备:
师:主题图或小猴图片三个、梨的图片4个,桃的图片3个,香蕉的图片二个。
生:1-5的数字卡片、<、>、=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昨天我们学习了哪几个数字,你还记得吗?请你说一说。
(2)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3的后面是几?
(3)有谁能够写出1-5每个数字。请你试一试。
二、新知讲授
1、出示主题画
问: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
还有需要补充的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小猴 梨 桃 香蕉)
3 4 3 2
从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板书:
3=3 3>2 3<4
3等于3 3大于2 3小于4
(1)教师介绍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2)谁会读,请会读的学生带领大家读
(3)你还有其它的比法吗?
2、出示第17页下面思考:
(1)学生自由看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小免和胡萝卜各有多少?请你一数
有谁能够把你数出来的`个数分别是多少写出来?
(指名上台写)
(3)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5<3
谁会读?
(4)一只小免吃一个萝卜,够吗?你有什么好办法让他们够吃?(再增加一个萝卜或者是赶走一只小免)
三、练一练
第21页的第5题
学生自由独立完成,然后学生互评,最后全班集体评价
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评价,最后教师评价。
NO:3
教学内容:第几(第18页的教学内容)
完成第22页的第7、9、10题
教学目标:
1、具体的情境图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的,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使学生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和乐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序数含义,会区分基数与序数,明确数的方向决定的次序。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生交流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云一个你们非常熟悉的地方,想知道是哪里吗?
2、出示实物投影的书中第18页的图画。
动物园的售标处,井然有序的排队买标。师:问: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有哪些人?他在什么地方吗?
二、探求新知
1、初步感知
师:(1)请大家猜一猜谁最先上车?你是怎么知道的?
(2)那小朋友排在第几?排在他前面的阿姨呢?后面的两位叔叔呢?
(3)你是怎么知道阿姨排在第2的?
(4)请你说一说:两位叔叔排在第4和第5的理由。
(5)教育学生在公共场合应该自学排队,遵守公共秩序。
2、初步感知基数与序数
(1)请大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人在排队买标?有谁能指一指排在第5地是谁?
(2)动画展示:穿红衣服的阿姨已经走了,后面的人次上前。
问:有几个人在排队?这时谁排4?小朋友排第几?解放军叔叔呢?
3、进一步体会基数、序数的含义
(1)请几位同学上讲台
先请大家数一数共几人?再问一问从左数第3人是谁?××同学是从右数的第几?他还可以排第几?
(2)分小组做排队游戏
三、反馈练习:
1、投影出示:5只小鸟
把左边的4只小鸟圈起来,给从左数的第4只小鸟涂上颜色。
2、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关于“第几”的例子
先4人小组互相说,然后向全班汇报。
四:作业:
书第8页“做一做”的第2题
看图片可以说一说:照片上共有几个人?从右数,爷爷排第几?奶奶和爸爸排第几等?
NO:4
教学内容:几和几(第19页和20页的教学内容:5以内数的组成)
完成两个“做一做”和第22页的第8题。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4和5的有关组成,并有效地渗透有序的思想。
2、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4和5的组成,初步建立学生数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计数器:老师拔数,学生观察
1、(1)先拔二颗珠,问:这是几颗珠,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2)如果再增加一颗珠,这时又是几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指名说,并请一名学生上台写数字3
(3)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这时又是几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指名说,并请一名学生上台写数字4。
(4)请你比一比:4和3谁大,谁小?请你用符号连接。
二、学习新知:
(一):主动探索:4 的组成
1、请你拿出4个小棒,摆一摆,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
2、你能把这4根小棒分成两堆吗?请你试一试。(学生自由活动,老师巡视)
3、学生汇报操作结果,边板书边问:还有不同的分法吗?(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教师板书)
4 4 4
1 3 2 2 3 1
4、读的组成
(1)先领读:4可以分成1 和3,1和3 组成4………
(2)再学生自由地读,同桌对口令
(3)全班齐读可以采取各种不同的形式。
5、观察上面数的组成: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然后再发言)
(先分成1和几,再分成2和几,再分成3和几……
我们在记得的时候可以只需要记2个就可以了
)
(二)学生合作:学习5的组成
师:刚才,你已经拿出了4根小棒,现在想一想,再增加几根小棒就是5根小棒了?请你赶快行动吧!
1、师:刚才你们真能干!发现了这种奇妙的规律,那么你能用这种方法来把5分成两堆吗?并请你把分的情况像老师一样写出来,可以吗?请你们小组合作,试一试。
2、学生分小棒,老师巡视。
3、学生汇报分的情况,学生边回答,老师边问:还有不同的分法吗?(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5 5 5 5
1 4 2 3 3 2 4 1
4、读一读
师:有谁会读,请你试一试,我们请会读的好的小朋友当小老师带大家读,好不好?
(1)小老师带读 (2)小组开展竞赛读
(3)师生对口令 (4)同桌对口令
(5)试着背一背
4、观察:请你认真观察上面的4个数的组成,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先可以小组里互相讨论,每个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选一个代表发言,其余的同学认真听)
5、你们自己组说得怎么样,你认为哪个组说得最好?,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学生互相进行评价)
6、第19页的思考题
先让学生独立的填一填,然后再集体进行评价。这题的第3个是一个开放性的题,老师还要注意问:还有不同的填写方法吗?
7、完成第20页的做一做:先摆一摆,然后再连线。集体评价。
三、练一练:第21页的第5题:集体评价
第22页的第6题:这是一题判断题,是学生第一次遇到,教师可以先教学生如何做,然后学生再开始进行判断。
第8、10题放在托管时间完成。
NO:5
教学内容:加法(第23页-第24页的内容:加法的初步认识)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P27页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使学生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单的方法。
3、通过学生操作、表达使学生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
4、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5、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掌握对自己合适、喜欢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师:多媒体,苹果树图、小草图
生:小棒或学具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电脑演示:从美丽的大森林外景到草地内景再到陆续飞落草地吃食的小鸟并对四只小鸟加以特写。同时还伴随着清脆的鸟叫声。
2、问:老师想知道有几只小鸟,谁愿意帮我?你是怎么知道的?
3、多媒体继续演示:又飞来一只小鸟(学生观察)
问:这时你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些什么?
4、“一共有几只小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4+1= )
二、合作交流,探索发现
1、 小组合作,探索多种算法
问:4+1等于几?你是怎样算出来的?请把你的方法告诉你小组的同学们。
2、全班交流算法。
(对得出不同算法的小朋友给予鼓励,并板书5)
师:刚才有一位小朋友是用我们学过的4和1拭目以待组成来计算的,这个办法很好,你能用这种方法也来试着算一算吗?同桌互说。
三、分层练习,辨析理解
1、“做一做”第1题
(1)先请学生看图说图意,,再请小朋友在全班交流。
(2)学生汇报算式;3+2=5 ,2+3=5
师: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观察上面的这两个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使学生初步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规律)
2、“做一做”第2题
要求学生边摆边列算式。
四、寓练于乐,巩固深化
1、游戏一:贴苹果
要求:在苹果图片上写出“5以内的加法算式”并贴到苹果树上去。
游戏方式:以小组合作方式,大家摆学具说算式,一人写算式。
评价方式:请学生当“小法官”
2、红花配绿叶
要求:这绿叶上的算式,找到相应的“红花”答案
游戏方式:以小组合作方式,比一比哪能个小组找到的“红花”答案多。
评价:给找到正确答案多的小组奖励“团结协作智慧星”
五、托管时间完成第27页的第1————4题
NO:6
教学内容:减法的认识,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第27页的第5————6题。
教学要求: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减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减法来解决。
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知道减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师:、实物投影仪。
生:5个圆片、5根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按顺序填数
( ) 3 ( ) 5
2、听算式,说得数(或写得数)
2+3 1+3 1+4 2+2 4+1 3+1
3、昨天我们学习了加法,有还谁记得,加法表示什么?
(把两部分合起来)
二、探究新知
1、引导观察,感知减法的含义
通过电反复演示,让学生认真观察
同桌之间互相说交流说图意,然后全班交流。
(桌子上放着3只纸鹤,有一个小朋友拿走了一只)
师:像这样,从3只里面去掉一只也就是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或减掉一部分,要用减法计算。
板书:—
2、学习减法算式
问:3只纸鹤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3
拿走了一只,是从几只里面拿走的?
拿走一只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1
像这样拿走了、去掉了、或者是吃了、坏了、死了等都要用减法计算。
板书:3-1=
问:3-1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还有没有不同的想法?请你说一说。
(然后全班齐读算式)
3、发散联想
教师引导启发,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其他能用3-1表示的事物来。
三、巩固发展,学会学习。
1、电脑演示第25页的第2幅图和第26页上面的一幅图,分别让学生认真观察
(1)请多个同学说图意 (2)根据图意列算式
2、先画一画,再说算式(第25页最下面的做一做)
A:教师先分步骤讲解第1幅图
(1)先画三朵花,问学生:这是几朵花,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板书:3
(2)再用虚线圈2朵花,问:谁知道是什么意思?请你猜一猜。
(3)用虚线圈表示去掉的意思。那么,去掉了要用什么方法计算?
(4)去掉的2朵是从几朵里面去掉的?去掉的2朵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2
(5)谁能够根据图意列出算式。
板书:3—2=1
B:你们能够根据刚才所讲的,把后面的2幅图的图意说一说,并列出算式吗?试一试。(4人小组合作完成)
(1)指名说图意
(2)指名说算式,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3、学生独立完成第26页的“做一做”,然后集体进行评价。
三、巩固反馈
1、P27页的第5题
(1)4人小组每个人说图意,对学得不好的同学要给予帮助和鼓励。
(2)说完图意后,再每个小朋友独立写出算式
小组内由小组长组织大家进行评价,说一说每个人写出的算式是不是符合题意,不对的又错在什么地方,应该怎样改正。
2、P27:6每个小朋友拿出5朵小花,根据题目摆一摆。
NO:7
教学内容:练习课(第28页的第7————11题)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巩固练习,对所学的加、减法有一个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并且能够熟练地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2、结合图进行减法的对比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3、渗透辩证、统一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5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按数的顺序填数
1 ( ) 3 4 ( )
5 ( ) ( ) 2 1
( ) ( ) 3 ( ) ( )
(学生口答)
数的组成
□ 5 □ 5
2 3 1 □ 2 2 3 □
二、指导练习
1、P28页的第8题
第一幅图:让学们认真观察 :
1)4人小组的同学之间互相说图意,再指名说图意(一共有4条黄瓜,奶奶摘了二条,还剩下几条)
2)要求还剩下几条,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如何列式?请你在书中完成。
3)全班集体评价
出示铁锹图
教学方法同上
2、P28页第9题
看图把算式填完整。
先让学生看图说图意 把算式补充完整。
3、请你用5-3和2+3各编一个小故事
1)先每个同学在自己组里编,再请人在全班编。
2)评一评:谁编的最好?有什么优点?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4、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第28页的第10题。全班进行评价。
三、数学小游戏:回家
每个同学发一个数学小卡片,在黑板上贴上数字1、2、3、4、5,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卡片的得数,把这些小卡片送回家,看谁送得又对又快。
四、听算
教师说算式,学生直接写得数,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能得100分。
1+3 4-2 5-1 4-3 2-1 1+1
2+1 3-2 3-1 2+2 3+1 4-1
1+4 2+3 5-2 5-3 5-4 3+2
(全班集体订正,对做得全对的同学给予鼓励)
NO:8
教学内容:P29页:0的认识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P30页1、2题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与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的两种含义:表示没有和起点。
2、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规范整洁的书写0。
3、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4、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0”的含义
教具准备:
1、三只小猴图片,2只桃子、1只桃子和没有桃子的图片
2、实物投影仪,活动灯片二张
学具准备:1―――5的数字卡片和1张空白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位好朋友,看看是谁?看他的表情是怎样变化的?猜一猜,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同时出示三幅表情各异的猴子图。
(学生描述三只猴子的表情及其原因,可以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只要合乎情理怎么说都可以)
二、揭謎底,教学第一种含义:什么也没有
师:猴子吃桃子你们猜对了,但要吃几个桃子,为什么有那么丰富的表情?让我们数数看
1、提示第一种含义―――什么也没有
出示2个桃子,问:用几表示?(小猴看到2个桃乐呵呵)学生举起数字卡片2
出示1个桃,问:用几表示?(小猴吃了1个桃,嘴巴鼓鼓的)学生举起数字卡片1
出示空盘子,问:用哪张卡片表示?有吗?
师:什么也没有用:0“来表示。
板书:0的认识
板书0并领读“0”
2、发散思维,充分想像
1)老师竖起2根手指问学生读几
2)老师握起拳头,一根手指头也没有,这时一个指头出没有伸出来,谁知道可以用几表示?
3)请说一说有关0的物体。
三、出示直尺,揭示第二种含义
1、揭示第二种含义――――起点
出示直尺图
师:表示什么也没有时用0,直尺上也有0,看看0在哪儿?在几的前面。
(直尺上从0开始越往后数就越大,反过来,数越大,离0就越远)
利用这个原理可以用直尺量东西,这时0就表示起点。要用0对齐物体的一端,看另一端到了数几,达到的数越大,东西就越长。
强调:量东西长短时,0就是起点
2、学生活动,体会“起点”
师:见过运动会上赛跑吗?运动员跑步的起点就相当于“0”。见过跳远吗?0也可以表示跳远的起点
教师可以示范性的量,说出大概远近
强调:尺子的0起点要对齐跳远起跳的0起点
学生活动:说一说在测量的时候,就注意什么?
3、发散思维,充分联想
想:生活中还有什么用0表示起点?
四、教学书写0
1、学生说说怎样写好0?应该注意什么?
2、师示范,学生认真观察,然后学生与教师一起书空
3、学生写0 在书中第29页描红,另请两位同学上台写,写完后,全班评从优缺点。
4、在准备好的空白卡片上写0
五、巩固练习:
1、投影出示第30页的第1题
1)学生依次数出每个鱼缸里各有几条鱼,用数来表示
2)在书上填写,注意书写
2、摆一摆
要求:
1)学生分组活动按顺序排列0―――5的数字卡片
2)排好顺序的派代表上台演示
3)鼓励不同的排法
六、调查:0到底是双数还是单数,请大家回家查一下资料或问一问家长。
NO:9
教学内容:第20页有关0减法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第30页的3――――第31页的第9题
教学要求:
1、要求学生能够看懂图意,并说出图意
2、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3、渗透空集的概念。
教学重点:理解0的含义和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不借助图口算0的加法、减法。
教学准备:电脑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昨天,我们学习了有关0的知识,有谁还记得,0表示什么?还有不同的说法吗?
师:即可以表示起点,也可以表示没有
二:探索新知
1、电脑出示小鸟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有三只小鸟正在鸟窝里聊天)
2)点击出现动画:三只小鸟从鸟窝里飞走了。
问:你又看到了什么?这时鸟窝里还剩下几只小鸟?
飞走的3只小鸟是从几只小鸟里面飞走的?
3)你能够把这个图的意思完整的说给大家听吗?
(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并比一比,看谁说的最好)
4)要还剩下几只小鸟有谁能列出算式?
板书:3-3=0
5)谁知道:算式里面的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2、电脑出示青蛙图,学生认真观察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有4只小青蛙正在荷叶上休息)
2)点击出现第二张荷叶问:这张荷叶上有几只青蛙?
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3)你能够把这个图的意思完整的说给大家听吗?
(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并比一比,看谁说的最好)
4)这两张荷叶上一共有几只青蛙?谁能列出算式?
板书:4+0=4
5)谁知道:算式里面的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3、观察上面的两个算式:3-3=0
4+0=4
你发现了什么?
(各小组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归纳得出: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零,任何数与零相加或相减等于任何数
三、巩固练习:
1、老师左手拿5支粉笔,右手一支也没有,两手一共有多少支粉笔?(学生口答算式)
2、完成第29页的做一做
(全班集体评价)
3、第30页的第3、4题
要求:同桌的两个同学先互相说图意,然后再列式计算。
评价要求:先同桌互评,再全班进行集体评价。
四、综合练习:
1、P31页的第6题,比一比,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对做的又对又快的同学给予鼓励。
2、第39页的第5题
要求每个同学先说说每幅图的意思,然后再列式计算,蝚后集体评价。
3、托管时间完成:第30页的第7、8、9题和思考题。
5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5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一(5)班现有学生50人,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探究交流意识和基本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已达学习目标,对学习数学产生了一定兴趣,能较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特别对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比较感兴趣。虽然上学期期末测试成绩不是非常理想,但从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以及参与学习的兴趣等方面可以确定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从课堂和数学学习活动中充分体现出来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本学期要继续使已基本形成的兴趣保持再接再厉,不断提高积极性,进一步抓好基础知识。同时,本学期重点是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维,从自主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教材分析 :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掌握好。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样,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平面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认识人民币、分类与整理以及找规律等。有了这些内容的学习,不仅使学生的数学学习丰富多彩,形成了比较合理的数学知识结构,而且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掌握算理和算法,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6.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
五、教学措施:
1.课前备课必须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设计当堂检测作业时必须针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个别学困生当面辅导。
2.重视课堂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结合教学具体的情境,灵活运用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4.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审题,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联系生活实际和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数学课堂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6.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六、课时安排:
1.认识图形(二)(3课时)
2.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课时)
(1)十几减9……1课时
(2)十几减9的练习课……1课时
(3)十几减8、7、6……1课时
(4)十几减9、8、7、6的练习课……1课时
(5)十几减5、4、3、2……1课时
(6)十几减几的练习课……1课时
(7)解决问题……2课时
(8)整理和复习……2课时
3.分类与整理(3课时)
4.100以内数的认识(9课时)
(1)数100以内的数和数的组成……1课时
(2)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2课时
(3)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2课时
(4)解决问题……1课时
(5)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
(6)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5.认识人民币(5课时)
(1)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的进率……2课时
(2)简单的名数变换和加、减法……2课时
(3)解决问题……1课时
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2课时)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1课时
(2)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3课时
(3)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3课时
(4)小括号…… 1课时
(5)连加……1课时
(6)连减……1课时
(7)整理和复习……2课时
7.找规律(4课时)
8.总复习(4课时)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6
一、学生现状分析
一年级三班共有学生49人,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的数学素质较好,掌握了继续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具备了基本能力,学习数学兴趣浓厚。但是部分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理解、审题能力还需要加强。这学期我将继续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能力、兴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二、 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与结构
1 、下雨了 -- 学看钟表。
2 、南极小客人 --100 以内数的认识。
3 、牧童 --认识图形
实践活动 -- 趣味拼摆
4 、绿色行动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5 、小小存钱罐 -- 人民币的`认识。
6 、大海边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二)。
智慧广场
7、看魔术—乘法的初步认识
8、阿福的新衣 -- 厘米、米的认识。
9 、我换牙了 -- 统计
10 、儿童乐园 -- 总复习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的
1 、在实际情境中能正确地认、读、写 100 以内的数。并能认识计数单位 " 百 " ,知道 100 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 100 以内数的大小。能理解各个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初步学会估算。
3 、在现实情境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4 、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能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5 、经历探索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估计物体个数和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能用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6 、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7 、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含义,知道 1 米 =100 厘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8 、在统计活动中,学会初步简单数据整理的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能完成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7
一、学情分析
我班共有20名学生,10名男生,10名女生。学生的来源很广,每个孩子都活泼可爱,有着较强的上进心和集体荣誉感。他们纯洁善良,好奇心强,求知欲强。但是由于年龄小,自制能力差,时常不能控制自己,上课时爱随便说话或者做小动作。很多行为习惯有待进一步培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具体单元安排为: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认识10以内的数;认识图形(一);分与合;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认识11—20各数;20以内的进位加法;期末复习;有趣的拼搭和丰收的果园两个综合实践活动。
1、“数与代数”领域安排了6个单元。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认数,安排在教材的第一单元数一数、第五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第七单元分与合,第九单元认识11—20各数;第二部分是计算,安排在第八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十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些内容是学生今后计算学习的重要基础,教材编排时不但课时有所增加,而且增设了“思考题”和“你知道吗”的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夯实基础,拓展认识,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丰富对数的认识,增强探索规律的意识和简单应用知识的能力。
2、“图形与几何”领域安排了3个单元。即第二单元比一比、第四单元认位置、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一),一方面利用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轻重、远近等,初步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另一方面,结合具体情境,帮助学生分辨自己的前后、上下、左右,并初步应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再一方面,经过实物、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感知这些几何体的基本特征,为今后学习几何图形奠定初步的基础,也有利于学生积累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初步经验。
3、“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了1个单元。即第三单元分一分,要求学生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者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初步体验简单的分类活动,学习分类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为以后学习统计和概率领域的内容打好基础。
4、“综合与实践”领域安排了两个实践活动。分别安排在第六、八单元里,结合认识物体安排了《有趣的拼搭》,结合1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安排了《丰收的果园》。让学生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体验,激发开展数学活动的兴趣,并能联系现实情境发现并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结合现实场景,经历数数并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在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中,体会加法和减法的含义,探索10以内的加法、减法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应的加法、减法计算;能应用所学的计算解决简单的求和与求剩余(或另一部分)的实际问题,能探索一些简单的物体、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
(2)在具体情境中认识长短、高矮;联系生活经验初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经过观察、比较,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3)能根据物体的数量、形状、颜色或其他标准,对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分类。
2、数学思考。
(1)在认数过程中建立初步的数感,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在数物体个数的活动中,认识数的含义,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简单的事物;在操作学具的活动中感受数的组成,具有初步的“分”与“合”的思想,体会分与合的数学意义,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在比较两种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体会初步的对应思想,掌握简单的比较方法,具有用语言或符号描述数的大小关系的初步能力。
(2)在理解加法和减法含义以及探索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运算能力。经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简单数量关系,选用恰当的方法进行计算,初步体会有根据地进行思考;经过对计算方法的探索、交流,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初步感受思维活动的条理性;经过在多样化算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培体会思维过程的灵活性,发展思维能力。
(3)在认识常见几何形体的活动中,感知物体的形状、大小等特征,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4)在把不同物体分类、整理的过程中,初步培养收集、整理信息的意识和观察、比较的能力。
(5)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际情境和问题,初步感受数学抽象和简单推理的意义。
3、问题解决。
(1)初步学会从事物的数量多少,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等方面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初步学会经过简单的数数、比较大小、加减计算以及观察、操作、分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初步学会用20以内的数描述和交流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能与同学交流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方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情感态度。
(1)在老师的帮助与鼓励下,对数数、比较、分类、计算等与数学有关的活动感兴趣,具有喜欢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2)在建立数的概念、认识物体形状、讨论计算方法、表达思考过程等活动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具有独立思考并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
(3)在用简单的数表示事物的多少、用加减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以及用文字、符号表示简单规律等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知道用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4)知道在计算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等数学活动中有可能会出现错误,并能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教学建议。
1、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一年级学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认真的学习态度。要求他们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倾听、积极发言、准确表达、认真作业。学生在写作业时,老师既要关注学生的作业质量,更要关注学生的坐姿、握笔的方法,保护学生的视力。严格要求学生按格式书写、字迹端正不涂改,认真听题、细心计算、耐心检查,逐步养成书写规范的良好习惯。说到书写规范,不仅要求学生数字写得清楚、美观,还要注意写数字的笔顺,比如:经常有学生把“0”、 “8”的笔顺写错。
2、丰富问题情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1)创设有趣的情境吸引学生。
教材在选择素材时注重创设形象、生动、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展开想象的翅膀,畅游数学知识的“海洋”,进行有趣的数学活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实际教学时,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从而引出所要研究的问题,如“数一数”教学中,选择了儿童乐园的场景,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进行观察、数数、初步感受数的实际意义。再如教学“10以内加法和减法”时,用学生熟悉的场景(浇花、植树、游泳、跳高、踢球、乘公交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
(2)编写生动的故事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在教学时,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创设一些童话故事的情境,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有趣的童话故事中学习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以“森林运动会”为素材,引导学生学习数的大小比较;在教学5以内的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时,经过“小朋友浇花”这一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提出“现在一共有几人”“还剩几个人”的问题,让学生产生数一数、算一算的冲动,主动去探索计算的方法,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步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
(3)设计丰富的活动提高计算能力。
在上一年级前,学生已经积累了有关1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等方面的经验,所以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基本没有问题。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稍有难度,这是后续学习十分重要的基础,学生必须学好,并达到熟练计算的程度,学期末速度要求大约为每分钟8道一步计算式题(直接写得数),正确率要达到90%~95%。由于低年级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比较短,而计算练习又比较枯燥,因此,老师在强调计算的同时,也要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数学扑克、登山夺红旗、数学医院、摘苹果、开火车、接力赛等);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同桌自编计算题交换算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提高计算正确率,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3、经历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给学生锻炼数学思维的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判断、分析,发展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获得发展。
(1)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探索与合作的空间。
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创设探索的机会,留给学生足够的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能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习数学。真正使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如在学习加、减法计算,特别是20以内进位加法时,鼓励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并交流算法,实现算法多样化,并引导学生对不同计算方法进行比较,感受每种计算方法的优劣,选择适合自己或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优化计算方法。
(2)要注重突出数学基本思想在知识形成和应用中的作用。
一是要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简单的数学抽象过程,初步体会数学抽象的意义。例如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时,先让学生数出现实场景中人或物的数量,再引导他们用相应颗数的算珠表示“一类等价集合中元素的个数”,最后由相应颗数的算珠抽象出数,并借助直尺和图形使他们初步感受直线上的点与数是一一对应的,明确数的顺序和大小。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侧重引导学生经历“用小棒摆出十几→在计数器上拨出十几→写数”这样一个逐步抽象的过程,初步感受不同数位上的数可以表示不同的数值,体会十进制计数法的特点。
二是要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体会数学思考的条理性和确定性。例如,组织“比一比”的活动时,增加了比“3支笔的长短”、比“3种水果的轻重”、比“3杯水的多少”等问题,引导学生在确定最长最短、最轻最重、最多最少等活动中,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
4、注重习题的针对性、层次性和可选择性。
一是要适当增加有助于提高学生基本学习能力的练习。例如,为了给学生多提供一些练习写数的机会,在学习“认识1-5”和“认识6-9”这两个部分内容后分别增加了1课时的练习,同时还在练习一和练习二中适当增加了习题的容量。另外,考虑到学生熟练掌握8、9的分与合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经历一个适当的过程,把8、9的分与合分开编排,并增加了1课时的练习。
二是进一步加强相近、相似或容易混淆的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比较。例如,教学10以内的加、减计算时,让学生把得数相同的算式连起来,说出指定得数的若干不同算式,启发他们在此过程中自主体会相关加、减式题的联系和区别。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经过题组形式,多次引导学生比较“得数相同的不同算式” 和“得数不同的相近算式”,启发他们在比较中进一步把握相关式题的内在关联,提高计算的灵活性,并形成必要的技能。
5、适量补充安排思考题和自主阅读材料。
本册教科书一共安排了12道思考题,这些题目涉及数和运算的意义、计算的方法和技巧、简单的实际问题和数学规律、简单的判断和推理等内容。解答这些思考题,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拓宽知识视野、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自身的价值与魅力、锻炼思维的逻辑性和灵活性。本册教科书还经过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了两则自主阅读材料,目的主要在于激发学生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愿望,启发他们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我们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量补充安排相关的思考题和自主阅读材料。如在教科书29页“照下图这样,把8根短绳连在一起,要打( )个结”,可以让学生在动手做一做或者画一画中探索规律,解决问题。进一步延伸“把8根短绳连在一起,围成一圈,要打( )个结”,让学生进一步探讨。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一年级的数学下册教学计划07-03
数学下册的教学计划10-08
数学下册的教学计划03-26
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0-07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08-09
小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数学02-28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06-15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09-15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09-20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