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铁生锈了》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铁生锈了》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背景分析:
物质的变化是自然现象,从是否产生新物质的标准去区分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两类: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教科版科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认识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及其变化以及与我们的关系。《铁生锈了》是这一单元第五课的教学内容。
铁生锈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生也非常熟悉,以至于对铁锈熟视无睹。本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铁锈,并设计对比实验,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学生在观察和实验时的探究过程也将成为寻找搜集证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的过程。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通过观察铁锈制品,了解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通过了解铁锈对铁的破坏作用,引发学生探究铁生锈的原因,从而采取相应的办法防止金属生锈。
教学思路为:
观察图片 → 认识常见铁制品及铁锈
↓
观察铁及铁锈 → 区分铁与铁锈的区别
↓
设计实验 → 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铁生锈的原因
↓
得出结论 → 空气和潮湿的环境容易使铁生锈
↓
拓展、应用 → 针对生锈原因思考防锈的方法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2、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获得证据,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2、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铁生锈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确定一种物质是不是新物质需要有足够的证据,培养证据意识。
教学重点:
能区别铁和铁锈不同,能分析铁生锈的原因。
教学难点:
通过对比实验探究出铁生锈的原因。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图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生了锈的铁制品(生锈的锁、生锈的铁管、生锈的铁栅栏)
视频资料:实验:铁生锈了
演示实验材料:铁钉生锈实验
分组实验材料:
放大镜、锤子、铁砧、电池、导线、小灯泡、生了锈的铁制品、三枚钉子、三个有塞子的试管、水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 观察导入:(教师出示教学课件引导学生观察)
1、观察几幅图片,提出问题:
你看到了什么?照片上的物品出现了什么现象?
学生观察后汇报,进行简单交流。
2、生活中你还看到过这样的现象吗?(说出生活中生锈的物体)
(教学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活动,唤起学生对生活中常常被忽视的现象的记忆,从而使学生的已有经验融入到学习活动中。也为后面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打下一点基础。)
二、观察铁锈
1、提出问题:铁锈什么样,还具有铁的一些性质吗?让我们来一起观察吧。
2、我们怎样观察,说说你们的方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按照观察金属的方法进行观察比较,从而提高观察的效率,最终归纳出铁和铁锈的区别。)
3、教师归纳出观察的方法,即:
● 用放大镜分别看铁和铁锈的颜色和光泽;
● 用手摸一摸铁和铁锈表面的光滑与粗糙程度;
● 用锤子在铁砧上砸一砸,看看铁和铁锈谁更易碎;
● 将铁和铁锈分别连接在简单电路中,检验它们的导电性能。
4、学生活动:观察、比较铁和铁锈的区别
5、交流汇报:铁锈与铁的区别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发现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在观察过程中,形成对铁锈的正确认识,为后续教学中了解铁锈对铁的破坏作用打下基础。)
三、探究铁生锈的原因
1、提出问题:你认为铁生锈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出示铁生锈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铁生锈的环境,使学生能依据铁放置的环境有依据的进行假设。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生锈的铁所在的环境,使学生猜想到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水和空气有关,即潮湿的环境引起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时有一定的思考方向)
2、设计实验:如何验证你们的假设。
3、学生讨论:
4、汇报交流实验方案。
5、学生开展实验,实验方法是:
(1)将洁净的铁钉放于干燥的试管中,用塞子塞紧;
(2)取蒸馏水装满试管,放入洁净的铁钉,用塞子塞紧,不留一点气泡;
(3)将洁净的长铁钉放入试管中,倒立于盛水的烧杯里,试管里只有少量的水和空气,在试管外壁上标记水面的位置,并放置一段时间。(这个实验短时间内看不到明显的现象,主要是让学生经历利用对比实验探究铁生锈原因的过程。)
6、观察实验结果:
老师也做了铁钉生锈的实验,出示老师所做的实验结果。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7、分析铁钉生锈原因:
根据老师实验的结果,请你分析在什么情况下铁钉容易生锈?
● 师生共同讨论
● 形成解释:在潮湿的空气中铁钉容易生锈。(可适时播放视频:实验:铁生锈了)
四、拓展与应用
1、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观察金属钉的变化。
2、思考:依据你的实验结果,你认为可以采取什么方法防止金属生锈。
3、你认为还有什么因素可能会影响金属生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