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位数和众数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0-08-17 10:06:0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中位数和众数的教学设计3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位数和众数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位数和众数的教学设计3篇

  中位数和众数的教学设计篇1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主要内容

  本节课“中位数和众数”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的第三课时。

  2.教材编写特点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理解并会求平均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在生活实例中体会中位数、众数这两个统计量的实际意义,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使学生认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特点,根据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不同特征。

  3.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

  本节课的数学核心思想是学生通过生活中大量的实例,认识、体会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在统计中的实际意义,根据实际需要,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并能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不同特征。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2)数学思考:通过实际背景,初步体会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三者的差别。

  (3)解决问题:能结合具体情况选择利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4)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的科学态度,深刻体会现实世界离不开数学,同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和求法。

  教学难点:对统计数据需从多角度进行全面分析

  三、教学对象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包括知识技能,也包括方法)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理解并会求平均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理解平均数及其含义,能正确地求出平均数,对中位数、众数这两个统计量的实际意义,只有朦胧的认识,生活中有运用,但没有被明确提出过。

  2.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学习该内容的经验

  对中位数、众数这两个统计量的实际意义,只有朦胧的认识,生活中有运用,但学生明确运用较少,没有被明确提出过。学生该部分知识缺少生活经验。

  3.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

  学生认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特点,根据实际需要和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不同特征。

  4.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方式和学法分析

  求职,学生听过见过,有一些这方面的经验,从生活中的求职引入新课, 学生比较感兴趣,发现问题时,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由学生讨论解决,教师适时加以点拨,当学生理解后,将概念及时总结归纳整理升华,并加以运用,学生兴趣浓厚。

  5.我的思考: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理解并会求平均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理解平均数及其含义,能正确地求出平均数,对中位数、众数这两个统计量的实际意义,只有朦胧的认识,生活中有运用,但没有被明确提出过。学生缺少该部分知识的生活经验。学生认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特点,根据实际需要和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不同特征是学习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所以,本节课的设计从生活中的求职引入新课, 学生比较感兴趣,发现问题时,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由学生讨论解决,教师适时加以点拨,当学生理解后,将概念及时总结归纳整理升华,并加以运用,学生兴趣浓厚。生活中学生还会遇到一组数据有多个众数或没有众数的现象,在设计课堂教学环节时予以了补充。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本方案中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准备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讨论发现法:即课堂上,教师或学生提出适当的数学问题,通过学生与学生(或教师)之间相互讨论,相互学习,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发现概念,逐步建立认知结构。

  具体说本节课由五个基本环节组成: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合作交流,构建新知——巩固练习,寻找差异——实践应用,鼓励创新——归纳小结,反思提高。

  本方案针对学生的各种学习心态,把教学内容中无法感知的事实、现象和过程,用多媒体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努力创设一种生动的情景,弥补他们在经验和阅历方面的不足。由于多媒体的使用,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五、教学媒体和资源应用设计

  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情况,我在本节课的五个教学环节里都有多媒体的应用,力求创设一种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挖掘出趣味因素,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课堂投入,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

  在第三个环节里面由浅入深设置问题串,使学生思维分层递进,目的是突出本节重点,分解了难点;通过追问层层引导,启发学生运用类比、归纳、猜想等思维方法探究问题,揭示概念的实质,不断完善知识结构。

  六。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伊始,创设了小马过河的情境,利用这个例子,是为了复习平均数的概念,同时说明有些数据利用平均数是反应不出问题的,为引入其他数据代表奠定基础。

  第一环节:合作交流,构建新知

  这个环节创设小范应聘的问题情境,是力求创设一种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挖掘出趣味因素,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课堂投入,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并由此情境引出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一节主要是学生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并回答问题。

  在讨论提问时,我对学生的各种回答给予肯定,各人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会得到不同的结论, 目的是让学生从表格中获取信息,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科学的判断力;

  组织学生们讨论问题,目的是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引发学生提出问题:究竟什么数据能反映工人的真实工资水平?提出一个真实的问题,揭示学生认识上的矛盾,产生新的疑点,引起学生对“平均水平”的认知冲突。

  在导出以上问题后,学生讨论,各小组再拿出最能反映工人真实工资水平的数据全班交流。学生可能会用人数最多的工资1100元或中等水平工资1200元来回答,从而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众数和中位数。(板书)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寻找差异

  通过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让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出中位数和众数的一些特性,明确求中位数的方法,知道众数不是唯一的,可能多个,也可能没有,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了这两个新概念。

  最后进行小结,让学生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后,帮助学生进一步归纳总结提升,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区分掌握和运用。

  教学反思:上完这节课之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师一定要钻研教材,熟悉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难点,中位数和众数是一个新知识,就是以前我读书时也没接触过,加上备这课我也比较仓促,没很好的研读教材,把大部分的时间放在如何设计课件,如何创设情境上,对教材的核心思想掌握不够,在练习求中位数时,本来我设计的一题是要通过排序才能求出中位数,结果,在练习过程中,没有一个孩子知道要先排序,我居然也忘了强调,结果这题学生就全做错了,想到这里,自己就觉得很惭愧,在设计课件时,怎么就没想到要设计一个先排序再求中位数的课件呢?这重点不去把握。难点不去突破,一节课都在关注无关紧要的环节又有什么用?情境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学重难点没突破,这节课就是相当失败的一节课,教师不能在课堂上及时发现问题(当时自己都没意识到)及时的引导纠正,这对学生的后续学习是非常不利的,这等于说教师犯了学科性的错误,是不可原谅了,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全怪自己没有很好的理解知识,没有把时间花在刀刃上,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不磨刀更误工,还误了大工,得不偿失,这结课给我的教训是非常非常大的:做为一位数学教师,一定要非常熟悉自己所教的学科,一定要认真的钻研教材,现在的新知非常多,很多都是我们刚刚接触的知识,老师自己都没搞懂,怎么让学生懂?怎么把学生教会?在编写教案时,自己不去动脑,只会到网上复制。粘贴,那有多少真正的粘贴到自己的脑子里?离开电脑真的是脑子一片空白,电脑好用,所需的知识要真的被我们人脑所用,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我决定再去钻研教材,重新设计,争取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效率,而且,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要更加努力,引以为戒,不再犯这样的错误,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中位数和众数的教学设计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会求中位数与众数,并能根据具体问题解释其实际意义。

  2. 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合作能力。

  3.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大胆探索创新的良好品质。

  重点:会求中位数与众数,能结合情境理解这两个统计量的意义。

  难点: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的不同特征。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骗人的平均数

  教学活动一:师[课件演示]考考你:某次数学考试,婷婷得到78分。全班共30人,其他同学的成绩为1个100分,4个90分,22个80分,以及1个2分和1个10分。婷婷计算出全班的平均分为77分,所以婷婷告诉妈妈说,自己这次成绩在班上处于“中上水平”。

  问题:婷婷的说法合理吗?为什么?

  生(思考后)回答:合理。

  师:请想一想,为什么合理?

  生:因为婷婷的成绩78分高于全班的平均分77分。

  师:引导:在班上30名学生中,少于78分的有多少?

  生:有两个,1个2分和1个10分。

  ⑴ 将学生成绩按从高到底的顺序排列,30名学生中处于中间位置的是什么位置?处于中间位置的学生考试分数是多少分?假如要你要给他的考试分数(数据)命名,你会如何命名?并给它下定义?

  ⑵ 30名学生的考试分数中,哪一个分数出现的次数最多。假如要你给这个出现次数最多的分数命名,你又如何命名?并给它下定义?

  生:情绪非常兴奋,思维非常活跃。按老师要求进行排序、探究、讨论、解决上述三个问题。

  师:巡视课堂,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探究活动之中,与学生一起研究、讨论并指导部分学生的学习。

  师:通过将30名学生成绩从低分到高分排序,处于中间位置的是什么位置? 生:处于中间位置的是15、16。

  师:位置在15、16的学生的考试分数是多少?

  生:都是80分。

  师: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你如何命名?

  生:可命名为:中位数。

  师:怎样定义中位数?

  生: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是众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把处在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叫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师:为什么要补充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生:因为数据个数可能是偶数

  师:在学生的考试分数中,哪一个分数出现的次数最多?你又如何给这个分数命名?

  生:80分出现的次数最多,可命名为众数。

  师:怎样定义众数?

  生: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是众数。

  2.理性解读──认识本质特征

  教学活动三:(分小组活动)

  师:请同学们在反思活动二的基础上仔细阅读课本中对中位数、众数的定义,并将定义中的关键词找出来,指出定义的本质特征。解决下面问题[课件演示]:

  ⑴理解中位数概念:

  ①中位数的意义是什么?

  ②定义中为什么要分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和偶数?

  ③求中位数:首先应该做什么工作?然后做什么?特殊情况如何处理? ⑵解读众数概念:

  ①众数的意义是什么?

  ②求众数要注意观察什么?

  生:细读、思考、找出定义中的关键词并与同组同学讨论交流。

  师:抽查活动结果,并要求每个学习小组选代表汇报本组学习结果。

  组1:我们对中位数概念的理解是:

  生1:①中位数的意义是:一组数据按顺序排列后中间位置上的数值。

  生2:补充:强调顺序、位置关系。

  生3:任何一组数据的个数有奇数个和偶数个两种可能。

  生4:求中位数,首先是将数据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排序,然后确定数据个数的奇偶性;当数据个数是奇数个时,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当数据个数是偶数个时,求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

  组2:众数概念的理解是:

  生1:众数的意义是: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是众数。

  生2:补充:众数只和一个数据出现的次数有关,与位置无关。

  三、巩固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1.运用新知──树立学习信心

  练习 [课件演示]:求下列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⑴ 1 2 2 2 3

  ⑵ 5 3 2 3 2

  ⑶ 3 -2 5 9 -1 4

  生:独立练习。

  师:提问、讲评。

  生:回答

  师:观察上面的解题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中位数和众数的教学设计篇3

  一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其实际意义。

  2. 根据具体的问题,能正确选择运用平均数、中位数或众数。

  3.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发展统计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

  2. 教学难点:能正确选择运用平均数、中位数或众数。

  三、教学活动

  (一)基础训练

  1.口算下列各题

  128+92 34+48 800+750 396÷12 850÷4 57÷2

  2.只列式不计算

  (二)创设情景,谈话引入

  1.师生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这么小就充满爱心,要为祖国献爱心,那你们长大后想当什么呢? 学生自主回答,说出自己的志愿,老师及时给与评价。

  师:看来你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为了实现你们的理想,一定要从小做起加倍努力呀!老师想问你们一个问题,假如你现在刚刚大学毕业,在找工作时你应该关注什么?

  生:关注公司的实力。

  生:关注公司的工作环境。

  生:我比较关注我的工资是多少?

  师:是啊,工资的确是人们比较关注的一个条件,很多人在找工作时都要考虑这个问题。我的一位好朋友张明在求职的过程中就遇到了这方面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2.出示招聘启示,指名读出。

  招聘启示

  本商场由于扩大规模,现招聘工作人员若干,月平均工资1000元,有意者请到经理处面谈。

  多又惠超市

  20xx年4月20日

  师:从招聘启事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生:月平均工资有1000元。

  师:是啊!张明认为月平均工资1000元,待遇不错,于是来到这家公司。一个月后他拿到了650元的工资,觉得十分不满,他的工资水平远远低于1000元,

  于是找到了经理。经理拿出了该公司工作人员月工资表,并再三强调月平均工资没有错,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呢?

  3.师:大家认真观察这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生:员工的工资全都低于1000元。

  师:月平均工资1000元有没有错?

  生:我算了一下,9个数的平均数是1000,月平均工资1000元没有错? 师:但大部分员工都没达到1000元,那问题出在哪里呢?

  生:因为经理的工资高,所以把平均值拉高了。

  小结:同学们分析得很有道理,由于平均数1000受到较大数据的影响,已经不能合理地反映这家公司工作人员工资一般水平了。

  (三)、揭示问题,自主探究新知

  1.中位数的定义

  (1)引入中位数

  师:再观察这组数据,你认为哪个数据最能代表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和你的同桌或其他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并汇报。)

  生1:我认为是750元,因为它在中间更能表示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 生2:我认为是750元,因为它不高也不低,能代表一般水平。

  ……

  (2)导出中位数的特点

  师:通过讨论,大家都能达成共识,认为750元最能代表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观察750在这组数据中处于什么位置?

  生:中间位置

  (板书:中间)

  师:再观察,这9个数据是怎么排列的?

  生1:从大到小。老师用手势指示方向

  生2:从小到大

  (板书: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

  师:我们把具有这种特点的数叫做中位数。(板书:中位数)

  (3)总结中位数的定义

  师:你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什么是中位数?

  根据学生的说法,补充定义,完善中位数的定义。

  全班齐读定义。

  2. 中位数的即时练习

  完成课本p88试一试

  求出下面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1). 数的个数是奇数情况

  10151825323448(中位数:25)

  (2). 数的个数是偶数的情况。(在原题基础上加50)

  1015182532344850

  指出:中位数取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3. 众数的定义

  师:过了一段时间,超市又聘请了两位新员工,请大家看看新的工资统计表。

  特点?

  生:发现有3个员工的工资是一样的,都是600元。

  师:说明600出现的次数最多。

  (板书:出现次数最多)

  师:具有这样特点的数我们就叫众数。(板书:众数。)

  师:根据你的理解说说什么是众数?

  根据学生的说法,补充定义,完善众数的定义。

  全班齐读定义。

  4. 探索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作用

  小组交流

  (1)平均数1000元和中位数650元,哪个数表示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更合适呢?你是怎么想的?

  (2)可以用众数600元表示工作人员月工资水平吗?为什么?

  5.反馈交流情况。

  师:平均数会因为一些特别偏大或特别偏小的数据的影响,不能很准确地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而这种极端的数据对中位数、众数没有影响。中位数650元,众数600元,反映的是中等水平的工资,能表示这组数据的中等水平。

  6.点名课题

  通过我们共同研究,不仅对平均数有了新的认识,还结识了两位新朋友:中位数和众数。(板书课题:中位数和众数)

  (四)、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在10、16、48、20、17、50、40中,中位数是( )。

  (2)在52、60、48、60、41、72中( )是众数,( )是中位数。

  (3)在1,2,3,4,4,3,2,1中,众数是( )

  指出:中位数是唯一的数,而众数不是唯一的。

  (4)红星电子配件厂第一生产组有11名工人,4月份每人的日均生产零件个数是:42,44,44,46,48,48,48,50,51,51,56,请根据这组数据求出这些工人日产

  量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提出:在一组数据中,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可以是相同的数。

  【提高练习】

  1. 某小组进行跳绳比赛,每个成员1分钟时间跳的次数如下:

  234,133,128,92,113,116,182,125,92.

  (1)分别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

  (2)你认为平均数、中位数哪一个能更好地表示这组同学的跳绳水平?

  2. 某商店销售5种领口尺寸分别为38cm,39cm,40cm,41cm,42cm的衬衫,

  商店统计了某月的销售情况(见下表)。

  (五)、联系生活 突出现实意义

  2008年8月8日,北京举行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28大项,302小项的运动项目中,跳水比赛是受欢迎的比赛项目之一,那你知道跳水比赛是怎么打分的?为什么这样做?

【中位数和众数的教学设计3篇】相关文章:

1.《农夫和蛇》的教学设计

2.《狮子和鹿》教学设计和反思

3.集市和超市教学设计

4.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

5.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

6.《开花和结果》教学设计

7.教学设计教案和课件的区别

8.《中位数》的听课笔记范本

9.矛和盾的集合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