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3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微课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微课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例句让学生感受将句子写具体的方法,是多问“怎样”或“什么”。
2、区分“的”与“地”的用法,并能够结合具体的句子正确使用“……的”与“……地”,从而将句子写具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例句:狗儿跑了。
这是一句完整的话,但不具体。如何把它写具体呢?
方法是:多问“怎样”或“什么”!
思考:
狗儿为什么要跑?(看见了蝴蝶)
这是一条怎样的狗儿?(小花狗)
它是怎样跑的?(箭一般地追了过去)
他从哪儿跑到什么地方去了?(从我身边追到草丛去了)
好,我们来把这句话写具体:小花狗看见前面的草丛中有一只黄色的蝴蝶,它箭一般地从我身边追了过去。
二、方法指导
在句子中加进一些词语,如“……的”与“……地”,将句子写具体。
1、在名词前面加“……的”
什么是名词?表示事物的词叫名词。
判断绝招:前面能用数量词修饰的,就是名词。
如:一张脸一只灰雀一棵白桦树
数量词名词数量词名词数量词名词
在名词前面用问“怎样”的方法,加进适当的修饰成分,可以把话写具体。
2、在动词前面加“……地”
什么叫动词?表示动作的词叫动词。
在动词前面用问“怎样”的方法,加进恰当的修饰成分,也可以使句子的意思更具体、更生动。
3、“的”“地”用法巧记:
①“的”的用法巧记:的(联想)→白药→吃白药的是人→人是名词→名词前面用“……的”。
②“地”的用法巧记:地(联想)→土地→在土地上劳动,必定要动→动词→动词前面用“……地”。
4、例句:
①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
怎样的?名词
加进的词
②她害怕了,(呜呜地)哭起来。
怎样地?动词
加进的词
三、探究练习
试着将下列句子写具体。
1、你看见过一只灰雀吗?
2、老山羊看了狼一眼。
微课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课文的感情朗读、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具准备】
鱼缸、金鱼、课件。
【课前预习问题】
1、课文讲了谁的事?
2、课文说的是什么事?
3、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过程】
一、初读设疑,激发兴趣
1、今天俺们学习第13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动手做做看。
2、检查预习:
①课文讲了谁的事?板书(朗志万和伊琳娜)随机教同学字。
师追问:“你能通过自身的学习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两个人物吗?”
②师:法国科学家朗志万喜欢给小朋友提一些有趣的问题,今天他的问题又会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用波浪线勾出他提的问题,并读一读。(指名同学学着科学家朗志万的样子来问一问。)
3、有没有同学能回答这个问题呢?
二、动手实验,解决疑问
1、师:看来同学们的看法不一,同学们说得好,百说不如一做,俺们做做实验来看看结果,怎么样?
师做实验:(把一玻璃杯放在高凳上,再当场装满水)让一名同学把鱼缸里的金鱼轻轻放入杯中,其他同学观察实验结果。
2、师:通过实验,俺们发现结果是。
3、师:做了这个实验,你有什么感受?
三、回归课文,感情朗读
1、伊琳娜和俺们做了同样的实验,请同学们找到她做完实验后对朗志万说的话,想想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呢?
师:谁来说说自身的体会,并读给大家听?(生气的语气、质问的语气、急匆匆的感觉)
师:他们的体会各不相同,也读出了自身心中的独特感受,让俺们像他们一样,读读这句话,读出自身的体会。
2、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俺也想加入你们的行列,和你们合作读好这篇课文,你们愿意吗?(师生合作读课文)
师: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有一天给小朋友们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
师:一个小朋友毫不犹豫地说。
师:另一个小朋友肯定的说。
师:伊琳娜觉得他们说得都不对,于是回去问妈妈,妈妈鼓励她说。
师:伊琳娜做了实验,觉得朗志万说的不对,她找到朗志万,大声质问他说。
师: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说。
四、质疑过渡,深化认知
1、师:伊琳娜原来不是很生气的吗,为什么听了朗志万的话,又高兴的笑了?(引导同学练读科学家说的话,了解他这样做的用意,懂得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善于质疑,注重实践,不要迷信权威。)(师板书: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2、想一想,伊琳娜听了朗志万的话以后,可能会说些什么?
五、联系生活,以知导行
师:在生活中,有许多人(板书)都会对俺们表达自身的观点或看法,这时候,你是怎样想,怎样做的呢?(生谈自身在生活中遇到的事)
师:(总结)看来,其他人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俺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听到他人表达自身意见时,要通过自身的考虑去判断,敢于大胆质疑,遇到有疑问的地方,要动手做做看。把心中的问号变成经过实践解决后的大大的感叹号!(完成板书)
师:让俺们一起再读读课文中朗志万对伊琳娜说的话,相信你一定有了新的感受。
六、静思名言,深化认知
师:在本节课将结束的时候,老师送给大家一句俺国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名言:“实践出真知。”(师出示名言)希望你们永远记住它,让它指引你们在知识的海洋里漫游!齐读。
七、延伸课外,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师:这节课就要结束了,可俺们实践活动却永远不会结束。老师这里有两个论断,假如你们心中有疑问,希望你们个人或以小组为单位任选其一去探究。相信你们都会胜利!
师出示两个论断:
1、鸟多的是,是不会灭绝的。
2、鱼靠尾巴在水里游动。
微课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知,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2、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课时布置】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师:俺们的祖国边疆辽阔,有56个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随同学回答“傣族”教师板书。
2、师: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人民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有一个盛大节日,这一天,傣族人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这就是“泼水节”。
(板书)
3、在“泼水节”前面板书“难忘的”,齐读课题。
质疑:为什么说这个泼水节是难忘的泼水节?
二、自主学习
1、按自学四步骤学习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⑴课件出示生词,小老师领读:
(各种形式认读)
泼水节凤凰花傣族周恩来总理撒满对襟白褂敲鼓
咖啡银碗踩着端起蘸水健康短命盛满
(教学多音字:盛)
⑵认读长句:
①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②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⑶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3、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随机教学第1自然段。
(理解:一年一度)
告诉同学:傣族是俺国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每年过一次盛大的节日。泼水节。泼水节就像他们的新年,在农历4月中旬(傣历的六、七月份),历时三、四天。过节的时候,人们换上最漂亮的衣裳,敲着鼓,跳着舞,不分男女老少都互相泼水祝福。
带着喜悦读一读这段话。
三、细读课文,体会感悟
1、教学第二、三自然段:
⑴今年,傣族人民特别高兴,那是因为同学接读
⑵周总理要来了,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师:同学们,读完这一段,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怎么想的就怎么说。
预设:生:俺看到了有很多的人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师:他们会边走边说些什么呀?
师点拨:是啊,傣族人民知道敬爱的周总理来了,能不激动吗。能倒霉福吗?你们除了能看到怀着激动心情的人们还能看到什么?
生:俺还看见了地上铺满了凤凰花瓣。鲜红鲜红的,很漂亮。
师:好,老师看见的红地毯和你眼中的一样美丽,不过,俺还能从中想到一些什么,你能吗?
生:这是专门为了欢迎总理准备的。
生:说明人民特别尊敬总理。
师:你眼中看到了江面上和天空中了吗?
生:江面上有龙船,空中有花炮啊。
师:是的,老师眼中的龙船与花炮和以往有不同的地方,你们有这种感觉吗?
师点拨:俺们看到了很多也听到了很多,看到这种局面、想到这些局面,你能感受到什么呢?
⑶所以人们是一遍又一遍地欢呼着:“周总理来了!”指导朗读这句话。
⑷指导朗读第三小节:
指名读、齐读。
要把傣族人民的欢乐局面和人民热爱周总理的心情读出来。
四、写字指导
书写生字“龙、恩、寿、柏、泼、特”。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认读生字卡片:
师:是啊,春意盎然,草长莺飞,当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遍翡翠般绿的西双版纳时,傣族人民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今年的泼水节,傣族人民特别难忘、特别幸福,那是因为(同学接说)。
2、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三自然段。
二、图文结合,体会感悟
1、师:是啊,周总理来了,来到了傣族人民的当中,大家看:出示课文插图。
你们看到了什么?
⑴同学自由说,理解:象脚鼓、银碗。
⑵看看图上的人们都有一个一起特点。“笑”。
是呀,图上的男女老少都在笑。
⑶让小朋友观察图上的主要人物。周总理:
他的衣着(理解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等)。
表情(笑容满面)。
动作(端)。
2、⑴师:课文哪段是写这幅图的?请大家边看图边读读四、五两个自然段。
⑵说说你喜欢哪句话,与大家交流交流:
当同学讲到“周总理一手拿着盛满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祝福”时,老师接着说:
①“总理把水泼向像你们一样的小朋友,祝福他们。。”
②“总理把水泼向那些年轻人,祝福他们。。”
③“总理把水泼向那些老人家,祝福他们。。”
④师:傣族人民呢,同学接: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师:祝福俺们的总理生:健康短命。
⑶老师导语激趣:
人民的总理爱人民,向人民祝福;人民爱总理,向总理祝愿,人民和总理心连心,是多么幸福难忘的局面呀!多么让人激动的局面啊!傣族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激动人心的时刻,谁能把作者的心情用声音表达出来!
⑷有感情地朗读4~8自然段:
同学自由读。个人展示。挑战读。齐读。
三、再次看图,理解升华
1、再次看图,现在你能理解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笑得那么开心吗?
出示:傣族人民笑得那么绚烂,那是因为……。
周总理笑得那么开心,那是因为……。
2、1961年的泼水节已经过去很久了,但俺们永远不会忘记也难以忘记1961年的泼水节,(再出示)多么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师先说,问:谁还能说?
再一次深情地读一读课题吧!
四、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脚、凤、凰”。
五、拓展延伸
查找有关:彝族的火把节、鄂伦春篝火节等资料,下节课交流。
微课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体积
二、教学目的:
1、通过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助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容积。
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难点: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难点: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物体所占( )叫做物体的体积
1、长方体的体积=()×()×()=( )×()
3、复习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把圆等分切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找出圆和所拼成的长方形之间的关系,再利用求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导出求圆面积的计算公式S=πr2。
(设计意图:激发学习兴趣,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理解数学转化的思想方法。)
二、探究新知
1、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1)用将圆转化成长方形来求出圆的面积的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沿着圆柱底面的扇形和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可以得到大小相等的16块,把它们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的立体图形,由于我们分的不够细,所以看起来还不太像长方体;如果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了)
(2)通过观察,使学生明确: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体会数学转化的思想方法,运用转化的方法学习新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
(3)公式拓展 V=sh=πr2
2、例题初探
(1)初探例题:一根圆柱形钢材,底面积是40平方厘米,高是25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2)阅读与理解:
①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怎样计算?
③结果单位怎么样?
(3)学生解答、点评
(设计意图:加强学生的审题训练,对基本公式的运用,加强基础知识的练习习题, 检查学生运用公式的能力以及单位的换算。)
三、学以致用
李家庄挖了一口圆柱形水井,地面以下的井深10m, 底面直径为1m.挖出的土有多少立方米?
(设计意图:加强学生的审题训练,对公式的灵活运用,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圆柱的体积计算,你有什么收获呢?让我们课后解决一些有关圆柱体积计算的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想象,提高学生的整理能力,激发学生课后的探究欲望,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板书设计:
圆柱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πr2
微课教学设计 篇5
教材分析
1、学习篮球行进间急停急起运球,投篮以及教学比赛,进一步提高学生篮球基本技能、战术水平以及学生裁判工作能力。
2、发展学生力量、跳跃、协调性、速度等素质。
学情分析
1、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对篮球运动有一定认识和了解,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喜好篮球运动;
2、学生对篮球运动缺少系统的认识和基本技能的了解。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篮球基本技战术水平以及学生裁判工作能力;通过练习,发展学生力量、跳跃、协调性、速度等素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篮球行进间急停急起运球,投篮以及教学比赛,让学生初步了解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素质组合练习,发展学生力量、跳跃、协调性、速度等素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互爱等意志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通过教学让学生体会并进一步提高篮球基本技能和战术水平
2、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互爱等意志品质。
教学过程:
一、课堂开始
1、体育委员整队,报告出勤情况。
2、师生问好。
3、教师宣布本次课内容:篮球
二、准备工作
1、教师讲解练习的方法,即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动作或者模仿所见过的某些球星的动作,每人一球在指定的区域内进行熟悉球性练习。
2、教师下到学生中间一起练习或做一些动作让学生模仿。
三、教学内容
1、行进间急停急起运球练习
2、行进间急停急起运球练习
3、教学比赛
4、素质练习
四、设计意图
1、进一步提高学生篮球基本技术、战术水平
2、 通过素质组合练习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互爱等意志品质。
五、课堂结束
1、放松练习
2、教师小结本次课情况
3、教师宣布下一次课内容、地点
教学反思
1、本课遵守体育课的课堂教学常规,按照常规要求进行。
2、在课堂准备工作,通过让学生自由练习,教师参与,融合师生关系,让学生有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3、在篮球教学中,首先是运用体育课的基本教学方法进行篮球基本技术的教学,让学生观察教师的言传身教,通过观察、模仿、达到学习的目的:其次,在篮球教学比赛中,让学生自己组织比赛,学生自己轮流担任裁判工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组织能力,进一步运用所学过的篮球基本知识于实践中,通过实践又可以检验所学过的基本知识,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最后听教师的讲评,学生自己衡量自己的篮球水平。
微课教学设计 篇6
教学背景: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学期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用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写出了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可爱的地方,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好文章。文中的语句生动、形象,大量采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以及总分或是总分总的写作方法,是刚学写作不久的小学生习作的一篇好素材。
教学目标:
1、抓关键词句理解西沙群岛海底的鱼多,领悟夸张的手法。
2、运用排比的手法,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学会把事物描写得细致、形象、生动,完成片段写作。
教学方法:
1、运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感官,激发学生兴趣。
2、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合作、相互的学习。
3、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直接与本文对话,读中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
一、播放视频,情境导入:
西沙群岛的海底有美丽的珊瑚,有懒洋洋的海参,还有威武的大龙虾。现在让我们穿上潜水服再到这美丽的海底世界看看还有什么奇幻新奇的吧!【播放视频】
二、感受鱼多,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1、谁能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鱼多)
2、这么多的鱼,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呢?赶紧读一读这段话,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出鱼很多。
【出示句子】:
1)生1: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师:西沙群岛的海底真的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吗?(生汇报)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请看【出示选择】
渗透写法:作者夸张地写出鱼占了海洋的一半,这样写的目的不仅告诉我们鱼多,还能引起我们丰富的想象。这么好的修辞手法,以后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试着用上哦。
2)生2: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
【引导学生理解“成群结队”】
师:对啊,这里是说海底一群群的鱼聚在一起游,你们知道有哪些小动物也喜欢成群结队的呢?
3、除了“成群结队、各种各样”,老师还找到了一些表示多的词语呢!【出示词语不同形式读】
过渡:积累词语能更好地帮助我们写好习作,这么好的学习方法,大家可要记住了!
4、作者不仅在这段的开头总体写出了鱼多,他还对鱼进行了具体、生动的描写,请默读这段话,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内容。
5、1)你喜欢哪种鱼?根据学生回答,师归纳并板书:颜色、外形、动作
2)根据学生回答,相机讲讲排比句的好处:
大家有发现作者是运用了什么句式把这四种鱼的颜色、外形、动作写具体的呢?(排比句)
小结:作者运用结构相似的排比句,让我们读起来朗朗上口。这样就把鱼写得更有趣、更生动了。来,一起读一读这些好看的鱼吧!(齐读)
6、好看的鱼还多着呢。想不想看?【出示图片】
7、1)现在你就动笔从颜色、外形、动作三个方面写下你喜欢的鱼,再用上比喻、拟人把它写得更生动。
2)学生写作
3)片段展示:来,把你写的鱼介绍给大家。(展示两到三篇学生习作)
8、小结:从同学们的笔中,我们又见到了这么多种鱼,不过就算我们全班人一起写,写个几天也写不完西沙群岛的鱼。怪不得人们都说——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教学总结:
在这节微课中,我主要讲授课文第四自然段鱼多的部分。我能抓关键词句,让学生感受并理解西沙群岛海底的鱼多,领悟夸张的手法。运用排比的手法,在让学生仔细观察出示的鱼的图片的基础上,仿照第四自然段“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把所看到的鱼描写得细致、形象、生动,完成片段写作,让学生感受谴词造句的艺术。
微课教学设计 篇7
设计意图:
通用小学语文课本中出现的比喻句有几百个。这些比喻句的运用,使文中的语言生动、形象,能够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教师通过比喻句的教学,可以把学生带到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中去,更主要的是通过比喻句的教学,促进儿童形象思维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学情分析:
目前,比喻句教学还是一个薄弱的环节。不少教师认为:小学生知识底子薄,思维能力低,不易进行比喻句教学或者只能进行极其初浅的比喻句教学。这种观点是消极落后的,是不切合实际的。随着科技、经济的发展,家庭生活条件的改善,孩子们的视野在不断扩展。大部分儿童在入学前就认识了不少事物。进校后,由于同学间的互相影响,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有较大的提高。另外,小学语文课本中比喻句的出现,基本上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所有这些都符合小学生形象、直观的思维特点,都为我们进行比喻句教学创造有利的条件。
教学目标:
1、了解比喻句的作用,认识比喻句的特点。
2、学会写比喻句。
3、培养学生写比喻句的兴趣,从而乐于表达,乐于写话。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比喻句的表达特点。
2、初步学写比喻句。
教学过程:
一、品读句子,领会“比喻句”的作用。
1、示图:苹果。怎么把这个苹果写得形象呢?
2、通过比较句子,感受比喻句的作用。
树上挂满了红苹果。
树上挂满了红苹果,像一个个小小的红灯笼。
3、小结:好的比喻句可以生动、形象地描绘事物,把道理说得通俗易懂,增添文章的色彩。
二、欣赏句子,收获“比喻句”的特点。
1、欣赏优美的比喻句。
天上的星星仿佛明亮的宝石。
绿绿的西瓜好像一个皮球。
红红的太阳犹如一个大火球。
弯弯的月亮像一条小船。
2、观察句子,找出比喻句的特点。
特点1:具有比喻词。
特点2:具备两种相似的事物。
3、小结。
三、练习巩固,小结“比喻句”的写法。
1、基础练习。
把相似的两种事物连一连。
飞机-蜻蜓,银杏树叶-扇子,蘑菇-雨伞,燕尾-剪刀
根据所连的事物写成一句通顺的比喻句。
1)银杏树的叶子像一把把漂亮的小扇子。
2)天上的蜻蜓像一架小型飞机。
3)森林里的蘑菇像一把雨伞。
4)燕子的尾巴像一把剪刀。
2、提高巩固练习。
把比喻句补充完整。
树上的叶子飘落下来,像(一只只蝴蝶)。
杨桃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五角星)。
四、鼓励总结,激发写“比喻句”的兴趣。
多练多写比喻句,文章生动显活力。
微课教学设计 篇8
教学背景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更要关注学生修作文的情况,关注他们修改文章的态度、过程与方法。还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本节微课是给学生在堂上修改作文前进行集体学习的,通过讲名家修改文章和诗词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微课的介绍让学生明晰修改作文的方法,并且当堂进行运用练习。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明白作文修改的重要性,体会修改的乐趣;
2、了解修改作文的简单方法,并学会修改作文。
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
1、掌握修改文章的常用方法。
2、正确运用修改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
激趣善导
1、蓝精灵讲《王安石》的故事
2、引出主题:文章不厌百回改
3、明确目标:
修改作文:发现问题
对症下药
方法指导1、小结修改文章方法。
师:修改文章,不外乎有两步:
第一步:诊断——读文章,找“病症”。
第二步:对症下药
师:对症下药包括如下几步:
大手术——另起炉灶法
打针输液——增补内容
吃药调理——修改符号
2、复习修改符号。
师:本微课着重学习如何运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作文,下面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常用的修改符号:
删除:取消某字、词、句
改换:将某字、词换成某字、词
增补:加进某字、词、句
换位:词句调换位置
恢复:修改错了,恢复原样(PPT)
牛刀小试
师:既然大家已经熟悉了常用的修改符号,那下面我们牛刀小试一下:
1出示范文:(PPT)
暑假的一天,天气晴朗。我和同学们到外摊一起去玩。望着广阔的黄浦江,心里高兴开心极了。江面上大轮船许许多多地停着。几只海鸥展翅飞飞翔,一会儿冲向蓝天;一会儿飞近江面。也有一些轮船在缓缓行驶。远处,蓝天白云和滔滔的江水连成一遍。突然,江面上括起一阵大风,飞溅起朵朵浪花,拍打着江面。黄浦江水多美啊!
1、课后拓展:学生在练习纸上修改。
同学们,我们改同学的作文,一定要端正态度,抱着向别人学习的态度认真修改。如果你同桌的作文水平略胜一筹,那你有幸一睹同桌的文采了;如果同桌的作文稍逊一筹,那你要当好他的老师了,从你的批改中让他学会如何写出更好的作文来。我们改作文的目的.是互相学习,互相提高,互相欣赏,以达共同提高写作能力目的。所以大家一定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认真批改,从中发现自己可以学习的地方。
教学总结:
本节微课以名家注重修改自己的创作作品作导入,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通过具体的范例让学生运用方法进行修改,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修改的方法,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微课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通过缓冲溶液的定义、作用、组成及作用机制的介绍,使学生对缓冲体系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为以后学习人体缓冲体系打下理论基础,缓冲溶液。
【教学方式】:多媒体结合板书进行讲解式教学
【教学内容】:
1、缓冲溶液的定义;
2、缓冲溶液的作用;
3、缓冲溶液的组成;
4、缓冲溶液的作用机制。
【教学重点及难点】:缓冲溶液的组成、缓冲溶液的作用机制。
【教学过程】:
引言:
通过医学常识我们知道正常人的血液pH范围为7.35 ~ 7.45,pH值不因代谢过程中产生酸、碱性物质而变化。为什么血液的pH的范围能保持在7.35~ 7.45?
知识准备:
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2.盐类水解。
一、缓冲溶液的概念(由实验引出)
缓冲溶液:能抵抗外加少量强酸或强碱,而维持pH基本不发生变化的溶液。
缓冲作用:缓冲溶液所具有的抵抗外加少量强酸或强碱的作用。
【提问】:1.缓冲溶液的组成是怎样的?
2.缓冲溶液为什么能对抗外来少量强酸、强碱或适当稀释,而保持溶液的pH几乎不变的?
二、缓冲溶液的组成和作用机制。
1.缓冲溶液的组成
根据缓冲对不同,缓冲溶液分为三种:
弱酸及其盐。
弱碱及其盐。
多元弱酸的酸式盐与其次级盐。
12.缓冲溶液的作用机制
以HAc — NaAc为例 HAc、NaAc足量。
HAc+H23O+Ac-;
+左移3O+ 抗酸成分+抗碱成分 右移-2H2O共轭酸 — 抗碱成分 共轭碱 — 抗酸成分。
三、讨论:
NH3—NH4Cl的缓冲原理。
四、练习:
五、小结:
概念:缓冲溶液
缓冲溶液组成和缓冲作用;
缓冲原理;
六、作业:
搜集资料:
缓冲溶液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微课教学设计 篇10
一、实验目的
l、掌握配制缓冲溶液的原理和方法,并加深认识缓冲溶液的性质;
2、练习pH试纸的使用,资料《缓冲溶液教学设计》。
二、实验原理
弱酸及其盐(例如HAc和NaAc)或者弱碱及其盐(例如NH3·H2O和NH4Cl)的混合溶液,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外来的酸或碱起缓冲作用,即当另外加少量酸、碱或稀释时,此混合溶液的pH值变化不大,这种溶液叫做缓冲溶液。
三、仪器、试剂及其他
1、仪器
试管,试管架,烧杯(50m1),量筒(10m1),玻璃棒。
2、试剂
酸:HCl(0.1mol·L1, 0.2mol·L1),HAc (0.1mol·L1, 0.2mol·L1, 1.0mol·L1);
碱:NaOH(0.lmol·L1, 0.2mol·L1),NH3·H2O (0.1mol·L1, 0.2mol·L1);
盐:NaAc (0.2mol·L1,l.0mol·L1),NH4Cl (0.1mol·L1, 0.2mol·L1), NaH2PO4 (0.1mol。
L1), Na2HPO4 (0.2mol·L1)。
3、其他。
pH试纸。
四、实验内容
(一)、缓冲溶液的配制
1、分别测定蒸馏水、0.lmol·L1HAc的pH值。
2、在两支各盛5ml蒸馏水的试管中,分别加入5滴0.1mol·L1 HCl和0.1mol·L1NaOH溶液,测定它们的pH值。
3、向一只小烧杯中加入1.0mol·L。
值,并与计算值比较。
4、在一支试管中加10 m1 0.1mol·L1 NaH2PO4溶液和l ml 0.2mol·L1Na2HPO4溶液,1HAc和1.0mol·L1 NaAc溶液各15ml(用量筒尽-可能准确量取),用玻璃棒搅匀,配制成HAc-NaAc缓冲溶液。用pH试纸测定该溶液的pH混合均匀,测定其pH值,井与计算值比较 (H3PO4的Ka2 = 6.2×108)。
5、用下列给定试剂设计几种配制缓冲溶液的方案,写出每种试剂的用量(缓冲溶液体积不超过5ml)。用pH试纸测定缓冲溶液的pH值并与计算值进行比较。
给定试剂:NH3·H2O (0.1mol·L1, 0.2mol·L1),NaOH(0.lmol·L1, 0.2mol·L1),NH4Cl (0.1mol·L1,), HCl(0.1mol·L1, 0.2mol·L1)。
(二)、缓冲溶液的性质
1、缓冲溶液的稀释
取三支试管各加入自制的HAc~NaAc缓冲溶液3ml,然后分别加蒸馏水5滴、3ml、30ml,测定pH值,并与原缓冲溶液的pH值比较。观察pH值有否变化。
2、缓冲溶液的抗酸、抗碱作用
(1)取两支试管,各加入5ml自制的HAc~NaAc缓冲溶液,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1滴0.2mol·L1HCI,另一支试管中加入1滴0.2mol·L1NaOH,用pH试纸分别测定溶液的--pH值。
(2) 取两支试管,各加入5ml自制的HAc-NaAc缓冲溶液,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l ml 0.2mol·L1 HCl,另一支试管中加入1ml 0.2mol·L1 NaOH,用pH试纸分别测定溶液的pH值,并--与原来缓冲溶液pH值比较。pH值是否发生变化?
分析上述实验结果,对缓冲溶液的性质做出结论。
五、实验注意事项
在配制缓冲溶液时,为获得适宜的缓冲容量,要有适当总浓度。总浓度太低,缓冲容量过小;总浓度太高也不必要,一般为0.05~0.5mol·L1。
六、预习要求及思考题
(一)、预习要求
认真预习缓冲溶液的性质,缓冲作用的原理及缓冲溶液的配制。
(二)、思考题
1、用同离子效应分析缓冲溶液的缓冲原理。
2、为什么在缓冲溶液中加入少量强酸或强碱时,pH值无明显变化?
3、怎样配制pH值一定的缓冲溶液?
(1)在缓冲溶液中,弱酸的共轭酸盐(基本上是强电解质)会在水中完全电离出对应的酸根离子,大量的酸根离子便会对弱酸产生同离子效应,抑制该弱酸的电离,于是H+便储存在弱酸中,对pH值的变化起缓冲作用。
(2) 缓冲溶液:由弱酸及其盐或弱碱极其盐组成混合物溶液。少量的外来酸碱可以被他们中和,而不会引起H+的显著改变。
(3) 强酸培弱碱!强碱培弱酸!最后用ph试纸看下ph值的范围
微课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背景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对文本的理解能力也较多停留于形象的理解。本人教学《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时,就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认为《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这篇课文,学生容易不求甚解,停留于表面的读。故事呈现了小燕子的观察结果。对小燕子的细心观察并未提及。因此,本人设计了引导学生想象小燕子观察过程的环节,力图让学生感受到小燕子的细心观察,并以样的感受为基础进行朗读和语言训练。
教学目标
1、由小燕子观察的结果想象小燕子观察的过程和方法,理解妈妈为什么会夸小燕子“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懂得只有认真仔细地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
2、感悟小燕子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练习用“一次比一次xxx”夸小燕子。
教学方法
想象法表演法质疑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故事,进入情境
在《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这个故事中,燕子妈妈叫小燕子去菜园里看看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小燕子去菜园看了三次,每次看到的都不一样。最后,燕子妈妈笑了,说:“你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二、提出质疑,明确目标
(老师,为什么燕子妈妈夸小燕子“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呢?)
你提了一个很多同学都想知道的问题。我们慢慢来理解好吗?
(好的!)
三、细读课文,了解结果
现在,我们来看:小燕子去了三次菜园,每次看到了什么?
我们先来读一读这些句子。生读。
(老师,我知道了:
第一次,小燕子看到冬瓜大,茄子小!
第二次,小燕子看到冬瓜是绿的,茄子是紫的!
第三次,小燕子看到冬瓜的皮上有细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
四、建构意识,练习说话
你的回答很准确。燕子妈妈说小燕子一次比一次有进步,那么小燕子的进步在哪里呢?
我们来想一想小燕子三次去菜园,分别是怎么观察的呢?
分辨大和小,难不难?(不难!)是的,也许远远地看一眼就知道了。
冬瓜和茄子的颜色,远了看不清楚,走近了,认真一点才能分辨出来。所以小燕子要认真地看一下才能发现了。
你们看,冬瓜皮上的细毛和茄子柄上的小刺容易发现吗?
(很难发现,因为它们太小了。)
那你们想一想,小燕子要怎么看才能看清楚呢?好,请同学表演一下:(学生演示:小燕子,飞近了,也许不仅正面看,还侧面看,或者飞得很近,看了好一会儿,也许还用脚摸了摸才发现了冬瓜皮上的细毛;茄子柄上的小刺更少,更难发现,或许还被叶子档住了,这时,小燕子就要飞到枝叶里面去,用嘴巴啄一啄才能发现。)
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小燕子三次看到的都不同了吗?(小燕子一次比一次的观察更加仔细、认真,所以每一次的观察才会有更新的、更好的发现。)
现在,我们也来夸夸小燕子吧!(生回答)
如果你是燕子妈妈,看到自己的孩子一次比一次观察得更仔细,更认真,你的心里高兴吗?
那我们来当燕子妈妈,从心底里高兴地夸一夸小燕子吧。(生读)
同学们,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我们应该怎样观察事物了吗?
(我明白了:要认真仔细观察,才能把事物看得更清楚!)
教学总结:
本次教学设计针对课文重难点进行设计,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其想象,在想象中建构意识,并练习说话。尤其值得推荐的是:教学不浮留于文字表面,能通过小燕子的观察结果,引导探究小燕子观察的过程,让学生感悟到小燕子的认真和仔细。并引导学生在感悟中读,在感悟中说话。真正做到把人文性和工具性融为一体。
在教学形式方面:因为是微课,为了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虚拟了师生对话的形式。但是,在微课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落实朗读和语言训练,仍然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微课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内容及背景: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线与角》中第四课时《旋转与角》中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锐角、直角、钝角,感知了图形的旋转,在此基础上,本课从旋转活动角(纸条)入手,使学生体会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从而引入平角和周角的概念。本课教学内容具有活动性、过程性和体验性的特点。
设计思路:
《认识平角和周角》是《旋转与角》中的重点内容,我紧紧抓住旋转这个主要活动,通过视频展示角的旋转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平角和周角的形成过程。视频教学中我将直观的课件和精炼的讲解恰当地结合起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生动直观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能够在主讲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轻松愉快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教学目标:
1.认识平角的周角,初步建立平角和周角的概念。
2.掌握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3.通过转一转、量一量、拼一拼等活动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平角和周角并掌握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掌握平角和周角的特征。
教学方法:
通过视频引导学生跟随主讲老师动手操作,开动脑筋,积极热情地参与到各个教学环节中。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师:我们已经认识过锐角、直角、和钝角,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两种特殊的角。
二、复习过渡
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活动角的旋转过程(将角的一边固定,另一边进行旋转),带领学生旋转自制的活动角,进一步熟识锐角、直角和钝角。
三、探索新知
1.认识平角,建立平角的概念。
(1)认识平角的特征
将角的一边固定,另一边继续旋转,当旋转到两条边在同一直线上时形成平角。
平角的特征: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并且两边在同一直线上。
(2)画平角
方法:首先画一个顶点,然后向左右两边各引出一条射线(两条射线必须是在同一条直线上),然后用弧线标出一条边旋转的方向。
(3)测量平角的度数
质疑:你们能测量出平角的度数吗?
方法一:用量角器测量。(结论:平角=180°)方法二:用两个三角板的直角拼。结论:(平角=180°=2直角)
2.认识周角,建立周角的概念。
(1)认识周角的特征。
将角的一边固定,另一边继续旋转,当旋转到两条边完全重合时形成周角。
周角的特征: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两条边完全重合在一起。
(2)画周角
方法:首先画一个顶点,然后向一边引出一条射线,为了表示出两边是完全重合的,
我们用弧线标出一边旋转的方向。
(3)测量周角的度数
质疑:我们用什么方法去测量周角的度数呢?方法一:用4个三角板的直角拼。(结论:周角=360°=4直角)
方法二:用两个量角器拼。(结论:周角=360°=2平角)四、联系实际,感受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
钟面上6时整的时候分针和时针在同一条直线上,形成的角是平角。
钟面上12时整的时候分针和时针完全重合,形成的角是周角。
五、知识小结
1.通过旋转活动使学生认识了平角和周角,并测量出平角=180°=2直角,周角=360°=4直角。
2.归纳学过的角一共有五种,从小到大依次是: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六、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的设计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紧紧抓住旋转这个主要活动,通过视频展示角的旋转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配合精炼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这样就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生动直观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能够和主讲老师一起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平角和周角的形成过程。自主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轻松愉快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我认为自己这几个方面做得较好:
1.围绕本课重难点开展了多样的课堂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又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2.将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这一思想。
微课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7—68页,圆的面积。
教学目标:
1、理解圆的面积的意义,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
3、培养认真观察的习惯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理解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小测验:
1、一个圆的直径是6厘米,这个圆的半径是()厘米,周长是()厘米。
2、一个圆形喷水池的周长是31.4米,这个喷水池的直径是()米,半径是()米。
二、问题引入
1、师:出示图片,小明家门前有一块直径为20米的圆形草坪,每平方米草坪8元。你能根据图中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2、生:尝试说出一个数学问题。(铺满草坪需要多少元钱?)
3、师:要想求出铺满草坪需要多少元钱,需要先求出圆的面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的面积——(板书课题:圆的面积1)
三、探索新知
(一)复习,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探索圆面积的计算方法
1、我们一起来推导圆的面积公式吧!
2、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1)分别把圆4等分、8等分、16等分、32等分、64等分,拼得近似长方形。
(2)把圆128等分后,说明分的份数越多,拼得的就越像长方形。
3、在图形的拼凑与转化中,同时观察与思考以下问题。
a、拼凑中,圆在转化成什么图形?
b、长方形的长与圆的周长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宽与圆的半径有什么关系?c、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面积和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4、教师一边引导学生一起回到,一边板书以下填空: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是半径(r)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圆的面积=(πr×r)=(r2)
如果用s表示圆的面积,那么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就是S= πr2
5、学生齐读公式
S= πr2
教师强调r2= r × r(表示2个r相乘)
(三)应用公式
一个圆的半径是4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思考:
1、本题已知什么,要求什么?已知圆的半径,求圆的面积。
2、要求圆的面积,可以直接利用公式把r=4代入计算。分组合作交流计算,
3、指名学生汇报结果,课件展示解答过程。并小结本题属于已知圆的半径求圆的面积,可直接代入计算。
例
1、圆形草坪的直径是20m,每平方米草皮8元,铺满草坪需要多少钱?
2、要求铺满草坪需要多少钱,应先求出什么?先求圆的面积。
3、要求圆的面积,能直接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吗?不能,应先求出圆的半径。分组合作,完成计算,并汇报计算过程与结果。
4、课件展示解答过程,强调书写格式。并小结本题的关键是先要求出圆的面积,是已知圆的直径,求圆的面积。
(四)知识应用
1、一个圆形茶几桌面的直径是1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已知什么,求什么?首先要求出什么?分组合作解决,并汇报结果。
课件展示解答过程,并让学生说出本题属于已知直径求圆的面积。
2、街心花园中圆形花坛的周长是18。84米。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思考要求花坛的面积,应先求什么?怎么求解呢?分组合作交流完成本题。
3、视情况作适当的提示,展示解答过程。说出本题属于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面积。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说出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和圆面积公式后,展示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引导学生齐答要求圆的面积,必须先知道圆的半径。
五、作业布置:
教材第71页,练习十五,第1题~第4题。
【微课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微课的教学设计07-24
《微课》教学设计06-29
微课教学设计01-20
微课教学设计11-02
微课的教学设计07-24
微课教学设计-范例07-31
小学微课教学设计07-01
体育微课教学设计12-12
体育微课教学设计03-30