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设计》心得体会

时间:2022-01-11 12:10:1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设计》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设计》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设计》心得体会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设计》心得体会 篇1

  通过这次学习,我的收获很多,对于如何解决教学中的困惑和工作中的烦恼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其中,我最深的感受就是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最根本的一点是以生为本。而教学应该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的过程,是师生双方的人生价值得以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了多元性、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必须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

  首先,学会备学生。全面了解学生。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等因素必然影响着教学的进程和活动的展开。学生也是资源。教师与学生在交往互动中时时生成着课程资源。一次精彩的即兴发言,一个异于常规的举动,甚至一次看似干扰教学的突发事件……教师要及时捕捉,顺势引导。

  其次,关注每一个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任意一个环节都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乐学、善学、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要铺光明大道,让其向深层次的内容学习。而对于学困生,则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完成基础目标,更好地有信心地面向现在、面向未来。

  最后,设计板块教学。所谓“板块教学设计”,即充分预想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问题,然后将解决问题的应对策略附于其后;甚至设计几个不同的板块,这几个活动的板块可以根据课堂的需要随时穿插、变化。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设计往往环环相扣,步步为营,问题一个接一个,时间计算合理精确。这样的设计是牵制课堂教学的无形的绳子,让教师与学生围着它团团转,束缚了学生的思想。所以书中提倡让教学设计粗放些,从僵化的、呆板的线型设计走向灵活多变、有广阔发展余地的板块设计,为课堂的动态生成保留空间。扩大评价正向价值。

  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大胆开放地去尝试,精心地去设计,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喜欢这门学科,唯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这次学习,我感悟很深,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按照新课程理念要求,从关注学生终身发展为出发点,深入钻研教材,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设计》心得体会 篇2

  xxxx年5月21日,省级骨干教师许碧良老师进行了一场精彩的《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设计》讲座,听完这次讲座,受益匪浅。下面是我对高中数学的新课程教学设计的几点认识:

  一、教学设计应有利于让学生学会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学习内容,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自动的、建构过程。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等方面,应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参与探究问题。

  二、教学设计应有利于让学生学会做事,加强应用意识的培养

  “要求学生统计自己家庭一周内丢弃的塑料袋个数,并依据所收集的数据展开讨论。”其程序是:

  (1)作为家庭作业提出此问题;

  (2)学生自主进行统计活动;

  (3)请某同学在课堂上对结果作现场统计(列出统计表,老师也把自己的统计结果融入其中);

  (4)统计分析(引导学生根据数据对全班一周丢弃塑料袋情况用不同的算法进行描述和评价);

  (5)结合问题情景深入领会有关概念(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的含义,并通过问题的层层深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不同统计量的差异以及用不同统计量来表示同一问题的必要性;

  (6)问题自然延伸(计算这些袋对土地造成的污染、先估算一个袋的污染,然后通过多种方式计算推及到一周呢?一年呢?全校同学的家庭呢?照此速度要多久就会污染整个学校呢?)。

  由此例可看出,这种模式的一个关键点就是围绕着学生日常生活来展开的:由学生身边的事所引出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和谐的关系,朴素的问题情景自然地对学生产生一种情感上的亲和力和感召力,可以让他们真正应用数学,并引导他们学会做事。

  三、教学设计应有利于让学生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数学学习中,个人努力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则能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在交流与讨论中,能够澄清认识,纠正错误。这有助于扩展思路,提高能力,加强自信,培养合作精神。

  四、教学设计应有利于让学生学会生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不应停留在简单的变式和肤浅的式上,而应把数学知识方法贯彻到每一次探索活动中去,使学生在“观察、联想、类比、归纳、猜想和证明”等一系列探究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体会到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如在《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设计中,一般先复习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然后让学生自己研究。大多数同学类比指数函数性质的研究方法,观察图形特征,总结出对数函数的一般性质。教师为了启发学生突破思维定势,让学生探讨:不作图象能否得出对数函数的性质?这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纷纷投入到问题的研究,最后由学生提出运用函数与反函数的关系,根据指数函数的性质直接映射出对数函数的性质。这一方法展示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反映出更高层次的思维水平。发现学生思想的火花,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正是我们追求的教学目标。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教学因素,都在不断更新,作为数学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从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设计课堂教学,关注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使教学过程更加切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设计》心得体会 篇3

  20xx年5月21日星期三下午在教学大楼的六楼会议室听了许碧良老师讲授的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设计后收获很多。通过学习我对教学设计有了更深的理解,原来教学设计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教学准备。一般的备课只是教师自己根据直觉和惯例进行教学准备的活动。教学设计更多的是关注学习主体,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发展,它体现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教学设计是以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需求,设计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形成教学方案,并对其方案实施后的教学效果做出价值判断的规划过程和操作程序。

  教学设计主要包括教学内容分析、学生情况分析、确定三维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教学细化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课后进行反思七个部分。教学内容分析指的是对要教授的教学内容的分析,各部分教学内容的设计意图(如学什么?学会了什么?为什么要学等),本课内容与前面所学内容以及后面即将学到的内容的前后联系。学生情况分析主要包括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学习兴趣、生活经验等。教学目标的制定要针对每节课的具体内容来定,并不需要面面俱到。

  教学活动设计应该遵循基本的规律。以前我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一些理论的内容比较抽象,通常会结合实物、视频等多媒体进行教学。以为多媒体教学越多越好,没考虑到学生的全体参与性与主动性、启发性,导致课堂表面热闹,而实际是并没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可想而知。通过教学设计的学习,才知道这些实物、视频需要授课之前精心的设计,才能使得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好的教学设计能使学生受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这次听讲授使我懂得应该不断的学习新的理论知识,这样才能很好的驾驭教材,才能进行更好的教学设计。总之,许碧良老师的讲解让我受益匪浅,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中,我要理论联系实际,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结合学生的已知设计出师生双边多元互动的活动,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从而体现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设计》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心得体会(精选19篇)01-07

《形形色色的背景》教学设计12-20

采薇创作背景与教学设计11-26

双减背景下的高效课堂教学打造策略心得体会01-07

新课程生物教学心得体会01-05

苏教版五下《郑和远航》教学设计12-16

五下《珍珠鸟》教学设计12-23

苏教版九下《台阶》精简教学设计12-16

新课程教学总结12-08

人教版九下《愚公移山》教学设计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