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4-10-19 00:47:2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六篇

  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圆满进行,时常需要预先开展方案准备工作,方案的内容和形式都要围绕着主题来展开,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意义。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六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传统的灌输注入机制所造成的结果,必然是教与学失衡,懂与会分离,学与用脱节。而尝试教学强调先学后教,先练后讲,其本质是让学生自主地解决问题,让他们在自读尝试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本文内容浅显,文字朴实,贴近学生实际,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己尝试读懂课文。

  学生自主尝试探索,在尝试中体验成功,实现发展。

  一、从解题入手,尝试整体感知。

  1、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2、初读课文,读后尝试填空:

  雨中,__________和__________帮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雨中,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帮助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和__________在雨中,帮助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填空,培养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同时,又为下一步的尝试分段作了铺垫。)

  二、尝试分段,落实重点训练项目。

  1、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发展的顺序)

  2、怎样给这类文章分段?(出示分段方法与步骤)

  3、学生读文,并按这一方法尝试给课文分段。

  4、交流尝试成果(重点说清为什么这样分段的.道理)。

  (引导学生根据单元阅读提示的内容,尝试分段。重点是说清分段理由。学生既获得分段的本领,又训练了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

  三、尝试研读,感悟人物品质。

  1、出示尝试题:

  姑娘看到打翻的苹果,心里(着急)。

  姑娘看到孩子们七手八脚捡苹果,心里(焦虑)。

  姑娘看到苹果回到车上,心里(感动)。

  2、尝试解释:

  说清填什么?为什么这样填?从哪儿读懂的?

  3、汇报尝试成果:

  通过多种形式读书,品味文中的词句,深入领会文章运用语言文字的妙处。适时穿插朗读训练,进一步感悟人物的品质。

  (1)从姑娘的着急中,体会到姑娘爱惜可爱的苹果和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

  (2)从姑娘的焦虑中,感受到了孩子们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

  (3)从姑娘的感动中,感受到了孩子们和过往行人的崇高品质。

  (这一设计,抓住文章隐含着的另一条行文线索姑娘的心理活动,由着急焦虑感动的变化展开教学,让学生的研读兴趣,又促使了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内容。)

  四、点明中心,升华情感。

  教师导入:然而姑娘什么也来不及说,人们都走了。

  引导学生讨论:人们为什么都走了?(人们热心助人,不求回报)

  此时,学生理解闪着亮晶晶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已是水到渠成。可要求学生用那一筐苹果,闪着亮晶晶的光芒,不仅仅是国为__________,更是因为__________这个句式写几句话,再次深刻领会人们助人为乐的精神。

  实行尝试教学法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本案的设计体现了尝试探究发现的教学思想,既是对尝试教学法的发展,又是对探究学习方式的优化动作,富有时代精神和指导意义。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畔、兜”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品读中感受盛夏乡村的美景及孩子们快乐、无拘无束的童年生活。

  3、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在品读中感悟乡村盛夏的“美”和孩子们的“乐”。

  难点:读准文中多音字和儿化音;体会作者的写法并应用于自己的习作。 教学准备: 课件、麦哨实物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乡下人家》的生活令人向往,《牧场之国》的美景使人着迷,古人描写的乡村生活富有情趣。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田园看看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 板书课题:24*麦哨,齐读

  问:读完课题你想说什么?(麦哨是什么)

  出示麦哨,吹麦哨。文中是怎么形容麦哨声的?(呜卟,呜卟呜??) 过渡:这悦耳的麦哨声带给孩子们的是什么呢?读完课文,你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题上面的导语,说说学习这篇课文的方法。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读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谁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描写了乡村哪些地方的美景?孩子们有哪些活动?在自己的书上圈圈画画,然后和同桌交流。

  4、全班交流并说感受

  过渡:你能用精彩的朗读把大家带进这个美丽的乡村,让我们跟这些可爱的孩子一起去玩玩吗?

  三、品读课文,感受乡村盛夏的美和孩子们的快乐。

 1、找出自己最喜欢的部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为什么喜欢?请写出批注。

  2、交流、美读(以评促读)、感悟写法

  a.交流“美”

  (1) 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这是一个比喻句,这里把“孩子们的脸蛋”比作了一朵朵晶莹剔透的月季花,这样形象生动的语言,会产生一种意境的美)

  (2)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这是一个排比句。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将一个五彩斑斓的田间世界再现出来,同时也蕴涵着一种丰收的喜悦)大屏出示相应图片

  (3)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的.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简直”表示完全如此,这里运用对比、比喻的手势形象地写出了草地的茂密、柔软,也写出了孩子们的玩耍是那样地贴近自然,更写出了作者由衷的赞叹。)

  b.交流“乐”

  (1)吹麦哨 “一声呼,一声应,忽高忽低,那么欢快,那么柔美”

  “一忽儿,四处都响了起来,你呼我应,此起彼落。”

  (2)土坡翻跟头、竖蜻蜓、摔跤

  发散思维:你最想在这个天然运动场干什么?

  (3)想象采集茅茅针有什么乐趣?

  (4)孩子们的这些活动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欢快)赛读

  c.看板书回顾孩子们的活动,说说孩子们的生活是怎样的?

  3、体会麦哨的含义

  发散思维:那欢快、柔美的麦哨还会在哪响起来?是呀,盛夏的乡村如此美丽、和谐,孩子们走到哪儿就会把快乐带到哪儿。让我们一起再次吹响这象征着快乐、和谐的麦哨声吧!

  四、拓展:总结写法

  这篇课文生动、有趣,作者用了哪些写法?你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五、布置作业:

 1.积累文中的优美语句。

  2.按照本组课文的读书方法,阅读选读课文中的《可爱的草塘》

  3、有条件的同学还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乡下玩玩,用相机拍下让你心动的美景和你快乐的身影。

  板书设计:

 美乐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设想】

  安塞腰鼓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上的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对于生活在南方或现代都市中的青少年,大都对其缺乏形象的直接的感受。因此,采用多媒体教学,效果会好些。教这样的文章,尤其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一旦学生进入角色,教起来就轻松多了。

  【教学目的】

  1、德育点: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理解生命的内涵。

  2、能力点:理解排比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在文章中的作用;学习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3、知识点: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

  【教学难点】

  1、理解排比的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在这篇文章中的作用。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联系上下文,体会下列词语的意思:

  忘情 狂舞 闪射 火烈 亢奋 晦暗 羁绊

  碰撞 搏击 烧灼 奔突 辐射 翻飞 淋漓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二、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不喜欢播滚?喜不喜欢劲舞?其实,在我们中国古老的黄土地上,早就有我们自己的摇滚和劲舞。它就是融摇滚和劲舞为一体的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奇葩──安塞腰鼓。大家在电视节目上看过陕西安塞地区的腰鼓吗?我想大家一定会被安塞腰鼓那种壮阔、豪放、火烈的舞蹈所深深打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篇描写安塞腰鼓的散文,即刘成章写的安塞腰鼓,看看作家对安塞腰鼓是怎样欣赏、体会的。

  2、放教学录像。安塞腰鼓曾在我国多种大型活动中演出,可把其制成多媒体教学录像。在正式讲解课文时,放出来,给学生以形象的感受,并调动学生的情绪。要求学生边看录像边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其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

  三、正课研讨

  1、要求学生谈谈自己看了录像后的感想。在学生谈观感时,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适当引导:

  ⑴ 安塞腰鼓是黄土高原的绝活儿,它的粗犷、雄浑、动力十足的风格与当地自然环境、地理风貌、民风民情等浑然一体,不可分离。

  ⑵ 它是人、鼓合一的,没有一种乐器能够像它这样要求人和乐器的高度合谐。人的表演和乐器的表演完整地糅合在一起,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所以成功的表演是人借鼓势,鼓借人威,酣畅淋漓,精、气、神无阻无碍,一脉贯通。

  ⑶ 安塞腰鼓的内涵是生命的激昂和渲泻,是羁绊不住的力量,是原始力量的勃发、喷涌。

  2、朗读课文(或老师范读、或听课文录音、或学生齐读、轮读、个别读均可);然后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分三段。

  第一段:从开头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第二段:从但是到成了茫茫一片。

  第三段:从当它冥然而止的时候到完。

  3、第二段可以分成几层?

  分成四层:

  第一层(从但是到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写安塞腰鼓的舞姿及给人的联想。

  第二层(从好一个安塞腰鼓到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写安塞腰鼓的响声给人的感受。

  第三层(从好一个安塞腰鼓到那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写安塞腰鼓给人心灵的搏击。

  4、文章怎样写表演前的情况?

  从背景写,是一片高粱地、丝溜溜的南风;

  从人物写,是茂腾腾的后生;从性格写,是朴实的;

  从神情写,是沉稳而安静的;

  从腰鼓写,是呆呆的、不曾响。

  5、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为下文写腰鼓表演蓄势。

  6、安塞腰鼓的舞姿有什么特点?

  壮阔、豪放、火烈。

  7、作者是怎样写的?

  先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再用比喻从舞蹈的后生的舞姿写,如强震起的石头的狂舞。再用排比、连续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急促的鼓点像骤雨,飞扬的流苏像旋风,蹦跳的脚步像乱蛙,闪射的瞳仁像火花,强健的风姿像斗虎。

  8、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运用比喻使描写的对象更加形象、生动、具体。

  运用排比使文章的气势更加恢宏、雄浑有力,用来描写安塞腰鼓很适当。

  9、这腰鼓这一段用了那些反义词?

  空气:冰冷~燥热;

  阳光:恬静~飞溅;

  世界:困倦~亢奋

  10、运用反义词写有什么好处?

  用反义词对比强烈,写出安塞腰鼓的特点。

  11、如果说上面是实写,那么,使人想起三段是怎样写?

  虚写。

  12、用虚写有什么好处?

  用虚写使人产生联想想象,增加了文章的内涵。

  13、作者联想到什么?

  联想到落日古战场,电闪雷鸣和人的大彻大悟。

  14、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这句话怎么理解?

  这里写出了陕北高原人们的性格特征,是粗矿、豪迈、开放的。

  四、课堂小结

  文章描写安塞腰鼓的特点:壮阔、豪放、火烈。先实写,用连喻,写安塞腰鼓的舞姿。然后用虚写,通过联想、想象,写安塞腰鼓给人的感受,写出了陕北人的性格特征。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

  2、给下面的词配上一个同义词:

  忘情( ) 闪射( ) 火烈( ) 亢奋( )

  晦暗( ) 羁绊( ) 搏击( ) 辐射( )

  第二课时

  一、抽查预习

  阅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

  二、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的第一层,这节课我们再来看看作者怎样描写安塞腰鼓的。

  三、正课研讨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节奏、重音、感情。

  2、文章第二段的第二层怎样写安塞腰舞的响声的?

  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安塞腰鼓声音的回响。第一句写声音撞击在山崖上,山崖发出回响;第二句写声音撞击在观众的心里,观众的心里发出共鸣;第三句写声音引起的.豪壮的抒情、严峻的思考、犁尖翻起的土浪、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3、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安塞腰鼓的沉重的 响声,气势不同反响。

  4、文章第二段的第三层怎样写安塞腰鼓给人心灵的搏击?

  先写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的、急速的、大起大落的搏击着,使人感到震撼、烧灼、威逼,使人鲜明的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使人感受到陕北农民的那种取之于人的甚少,奉献给人的甚多的精神。写出作者心灵深处的感悟。

  5、黄土高原啊这一段写了什么?

  写只有黄土高原这么深厚的土层,才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才能有这么惊天动地的安塞腰鼓。

  6、为什么说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里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这里用比喻说明江南人性格柔弱,只能唱一些江南小调,打不得这样气势澎湃的腰鼓;因为江南的流水已经蚀消了生命的元气,已经没有承载这样原始生命力量的厚土了。

  7、第二段的第四层写什么?

  总结上面的三层的意思。从力量、声响、光影的变幻、艺术的享受写安塞腰鼓的舞姿给人蓬勃的想象力,从安塞腰鼓沉重的响声写给人心灵的净化,从后生们生命中喷发出来的力量写安塞腰鼓给人心灵的震撼。

  8、倒数第四段中的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这几个词能不能对调?为什么?

  不能。因为这几个词的排列按一定的顺序。从小到大,从低到高,从中心到四周。

  9、为什么说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

  人们已经被生命的力量所折服所感动所沸腾,当腰鼓戛然而止时,人们已经不习惯这样寂静、冷清的世界了。这是人对闹声的一种感受,当闹声突然停止的时候,会感到特别的静。其次,这里用静来反衬闹,可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10、怎样理解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声?

  当鼓声停止后,人们仍沉浸在激情中,好像炽热后的沉寂,这时以鸡啼反衬寂静;鸡声是天亮的标志,是新的一天的开始,是希望的象征,有这种安塞腰鼓所喷发出来的力量,一定会带动生命的奔腾升华,一定会创造出一个崭新的世界,这正是希望所在。

  11、本文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试举例说明这样的写法,对表现文章的思想感情起什么作用?

  句内部的排比: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句与句之间的排比: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段与段之间的排比: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流做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而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这些排比句使文章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语句钱钻,能表达出强烈的思想感情。

  12、请把第12、16、19、21、24自然段置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里进行思考,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我们的民族显然经历了太多的痛苦和磨难,太多的束缚和挫折,但我们总能神奇般地重新崛起,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祖国、走进了一个令人振奋和自豪的新时代,只要我们立足本土,放眼世界,大胆创新,勇于开拓,我们就一定能够再造辉煌。

  13、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对安塞腰鼓的描写,赞美了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

  14、归纳本文的写作特点:

  文章内容和形式高度统一,可从句式、修辞和节奏角度思考:

  ⑴ 铿锵的短句;

  ⑵ 激昂的排比;

  ⑶ 疾猛的节奏。

  四、课堂小结

  这篇文章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语句锡铭,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表达出作者赞美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的强烈的思想感情,赞美陕北高原人们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特征。文章多处运用排比、比喻,使文章气势恢宏,节奏明快,每个词语都简洁有力,每个句子都罂群激越,增强了文章感人力量。

  五、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二、三、四题。

  2、写出了面词的反义词:

  晦暗( ) 束缚( ) 闭塞( ) 欢乐( )

  摆脱( ) 冰冷( ) 恬静( ) 困倦( )

  3、简答:

  ⑴ 本文以什么作为线索?

  ⑵ 安塞腰鼓的特点是什么?

  ⑶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一股劲!这句话运用了什么类型的排比?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⑷ 模仿文中的排比句写一段话。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七月的天山》是以感受大自然的美为专题的一篇略读课文。

  小学语文《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由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4.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前准备

  挂图:画有导游线路的小黑板;天山景物课件。

  教学重、难点: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直接揭题:指名读课文前面的过度语。

  学生自学

  带着过度语提示问题,初读课文,并读准生字,找出新词。

  整体感知,提问:文章似乎是个向导,带着你游览,能看出导游线路吗?

  教师指导:随着导游线路观看图象或网页浏览,初步感知新疆天山的美丽风光。

  引导读通

  结合看画面,指导读好课文各个小节,让学生说说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同时正音、解词、通读句子。

  合作学习

  你觉得 哪些语段、词句写的好?这段话或这一词语好在哪里?在四人小组里阅读交流,说出感

  受,请同学发表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请教老师。

  班级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体会不到位的进行点拨,并结合朗读加深体会。

  激发兴趣,课外延伸

  在学生交流后,问他们是否喜欢读这样的游记,并让学生在课外自由选择读些这方面的书,也可以浏览互联网上的资料,鼓励学生多和老师、同学交流。

  摘抄优美词句

  有条件的设计专门的`摘录本子,指导摘录的格式,提醒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也要进行这样的摘录。

  作业:复习词语卡。

  教后记:沿用上一课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课文,掌握学法。

  《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能就春游活动讲清楚自己的计划,并参与商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参与意识。

  2.能具体明白的描写生活中观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发的联想。

  3.感性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4.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5.学习浏览获取需要的信息,并交流感受。

  教学时间:6课时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导语

  不知不觉春天已经来到我们身边。看窗外,春光多美好。我知道同学们最想去春游了,记得往年我们去了哪里?今年我们还要去,不过需要由大家来自己安排。

  准备计划

  先读读课文里的这段话,想想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准备纸笔,稍做记录。

  分组讨论

  恐怕一个人拿不定主意,咱们分小组进行。看哪一组计划的周密、妥当,咱们就听从他们的意见,每人稍做准备,谈谈自己的计划,再由小组长统一意见,推选一人作好发言,师生评议。最后,由班长综合大家意见,制定出一个春游方案。

  第二、三课时习作

  启发谈话

  我们在校园里生活了三年,对环境应该很熟悉了,你能说说吗?你最喜欢哪个地方,比如校园的花坛,有哪些花草等,你经常在那里做些什么?(鼓励学生自由说,放开说,教师做适当补充指点)

  小结:有的同学平时能够留心观察,说了自己的所见所想,讲的很具体,而有的同学疏于观察,我们要做善于观察的人。

  实地观察

  现在给大家30分钟时间,去校园里做一次观察,把观察到的景物记录下来。可以选一处景物来写,具体写出你的感受来,或者你想到了曾经在那里发生过的事情,觉得很有意思,也可以写下来。注意要仔细观察。

  交流观察所得

  指名说说你已经观察到什么,准备怎么写,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得到启发。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进行点评。

  学生完成习作

  同桌互相交流,评改

  改通顺,指出错别字及其病句、标点错误等;评优点,划出你认为的好词好句或者精彩语段;提建议,提出哪些内容需要具体或补充,哪些可简单或删除等等。

  第四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复习导入

  检查读词语卡中的词语,有选择的听写词语。

  我的发现

  分角色读读对话,说说小林和小东发现了什么?读句子,回到课文中去找这些句子,再读一读,说说用这样的句式有什么好处。交流后进行摘抄。我们在哪些课文中也学到过类似的句子?

  日积月累

  自由朗读诗句,说说自己读懂意思的诗句,提出难以理解的诗句,教师点评释疑。比一比,看谁背的多,背的快。

  宽带网

  自读:看图,读文,说说从中了解的知识。

  小组交流:介绍自己了解的五岳和五湖。

  拓展知识:搜集或下载资料,遨游祖国的山山水水。

  集体交流:图片附文交流,或者就图片自己口头介绍,或者直接在多媒体教室打开网页介绍。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学习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识春天的特点。感受春天清和充满生机的美。

  4、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春天的美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同学们,冬天过去了,春姑娘又一次悄悄地、轻轻地向我们走来,春姑娘给我们带来了绽放的花朵,嫩绿的小草,还带来了哪些美丽的景象呢?我们一块儿到课文中去“找春天” 吧。(板书课题:找春天)

  春天是个五彩斑斓的季节,但教师引入时只说一点点春花、春草的景色,让学生意犹未尽时萌生“找”的愿望,此时教师及时揭题,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春天还在什么地方呢?你们听──(教师配乐范读。)

  2、孩子们找到的春天多美啊!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注意把字音读准。

  3、指名读自己最喜欢读的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评一评。(3~4名学生读,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正面评价。)

  4、齐读课文,教师评价。

  5、出示字学生齐读,指名读,巩固识字。

  初读课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的同时,有效地进行识字,在初读的过程中,通过生生评、师生评,使师生的评价成为学生朗读提高的推动力,同时也在正面、互动的评价中为课堂教学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

  三、品读课文,读中悟文

  1、春天来了!春天来了!你认为课文中的哪句话让你知道春天真的来到了,找出来读给同桌的小伙伴听一听。(指名读。)

  ⑴ 你知道“探出头来”是什么样的吗?能做给大家看一看吗?那小草探出头来是什么样的呢?(教师演示课件。)

  多可爱的小草呀!谁再来读一读。(2~3名学生读,教师注意提示疑问语气,必要时可范读。)

  ⑵ 课文中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吗?找出来的四人小组内读一读,一人读一句,比一比谁读得棒。注意可以边读边做做动作,加上自己的表情,教师选择一小组来表演读,生正面评价,提出建议。

  仿照句式,练习说话:

  (什么)(怎么样),那是春天的(什么)吧?

  先说给同位听一听,再全班交流。

  这两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自主读、合作读的过程中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教师有意识地鼓励学生用表演读的'方式来读这部分,目的是让学生在读中不知不觉地感知春天的动态美。

  3、你还从哪些句子知道春天来了?把这些句子读出来,把你的理由讲出来。指名。

  是啊,美丽的春天来啦!(教师播放课件,和学生一起小结过渡。)

  师:百花开放了(生:我们看到了她);百鸟鸣不停(我们听到了她);花儿开放,清香扑鼻(我们闻到了她);冰雪融化,泉水叮咚(我们触到了她)。

  齐: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师:春天真是无处不在!

  学生在不同形式的读的过程中认识了春天,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声情并茂的小结,让学生真切地感到春天来了,春天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掀起课堂气氛的高潮。

  四、创新作业

  课后去找一找春天,看看你找到的春天是怎样的。

  第二课时

  一、交流自已课后找春天的情况,引入课文

  二、朗读课文,感受体验

  1、你感受到“我们几个孩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找春天的呢?再带着这个问题读“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体会作者急切、向往、激动的心情,感悟“冲出、奔向”等词语。

  2、你从“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这个句子中能体会到什么?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说说初春的特点,从而体会课题中的“找”字,体会课文表达的发现的乐趣。

  3、作者找到的春天是怎样的?带着这个问题反复读课文,从找春天的过程中感悟春天,体会找春天的乐趣,体验发现的快乐。体会课文语言的美感和蕴含其中的感情。

  4、带着欣喜的心情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找到春天的欣喜与激动。

  三、指导写字,完成课后练习“找找说说”

  1、重点指导“溪、摇、躲、解”四个字。注意提示和范写容易写错的笔画和部件。

  2、采取同桌合作学习的形式,完成“找找说说”的练习。

  三、选读课文,自主积累,练习背诵

  1、展示读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或段落,说说自己读后的体会。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可以读读背背,可以读读抄抄,也可以试着默写。然后让部分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积累的词句或段落。

  3、练习背诵课文。

  四、迁移运用,拓展想象

  画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然后写一句话。

  五、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

  2、练写词语。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昼耘绩这3个生字,正确读写昼夜耘田绩麻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通过读体会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

  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诗词是语言的精华。因而学习诗歌,要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感情,达到与诗人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会更好地领悟诗歌。今天,咱们来学习一首诗,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2、介绍作者:

  ⑴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以前我们曾学过他写的诗,你还记得吗?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范成大吗?

  (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以前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⑵介绍作者:

  播放范成大的简介资料。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中进士。淳熙十年因,58岁病辞。此后10年隐居石湖。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3、释题:

  四时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

  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

  1、指导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⑴请说说诗应该怎样读?

  ⑵明确诗歌的朗读方法:朗读诗歌,要求正确、流利、读出诗的节奏。

  ⑶听范读

  ⑷个人自由朗读。

  ⑸指名试读,评议。

  2、读了这首诗,你能简要的说说诗歌写什么情景吗?

  3、小声自读,边想边画:

  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引导回答上面问题,并小结板书:

  村庄儿女───耘田织布

  童孙─────学种瓜

  三、学习诗文,探究诗意

  1、自由读文,借助注释或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⑴昼:白天。

  ⑵耘:除草。

  ⑶耘田:在田里除草。

  ⑷绩麻:把麻搓成线。

  ⑸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

  ⑹未解:不懂。

  ⑺供:参加。

  ⑻耕织:耕田织布。

  ⑼傍:靠近。

  ⑽桑阴:桑树下。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4、指名试着概述全诗大意。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5、质疑:

  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赏析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⑴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

  ⑵想象:昼和夜分别指什么?围绕耘田绩麻启发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还要干些什么活?(插秧、收割、犁地、积肥)。想象范成大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辛苦、勤劳、各有各的本事)

  ⑶结合想象诵读(读出敬重之情,读出诗的节奏)

  反复读:自由读、指读、评读、教师读、学生再读、做着动作竖着大拇指来读、齐读。

  2、赏析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你们喜欢这些小孩子吗?(天真、勤劳、不怕苦、好学、可爱、爱劳动)。

  品后指导诵读,带着作者对那些儿童的喜爱之情来读。读出小孩子的调皮可爱。读出小孩子的聪明好学、读出你自己的喜爱之情一遍一遍地读,一次比一次读得好。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指导背诵

  1、放声自由读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2、指名读。

  3、老师配乐吟读。

  4、学生入情入境的齐读,朗读中自然成颂。

  六、总结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七、知识的延伸

  1、说明《四时田圆杂兴》还有60首,田园诗人还有很多,孟浩然、王维、陶渊明(课件)

  2、再学习一首(课件)田园诗篇

  在古代也有许多文人墨客都很喜欢亲近大自然,喜欢田园生活,如陶渊明、杨万里等。老师这里再提供两首诗人们在田园生活中写下的诗让大家欣赏学习:要求大家借助老师提供的注释自学古诗,说说诗的意思,并尝试背下来。

  夏时田园杂兴

  黄尘行客汗如浆,少住侬家漱口香。

  借与门前盘石坐,柳阴亭午正风凉。

  3、背诵自己熟知的田园诗。

  八、总结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词歌赋更是其中的灿烂奇葩,同学们在课后可以多收集一些田园诗的名篇佳作,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同学们可以成为象范成大、李白一样的大诗人。老师期待着你们的大作。好吗?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 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02-08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3-09

教学设计方案06-12

教学设计方案07-11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09-22

教学设计方案10-10

教学设计方案06-29

教学设计方案11-08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09-13

教学设计方案【经典】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